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口腔疾病防治杂志

口腔疾病防治

口腔疾病防治杂志

Journal of Dental Prevention & Treatment 광동아병방치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口腔医院,广东省牙病防治指导中心
  • 影响因子: 0.7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245
  • 国内刊号: 44-140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225
  • 曾用名: 广东牙病防治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口腔疾病防治》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兰泽栋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Th1/Th17细胞相关因子在根管治疗后疾病患牙根尖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孙书昱;轩东英;倪佳;曾雄群;谢宝仪

    目的 研究Th1/Th17细胞相关因子在根管治疗后疾病(post-treatment endodontic disease,PED)患牙根尖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收集12例根管治疗失败患牙的根尖组织样本,制作组织学切片后,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根尖组织样本中Th1/Th17细胞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7、干扰素-γ蛋白的表达,用Image 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各样本中阳性染色区域的平均光密度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例样本病理检查确诊2例根尖肉芽肿,10例根尖囊肿,通过免疫组化检验证实12例病变组织均检测出白细胞介素-17、干扰素-γ蛋白的表达,且白细胞介素-17表达高于干扰素-γ(t =6.720,P<0.05).结论 Th1/Th17细胞相关因子均参与了根管治疗失败患牙根尖炎症过程,而Th17型炎症反应可能在PED发生中发挥主要作用.

  • 术前正畸联合可吸收胶原生物膜用于牙槽突裂植骨修复30例分析

    作者:李志强;黄诺蓓;艾伟健;刘曙光

    目的 探讨术前正畸联合术中应用可吸收胶原生物膜对单侧牙槽突裂植骨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牙弓狭窄、上颌前牙舌倾或扭转、牙槽突裂隙不规则、难以进行牙槽突裂檀骨术的单侧完全性牙槽突裂患者30例,年龄9 ~13岁,先进行植骨前正畸治疗,再应用髂骨松质骨加可吸收胶原生物膜覆盖行植骨修复,术后定期拍X线片检查,观察植骨效果.牙槽骨高度评价标准采用Bergland标准进行,术后观察期为1~3年.结果 30例患者术后成骨情况Ⅰ型11例,Ⅱ型17例,植骨成功率达93.3%.结论 对于上颌牙弓狭窄、牙槽突裂隙不规则、牙颌畸形严重的牙槽突裂患者,建议先行植骨前正畸治疗,植骨术中联合应用可吸收胶原生物膜可有效提高植骨成功率.

  • 单颌和双颌拔牙矫治成人骨性Ⅱ类1分类错(牙合)疗效比较

    作者:王臻;罗尚叠;戴静桃;林凯申;王远勤;苗辉

    目的 比较上颌单颌拔牙与双颌拔牙矫治骨性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的软硬组织变化,探讨掩饰性治疗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的合适方案.方法 成人骨性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20例,单颌拔牙组10例上颌拔除两个第一前磨牙;双颌拔牙组10例上颌拔除两个第一前磨牙、下颌拔除两个第二前磨牙,将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矫治前后两组的U1-FH、U1-AP、H角均明显减小,UL-E、LL-E距离均明显缩小;Z角均明显增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拔牙模式L1-MP、LL-E、U1-L1、U1-FH、U1-AP的变化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L-E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0,P=0.430).治疗前,单颌拔牙组FMA、LL-E较双颌拔牙组小.结论 两种拔牙矫治方法均能达到内收前牙、改善软组织侧貌的治疗目的,但双颌拔牙方案矫治效果更好;临床应用中应根据主诉及具体情况选择好适应证.

  • 应用锥形束CT研究下颌第二磨牙根管数目和构型

    作者:陈筑苏;盘荣剑;李晓敏

    目的 采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观察下颌第二磨牙根管数目及构型,为根管治疗提供影像学参考.方法 随机调取700颗下颌第二磨牙的CBCT资料,统计下颌第二磨牙牙根数目、根管数目和构型,以及C型根管的发生率.结果 下颌第二磨牙C形牙根的发生率为36.0%;2根牙的根管构型:61.1%近中根管为Ⅳ型,96.1%远中根管为Ⅰ型;C形根管在根管口及根尖1/3处类型变化多.结论 下颌第二磨牙牙根和根管解剖形态多样,CBCT清晰的三维影像能为根管治疗提供参考.

  • 328颗上颌恒切牙异常萌出原因的临床分析

    作者:赵霞;朱立江;栾晓玲;孙加义

    目的 分析导致上颌恒切牙异常萌出的原因,为提高诊疗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上颌恒切牙异常萌出的患者239例,共计328颗上颌恒切牙,记录并分析导致上颌恒切牙异常萌出的原因,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28颗异常萌出的上颌恒切牙中,阻生或弯曲牙者64颗;上颌恒切牙已萌出,但位置异常者264颗,其中唇侧异常萌出45颗,腭侧异常萌出187颗,远中异常萌出32颗.对异常萌出的原因进行分析,上颌乳前牙根尖感染患者92例(38.5%),上颌乳前牙外伤患者30例(12.6%),上颌乳前牙滞留患者(非感染和外伤所致)26例(10.9%),多生牙患者18例(7.5%),上羼系带肥厚患者11例(4.6%),口腔不良习惯、骨量不足等其它原因患者19例(7.9%),另有43例(18.0%)患者合并局部或全身多种相关疾病.结论 乳前牙根尖周炎是导致上颌恒切牙异常萌出的主要病因,儿童口腔医生应积极治疗乳牙疾病,去除或减轻导致上颌恒切牙异常萌出的因素,诱导儿童牙列和咬合功能的正常发育.

  • C型先锋锉用于塑化根管再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程慧琳;宇文婷;陈绛媛;庾尧炜;梁衍灿

    目的 观察C型先锋锉用于塑化根管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塑化根管再治疗患者41例,患牙50颗,126个根管,以患者门诊号随机分为2组.单号为试验组,患者24例、患牙26颗、65个根管,采用C型先锋锉配合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凝胶疏通根管;双号为对照组,患者15例、患牙24颗、61个根管,采用不锈钢K锉配合EDTA凝胶疏通根管;随后均以机动镍钛根管器械扩大并用冷牙胶侧压充填根管,术后拍摄X线片.记录两组再疏通成功的根管数、操作时间、根管偏移或侧穿、器械折断等情况.结果 试验组65个根管中有60个根管再疏通成功并完成根管治疗,再疏通成功率为92.31%,平均疏通时间(11.57 ±3.57) min,无根管偏移、台阶形成、根管壁侧穿及器械折断发生.对照组61个根管中有48个根管疏通成功并完成根管治疗,再疏通成功率为78.69%,平均疏通时间(21.21±3.18) min,有2例器械分离,l例根管侧穿.2组再疏通成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77,P<0.05),疏通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62,P<0.01).结论 C型先锋锉配合EDTA凝胶应用于塑化根管再治疗中,能提高再疏通的成功率和效率.

  • 显微超声技术处理钙化根管的临床效果评价

    作者:陈丽娟;朱亚桥;王远勤;王吓勇;宋亚玲

    目的 评价牙科显微镜结合超声技术处理钙化根管的临床疗效.方法 牙髓炎或根尖周炎患者61例,患牙75颗,需进行根管治疗的钙化根管共89个,在显微镜下采用超声器械清除钙化组织,用8号K锉或C型先锋锉辅助乙二胺四乙酸凝胶疏通根管,记录钙化根管疏通成功率及失败情况.结果 89个钙化根管成功疏通67个,成功率为75.3%.前牙成功率为94.1%,前磨牙成功率为76.7%,磨牙成功率为48.0%;前牙和前磨牙之间(x2=4.016,P<0.05),前磨牙和磨牙之间(x2=4.843,P<0.05)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管上1/3钙化根管的疏通成功率为91.9%,根管中1/3为79.3%,根管下1/3为43.5%,根上1/3与根中1/3之间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185,P >0.05),根中1/3与根下1/3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02,P<0.05).结论 显微超声技术是处理钙化根管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在处理磨牙根管下1/3钙化时有很大局限性.

  • 一次法根管治疗联合全冠修复隐裂后牙的疗效观察

    作者:吴长春

    目的 探讨一次法根管治疗联合全冠修复隐裂引起牙髓疾病的后牙疗效.方法 107颗隐裂引起牙髓疾病的后牙,经一次法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随访2年,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随访2年,患牙治疗成功率为95,3% (102/107).5颗失败患牙均为根尖周炎患牙.结论 隐裂引起牙髓病的后牙,在诊断明确后及时完善根管治疗并行全冠修复,患牙保存效果好.

  • 前牙开(牙合)伴牙龈纵裂病例的治疗体会

    作者:曾琳;费晓东

    目的 探讨长期吐舌习惯导致前牙开(牙合)伴牙龈纵裂病例的治疗方法.方法 前牙开(牙合)伴牙龈纵裂患者1例,经临床、模型、X线片等检查,分析病因及存在的问题,制定拔牙矫治方案,使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利用“楔形效应”和“钟摆效应”使后牙前移并压低,前牙伸长并内收.结果 经过26个月治疗,患者前牙开(牙合)及后牙反(牙合)得到治疗,并终获得平衡而稳定的咬合关系,间接改善了患者的牙周损害.结论 前牙开(牙合)病例治疗的成功有赖于明确的病因分析及开(牙合)类型的鉴别诊断;有赖于通过合适的正畸力改变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而非仅仅改变牙齿的咬合关系.

  • 双种植体支持单冠修复宽间隙单颗磨牙缺失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胡秋斌;陈礼权;罗浩鸿

    目的 观察双种植体支持单冠修复缺牙间隙较大的单磨牙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 患者17例,共缺失18颗磨牙,缺牙间隙近远中宽度大于或等于12 mm,采用两颗Xive种植体支持,单冠修复,修复完成后,定期随访,复诊时拍摄全景片,比较修复前后骨量的变化,临床检查种植体、基台和修复体的稳固性及牙龈状况,询问患者使用种植修复的情况.结果 18颗磨牙缺失共使用36颗种植体修复,种植修复成功率为100%.17例患者中除1例患者认为外形欠佳外,其余16例全部表示满意,满意度为94.4%.结论 双种植体适合间隙较大的单颗磨牙缺失种植修复,临床效果满意.

  • 2627颗BEGO种植体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张翔;曲哲;贺平;周宏志;赵佳明;关昌俊

    目的 评价BEGO种植系统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BEGO种植系统修复缺牙患者1 611例,共植入种植体2 627颗,进行随访观察,计算留存率.结果 2 627颗种植体中有16颗失败,其中12颗修复前松动脱落,4颗修复后2年脱落,其余2 611颗种植体随访留存,修复后6年累计留存率为99.4%.结论 BEGO种植系统修复缺失牙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两种肩台形态对全瓷高嵌体边缘适合性的影响

    作者:李菊红;阮世红;武剑;姜倩

    目的 研究肩台形态对CEREC inlab牙科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系统制作的氧化锆全瓷高嵌体边缘适合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颗离体第一磨牙行高嵌体牙体预备,1颗制备直角肩台,1颗制备凹形肩台.2颗牙分别用二次印模法取模,分别翻制5个相同尺寸的超硬石膏代型,并采用CAD/CAM技术制作5个全瓷高嵌体.然后用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固,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并测量冠边缘与代型边缘之间的间隙.结果 直角肩台全瓷高嵌体的边缘间隙为(57.58±14.94)μm,凹形肩台全瓷高嵌体的边缘间隙为(61.98±12.84) μm,均在适合范围内.两种肩台全瓷高嵌体的边缘间隙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88,P<0.01).结论 直角肩台和凹形肩台均可以满足全瓷高嵌体的边缘适合性要求.

  • 甲状腺滤泡癌下颌骨转移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陈子和;黄志权;李伟

    目的 探讨甲状腺滤泡癌发生下颌骨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报道1例甲状腺滤泡癌术后3年发生下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学检查及治疗方法,并复习文献.结果 女性患者49岁,右下颌面部巨大肿物,张口受限,吞咽困难,影响进食.全景片示左侧下颌角区及升支区骨质透射影,CT检查示下颌骨升支、下颌角骨质破坏,左侧咽旁间隙受压变窄,考虑为甲状腺癌骨转移可能性大.行“左下颌骨次全切除术和左下颌骨巨大肿物扩大切除术”.手术标本病理学检查,显微镜下瘤细胞呈梁索状或滤泡样结构,滤泡内有胶质.瘤细胞呈圆形,胞浆丰富红染,核小、颗粒状,核分裂象不多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显示甲状腺转录因子1(+)、甲状腺球蛋白(+)、细胞角蛋白20(-)、降钙素(-)、嗜铬粒蛋白A(-)、突触素(-),提示甲状腺滤泡癌的下颁骨转移.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颌面部疼痛缓解,进食明显改善,术后1周出院.结论 甲状腺滤泡癌易于发生血运传播,对于下颌骨转移的病灶,可行挽救性手术切除,以减轻患者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对于已发生远处转移病例,其预后通常较差.

  • 根尖囊肿摘除术中应用羟基磷灰石的疗效观察

    作者:高文峰;钟永荣;曾曙光

    目的 观察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填塞根尖囊肿术中骨腔的效果.方法 45例根尖囊肿病灶牙及囊肿累及邻牙行热牙胶尖垂直加压充填完成根管治疗后,按随机原则分为2组,试验组25例根尖囊肿摘除术中应用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骨粉填塞骨缺损;对照组23例采用传统的囊肿骨腔血凝块机化愈合方法.观察两组疗效,比较术后感染、血肿及成骨情况.结果 术后随诊6个月~2年,试验组25例患者术后均无感染,血肿发生;6个月后术区骨密度明显增高,骨化程度良好.对照组6个月后出现2例失败病例,21例术区骨化程度低于试验组.结论 根尖囊肿应用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填塞骨缺损可有效引导骨再生,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PDCA循环模式在牙周手术护理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陈钰玲;罗琼;陈昕波;郭亚丽

    目的 比较PDCA循环模式和传统教学法在牙周手术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牙周基础护理系统培训的学生50名,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法(传统组)和PDCA循环教学法(PDCA组),每组25名,在第二周、第四周和第六周对2组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为牙周围手术期和手术期护理模块.结果 随着培训时间的增加,两组的成绩均呈上升趋势,PDCA组在第二周、第四周和第六周的考核成绩均高于传统组.PDCA组(F=73.158,P<0.001)和传统组(F=50.655,P<0.001)在第二、四、六周考核成绩的总体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自身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PDCA组考核成绩比传统组上升趋势更明显,在第六周时,PDCA组成绩为(87.24±4.17)分,传统组为(84.64±3.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8,P=0.024).结论 PDCA循环模式教学法有利于提高牙周手术护理操作技能,提高教学管理质量.

  • 乳前牙反(牙合)矫治的临床护理

    作者:林常绿;刘俏燕;林丽佳;陈穗玲;周虹

    目的 探讨乳前牙反(牙合)矫治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乳前牙反(牙合)患儿66例,针对患儿的心理特征,在接诊、取印模、戴矫治器前、中、后实施护理.结果 66例患儿中,89% (59/66)的患儿每天戴用矫治器时间不少于20h,11%(7/66)患儿每天戴用矫治器不足20h.解除前牙反(牙合)所需的时间为:1个月内11例,1~2个月35例,2~3个月14例,3~4个月6例,家属对治疗的满意率为97%(64/66).结论 护士掌握乳前牙反(牙合)矫治的护理方法,精心护理,可有效提高患儿佩戴矫治器的依从性,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

口腔疾病防治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