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选择性根管再治疗在磨牙中的应用1例病例报告及6年回访

    作者:乔佳男;杜启涛

    CBCT辅助诊断根管再治疗患牙,可以明确诊断病变根管的位置.本病例利用CBCT影像检查对一例上颌第一磨牙慢性根尖周炎病例,明确病变根管,采用选择性根管再治疗技术,仅针对有病变的部位进行治疗,术后症状减退,并经过6年的长期观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97例根管再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孙艳;王雅玲;孙琼;何爱民

    目的 探讨根管再治疗的原因及技术方法.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月于合肥市口腔医院口腔内科就诊的97例患者,共113颗需根管再治疗的患牙,统计其需再治疗的原因,针对原因分别进行再治疗,统计其成功率.结果 113颗患牙中92颗完成了根管再治疗并获得了临床成功,成功率为81.42%.结论 通过分析原因及针对性治疗,大部分根管再治疗病例能取得较满意效果.

  • 根管治疗失败1例分析

    作者:曲柳;仇丽鸿;薛明

    根管治疗术是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首选方法.随着根管治疗术在临床中的逐步推广和完善,使许多患牙得以保留.然而,根管治疗有6%~34%的失败率,其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对临床中1例由根管治疗失败而导致患牙被拔除的病例进行全面分析,以期为临床中如何避免医方因素导致根管治疗失败及根管治疗失败后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警示.

  • 根管治疗后疾病感染根管内细菌的PCR-DGGE分析

    作者:张富华;何爱民;张建凤;姚莉莉

    目的 利用PCR-DGGE方法分析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分析比较未经治疗和根管治疗失败的慢性根尖周炎患牙根管内的菌群结构.方法 收集临床诊断为慢性根尖周炎的病例19例,包括未治疗患牙9例和根管治疗失败患牙10例.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比较分析不同临床疾病状态患牙根管内细菌菌群结构的不同.结果 每个样本中均可检测到细菌菌群的存在.未经治疗和根管治疗失败的慢性根尖周炎DGGE条带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类分析以及PCA分析结果发现治疗后和未经治疗的根尖周病患牙感染根管内的微生物菌落结构相互之间是有着明显区别的.结论 未经治疗与根管治疗失败的慢性根尖周炎根管内细菌菌丛存在明显差异;不同种属细菌的联合作用是导致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 复方中草药制剂对根管内粪肠球菌生物膜的作用研究

    作者:赵亮;闫磊

    选取接受根管治疗且治疗失败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中药组、氧化锌组及空白对照组。选择患牙内粪肠球菌在体外形成24h生物膜,分别与中草药制剂、氧化锌作用后对比三组生物膜活菌百分比。同时给予中药组和氧化锌组患者患牙处涂抹复方中草药剂、氧化锌,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对比三组根管治疗后疾病(PED)的发生率。中药组生物膜活菌百分比显著低于氧化锌与空白两组,氧化锌组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中药组发病率显著低于氧化锌与空白对照组,氧化锌组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ED患者中粪肠球菌的检出率明显大于白色念球菌,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中草药制剂对根管内粪肠球菌生物膜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能够有效防治根管后疾病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CBCT在根管治疗后疾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闵艺;李航;万新辉

    目的:评估CBCT影像系统在根管治疗后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对41颗完成根管治疗的牙齿进行回访,拍摄X线片,进行CBCT扫描重建,对比研究患牙根管治疗前以及回访时病变区域的变化,了解根管治疗后疾病的发生情况,评价根管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17例临床术前诊断为根尖周病的病例在CBCT上均可见根尖周组织存在破坏,而X线上仅8例可见根尖区存在破坏.回访病例中根据X线片和CBCT影像诊断为根管治疗后疾病分别为17.03%和39.02% (P<0.05).结论:CBCT有利于评估根管治疗程序的可靠性,对根管治疗后疾病诊断及再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值得在牙髓病诊治中推广应用.

  • 根管治疗后疾病患者80例的临床分析

    作者:戚慧;宋治锋

    回顾性分析80例PED的患者共93颗患牙的临床资料,探讨根管治疗后疾病(PED)发生的诱导因素,旨在为预防及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80例PED患者中共93颗患牙,术后选择根管再治疗85颗,其中侧方加压充填74颗,热压胶充填11颗,术后3个月和6个月复查,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1.76%和88.61%.结果提示,PED的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需加强对PED疾病了解和认识,规范临床操作,以预防和减少PED的发生.

  • Th1/Th17细胞相关因子在根管治疗后疾病患牙根尖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孙书昱;轩东英;倪佳;曾雄群;谢宝仪

    目的 研究Th1/Th17细胞相关因子在根管治疗后疾病(post-treatment endodontic disease,PED)患牙根尖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收集12例根管治疗失败患牙的根尖组织样本,制作组织学切片后,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根尖组织样本中Th1/Th17细胞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7、干扰素-γ蛋白的表达,用Image 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各样本中阳性染色区域的平均光密度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例样本病理检查确诊2例根尖肉芽肿,10例根尖囊肿,通过免疫组化检验证实12例病变组织均检测出白细胞介素-17、干扰素-γ蛋白的表达,且白细胞介素-17表达高于干扰素-γ(t =6.720,P<0.05).结论 Th1/Th17细胞相关因子均参与了根管治疗失败患牙根尖炎症过程,而Th17型炎症反应可能在PED发生中发挥主要作用.

  • 根管治疗后疾病中粪肠球菌的致病性和检测及清除

    作者:张瑞瑞;孙克勤

    粪肠球菌是根管治疗后疾病常见的细菌,在再感染根管内的检出率为24%~77%。粪肠球菌的致病性与其形成的生物膜高度相关,而其耐药性也与其致病性密不可分,是引发根管内慢性感染的关键。粪肠球菌的检测以细菌培养和聚合酶链反应(PCR)为主,而PCR用于检测感染根管内粪肠球菌较细菌培养更为敏感。根管治疗后疾病中粪肠球菌的清除方法多种多样,结果各不相同。有研究显示抑菌率,质量分数2%的氯己定为100%,10%的盐酸氯丙嗪为88.8%,4%的利多卡因凝胶为76.4%和5%的盐酸阿米洛利为71.4%;有研究则显示,混合物-四环素-异构体-酸-去污剂、QMiX和次氯酸钠皆较2%氯己定更有效。还有研究显示,铒:钇-铝石榴石激光对粪肠球菌生物膜有清除作用。

  • 根管治疗后疾病相关性粪肠球菌生物膜的形成机制

    作者:文春媚

    粪肠球菌生物膜持续向牙根尖释放致病因子,导致根管治疗后相关疾病发生.有效控制粪肠球菌生物膜的形成,是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的关键.本文就根管内粪肠球菌生物膜的结构、生物学特性以及影响其生物膜形成的黏附因子和环境因子等作一综述.

  • 粪肠球菌体外根尖生物膜模型的建立及形态学研究

    作者:曹日丹;侯本祥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建立根尖生物膜模型,观察粪肠球菌根尖生物膜模型的形态及结构。方法 选取人新鲜拔除的单根离体牙24颗,随机分为8组,每组3颗,浸泡于粪肠球菌ATCC 29212菌悬液中,分别于1、2、7 d建立根尖生物膜模型。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生物膜形成过程;使用碘化丙啶(PI)和刀豆球蛋白A异硫氰酸荧光素(ConA-FITC)对生物膜细菌及细胞外基质进行双染色,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电子显微镜(CLSM)观察其形态和结构;计算生物膜覆盖率。结果 随时间的增加,根尖样本表面细菌覆盖面积增加,7 d组与1、2 d组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1 d与2 d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 d组形成生物膜结构,其样本表面的覆盖率为17.23%±1.52%,样本表面有大量细菌附着,细菌被细胞外基质包绕,并呈群落分布。生物膜中的细菌被PI染成红色,细胞外基质被ConA-FITC染成绿色,可见多层次的空间结构以及亲水性通道。结论 粪肠球菌根尖生物膜于培养7 d时形成完整的生物膜结构,由细菌群落及其周围大量的不定型基质组成。

  • 牙科手术显微镜在根管再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杨玉琪;张昀;牟卉

    目的:分析初始根管治疗失败的原因并进行显微根管再治疗,统计成功率.方法:统计2009年10月至2010年2月曾在我科行显微根管再治疗的患牙,分析初始根管治疗失败的原因,针对失败原因全程显微镜下行根管再治疗术,1年复查统计成功率.结果:339名患者的401颗患牙经过根管再治疗后1年成功338颗,成功率为84.28%.结论:借助牙科手术显微镜进行根管再治疗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