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in1蛋白与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焦娟;徐丽秀;肖金宝;郭春凤;马俊旗;阿仙姑·哈斯木

    目的 探讨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1(Pin1)蛋白在宫颈鳞癌(C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E-钙粘素(E-cadherin)、N-钙粘素(N-cadherin)、β-连接蛋白(β-caten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关系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9例宫颈鳞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Pin1、E-cadherin、N-cadherin、β-caten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结果 宫颈鳞癌组织中Pin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73.0%)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27.0%),且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Pin1的表达逐渐增加,尤其在低分化鳞癌及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癌中Pin1上调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catenin、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在宫颈鳞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1%、20.2%、66.3%和75.3%,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上皮表面标志物E-cadherin和β-catenin表达明显下调(P<0.05),而间质细胞表型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在宫颈鳞癌中Pin1与E-cadherin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450,P<0.001;r=-0.367,P=0.003),而与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491,P=0.001;r=0.299,P=0.017).结论 宫颈鳞癌组织中Pin1蛋白表达上调可能是影响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β-catenin和Vimentin在细胞表达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可能反映宫颈鳞癌的发病机制.

  • 新疆维、汉民族 P450arom、ER-β在宫颈鳞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研究

    作者:沈谷群;袁建林;程静新;张国庆;熊廷川

    目的:探讨新疆维、汉民族宫颈鳞癌及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CIN)患者的宫颈病变组织中芳香化酶P450(P450arom)和雌激素β受体(ER-β)的表达,了解 P450arom 和 ER-β在宫颈鳞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其在维、汉族患者中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收集宫颈鳞癌组、CIN 组及对照组的石蜡标本180例,3组标本各60例,其中每组标本维、汉民族各30例。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 P450arom 及 ER-β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其在维、汉族患者中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P450arom 在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17.9%)低于宫颈鳞癌组(55.0%)及 CIN 组(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ER-β在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57.9%,CIN 组为37.3%,宫颈鳞癌组为15.3%,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增加,其表达呈递减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但 P450arom 及 ER-β在维、汉族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局部组织中的P450arom 表达增高和 ER-β表达降低,可能在促进宫颈鳞癌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作用,但其在维、汉族患者中表达无差异。

  • ⅠB~ⅡB期宫颈鳞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与预后分析

    作者:阿依姑力·买买提艾力;杨杰;古丽娜·库尔班

    目的 探讨ⅠB~ⅡB期宫颈鳞癌手术治疗后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布规律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10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经根治性手术后出现颈部淋巴转移的18例宫颈鳞癌患者与同期术后未发现复发转移的72例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预后采用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和Kaplan-Meier方法生存率分析.结果 546例ⅠB~ⅡB宫颈鳞癌术后颈部淋巴结出现转移18例,转移率约为3.3%.治疗前肿瘤直径≥4 cm、髂总淋巴结阳性、脉管有癌栓是颈部淋巴结转移独立的危险因素.治疗前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2 ng/L、宫颈浸润深度≥1/2和是否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癌患者3年生存率为4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5.2%(P<0.05).结论 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癌患者预后差.

  • 宫颈鳞癌患者外周血中HPV16L1和L2特异性CTL免疫反应相关性分析

    作者:范佩文;秦永辉;玛依努尔·阿里甫;王若峥

    目的 探究宫颈鳞癌(CSCC)患者外周血中人乳头状瘤病毒16型(HPV16)L1和L2多肽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免疫反应水平及其与临床特征相关性,为其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6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由病理明确诊断的宫颈鳞癌患者118例,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LSPOT)检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合成的HPV16 L1和L2抗原重叠肽刺后,分泌干扰素γ(IFN-γ)的CTL细胞的频率及强度,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118例宫颈鳞癌患者外周血中HPV16L1和L2特异性CTL免疫应答阳性率分别为31.4%和16.9%;平均反应强度分别为36.3及30.3 SFC/106 PBMC.(2) HPV16 L1和L2特异性抗原多肽反应频率在临床分期Ⅰ~Ⅱ期组均高于Ⅲ~Ⅳ期组(P=0.003,P=0.002);在HPV16阳性组均高于阴性组(P=0.002,P=0.015),余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 HPV16 L1特异性抗原多肽反应强度在组织学类型中,菜花型>空洞型>结节型>其他类型(P =0.019);HPV16 L2特异性抗原多肽反应强度≤56岁组高于>56岁组(P =0.012),余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宫颈鳞癌患者外周血中,HPV16 L1和L2抗原肽可以诱导产生特异性CTL反应,并与HPV16感染、临床分期和组织学类型等临床特征有一定相关性,有可能成为宫颈鳞癌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

  • Nrf2蛋白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焦淑娟;郑士奇;王世雯;阿仙姑·哈斯木;尼加提·热合木

    目的:探究 Nrf2蛋白在维吾尔族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宫颈鳞癌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正常宫颈组织中Nrf2与 Keap1蛋白的表达。在细胞水平,运用基因沉默技术下调 SiHa 细胞中 NFE2L2基因的表达,并通过 qRT-PCR 和蛋白印迹法检测 NFE2L2 mRNA 和蛋白水平相应变化;Transwell 小室实验及流式细胞术等技术检测转染NFE2L2-siRNA 后 SiHa 细胞迁移、侵袭、凋亡及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维吾尔族宫颈鳞癌组织中 Nrf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66.3%)明显高于 CIN 组织(56.5%)和正常宫颈组织(27.3%)(P <0.001);转染NFE2L2-siRNA 下调宫颈癌 SiHa 细胞中 NFE2L2基因的表达后,NFE2L2 mRNA 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下降,同时 SiHa 细胞的迁移的细胞数目(103.00±37.58/125.33±34.67)和侵袭数目(82.25±23.56/54.75±9.07)较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明显减少(P <0.01),细胞周期阻滞在 G0/G1期,SiHa 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 <0.01)。结论维吾尔族宫颈鳞癌组织中存在 Keap1-Nrf2通路的激活,NFE2L2基因沉默可明显抑制宫颈癌 SiHa 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并促进细胞凋亡。

  • 高危型HPV负荷量与维吾尔族宫颈鳞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沈谷群;周萍;程静新;张国庆;姚立丽

    目的:探讨高危型 HPV负荷量与新疆维吾尔族宫颈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C-2的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759例维吾尔族患者进行高危型 HPV负荷量的测定,其中宫颈鳞癌组283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266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210例。对高危型 HPV的负荷量与宫颈病变程度进行相关分析,并以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维吾尔族女性549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LSIL组、HSIL组及宫颈鳞癌组维吾尔族女性人群间高危型 HP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高危型 HPV-DNA负荷量随疾病程度的加重而增加,呈正相关(P =0.000,r=0.436)。结论在新疆维吾尔族宫颈鳞癌患者及其癌前病变患者中,高危型 HPV负荷量与宫颈病变的程度呈正相关。

  •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全基因组表达谱分析及下调表达候选基因鉴定

    作者:阿丽叶古丽·艾皮热;西尔扎提·苏来曼;刘开江;吐尔逊帕夏·吾布力卡;玛依拉·卡米力江;Abulizi Abudula

    目的 探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特异的下调表达基因谱,建立基于下调表达基因的宫颈癌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收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病变新鲜组织标本72例,其中宫颈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25例,宫颈内上皮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22例,正常宫颈组织(normal cervix,NC)25例.选择20例组织标本(CSCC 7例,CINⅢ6例,NC 7例),提取组织RNA,通过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及生物信息分析,筛选宫颈癌及癌前病变(CIN)特异性下调表达候选基因.通过对CSCC与正常对照(NC)组的基因差异表达谱进行比较分析,选取10种差异表达倍数较高的候选基因,利用72例宫颈病变组织RNA,对10种下调表达候选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RT-PCR鉴定,确定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与该基因表达水平变化的关系.结果 以2倍及以上表达差异为量化标准,有下调表达候选基因112种.72例宫颈病变组织RNA的半定量RT-PCR筛查分析,发现在CSCC与正常对照组之间,FOSB、DNASE1L3、SCARA5、EGR1、ABI3BP、FOS、KLF4、RHOB、IER2和ID4等10种下调表达基因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NASE1L3、EGR1、FOS、KLF4和IER2等5种基因的表达水平差异在CIN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除了FOS基因外,其余4种基因表达在CSCC与CIN组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 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发病进程可能与一系列基因的下调表达密切相关,而DNASE1L3、EGR1、FOS、KLF4和IER2等5种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可能成为宫颈癌早期预警指标.

  • 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中hTERT、p33ING1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芳;玛依努尔·尼牙孜;孙振柱;阿也提;王琳;昆多孜

    目的:探讨生长抑制基因表达的蛋白p33ING1和端粒酶逆转录酶催化亚单位(hTERT)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鳞癌石蜡组织中的表达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宫颈浸润性鳞癌5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35例患者中p33ING1和hTERT的表达,并与正常宫颈13例进行对照.结果:①对照组,CINⅠ、Ⅱ级组,CINⅢ级组和SCC组中p33ING1阳性率分别为84.6%,90%,64%,19.2%,SCC组中表达明显下降,与前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四组中hTERT阳性率分别为15.4%,70%,96%,100%,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p33ING1和hTERT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但它们的表达均和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无显著差异.结论: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p33ING1表达明显下降,而hTERT表达明显增加,二者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检测二者的表达,有助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

  • 不同治疗方式对Ⅰb~Ⅱa期宫颈鳞癌术后仅有中危因素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热娜柯孜·图尔荪;玛依努尔·阿里甫;王一娜;古丽娜·库尔班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Ⅰb~Ⅱa期宫颈鳞癌术后仅有中危因素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手术治疗且术后仅有中危因素的219例Ⅰb~Ⅱa期宫颈鳞癌患者的生存资料,根据术后不同治疗方式分为:放化疗组(105例)、放疗组(52例)及对照组(62例),观察各组预后情况.结果 本研究中位随访时间40.9月,放化疗组、放疗组和对照组五年无进展生存率(95.5%、88.4%和73.4%)、盆腔复发率(1.9%、3.8%和9.7%)以及远处转移率(1.9%、7.7%和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放化疗组各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放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不同治疗方式是影响宫颈鳞癌术后仅有中危因素患者五年无进展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不同治疗方式是影响Ⅰb~Ⅱa期宫颈鳞癌术后中危因素患者五年无进展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放化疗显著提高其五年无进展生存率,降低盆腔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优于单纯放疗.放化疗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放疗组,经对症处理即可好转.

  • 1787例HC2-HPV检测结果与宫颈病变的关系分析

    作者:陈永峰;张新圆

    目的:探讨HC2-HPV检测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杂交捕获法HC2-HPV对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的1787例患者行13种高危型HPV检测,并通过阴道镜对可疑病灶多点活检.结果:1787例患者中HC2-HPV阳性者687例,占38.44%,HPV阳性的患者宫颈癌及癌前病变194例,占28.24%(CIN-Ⅰ 100例占5.60%,平均检测值511.01 pg/ml;CIN-Ⅱ 33例占17.01%,平均检测值1019.34pg/ml; CIN-Ⅲ 57例占29,38%,平均检测值219.30 pg/ml;浸润性癌4例占2.06%,平均检测值861.37pg/ml);结论 HPV-DNA的RLU/CO比值高低与宫颈病变程度无关,HPV病毒检测值不完全随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级别升高而升高.利用HC2检测13种高危HPV,有针对性地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有效地指导临床,是诊断宫颈鳞癌及癌前病变的重要手段.

  • 新疆维吾尔族妇女20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作者:李文婷;杨波;姬文莉;王莹;赵峰

    目的:探讨绝经与未绝经新疆维吾尔族妇女200例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通过对200例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绝经与否进行分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表现、肿瘤大小、有无CINⅢ级、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的差异.结果:绝经与非绝经两组患者在临床表现、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CINⅢ级伴发和FIGO分期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维吾尔族妇女未绝经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表现明显,肿瘤大径比较大,高-中分化比例高,虽然FIGO分期早,但容易转移,预后较差.

  • Ⅰb2~Ⅱb期宫颈鳞癌先期化疗临床分析

    作者:刘朝霞;王建中;邹向红;肖菊英;许民;徐敏娟

    目的 探讨先期化疗Ⅰb2~Ⅱb期宫颈鳞癌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06年8月应用先期化疗1~2程,对16例Ⅰb2~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进行治疗,其中9例达到降分期或肿瘤明显缩小行宫颈癌根治术,7例效果不显行根治性放疗+同步化疗.结果 先期化疗对16例Ⅰb2~Ⅱb期宫颈鳞癌降分期或肿瘤明显缩小的有效率为56.25%.结论 先期化疗使Ⅰb2~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达到降分期或肿瘤明显缩小的目的,从而使手术更为彻底或使部分不能手术的患者获得了手术机会,并减少预后不良因素, 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 宫颈鳞癌 先期化疗
  • Ⅱb期与Ⅲb期宫颈鳞癌同步放化疗疗效及复发特点对比分析

    作者:茹宁宁;孔为民;宋丹;商若天;李霞;刘瑶

    目的 观察Ⅱb期与Ⅲb期宫颈鳞癌患者同步放化疗的疗效,并对其复发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本院行同步放化疗的138例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和116例Ⅲb期宫颈鳞癌患者临床资料,分别计算其5年生存率,并对两组患者的复发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Ⅱb期宫颈鳞癌与Ⅲb期宫颈鳞癌行同步放化疗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9.7%和48.3%,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Ⅱb期和Ⅲb期照射野内复发率分别是15.9%和40.5%,差异无显著性(P>0.05);Ⅱb期和Ⅲb期照射野外转移率分别是13. 8%和25.9%,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Ⅲb期宫颈鳞癌同步放化疗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同期治疗的Ⅱb期宫颈鳞癌;Ⅲb期宫颈鳞癌同步放化疗后疗效较差的原因主要与照射野外转移率高有关.

  • TLR4、TLR7蛋白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李华强;郭春芳;谢黎明;潘永霞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7(TLR4、TLR7)蛋白在宫颈鳞癌(CSCC)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67例确诊CSCC患者的癌组织标本( CSCC组)、30例宫颈上皮瘤变患者的宫颈组织标本( CIN组)及3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正常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3组标本中的TLR4、TLR7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并分析CSCC组织标本中TLR4、TLR7蛋白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CSCC组的TLR4、TLR7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60%、76.12%,均显著高于CIN组的46.67%、40.00%和正常组的13.33%、10.00%,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组的TLR4、TLR7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 TLR4蛋白阳性表达与CSCC 患者的FIGO分期、病理分级、浸润深度有显著的关系(P<0.05);TLR7蛋白阳性表达与CSCC 患者的病理分级、浸润深度有显著的关系(P<0.05)。结论 TLR4、TLR7蛋白在CSCC患者宫颈组织中表达阳性率显著升高,并且与患者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 p16INK4A、P14ARF蛋白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宋小琳;邵淑丽;高素云

    目的:研究p16INK4A和p14ARF蛋白在各级宫颈病变中的表达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95例宫颈鳞癌(SCC)标本、8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标本和45例正常宫颈标本进行p16INK4A和p14ARF蛋白的检测.结果:按正常宫颈-CIN Ⅰ-CIN Ⅱ-CIN Ⅲ-宫颈鳞癌的顺序,p16INK4A及p14ARF的阳性率逐渐升高,具显著性差异(P<0.01),p16INK4A和p14ARF在各级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1).宫颈鳞癌组织中,p16INK4A、p14ARF在临床Ⅱ期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8.3%、96.6%)均高于临床Ⅰ期的阳性率(分别为83.8%、78.4%),差异有显著意义(P1=0.025,P2=0.013);随着病理分级由Ⅰ级→Ⅲ级,p161NK4A、p14ARF的阳性率从低到高,呈正相关(r=1);p16INK4A、p14ARF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p16INK4A和p14ARF蛋白的阳性表达与宫颈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在宫颈鳞癌的形成及进展中起重要作用,p16INK4A和p14ARF蛋白基因有可能成为预测宫颈鳞癌发生及病程进展的生物学检测指标.

  • T 淋巴细胞亚群、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与宫颈鳞癌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熊廷川;姚立丽;周萍;袁建林;沈谷群;程静新

    目的::分析宫颈鳞癌与 T 淋巴细胞、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的相关性研究,为宫颈鳞癌的筛查、诊断与分期提供依据。方法:取宫颈鳞癌患者72例,同年龄阶段分布健康女性20例纳入健康组,取外周血测 T 淋巴细胞、scc 水平,并进行对比。结果:健康组、宫颈鳞癌Ⅰ期、Ⅱ期、Ⅲ期、Ⅳ期中,CD3+、CD3+ CD4+、CD3+ CD4+/CD3+ CD8+呈持续下降趋势,CD3+ CD8+呈持续上升趋势;IV 期各指标与宫颈鳞癌Ⅱ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Ⅳ期 CD3+ CD4+水平低于宫颈鳞癌Ⅲ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CC 阳性率随着宫颈鳞癌分期进展呈上升趋势。结论:T 淋巴细胞水平变化及 SCC 阳性,一定程度上可反应女性从健康向宫颈鳞癌Ⅳ期病变进展过程;CD3+ CD4+水平可作为宫颈鳞癌Ⅲ期、Ⅳ期间过渡指标,CD3+ CD8+水平可作为宫颈鳞癌Ⅱ期向Ⅲ期过渡指标。

  • 马钱子中毒死亡1例

    作者:郑旭东;孟宪生;郭克民

    1 案例某女,82岁,患宫颈癌,医生采用中药为其治疗,处方中开有车前子,每剂用量20 g,但‘车'字书写不规范,某药店工作人员将‘车前子'读成‘马前子'而将每付含有20 g油炸马钱子的中药发出.患者煎服后当即全身抽搐,未及抢救.十几分钟内死亡.死后3 d尸检,因天气炎热,尸体已高度腐败.毒物化检结果:死者心血士的宁含量0.42μg@ml-1,剩余中药残渣士的宁含量6.0 μg@g-1,所用油炸马钱子士的宁含量12.2 μg@g-1.提取心脏、子宫做病理检验,诊断:宫颈鳞癌Ⅰ级;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右冠状动脉狭窄Ⅰ级,左冠状动脉旋支狭窄Ⅲ级).

  • 维吾尔族妇女宫颈鳞癌早期患者血浆低丰度蛋白质组差异图谱的二维液相色谱分析

    作者:郭霞;哈丽丹·热依木;纳菲沙·卡德尔;武贵臻;阿布力孜·阿布杜拉

    目的:依托蛋白质二维液相色谱技术,建立维吾尔族妇女宫颈鳞癌早期患者特异性血浆低丰度蛋白质组图谱鉴别模型.方法:收集维吾尔族妇女血浆标本共48例,临床分期为Ⅰ~Ⅱa的宫颈鳞癌早期患者26例,慢性宫颈炎患者22例.分别制备血浆低丰度蛋白质组样品并通过蛋白质二维液相色谱系统(ProteomeLabTM PF-2D)分离与鉴别分析.结果:确定了宫颈炎和早期宫颈鳞癌患者的基于蛋白质等电点和疏水性特征的血浆低丰度蛋白质组图谱,筛选出9个差异表达明显的蛋白位点,在宫颈鳞癌早期患者血浆中8个低丰度蛋白组分含量明显上升,1个组分含量下降.结论:建立了宫颈癌早期患者特异性血浆蛋白质组差异图谱鉴别模型,提示二维液相色谱技术作为一种高通量技术手段在血浆蛋白质组学研究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 温中法治疗放射性直肠炎1例报告

    作者:钱垠

    患者女,32岁.2001年7月因宫颈鳞癌行放射治疗,2002年4月出现便血鲜红,在外院行补液、抗炎、止血等治疗无效,服用清热解毒中药反加重症状,于2002年12月13日来我科就诊.入院时面色无华,周身乏力,声低息微,畏寒肢冷,大便带血鲜红,舌淡苔白腻,脉细弱无力,查血HGB36.9g/L,RBC1.76×1012/L.治以温中补虚,化瘀止血.药用炒白术10g,熟附片5g,甘草5g,阿胶(烊化)10g,生地10g,白及10g,乌贼骨10g,三七10g,花蕊石10g,艾叶10g,黄芩10g.服7剂后大便色转紫暗,夹少许血块,上方加益母草10g继服7剂后,大便色转黄,胃纳增,畏寒肢冷明显减轻,复查血HGB69.2g/L,RBC2.74×1012/L.继予上方调治1月便血未复发,查血HGB、RBC均在正常范围内.

  • 宫颈鳞癌临床病理因素和HPV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高娟

    目的:分析宫颈鳞癌临床病理因素和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采取手术治疗的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所选患者的HPV感染情况、TCT筛查结果、不同HPV感染模式、类型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并采取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宫颈鳞癌患者HPV感染模式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172例宫颈鳞癌患者中的单一与多重HPV感染率差异显著(P<0.05);其中单一HPV感染类型与多重HPV感染类型并不完全相同,但存在重叠;HPV联合TCT对宫颈鳞癌的检出率为97.09%(167/172),显著大于单独采取TCT检出率84.88%,差异显著(P<0.05);不同HPV感染模式患者的临床分期差异显著(P<0.05),其他临床病理因素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同HPV感染类型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差异均不显著(P>0.05);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宫颈鳞癌的肿块直径、分期均与HPV感染模式具有相关性.结论:在宫颈鳞癌的筛查、诊治中有必要联合HPV检查,且患者的肿块直径、分期均与HPV感染模式密切相关,这为诊治宫颈鳞癌提供了新思路.

531 条记录 26/27 页 « 12...19202122232425262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