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3D腹腔镜在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中的应用

    作者:邵涛;刘明生;周红庆;许陈祥;邓体斌;吴尧;谢平波

    目的 探讨3D腹腔镜在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3D腹腔镜下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患者临床资料.对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35例手术成功率100%,无中转开放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患者手术切缘均为阴性.术后病理提示;33例为膀胱尿路上皮癌,1例为鳞状细胞癌,1例为膀胱腺癌.3例患者术后出现尿漏,经非手术治疗后治愈,4例术后出现肠梗阻,其中1例发生不全性肠梗阻,经留置胃管胃肠减压后治愈.术后随访2~30个月,随访期间死亡3例.其余33例无瘤生存.结论 3D腹腔镜还原了真实的解剖层次,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该系统具有手术操作精确、缝合容易、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从而降低了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手术难度.

  • 原位肠代膀胱术95例报告

    作者:周全;李康;刘鲁东;卢洪凯;苏顺业

    目的 寻求理想的原位尿流改道术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86~2005年四种原位肠代膀胱术95例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术后随访77例.3个月时回肠袋膀胱在膀胱容量、囊内压及可控率方面优于去带盲升结肠膀胱(P<0.01),12月后无差别(P>0.05).保留神经组白天和夜间可控率优于非保留神经组,二者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去带盲升结肠膀胱组平均输血量、建囊时间及与囊有关的并发症明显少于回肠袋膀胱组(P<0.01).去带盲升结肠膀胱组和回肠袋膀胱组术后近远期并发症为(10.0%;l8.4%)和(14.3%;21.4%).结论 去带盲升结肠贮尿囊具有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并发症少的特点.保留神经膀胱全切原位去带盲升结肠膀胱术可以提高术后控尿功能,是一种较理想的尿流改道术式.

  • 女性原位回肠膀胱术的控尿技术改进和应用

    作者:潘寿华;周晓峰;徐国强;徐继恩

    目的 探讨女性原位回肠膀胱术控尿技术改进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改良回肠代膀胱术治疗女性膀胱全切患者28例,其中膀胱癌27例,腺性膀胱炎1例.平均年龄58岁.对女性回肠代膀胱术控尿技术进行改进,包括采用保留自主神经的膀胱全切、于膀胱颈与尿道连接处离断尿道、尿道以下平面不作游离、保留阴道壁完整、采用带蒂大网膜填塞新膀胱与阴道之间、阴道残端悬吊于耻骨梳韧带上、代膀胱前壁与耻骨骨膜固定等.随访观察术后并发症、控尿及排尿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 28例手术时间4.0~7.5 h,平均6.0 h.术中出血300~1500 ml,平均700 ml.围手术期发生应激性溃疡1例,肠梗阻2例.术后27例恢复生理排尿,剩余尿40~80 ml 3例,1例出现控尿过度,需定时导尿.术后6个月昼夜控尿率分别为100%和93%,尿动力学检查显示贮尿囊容量351~459 ml,充盈期囊内压17.0~24.6 cm H2O,大尿道压40.6~76.8 cm H2O,功能性尿道长度2.5~4.1 cm.血电解质及肾功能正常.结论 女性回肠代膀胱术经过控尿技术改进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原位肠代膀胱术远期疗效评价(附266例报告)

    作者:徐鸿毅;邱学德;石永福;李泽惠;李炯明;王剑松;左毅刚;杨德林;陈戬;方克伟;刘靖宇

    目的总结评价原位肠代膀胱术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对1991-2003年266例因膀胱癌行膀胱全切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Hautmann回肠原位代膀胱术206例,Reddy原位结肠代膀胱术60例.131例患者在原标准术式基础上作了手术技术改进.总结手术改进前后患者控尿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获完整随访患者225例.回肠代膀胱术改进前后男性平均随访时间62(44~146)个月和38(4~67)个月;结肠原位代膀胱手术改进前后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62(51~131)个月和34(5~67)个月.手术改进可提高男性术后夜间可控率(P<0.05),女性改善不明显(P>0.05),总的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3.8%和19.6%.男性肿瘤尿道复发9例(4%),女性无复发.结论原位尿流改道术的远期临床疗效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技术改进可提高男性患者的夜间控尿率.

  • 女性原位尿流改道的临床研究

    作者:方克伟;杨达宽;徐鸿毅;李泽惠;石永福;李炯明;王剑松;杨德林;左毅刚;陈戬

    目的总结女性膀胱全切患者行原位尿流改道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9月至2003年12月34例女性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患者的临床资料.34例患者,年龄53~64岁,平均58岁.其中移行细胞癌30例,腺癌3例,鳞状上皮癌1例.原发肿瘤30例,复发肿瘤4例.34例患者均行膀胱全切,其中24例保留自主神经.所有患者均截取末段回肠,行回肠代膀胱.术后随访观察临床效果. 结果 34例手术时间平均360 min(280~420 min),输血量平均600 ml(300~1000 ml) .术后30例获随访,随访6~108个月,平均61个月.术后6个月昼夜控尿率分别为90%(27/30)和86%(26/30).一次性排空膀胱23例,2例排尿可控过度,需定时导尿,另5例需采用手压下腹部排空新膀胱.23例行尿动力检查结果显示:贮尿囊容量300~520 ml,充盈期囊内压<23 cm H2O(6~23 cm H2O,1 cm H2O=0.098 kPa),大尿道压35~70 cm H2O,功能性尿道长2.6~3.5 cm,剩余尿量0~38 ml.IVU检查贮尿囊球形,无输尿管狭窄,轻度输尿管返流1例,肾盂输尿管轻度扩张1例.血电解质和肾功能正常.无肠膀胱或尿道残端复发者. 结论女性膀胱癌患者行原位尿流改道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可作为该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 女性原位尿流改道术控尿技术进展

    作者:詹辉;王剑松;徐鸿毅

    自Hautmann等[1]报道原位尿流改道术以来,因其具有低压可控、避免腹壁造口、保留正常生理性排尿功能等优点,而被外科医生及患者广泛接受.早期认为女性患者行原位尿流改道术后难以有效控尿,不适于行该术式治疗.此后相继有关于女性控尿机理的研究发现,在完整保留尿道横纹括约肌的结构和功能及采用其他适当控尿技术的情况下,女性患者行原位尿流改道术后可获得较好的控尿效果[2,3].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原位尿流改道术得以逐步开展.我们就女性原位尿流改道术中的控尿技术综述如下.

  • 积极开展原位尿流改道的研究

    作者:徐鸿毅;邱学德

    膀胱癌根治术目前仍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有效的方法,膀胱全切后如何重建储尿、排尿功能更接近生理状态和保护肾功能的下尿路是泌尿外科学者一直探索的问题.近20年发展起来的原位尿流改道,与通道式Bricker膀胱和经腹壁控尿的Kock膀胱等比较,临床疗效满意,术后生活质量高,自我形象好,并发症并不高于后2者,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在许多医学中心的应用已占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的60%~70%[1].Hautmann等[2]统计7000例膀胱全切术后患者的尿流改道方式,其中原位尿流改道47%、回肠膀胱33%、肛门控尿者10%、经皮控尿者8%、经皮非可控者2%、其他0.1%.可见,原位尿流改道已成为当今主要的尿流改道方式.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有近60家单位逐渐开展了此类手术,均取得较好疗效.现就原位尿流改道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作一介绍.

  • 原位肠代膀胱术126例分析

    作者:彭龙开;余少杰;杨罗艳;谢续标;彭风华;杨金瑞;赵小昆;陈善群;刘先领

    目的 总结评价原位肠膀胱术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 对1989年1月至2001年12年间126例因膀胱癌行膀胱全切原位肠膀胱术的患者进行随访,收集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实行原位回肠代膀胱术84例,实行原位去带乙状结肠代膀胱术42例;术中行淋巴结清扫62例,术后放化疗64例.分别比较不同分组患者术后控尿率、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复发率和5年生存率.结果 获完整随访122例,乙状结肠组输尿管扩张及反流率高于回肠组(80.9%vs 32.1%,23.8 vs 2.4%,P<0.05),乙状结肠组夜间控尿率高于回肠组(P<0.05);清扫淋巴结组术后肿瘤复发率低于放化疗组(P<0.05),5年存活率高于放化疗组(P<0.05).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5.9%(20/126),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9.8%(12/122).结论 原位肠膀胱术手术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中行淋巴结清扫较术后放化疗能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

  • 女性保留内生殖器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尿流改道术的临床疗效

    作者:曾庆松;肖亚军;杨军;邢毅飞;陈德红;李涛;张鹏

    目的:探讨女性保留内生殖器膀胱全切患者行原位回肠新膀胱尿流改道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7月~2012年5月48例女性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取保留内生殖器的膀胱全切术并行原位回肠新膀胱尿流改道术.48例患者中移行细胞癌46例,腺癌2例;原发肿瘤32例,复发性肿瘤16例;多发性非肌层侵犯肿瘤17例,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31例.结果:48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260(210~360)min,平均输血量280(0~1200) ml.术后4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6~84个月,平均36个月.术后12个月白天控尿率为97.9%(46/47),夜间控尿率为93.6%(44/47).新膀胱尿道吻合口漏3例.术后6个月IVU检查输尿管狭窄2例.无子宫、子宫附件及阴道转移复发.结论:对于符合适应证的女性膀胱癌患者,保留内生殖器、阴道前壁、自主神经及完整尿道,行膀胱全切并行原位回肠新膀胱尿流改道术,临床疗效满意,术后患者生活质量高,可作为广泛开展的术式.

  • 膀胱癌根治术原位尿流改道的临床进展

    作者:柯昌兴;王剑松

    膀胱癌根治术目前仍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有效的方法.膀胱全切后如何重建储尿和排尿更接近正常生理功能的"新膀胱"并能保护肾功能的下尿路是泌尿外科学者一直探索的问题.近20多年发展起来的原位尿流改道(原位新膀胱),与通道式Bricker膀胱和经腹壁控尿的Kock膀胱等比较,临床疗效满意,术后自我形象好,并发症并不高于后两者,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 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及原位尿流改道

    作者:李炯明;闫永吉

    膀胱尿路上皮癌是常见的泌尿系肿瘤,根治性膀胱切除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方法[1].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开放根治性膀胱切除(open radical cystectomy, ORC)及原位尿流改道已成为主要的手术方式.随着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完善,腹腔镜手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已得到了广泛的拓展,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laparoscopic radical cystectomy, LRC)、原位尿流改道方面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然而,由于手术的步骤较多、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该手术是否能成为常规的手术方式一直存在着争议[2].

  • 原位尿流改道的远期疗效及其面临的问题

    作者:邱学德;徐鸿毅

    膀胱癌根治术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有效的方法,膀胱癌根治术后原位尿流改道已成为全世界很多中心的首选术式.常见的原位尿流改道术式有Camey Ⅱ式术、W形回肠新膀胱、S形回肠新膀胱、低压回肠新膀胱、半-Kock膀胱、Mainz膀胱、Le Bag 膀胱、右半结肠膀胱、乙状结肠新膀胱以及T形膀胱等.

  • 经直肠超声探查对膀胱癌根治并原位尿流改道术后局部复发早期诊断的价值

    作者:李凡

    膀胱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多在2年以内,其复发率可达2.8%~18.0%,而常规的术后随访方式多不能及时发现局部肿瘤复发.作者采用经直肠超声探查(TRUS)以期对膀胱癌局部复发进行早期诊断.

  • 原位回肠和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术后储尿囊相关并发症比较与护理

    作者:杨明莹;王剑松;王云娥;阮明辉

    目的 观察比较原位回肠和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术后储尿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5年3月行膀胱癌根治术后原位回肠尿流改道术87例,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术65例患者资料.比较分析两种术式术后储尿囊相关并发症.结果 原位回肠尿流改道术后早期(尿瘘、肠瘘、粘连性肠梗阻)及晚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代谢性酸中毒、肾积水与结石)储尿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32%,均高于乙状结肠组.结论 原位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术后储尿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原位回肠尿流改道术.术后2周内加强观察有无膀胱造瘘管或尿管堵塞,并及时清除血凝块,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并发尿瘘;鼓励患者日常生活中多饮水,勤排尿,减少贮尿时间,并告知定期随访的必要性,加强电解质和肾功能的监测;嘱患者口服VitB12及碱性药物等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口服小苏打等药物以碱化尿液,防止结石形成.

  • 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后早期并发症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黄应龙;王剑松;于跃平;王海峰;丁明霞;李宁;李丹娜;左毅刚

    目的 探讨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后早期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行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患者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手风琴式"并发症分级系统进行分析,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73例患者中出现早期并发症者42例(57.5%),共发生并发症77例次.其中轻度29例次(37.7%),中度44例次(57.1%),重度4例次(5.2%).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为感染相关并发症、胃肠道相关并发症以及尿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有关的因素有体质指数(BMI)(OR=1.574,P=0.002)、手术失血量(OR=1.050,P=0.027)和CCI评分(OR=1.127,P=0.040).结论 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后早期轻、中度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患者BMI、术中出血量和CCI评分与其密切相关.

  • 3D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原位尿流改道术

    作者:胡新一;李炯明;刘建和;方克伟;王光;崔茂荣;孙洵;周洪庆

    目的 探讨3D腹腔镜根治性膀胱肿瘤切除、原位尿流改道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3D腹腔镜对6例男性膀胱癌患者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尿流改道手术,创立通道后游离输尿管,结扎髂内动脉分支后清扫盆腔淋巴结,切断膀胱侧韧带、前列腺侧血管蒂以及背静脉复合体,制作新膀胱后吻合.结果 手术时间290~350 min,其中根治手术时间145~170m in,根治手术出血40~ 150 mL,患者均未输血.无盆腔重要血管损伤、直肠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无肠吻合口瘘、新膀胱瘘、肠梗阻、伤口感染等发生.结论 3D腹腔镜的三维立体成像,可有效消除2D腹腔镜术中的视角误差,使手术操作更加精细和精准,手术质量进一步提高.

  • 原位尿流改道术后输尿管储尿囊吻合处狭窄的处理体会

    作者:邱学德;李泽惠;曹贵华;夭志刚;方克伟;李志鹏;袁顺辉;何进;和术臣

    目的 探讨原位尿流改道术后输尿管肠储尿囊吻合处狭窄患者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542例原位尿流改道术后患者中35例共37侧输尿管储尿囊吻合处狭窄诊断和治疗经验,平均年龄57(51~67)岁,其中男性34例,女性1例.狭窄段<1.5 cm,且能通过导丝和球囊管者顺行球囊扩张至F14~F6,失败者经肾造瘘管注入亚甲蓝引导导丝和输尿管镜插入,作逆行镜体扩张和等离子柱状电极内切开;上述方法失败或狭窄段超过1.5 cm,开放手术再植.Fisher's检验比较球囊扩张和等离子切开两种方法的狭窄复发率.结果 16侧肾输尿管行球囊或镜体和或扩张器扩张者3例(18.7%)狭窄复发,13侧肾输尿管作等离子柱状电极切开者复发1例(7.7%,P=0.031 4).7侧肾输尿管行开放手术再植治疗无复发.1侧肾输尿管行患侧肾切除.术后3月内获得治疗者肾功能恢复优于术后3月后获得治疗者.结论 早期诊断和治疗狭窄利于肾功能恢复;多数输尿管储尿囊吻合处狭窄可通过腔内治疗,等离子内切开优于扩张.

  • 男性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手术精要(附光盘)

    作者:王剑松;丁明霞;左毅刚;徐鸿毅

    根治性膀胱切除有顺行和逆行两种切除方案,作者介绍了一些手术要点和技术改进,采用“顺逆结合”的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原位新膀胱术可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