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麻醉深度监护仪的基本原理及使用

    作者:周刚

    本文对麻醉深度监护仪的原理作了深入的分析,同时对麻醉深度监护仪的临床使用作了介绍.

    关键词: 麻醉深度 监护仪 BIS EEG
  • Narcotrend和BIS在静脉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

    作者:柳强;薛娟

    准确的麻醉深度监测可以有效降低意外的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也提高了麻醉的质量,Narcotrend和BIS在静脉麻醉深度监测中都能较好的反映静脉麻醉深度.

  • 监护仪测量技术的新进展

    作者:张平

    本文介绍监护仪监测新技术的测量原理以及应用.

  • BIS对重症病房脑损伤患者转归的预测价值

    作者:姚宝锋;张立群;孙春雷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用于脑损伤患者转归情况预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内科重症病房脑损伤病例52例,经常规治疗后观察和记录预后,多功能监护系统BIS模式监测BIS水平,同时进行格拉斯哥(GCS)评分.结果:脑损伤清醒、意识障碍、死亡三组不同BIS值患者预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卡方值11.460,P<0.05).清醒组、意识障碍组、死亡组患者BIS评分与GCS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52例患者BIS与GCS评分进行线性分析,GIS与GCS具有相关性,r=0.360,P<0.01,Y=-0.587+0.126X.结论:BIS对重症病房脑损伤患者的组织损伤程度及转归具有较好的预测与辅助评价作用,BIS评分越低,患者的脑损伤程度越重,预后越差.

  • 利多卡因胶浆对气管插管全麻复苏期相同BIS值的血流动力学影响

    作者:居福宏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时利多卡因胶浆涂抹气管导管后在全麻复苏期相同BIS值范围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方法:择期全麻下妇科子宫肌瘤手术4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或Ⅱ级,年龄为29 ~ 57岁,随机分为2%利多卡因胶浆涂抹气管导管组(利多卡因组),水凝润滑剂涂抹气管导管组(对照组).手术结束后入麻酸复苏室予以BIS监测,记录BIS值为50~59时基础心率和平均动脉压(T0),当BIS值为80 ~89,且苏醒评分(Steward评分)>4分时记录心率和平均动脉压(T1),以及患者耐管躁动等情况.结果:两组T0时数值无明显统计差异,E时两组有统许差异,利多卡因组患者耐管与躁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利多卡因胶浆涂抹气管导管在全麻复苏期能抑制气管导管刺激产生的心血管应激反应,降低患者躁动,提高气管导管耐受性.

  • BIS指导下喉罩全麻苏醒期喉罩拔除不同时机的并发症比较

    作者:叶力肯·叶尔道来提;王婷;米日古丽·加帕尔;哈丽丹·热依木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对喉罩全麻苏醒期喉罩拔除不同时机的影响.方法:收治全麻下行肌张力、肌力调整术脑瘫患儿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对照组在BIS值55~60时将喉罩拔除,观察组则在60~65时拔除,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喉罩拔除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喉罩拔除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BIS值60~65为脑瘫患儿全麻苏醒期拔除喉罩的佳时机,喉罩拔除后并发症较少,满意度较高.

  • 比较BIS监测下丙泊酚靶控静脉麻醉与七氟醚麻醉效果

    作者:庾海辉

    目的 比较BSI监测下sevoflurane与propofol的麻醉效果.方法 观察对象为该院麻醉科2015年9月—2017年11月治疗的158例手术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propofol组、sevoflurane组,propofol组81例,sevoflurane组77例,propofol组麻醉方案为TCI,sevoflurane组方案为吸入麻醉.对比propofol组与sevoflurane组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结果 propofol组诱导时间为(3.75±0.07)min,唤醒时间为(6.14±0.25)min,拔管时间为(8.55±0.46)min;sevoflurane组组诱导时间为(5.84±0.19)min,唤醒时间为(10.46±0.02)min,拔管时间为(14.07±0.68)min;sevoflurane组诱导时间、唤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比propofol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BIS监测及TCI技术下运用propofol可改善麻醉效果.

    关键词: 七氟醚 BIS 丙泊酚
  • 术中BIS麻醉深度监测减少术后谵妄的发生: 系统性评价与meta分析

    作者:许婷;张鹏;魏新川

    目的 采用meta分析和系统评价的方法分析术中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麻醉深度监测是否可以减少术后谵妄的发生. 方法 检索CNKI、 CBM、 万方、 PUBMED、 EMBASE 以及CENTRAL数据库, 收集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中, 比较采用BIS和传统非脑电监测判断麻醉深度的方法分别对术后谵妄发生的影响行随机对照研究. 主要研究指标: 术后谵妄发生率、 麻醉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4篇2835例患者, 其中3篇共2498例患者比较了BIS监测和依靠临床体征判断麻醉深度对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 剩余1篇共337例患者比较了BIS监测和依靠呼气末麻醉药浓度判断麻醉深度对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 结果显示: 与传统非脑电监测判断麻醉深度相比, BIS麻醉深度监测不能缩短麻醉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 但可以减少术后谵妄的发生. 结论 择期手术中行BIS麻醉深度监测可以减少术后谵妄的发生.

  • 舒芬太尼复合异氟醚或丙泊酚在全麻诱导中的应用

    作者:陈玉芬;汪瑞梅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异氟醚或丙泊酚在全麻诱导中的应用.方法:择期ASA Ⅰ~Ⅱ级上腹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异氟醚组(A组)或丙泊酚组(B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先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5μg/kg,1分钟后,A组吸入异氟醚和8L/分氧气,入睡后推注罗库溴铵0.6mg/kg,维持吸入异氟醚;B组以靶控输注丙泊酚3mg/L行麻醉诱导,入睡后推注罗库溴铵0.6mg/kg,BIS值达50并维持5秒后行气管插管.记录患者入睡时间、BIS值达到50的时间以及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患者诱导前(T0)、达到插管条件时(T1)、气管插管时(T2)、气管插管后1分钟(T3)、3分钟(T4)、5分钟(T5)、10分钟(T6)时SBP、DBP、HR和BIS值的变化,并在各点抽动脉血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结果:A组患者诱导入睡时间、BIS值降至50的时间均短于B组(P<0.05),两组插管期间均无不良记忆反应.与T0时比较、两组T1时SBP、DBP明显下降(P<0.05),B组HR明显减慢(P<0.05).与T1时比较,两组T2~T4时SBP、DBP明显升高(P<0.05),B组HR明显增快(P<0.05),T5、T6时SBP、DBP和HR基本恢复到插管水平.B组T1时SBP、DBP和HR下降幅度较A组明显(P<0.05).两组T1~T6时BIS均<5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0比较,B组T3~T5时血浆E和NE浓度升高(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吸入异氟醚可以达到良好抑制插管应激反应的效果和足够的麻醉深度,且比复合靶控输注的丙泊酚麻醉诱导更为平稳和快速.

  • 脑电双频指数在成人腹腔镜手术全凭静脉麻醉中的观察

    作者:刘建军

    目的: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丙泊酚静脉麻醉在成人腹腔镜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40例腹腔镜患者,随机分为Bis监测丙泊酚静脉麻醉组(Ⅰ组)和无Bis监测丙泊酚静脉麻醉组(Ⅱ组).Ⅰ组按标准在头部贴好电极片,连接Bis检测仪,静注舒芬太尼、丙泊酚及罗库溴铵,诱导在Bis值30~50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维持PEtCO2 35~45mmHg.Ⅱ组相同用药,无Bis监测.术中连续监测HR、BP、SPO2、PETCOR,记录T0、T1、T2和T3、T4.比较两组麻醉用药、血液动力学、拔管时间.结果:T0两组无明显差异,气管插管前及人工气腹前Ⅰ组明显低于Ⅱ组.T2、T3及T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比较Ⅰ组苏醒时间明显比Ⅱ组短,两组躁动嗜睡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Ⅰ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Ⅱ组用量(P<0.05).结论:Bis监测可减少丙泊酚用量缩短患者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在腹腔镜手术中有较好的指导性.

    关键词: BIS 腹腔镜 丙泊酚
  • BIS监测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作者:朱晓枫;罗丹尖措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老静化时代的来临,老年患者各专科手术需要全身麻醉下完成的比例越来越高,老年患者循环系统代偿功能有限,脏器储备功能低下、对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较为敏感.麻醉医生不仅要在全身麻醉过程中保证老年患者意识消失,无痛,肌肉松弛,避免伤害刺激和术中知晓等并发症,同时还要掌握好使用麻醉药物的剂量和控制麻醉深度,防止麻醉药过量.BIS-脑电双频指数监测的应用,能很好地监测麻醉深度中的镇静成分,同时减少麻醉药的用量,确保患者充分麻醉的同时,提供快速清醒和拔管的指征,使患者的麻醉维持更为平稳.

  • 光棒引导插管技术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作者:李雪辉;宋涛

    目的:探讨光棒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60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Yamamoto气道评级为Ⅲ-Ⅳ级,随机分为光棒插管组(A组)和喉镜插管组(B组),每组30例.光棒组患者借助颈前光点引导进行插管,喉镜组患者采用普通喉镜明视下经口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患者的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插管期间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及术后插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光棒组患者的插管成功率为(90%,27/30),高于喉镜组(86.7%,26/30).光棒组患者的插管时间为(35.2±11.7)s,短于喉镜组(46.5±15.3)s.插管期间光棒组患者插管中和插管后1 min MAP值、HR值和BIS值均低于喉镜组.光棒组术后咽痛和声音嘶哑发生率(6.7%,2/30)亦低于喉镜组(13.3%,4/30).结论:光棒插管掌握技巧后容易获得成功,且方法简单、快捷、安全,在困难气管插管中成功率高,时间短,对血流动力学和BIS影响小,且术后并发症少,是困难气道患者气管插管的有效途径之一.

  • BIS监测在静脉全麻大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兴晓;王鹏

    目的:探讨BIS监测在静脉全麻下大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实施静脉全麻大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的患者62例,观察组31例,依据BIS监测值调整麻醉深度;对照组31例,依据血压,心率及患者意识状态调整麻醉深度。比较2组患者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恢复时间、药物用量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收缩压( SBP)、舒胀压(DBP)、心率(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BIS监测组的丙泊酚用量、麻醉苏醒时间及术中体动不良反均低于无BIS监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BIS监测下静脉全麻用于大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可达到更合理的麻醉深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减少麻醉药物用量,使术后麻醉苏醒加快。

  • 氟比洛芬酯和帕瑞昔布对硬膜外利多卡因中枢镇静的影响

    作者:刘世伟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麻醉的镇静作用以及非甾体抗炎药氟比洛芬酯和帕瑞昔布对其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于硬膜外阻滞麻醉下骨科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3组,利多卡因组( LC组,n=20):硬膜外给予2%利多卡因400mg;氟比洛芬酯组(F组,,n=20):在LC组的基础上,给予氟比洛芬酯100mg;帕瑞昔布组(P组,n=20):在LC 组的基础上,给予帕瑞昔布40mg。在麻醉前、麻醉后、术后12小时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以及OAA/S镇静评分的变化。结果:各组的年龄,体重,性别,ASA分级,硬膜外穿刺间隙,感觉阻滞平面及手术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各组病人的HR均无明显的改变;麻醉后各组MAP均有所下降,但没有统计学意义。麻醉后3组BIS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与麻醉前相比差异不显著,3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别。 F组和P组后BIS、OAA/S警觉镇/静评分均降低和 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增加,其中BIS均在90%左右,虽没有统计学意义,但临床上(OAA/S警觉/镇静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均有明显的镇静作用(P<0.05)。而F组和P组间没有差别。结论:硬膜外给予利多卡因显著降低镇静评分,具有镇静作用,非甾体抗炎药可加强其镇静作用,但氟比洛芬酯和帕瑞昔布没有区别。

  • 脑电双频指数在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下妇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甘美勤

    目的 初步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在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下妇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妇科腔镜手术患者1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或Ⅱ级,随机分为BIS监测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n=50).所有患者采用统一标准麻醉诱导,术中全麻维持以丙泊酚-瑞芬太尼恒速输注,Ⅰ组采用BIS判断麻醉深度并调节麻醉用药,使BIS指数维持50±5水平范围内.Ⅱ组有同一麻醉医师根据临床经验(即根据患者心率、血压及体动)调节麻醉深度及用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血压(BP)、脉搏(HR)及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两组患者术中BIS值和镇静药、镇痛药及肌松药总量,记录苏醒及完成指令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发生.Ⅰ组患者镇静药、镇痛药用药量减少,苏醒时间及听从指令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肌松药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S监测有利于调控静脉全麻深度,减少镇静药、镇痛药药量,缩短患者苏醒时间.

  • 脑电双频指数与麻醉相关药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靖;张宏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有关麻醉药物与麻醉深度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中,但除镇静催眠药之外,其他如阿片类镇痛药、肌松药、局麻药等麻醉相关药物对麻醉深度及BIS的影响尚存在相当大的争议,现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外科手术患者orexin A水平的影响

    作者:赵玉国;陈树斌;徐树生;李文波

    目的:通过检测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麻外科手术患者血浆中orexin A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研究全麻是否会引起血浆中ORX-A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发生变化。方法选取大庆龙南医院30例ASAI~I级择期外科手术患者,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分别于诱导前、诱导后1 h、诱导后2 h及拔管后15 min采桡动脉血测定血浆中ORX-A、丙泊酚及儿茶酚胺浓度。结果麻醉期间血浆ORX-A无明显变化,拔管后15 min后明显增加。麻醉期间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无明显变化,拔管后15 min后显著增加。与麻醉前比较,血浆肾上腺素浓度在麻醉期间及麻醉后无显著变化。血浆ORX-A浓度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血浆中丙泊酚浓度与血浆中ORX-A浓度也明显相关联(P<0.05),与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显著相关(P<0.01)。BIS值随丙泊酚浓度增加而降低(P<0.01),而随ORX-A浓度及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增加而升高(P<0.05)和(P<0.01)。血糖浓度在麻醉前(113±6)mg/dL及拔管后15 min(121±7)mg/dL无明显改变。结论血浆中ORX-A和去甲肾上腺素在丙泊酚-芬太尼全麻拔管后15 min明显增加。

  • 慢诱导联合BIS用于超高龄患者全身麻醉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恒;郑汉;张云云;胡友洋;骆宏

    目的 观察健忘镇痛慢诱导联合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及依托咪酯、瑞芬太尼、顺阿曲库铵全凭静脉麻醉对超高龄患者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30例择期需行全身麻醉的超高龄危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15例.A组采用健忘镇痛慢诱导气管插管,B组采用快诱导气管插管.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3 min(T3)、手术结束时(T4)2组患者的有创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BIS值;记录2组患者拔管后躁动评分、不良反应以及全麻药的用量.结果 与诱导前MAP、HR比较,B组在T1时降低,在T2、T3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MAP、HR比较,B组在T1时降低,在T2、T3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拔管后躁动评分、不良反应例数A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依托咪酯、顺阿曲库铵的用量与B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各时SpO2、PET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忘镇痛慢诱导联合BIS以及依托咪酯、瑞芬太尼、顺阿曲库铵全凭静脉麻醉能安全、有效地用于超高龄患者.

  • 右美托咪定对CO2气腹时血液动力学及BIS的影响

    作者:高项羽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CO2气腹时血液动力学以及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的影响.方法 60 例ASAⅠ~Ⅱ级、择期静脉全麻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患者,随机双盲分为两组:治疗组(Dex组,n=30)给予负荷剂量1 μg/kg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15 min),后给予维持剂量0.5 μg/kg/h至手术结束;对照组(C组,n=30)同样方式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送入手术室时(T0)、气管插管后1 min(T1)、人工气腹后1 min(T2)及气腹后 30 min(T3)、气腹结束恢复体位后1 min(T4)、拔管后1 min(T5)各时点HR、MAP、BIS值.结果 CO2气腹期间,C组T2~3时HR、MAP、BIS值较T0~1时明显升高(P< 0.05);但Dex组无明显变化(P> 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麻醉中应用右美托咪啶,能产生镇静并降低心率,维持CO2气腹期间血液动力学稳定,同时降低BIS值,减轻CO2气腹应激反应.

  • 吸烟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麻醉诱导期BIS的影响

    作者:魏利娟;高文根;马亚飞

    目的:探讨吸烟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麻醉诱导期脑电双频指数(BIS)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行冠脉搭桥手术患者,ASAⅡ~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吸烟组20例和未吸烟组2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咪唑安定、依托咪酯、异丙酚、舒芬太尼和维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记录插管前、插管即刻和插管后1、2、3 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BIS值。结果:两组诱导前的基础MAP和BIS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的基础HR慢于未吸烟组。吸烟组气管插管即刻和气管插管后1、2 min的BIS值均高于未吸烟组(P<0.05);与未吸烟组相比,吸烟组在气管插管即刻、插管后1、2 min HR和MAP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吸烟影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麻醉诱导期的BIS,吸烟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更加剧烈,更要注意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效预防心肌缺血。

99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