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复合技术处理髂股动脉复合病变的中期结果分析

    作者:张东宾;翟水亭;王国权;张克伟;张志东;梁凯;崔明哲;李坤;李卫校;符晓阳;史帅涛;刘剑扬;徐如涛;陈江波

    目的 分析复合技术处理髂股动脉复合病变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复合技术处理16例髂股动脉复合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参照国际通用标准评价髂股复合病变的患肢中期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和血流动力学成功率均达到100%,围术期无死亡病例及严重并发症发生.静息下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42±0.15上升到术后的0.85±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率100%,随访时间平均19(13~28)个月,随访期间1例患者右足第一足趾干性坏疽并行截趾术,其余病例术后皮温明显改善,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症状术后消失或明显改善,足部破溃愈合.18个月的初始通畅率和辅助初始通畅率分别为83.2%、91.4%.结论 复合技术处理髂股动脉复合病变能避免跨关节支架植入、有效保留股深动脉、提高闭塞病变的开通几率及效率,更好地解决流入道、流出道血流动力学问题,提高远期通畅率.

  • 复合技术在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

    作者:左健;李凯;郭坚;王少玮;孙子兰;俞世强

    目的:总结腔内隔绝术合并复合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2007年6月至2015年6月西京医院应用先行复合手术再行腔内隔绝术的方法治疗65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应用先行转流术后再行腔内隔绝术治疗。结果全组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无截瘫和内漏。出院后第1、3、6、12个月复查CT,显示人工血管支架形态和位置良好,血流通畅。结论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合并复合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可以扩大手术适应证,近期效果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

  • 一站式复合技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进展

    作者:贺锐;张源

    一站式复合(one-stop hybrid)技术是外科、内科、影像科、麻醉科等各个学科之间的完美结合,是多学科知识和技术的融合.一站式复合技术充分结合外科治疗和介入治疗技术的优点,以患者为中心,达到创伤、痛苦小化,疗效大化.近年来,随着该技术的发展,已经成功用于复杂冠心病的治疗并显示出特有的优势.本文总结一站式复合技术在冠心病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讨论.

  • 一站式复合血管重建技术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

    作者:胡盛寿;高润霖;高培显;李立环;熊辉;徐波;杨跃进;袁晋青;郑哲

    目的 评价一站式复合血管重建技术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6月至2009年4月共有14例左主干病变患者接受一站式复合血管重建技术再血管化.其中男性13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60.4±15.4)岁,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主干开口或体部病变5例,远端或分叉病变11例.手术在一站式复合手术室内进行.通过胸骨下段小切口在心脏不停跳状态下行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左乳内动脉至前降支旁路移植),同期对左主干病变和(或)其他非前降支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 14例患者均顺利进行一站式复合手术.即刻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乳内动脉桥均通畅.共有25处非前降支病变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其中23处病变置入支架(药物洗脱支架27枚,金属裸支架2枚),其余2处病变仅行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围术期及随访期间无死亡、围术期心肌梗死、脑卒中或再次再血管化等发生.平均随访7.9个月(1~15个月),所有患者均存活且无再发心绞痛.5例患者术后1年再次接受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左乳内动脉桥及支架均通畅.结论 一站式复合血管重建技术治疗经选择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尤其是合并高危因素者安全可行.

  • "一站式"复合(Hybrid)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35例

    作者:胡盛寿;高润霖;李立环;熊辉;郑哲;高培显;徐波

    目的 总结"一站式"复合("Hybrid")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经验,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35例冠心病病人在"一站式"复合手术室内接受治疗.冠状动脉病变平均2.5支/例.左心室射血分数0.62±0.07.经胸骨下端小切口在不停跳状态下行左乳内动脉(LIMA)至前降支(LAD)旁路移植术.即刻冠状动脉造影证实LIMA-LAD通畅后同期对其他冠状动脉病变靶血管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结果 住院期间无出血再次开胸、卒中、围术期心梗、急性肾功能衰竭或死亡等发生.全组34例顺利行"一站式"复合手术,旁路移植后即刻冠状动脉造影示吻合u通畅,LAD血运重建满意.1例PCI时因钝缘支夹层转为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全组PCI治疗冠状动脉病变61处,其中6处病变行单纯球囊扩张冠状动脉成形术,其余部位病变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共62枚,平均1.8枚/例,置入支架的平均直径为(3.2±0.5)mm,每例病人支架的平均长度为37.3 mm.顺利进行"一站式"复合手术的34例病人呼吸机辅助平均(10.8±7.9)h,其中4例在术后即刻于手术室拔除气管插管;ICU滞留平均(33.6±33.0)h;24例病人未使用血液制品;术后恢复顺利.平均(9±3)天出院.结论 "一站式"复合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安全町行,尤其对合并高危因素病例安全有效.

  • 3J颅内动脉瘤青年医师沙龙在北京举行

    作者:

    “京津冀(3J)颅内动脉瘤青年医师沙龙”日前在北京举行,沙龙由天坛医院普华介入科主办,春雨医生集团3J脑病防治同盟承办。沙龙聚焦复合手术平台,以保障颅内动脉瘤治疗质量。颅内动脉瘤作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发病率、治疗手段和预后均极具代表性,治疗水平直接与现代外科的发展密切相关,微创、精准、个体化、复合技术等现代医学理念均在本病的治疗上得到体现。

  • 经胸主动脉瓣球囊成形术治疗猪主动脉瓣狭窄安全性研究

    作者:潘湘斌;张大伟;郭改丽;欧阳文斌;刘垚;张凤文;逄坤静;李守军

    目的 与经皮主动脉瓣球囊成形术进行比较,评价经胸主动脉瓣球囊成形术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优势和缺点.方法 建立3个月龄小猪主动脉瓣狭窄模型,其主动脉瓣压差均>30 mm Hg;20头模型猪随机分为经胸组与经皮组各10头,分别行经胸及经皮主动脉瓣球囊成形术,比较2组主动脉瓣压差下降值、放射线暴露时间、病死率、外周血管损伤发生率、起搏器使用率及主动脉后壁损伤率.结果 经胸组术前、术后主动脉瓣压差((42.6±2.9)、(14.4±2.6)mm Hg)与经皮组((43.9±3.6)、(15.7±3.1)mm H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主动脉瓣压差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胸组放射线暴露时间、病死率、外周血管损伤发生率、起搏器使用率((6.8±2.5)min、0、0、0)低于经皮组((11.9±4.2) min、40%、40%、100%)(P<0.05),经升主动脉置入传统动脉鞘管后主动脉后壁损伤率(80%)明显高于经皮组(0)(P<0.01).结论 经胸主动脉瓣球囊成形术在放射线暴露时间、病死率、外周血管损伤发生率、起搏器使用率等方面具有优势,但主动脉后壁损伤发生率高.

  • 复合技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一种新模式

    作者:胡盛寿

    复合技术(hybrid technique)又称杂交技术,它通过传统外科手术和介入导管技术的有机结合来治疗疾病,具备外科手术视野显露好、疗效肯定和介入技术创伤较小这两大优点,可实现疗效大化、创伤小化的目的,彰显了以患者实际需求为导向的临床思维.作为复合技术正式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的重要标志,Lancet杂志于1996年报道了Angelini团队创新性的采用经皮冠脉介入术(PCI)联合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6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的结果,从此翻开了复合技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篇章[1].近些年复合技术治疗心血管疾病得到快速发展,已延伸到冠心病、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及血管外科各个领域,已经成为当今心血管疾病治疗的一种新模式[2-3].亚洲首家"一站式"复合手术室于2007年落户北京阜外医院,截至2012年,中国大陆复合手术室增至78间,中国也发展成为了世界上复合技术治疗心血管疾病活跃、国际影响力较大的国家之一[4].

  • 复合技术抢救冠状动脉穿孔1例

    作者:陈磊;刘先霞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9岁,既往体健,主因“劳累性胸痛1年余,加重1周”入院治疗.查体:血压130/80 mm Hg(1 mm Hg=0.133 kPa),一般状态可,神清、语明,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率为72次/min,节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腹部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Ⅱ、Ⅲ、aVF导联T波低平、倒置.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射血分数为68%.脑钠肽浓度为67 pg/mL,肌钙蛋白(-).患者入院后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调脂、抗心绞痛治疗,并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

  • 复合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疗效分析

    作者:吴斐;刘俊超;王洛波;丁语;李攀峰;李阳;王兵

    目地:探讨多节段下肢动脉硬化的治疗手段及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3月至2014年9月,用复合技术对30例(30条患肢)多节段下肢动脉硬化患者行血运重建,30例患者均行血管腔内技术,20例行动脉内膜剥脱术,10例行动脉取栓术,8例加行股深动脉成形术。观察技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随访6~12个月,观察整体通畅率和救肢率。结果:技术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0%(9/30)。术后2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症状改善,临床成功率为96.67%,踝肱指数平均提高了0.37±0.19(P <0.05)。术后6、12个月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0%和73%,12个月救肢率为97.67%。结论:复合技术治疗多节段下肢动脉硬化具有较高的短-中期通畅率和救肢率。

  • “分站式”复合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红卫;袁义强;潘砚鹏;陈文宽;詹海波;于力;王瑞敏;陈刚;吕涵

    目的 总结分析经左胸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应用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初步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共16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46~73(58.4±9.7)岁,采用“分站式”复合技术(Hybrid)进行心肌再血管化.结果 1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围手术期死亡,PCI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吻合口通畅,随访3~22(14.0±8.6)个月,临床症状缓解,恢复正常工作及生活.结论 “分站式”复合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近期效果满意,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 一站式复合技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合并糖尿病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沈刘忠;宋之昭;胡盛寿;徐波;吴永健;吕锋;熊辉;李立环

    目的 比较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技术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治疗合并糖尿病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术后早期及中期随访结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共132例合并糖尿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在阜外医院行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治疗.应用倾向性评分法筛选264例OPCAB患者与一站式复合技术组患者进行2∶1配对.结果 与OPCAB相比,一站式复合技术组术后胸腔引流管引流量[618 (420,811) ml vs.969 (711,1 213) ml,P<0.001]显著减少,降低了血制品使用率(19.7% vs.34.1%,P=0.026),缩短了呼吸机使用时间[11.6 (8.2,14.8)h vs.16.0 (12.1,18.7)h,P<0.001]和ICU停留时间[21.5(18.8,42.0)h vs.44.6 (23.7,70.1)h,P<0.001].两组中期40个月随访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or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 vs.9.0%,P=0.826),一站式复合技术组显著降低了术后脑血管事件发生率(0% vs.3.0%,P=0.029).结论 对于合并糖尿病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技术提供了另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与OPCAB相比,降低了围术期创伤,获得了相似的中期治疗效果.

  • "一站式"复合技术在心血管外科的应用

    作者:胡盛寿

    "一站式"复合(Hybrid)技术是在同一空间和时间内运用心血管介入与外科手术的复合技术,充分发挥心血管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的优势,治疗复杂的心血管疾病."一站式"复合技术治疗心血管疾病是当今心脏外科领域中一个全新的治疗理念,其意义在于:以患者为中心,融合多学科的知识和理念,针对患者不同的病理生理状态,设计出佳的治疗组合方案,从而以小的代价,获得佳的疗效.

  • 中国心血管外科的技术发展现状和医疗质量控制

    作者:胡盛寿

    随着国人生活水平提高,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攀升,中国大陆心血管外科手术量曾逐年增加的态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大陆心外科手术量首次突破20万例,2014年达209765例,其中体外循环手术为159108例,是十年前的2倍以上。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