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地西他滨对人胆管癌CCLP1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王兵;杨锐;李红波;胡走肖;吴越;周顺长;邹声泉

    目的 探讨地西他滨(DAC)对人胆管癌CCLP1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及凋亡发生情况;荧光显微镜观察经DAC作用后细胞的自噬现象.体内试验采用裸鼠CCLP1细胞皮下种植瘤模型,观察DAC对瘤体生长的影响.结果 DAC对人胆管癌CCLP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CCLP1细胞的细胞周期呈现明显的G2/M阻滞,且凋亡细胞明显增多.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经250 μmol/L DAC作用CCLP1细胞后,有明显的自噬现象发生.体内试验证明:当DAC腹腔注射剂量为0.8 mg/kg时,每周给药6次,总给药时间为2周,对裸鼠CCLP1细胞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体内、外实验证明,DAC对胆管癌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二次互补性移植联合地西他滨治疗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1例

    作者:彭智勇;林宇辰;杨秀玲;彭黎;李春富;何岳林

    目的 探讨单倍体+无关不全相合脐血互补性移植联合地西他滨治疗幼年型粒单细胞白血病(JMML)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4岁患儿采用单纯地西他滨治疗后[20mg/(m2·d) ×5d为1个疗程,共2疗程,间隔4周]桥接第一次母亲单倍体(5/10)+无关脐血(7/10)互补移植,植入失败后50d改用第二次同胞单倍体(5/10)+第二份无关脐血(7/10)互补移植进行挽救;移植预处理方案以Cy+ Flu+ BU为基础,使用PT-Cy并序贯MMF、FK506、CsA组合的预防GVHD方案;移植后继续使用地西他滨[5~10mg/(m2·d)×5d]4个疗程(疗程间间隔4~6周)作为维持治疗,以清除“免疫逃逸”之白血病瘤细胞.结果 随访时间15个月,第一次移植后+45d发生原发性植入失败;二次移植为独立脐血植入,粒细胞植入时间为二次移植后的+71d,血小板植入时间为+105d,第二次移植后20天并发重度aGVHD(肠道3级,皮肤2级),给予静脉FK506+ MMF+ MP抗GVHD治疗后均得到控制,未发生慢性GVHD.移植后使用地西他滨期间未见明显肝肾毒性,未发生严重骨髓抑制(粒细胞大于0.5G/L).6个月后逐渐停服免疫抑制剂,无病存活至今.结论 单倍体+无关不全相合脐血互补移植联合地西他滨治疗JMML是安全有效的,移植前适当的化疗对于HLA不全相合的移植而言可能是必要的.

  • 肺癌晚期免疫综合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诗博;赵蔚;徐世东

    肺癌是目前致死率高的肿瘤之一,虽然早期肺癌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有效干预,但因易复发易耐药等特点,5年生存率不足55%.随着免疫治疗技术的进步,激活免疫系统和解除免疫耐受等方式成为从全身层面治疗肿瘤的新方向,而新发现的免疫疲劳机制解释了免疫治疗对部分患者效果不佳的原因,并发现低剂量地西他滨可以解除免疫疲劳状态.另一方面放疗对局部肿瘤的杀伤有着显著的效果,并且崩解的肿瘤细胞可以释放出抗原,进一步激活全身免疫系统.因此,免疫治疗联合放化疗显示出极大的前景,从全身和局部层面对肺癌患者达到治疗效果,本文阐述新近的免疫治疗联合放化疗在肺癌治疗中的进展.

  • 地西他滨诱导宫颈癌细胞凋亡分子机制探讨

    作者:宋汶珂;唐彩霞;黄彤辉;孙晓红

    目的 地西他滨(decitabine, DAC)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其分子机制与DNA去甲基化有关,本研究通过DAC对腺瘤性结肠息肉病(adenomatous polyposiscoli,APC)基因的表达水平和去甲基化的影响,探讨DAC诱导宫颈腺癌Hela细胞凋亡分子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的DAC作用于宫颈腺癌Hela细胞24、36和48 h,MTT法检测对宫颈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观察DAC对Hela细胞增殖的浓度依赖效应和时间依赖效应.流式细胞术检测DAC对宫颈腺癌Hela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在DAC作用于宫颈腺癌Hela细胞前后,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 MSP)检测APC基因的甲基化状态;RT-PCR法检测APC基因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PC蛋白、β-catenin蛋白在胞内及核内表达的变化.结果 DAC对宫颈腺癌Hela细胞增殖抑制具有浓度依赖效应和时间依赖效应,Hela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 24、36、48 h 分别为 28.23、7.65和5.64 μmol/L.DAC处理后的宫颈腺癌Hela细胞的凋亡率为(73.82±0.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41±0.24)%,P<0.001.DAC处理Hela细胞后,S期细胞比例(47.82±2.57)%和G2期细胞比例(30.87±2.28)%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的S期细胞比例(24.08±0.71)%和G2期细胞比例(2.52±0.84)%,P<0.001.DAC处理后,APC基因启动子区域去甲基化状态明显增高,APC mRNA表达量上升,处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C处理后,胞内APC蛋白表达上调,而胞内和核内的β-catenin蛋白表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AC可通过对APC基因的去甲基化作用,上调胞内APC蛋白表达,下调胞内和核内β-catenin表达,诱导宫颈癌细胞凋亡.

  • 地西他滨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M2b伴t(8;21)(q22;q22)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杨红;周泽平;刘月波;张铀

    1 病例报告患者女,54岁.因上腹部疼痛于2006-03-22收住我院消化科,行胃镜检查取病检示胃低中分化腺癌.2006-03-30行胃大部切除术后给予DF方案(紫杉醇+氟尿嘧啶)化疗2次,希罗达加顺铂化疗4个周期,1年后化疗结束.2008-02开始渐出现肩背部疼痛,骨扫描提示,全身多处骨质破坏,胸腰椎明显.进行胸腰椎部位放疗2个周期(3 Gy/次,15次,总剂量90 Gy)后,骨痛稍缓解.后于2008-05、2009-02和2009-09分别进行了3次89Sr治疗,2个月后发现血小板减少,PLT 45×109 L-1.2010-07出现明显乏力,血常规示WBC 13.58×109 L-1,Hb63 g/L,PLT 45×109 L-1.骨髓涂片示,原粒+早幼粒23.5%(图1);免疫分型:CD34(+),CD117(+),CD33(+),MPO(+),融合基因AML-ETO(+);染色体47,XX,t(8;21)(q22;q22),del(11)(q23),+21[8];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myelocytic leukemia,AML) M2b.于2010-01-05开始予以地西他滨(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批号:8IBS100,50mg)33mg×5 d[20mg/(m2·d)]化疗,28 d为1个周期,共化疗4个周期,化疗结束后复查骨髓涂片示完全缓解,2个月后复查骨髓涂片示复发,原粒占27.5%.

  • 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HAG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陈亨;蒋元强;沈云峰;陆米则;王菱菱;庄芸;杨国华

    目的 探讨地西他滨联合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小剂量HAG方案)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新思路.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10月间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HAG方案化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AG方案)化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CD4+、CD8+和CD4 +/CD8+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D4+、CD8+及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D4+和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呼吸感染和发热等,后经处理,症状缓解.两组患者各项不良发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HAG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地西他滨联合柔红霉素对HL-60细胞株凋亡作用的探讨

    作者:罗静;马梁明;王涛;侯翠芳

    目的 观察小剂量地西他滨(DAC)单用或联合柔红霉素(DNR)对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凋亡作用及对抑癌基因PTEN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DAC、DNR单药及联合处理HL-60细胞株,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时相药物对细胞的凋亡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组中HL-60细胞PTEN mRNA表达.结果 DAC、DNR单药对HL-6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呈剂量、时间依赖性,联合用药组的抑制作用则更为明显[72 h抑制率为(80.23±1.71)%,P< 0.001];5.0 μmol/L DAC联合1.0μmol/L DNR作用72 h细胞凋亡率高,抑制作用均较DAC和DNR单药组明显(F=30.199,P< 0.001);不同浓度DAC与DNR联用后,细胞PTEN mRNA表达量增加,呈浓度依赖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及DNR单药组(F=578.218,P< 0.001).结论 DAC能显著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与DNR联合对HL-60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有协同效应,其机制可能与DAC的去甲基化作用使PTEN mRNA的表达量增加有关.

  • 地西他滨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陈为志;苏洲

    目的 观察地西他滨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31例老年AML患者随机分别以地西他滨(13例)和HAG方案(18例)化疗,比较两组病例在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指标上的差异.HAG方案:阿糖胞苷15 mg/m2,1次/12h,高三尖杉酯碱1 mg/d,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0 μg/d,连用14 d.地西他滨方案:地西他滨25 mg/d连用3d,28 d为1个疗程.结果 地西他滨组治疗后完全缓解(CR)2例(15.3%),部分缓解(PR)5例(38.5%),总有效率53.8%;HAG组治疗后CR4例(16.7%),PR 7例(38.9%),总有效率55.6%.两组病例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Ⅲ~Ⅳ级血液学毒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西他滨是治疗老年AML患者有效且耐受良好的方案.

  • 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H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作者:张秀娟;徐伟

    目的 比较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HAG方案(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单用H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初治MDS患者,其中观察组16例给予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HAG方案化疗,对照组17例单用小剂量HAG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完全缓解(CR)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68.8%(11/16),对照组:23.5%(4/17),P=0.01].治疗中所有患者均可耐受不良反应.结论 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HAG方案较单用HAG方案治疗MDS具有更好的疗效,CR率更高,不良反应均可耐受.

  • 地西他滨在恶性血液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周冰

    地西他滨(DAC)是一种甲基化抑制剂,其不同于传统的化疗药物,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并代表了新的治疗观念.甲基化存在于几乎所有的细胞内,通过抑制DNA甲基转移酶,引起DNA低甲基化和细胞分化或凋亡来发挥抗肿瘤作用.现就甲基化抑制剂DAC在恶性血液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 超低剂量地西他滨联合自体CIK细胞输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的高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杨波;蔡力力;汪海涛;朱宏丽;迟小华;于睿莉;杨洋;冉海红;辛丽君

    目的 观察超低剂量地西他滨联合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的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患者男,83岁,初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采用氨磷汀联合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象维持基本正常3年半,后病情进展,转变为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2个月后又演变为AML-M4型,采用超低剂量地西他滨联合白体CIK细胞治疗,具体方案为:地西他滨10mg d1-5,CIK输注(每次2×109~8 × 109)d14,rhIL-2 2mU d15-19,28d为1个周期.观察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血象变化、缓解情况及生存期,并复习有关地西他滨治疗老年MDS/AML的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在佳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共完成8个周期地西他滨联合白体CIK输注治疗,期间出现Ⅰ/Ⅱ度骨髓抑制及Ⅰ度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分别于第2、3、8周期出现高白细胞血症(高达141.95×109/L),加用依托泊苷(50mg,d1-3)治疗后高白细胞血症得到控制.在间断输血治疗下血红蛋白维持在77 ~ 138g/L,血小板在第3周期后开始上升,至第6周期达到正常,疗效评价达到部分缓解.患者终死于白血病进展和肺部感染,自诊断AML至死亡共生存22个月,显著长于文献报道.结论 超低剂量地西他滨联合自体CIK细胞治疗老年MDS转化的AML安全有效,有必要扩大病例数深入研究.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与地西他滨治疗反应的关系

    作者:庞艳彬;赵松颖;薛华;郭慧梅;化罗明;范丽霞;罗建民;杜欣

    目的 探计第1疗程地西他滨(DAC)治疗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淋巴细胞计数与患者对DAC治疗反应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接受过DAC治疗的MDS和MDS继发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35例.根据第1个疗程DAC治疗后28~35d血常规中的淋巴细胞计数,将患者分为高淋巴细胞组(H-Lym组,淋巴细胞计数≥1.2×109/L)和低淋巴细胞组(L-Lym组,淋巴细胞计数<1.2×109/L).采用Pearsonx2检验分析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采用t检验分析两组患者第1疗程DAC治疗前后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无进展生存期(PFS)曲线并进行log-rank检验对两组累积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 35例患者中H-Lym组15例,L-Lym组20例,两组基线淋巴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基线资料中仅骨髓原始细胞≥10%的患者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Lym组患者在第1疗程DAC治疗后淋巴细胞计数较诊断时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Lym组则明显低于诊断时的水平(P<0.05).H-Lym组总反应率(80.0%)明显高于L-Lym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Lym组的中位PFS为10个月,L-Lym组为7.6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低是MDS疾病进展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 第1疗程DAC治疗后淋巴细胞计数≥1.2×109/L的患者具有较高的总反应率和较长的无进展生存期.

  • 地西他滨联合丙戊酸钠诱导的骨髓瘤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马泳泳;周淑娟;陈枫煜;蔡芳芳;俞康

    目的 探讨地西他滨(DCA)联合丙戊酸钠(VPA)体外诱导骨髓瘤细胞株RPMI 8226凋亡及对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基因去甲基化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多发性骨髓瘤RPMI 8226细胞,实验分为5组:DCA组(选取1.5、3μmol/L 2个浓度),VPA组(选取1、2μmol/L 2个浓度),DCA+VPA组(DCA 3μ mol/L+VPA 2μmol/L),PBS组,阴性对照组.上述细胞分别培养24、72h后,MTT法检测细胞存活情况.培养72h后,透射电镜观察DCA+VPA组细胞凋亡形态;流式细胞仪Annexin V法检测上述5组细胞凋亡率;MSP法检测上述5组细胞(DCA组取3μmol/L浓度,VPA组取2μmol/L浓度)处理前后DAPK基因甲基化状态,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DAPK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处理72h后,DCA+VPA组MTT值下降明显,细胞存活率降低,与PBS组及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PA组及DCA组MTT值均下降,DCA 3μmol/L组与PBS组及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72h后,DCA+VPA、VPA、DCA组G1/G0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细胞凋亡率增加,DCA+VPA组凋亡率高于DCA组及VPA组(P<0.05),与PBS组及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DCA+VPA组细胞出现核染色质凝聚、固缩、边集、核碎裂等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处理72h后,DCA+VPA、VPA、DCA组细胞DAPK启动子均有去甲基化表现,以DCA+VPA组去甲基化程度为大,与PBS组及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A+VPA、VPA、DCA组DAPK基因mRNA表达量均增加,且DCA+VPA组的相对mRNA比值高于其余4组(P<0.05).结论 DCA联合VPA可诱导骨髓瘤细胞株RPMI 8226凋亡及DAPK基因启动子去甲基化,使DAPK基因表达恢复.

  • 地西他滨强化预处理方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程龙灿;刘娜;陈健琳;李勃涛;徐晨;李欲航;胡亮钉

    目的 观察地西他滨(DAC)强化预处理方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6年5月于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科接受DAC及去甲氧柔红霉素(IDA)强化预处理allo-HSCT治疗的44例难治复发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结果与结论 两组患者均植入成功. DAC组7例( 38 .9%)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 ,其中Ⅰ度2例,Ⅱ度5例,无1例发生Ⅲ~Ⅳ度GVHD;IDA组16例(61.5%)发生GVHD,其中Ⅰ度9例,Ⅱ度6例,Ⅲ度1例.DAC组和IDA组的1年总体生存(OS)分别为65.0%和57.7%(P=0.602);两组的1年无病生存(LFS)分别为57.7%和53.5%(P=0.910). DAC强化预处理方案allo-HSCT治疗难治复发AML安全且有效.

  • 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作者:申晗

    目的 探讨地西他滨与CAG方案联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8月-2018年6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100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地西他滨与标准剂量CAG方案联合治疗治疗,观察组采用地西他滨与小剂量CAG方案联合治疗,比较两组化疗效果及毒副反应.结果 两组部分缓解、无缓解率及肺部感染、肝功能损害、脱发、心力衰竭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完全缓解率高于对照组,血小板减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采用地西他滨与小剂量CAG方案联合治疗,可有效提高完全缓解率,且安全性相对较高.

  • 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AML疗效观察

    作者:王根杰;田颖

    目的 观察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38例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疗效.方法 将2012年1月-2016年1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且年龄≥60岁AML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38例)与对照组(CAG方案,39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以电话或门诊随访方式统计生存情况.结果 观察组完全缓解病例占36.84%,缓解率为63.16%,总反应率(ORR)为68.42%,较对照组的15.38%、38.46%、43.59%高;观察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21.05%,亦高于对照组的5.1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截止2017年7月30日,观察组存活率(52.6%)高于对照组(28.2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感染、出血、呕吐、脱发等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AML疗效更佳,较单一使用CAG方案能使患者获取更大的生存获益.

    关键词: 地西他滨 CAG 老年AML
  • 超低剂量地西他滨联合亚砷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慧敏;刘丽娜;梅振阳;房佰俊

    目的 探讨超低剂量地西他滨联合亚砷酸与单用亚砷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分析.方法 2013年1月至2017年3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64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地西他滨+亚砷酸组34例,对照组:单用亚砷酸组3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67.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低剂量地西他滨联合亚砷酸治疗MDS效果更佳,且不良反应轻微,患者可以耐受.

  • 黄芪注射液联合地西他滨注射液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作者:顾科峰;陆静忠;宋超英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地西他滨注射液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上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7例MDS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为试验组38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予以静脉滴注25 mg·m-2地西他滨注射液,每个疗程开始后第1~5d进行滴注治疗,每日滴注时间为1h,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30 mL.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白细胞分化抗原34(CD34)和CD117水平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5.79%(25例/38例)和41.38%(12例/2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白细胞计数分别为(2.82±0.42)×109/L、(2.31±0.26)×109/L,血小板计数分别为(92.51±17.09)× 109/L,(82.01±10.07)× 109/L,CD34表达率分别为(7.91±1.88)%,(9.13±2.54)%,CD117表达率分别为(9.02±1.63)%,(10.01±1.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2.29±9.00),(27.17±10.53)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22.91±6.61),(21.26±10.02)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发生恶心呕吐5例,发热3例;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6例,发热5例,感染1例,肝肾损伤1例,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05%(8例/38例)和44.83%(13例/2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联合地西他滨注射液能够有效促进髓系细胞的成熟和分化,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 地西他滨联合丙戊酸钠对U937细胞hPer3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

    作者:王晔恺;周吉航;李翊卫;周世权;曾芳

    目的 观察地西他滨(DCA)和丙戊酸钠(VPA)联用对白血病细胞株U937的作用及对hPer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6组:A组(未处理组),B、C组(DCA 1,4μmol.L-1),D组(VPA 2 mmol.L-1),E、F组(DCA 1,4μmol.L-1+VPA 2,2 mmol·L-1),作用48 h.用甲基化聚合酶链反应(MS - 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别检测hPer3启动子甲基化和mRNA表达;MTT法检测生长抑制率;Annexin V/PI法检测凋亡;FCM检测CD117和CD14.结果E、F组的hPer3 mRNA、抑制率、凋亡率、CD117 MFI、CD14表达率均高(或低)于各自相应的单药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CA联合VPA在U937细胞中能显著加强抗白血病效应,并增强hPer3基因的表达.

  • 地西他滨治疗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作者:陈宇辉

    目的 观察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地西他滨治疗的效果.方法 40例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均接受地西他滨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10例患者完全缓解,12例患者部分缓解,18例患者无任何缓解,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55%.Ⅳ级血液学不良反应患者3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Ⅲ~Ⅳ级感染患者1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患者均未出现肝功能损伤情况.结论 对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予以地西他滨治疗,能够大程度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病痛,但不良反应较多,应科学合理的选择治疗方案.

515 条记录 4/26 页 « 12345678...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