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ET及PET/CT在脑出血中的应用

    作者:杨凡慧;张春银

    PET是一种可测定生物体内特定的放射性示踪剂分布和浓聚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脑出血发病率、病死率逐年增高,本文就PET及PET/CT在脑出血性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现状进行简要综述.

  •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在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王文睿;张国建;王雪梅

    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CMVD)普遍存在于无梗阻性冠状动脉疾病的胸痛患者中,并与不良心血管预后相关.测定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是评价CMVD的有效方法之一.临床上可通过多种有创或无创性检查方法定量测定CFR,对早期诊断CMVD、预后评估及制定临床治疗方案等均有重要价值.本文就CFR在CMVD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18F-FDG PET-CT的主要局限性和相应处理措施

    作者:陈钊;郑容;吴宁

    PET-CT融合了解剖图像和代谢图像而体现出巨大的优势,同时作为一种新型显像技术也有相应的局限性.本文分析了PET-CT的主要局限性以及相应的处理措施.

  • PET/CT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彭一檬

    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常见,PET/CT对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PET/CT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溶栓治疗与神经保护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SPECT/MRI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陈雪祺;王荣福

    多模态显像技术中的PET/CT和SPECT/CT现已广泛用于临床,而PET/MRI也已有商业成机.SPECT灵敏度高,应用基础广泛,其示踪剂适应面广、获取相对容易,SPECT技术与高分辨率MRI相结合的SPECT/MRI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本文对该领域在系统结构设计、图像配准与校正及应用于动物实验的多模态纳米分子探针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18F标记肽类正电子示踪剂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段小艺;李淼;高俊刚;郭佑民

    随着PET的广泛应用,正电子核素[18F]氟标记肽类示踪剂受到关注.目前已有多种18F标记多肽的方法,其中18F标记辅基法为常用,Al18F络合法及点击化学法被认为有发展前景.迄今为止,18F标记肽类正电子示踪剂种类较少,主要集中于受体PET成像,部分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对此类示踪剂的制备方法与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SPECT/CT融合显像在临床核医学中的应用现状

    作者:吴涛;崔坤炜

    核医学的功能影像与传统解剖影像的有机融合大大促进了核医学设备的多模态发展方向,如SPECT/CT、SPECT/MR、PET/CT及PET/MR等.这些设备可评估脏器功能代谢,同时又可对病灶进行精确的解剖定位,大大提高了诊断效能.本文主要对SPECT/CT融合显像在各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 PET/CT的特点及其在肿瘤学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红梅;周纯武

    PET/CT实现了PET与CT的同机图像融合,一次扫描即可获得组织功能与解剖两方面的信息,因此在肿瘤的诊断与分期、疗效监测、指导活检和介入治疗以及改进放疗计划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PET/CT在应用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呼吸伪影、造影剂所致伪影等.

  • 核素示踪技术在神经母细胞瘤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张建华;王荣福

    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核素示踪技术在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监测疗效、探测术后转移病灶、判断预后及治疗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间碘苄胍(MIBG)显像、骨显像、生长抑素受体显像、放射性核素标记显像、PET、PET/CT显像等在神经母细胞中的应用以及MIBG和放射性核素标记抗体在治疗方面的新进展.

  • 131I-SPECT/CT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沈晨天;薛艳丽;邱忠领;宋红俊;魏伟军;罗全勇

    131I SPECT/CT融合显像技术整合功能影像学和解剖影像学于一体,可同时反映病灶的131I摄取功能和解剖结构信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诊治中具有重要作用.相对于全身平面131I扫描(131 I-WBS)而言,131I-SPECT/CT在病灶的定性及定位诊断,肿瘤分期与危险性分层,对131I治疗剂量的估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就131I-SPECT/CT融合显像技术在DTC诊治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18F-氟脱氧葡萄糖PET/CT在肺癌三维适形放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

    作者:林琳;郑容

    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为三维适形放疗的靶区勾画提供了代谢信息,但在其图像上勾画肿瘤边界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就近年来关于18F-FDG PET/CT图像上肿瘤边界的阈值的确定、如何改善呼吸运动所致的PET与CT图像融合不佳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 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作者:梁萌

    随着多种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技术的发展,放疗已成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根治性及姑息性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放疗前准确分期和精确勾画靶区、治疗中评价肿瘤反应和修订治疗方案,放疗后评价疗效及早期检测复发对治疗NSCLC至关重要.PET/CT为功能与解剖融合技术,可提供肿瘤的代谢和形态信息.本文综述PET/CT在NSCLC临床分期、治疗方案选择、放疗靶区勾画、预后及复发评价中的应用现状.

  • 18F-FDG PET/CT评价胃肠间质瘤恶变潜能:Meta分析

    作者:王德安;胡顺成;杜建梅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18F-FDG PET/CT评价胃肠间质瘤(GIST)恶变潜能的价值.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有关18F-FDG PET/CT评价GIST恶变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间截止2017年12月.由2名研究者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Meta-Disc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6项研究、15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敏感度、合并特异度、合并阳性似然比、合并阴性似然比及合并诊断比值比分别为0.85[95%CI(0.76,0.92)]、0.79[95%CI(0.68,0.87)]、3.35[95%CI(1.81,6.20)]、0.22[95%CI(0.13,0.37)]及18.28[95%CI(6.31,52.95)],汇总ROC (SROC)曲线下面积为0.9057(P<0.05).Deeks漏斗图提示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小.亚组分析和Meta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诊断试验的准确率基本不受设备型号和SUVmax临界值的影响.结论 18F-FDG PET-CT评价胃肠间质瘤恶变潜能具有较高诊断效能.

  • 比较胃肠间质瘤与胃肠原发淋巴瘤18F-FDG PET/CT征象

    作者:邓燕云;王全师;吴湖炳

    目的 比较胃肠间质瘤(GIST)与胃肠原发淋巴瘤(PGIL)18F-FDG PET/CT征象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例GIST患者和26例PGIL患者的18F-FDG PET/CT资料,计算CT和18F-FDG PET对病变的检出率,比较GIST和PGIL病灶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大厚度(THKmax)及18F-FDG PET/CT征象差异.结果 CT检出20例(20/21,95.24 %)GIST、24例(24/26,92.31%)PGIL;18 F-FDG PET对GIST和PGIL检出率均为100%.PGIL病灶SUVmax显著高于GIST(11.14±7.78 vs 7.30±4.44,P<0.05),二者THK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1土4.30)cm vs(3.80±2.16)cm,P>0.05].GIST多为单发病灶(14/21,66.67%),以胃肠壁局限性增厚为主(18/21,85.71%),1例(1/21,4.76%)继发性肠腔扩张,7例发生转移;PGIL多为多发病灶(15/26,57.69%),以胃肠壁弥漫性增厚为主(15/26,57.69%),5例(5/26,19.23%)继发性肠腔扩张,20例发生转移.结论 GIST和PGIL的18F-FDG PET/CT特点各异,有67.44%)未发生转移或侵犯周围组织器官;AFP阳性HCC多数肿瘤大径>3 cm (37/60,61.67%),单发(37/60,61.67%),形态不规则(41/60,68.33%),多呈不均匀回声(39/60,65.00%),易发生坏死、出血(49/60,81.67%),以周边血流丰富为主(39/60,65.00%),易发生转移或侵犯周围组织器官(33/60,55.00%).AFP阳性和阴性HCC上述超声表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EUS:AFP阴性HCC多呈“快进慢出”(19/29,65.52%),AFP阳性HCC多呈“快进快出”(33/44,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FP阴性与阳性HCC超声表现具有一定差异,可通过超声初步评估AFP表达水平.

  • SPECT/CT融合显像术前定位诊断异位胃黏膜

    作者:王瑞华;靳水;刘艳;刘保平;韩星敏

    目的 探讨SPECT/CT显像术前对异位胃黏膜病灶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 对25例异位胃黏膜患儿进行SPECT/CT检查,对动态平面显像20 min内腹部有固定异常放射性浓聚灶者,于20 min末行SPECT/CT断层扫描并进行同机断层融合,评价断层融合显像对病灶的定位结果与术中所见的一致性.结果 25例平面显像阳性,其中断层融合显像阳性17例,阴性8例.14例(14/17,82.35%)断层融合显像所示病灶位置与术中所见相同,一致性高(Kappa=0.746,P<0.05).结论 异位胃黏膜SPECT/CT融合显像可准确定位病灶,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18F-FDG PET/CT显像评估胰头癌患者预后

    作者:郑立春;刘桂超;张文军;张晓明;丁重阳

    目的 分析18F-FDG PET/CT在胰头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及18F-FDG PET/CT显像资料,测量胰腺原发灶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代谢肿瘤体积(MTV)和病灶糖酵解总量(TLG).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获得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65例胰头癌患者,原发灶SUVmax、MTV、TLG分别为7.9(5.6,10.4)、13.1(7.3,22.5)cm和68.6(32.2,95.7).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SUVmax、MTV、TLG、肿瘤大径、淋巴结转移、肝转移、第8版美国癌症研究联合会分期、手术和化疗是胰头癌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因素(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化疗、MTV、TLG是胰头癌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18/F-FDG PET/CT指标MTV、TLG是影响胰头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对评估胰头癌患者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 18F-FDG PET/CT显像脾脏弥漫代谢增高原因分析

    作者:赵梅莘;毛远;张卫方;张燕燕

    目的 探讨99F-FDG PET/CT显像中脾脏摄取弥漫性增高的原因.方法 以脾脏弥漫性摄取高于肝脏为研究纳入标准,脾脏SUVmax/肝脏SUVmax>1为定量指标,共纳入36例患者,结合手术病理、出院诊断及随访结果,分析患者疾病构成情况.结果 36例脾脏摄取弥漫性增高的患者中,15例淋巴瘤、3例结核、9例其他感染性疾病、1例大动脉炎、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结节病、3例实体肿瘤(其中2例正在接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结论 PET/CT显像中脾脏弥漫性代谢增高的现象,在淋巴瘤、结核及其他炎症状态、贫血、结节病、正在接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患者中均可以出现,并不是某一类疾病的特征性表现.

  • 18F-FDG PET/CT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亚型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刘萌;廖栩鹤;王荣福;张建华;陈雪祺;付占立;范岩;张旭初;赵光宇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免疫亚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在本院初诊DLBCL患者的18F-FDG PET/CT表现.观察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和非生发中心(non-GCB)的18 F-FDG PET/CT表现特征;分析不同免疫亚型PET/CT影像指标[标准化摄取大值(SUVmax)、病灶数]、临床特征(Ann Arbor分期、临床症状、性别、年龄)及核抗原Ki-67的差异.结果 18F-FDG PET/CT显示,单发病灶12例(12/69,17.39%),多发病灶57例(57/69,82.61%).DLBCL病灶SUVmax为11.80 (8.80).不同免疫亚型的病灶SUVmax(Z=-0.03)、Ki-67(t=0.03)、PET/CT病灶数(x2=0.06)、Ann Arbor分期(x2=3.48)、临床症状(x2=0.49)、性别(x2 =1.62)、年龄(r=-0.2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UVmax与Ki-67呈正相关(r=0.38,P<0.05).结论 18F-FDG SUVmax可预测DLBCL的增殖情况及侵袭程度.

  • 18F-FDG PET/CT结直肠癌总病灶糖酵解与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管生成的关系

    作者:田墨涵;于丽娟;秦誉;王大龙;王欣;李迎辞

    目的 探索结直肠癌(CRC) PET/CT显像总病灶糖酵解(TLG)与其淋巴管密度(LVD)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36例病理证实的CRC患者(淋巴结转移组19例,无淋巴结转移组17例)的术前PET/CT资料,记录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TLG.以免疫组化分析肿瘤和正常黏膜葡萄糖转运蛋白-1 (GLUT-1)和VEGF-C的表达,D2-40标记淋巴管,记数LVD,分析其与SUVmax及TLG的关系.结果 CRC组织VEGF-C和GLUT-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黏膜(P均<0.01).淋巴结转移组的SUVmax、TLG、LVD和VEGF-C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SUVmax:t=3.602,P=0.001;TLG:t=3.421,P=0.002;LVD:t=3.051,P=0.004; VEGF-C:x2=8.047,P=0.045).SUVmax与TLG、TLG与LVD、TLG与GLUT-1的累积光密度(IOD)值存在直线相关关系(r=0.607、0.654、0.367,P均<0.05).VEGF-C不同表达等级间TLG和L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22、35.579,P均<0.001).GLUT-1与VEGF-C的表达水平呈等级相关(r=0.302,P单侧 =0.028).结论 结直肠癌病灶的TLG与LVD和VEGF-C存在正相关,TLG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管生成状况.

  • 淋巴瘤脾脏浸润的18F-FDG PET/CT表现

    作者:吴江;朱虹;王新刚;桂一;胡裕效;杨桂芬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诊断淋巴瘤脾脏浸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经18F-FDG PET/CT诊断为淋巴瘤脾脏浸润的42例患者,分析脾脏体积、病灶大小、病灶密度、病灶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正常肝脏SUVmax.结果 42例淋巴瘤脾脏浸润的18 F-FDG PET/CT表现分为3型,其中Ⅰ型(单纯弥漫型浸润)24例、Ⅱ型(单纯结节型浸润)13例,Ⅲ型(混合型浸润)5例.在淋巴瘤浸润脾脏病灶的SUV=max中,Ⅱ型、Ⅲ型>T型(P均<0.05),Ⅱ型与Ⅲ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霍奇金病(HD)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B细胞淋巴瘤与T细胞/NK细胞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与HD的脾脏浸润PET/CT分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7、0.18、0.17);T细胞/NK细胞淋巴瘤与HD的脾脏浸润PET/CT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 18F-FDG PET/CT诊断脾脏淋巴瘤浸润有明显优势,其表现以Ⅰ型和Ⅱ型为主;淋巴瘤浸润脾脏结节样病灶的18F-FDG摄取显著高于弥漫性病灶;T细胞/NK细胞淋巴瘤累及脾脏较HD更多表现为Ⅰ型.

2189 条记录 5/110 页 « 12345678...1091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