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冠状动脉内支架电子图谱>的开发研制

    作者:徐波;魏红坤;高润霖;马卫华;马毅

    本文通过对<冠装动脉内支架电子图谱>的研制背景、资料准备、软件开发等过程的介绍,旨在探讨如下问题:通过对冠脉内支架置入技术的教学,推动冠心病介入治疗在我国的蓬勃发展;深度开发医学影像设备及其附属设备的强大功能,阐明现代化医学影像设备全数字化进程的必然趋势;生物医学工程学与未来医学的紧密联系是不可分割的.

  • 超声心动图对评价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

    作者:柴义青;刘望彭;康春松;赵亮;胡元平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前后左室舒张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冠心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各38例,行多普勒组织显像(DTI)及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冠心病患者术前各项舒张功能指标均与正常对照组显著不同;术后3 d各指标无明显变化;术后3个月及6个月,应用DTI技术检测二尖瓣环舒张早期与晚期主峰速度Em/Am比值较术前显著增大,Tei index显著下降;而二尖瓣口血流舒张早期与晚期主峰速度E/A比值仅在术后6个月明显改变.结论支架植入术后短期内左室舒张功能未出现明显改善,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左室舒张功能会得到恢复.

  • 造影导丝辅助处理PCI术中支架球囊导管回撤困难一例

    作者:祝金明;赵雷;李波;朴英丹;信瑞;李淑梅

    冠状动脉内支架释放后,支架球囊导管回撤困难的现象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手术过程中有时会发生.我们通过将造影导丝引入到由指引导管-PTCA导丝-支架球囊导管构成的冠脉病变处理系统,使其作为回撤支架球囊导管时指引导管头端与主动脉壁之间的一个固定支撑点,解决冠脉内支架释放后支架球囊导管回撤困难的成功病例,介绍一种处理此类问题的方法.

  • 圈套术处理支架脱落一例

    作者:高永生;马大实;王勇

    冠状动脉(冠脉)内支架脱落是一种较危险的并发症,一般多采用微型线圈摘取器或球囊拖取等方法取出,但成功率低,且收取脱落支架时可能会引起心肌缺血或周围动脉栓塞.现将一例冠脉内支架术中支架脱落,采用圈套器成功取出的经验报道如下.

  • 冠状动脉内支架断裂一例报告

    作者:李友莲;李建军

    冠状动脉内支架断裂系介入治疗中少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机制不明.新近我们发现冠状动脉内支架断裂1例,现报道如下.1 病例简介患者,男,64岁,于2000年因右室、下壁心肌梗死后在某医院行冠脉造影+支架植入术,当时右冠闭塞,前降支80%以上狭窄,在右冠及前降支近端分别植入Cypher支架各1枚,1个月后因心绞痛发作频繁再行冠造发现右冠内支架内再狭窄,给予球囊扩张后一直服药治疗.

  • 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急诊介入治疗12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素艳;窦庆山;王坤;王凤阳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的疗效.方法:12例有心肺复苏史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对心肺复苏的发生时间、心肺复苏所需时间、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病人病情稳定时间、病人总住院时间、术后1周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肺复苏所需时间2~12(5.2±2.O)min.梗死相关血管左前降支近、中段闭塞7例,右冠状动脉近、中段闭塞4例,回旋支近段闭塞1例,多支病变8例,单支病变4例,梗死相关动脉均置入支架1枚,前向血流TiMi 3级.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病人病情稳定时间为术后1~12 h、病人总住院时间为(10.15±3.42)d、术后1周的左室射血分数为(60.35±10.03).结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肺复苏后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冠状动脉支架材料类型与置入后的效果评价

    作者:龙腾河;廖明壮;罗焕江;董刚志

    目的:冠状动脉内支架有金属裸支架、药物涂层支架、生物降解支架以及新型支架如放射性血管支架、静脉覆盖支架和基因支架等多种.如何选择适宜的支架,以取得佳的治疗效果,是目前医学界研究的热点.目的:阐述冠状动脉支架的临床应用进展,并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的治疗效果.方法:作者以"冠状动脉内支架,金属裸支架,药物涂层支架,生物降解支架,心血管新型支架,凝血系统,炎症反应"为检索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通信(CNKI:2002/2010)中,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进行文献检索.排除Meta分析及重复性研究,共检索到27篇文献,从冠状动脉支架的种类、研究进展及其生物相容性,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凝血系统的变化,以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炎症反应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①不论是金属裸支架、药物涂层支架、生物可降解支架以及新型支架,其支架材料的改进更新均以改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力学性能为目标.②心血管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是一个复杂的连锁过程,血液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是评定生物相容性的两项基本内容.③利用有限元分析心血管支架材料的力学特性可为未来支架的优化设计提供有益的帮助.结论:现行的心血管支架尚未完全解决生物相容性问题,理想的心血管支架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开发与研究.

  •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选择及对不良事件发生的预测

    作者:库德热提·艾比布拉;李研慧;丁娟;王瑜;杨坤河

    药物涂层支架主要由支架、基质和药物3部分组成.药物涂层支架以金属支架为载体携带药物到达血管损伤局部,使药物在较长的时间内充分释放到血管壁内,减少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发生.抗炎药物涂层支架丰要药物为地塞米松、甲泼尼龙等.抗迁移、抗增生药物涂层支架主要药物为雷帕霉素、紫杉醇、放线菌素D等.支持内膜愈合的药物涂层支架主要药物为雌二醇等.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可诱导和加重局部炎症反应,这对血管内皮的增生与再狭窄有重要影响,部分反映急性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如血清C-反应蛋向的浓度、血清脂蛋白、血清白细胞介素10、血清白细胞介素18等对于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预测价值.

  • 冠状动脉内支架内再狭窄的机制认识及防治

    作者:葛均波;杨巍

    冠心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常见、严重的疾病之一.自1977年Gruentzig在瑞士苏黎世完成第1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coronarv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以来,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其发展迅速,但PTCA术后再狭窄高达50%,裸金属支架植入术后高达20%~30%,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仍然达5%~10%,防止再狭窄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再狭窄一直困扰着临床医师和科研工作者.

  •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临床应用

    作者:赵建中;孙云;张宇燕;丁志坚;周荣初;邹瑞秀;孙云雷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冠脉内支架植入术(ICS)治疗的技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冠心病患者41例(47支狭窄的冠脉,均行经皮冠状动腔内成形术(PTCA)之后置入支架50枚,均为de novo支架植入.结果 84%A型病,14%B型病变,2%C型病变,50枚支架全部植入成功,无一例发生支架血栓形成和严重出血并发症.术后随访10个月~4年,仅1例心绞痛复发,经冠脉造影(CAG)证实支架部位无狭窄,为支架远端血管病变加重所致.结论初步结果表明,de novo支架植入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

    作者:邱建平;王宝蓉;潘明康;肖苹;田燕萍;姚力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 27例冠心病(CHD)患者中4例行直接支架植入术,23例行常规方法支架植入术。结果 27例患者28处病变血管植入31只支架。在未经介入治疗的病变血管植入支架(DeNovo stenting)19只,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结果不理想植入支架(Suboptinal stenting)8只,PTCA并发夹层、内膜撕裂和濒临闭塞时植入支架(Bail-out stenting)4只。术前血管狭窄平均(87±13)%,术后为(15±5)%(P<0.05)。术后所有患者心绞痛均消失。住院期间无一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状动脉搭桥(CABG)或死亡。术后随访1~6个月,仅1例发生非Q波AMI。结论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对冠心病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

  •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随访冠状动脉支架的应用价值

    作者:邓国辉;屈百鸣;姜永乐;崔凤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目前已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重要手段,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人术后随访是临床跟踪判断疗效的关键.目前,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通畅性及再狭窄的主要依据为有创性导管法行冠状动脉造影(SCAG)检查.本文分析32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资料,初步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评价冠状动脉支架通畅性的临床应用价值.

  • 冠状动脉内支架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秋波;张国利;史瑞英;王满庆;王柏颖;吉巧莲;王剑平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方法:冠心病患者282例放置了398个冠脉内支架,其中De-nove 支架198例,Bail-out支架84例,放置血管:左冠前降支231个,左冠回旋支39个,右冠状动脉128个。结果:住院期间无急性血栓形成或严重出血性并发症,随访20天至1年亦无 血栓形成,除1例病人有活动后胸闷外,其余患者心绞痛消失,能正常生活和工作。结论: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对于提高PTCA成功率,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护理配合

    作者:刘萍

    目的 方法报告了108例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护理配合.结果 手术配合默契,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护士熟悉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的操作过程,做好术前准备;备齐术中用物;密切观察病情;快速准确执行医嘱;及时准确记录;良好的护理配合对于手术的顺利完成是非常重要的.

  •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护理

    作者:李素芬;柴学海;焦兰芬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可降低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再狭窄率,并在PTCA合并夹层、急性闭塞或濒临闭塞时保持血管通畅,避免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

  •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作者:叶丽娟;王晓红;刘华芬;耿晶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14例,发生并发症4例,其中冠状动脉闭塞1例,穿刺点出血1例,血肿2例,均经及时发现得到处理.阐述了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 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

    作者:徐泽升;宋志远;马增才;彭万忠;曹绪芬;高巍;韩立宪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肺复苏(CPR)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疗效.方法:182例接受急诊PCI的AMI患者,9例有CPR史,对CPR的发生时间、CPR所需时间、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支架指标、CPR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PR所需时间2~13(5.4±3.0)min.梗死相关血管左前降支近段闭塞6例,右冠状动脉近段闭塞3例,均无侧支循环.每支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置入支架1枚,前向血流TIMI 3级.脑复苏不全1例,应激性溃疡1例.结论:急诊PCI治疗CPR后AMI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急性心肌梗死延迟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及内支架置入术对心肌灌注及左心室功能的近期疗效

    作者:胡仁欣;李新华;欧知宏

    我们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及心脏超声技术,观察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延迟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前后心肌灌注及心功能的变化,报告如下.

  • 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与常规球囊成形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比分析

    作者:徐泽升;马增才;曹绪芬;高巍;彭万忠;韩立宪

    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的应用,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又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本文回顾性总结了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与常规球囊成形术治疗AMI的近期临床疗效.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急诊介入治疗9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汉锋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肺复苏(CPR)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9例有心肺复苏史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对心肺复苏的发生时间、急诊介入术后病人病情稳定时间、病人总住院时间、术后1周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介入术后病人病情稳定时间为术后1~12h、病人总住院时间为(5.±1.2)d、术后1周的左室射血分数为(60±10.2).结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肺复苏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2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