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家庭参与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的干预效果分析

    作者:张灵敏

    目的:分析家庭参与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增加家庭成员参与康复训练,采用粗大运动功能(GM FM‐88)测试干预后粗大功能运动情况,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评价改善生活能力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后均能够不同程度改善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但实验组改善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参与康复训练能够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促进患儿早期康复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对家庭参与方式和训练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 肌内效贴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膝过伸疗效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杰;梁松;章咏华;姜琨;陈莉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膝过伸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按干预要求制备肌内效贴组(肌贴组),具有相同颜色、大小及形状的安慰贴布组(安慰组),每组30例,2组均建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以运动疗法、上下台阶训练、物理因子治疗等为主.2组在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时佩戴贴布,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膝关节活动度(ROM)和粗大运动功能评价量表(GMFM)中D、E能区进行评估.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膝关节ROM明显降低(P<0.05),GMFM得分明显升高(P<0.05),且以肌贴组更明显(P<0.05).结论:肌内效贴有助于改善脑瘫患儿膝过伸,恢复正常关节活动度、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 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刺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

    作者:何燕娜

    目的:分析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刺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数字随机原则将我院2015年2月-2016年6月所收治的100例脑瘫患儿分成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现代康复训练治疗,实验组患儿则给予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并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和改良Ashworth法对患儿治疗前 、后的粗大运动功能和肌张力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GMFM评分和肌张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GMFM评分和肌张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脑瘫患儿治疗时给予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刺治疗具有比较理想的临床疗效,对改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肌张力有益,值得临床应用.

  • 核心稳定性训练应用于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粗大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

    作者:焦建红

    目的:探讨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应用核心稳定性训练后,粗大运动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91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分组,对照组45例应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4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比两组患儿训练后粗大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训练后10m步行时间及步数均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训练后GMFM评分高于对照组,TST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够有效促进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恢复,显著提升患儿的步长、步速.

  • "脊背六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脊背部核心肌群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加亮;唐文晶

    目的:探讨"脊背六法"对脑性瘫痪儿童脊背部核心肌群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114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n1 =59)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脊背六法"推拿,对照组(n2 =55)接受常规康复训练,两组均治疗3个月.康复治疗前后,应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价量表(GMFM-88项)评分.结果:两组内自身前后配对比较,GMFM量表的5个能区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GMFM量表的C能区(5,6,7,11)、D能区(1,5,8)、E能区(9,11,12,14,15)三个能区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两种综合康复方案对脑瘫总体有效;组间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脊背六法"推拿疗法作用于脊背部核心肌群能够全面促进粗大运动发育."脊背六法"简单易行,效果明显,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 穴位埋线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作者:刘辉;徐琳;董宝强

    [目的]观察穴位q埋线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及门诊患儿按就诊顺序编号法随机分成两组.常规康复治疗:①运动疗法:Bobath法及Vojta法.②按摩.③作业疗法.④物理疗法:a水疗,b蜡疗,c小儿经络导平治疗仪.对照组30例传统针刺经穴法,取肩髃、曲池、外关、八邪、秩边、居醪、伏兔、足三里,1次/d.治疗组30例穴位埋线,取风池次、天谬次、臑会次、天宗次、承山次和伏兔次,1次/10d.连续治疗1个月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粗大运动功能、肌张力波动、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6.67%.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粗大运动功能均有改善(P<0.01,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缓解肌张力波动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能显著提高不随意运动型小儿脑瘫的粗大运动功能,缓解肌张力波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小儿脑性瘫痪的作业治疗

    作者:戴玲

    本文简述了作业治疗对脑性瘫痪儿童治疗的目的;作业治疗的评估内容和常用评估工具;作业治疗在训练和发展脑性瘫痪患儿上肢的粗大运动功能、手的精细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技巧方面的具体方法。

  • A 型肉毒毒素联合石膏固定对痉挛型双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影响的疗效观察

    作者:蔡慧强;彭桂兰;胡恕香;蔡淑英

    目的:观察 A 型肉毒毒素联合石膏固定对痉挛型双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儿童神经康复科收治住院的痉挛型双瘫患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 A 型肉毒毒素注射后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 A 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石膏固定3周,拆除石膏后进行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D 区和 E 区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3、6个月 GMFM-88 D 区、E 区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对照组治疗后3、6个月 GMFM-88 D 区、E 区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治疗后1、3、6个月 GMFM-88 D 区、E 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A 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石膏固定治疗痉挛型双瘫患儿尖足畸形,可降低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有效提高粗大运动功能,比单纯采用 A 型肉毒毒素治疗疗效更好。

  • 水疗对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下肢肌力肌张力的影响

    作者:宋凡旭;李晓捷;程春凤;何佳静

    目的:观察水疗对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下肢肌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与水疗训练结合,两组均治疗3个月。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定(GMFM‐88)、B型超声检测股四头肌肌肉厚度(MTQ)、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量表评定肌张力(MAS)。结果两组治疗后GMFM‐88评分、股四头肌肌肉厚度、下肢肌张力均优于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结合水疗训练有利于改善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及下肢肌力及肌张力。

  • 应用悬吊训练改善运动障碍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效果观察

    作者:谭碧霞;范芬芬

    目的 探讨在运动障碍患儿中采用悬吊训练对粗大运动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住院的上运动神经元性运动障碍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包括作业疗法、运动疗法和按摩,每周治疗6d,持续1个月.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悬吊训练,包括关节活动和放松训练、核心肌力的训练、骨盆倾斜和(或)脊柱侧弯的纠正、感觉运动控制训练、步行控制训练,每周治疗6d,持续1个月.治疗结束后观察患儿的粗大运动发育功能,腓肠肌、内收肌的肌电信号时域范围肌电积分值(iEMG)、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训练后粗大运动发育功能的相当月龄、原始分、百分位均大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训练后腓肠肌、内收肌iEMG均小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82.22%(3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运动障碍患儿的治疗中,增加悬吊训练不仅能提高家属的满意度,还能明显改善患儿粗大运动发育功能,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 悬吊训练系统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

    作者:张春涛;刘振寰;宋翠凤

    目的 评价悬吊训练系统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平衡和步行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儿医院儿童康复科收治住院的脑瘫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联合应用儿童悬吊训练系统.两组患儿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MFM)评价站立行走能力的变化,应用足底压力测试(重心移动范围)评价躯干平衡能力变化,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有效值评定患儿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GMFM评分和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重心移动范围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GMFM评分和ADL评分高于对照组,重心移动范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悬吊训练系统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站位、步行能力以及静态平衡能力有促进作用.

  • 42例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肌力及粗大运动功能回顾性分析

    作者:王加亮;唐文晶

    目的:应用综合康复方案,验证脑性瘫痪肌张力低下型的疗效和转归.方法: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患儿42例,接受综合康复训练4个疗程,对首次康复评定与离院前后一次康复评定的肌力、肌张力及粗大运动功能评分结果进行治疗前后比较分析.结果:经综合方案康复治疗后四肢肌力均提高,粗大运动功能的5个能区亦优于治疗前(P<0.01);肌张力未见升高.结论:(1)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预后良好.(2)脑性瘫痪肌张力低下型不会转变为痉挛型或不随意运动型.

  •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孙梅玲;高晶;赵斌;薛晶晶;王丽娜

    目的 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GMF)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2月-2015年12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康复科收治的8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所有患儿均给予脑循环、神经发育及中医传统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用脑瘫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对两组患儿的GMF进行评定.结果 经3个月治疗,两组患儿的GMF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GMF改善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刺激疗法能明显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GMF,对其整体功能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联合神经康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黄种钦;蔡淑英;李培

    目的 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联合神经康复治疗对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2014年5月-2016年5月来该院就诊的180例脑性脑性瘫痪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A组、观察B组和对照组,均60例.观察A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观察B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肌内注射,对照组单纯采取康复训练治疗.5个疗程后对比观察3组语言功能、粗大运动功能、乳酸含量变化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观察A组和观察B组治疗后GMFM-88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血乳酸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A组和观察B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GMFM-88评分显著升高,血乳酸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治疗后与观察B组治疗后比较,GMFM-88评分显著升高,血乳酸水平显著降低(P<0.05);观察A组和观察B组治疗后相比于治疗前,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检查(S-S)评分显著升高(P<0.05);观察A组和观察B组治疗后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A组治疗后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A组和观察B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B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观察A组(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在改善脑性瘫痪患儿语言能力、运动功能以及治疗有效率上均具有良好表现.

  • 家庭康复对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舒宗辉;汪业美;田戈

    目的 探讨家庭康复对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2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单纯医院康复治疗组与医院康复治疗同时家庭康复治疗组,每组各36例,按各自方法均进行3个月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价量表(GMFM)80项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患儿GMFM80项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医院康复治疗同时家庭康复治疗组GMFM80项评分与单纯医院康复治疗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具有改善作用,在医院康复的基础上加上家庭康复可获得更为显著的改善.

  • 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作者:冯茹;闫冬梅;李专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73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者38例,对照组患者35例,两组患者均采取运动疗法、核心稳定性训练及作业治疗等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儿予以针刺治疗,两组患儿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66)及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GMFM-66总项目评分及5个测评项目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患儿在GMFM-66总评分及项目B、D区比较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项目A、C、E比较方面,两组临床评分改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WeeFIM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组间比较发现,治疗组患儿在WeeFIM评分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6.1%,对照组为70.6%,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结合康复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提高患儿独立性.

  • 小儿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与康复护理

    作者:崔剑平;刘淑华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指患儿在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由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文献报道[1],我国脑瘫的发生率约为0.2%,在发达国家患病率0.1%-0.4%.小儿脑瘫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疾病,在实施常规护理的过程中,通过日常生活能力(ADL)指导、心理指导、康复训练等一系列有效的护理干预,纠正异常姿势,配合康复治疗,促进和提高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言语语言功能、一般交流能力和ADL能力等,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以使其大限度地获得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等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2].本文旨在探讨小儿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与康复护理方法.

  • 多功能悬吊训练系统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瑞红;康贝贝;徐磊;许秋霞;肖乃根;邢晓

    目的:观察应用多功能悬吊训练系统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标准的28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n=14)和观察组(n=14),其中对照组儿童接受常规物理治疗(运动疗法),观察组儿童在接受常规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多功能悬吊训练,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选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作为评定指标,分别对两组脑瘫儿童治疗前后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儿童治疗后GMFM-88评分(112.46±23.75)分明显提高(P=0.033),观察组儿童治疗后GMFM-88评分(118.03±20.86)分显著提高(P=0.012),两组儿童治疗后GMFM-88评分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41).结论:应用多功能悬吊训练系统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对改善其粗大运动功能具有显著疗效.

  • 家长培训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丽华;袁清强;孙颖;单丽艳;范艳萍;马冬梅;栾天明

    目的:探讨家长培训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n=30)患儿常规康复训练,家长不接受培训,观察组(n=30)患儿常规康复训练同时家长接受培训.通过间接干预家长的方法,以期改变患儿ICF框架内的环境因素,从而更好地促进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提高.两组均接受康复治疗3个月.试验前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和脑瘫患儿家长自评量表(CP-GMFQ)对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后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明显改善,GMFM和CP-GMFQ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结合家长培训有利于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 引导式教育对社区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效果的影响

    作者:汪小萍;吴睿;钟炜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训练方法与传统式一对一的康复训练方法对社区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社区58例接受康复训练12个月以上的脑瘫儿童作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为引导式教育训练组和传统式一对一康复训练组,并在治疗前后进行粗大运动功能(GMFM)测评,将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训练前两组患儿GMF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前后GMFM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康复训练后两组GMF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训练方法和传统式一对一康复训练方法在社区对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康复疗效具有同等影响作用。

167 条记录 4/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