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D34、α-SMA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间质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张静;张亚静

    目的:探讨CD34、α-SMA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间质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IN Ⅰ组15例,CIN Ⅱ组28例,CIN Ⅲ组34例,正常宫颈组织23例中CD34、α-SMA的表达情况。结果:CD34阳性表达率正常宫颈组织100%(23/23)、CINⅠ100%(15/15)、CIN Ⅱ82.14%(23/28)、CIN Ⅲ79.41%(27/34),CIN Ⅲ、CINⅡ的 CD34阳性表达率低于 CIN Ⅰ及正常宫颈组织(P<0.05)。α-SMA 阳性表达率正常宫颈组织0%(0/23)、CIN Ⅰ13.33%(2/15)、CIN Ⅱ78.57%(22/28)、CIN Ⅲ88.24%(30/34)。CINⅢ、CIN Ⅱ组织中α-SMA 的阳性表达率高于CIN Ⅰ、正常宫颈组织(P<0.01)。结论:宫颈肿瘤形成过程中,肿瘤的间质发生了变化。检测CD34和α-SMA有助于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的诊断。

  • 妊娠期HPV病毒感染和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金玉;金华;张同一;金丽;刘芳;赵静

    目的:探讨妊娠期 H PV感染与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风险及病理分级之间关联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3月在医院门诊就诊的2475名非妊娠妇女,将所有受试者调查期间分未孕随访组2380名,孕后随访组27名;分析HPV感染与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之间的关系,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记录了95名妇女在随访期间怀孕,其中27名妇女在产后接受了随访,而另外68名妇女则拒绝妊娠后随访;在27名产后随访对象中,仅出现1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在未孕组和产后继续随访组的比较中,发现妊娠与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和任何等级鳞状上皮内瘤变都无任何关联。结论妊娠与HPV感染、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之间并无显著关联。

  • 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二级命名法的临床应用

    作者:赵昀;郭桂芝;鲍冬梅;崔淑慧;赵超;任丽华;李静然;李明珠;赵丽君

    目的 探讨2013年WHO关于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二级命名法的临床应用及相关问题.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16、Ki-67蛋白在111例宫颈良性反应性病变(良性病变组)、81例CIN1、39例CIN2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宫颈低级别及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二级命名法中,不同级别病变与p16、Ki-67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 p16在良性病变、CIN1和CIN2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92%、41.98%和64.10%,良性病变组与CIN1、CIN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Ki-67在良性病变、CIN1和CIN2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43%、32.10%和69.23%,CIN2组与CIN1组、良性病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16和Ki-67蛋白联合检测:在良性病变、CIN1、CIN2组中,p16(+)/Ki-67(+)的表达率分别为11.71%、9.88%和43.59%,p16(+)/Ki-67(-)的表达率分别为7.21%、32.10%和20.51%;p16(-)/Ki-67(+)的表达率分别为20.72%、22.22%和25.64%; p16(-)/Ki-67(-)的表达率分别为60.36%、35.80%和10.26%.三组中p16阴性着色特点不同,Ki-67的阳性着色特点不同.结论 p16蛋白联合Ki-67可以很好地区分低级别和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但其有赖于免疫组化判读标准的严格执行;同一级别不同的染色特点可能代表组织的不同生物学特性,但尚需大量的临床验证.

  • 不同术式治疗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临床病理研究

    作者:朱月琴;赵楠;夏岩;姜慧峰

    目的 宫颈癌筛查的普及极大地提高了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而病理诊断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疗至关重要,癌前病变的精确病理分级对于宫颈癌前病变治疗效果的评价和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和Ⅲ级病变采用环形电切除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和宫颈冷刀锥切术(cold knife conization,CKC)前后,病理分级变化及其对CIN的诊断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2015-01-01-2015-12 31在靖江市中医院就诊的经阴道镜多点活检病理确诊的CINⅡ和CINⅢ患者149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EEP组75例和CKC组74例,观察手术前后病理检查的符合度和病理降级、升级率.结果 阴道镜多点活检与LEEP术后CIN病理符合率为56.00%(42/75),LEEP术后病理降级率为21.33%(16/75),病理升级率为22.67%(17/75).阴道多点活检与CKC后CIN病理符合率为66.22%(49/74),病理升级率为12.16%(9/74),病理降级率为21.62%(16/74).宫颈冷刀锥切术和LEEP术后病理与术前病理符合率、病理升级率、病理降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NⅡ和CINⅢ级病变LEEP术和CKC术后病理结果无差异,具有相同的治愈率.建议根据临床及患者意愿选择治疗方法.

  • 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对筛查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黄星;杨丽;郭华;徐燕

    目的:分析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TCT)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高危型 HPV)检测对筛查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月至12月选取2400例自愿接受宫颈病变筛查的妇女,均行 TCT 筛查。对218例 TCT 检查结果阳性者(ASCUS 及以上)进一步行高危型 HPV 检测及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检查。结果:在218例 TCT 检查结果阳性者中,TCT 结果与病理学结果符合率分别为鳞状上皮低度病变(LSIL)60%,非典型鳞状细胞-不除外上皮内高度病变(ASC -H)84.6%,鳞状上皮高度病变(HSIL)100%。高危型 HPV 在不同程度的宫颈癌前病变中占的比例分别为 CINⅠ87.8%、CINⅡ91.6%、CINⅢ93.3%,高危型 HPV 的感染率随着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增加而明显升高。TCT 检查及高危型 HPV 检测阳性与病理学符合率为65.9%。结论:TCT 联合高危型 HPV 检测提高了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筛查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p16和Ki-67在宫颈鳞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

    作者:左云海;袁迎春

    目的 探讨抑制基因蛋白(p16)和增殖细胞核蛋白(Ki-67)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鳞癌表达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8例正常宫颈黏膜上皮、58例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及17例宫颈鳞癌组织中p16和Ki-67表达水平.结果 p16和Ki-67阳性表达率从子宫颈正常组到CIN I、CIN II、CIN Ⅲ组、子宫颈鳞癌组逐渐上升,各CIN组和宫颈鳞癌组与子宫颈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p16和Ki-67两项指标在CIN Ⅰ、Ⅱ、Ⅲ组及子宫颈鳞癌组中表达呈正相关性(P均<0.05),p16和Ki-67联用对于区分正常子宫颈和低级别CIN以及区分低级别CIN和高级别CIN较p16和Ki-67单用敏感性比较有显著差异(P均<0.05),特异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p16和Ki-67检测对CIN和宫颈鳞癌表达和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4800例宫颈癌筛查与阴道镜活检结果对比分析研究

    作者:于淑莉;刘丽莉;于淑革;刘彩虹;马秀芹;于淑玲

    目的::分析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与阴道镜活检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3年针对两癌筛查的4800例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对结果阳性者进行阴道镜及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TCT阳性率为1.86﹪;活检结果:炎症25例,CINⅠ22例,CINⅡ18例,CINⅢ23例,SCC3例。结论:TCT阴道镜活检是早期发现、早期防治宫颈癌的有效方法。

  • 宫颈细胞学诊断ASC-US的不同处理方法的临床观察

    作者:包秀芳;金莲;马广清

    目的:评价宫颈细胞学诊断不能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06年在本院行宫颈细胞学检查,按照TBS标准,3 166例患者中诊断ASC-US 202例,随访146例患者的复查宫颈涂片及阴道镜+活检结果分析.结果:诊断ASC-US并得到随访治疗的146例患者中,诊断慢性宫颈炎101例占69.18%,病理学终诊断SIL 44例占30.14%(其中LSIL 39例占26.71%,HSIL 5例占3.42%),低分化鳞癌1例占0.68%.结论:宫颈细胞学诊断ASC-US的患者根据实验室形态学指导临床上进行进一步处理是可行的.

  • Skp2和p27在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过程中的表达

    作者:孙秀丽;马秀梅;王维琴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CIN)、宫颈鳞癌组织中Skp2和p27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60例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CIN Ⅰ、CINⅡ、CINⅢ各20例)、50例宫颈浸润癌中Skp2和p27的表达,20例正常宫颈组织做对照.结果:S期激酶相关蛋白2(S-phase Kinase-associated Protein 2,Skp2)促进泛素介导的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剂p27蛋白降解,研究发现Skp2过表达参与细胞转化和肿瘤的形成.①Skp2蛋白表达CINⅡ明显高于CIN Ⅰ和正常宫颈组织(P<0.05);CIN Ⅰ和正常宫颈组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 Ⅲ明显高于CIN Ⅱ(P<0.05);宫颈浸润鳞癌明显高于CIN Ⅲ(P<0.05).p27蛋白表达CINⅠ与在正常宫颈组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Ⅱ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和CIN Ⅰ(P<0.05),CINⅢ明显低于CINⅡ(P<0.01).宫颈浸润癌明显低于CINⅢ(P<0.01).②宫颈癌Skp2与p27蛋白表达呈负相关.③宫颈浸润癌的Skp2蛋白表达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结论:Skp2和p27蛋白可能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及转移,并与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有关.检测Skp2和p27蛋白表达对早期诊断宫颈鳞癌、确定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有重要作用.

  • 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人乳头瘤病毒L1蛋白与P16、Ki-67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高宝莲;钱萍;马祯一;胡泊

    目的:研究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人乳头瘤病毒(HPV) L1蛋白与P16、Ki-67的表达,探讨HPV L1蛋白与P16、Ki-67在宫颈病变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检测宫颈鳞状上皮病变230例[其中尖锐湿疣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60例,CINⅡ~Ⅲ级95例,浸润性鳞状细胞癌25例]中HPV L1蛋白与P16、Ki-67的表达情况,并研究其相关性.结果: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HPV L1的阳性率为43.91%.其中在尖锐湿疣中HPV L1的阳性率为62.00%,在CIN Ⅰ中HPV L1的阳性率为70.00%,在CINⅡ~Ⅲ中HPV L1的阳性率为29.47%,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中无表达;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P16的阳性率为76.52%,在尖锐湿疣中P16的阳性率为30.00%,在CIN Ⅰ中PⅠ6的阳性率为70.00%,在CINⅡ~Ⅲ中P16的阳性率为98.95%,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中P16的阳性率为100.00%;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Ki-67的阳性率为76.08%,在尖锐湿疣中Ki-67的阳性率为28.00%,在CIN Ⅰ中Ki-67的阳性率为68.33%,在CINⅡ~Ⅲ中Ki-67的阳性率为100.00%,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中Ki-67的阳性率为100.00%.HPV L1的阳性率随宫颈病变的发展而呈下降趋势,P16、Ki-67的阳性率则呈现升高趋势.结论:HPV L1与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密切相关;抑癌基因P16蛋白的表达七凋参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联合检测HPV L1、P16、Ki-67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及分级具有重要意义.

  •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雯茹;赵欣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与癌症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hTERT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作用也已被广泛研究,主要涉及hTERT表达变化与宫颈癌前病变程度的关系以及hTERT表达水平作为宫颈癌诊断和预后的可行性等方面.hTERT在宫颈癌的诊断、预后及治疗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价值.

  • 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112例临床分析

    作者:梁慧;付敏;刘玉梅;毕书宁

    目的 探讨提高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CINⅡ、Ⅲ)诊断水平方法.方法 自愿接受液基细胞学(TCT)和人乳头瘤病毒(HPV)联合筛查,对其中一项阳性,阴道镜活检病理确诊为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者112例,分析患者发病年龄、宫颈有无接触性出血、TCT及HPV检查阳性率及阴道镜下宫颈转化区类型等因素与本病的关系.结果 112例患者中,20~29岁者占18.75%,30~39岁者占43.75%,40~49岁者占33.93%,大于50岁者3.57%.同房接触性出血76例,占67.86%,合并或白带增多47例占42%.TCT结果≥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72例,占64.29%.HPV感染103例,其中2例低危型HP感染者皆合并湿疣,高危型HPV感染101例.高危型HPV中:16型占47.52%、58型占 22.77%、52型占14.85%、33型占13.86%,18型及其他型别较少见.TCT和HPV联合筛查阳性者110例,敏感性为98.21%.宫颈转化区分布:Ⅰ型转化区34例,占30.16%;Ⅱ型转化区(宫颈基本光滑者) 57例,占50.89%;Ⅲ型转化区(宫颈光滑者)21例,占18.75%.结论 TCT联合高危型HPV检测可以明显提高癌前病变诊断率,其中尤应重视有宫颈接触性出血患者,且不应忽视宫颈光滑者的机会性筛查.

  • 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HPVL1与KGF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高宝莲;沈姚琴;钱萍;胡泊;马祯一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L1壳蛋白(Human papillomavirus L1 capsid rotein,HPVL1)与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eratinocyte gowth factor,KGF)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30例宫颈鳞状上皮病变患者(其中尖锐湿疣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60例、CINⅡ-Ⅲ级95例,浸润性鳞状细胞癌25例)的HPVL1与KGF.结果 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HPVL1的阳性率为43.91%,在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中无表达;在各种鳞状上皮病变中的阳性率差异显著(x2 =50.835,P<0.05).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KGF的阳性率为44.35%,在各种鳞状上皮病变中的阳性率差异显著(x2=36.529,P<0.05).结论 HPVL1、KGF与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的病理分级密切相关,参与了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 三联药物治疗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患者LEEP术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效果

    作者:周曙光;刘波;谢婷婷;陈果;张华;张和平;BOBOLE Amos

    目的 采用匹多莫德配伍利巴韦林片及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三联药物治疗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宫颈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LEEP)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宫颈疾病中心就诊、经宫颈疾病三阶梯筛查联合第二代杂交捕获实验(HC-2)证实CIN病变合并HR-HPV感染,行LEEP术、术后1年仍为HR-HPV持续感染者,共7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5例.试验组采用匹多莫德配伍利巴韦林片及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三联药物治疗,对照组仅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两组患者均在停药3个月后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测(TCT)、HC-2检查.结果 药物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TCT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03,P=0.038);对照组复查HR-HPV阳性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9,P=0.031);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病毒DNA载量分别为(19.14 ±62.07)和(0.96 ±2.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9.056,P=0.004).结论 匹多莫德配伍利巴韦林片及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三联药物治疗能有效降低HR-HPV持续感染,值得推广应用.

  • CIN治疗后评估手段及随访时间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晴;汪艳珠;黄卓敏;金平

    目的::研究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治疗后随访的手段和方法,包括随访时间、间隔时间和评估手段。方法:2011~2012年在我院进行CIN手术治疗并规律随访的患者685例,随访18~42个月,采用间隔4~6个月进行HPV检测、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和阴道镜检查等评估手段,将其结果与设定的3个临床结局[痊愈、HPV持续感染、CIN残留(复发)]比较,分析其相关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6月, HPV检测的阴性预测值为97.9%,阳性预测值为42.6%;HPV(-)+TCT(-)的阴性预测值为98.2%,阳性预测值为73.1%;HPV(-)+Colp.(-)的阴性预测值为98.4%,阳性预测值为54.5%。3者检测结果的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阳性预测值以HPV+TCT方法更准确。术后12月复诊患者中,HPV、HPV+TCT和HPV+Colp.检测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9.7%,77.8%,77.8%,均高于术后6个月;而阴性预测值者低于术后6个月。结论:HPV检测是CIN手术治疗后随访和评估较好的手段;6个月内HPV检测阴性对CIN临床预后的阴性预测更准确;HPV阳性预测值与临床结局的关系,HPV与TCT联合检查准确;12个月的随访阳性结果比术后6个月的结果对残留/复发病例的预测更准确。

  • 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细胞学与组织学诊断的临床意义

    作者:余睿

    目的 探讨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12例妇女进行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对可疑病例作宫颈组织活检进一步确诊.结果 细胞学诊断有正常范围108例,炎症反应细胞303例,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39例,低度病变(LSIL)32例、高度病变(HSIL)30例,其中ASCUS、HSIL建议活检进一步确诊.组织学诊断69例患者中慢性宫颈炎伴轻~中度鳞状化生的5例,CIN1~3级的60例,宫颈原位癌2例,宫颈早期浸润癌2例.结论 采用细胞学筛查、结合组织学诊断宫颈病变,对宫颈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中人乳头状瘤病毒L1壳蛋白和磷酸化组蛋白H3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邓玮;姜歆;吕玉宇;喻敏;吕丽;罗慧

    目的 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L1(HPV-L1)壳蛋白及磷酸化组蛋白H3(PHH3)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及对宫颈病变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在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病理科诊断新柏氏液基细胞学(TCT)异常且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检测阳性的病例共234例,对入选患者进行宫颈活检,以病理组织学结果作为标准进行分组;同时,检测其HPV-L1壳蛋白、PHH3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对其中随访到的103例患者进行HR-HPV转阴分析. 结果 慢性炎症组和CINⅠ组的HPV-L1阳性率高于CINⅡ~Ⅲ组和SCC组(P<0.01);PHH3阳性率SCC组高于其他3组(P<0.05),CINⅡ~Ⅲ组高于慢性炎症组和CINⅠ组(P<0.01),CINⅠ组高于慢性炎症组(P<0.01);HPV-L1、PHH3表达呈负相关;随访病例CINⅠ和CIN≥Ⅱ患者中,HPV-L1(+)/PHH3(-)组的转阴率高于其他3组.结论 HPV-L1壳蛋白联合检测PHH3可作为诊断及预测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的有效指标.

  • 新疆维、汉民族 P450arom、ER-β在宫颈鳞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研究

    作者:沈谷群;袁建林;程静新;张国庆;熊廷川

    目的:探讨新疆维、汉民族宫颈鳞癌及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CIN)患者的宫颈病变组织中芳香化酶P450(P450arom)和雌激素β受体(ER-β)的表达,了解 P450arom 和 ER-β在宫颈鳞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其在维、汉族患者中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收集宫颈鳞癌组、CIN 组及对照组的石蜡标本180例,3组标本各60例,其中每组标本维、汉民族各30例。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 P450arom 及 ER-β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其在维、汉族患者中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P450arom 在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17.9%)低于宫颈鳞癌组(55.0%)及 CIN 组(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ER-β在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57.9%,CIN 组为37.3%,宫颈鳞癌组为15.3%,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增加,其表达呈递减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但 P450arom 及 ER-β在维、汉族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局部组织中的P450arom 表达增高和 ER-β表达降低,可能在促进宫颈鳞癌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作用,但其在维、汉族患者中表达无差异。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