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部低剂量CT技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潘雪琳;李真林;程巍;邓丽萍;袁元;帅桃;赵瑾;宋彬

    本文介绍了迭代重建算法、非对称性屏蔽采集、X-Care等7种CT低剂量技术及在腹部扫描中的临床应用.在保证CT图像质量能满足诊断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辐射剂量是目前普遍关注的问题.腹部CT检查一般要进行多期增强扫描,与其他部位相比,病人接受的辐射量将成倍增加,损害人类健康,所以有必要采用低剂量扫描方式.

  • DR 与 CT 技术在胸部创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大虎

    目的:分析DR与CT技术在胸部创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85例胸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给予 DR 与 CT 技术进行检查,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比较两种检查技术的诊断准确性和符合率。结果CT 诊断符合率、漏诊率分别为91.8%、8.2%,DR 诊断符合率、漏诊率分别为75.3%、24.7%,CT 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 DR,且其漏诊率显著低于 D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胸部创伤诊断中应用 CT 技术比 DR 技术更具有优势,其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性,降低漏诊率,便于临床制定针对性救治措施,值得选择和积极推广。

  • DR技术与CT技术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分析

    作者:陈佳;李春晓;张颖;赵建峰

    目的 研究分析DR技术与CT技术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42例(一共60个股骨头),所有患者均接受DR技术和CT技术检查,观察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 以及检查价值.结果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42例,一共60个股骨头中,共有20个为中期股骨头缺血坏死,16个为晚期股骨头缺血坏死,DR诊断技术与CT诊断技术均全部确诊,中期与晚期确诊率均为100.00%;DR诊断技术与CT诊断技术在中期、晚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诊断准确率一致,均为100.00%;CT诊断技术在初期与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准确率明显高于DR诊断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诊断技术在初期与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准确率明显高于DR诊断技术.

  • 原发性肝癌运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技术的临床诊断应用

    作者:李华志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技术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价值,本文采用多排螺旋CT技术对原发性肝癌病者进行CT增强扫描,结合高压注射器技术进行多期CT增强.终通过螺旋CT多期增强检查,使原发性肝癌确诊率明显提高.掌握CT技术能够更准确的治疗有关疾病.

    关键词: CT技术 螺旋CT 检查
  • 盆腔良性多囊性病变的CT、MRI诊断研究

    作者:孙跃

    目的:总结MRI技术、CT技术应用于盆腔良性多囊性病变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随机筛选2014年2月-2016年1月因患盆腔良性多囊性病变进入该院接受专业诊疗的46例患者,所有入选对象均接受病理诊断,且已证实。在46例患者中施行MRI技术、CT技术检查,并对两种技术应用价值进行评定。结果该次入选的46例研究对象中,其疾病类型以内膜异位为主,而其病灶征象常见于多囊样、巧克力型囊肿,经检查后,MRI技术的检出率89.13%(41/46),CT技术的检出率69.57%(32/46),两种技术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技术、CT技术应用于盆腔良性多囊性病变患者中,均可对患者疾病类型、疾病特征等进行判断,且两种技术各有优势,因此在展开临床诊断工作时,建议有机结合两种技术,以提升诊断工作质量。

  • ANATOM--一种设计精巧的全身螺旋CT

    作者:赵建林;赵福元;葛遗林

    详细介绍了ANATOM全身螺旋CT的工作原理及技术特点,表明了ANATOM不仅具备通常CT所具备的各种功能和优越性能,而且具备低剂量、可移动使用以及环境适应性强等新颖特点,代表了实用型CT发展方向.后列举了ANATOM几种独特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 CT技术 螺旋CT 移动CT
  • CT评价腹股沟疝患者肌肉质量方法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吴国庚;叶国栋;杨鑫;张旻;鲁纯智;崔红元;朱明炜

    目的 应用CT技术评价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肌肉质量.方法 拟接受腹股沟疝手术、年龄在70~ 90岁的男性住院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40~50岁10名男性健康受试者为成人对照组,10名同年龄段接受健康查体老年人为老年对照组,记录一般资料,应用CT技术扫描腹部和大腿,通过专用软件计算相应肌肉面积.结果 研究组握力(36.44±14.15) kg明显少于成人对照组(77.30±22.69) kg(P=0.001),研究组小腿围(25.18±2.31) cm明显少于成人对照组(27.62±2.33) cm(P=0.006).CT扫描显示研究组与成人对照组L3(第3腰椎)平面腹部面积、皮下脂肪面积、腹腔脂肪面积和竖脊肌总面积相近,研究组腹部肌肉面积(12094.23±1 970.30) mm2和竖脊肌肌肉面积(1 642.60±266.90) mm2明显少于成人对照组的(17 462.00±1 600.58)mm2和(2 003.50±350.91) mm2 (P=0.001,P=0.007).L3骨骼肌指数为50.64±7.52,存在肌肉减少症(≤52.4)为66.7%(20/30).与同年龄正常查体老人腹部肌肉CT结果相似.研究组下肢骨骼肌面积明显少于成人对照组(P =0.001),下肢脂肪和股骨面积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腹股沟疝患者肌肉质量和力量明显低于成人对照组,CT技术可作为评价工具.

  • 下肢动脉多层螺旋CT 技术和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孙奕波;滑炎卿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和糖尿病患者增加,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病率日趋升高[1] .影像学检查是下肢动脉病变的主要评价手段,可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双源CT Flash Spiral技术在胸部扫描中的应用和防护价值

    作者:张月俏;任宏;沈国惠

    胸部CT扫描已逐渐成为临床诊治和术前的常规检查,相比普通胸部X射线摄片,CT扫描在为临床提供更丰富的影像学信息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受检人群的总体受辐射剂量水平.因此,CT扫描时应严格控制辐射剂量.本研究用双源CT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探讨Flash Spiral (炫速图像采集)这种新技术在胸部扫描中应用的可行性和防护价值,以降低对患者的辐射危害.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虚证肺容积成像定量分析与症状积分分级的研究?

    作者:彭楠;路遥;赵晶;康德强;郭红丽

    目的:通过定量CT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的证候分类提供客观有效的量化指标,以揭示证的实质和病机,将功能学量化指标与形态学影像诊断相联系,解决以往影像研究对COPD肺实质损害程度的诊断缺少量化指标的问题。方法收集COPD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75例及20例正常对照组病例,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中医证候计分法将入选病例组分轻、中、重度3个等级,同时进行肺部CT扫描,并通过三维后处理技术用多域值范围成像定量分析反映肺功能状况,将CT量化指标与不同症状积分分级及正常对照组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OPD组所有患者各肺叶容积平均值均有所增大,各叶气肿组织所占肺叶百分比平均值均增加。在各个症状积分分级中,随着积分分级的逐渐加重,各肺叶肺容积及气肿组织所占肺叶百分比也随之增加,其中两肺上叶及右肺中叶气肿组织所占比重较大。结论容积CT测量各肺叶容积及气肿组织百分比与中医症状积分分级有一定的关联性,这种量化指标的引入,增加了中医药治疗COPD的客观性及可信度。

  • MR技术在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肖寒冰

    目的 重点了解直肠癌病例术前分期诊断工作中展开MR技术的必要性与可靠性.方法 选取42例患有直肠癌的患者,术后病理已确诊,于术前分期诊断中,选择CT技术、MR技术进行,分别对两种技术类型检出结果作专业统计、对比.结果 CT技术符合率69.05%(29/42),MR技术是88.10%(37/42)(P<0.05).其中,T1~T2期:CT技术符合率66.67%(6/9);MR技术为87.5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期:CT技术符合率73.68%(14/19);MR技术为94.74%(18/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期:CT技术符合率50.00%(7/14);MR技术为85.71%(1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分期标准下,MR技术的特异性及其敏感性均比CT技术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CT技术类型下淋巴结组织检出符合率64.29%(27/42),MR技术为83.33%(3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直肠癌病例术前展开分期诊断工作时,MR技术符合率高,表现出必要性以及可靠性特征,值得推荐.

  • 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MRI与CT技术的应用价值

    作者:梁金瑞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与CT技术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该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7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MRI进行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CT技术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阳性率和预后、患者头部特殊部位(灰白质交界区、胼胝体、延髓、脑桥、中后颅窝等)病变的检出率。结果检查后观察组患者的阳性率为88.57%,对照组患者的阳性率为74.29%,观察组患者头部特殊部位病变检出率为80%,明显大于对照组的检出率54.3%,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RI技术检查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效果明显优于CT技术,但两者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优点,在临床中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优先选择效果较好的成像检查技术。

  • CT技术在胸部相关检查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讨论胸部检查中ct技术的应用方法。方法借鉴国内外ct检查技术的相关经验,并将成功经验应用到临床实践中。结论与常规X线比较,ct密度分辨力很高,组织器官不重叠,对X线平片不易显示的区域,如胸膜下、近横膈区和纵隔旁的病变显示清楚;对于磨玻璃密度病灶、小结节病灶和肺间质病变显示也十分敏感,还可进一步确定胸片上发现病变的部位和性质。

  • 基于CT技术的图像边缘检测及OpenCV实现

    作者:林悦铭;许东滨

    CT技术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也是现代医学进入数字化时代的标志.OpenCV是一种比较先进的图像分割方法,其本身具备多语言接口和多平台支持,处理速度快,移植性强,在图像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运用不同边缘提取算子,对CT图像轮廓进行提取和对比,配合CT扫描图像,开展双边滤波器平滑滤波,能够实现图像预处理,配合便于调试的轨迹条,可以针对不同参数进行实时调节,得到优方案.

  • CT引导技术在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陆伟琨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CT引导下行治疗目的的有37个病例,其中胸部12例,腹部18例,盆腔7例.CT扫描确定穿刺点,角度及深度,局麻后进针,CT再次扫描确认针尖达到预定位置再进行介入治疗.结果:37个病例,穿刺41次针次,穿刺一次成功率100%.治疗有效率86.5%,并发症13.5%.结论:CT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属微创伤性技术,简便易行,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症状轻.?#

  • 双能量CT技术及其对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李培秀;董立军;都日娜;耿园园;张新成;梁建利

    介绍了双能量CT设备独特的发展历程、硬件设备、成像原理及成像技术特点,分析了泌尿系结石的成因和临床诊断与处理方法,重点阐述了双能量CT在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中的技术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指出双能量CT扫描技术对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有可靠的技术优势和临床实用性,可以准确分析结石成分,指导制定治疗计划.

  • 颅脑外伤的CT诊断分析

    作者:敖晓尘

    目的:对颅脑外伤的C T诊断表现与价值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接收的87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中,61例有骨折表现,另外,合并血肿3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9例,脑挫裂伤12例,硬膜下积液12例,外伤性气颅8例,外伤性脑梗塞7例。结论:C T是颅脑外伤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其操作简便,无创伤性,临床重视CT征象的分析,多予以增强扫描,能提升CT诊断的准确性。

  • 探讨鼻腔肿瘤的核磁共振成像与CT技术应用

    作者:祝龙

    目的:探讨在鼻腔肿瘤诊断过程中使用核磁共振成像(MRI)以及CT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0例2012年1月~2013年6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20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试验组患者采用由研究者采取个体化的方式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并在出院后进行4次电话随访,健康指导内容包括日常生活活动锻炼的知识及方法,并且向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在两组患者出院前3天,出院后1个月,以及4个月后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调查问卷方式,对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进行评估.结果:在20例鼻腔肿瘤患者中,试验组中有6例良性患者,4例恶性患者,后经过手术确诊为8例;对照组中7例良性患者,3例恶性患者,后经手术确诊为5例,检查效果上的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诊断效果与CT诊断效果相比较,CT更容易显示出肿瘤的骨性成分以及病变骨质的损害程度,而MRI比较能够详细的显示出病变的具体位置,大小以及信号强度等等被侵范围,提高检查有利于肿瘤的诊断准确性.

  • 使用X线技术与CT技术诊断骨转移瘤的效果对比

    作者:张洪

    目的:比较使用X线技术与CT技术诊断骨转移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新城医院收治的36例骨转移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经病理学检查被确诊为骨转移瘤.对这些患者均使用X线技术及CT技术诊断其骨转移瘤.观察这些患者使用X线技术与CT技术诊断骨转移瘤的准确率.结果:这些患者使用CT技术诊断骨转移瘤的准确率高于其使用X线技术诊断骨转移瘤的准确率(P<0.05).结论:与使用X线技术相比,使用CT技术诊断骨转移瘤的准确率更高.

  • 用CT技术对肾透明细胞癌与乏脂肪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进行鉴别诊断的效果探析

    作者:姜成军

    目的:探讨用CT技术对肾透明细胞癌与乏脂肪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进行鉴别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30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与18例RAM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将30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设为A组,将18例RAML患者设为B组.我院对这两组患者均进行CT检查,然后比较其CT扫描图像的特征与在各扫描期的CT值.结果:A组患者在钙化、假包膜、均匀强化、快进快出强化以及延迟强化等CT扫描图像特征方面与B组患者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在皮质期和肾盂期的CT值均明显高于B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CT技术能对肾透明细胞癌与RAML进行有效的鉴别诊断,并能为这两种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准确、详实的依据.

50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