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胸部撞击伤后心脏功能变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闵家新;朱佩芳;王正国;刘宝松;翁格文

    目的 探讨胸部撞击伤后心脏功能的变化规律. 方法 采用兔胸部撞击伤模型,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照相机(SPECT)在伤前和伤后不同时相点检测心脏功能. 结果 右心室射血分数、1/3射血分数、1/3射血率在撞击后24 h仍明显低于撞击前(P<0.05);左心室高峰充盈率、1/3充盈分数和1/3充盈率在撞击后24 h仍明显低于撞击前(P<0.05和P<0.01). 结论 胸部撞击伤后右心室以收缩功能障碍为主,左心室以舒张功能障碍为主,采用SPECT检测心脏功能对诊断是有益的.

  • 电子束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Le Fort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郑宗梅;马继光;归来;张智勇;吕长胜;唐晓军;余东;宋彬

    目的探讨电子束CT(electron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EBCT)在颌面部Le Fort骨折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美国Imatron公司电子束CT对27例所致颌面部复杂性Le Fort骨折进行薄层CT扫描及三维重建.手术验证重建准确性. 结果 EBCT成像技术能够立体、详尽和精确地显示颌面部骨骼的三维结构和相邻关系,可清楚显示各型Le Fort骨折及移位情况,为准确掌握病情、诊断及合理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经手术复位及坚强内固定后,患者大程度达到解剖学和功能上的恢复. 结论 EBCT三维重建技术是诊断和评价颌面部复杂Le Fort骨折的主要方法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实验性肝脏撞击伤的伤情特点及应用99mTcO-4标记红细胞ECT进行诊断的价值

    作者:麻晓林;杨志焕;王正国;刘宝松;温建良;唐维佳;金榕兵

    目的 探讨应用99m锝O-4(99mTcO-4)标记红细胞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ECT)对实验性肝脏创伤的诊断价值. 方法 采用钢球自由落体复制家兔肝脏撞击伤模型,按氯化亚锡20 μg/kg体重的量从兔耳缘静脉注入亚锡焦磷酸盐溶液,30 min后再注入37 MBq99mTcO-4,使其在体内与红细胞结合,10 min后ECT开始静态采集观察核素显像. 结果 肝脏破裂伤的发生率达100%,肝损伤的主要类型有肝包膜下血肿、肝实质裂伤、肝中心型破裂及肝实质广泛破裂.影像变化主要表现为:(1)肝膈面出现局限性增强区;(2)肝影中部放射性浓聚明显增强,且范围较大或肝影向下扩大;(3)腹腔内片状或大片状异常放射性分布出现.同时,合并心肺损伤的影像与正常影像比较均表现为放射性浓聚增强. 结论 ECT对肝创伤合并心肺损伤有较好的诊断参考价值.放射性核素分布变化与肝损伤类型有较好的相关性.

  • 16层螺旋CT与99Tcm-MDP全身骨显像对腰椎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商增全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与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MDP)全身骨显像对腰椎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腰椎骨转移瘤且资料完整的住院患者47例63处腰椎骨转移瘤,分析其16层螺旋CT与99Tcm-MDP全身骨显像检查结果。计算两种检查结果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16层螺旋CT发现43例患者共59处椎体破坏,其灵敏度为84.6%;明确诊断腰椎转移瘤37例,可疑13例;99Tcm-MDP全身骨显像检查发现37例患者共41处椎体放射性异常浓聚,其灵敏度为65.2%,全身骨显像明确诊断腰椎转移瘤27例,可疑9例;39例患者全身骨显像发现椎体外多发放射性异常浓聚。结论:16层螺旋CT对腰椎骨转移瘤的诊断较99Tcm-MDP全身骨显像具有更高的灵敏度,但多数患者经99Tcm-MDP全身骨显像可获得较为明确的诊断。

  • 肺灌注显像在优化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中的价值

    作者:林琳;郑容;王绿化;耿建华;陈盛祖;李晔雄

    目的:将肺灌注显像的功能信息整合到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的制定过程中,探讨能否优化放射治疗计划,从而更好地保护正常肺组织。方法:将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18例肺癌患者按缺损区与肿瘤病灶的大小分为4级。①0级:无灌注受损;②1级:肿瘤及其周围局部肺灌注受损;③2级:达1叶肺灌注受损;④3级:超过1叶肺灌注受损。选择患者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断层图像中放射性计数大值≥30%作为阈值,由计算机在各个断层上自动生成感兴趣区(ROI),界定为功能正常的肺组织区域(FL)。分别参照和不参照三维肺灌注图像制定三维放射治疗计划并进行对比。结果:1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肺动脉血流灌注受损,其中1级5例,2级7例,3级6例。在10 Gy、13 Gy、20 Gy、25 Gy、30 Gy及40 Gy的放射性剂量受量水平上,所有患者受量>x Gy的全肺容积接收剂量的百分数(≥x Gy,WLVx)和功能性正常肺容积接收剂量的百分比(≥x Gy,FLVx)均有降低,并且FLVx的降低幅度均>WLVx;在10 Gy、13 Gy、20 Gy及25 Gy的剂量受量水平上,2级以上患者的FLVx降低幅度均>1级患者;在30 Gy、40 Gy的剂量受量水平上,2级以上患者的FLVx降低幅度轻微<1级患者。结论:肺灌注显像能有效优化肺癌三维放射治疗计划,保护功能正常肺组织,并且对于肺灌注缺损大的患者效果更佳。

  • 99Tcm-octreotide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放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

    作者:李进勇;周静;明洁;巩钿霞;刘希光

    目的 探讨99 Tcm-octreotide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对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放疗靶区勾画的意义.方法 对32例经病理证实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病人进行99Tcm-octreotide SPECT-CT检查,分别以99Tcm-octreotideSPECT-CT融合图像、CT图像进行靶区勾画,比较两种图像的GTV体积(VGTV)、受量≥20 Gy的肺占全肺体积的比例(V20)、平均肺受量(MLD)、脊髓受照剂量(Ds)等指标.根据病人病变情况分成淋巴结组(16例)、肺不张组(10例)、单纯肺内病灶组(6例),比较3组CT图像勾画的肿瘤靶区(GTVcT)与SPECT-CT图像勾画的肿瘤靶区(GTVsPEcTcT).结果 99Tcm-octreotide SPECT-CT制定的放疗计划较CT制定放疗计划的VGTV、V20和MLD小, 差异有显著性(t=2.934~3.869,P<0.05),D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组GTVsPEcT-CT较GTVcT增大,肺不张组GTVsPEcT-CT较GTVcT缩小,差异有显著性(t=3.790、5.672,P<0.05);单纯肺内病灶组GTVcT、GTVsPEC1-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CT相比,99Tcm-octreotide SPECT-CT检查对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放疗靶区勾画更为精确.

  • HRCT并PET/CT对周围型肺癌和结核球鉴别诊断

    作者:李兰涛;张正福;刘少东;崔新建;王清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HRCT)与PET/CT结合对周围型肺癌和结核球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周围型肺癌38例和结核球22例,均行PET/CT显像和HRCT检查,HRCT根据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判断良恶性,PET/CT用目测法结合半定量法判断良恶性,统计单纯PET/CT诊断和HRCT与PET/CT结合诊断结果.结果 单纯PET/CT正确诊断肺癌36例和结核球14例.2例肺癌PET/CT显像为阴性,其中1例经HRCT和PET/CT联合诊断为恶性;8例结核球PET/CT显像为阳性,其中7例经HRCT和PET/CT联合确诊.单纯PET/CT诊断和联合诊断对周围型肺癌和结核球鉴别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4.74%、63.64%、83.33%和97.37%、95.45%、96.67%.结论 HRCT与PET/CT结合能大大降低孤立性结核球诊断的假阳性率,明显提高周围型肺癌和结核球鉴别的准确性.

  • SPECT/CT融合显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英;左书耀;张玉芳;张长明

    目的 探讨131I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摄影(131I-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与甲状腺球蛋白(Tg)、B超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病人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术后D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病人,口服2.96~7.40 GBq剂131I后7 d,分别行131I全身扫描、SPECT颈部断层与同机CT图像融合,将131I-SPECT/CT结果与Tg、B超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0例DTC病人中,22例(70.3%)血清Tg阳性,8例阴性; 131I-SPECT/CT检查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26例(86.7%),4例阴性;B超检查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14例(46.7%),16例阴性.共56个颈部淋巴结转移,131I-SPECT/CT颈部融合显像发现淋巴结转移灶50个(89.20%);B超检查发现淋巴结转移灶39个(69.6%).131I-SPECT/CT与Tg检测DTC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1.13,P>0.05).131I-SPECT/CT与B超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86,P<0.01).结论 131I-SPECT/CT融合显像和Tg对监测DTC术后病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高,二者相互补充.131I-SPECT/CT融合显像对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高于B超.

  • 131I-SPECT/CT与131I-WBI对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的诊断价值比较

    作者:左书耀;咸雨蔚

    目的 探讨131I-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摄影(131I-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与131I-全身显像(131I-WBI)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病人术后头颈部及纵隔部转移灶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30例术后DTC头颈部及纵隔部转移的病人,口服131I 185~370 MBq诊断剂量后24~48 h,分别进行131I-WBI和131I-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显像结束后将二者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加以比较. 结果 131I-SPECT/CT 融合显像检查发现DTC转移灶106处,占93.0%(106/114),有8处转移灶显示为阴性,占7.0%(8/114),无假阳性病灶.131I-WBI检查发现DTC转移灶93处,占81.6%(93/114),有21处DTC转移灶显示为阴性,占18.4% (21/114),有13处假阳性转移灶.两种结果比较,差别有显著性(χ2 =6.68,P<0.01﹚.结论 131I-SPECT/CT融合显像能较准确检出、定位DTC转移灶和除外假阳性结果,更有益于DTC病人术后头颈及纵隔部转移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18F-FDG PET/CT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邓凯;董桂青;张成琪;王广丽;刘庆伟;宋吉清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在妇科恶性肿瘤诊断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17例原发肿瘤、16例术后可疑复发或转移)行18F-FDGPET/CT显像,与常规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7例原发肿瘤患者中,PET/CT和常规影像学对原发病灶的诊断无统计学差异;两种方法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vs28.6%,100%vs100%,94.1%vs70.6%,100%vs100%和90.9%vs66.7%,两者比较敏感性有统计学差异;对转移淋巴结数目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2.3%,46.2%,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16例可疑复发或转移患者中,PET/CT及常规影像学对病例数的诊断无统计学差异,对病灶数目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9%vs48.7%,77.8%vs66.7%,77.1%vs52.1%,93.8%vs86.4%及43.8%vs23.1%,两者比较敏感性、准确性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8F-FDGPET/CT作为一种有效的无创性影像学诊断方法,在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随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

    作者:李洋洋;高珂梦;李天女;丁重阳

    目的 分析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的18F-FDG PET-CT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7月至2017年6月经病理确诊的18例LBL患者的临床资料及18F-FDG PET-CT显像资料.分析PET-CT诊断LBL骨髓浸润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18例LBL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6例,中位年龄24.5岁(14~51岁).T细胞LBL(T-LBL)11例,B细胞LBL(B-LBL)7例.18F-FDG PET-CT显像均可见异常18F-FDG代谢增高灶,所有病灶的中位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14.3(10.6,16.8).结内病变常见的累及部位为纵隔淋巴结,其中7例T-LBL患者形成纵隔巨大肿块.结外侵犯常见的部位为骨髓,其中8例PET-CT表现为骨髓多灶性FDG摄取增高.结内、结外病灶的中位SUVmax分别为15.0(9.0,18.2)、12.3(8.4,15.3),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67,P=0.386);T-LBL、B-LBL患者的中位SUVmax分别为14.1(9.2,15.9)、14.5(12.1,19.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79,P=0.497).综合临床、18F-FDG PET-CT及骨髓活组织检查结果,12例患者确诊为淋巴瘤骨髓浸润.将骨髓多灶性FDG摄取增高和(或)弥漫性FDG摄取增高作为诊断骨髓浸润的标准,则PET-CT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1.7%(11/12)、66.7%(4/6)、83.3%(15/18),而骨髓活组织检查分别为50.0%(6/12)、100.0%(6/6)、66.7%(12/18).结论 LBL常见于年轻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主要为淋巴结肿大,常侵犯骨髓.18F-FDG PET-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LBL的诊断和分期.

  •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恶性淋巴瘤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张晓燕;安利;黄琴;杨晓丰;李燕;富玲;毛敏;张文皓;木合塔拜尔;王晓敏

    目的 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恶性淋巴瘤诊断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对经PET-CT检测的73例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PET-CT检测对初诊的淋巴瘤患者诊断敏感性高,有助于临床准确分期,对残留复发病灶监测的敏感性高达100%.结论 PET-CT弥补了传统检测的不足,对淋巴瘤的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估有重要作用.

  • 18F-FDG PET/CT对脊椎结核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峰;刘东锋;潘贤成;郑涛;王凯旋

    目的 探寻18F-FDG PET/CT在诊断脊椎结核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脊椎结核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和PET/CT检查,对比分析两者间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结果 20例中,MRI检出36个椎体,诊断脊柱结核12例(60%).18F-FDG PET/CT检出36个椎体,其中4例为单一椎体受累,16例表现为2个连续椎体同时受累,以胸腰段椎体为主,诊断脊椎结核20例(100%).PET/CT和MRI病灶检出率相同,均为100%,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100%和60%,PET/CT定性诊断率高于M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ET/CT在诊断脊椎结核方面优于MRI,两者结合能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准确的影像学信息.

  •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在胰腺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余仲飞;杨剑;张建;吴仪仪;冯菲;左长京;崔斌;高明军;邱爽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双时相(早期、延迟显像)在胰腺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治疗前在我院行PET/CT检查的胰腺病例,共入选病例68例,其中男43例,女25例,恶性病变48例,良性20例.记录胰腺病灶的大小、SUVmax早期、SUVmax延迟,计算滞留率(RI),并以病理及临床影像随访结果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寻找诊断胰腺恶变的SUVmax、RI临界值,计算诊断胰腺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绘制ROC曲线,并使用约登指数大的原则寻找鉴别胰腺良恶性病变佳SUVmax及RI诊断界值.分别计算其诊断胰腺癌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良恶性组之间SUVmax及RI的差异性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良性病变组SUVmax早期平均5.06(范围1.10~29.10),恶性病变组SUVmax延迟平均7.80(范围1.60~ 17.60).良恶性组SUVmax早期之间有显著差异(Mann-Whitney U=760.500,P=0.001).SUVmax早期诊断胰腺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2;以SUVmax=5.65为临界值诊断胰腺恶性病变的灵敏度为81.3%,特异度为80%.恶性组肿瘤直径平均(3.03士1.27)cm,肿瘤直径与SUVmax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383).良性组RI平均为8.6%(-28.0%~50.0%),恶性组RI平均为25.4%(-7.4%~96.4%).良、恶性病变组之间R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nn-Whitney U=540.000,P=0.017).以SUVmax早期≥5.65且RI≥17.1%可以提高诊断胰腺恶性病变的特异性,但并不能提高诊断的敏感性.结论 18F-FDG PET/CT的SUVmax早期在胰腺恶性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合RI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胰腺恶性肿瘤的特异性,但仅以PET显像作为诊断标准仍具有假阴性和假阳性,临床工作中需要结合病史及多种影像资料进行综合诊断才能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 18F-FDG PET显像与EEG对颞叶癫痫病灶定位诊断比较

    作者:赵春雷;陈自谦;刘耀;钱根年;杨忠东;王楷堂;李铭山

    目的 通过对6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对18F-FDG PET显像与脑电图(EEG)在颞叶癫痫致痫灶定位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2例临床确诊颞叶癫痫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发作间期PET/CT脑显像检查和长程或视频EEG检查,细致分析图像,并将所得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进行比较,利用统计学方法对二者的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8F-FDG PET显像准确定位42例患者病灶位置,头皮EEG准确定位致痫灶30例,准确率分别为67.74%及48.39%,PET对癫痫的检出阳性率较头皮EEG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F-FDG PET显像结果表现较多样,影像分析应细致、审慎.结论 发作间期PET/CT脑显像检查定位优于长程或视频EEG检查,但因其价格较昂贵,所以可首选EEG定位,EEG定位困难时才选择PET显像定位.

  • 磁共振波谱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对颞叶致痫灶定位价值的比较

    作者:刘耀;赵春雷;钟群;倪萍;马明;陈自谦;李华灿

    目的 对比研究高场强MRS和18F-FDG PET/CT脑代谢显像对颞叶致痫灶定位的价值.方法 62例资料完整的颞叶癫痫(TLE)患者行常规MRI、1H-MRS及18F-FDG PET/CT检查,定位结果与颅内电极脑电图及术后病理对照,行Kappa一致性检验,对比评价常规MRI、1H-MRS、18F-FDG PET/CT及三者联合使用对TLE致痫灶定位的诊断价值.结果 (1)常规MRI、1H-MRS及18F-FDG PET/CT脑显像对TLE致痫灶的定位结果与颅内电极EEG及术后病理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371、0.748、0.631,当NAA/(Cho+Cr)为0.66时,1H-MRS对海马硬化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95%、76%、91%、87%及89%,与常规MRI扫描(69%、70%、79%、57%、69%)和18F-FDG PET/CT脑显像(95%、83%、93%、88%、92%)比较,MRS和18F-FDG PET/CT脑显像对TLE致痫灶定位具有较好的价值;(2)常规MRI、1H-MRS及18F-FDG PET/CT脑显像三者联合时,诊断结果与颅内电极EEG及术后病理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71,其对TLE致痫灶定位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98%、88%、96%、93%及95%.结论 (1)高场强MRS和18F-FDG PET/CT脑显像对TLE致痫灶定位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2)多种检查方法联合使用可以提高TLE致痫灶定位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PET/CT多种示踪剂显像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东锋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发展中国家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其死亡率位居世界第三位[1].肝癌是中国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约有14万人死于该病.中国大部分HCC由慢性乙型肝炎引起,往往合并有肝硬化,统计约占80%[2].HCC早期无明显症状,一旦出现症状提示肿瘤已较大,发现时多为中晚期,失去治疗佳时机,因此,早期诊断尤为重要.2013 NCCN指南中推荐用于HCC诊断的影像诊断技术主要有US、CT及MRI动态增强扫描三种方法,其他还包括经动脉造影、PET/CT等技术.超声检查方便、快捷、易操作,但对HCC定性诊断较为困难[3口],CT及MRI动态增强扫描是目前诊断HCC首选方法,但由于受到检查条件限制,无法对肿瘤全身侵袭情况及生物学活性进行有效的评估与判断4-5].PET/CT作为一种全身性检查,有利于转移灶的检出[6],它实现了同机图像融合,将功能、代谢和解剖结构重合一起显示,更有利于理解和把握人体内生物学信息,有助于病灶部位、形态、相邻关系及生物特征等的同步表达[7].

  • SUV在诊断肺占位性病变中的价值及影响因素

    作者:刘靖;孔令山;谢明萱;崔斌;潘桂霞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显像标准摄取值(SUV)在诊断肺部占位性病变中的价值,探讨可能影响SUV的因素.方法将CT或MRI发现肺部占位的48例患者及20例正常人行18F-FDG PET显像,用感兴趣区法测定每个病灶SUV,对照病理结果评价SUV诊断肺部占位性病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对可能影响SUV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8例患者中,共有病灶68处.结合临床病史应用SUV进行诊断,灵敏度为93.6%,特异性为77.1%;腺、鳞癌间SUV差异无显著性,SUV与病灶的大小呈正相关.结论18F-FDG PET显像SUV对肺部占位性病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SUV与病灶大小具有相关关系.

  • 18F-FDG PET显像在判断胃癌分期和术后随访中的价值

    作者:孔令山;周颖奇;潘文舟;尚玉琨;张致峰;谢明萱;王少雁;崔斌

    目的评价18F- FDG PET显像在判断胃癌术前分期和术后随访中的作用.方法 30例胃癌患者,男25例,女5例;年龄32~80岁,PET共检查35人次.其中有3人2次、1人3次行PET显像检查.结果 (1)8例术前经胃镜及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在PET显像中有4例胃区发现3~6.8cm2(SUV 2.9~6.6)高代谢浓聚影,其中1例伴全身多处转移;另4例胃区未见异常,1例合并肝内多发的高代谢热区(SUVmax=7.6),1例右上肺1.5cm×2.0cm良性结节影(SUVmax= 2.1).(2)22例胃癌术后患者中8例未见异常高代谢区;14例分别伴有肺、肝、胰及腹腔淋巴结等多处脏器转移.结论 18F- FDG PET显像是判断胃癌术前分期和术后随访中的有效方法.

  • SPEC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雅洁;张铁利;朱红;张雷家;杨淑坤;马桂兰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较常见的新生儿疾病,缺氧在新生儿死亡原因中占首位[1].缺氧时的脑损害可引起脑瘫、智力低下和惊厥,严重者可影响儿童的生活能力和智力发育.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十分重要的.本研究初步探讨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SPECT)中的显像特点和应用价值,并与CT、MRI进行比较.

2189 条记录 109/110 页 « 12...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