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坐位平衡功能的影响

    作者:周满相;黄任秀;张靖;杨孝霞;李俊;韦新艳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坐位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收治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GMFM88、B区粗大运动评分、腹直肌RMS值、竖脊肌RMS值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更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有助于改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坐位平衡功能.

  • 经颅超声治疗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效果

    作者:陈敏;崔燕飞

    目的:分析经颅超声应用于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64例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应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34例在此基础上实施经颅超声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PBS评分为(39.4±5.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3±4.9)分,P<0.05,组间差异明显.研究组治疗后的步长为(27.8±4.2)cm、步宽为(12.1±2.6)cm、步速为(0.63±0.21)m/s,与对照组的(23.5±3.7)cm、(14.8±3.4)cm和(0.45±0.17)m/s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超声应用于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步行能力和平衡功能,有助于患儿康复,可加强应用.

  •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陆远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是由锥体外系受损而引起的,主要是由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和胆红素脑病等因素造成的,基底神经节是其主要病变场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治疗及诊断有了更深的认识.不运动型脑瘫作为一种常见的脑瘫类型,占所有脑瘫类型的20%~25%左右,因此加强对不随意型运动脑瘫诊断与治疗的分析,对患者病情的掌握及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者来说,能够尽早的进行诊断并且得到科学正确的治疗方法,对其病情的控制和恢复具有很大的帮助.

  •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徐成娥;张蕾;李文娟;武光丽

    目的 探讨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应用核心稳定性训练的临床效果以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6年收治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4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患儿选择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照组20例患儿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粗大神经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与生活运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65.0%),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GMFM评分与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治疗中,在常规康复中引入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生活运动能力,对于改善脑瘫患儿的临床预后有良好的作用.

  • 儿童悬吊运动训练系统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的临床研究

    作者:康贝贝;徐磊;范艳萍;吕美萱;赵彦博;庞伟;许秋霞;王瑞红

    目的:探讨儿童悬吊运动训练系统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纳入的30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观察组(n=15),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并联合应用儿童悬吊运动训练系统.两组儿童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10m步行速度(MWS)、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分别对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儿童BBS评分、10m MWS、GMFM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而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儿童悬吊运动训练系统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提高其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粗大运动功能.

  • 中医穴位埋线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探析

    作者:方芳

    目的 探析中医穴位埋线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中医穴位埋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等.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2.86%,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GMF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GMFM评分为(35.05±9.43),对照组GMFM评分为(28.96±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穴位埋线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除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外,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 综合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临床观察

    作者:于献英;朱宏伟;杨美群

    目的 观察感觉统合训练联合运动疗法等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疗效.方法 收集确诊为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患儿53例,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26例)只给予运动疗法、中频脉冲电治疗、头皮针灸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27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感觉统合训练.结果 治疗1、2、3个疗程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37.0%(10/27)、70.4%(19/27)、92.6%(25/27)和11.5%(3/26)、42.3%(11/26)、65.4%(1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疗程增加,有效率明显提高.结论 感觉统合训练联合运动疗法等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康复治疗效果明显.

  • 超早期干预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康复护理观察

    作者:刘俊梅

    目的:观察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进行超早期、系统的康复综合治疗与护理干预对其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的不同年龄段的不随意运动型的脑瘫患儿60例,依据其年龄分为2组,即超早期干预组(<6个月)与早期干预组(≥6个月).其中超早期干预组共28例,早期干预组32例.除给予常规康复综合治疗与训练外,将系统的康复护理贯穿于整个康复治疗过程中,均治疗6个疗程,每个疗程10天,间隔20天,观察患儿异常姿势有无改善,不随意运动有无减少,肌张力是否趋于稳定,吞咽功能有无改善、Voj-ta反射是否正常等.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早期干预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给予系统的康复综合治疗及整体的康复护理,可有效提升康复效果,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 穴位埋线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作者:刘辉;徐琳;董宝强

    [目的]观察穴位q埋线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及门诊患儿按就诊顺序编号法随机分成两组.常规康复治疗:①运动疗法:Bobath法及Vojta法.②按摩.③作业疗法.④物理疗法:a水疗,b蜡疗,c小儿经络导平治疗仪.对照组30例传统针刺经穴法,取肩髃、曲池、外关、八邪、秩边、居醪、伏兔、足三里,1次/d.治疗组30例穴位埋线,取风池次、天谬次、臑会次、天宗次、承山次和伏兔次,1次/10d.连续治疗1个月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粗大运动功能、肌张力波动、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6.67%.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粗大运动功能均有改善(P<0.01,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缓解肌张力波动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能显著提高不随意运动型小儿脑瘫的粗大运动功能,缓解肌张力波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推拿结合言语训练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音韵障碍的影响

    作者:黄金容;张峰;陈福建;廖姣艳;李波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言语训练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音韵障碍的影响.方法:以2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作为疗效研究的个案,采用推拿手法结合言语训练的方法,进行A-B-A的单一被试研究,以实时言语测量仪采集言语样本,对2例个案基线期、处理期、撤销期样本的构音、语畅、清晰度、口腔轮替运动速率、言语速率等进行分析.结果:推拿结合言语训练治疗后,2例个案的构音、语畅、清晰度、口腔轮替运动速率、言语速率等与音韵障碍相关指标明显提高.结论:推拿手法结合言语训练对改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音韵障碍有明显疗效.

  • 口部运动治疗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志红;吴桂华

    目的:观察口部运动治疗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对30例伴有吞咽障碍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进行口部运动治疗,观察吞咽进食的变化.结果:患儿治疗后吞咽障碍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 0.05.结论:口部运动治疗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吞咽有较好疗效.

  •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临床治疗经验

    作者:朱梅;尚清;马彩云

    我院康复科从事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康复及研究工作多年,对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其在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方面的经验作一介绍.

  • 引导式教育及口肌训练在脑性瘫痪康复护理中的研究

    作者:丁德琴;黄彩虹;罗熔莉;谢丽萍;田佳莹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及口肌训练对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儿童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7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并随机分为试验组 (34例) 和对照组 (33例), 两组患儿均给予肢体功能训练、常规护理, 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引导式教育及口肌训练, 采用教师流涎分级法 (TDS) 及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半年后流涎症状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χ2=13.669, P<0.005);试验组GDD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引导式教育介入、口肌训练等康复护理治疗可改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流涎症状、改善语言及认知能力, 提高生活质量.

  • 核心稳定性训练应用于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效果及对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分析

    作者:李秀华

    [目的]分析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应用核心稳定性训练后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53例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比两组患儿训练后的临床疗效及粗大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训练后GMFM评分高于对照组,TST时间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训练后10米步行时间及步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够有效提高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步长、步速,促进粗大运动功能恢复.

  • 核心稳定性训练在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中的作用

    作者:张艳军;邢文峰;高颖

    目的 观察并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35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患儿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67例患儿在此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测量表(GMFM)评分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后GMFM五项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GMFM五项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核心稳定性训练能进一步改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效果显著.

  • 核心肌力训练在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作用

    作者:朱璇

    目的:观察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应用核心肌力训练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62例,随机选择其中31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剩余31例作为实验组,给予核心肌力训练,均训练3个月,观察训练前后粗大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结果:训练前,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平衡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实验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平衡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康复训练过程中,应用核心肌力训练后,可提升康复效果,促进患儿运动功能的恢复.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