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腰椎骨折伤椎置短椎弓根螺钉治疗的作用

    作者:周崇勇;张大闯;李学伟;陈栋;张翔

    目的 探讨伤椎置短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采用伤椎置短钉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患者共24例,均为单椎体骨折,采用6钉三椎体固定,患者手术前、后及术后12个月随访均行X线及CT检查,测量伤椎前缘压缩率、Cobb角及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结果 所有伤椎均完成置钉,不仅术中未出现伤椎螺钉松动不稳或椎弓根骨折现象,而且患者切口无感染问题发生.术前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比情况优于术后即刻、术后12个月随访结果(P<0.05),而术后即刻与术后12个月随访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损伤的治疗非常显著,24例患者中,除了1例(4.17%)A级患者治疗效果不明显外,其他23例(95.83%)患者均有1~2级不同程度的恢复.根据术后12个月的数据统计,共有1例(4.17%)A级患者,2例(8.33%)C级患者,3例(12.50%)D级患者,18例(75.00%)E级患者.结论 伤椎置短钉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骨折是一种可行而有效的方法,安全性高,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中重度脊椎骨折的效果研究

    作者:李亚荣

    目的:探究脊柱内固定系统(GSS)治疗中重度脊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治疗的中重度脊椎骨折的50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采用GSS治疗,对照组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组间对比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结果:就治疗总有效率而言,研究组(92%)高于对照组(64%);就治疗后的Frankel分级而言,研究组主要为C级和D级,对照组主要为A级和B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SS治疗中重度脊椎骨折可以改善患者的Frankel分级,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非手术方法.

  •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MRI表现和损伤部位表观弥散系数与损伤程度的相关性

    作者:王晓明;陈丽娟;贾永庚;万玉珍;运彩虹;周亮;王生伟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MRI表现及其损伤部位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与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46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和20例正常志愿者行MRI常规和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对损伤部位ADC值与Frankel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RI常规检查,患者中脊髓水肿22例,髓内出血8例,出血水肿混合型14例,无异常表现2例。正常颈髓与损伤颈髓ADC值分别为(1.05±0.12)×10-3 mm2/s、(1.21±0.23)×10-3 mm2/s (t=0.704, P<0.05)。损伤颈髓ADC值与Frankel分级呈正相关性(r=0.407, P<0.05)。结论常规MRI对诊断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有较大诊断价值;ADC值可反应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严重程度。

  • X线辅助在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作者:黎锦波

    目的 探讨X线辅助在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4月-2016年10月入院治疗的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患者8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手术过程中根据医生经验徒手置钉,观察组手术过程中均采用X线辅助完成手术,术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术后6个月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采用X线平片观察伤椎前缘线(A)、伤椎后缘线(P)、伤椎中线(M)、下位椎体中线(NM)、Cobb角,测量时以伤椎后缘线(P)及下位椎体中线(NM)作为标准线;参考Frankel分级对两组术后6个月分级进行评估,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射线暴露时间,多与对照组(P<0.05);观察组螺钉置入时间、穿刺针调整次数及术中出血量,均少(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线、伤椎后缘线、伤椎中线、下位椎体中线,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Cobb角,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前Frankel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6个月Frankel分级A级、B级、C级、D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Frankel分级E级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X线辅助用于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中效果理想,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Frankel分级,值得推广应用.

  • 脊髓损伤的MRI表现与Frankel分级相关性研究

    作者:任明达;刘树学;郭永飞;唐玉德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判断脊髓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急性期脊髓损伤及29例慢性期脊髓损伤的MRI形态及信号特征,研究MRI表现与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急性期脊髓损伤MRI表现包括脊髓水肿、出血、压迫等.单纯脊髓水肿多见于Frankel C-E级患者;水肿范围大小与脊髓损伤程度密切相关;脊髓出血提示完全性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较高,预后差;伴有脊髓压迫患者的神经损伤较无压迫者重,神经功能多为Frankel A-B级.慢性期脊髓损伤MRI表现包括脊髓变性、萎缩、软化或空洞形成等,主要由脊髓完全性损伤及严重脊髓压迫导致,使神经功能损伤加重,Frankel分级上升.结论:MRI在判断脊髓神经功能损伤的程度中有重要价值,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准确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内固定28例围术期护理体会

    作者:马艳丽

    目的 探讨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内固定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 整理28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行颈椎侧块及椎弓根钉棒固定减压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评价手术效果并总结围术期护理措施.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2~18个月,平均(14.5±2.4)个月,复查影像学检查证实颈椎完全复位27例,复位不完全1例,完全复位率96.43%;术后JOY评分改善率69.43%.结论 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内固定围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术后椎体脱位复位,在提高生存质量和促进功能恢复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对脊柱骨折患者Frankel分级与Cobb角影响探讨

    作者:王根峰

    目的 探讨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对脊柱骨折患者Frankel分级与Cobb角的影响. 方法 整群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5年6月该院诊治的80例脊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患者予以或病情需要,按照治疗时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将采用内固定治疗的3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余46例采用内固定+椎体成形术治疗患者设为研究组,对比两组具体治疗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Frankel分级E级患者71.74%比对照组55.88%高;且临床疗效指标均优于对照,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疗效确切,可改善Frankel分级,缩小Cobb角.

  • 钴合金椎弓根螺钉植入修复脊柱结核重度后凸畸形:自身对照临床试验方案

    作者:侯煜;杨雯;杨帆;卜宏建;王林杰;梁志兴;孙博;申志坤

    背景:有研究表明,对脊柱结核重度后凸畸形采用前路或后路病灶内固定治疗均有良好疗效,但缺乏前瞻性、长期随访的病例对照研究的客观数据支持。目的:观察钴合金椎弓根螺钉植入修复脊柱结核重度后凸畸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设计: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自身对照、开放性试验方案,在中国河北省保定市,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完成。纳入试验的脊柱结核重度后凸畸形患者84例均进行钴合金椎弓根螺钉植入修复的诊断治疗标准,其中胸椎结核52例实施后入路28例,前入路24例,根据Frankel法分级:C级8例、D级31例和E级13例;腰椎结核32例实施后入路16例,前入路16例,根据Frankel法分级:C级7例、D级14例和E级11例。试验的主要观察指标为植入前、植入后2年脊柱胸段Cobb角,评价胸段侧弯的角度变化;次要观察指标为植入前、植入后2年患者X射线平片或者MRI检查,评估患者内固定治疗后的椎体融合情况,植入前、植入后2年患者Frankel分级结果评价植入后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其他观察指标为影响患者疗效相关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植入后2年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试验经中国河北省保定市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制定的《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参与者对治疗方案和过程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讨论:①此次试验试图证实钴合金椎弓根螺钉植入内固定修复脊柱结核重度后凸畸形有确切疗效;②同时分析前或后路入路哪种内固定入路方式更有利于治疗方法的选择;③为临床脊柱结核重度后凸畸形的内固定治疗提供长期随访的客观数据证据。

  • 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对脊柱骨折患者Frankel分级、Cobb角及椎管侵占情况的影响

    作者:胡家美;徐新华;乐敏莉

    目的:研究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 IFV)对脊柱骨折患者Frankel分级、Cobb角及椎管侵占情况的影响。方法从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于该院78例病患被确诊为脊柱骨折。以数字法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仅行内固定方案治疗,观察组则行 IFV方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Frankel分级,Cobb角以及椎管侵占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优的比例为79.49%(31/39),优良率为92.31%(36/3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28%(20/39),74.36%(29/39)(χ2=6.854、4.523,均P<0.05);两组治疗后 Frankel分级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伤椎前高的压缩比为(93.2±4.1)%,显著大于治疗之前的(58.6±3.7)%以及对照组治疗后的(81.7±3.9)%(均P<0.05);Cobb角为(10.6±1.7)°,椎管侵占率为(21.6±3.3)%,均显著小于治疗之前的(20.9±3.1)°,(33.9±4.8)%,以及对照组治疗之后的(15.8±1.8)°,(27.2±3.1)%(均P<0.05)。结论以IFV术式治疗脊柱骨折病患,可明显提升治疗优良率,改善Frankle分级,降低Cobb角和管侵占率情况,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荐。

  • 经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操作摘除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手术方法及效果评价

    作者:刘加贝;李忱;顾锐;高忠礼;王金成

    目的:探讨经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操作摘除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IDEM)的手术方法,进一步阐明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治疗16例IDE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9例;年龄34~72岁,平均年龄49岁.肿瘤位于颈段3例,胸段4例,胸腰段9例.14例患者行半椎板入路切除肿瘤,2例患者术中改为全椎板入路切除肿瘤.通过患者术前和术后Frankel分级评价半椎板入路的临床效果.结果: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00 mL (150~500 mL),手术时间140 min (90~200 min).肿瘤体积大4.0 cm×1,5 cm×1.5 cm,小1.5 cm×1.0 cm×1.0 cm.术后病理证实,神经鞘瘤11例,脊膜瘤4例,神经纤维瘤1例.16例患者中,术前Frankel分级B级3例,术后提高为C级;术前C级5例,术后提高为D级;术前D级7例,术后提高为E级.神经鞘瘤11例,脊膜瘤4例,神经纤维瘤1例.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6~4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3.7个月.16例患者均未见复发且脊柱稳定性良好.行半椎板入路及全椎板入路的平均出血量分别为275和475mL.结论:半椎板切除术治疗IDEM具有损伤较小、出血较少等优点,并且可以大限度地维持脊柱的稳定性.经半椎板切除入路摘除IDEM的手术效果令人满意.

  • 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对脊柱骨折患者恢复情况的影响

    作者:郑烽

    目的 探讨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IFV)对脊柱骨折患者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从2011-01 ~2013-01间,我院共有82例患者被诊断为脊柱骨折.以数字法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所有患者单纯采取内固定方案治疗,观察组所有患者则在内固定的基础上联合椎体成形术方案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Frankel分级、Cobb角及椎管侵占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rankel分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d后VAS疼痛指数为(3.89±0.23)明显低于手术前的(8.65±0.56);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3d的(4.24±0.29).结论 采用IFV治疗脊柱骨折患者,可以明显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荐.

  •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弓根及后外侧植骨对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

    作者:黄琛;冯琼华;曹波;林伟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弓根及后外侧植骨在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选取72例于2013年4月至2016年2月诊治的单节段腰椎(T11~L2)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弓根及后外侧植骨治疗.术后1个月对比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后凸畸形角(Cobb角)变化及受损椎体高度情况,比较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变化及骨融合情况;进行8个月随访,对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评价,手术后两组患者的脊柱Cobb角度数均较手术前显著降低(P均<0.01),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的受损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及后缘高度比值均较手术前显著升高(P均<0.01),且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03,P=0.687);研究组患者治疗后骨融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67%(x2 =51.426,P=0.000).随访8个月评价,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56%)较对照组的22.22%显著降低(x2=4.181,P=0.041).结论 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弓根及后外侧植骨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能够显著降低Cobb角,提高受损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后缘高度比值及骨融合率,减少并发症.

  • 椎间孔镜下病灶清除治疗胸椎结核的效果观察

    作者:徐仲阳;吕超亮;王倩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直视下清除结核病灶对胸椎结核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胸椎结核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手术切除结核病灶,观察组给予椎间孔镜下清除结核病灶.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检测手术前后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检测手术前及手术后3个月红细胞沉降率(ESR),计算Cobb角,并进行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统计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与同组术前比较,两组术后血清MDA、AOPP水平均升高,GSH-PX、SOD水平均降低,且对照组变化更明显(P均<0.05).与同组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ESR和Cobb角均下降,Frankel分级C级例数均减少、E级例数均增加(P均<0.05);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3个月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脑脊液漏、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椎间孔镜下摘除结核病灶可改善胸椎结核患者神经功能和脊椎侧弯,效果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当,且手术创伤更小.

  • “蚕食法”结合“局部揭盖法”治疗黄韧带骨化型胸椎管狭窄症

    作者:宋瑞鹏;范道洋;谭洪宇;刘屹林;廖文胜;王利民;刘宏建;皮国富;王卫东

    目的 探讨黄韧带骨化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椎管扩大减压手术策略.方法 收治129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78例,女51例,年龄31 ~ 76岁,平均54.5岁.病程为1~21个月,平均7.3个月.病变累及节段:T1 ~ T7患者50例、T8 ~T11患者79例.术前脊髓损伤程度分级(Frankel分级)49例患者为B级、45例患者为C级、35例患者为D级.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为(18.05±2.15)分.通过影像学检查手段对黄韧带骨化型胸椎管狭窄症进行分类,单纯黄韧带骨化60例,黄韧带骨化合并上关节突肥大69例,对患者均采用“蚕食法”结合“局部揭盖法”实施压迫节段的椎管扩大减压术同时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后3、6个月、1、2、5年进行随访,平均随访4.5年.对随访结果采用JOA评分评价,针对术后每个阶段的状态展开分析与评价,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耗时2.5 ~5.0h,出血量为300 ~1 600 ml,平均700 ml.有3例患者术后出现脊髓水肿的症状,对症治疗后短期恢复,其余126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脊髓功能恢复效果良好.末次随访中,全体患者的神经功能均有显著改善.末次随访JOA评分为(24.37±1.94)分.治疗后Frankel分级:13例为C级,26例为D级,90例为E级.治疗后,129例患者均取得较好的骨性融合,均未发生固定物松动或者断裂等问题.结论 “蚕食法”结合“局部揭盖法”治疗黄韧带骨化型胸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能够降低黄韧带骨化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手术风险.

  • 后外侧入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许球祥;武明鑫;孙进

    目的 探讨后外侧入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胸椎管狭窄症患者32例,均采用后外侧入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在术前、术后1年及术后2年行Frankel脊髓功能分级,术后2年行Otani分级疗效评定,记录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3~5.2h,平均(3.5±0.6)h;术中出血量450~2 000 mL,平均(950±100) mL.术后1年Frankel分级C、D、E级分别为17例、12例、3例,术后2年Frankel分级C、D、E级分别为8例、17例、7例,术后1年、2年与术前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与术后2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疗效评价,优15例(46.88%),良12例(37.50%),可5例(15.62%),优良率为84.38%.1例患者术中发生脑脊液漏,1例术后即刻出现脊髓功能障碍加重,经针对性处理后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后外侧入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管狭窄症具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高.

  • 不完全性颈部脊髓损伤患者的早期手术治疗研究

    作者:曾娘华;易伟宏;王尔天;杨大志

    目的 探讨早期手术治疗不完全性颈部脊髓损伤患者的效果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9月接受治疗的不完全性颈部脊髓损伤患者12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6例,为早期手术治疗组:又分为单纯前路组30例,单纯后路组50例,前后路联合组16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进行非手术治疗,观察组进行早期手术治疗,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路颈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或前后路联合减压内固定术.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Frankel分级、ASIA评分得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Frankel分级改善率为92.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54% (P<0.05).治疗后的ASIA得分单纯前路组为(64.54±23.24)分、前后路联合组为(66.33±22.13)分、单纯后路组为(68.47±21.17)分、对照组为(62.72±19.33)分,均比治疗前的(41.34±19.98)、(42.43±19.87)、(43.67±20.11)、(46.85士19.46)分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单纯后路和前后路联合组优于单纯前路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手术治疗对于不完全性颈部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有较好的效果.

  • 钉内固定加脊柱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刘磊

    目的:探讨钉内固定加脊柱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先后采用钉内固定和脊柱外侧融合手术.结果:术后椎体前后凸高度均明显增加,椎体后倾Cobbs角明显减小,侧凸角度明显减小,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明显降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钉内固定加脊柱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较小、复位佳、神经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应首选.

  • CD4+CD29+辅助性T细胞在脊髓损伤患者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作者:罗敏生;肖丹;罗敏涛

    目的 探索CD4+CD29+辅助性T细胞在脊髓损伤患者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脊髓损伤患者75例,以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9+辅助性T细胞及其胞内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及白介素4(IL-4)含量;分别在伤后第3及7天复查三者,并分析三者与Frankel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人比较,脊髓损伤患者CD4+CD29+T细胞及IL-4含量明显升高,而IFN-γ含量明显降低(P<0.05);治疗第3天,CD4+CD29+T细胞及IL-4较受伤第1天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IFN-γ不同程度回升,其中以D及E级的改变明显(P<0.05).治疗第7天,CD4+CD29+T细胞及IL-4继续下降,IFN-γ继续回升,其中D及E级患者的CD4+CD29+T细胞、IFN-γ及IL-4均较day3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CD4+CD29+T细胞及IL-4均与Frankel分级具有显著正相关性,而IFN-γ与Frankel分级呈显著负相关性.结论 CD4+CD29+辅助性T细胞及IL-4升高,而IFN-γ降低是脊髓损伤的重要免疫特征,与病情转归相关,且与损伤程度呈相关性,因此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