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层螺旋CT扫描冠状位图像重建诊断肺间质性病变研究

    作者:李远

    本文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来我院进行肺间质纤维化诊断的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多层螺旋CT,进而比较轴位HRCR和冠状位图像两种方法的优劣性.研究结果显示,轴位HRCT重建和冠状位图像重建,结果显示没有显著差异,即P>0.05;由于进展性的肺部间质性改变主要是垂直型的改变,相较于轴位HRCT重建,冠状位图像重建更容易进行区别;两种方法得到的图像平均数比较,轴位HRCT重建较冠状位图像多.因此本文得出,轴位HRCT重建和冠状位重建在对肺间质疾病的诊断上具有一样的准确性,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 肺弥散量测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的意义

    作者:赖映君;洪小平;李莹;陈春婵

    目的 探讨肺弥散量(DLCO)测定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肺间质性病变(ILD)的意义.方法 对10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一氧化碳弥散量检测,并与X线胸片、肺部高分辨CT(HRCT)结果相比较;同时测定80例正常人的DLCO和X线胸片作为对照.结果 DLCO(以一氧化碳弥散吸收率<80%为标准)、X线胸片和肺部HRCT在SLE中检测到ILD的比率分别为45%、17%和35%.而正常人的一氧化碳弥散吸收率≥80%,X线胸片均正常.结论 DLCO和HRCT是检测SLE患者ILD的敏感方法,尤其是DLCO敏感性高、不受X线辐射、对ILD损害程度可进行量化、操作简单、费用低、易被患者接受等优点.因此DLCO测定可作为早期监测SLE患者ILD的指标.

  • 纤支镜活检诊断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32例

    作者:刘艳萍;唐东良;刘艳明

    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病因复杂,仅凭影像学检查难以确诊,因此,肺组织活检仍然是主要确诊手段.1997年以来,我院对 X线片提示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32例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术(transbronchial lung biopsy,BLB),阳性率87.5%.

  • 肺癌性淋巴管炎3例报告附文献复习

    作者:金始宇;全秀莲

    肺癌性淋巴管炎(PLS)是一种以转移癌细胞在淋巴管内弥漫性生长为特征的肺内转移癌的一种特殊形式[1],临床少见,其临床表现与X线特点易与肺间质性病变相混淆.我院经病理检查和X线证实肺癌性淋巴管炎3例,现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合并肺间质性病变病理临床特征探讨

    作者:曲世平;高涵

    目的:分析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合并肺间质性病变(ILD)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指导。方法60例确诊的PM/DM、ILD患者, PM/DM伴ILD患者为A组(20例), PM/DM未合并ILD患者为B组(40例)。分析两组临床症状与实验室病理检查结果。结果A组患者吞咽困难、关节痛、抗Jo-1抗体阳性例数均比B组多(P<0.05)。A组患者乳酸脱氢酶(LDH)、血沉(ESR)均比B组低(P<0.05)。A组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肌酸激酶(CK)水平低于B组(P<0.05)。结论 PM/DM患者并发ILD几率较高,且无典型症状,常规肺部检查十分必要。不同病变情况患者CT检查可发现不同类型阴影。要警惕影像学检查胸膜增厚、原因不明的女性ILD患者PM/DM的发生。临床上要密切关注血沉快、关节痛、抗Jo-1抗体呈阳性、血清LDH上升等ILD典型预示性指标。

  • 高分辨CT在诊断皮肌炎或多发性肌炎所致肺间质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常红生

    目的 探讨高分辨CT (HRCT)在皮肌炎(DM)和多发性肌炎(PM)所致肺间质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 1年8月至2015年4月该院收治的DM或PM并发肺间质性病变的患者1 7例为观察对象,比较常规CT和HRCT对肺间质病变的检出率和影像学特征.结果 HRCT对DM或PM患者肺间质病变的诊出率明显高于常规CT,对磨玻璃样改变、小叶间隔增厚、胸膜反应等影像学改变显示更清晰.结论 HRCT对DM或PM患者并发肺间质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特别是对小叶级别病变显示清晰.

  • 肺间质性病变的放射线表现

    作者:宋建军

    目的 讨论肺间质性病变的放射线表现.方法 对患者进行放射线检查并对检查作出结论.结论 寻常性间质性肺炎常发生于中年病人,男女发病相同.CT或高分辩率CT可帮助诊断,尤其是病变晚期.与其他肺纤维化一样,X线胸片显示肺容积减小与基底部网或网合结节状间质性影.病变严重时可见大囊(蜂窝肺).CT,特别是HRCT,对于早期纤维化的检出远较X线胸片敏感.即使在X线胸片诊断为正常时,高分辨率CT也可显示淋巴管炎性癌病的征象.一旦临床诊断为ARDS,常要照X线片以检查监测情况与生命支持设备的情况以及确定有否并发症,如气压伤.

  • 多层螺旋CT扫描冠状位图像重建诊断肺间质性病变的价值

    作者:王大鹏

    本文选取2013年1月-12月来我院进行肺间质纤维化诊断的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多层螺旋CT,进而比较轴位HRCR和冠状位图像两种方法的优劣性。研究结果显示,轴位HRCT重建和冠状位图像重建,结果显示没有显著差异,即P>0.05;由于进展性的肺部间质性改变主要是垂直型的改变,相较于轴位HRCT重建,冠状位图像重建更容易进行区别;两种方法得到的图像平均数比较,轴位HRCT重建较冠状位图像多。因此本文得出,轴位HRCT重建和冠状位重建在对肺间质疾病的诊断上具有一样的准确性,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与其它肺间质性病变的HRCT表现

    作者:刘锡甫

    目的:提高对慢性肺间质性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及20例继发慢性肺间质性疾病的临床及高分辨率CT(HRCT)表现特点.结果:慢性肺间质性疾病的主要HRCT表现为异常线样影、蜂窝影、磨玻璃影及结节影.IPF的HRCT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网状影或蜂窝影,病变主要分布于两肺基底部、肺外带胸膜下.在临床上有典型的进行性呼吸困难,常伴杵状指、发绀及肺底部的爆裂音.结论:IPF在临床及HRCT表现上有其特点,有别于继发性肺间质性病变.

  • 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肺间质性病变研究进展

    作者:郑学军;王晓霞;阮海玲;杨金良;赵亚君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多关节病变为主要表现,合并关节外表现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肺间质病变(ILD)是类风湿性关节炎肺部受累常见表现,是导致RA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医学检验及检查技术发展,对早期RA-ILD的诊断及治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仍有部分基层医务人员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肺部表现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对RA-ILD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诊断及治疗做以回顾和总结.

  • 无肌病性皮肌炎9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丽华

    目的:探讨无肌病性皮肌炎(ADM)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AD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ADM患者均有Gottron丘疹或Gottron征、双上眼睑或眶周水肿性紫红色斑,6例有V区疹,2例有甲周红斑,1例患者在病程中发现肺癌,2例患者出现间质性肺炎.结论:ADM虽然没有明显肌病表现,但可并发恶性肿瘤、肺间质性病变等,因此需要定期行全身体检,加强随访.

  •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合并肺间质性病变患者的护理

    作者:金妙娟;杜红卫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和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是以横纹肌和/或皮肤受累为主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可同时累及全身各组织器官,其中肺问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disease,ILD)是其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30%~([1]).

  • 纤支镜诊断小儿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1例

    作者:邓继岿;郑跃杰;袁雄伟

    患儿男,2岁10个月.因反复发热、咳嗽5个月于2002年1月24日入院.体检:T 37.3℃,神志清楚,面色稍苍白,咽充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口罗音,心率128/min,律齐,心音有力,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右肋下2.5cm,质软,脾肋下未触及.血常规WBC 18.54×109/L,N 0.60,L 0.32,RBC 4.07×1012/L,Hb 82g/L,PLT 438×109/L.X线胸片示两肺间质性病变,可见渗出性斑片影.入院后查血沉25mm/h,抗结核抗体阴性,血清铁6.1μmol/L.

  • 高分辨率CT扫描技术在诊断肺间质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吉美;罗应斌;李群英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CT扫描技术在诊断肺间质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某院收治的60例肺间质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进行高分辨率CT扫描,观察其肺间质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结果:经检查,本组患者的病灶均呈弥漫性分布,其病变部位主要在两肺中外带及胸膜下,其肺部病变从肺尖至肺底逐渐加重,其两肺基底的病变明显.本组患者在进行高分辨率CT扫描时均有阳性表现,其中肺部有磨玻璃影的患者占53.3%,存在支气管血管束周围间质增厚的患者占35.0%,存在肺小叶间隔增厚的患者占36.7%,胸膜下有弧线影的患者占50.0%,肺部有蜂窝征的患者占46.7%.结论:肺间质性病变患者在进行高分辨率CT扫描时主要的影像学表现为肺部有磨玻璃影、存在支气管血管束周围间质增厚、肺小叶间隔增厚、胸膜下有弧线影及肺部有蜂窝征等.对肺间质性病变患者进行高分辨率CT扫描在分析其病灶的范围和性质方面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HRCT在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浩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在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患者42例,对所有患者分别行常规CT和HRCT扫描,并记录扫描征象,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RCT检查出的小叶间隔不规则增厚、肺气肿、胸膜下线、支气管扩张的患者多于常规CT扫描,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CT在诊断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方面更具优势,能清楚显示出肺间质的细微结构,并且评价病灶部位的活动性,可以为临床的诊治和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值得在今后临床中加以推广。

  • 老年结缔组织疾病的肺部表现

    作者:戴令娟

    胶原血管病(collagen vascular disease,CVD)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胶原血管病并发肺和胸膜病变常常发生.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并发肺间质性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可先发于关节和肌肉病变数月甚至数年.

  • 类风湿性肺间质性病变5例

    作者:盛泽波

    肺组织是风湿性疾病容易累及的器官之一,但以肺部损害为主要表现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较为少见.我院在1995年至2002年共收治类风湿性肺间质病变5例,现报告如下.

  • 依那西普对博来霉素致大鼠肺间质性病变的影响

    作者:程路;王凯;殷松楼;殷寒秋

    目的 观察依那西普对博来霉素诱导的大鼠肺间质性病变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6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依那西普),每组12只.采用博来霉素诱导大鼠肺纤维化模型,治疗组予依那西普干预.观察比较造模后第14、21天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及羟脯氨酸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Smad2/3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及治疗组病理检查可见明显肺泡炎症改变、胶原沉积和纤维化形成,且治疗组各时期肺泡炎症和肺纤维化程度均较模型组减轻(P<0.05).治疗组各时期羟脯氨酸的表达较模型组均减少(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肺组织中的TGF-β1、Smad2/3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但治疗组表达较模型组减少(P<0.05).结论 依那西普可改善博来霉素致大鼠肺间质性病变的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TGF-β1和Smad2/3水平有关.

  •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合并肺间质病变39例临床分析

    作者:梅珏;钟华杰

    目的 研究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PM/DM)合并肺间质病变(ILD)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22例PM/DM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根据有无合并ILD分组,并对两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比较.结果 122例PM/DM患者中有39例合并ILD,发病率为31.97%.ILD组免疫球蛋白G升高、关节痛和抗Jo-1抗体阳性的发生率高于无ILD组(均P<0.05);ILD组Gottron丘疹阳性率低于无ILD组(P<0.05).结论 PM/DM合并ILD的发生与免疫球蛋白G、关节痛和抗Jo-1抗体呈正相关,与Gottron丘疹发生呈负相关.

  • 高分辨CT扫描技术在肺间质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苏毅;倪傲;李源

    目的 探讨高分辨CT扫描技术,对肺间质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Philips MX8000 Dual 螺旋CT机对30例肺间质性病变患者,行高分辨CT技术扫描.结果 高分辨CT可清晰显示肺间质性病变的各种征象,肺间质性病变的高分辨CT主要表现为:(1)磨玻璃样密度影;(2)肺小叶间隔增厚;(3)小叶内间质增生;(4)网格状影;(5)胸膜下弧线影;(6)蜂窝肺;(7)牵拉支气管扩张;(8)胸膜增厚.病变分布以两肺中外带、胸膜下为主,病灶自肺尖向肺底逐渐加重,两肺基底部病变明显.结论 高分辨CT扫描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能细致、准确地反映肺间质病变的影像特征,对肺间质性病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3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