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瘫儿童应用引导式教育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分析

    作者:王小宇;丁奇;龚勇;柳满燕;梁瑞怡;何观莲;杨施华

    目的:观察引导式教育对脑瘫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20例脑瘫儿童在我中心接受1学年(10个月,除外寒暑假期)的引导式教育,康复效果评价前后均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和脑瘫儿童实用技能记录表进行评价.结果:引导式教育10个月后,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的五个能区的得分均有明显提高,引导式教育前后的得分对比P<0.00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脑瘫儿童实用技能记录表中的大肌能活动的得分有明显提高,引导式教育前后的得分对比P<0.05,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结论:引导式教育能明显提高脑瘫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

  • 肌力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覃章平

    目的 探讨肌力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惠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痉挛型脑瘫惠儿10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以神经发育技术为基础的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力训练.治疗后2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时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表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前评分的五区水平相当,治疗后2个月,所有患儿五区的评分较治疗前增高(P<0.05),而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A区、B区评分水平基本相当(P>0.05),C区(P<0.05)、D区(P<0.01)和E区(P<0.01)试验组均要高于对照组.至治疗6个月时,康复水平进一步提高.组间比较仍以C区、D区和E区试验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 肌力训练能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尤其对患儿的爬、跪、站、走、跑和跳能力改善为明显.

  •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护理研究现状

    作者:历虹;陈雨;孔祥颖;朱劲松;吕智海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1~6岁小儿中脑瘫患病率为1.92‰[2],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临床上常见,常伴有智力、语言、视听觉等多种障碍.为了减少并发症及提高脑瘫患儿的生活质量,做好康复护理非常重要.1脑瘫康复护理的目的:通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指导、心理指导等有效的护理干预,纠正异常姿势,配合康复治疗,促进和提高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言语语言功能、一般交流能力和ADL能力等,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其大限度地获得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等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3].

  • Halliwick技术对学龄期脑瘫儿童平衡和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侯晓晖;李裕和;王春阳;杨小冬;万宇;樊永辉

    目的:观察Halliwick技术对学龄期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广州市康复实验学校就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24例,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智力、社会适应行为能力、粗大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实验组在常规康复疗法基础上应用Halliwick技术进行游泳训练,实验共4个月.实验前后分别评测两组患儿GMFM-88项和平衡能力,实验组训练结束后测评游泳技能.结果:实验组通过4个月Halliwick技术练习,6名患儿可独立游完50~100米.实验前后实验组GMFM-88总分,平衡睁眼时的X轴速度均值、Y轴速度均值、X轴向移动距离、Y轴向移动距离,平衡闭眼时的X轴速度均值、Y轴速度均值、正方形区域边长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后比较对照组患儿GMFM-88总分较实验组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平衡睁眼时X轴速度均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他平衡能力测试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后两组GMFM-88总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alliwick技术可以指导学龄期脑瘫儿童学习游泳,还有助于改善学龄期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和平衡协调能力.在运用Halliwick技术指导学龄期脑瘫儿童进行水中运动疗法的过程中,可着重结合神经发育疗法进行水中体位控制训练.

  • 中药熏蒸结合按摩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亮;程凤华;宁亚楠

    目的 探讨中药熏蒸结合按摩疗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肌张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符合痉挛型脑瘫诊断标准的96例住院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熏蒸结合推拿疗法,对照组只采用推拿疗法,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有同一康复医师分别对两组患儿进行肌张力和粗大运动功能评价.结果 两组患儿肌张力及粗大运动能力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中药熏蒸结合按摩疗法治疗可有效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提高粗大运动功能.

  • 康复网络下康复训练和个性化辅具适配对脑瘫患儿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悦宁

    目的 观察研究康复网络下康复训练配合个性化辅具适配对于脑瘫患儿功能的影响.方法 90例脑瘫患儿,按照干预措施不同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取康复网络下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个性化辅具适配治疗.比较两组的脑瘫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评分、儿童生活能力评定量表(Wee-FIM)评分及满意度.结果 治疗前两组GMFM评分、Wee-FI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GMFM评分、Wee-FI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满意度94.00% 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网络下康复训练配合个性化辅具适配对于脑瘫患儿独立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康复网络可以有效的将社区、家庭、残联联合医院的资源充分利用,其配合个性化辅具适配对于脑瘫患儿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使用价值.

  • 探析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功能的效果

    作者:吕延宝

    目的 对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功能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随机选择本院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儿给予常规康复训练+任务导向性训练,观察与比较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与步行功能.结果 训练前,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跨步长、步宽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后,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跨步长、步宽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任务导向性训练能够有效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功能.

  • 痉挛型和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粗大运动功能的差异

    作者:覃蓉;王跑球;周洪涛;刘娟;熊裕娟

    目的:探讨痉挛型和不随意运动型CP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差异.方法;对232例2-6岁痉挛型CP患儿和32例不随意运动型CP患儿均进行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88)测量,比较各功能区的评分百分比及总分.结果:痉挛型CP与不随意型CP患儿在A区、B区、C区百分比和总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D区和E区得分百分比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CP患儿的粗大运动的发育落后程度有所不同,总体观察来看痉挛型CP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发育比不随意运动型CP患儿好.

  • 核心稳定训练及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蒙慧

    目的 观察核心稳定训练及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10月于我院就诊的脑瘫患儿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1~5月收入的41例患儿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及常规护理,将6~10月收入的43例惠儿作为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核心稳定训练以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训练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测量表(GMFM-88)其评分.结果 训练后,观察组患儿GMFM-88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心稳定训练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粗大运动神经功能.

  • 综合康复疗法联合神经节苷脂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师宾芬

    目的 研究综合康复疗法联合神经节苷脂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次选择对象为痉挛型脑瘫患儿,时间在2016年8月~2017年12月之间,根据电脑随机分配的原则将10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两组,其中包括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行常规治疗和综合康复疗法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比其两组治疗效果、运动功能评分.结果 观察组痉挛型脑瘫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相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观察组痉挛型脑瘫患儿CSS评分、ADL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 综合康复疗法联合神经节苷脂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具有改善作用,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下痉挛型脑瘫儿白质纤维束各向异性FA值及粗大运动功能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司南;童光磊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下痉挛型脑瘫儿白质纤维束各向异性FA值及粗大运动功能.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0月于安徽省儿童医院确诊的3岁以下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30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查,测量白质纤维束各向异性FA值,GMFM量表对两组粗大运动进行评测,评估粗大运动功能与FA值关系.结果 相同部位观察组FA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A值在部位上胼胝体(CC)高,皮质脊髓束和内囊后肢ICPL居中,内囊前肢和膝部低;观察组两次GMFM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次测量GMFM改变值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FA值与GMFM测量值呈正相关(r=0.382、0.401、0.349、0.347,P<0.05),与ICPL的相关性表现为显著(r=0.443,P<0.05).结论 痉挛型脑瘫儿粗大运动功能障碍与白质纤维束损伤有密切关联,白质纤维束各向异性FA值能够反映运动功能状况,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痉挛性脑瘫运动功能评价.

  • 头穴丛刺结合通督健脑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汇团;陈景汉;张玉琼;刘文静;杜乐品

    目的 分析痉挛型脑性瘫痪应用头穴丛刺结合通督健脑法治疗对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94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Bohath疗法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头穴丛刺结合通督健脑法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A板块、B板块、C板块、D板块、E板块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88)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A板块、B板块、C板块、D板块、E板块GMFM-88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90.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痉挛型脑性瘫痪应用头穴丛刺结合通督健脑法治疗可改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提升临床效果.

  • 肌电生物反馈对小儿脑瘫膝过伸的临床研究

    作者:阚秀丽;吴建贤

    目的:通过对比治疗前后膝过伸的角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粗大运动功能评分,研究肌电生物反馈对脑瘫膝过伸治疗的有效性。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年收住脑瘫膝过伸患儿4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20例,试验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下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两组均采用医院-家庭相结合的康复模式,治疗3个月,在治疗前后分别对患儿卧、立位膝过伸角度,下肢痉挛和肌力,粗大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在治疗后膝过伸角度在卧位和立位都有所下降,粗大运动功能中走、跑、跳的能力评分较前增加,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所提高。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肌电生物反馈能够有效降低膝过伸角度,提高粗大运动功能,同时增加患儿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温针灸联合Bobath技术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影响

    作者:杨芳;王和强;赖新波;李哲;刘兵;李熠;李锦嫦;黄战武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Bobath技术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Bobath治疗)31例及治疗组(温针灸联合Bobath治疗)30例,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独立功能评定(WeeFIM)和格赛尔发育量表(GDS)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较治疗前的GMFM、WeeFIM和GDS中的个人-社交、适应性、大运动和精细动作等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的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GMFM、WeeFIM和GDS中的个人-社交、适应性、大运动、和精细动作等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Bobath技术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两疗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瘫患儿两年随访及疗效分析

    作者:付晓君;王晓东;代广辉;刘学彬;张赞;安沂华

    [目的]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量表评价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UCMSCs)1个疗程和2个疗程治疗对痉挛性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从而评价脑瘫患者接受多个疗程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必要性.[方法]采用开放性自身对照法,随机招募50例曾于我科接受干细胞移植治疗1个疗程的痉挛型脑瘫患儿入组,并根据其是否进行第2疗程治疗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患儿均接受2个疗程干细胞移植,并且分别于移植前、第2疗程移植前(首次治疗1年后)、第2疗程移植后1年(首次治疗2年后)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对照组患儿进行1个疗程干细胞移植治疗,并分别于移植前、首次治疗后1年和2年后进行随访评估粗大运动功能.[结果]入组的50例受试者有40例顺利完成临床研究,其中实验组17例,对照组23例.实验组完成实验的17例及对照组23例受试者在接受1个疗程干细胞治疗1年后,GMFM总分及A、B、C功能区得分均较移植前显著提高(P<0.05或P<0.01),D、E区有一定提升,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第2疗程移植的实验组患儿,在第2疗程移植后1年(首次治疗2年后),其GMFM总分及A、B、C功能区得分较第2疗程治疗前(首次治疗1年后)显著提高(P<0.05或P<0.01),D、E功能区有一定幅度提升,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首次干细胞移植治疗2年后与首次干细胞移植治疗1年后,通过随访观察到,GMFM评分中,A、B、C、D、E功能区得分及总分有所提高,但提升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治疗过程和随访期间未发现与干细胞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UCMSCs移植治疗小儿脑瘫是安全、有效、可行的,第2疗程干细胞移植治疗可进一步改善患儿运动功能,因此脑瘫患儿有必要接受2个甚至更多疗程的干细胞移植治疗.

  • MOTOmed 虚拟情景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疗效观察

    作者:王丽娜;高晶;张彩侠;赵斌;张骋

    目的 观察MOTOmed虚拟情景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41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OTOmed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MOTOmed组同时给予MOTOmed虚拟情景训练. 2组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 MAS)评定患儿下肢内收肌、腘绳肌及腓肠肌的肌张力,利用粗大运动功能88项量表( GMFM-88 )中D、E两能区进行站立、行走与跑跳功能评定. 结果 治疗3个月后,除腘绳肌肌张力2组无明显改善外,其余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均<0.05),但MOTOmed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 结论MOTOmed虚拟情景训练可进一步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内收肌、腓肠肌肌张力,提高其下肢粗大运动功能.

  • 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与其主要照顾者知信行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敏莉;袁锋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与其主要照顾者的知信行现状,并对两者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运用中文版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和自行设计的知信行问卷对某三甲医院的30名脑瘫患儿及其主要照顾者进行研究。结果:脑瘫患儿康复训练3个月后 GM-FM 得分为(201.67±59.68)分,较治疗前(158.67±52.56)分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主要照顾者的知信行得分为(44.03±6.17)分,知信行得分与粗大运动功能测试得分密切相关(r =0.417,P <0.05)。结论: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得分及其主要照顾者知信行得分均较低,二者呈正相关。

  • 协同护理模式在脑瘫患儿肢体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作者:涂淑华;彭雨燕;岳丽春;王真真;梅瑰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对脑瘫患儿肢体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南昌市两所三甲医院脑瘫患儿60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长达6个月的协同护理模式.评价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粗大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中D区、E区及日常生活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干预助于改善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对患儿的肢体康复起着正向促进作用,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引导式教育用于脑瘫儿童康复中对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黄凌一

    目的 探讨引导式教育在脑瘫儿童康复中对粗大运动功能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某院的脑瘫儿童患者80例,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引导式教育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后的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护理前,两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A区、B区、C区、D区、E区评分各为(83.17±5.62)分、(80.33±6.52)分、(66.41±4.94)分、(59.46±7.81)分、(38.59±6.93)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9±5.14)分、(63.31±6.87)分、(50.69±5.82)分、(45.72±7.03)分、(28.11±5.9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引导式教育在脑瘫儿童康复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儿运功功能,促进患儿康复.

  • 悬吊治疗技术对痉挛型脑瘫患儿髂腰肌痉挛的疗效观察

    作者:吉增良;邓增稳;王晓东;付丽红;于若琳

    目的 观察悬吊治疗技术缓解脑瘫患儿髂腰肌痉挛的疗效.方法 选取40例存在髂腰肌痉挛的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悬吊治疗技术.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月分别采用MAS评分、粗大运动功能测试评分(GMFM-88)及髋关节屈曲角度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MAS评分、髋关节屈曲角度较治疗前有所降低,GMFM评分有所提高.对照组GMFM评分较治疗前提高(P<0.05),试验组三项数据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三项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悬吊治疗技术可有效缓解脑瘫患儿髂腰肌痉挛.

167 条记录 3/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