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实用疼痛学杂志

实用疼痛学

实用疼痛学杂志

Pain Clinic Journal 실용동통학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 影响因子: 0.49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9633
  • 国内刊号: 10-137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18-336
  • 曾用名: 疼痛;疼痛学杂志
  • 创刊时间: 200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疼痛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北
  • 主编: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麦肯基疗法联合神经松动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与颈椎活动受限的疗效

    作者:李艳萍;杨峰;安琪

    目的 探讨麦肯基(Mekenzie)疗法联合神经松动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疼痛与颈椎活动受限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在甘肃省中医医院疼痛科诊治的CSR疼痛患者1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麦肯基组和联合组,每组79例.麦肯基组给予常规物理治疗联合麦肯基疗法,联合组在麦肯基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神经松动术治疗,全部患者均治疗两个疗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颈椎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时联合组患者VAS评分显著降低,且低于麦肯基组(P<0.05);治疗后14d时,较治疗前、治疗后7d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联合组VAS评分显著低于麦肯基组(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颈椎活动度均显著升高,联合组显著高于麦肯基组(P<0.05);治疗结束后联合组和麦肯基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均显著降低,联合组显著低于麦肯基组,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麦肯基组(P<0.05).结论 麦肯基疗法联合神经松动术治疗CSR疼痛患者,能够有效缓解其疼痛程度,改善颈椎活动能力,利于颈椎功能恢复.

  • 经皮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Kummell病)的疗效

    作者:卫文博;段大鹏;徐洪海;弓立群;卫凌

    目的 评估经皮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PK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Kummell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8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骨科手术治疗的椎体骨折不愈合患者38例(48病椎),局麻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术后予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评定术前、术后3d及术后3个月时病椎前缘、后缘高度,脊柱后凸角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评分).结果 与术前比较,术后3d及3个月时VAS评分、ODI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d及3个月时椎体前缘、后缘高度及后凸角度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与术后3个月时VAS评分、ODI评分、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后凸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能有效缓解Kummel病患者的胸腰背部疼痛,部分恢复病椎高度.

  •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滴定治疗重度癌痛的初始剂量

    作者:王靓;冯学才;徐艳军;田光亮;徐超;张红菊;李永杰;冯庆亮

    目的 探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30 mg作为滴定初始剂量用于重度癌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聊城市肿瘤防治院的重度癌痛患者129例,数字评分法(NRS)评分7~10,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30 mg作为初始剂量滴定组(30 mg组)和20 mg作为初始剂量滴定组(20 mg组)进行镇痛治疗.根据患者疼痛评分及爆发痛的情况于12h时调整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剂量.连续用药至少2周.用数字评分法(NRS)评定给药后1、24、48、72 h时和2周时的疼痛程度及镇痛效果,记录两组患者出现爆发痛次数、追加镇痛药物剂量和不良反应.结果 在给药后1、12、24、48 h时NRS评分、优效率,30 mg组明显优于20 mg组(P<0.05).两组患者给药后第1、2、3日及3d内总爆发痛次数及处理爆发痛所用即释吗啡片剂量,30 mg组明显少于20 mg组(P<0.05).给药后的12、24、48 h时生活质量,30 mg组优于20 mg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在治疗重度癌痛时,盐酸羟考酮缓释片30 mg作为初始剂量进行滴定,是安全可行的.

  • 鞘内注射米诺环素对大鼠持续性术后痛脊髓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表达的影响

    作者:胡兴国;祁乐;刘功俭;曾因明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小胶质细胞活化特异性抑制剂米诺环素对皮肤肌肉切口牵拉(SMIR)持续性术后痛大鼠脊髓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RK2)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鞘内置管成功的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0):假手术+鞘内注射生理盐水组(Ⅰ组)、假手术+鞘内注射米诺环素组(Ⅱ组)、SMIR+鞘内注射生理盐水组(Ⅲ组)和SMIR+鞘内注射米诺环素组(Ⅳ组).Ⅰ组和Ⅲ组分别于术前30 min和术后1、2、3d时鞘内注射生理盐水20 μl;Ⅱ组和Ⅳ组分别于术前30 min和术后1、2、3d时鞘内注射米诺环素(100 μg/10μl),并于每次注药后经导管注射生理盐水10μl冲洗导管.Ⅰ、Ⅱ两组行假手术,Ⅲ、Ⅳ两组采用皮肤肌肉切口牵拉法制备大鼠持续性术后痛模型.应用Yaksh法鞘内置管.4组大鼠分别于术前1d、术后第3、7、14、21日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值(MWT);于术后14 d时痛行为学测定后,各组随机抽取4只大鼠处死,取L4~6节段脊髓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GRK2表达.结果 Ⅰ组与Ⅱ组MWT和脊髓GRK2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Ⅲ组在术后3、7、14、21d时的MWT明显下降(P<0.05),术后14d时的脊髓GRK2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与Ⅲ组比较,Ⅳ组在术后3、7、14、21d时的MWT明显增加(P<0.05),术后14d时脊髓GRK2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 持续性术后痛时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与脊髓GRK2表达下调有关.

  • 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血压、心率的影响

    作者:钱黎;陈黔;王大寿;潘奇

    目的 观察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对患者血压、心率、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贵州省骨科医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4例,年龄37~60岁,在腰椎间盘内以1.0 ml/s的速率注射浓度为70 μg/ml的臭氧5 ml进行臭氧消融术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开始时、臭氧注射时及注射后1、5、10 min时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结果 与手术开始时比较,心率在臭氧注射后1 min时下降(P<0.05),在臭氧注射时及注射后5、10 min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在臭氧注射时及注射后1、5、10 min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会引起心率暂时性下降,对血压、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影响.

  • 超声引导肩峰下滑囊注射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超;王锁良;杨新星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肩峰下滑囊注射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西安市灞桥区中医医院疼痛门诊收治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超声引导组和盲探穿刺组,每组28例;超声引导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盲探穿刺组采用传统解剖定位注射治疗.于治疗后1个月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和临床疗效评分进行治疗效果评估.结果 注射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取得较好效果.组内比较显示,肩关节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显示,超声引导组的肩关节功能评分(83.1±3.8)高于盲探穿刺组(68.0±4.5)(P<0.05);临床优效率(64.3%,18/28例)和总有效率(92.9%,26/28例)均高于盲探穿刺组优效率(32.1%,9/28例)和总有效率(71.4%,20/28例)(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肩峰下滑囊注射治疗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其效果优于传统解剖定位注射.

  • 姜黄素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及背根神经节p-CREB表达的影响

    作者:皮治兵;林海;蔡振;彭宇;张钧凯;金元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及背根神经节p-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8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20):对照组(C组),模型组(D组),姜黄素1组(DCur1),姜黄素2组(DCur2).对照组(C组)在后爪注射0.9%氯化钠溶液;模型组(D组)在后爪注射人乳头瘤病毒-1(HSV-1,浓度为106/100μl,注射容积50μl)制备疱疹后神经痛动物模型;DCur1组和DCur2组于造模5d后,分别腹腔内注射姜黄素100、200 mg/kg,1次/d,持续7d.于造模前、造模后5d(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1、7、14d,测定大鼠机械缩足阈值、热缩足潜伏期;各组于治疗结束后14d时处死8只大鼠,检测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DRG)中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的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其他3组造模后5d及治疗后1、7d时MWT值均下降,TWL值均缩短(P<0.05);与D组比较,治疗后7、14d时,DCur1组和DCur2组MWT值均升高,TWL值均延长,DCur2组变化更明显(P>0.05).与C组比较,其他3组大鼠脊髓背角区和背根神经节p-CREB表达均升高(P<0.05);与D组比较,DCur1组和DCur2组p-CREB表达均下调,且DCur2组下调更明显(P<0.05).结论 姜黄素可缓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其机制与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p-CREB过度表达下调有关.

  • 疱疹患者40例临床特征分析及疱液病毒载量的实验鉴别

    作者:孟晓文;陈文佳;王丽娜;张春梅;金晓红

    目的 对急性期疱疹患者40例进行临床特征分析及疱疹液单纯疱疹病毒(HSV)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载量的实验鉴别.方法 选择2015年4月至2015年6月苏州九龙医院皮肤科急性期疱疹患者40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估;采用普通PCR方法对疱疹患者皮损疱液中病毒DNA类型及其载量进行检测,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VZV感染的患者为16例,且患者疱疹液中VZV的DNA载量与VAS疼痛评分呈正相关(r=0.58,P=0.018),重度组(VAS评分7~10)疱疹患者疱疹液VZV的DNA载量(9.6±0.7)明显高于中度组患者(VAS评分4~6)VZV的DNA载量(6.7±0.7)以及轻度组患者(VAS评分0~3)VZV的DNA载量(5.5±1.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度组与轻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疱疹液标本均未检测到HSV.结论 检测疱疹患者感染病毒类型以及急性期DNA载量的水平,对于确诊VZV感染,评价临床患者病情特征以及治疗效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核素89锶在骨转移性癌痛治疗中的进展

    作者:康颖;刘晓梅

    核素89锶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之一,氯化89锶经静脉注射进入人体后,可溶性的89锶基团迅速聚集在骨组织中,尤其是成骨活跃的原发癌或转移癌部位,发射β射线杀伤周围的癌细胞,减轻或消除疼痛,而对周围组织器官伤害极少.本文对氯化89锶治疗晚期骨转移癌性疼痛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诊疗进展

    作者:王宏坤;王德强;刘金霞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有多种,首选的是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手术治疗主要有射频热凝术、化学毁损术、微血管减压术、经皮穿刺微球囊三叉神经节压迫术等.现就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这些常用的治疗手段及其新进展进行综述.

  • Kalirin-7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和抑郁症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边疆;张英;邓瑞;刘庆

    Kalirin-7属于Kalirin家族中结构特殊的分子,它在神经可塑性中的重要作用使其成为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的热点.近年来也有一些学者对其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探索.目前,神经病理性疼痛和抑郁症共病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对Kalirin-7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和抑郁症中的作用机制做简要综述,为进一步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和抑郁症共病问题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kalirin-7 抑郁 神经痛
  • 1988年我国首次全国疼痛治疗专题学术会议纪实——中国疼痛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一幕

    作者:张立生

    我国麻醉学领域的疼痛治疗很早就已开始.据报道,不少医院麻醉科在上世纪50年代曾采用腰部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部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我也曾以神经破坏药酚甘油在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注射治疗宫颈癌或胸腹部癌性疼痛.改革开放后,我有机会到国外访问,受到国外麻醉科开设疼痛治疗业务的启发,在我退休前十年,学术研究和工作方向转到了疼痛学研究.于1986年秋季在我院开设疼痛门诊,除治疗常见疼痛性疾病外,重点为癌痛的治疗,取得了许多经验,总结了多篇文章.

    关键词:
  • 患者自控镇痛技术在我国发展的回顾与临床策略前瞻

    作者:佘守章;黄宇光

    疼痛是现今人们关注的热点,术后镇痛的效果直接影响患者术后舒适度与康复质量.尽管患者自控镇痛(PCA)技术在不断改进,但至今仍有50%~70%的患者存在术后镇痛不全.随着新型镇痛药物的出现与IT技术不断发展,加强与提高镇痛质量,创新PCA技术,改善管理模式,使互联网与PCA结合,采用无线患者自控镇痛系统解决方案(PCASS),达到智能化和精准化镇痛医疗效果.麻醉科医生积极主动参与疼痛多学科协作(PMDT),在围术期规范化镇痛管理(GPPM)措施下完善核心技术、创建管理平台;实现患者安全、无痛、舒适的PCA.医护人员工作高效、安全、快捷、规范的云数据管理目标则是中国PCASS发展的未来.让患者获得“高质量-安全-舒适”的专项服务,让术后PCA朝着智能化和精准化方向发展.

  • 难治性癌痛专家共识(CRPC,2017年版)解读(五):癌性爆发痛

    作者:邵月娟;金毅

    爆发痛(breakthrough pain,BTP)是指在基础疼痛控制相对稳定、镇痛药物充分应用的前提下,出现的自发的和由相关可预知或不可预知触发因素引发的短暂疼痛加重[1].Davies[2]指出,BTP是癌痛患者的常见症状,在癌痛患者中的总体发生率约为65%,晚期癌痛患者BTP的发生率可高达70%~80%.BTP常常突然发作,数分钟内达到高峰,疼痛程度往往比较严重,一日之内可发作1次或数次不等,可能有明确诱因也可能没有,有的可预测有的不可预测,在不同的患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异质性.

    关键词:
  • 我国建立临床医学二级学科“疼痛病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作者:刘延青;吕岩

    回顾我国疼痛学科发展的历程,主要的标志性事件如下:1989年我国疼痛医学的奠基人-韩济生院士倡导并成立了国际疼痛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中国分会(CASP),这标志着中国正式有了疼痛学科的专业学术团体.1992年这一学术团体正式并入中华医学会系列,成为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2007年在韩济生院士等疼痛医学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国家卫生部发布227号文件通知,要求在医疗机构建立临床一级诊疗科目—疼痛科.从此,我国各级医院纷纷成立了疼痛科,目前我国已有超过半数的医疗机构成立了独立建制的疼痛科,还有很多医院虽然还没有正式成立疼痛科,但开设了疼痛门诊.

    关键词:
实用疼痛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