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体重指数在64层螺旋CT心脏扫描X线剂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牛尤敏

    目的 探究体重指数在64层螺旋CT心脏扫描X线剂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5月该院接诊的200例64层螺旋CT心脏检查患者进行研究,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检查方法,观察组在检前计算体重指数,计算出mA的值,再借助心脏前置滤线器进行扫描,借助ECG电流调控技术重建后置滤线器,对两组患者体重指数、图像质量评分、噪音、X线剂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体重指数和图像质量评分方面,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图像噪音方面,观察组图像噪音值更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效剂量方面,观察组X线使用剂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64层螺旋CT心脏扫描X线剂量管理中,应用体重指数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控制作用,能够显著降低X线的使用剂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某人群脂肪肝发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黄鹏;杨冠华;李延;张国

    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肝发病率逐年升高,该文旨在通过统计分析,研究脂肪肝与其他体检因素的关系,了解影响脂肪肝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X2检验对不同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或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两组变量的相关关系,采用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从2009—2015年,脂肪肝检出率呈高位递升状态,检出率分别为27.3%、23.3%、27.5%、34.5%、21.7%、33.5%、31.3%.影响脂肪肝的因素有甘油三酯、空腹血糖、体重指数、谷丙转氨酶,且均为危险因素(Exp(B)分别为3.178、1.829、2.666、3.237).结论 甘油三酯高的、血糖高的、超重的人更容易得脂肪肝.

  • 某医学院大学新生体重指数及相关疾病结果分析

    作者:尹晓燕;李怡然;徐凌菱

    目的 通过对某医学院2015级新生入学体检结果 的分析,了解入学新生BMI分布情况以及肥胖与体质的关系.方法 对某医学院2015级的新生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年新生实际参加体检的有1968人,全部检查结果 正常的人数为1696人,占86.26%,大多数学生处于正常标准状态,超重和肥胖的比例比较大,低体重总体水平不高;大学生BMI分布存在性别差异,BMI均值与超重和肥胖的比例男生均高于女生,低体重比例女生明显高于男生.体检中有一部分肥胖或超重者分别患有高血压、库欣综合征及高胰岛素血症.结论 某医学院2015级新生体检健康状况总体较好,但超重或肥胖比例较高,且超重或肥胖学生较体重正常者易患高血压、库欣综合征、高胰岛素血症等疾病,需进行积极宣教及干预,以提高大学新生的体质、学习及生活质量.

  • 兰州地区普通人群骨密度调查与骨质疏松流行现状分析

    作者:苗玉琴;赵荣书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普通人群的骨密度水平和骨质疏松的流行现状,为该地区人群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据。方法选择2001-2012年在该院体检的910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以色列Sunlight公司生产的Omnisense700S型超声骨强度仪,检测受试者非受力侧前臂尺桡骨中远端1/3处骨骼内传导的声波速度(SOS),计算T-值和Z-值,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骨密度变化关系。同时测量记录受检者的年龄、身高、体重和体重指数(BMI),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男、女性的SOS均值分别为(4132±28)m/s和(4060±35)m/s,T-值均值分别为:(-1.69087±1.2160)和(-1.86366±1.2496)。50岁以前,女性SOS值和T-值高于男性,而50岁以后则是男性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人群增加,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②体重指数BMI约18.5的骨质疏松患病率明显高于BMI≥18.5的人群(P<0.005)。③绝经是女性骨质疏松的重要危险因素,绝经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是非绝经女性的3.1倍。结论兰州地区普通人群男性和女性的骨密度变化规律和骨质疏松流行水平存在差异,低体重指数的人群和围绝经期女性是骨质疏松重点防治对象,应定期监测骨密度,早期预防。

  • 不同年龄段人群心血管疾病诱发因素调查研究

    作者:张菲斐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段人群诱发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特征,为临床心血管疾病治疗与预防提供可靠理论依据.方法 调取2014年5月—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25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分别对不同年龄、体重指数(MBI)患者发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发生率,及其生活习惯进行分析,探寻诱发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与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等心血管高危因素也逐渐增加,不同年龄段和体重指数发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体重指数(BMI)高于女性,在中老年人群中所占比例大;暴饮暴食、熬夜、酗酒、工作压力等是青壮年人群主要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有吸烟史者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不吸烟者高.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而这些疾病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诱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调整饮食结构、适当运动锻炼、保持良好心情,可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率.

  • 治愈肺结核患者慢性病患病及相关生活方式分析

    作者:张德坤;缪昌东;张洵

    目的:为了解既往治愈肺结核病人慢性非传染疾病患病情况、体质状况以及生活方式相关问题,为指导肺结核患者愈后提供合理的生活方式改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泰州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提取18岁以上既往治愈肺结核病人员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4年居民信息系统共管理结核居民923人,以55岁以上居民较多,其中合并有糖尿病病人为93人,其糖尿病患病率达10.08%,合并患高血压人为329人,其高血压患病率达35.64%,人群BMI指数平均为22.03±2.63kg/m2,体重偏瘦病人89人,偏瘦率9.64%,超重率为18.85%,肥胖率2.06%,人群吸烟率22.64%,饮酒率26.32%,从不参加体育锻炼率77.25%;结论肺结核病人群体质指数明显低于普通人群,应重视愈后结核病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及时纠正;同时结核病患者过度注重饮食,营养摄入过量引起失衡,就会导致一些营养相关慢性疾病的发生,更应该注重营养相关性慢性病的防治,改善不良生活方式。

  • 铁路职工体重指数与脂肪肝关系的探讨

    作者:李媛

    目的:研究铁路职工体重指数(BMI)与脂肪肝的关系,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降低职工脂肪肝的患病率。方法选取2014年在该所参加体检的部分铁路职工测量其身高、体重,并进行肝脏的超声波检查。分析体重指数与脂肪肝的关系。结果在选取的1230名职工中共检出脂肪肝198例,检出肥胖181例,职工脂肪肝患病率为16.10%,肥胖率为14.72%;脂肪肝的患病率随体重指数的升高而逐渐升高。结论铁路职工肥胖率和脂肪肝的患病率比较高,体重指数与脂肪肝之间存在相关性,可以认为肥胖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

  • 珠海市斗门区居民体重指数、腹围与血压关系的研究

    作者:金莉子;马英东;黄日荷;陈剑;肖宏凯;陈筱潮

    目的 研究珠海市斗门区居民体重指数(BMI)、腹围与血压的关系,为控制体重及向心性肥胖从而降低高血压发病率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分层、整群、随机相结合的方法,抽取斗门区两镇,对其农村居民进行面对面调查和体检.结果 体重指数为<24、24~28、≥28时,血压均值分别为125.49/79.81、135.62/85.42、144.63/93.77mmHg,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7.5%、47.6%、71.0%;腹围从正常到腹部肥胖,血压均值从124.67/79.65mmHg上升到135.50/85.09 mmHg,高血压患病率从25.5%上升到48.5%.体重指数对血压、高血压患病率的预测效果高于腹围;超重、肥胖与正常组相比,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分别增加3.0和5.2倍.结论 珠海市斗门区居民血压值和高血压患病率随着体重指数、腹围的增加而上升,体重指数是预测高血压的重要指标,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控制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内.

  • 北京市城区人群肥胖的流行现状及其与慢性病的关系

    作者:尹香君;焦淑芳;王瑜;谢瑾;郭飚

    目的探讨北京市城区人群超重和肥胖的患病情况及其与慢性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现况研究,对北京市城8区15 325名15~69岁的常住人口进行调查.结果①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15.78%和16.18%.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随文化程度增长呈下降趋势,不同的职业人群患病率不同.②随体重指数的增加,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脑卒中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结论①肥胖已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肥胖患病率在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是不同的.②体重指数与慢性病患病率呈正相关.

  • 杭州市城乡居民体重指数和腰臀比值与糖尿病患病率关系调查

    作者:徐卫民;施世锋;田建三;吴黎明;蒋惠人;叶俊杰;金行一;朱晓霞;沈毅;方顺源

    目的探讨杭州市社区居民肥胖发生情况及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值(WHR)与糖尿病、糖耐量低减患病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市区2个社区,郊县2个乡镇的15岁及以上居住5年以上的常住居民,共计4 682人.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测定空腹血糖和空腹口服75 g葡萄糖后2 h血糖.结果杭州市社区人群超重和肥胖(BMI≥24)发生率达34.39%,其中腹型肥胖占53.95%;糖尿病(DM)与糖耐量低减(IGT)患病率分别为4.59%和7.07%;超重和肥胖组DM和IGT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和低体重组,相对危险度(OR)分别为2.02和2.82,95%CI分别为1.50~2.72和1.87~4.28;腹型肥胖组DM和IGT患病率分别达8.02%和10.29%,明显高于正常体型组,OR值为2.83,95%CI为2.15~3.73.结论肥胖是糖尿病和糖耐量低减的重要危险因素,建议开展糖尿病宣传教育,对肥胖人群进行行为干预,控制膳食,适当运动,减轻体重.

  • 辽宁地区居民体重指数、腰围与血压关系的研究

    作者:李欣;李绥晶;金旭伟;舒鹏;李光;李卓芳

    目的 探讨辽宁地区居民体重指数、腰围与血压值、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方法 按照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辽宁地区15岁及以上居民的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等指标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 体重指数(kg/m2)<18.5,18.5~23.9,24~27.9,≥28,血压均值分别为116.4/73.9 mmHg、122.0/76.5 mmHg、130.5/81.4 mmHg、138.4/85.9 mmHg,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3.6%、20.4%、35.2%和53.9%;腰围从正常到腹部肥胖,血压均值从121.7/76.6 mmHg上升到133.6/82.9 mmHg,高血压患病率从19.8%上升到42.8%.当体重指数≥24(kg/m2)或腰围进入腹部肥胖时,血压值、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增加.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血压值与体重指数和腰围呈正相关,而且腰围对血压均值的影响大于体重指数对血压的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肥胖和腹部肥胖与正常组相比发生高血压的相对危险性增加1.5、2.6和2.0倍.结论 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两个危险因素,保持理想的体重和腰围对控制高血压的发生起着决定性作用.

  • 腹内迷走神经阻滞(VBLOC疗法):一种新型可植入性医学装置的临床效果

    作者:高兴亚

    背景:一种新型的医疗装置利用高频电产生间断的迷走神经阻滞(VBLOC).目的是评估迷走神经阻滞在超重者身上的作用,安全性,饮食摄入量和迷走神经功能方面的作用.方法:在肥胖受试者(BMl35-50kg/m2)身上做研究.在靠近食管胃连接处的迷走神经植入电极来提供电阻断.随访受试者6个月,观察他们的体重,安全,心电图,摄食,饱感,血浆胰多肽对假喂食的反应.为了明确评估装置的单独作用,没有设立其他饮食和锻炼的项目.结果:31个病人(平均体重指数,41.2±1.4kg/m2)接受了装置.平均体重减轻在装置植入后4周,12周,6个月后分别为7.5%,11.6%,14.2%,(所有P<0.001);25%的病人6个月后体重减轻>25%(大的36.8%).没有出现死亡或装置有关的严重副反应.卡洛里摄入量减低了>30%(P≤0.01),伴随早期饱感(P<0.001)和降低的饥饿感(P=0.005).12周之后血浆PP降低(20±7对比42±19pg/ml).PP<25pg/ml的病人平均体重减轻的百分数是PP>25mg/ml病人的2倍(P=0.02).3个病人出现严重的副反应需要短期住院,分别为下呼吸道感染,皮下植入处血肿,难辨梭菌腹泻.结论:间断的腹内迷走神经阻滞与明显的体重减轻有关,并是一种有前景的,安全的手段.

  • 成都市某事业单位在职人群高尿酸血症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李婷欣;杨瑛;李云;易万强

    随着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的升高,研究发现~([1])高尿酸血症与年龄、性别、血脂、血糖、血压、体重指数等密切相关.为研究成都地区在职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指标,成都安生美健康体检中心对成都市某事业单位1482名在职员工进行调查,对体检结果和健康问卷综合分析,报告如下.

  • 脂肪肝与体重指数及血脂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雒晓春;李云霞;石秀换;乔晓娟;田静;聂春燕;郭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变,脂肪肝、肥胖、高脂血症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已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本文旨在探讨该地区健康体检人群中脂肪肝、BMI和高脂血症之间的关系,为脂肪肝的预防提供依据.

  • 应当重视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防控

    作者:何权瀛

    肥胖尤其是向心性肥胖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给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体内脂肪过度堆积造成体重超过正常标准的20%以上者称为肥胖.一般用体质指数来判定肥胖的程度.中国人的体重指数在18.5~23.9之间为正常,24.0~27.9之间为超重,大于等于28为肥胖.肥胖是可防可治的,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从而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

  • 体检流程对数据质量的影响

    作者:田京发;王晓敏;刘俭;苏琴

    目的 观察进餐前后、排尿前后健康体检受检者血压、体重指数(BMI)、腰围(WC)测值的变化,探讨体检流程对数据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受检者518名(第一组)、533名(第二组,需憋尿经腹超声检查前列腺或子宫附件者),分别测量进餐前后、排尿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BMI、WC,观察测值的变化规律.在两组中分别随机选择80、83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在体检中安排进餐或排尿与测量血压、BMI、WC的先后顺序.网上调查体检中心52家,统计各家测血压、BMI、WC的工作流程.结果 第一组,男女餐后SBP、DBP均下降(P<0.05),40岁以上者血压变化显著(P<0.05);餐后收缩期高血压、舒张期高血压的检出率分别下降2.4l%、2.22%(P<0.05),餐后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的检出率分别增加1.35%、0.97%、1.93%(P<0.05).第二组,排尿后女性SBP、DBP、WC、BMI均下降(P<0.05),男性无明显变化.女性随年龄增加,排尿后血压下降更加明显(P<0.05);按SBP、DBP统计,女性排尿后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下降5.59%、4.46%(P<0.05);以WC为判断依据,女性排尿后中心性肥胖检出率下降5.83%(P<0.05);以BMI为判断依据,女性排尿后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下降了2.86%、1.88%(P<0.05).调查52家体检中心,在采集血压、BMI和WC数据时,要求受检者餐前占5.8%、餐后占9.6%、餐前或餐后均可占88.5%;均未提及采集上述数据与排尿的先后关系.调查163位受检者,对采集血压、BMI和WC数据的安排,在餐前还是餐后持无所谓态度的占80%,在餐前、餐后各占5%、15%;均认为采集上述数据与排尿与否无关系.结论 进餐、排尿明显影响血压、BMI、WC测值,体检中心及受检者对这种影响认识不足.体检中心如不统一采集血压、BMI和WC的工作流程,将严重影响体检数据质量.

  • 母亲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子代孤独症之间关系的研究

    作者:凌子羽;王建敏;李侠;钟燕;覃媛媛;谢胜男;杨森焙;张静

    目的 探讨母亲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子代孤独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2014年经医疗机构确诊的181例1~5岁孤独症儿童为病例组,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同地区、同性别、同年龄发育正常的儿童作为对照组.按母亲孕前BMI值分为低、正常和高3组,孕期增重根据美国医学研究所标准分为低、正常和高3组,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儿童年龄和性别分布均衡(x2=0.434,P>0.05).病例组母亲孕前BMI平均值为(21.28±3.80)kg/m2,高于对照组的(19.87±2.83)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80,P<0.05);病例组母亲高BMI人数(10.5%)多于对照组(2.8%);随着孕前BMI增加,子代孤独症患病风险逐渐增大,高BMI组子代孤独症发病风险是正常BMI组的3.7倍(OR=3.71,95%CI:1.34~10.24);病例组正常BMI母亲孕期增重过度(44.1%)高于对照组(33.9%);病例组高BMI母亲孕期增重过度(52.6%)明显高于对照组(20.0%),正常BMI(x2=8.690,P<0.05)和高BMI(x2=4.775,P<0.05)母亲孕期增重过度与孤独症发病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孕前高BMI(调整前OR=1.89,95%CI:1.26~ 2.85;调整后OR=1.52,95%CI:1.19~2.27)和孕期增重过度(调整前OR=1.63,95%CI:1.08~1.25;调整后OR=1.64,95%CI:1.21 ~ 2.21)是子代孤独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母亲孕前超重/月肥胖和孕期增重过度与子代孤独症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可能是孤独症的危险因素.

  • 儿童青少年体型自我评价与抑郁症状关系的研究

    作者:祖萍;赵玉秋;许韶君;郝加虎;苏普玉;朱鹏;陶芳标

    目的 了解儿童青少年体型自我评价和体重指数(BMI)评价结果的一致性,分析体型与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 以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安徽省池州市5555名9~18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比较体型自我评价和BMI评价结果的一致性及其与抑郁症状的关系.结果 男女生体型自我评价和BMI评价结果具有轻度一致性(Kappa=0.217,P=0.000;Kappa=0.203,P=0.000).43.0%的男生和37.5%的女生错误估计了自己的体型,男女生体型低估率分别为35.9%和23.3%,高估率分别为7.1%和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5.223,P=0.000).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型自我评价和体型错估均与抑郁症状存在统计学关联.与自我评价正常组比较,自我评价消瘦、超重和肥胖的抑郁症状检出率比值比分别为1.255(95%CI:1.066~1.478)、1.538(95%CI:1.275~1.856)和1.713(95%CI:1.035 ~ 2.834),体型高估和低估学生抑郁症状的风险分别是一致组的1.705倍(95%CI:1.382~ 2.105)和1.241倍(95%CI:1.059 ~1.454).结论 儿童青少年体型自我评价与BMI评价结果一致性轻微,体型错估是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应开展以生活技能为核心的综合性干预措施,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

  • 不同性别和体重指数老年人群的腰围与高血压患病率和控制率关系的研究

    作者:吴蕾;何耀;姜斌;刘淼;杨姗姗;曾静;王义艳;王建华;张迪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和BMI水平社区老年人群的腰围与高血压患病率和控制率关系.方法 2009年9月至2010年6月采用二阶段整群随机抽样,对北京市万寿路地区≥60岁老年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分析样本人群2 035人(男性828人,女性1 207人).腰围增加可提高体重正常老年女性高血压患病率,且高血压控制率下降,调整OR(aOR)值(95%CI)分别为1.04(1.01~ 1.08)和0.96(0.92 ~ 1.00).单纯中心性肥胖女性的高血压患病率(64.7%)显著高于腰围、体重均正常女性(52.2%),aOR=1.58(95%CI:1.07~2.32);而高血压控制率(32.9%)低于腰围正常者(43.5%),aOR=0.62(95%CI:0.37~1.04),P=0.071.结论 腰围增加(中心性肥胖)可提高单纯肥胖和体重正常的社区老年女性高血压患病风险及降低高血压控制率.应关注老年女性单纯中心性肥胖者的高血压患病和血压控制情况.

  • 孕前体重指数和孕中期体重增加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影响的队列研究

    作者:毛雷婧;葛星;徐叶清;黄锟;潘维君;周珊珊;严双琴;陶芳标

    目的 探讨孕前BMI和孕中期体重增加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病的影响.方法 采用以孕妇人群作为基础的队列研究,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围生期门诊选取首次孕期体检、孕周≤14周、马鞍山市常住户口的孕妇,首次、孕中期和孕晚期体检时分别填写问卷、测量身高和体重,在24~28周接受75 g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进行GDM诊断,并追踪记录分娩结局.使用t检验、方差分析、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孕妇GDM的发生率为14.73%,孕前BMI与孕中期增重呈负相关(r=-0.085,P<0.01).GDM孕妇孕中期增重多于正常孕妇.孕妇年龄≥35岁、孕前超重和肥胖及孕早期血糖水平升高是GDM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3.06(1.68~5.58)、2.08(1.38~3.13)、3.73(1.84 ~ 7.56)和2.17(1.57~3.00).结论 孕前超重和肥胖以及孕期体重增加是GDM的危险因素.

2582 条记录 6/130 页 « 12345678...12913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