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国医论坛杂志

国医论坛

国医论坛杂志

For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국의론단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河南省中医管理局
  •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影响因子: 0.36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2-1078
  • 国内刊号: 41-111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6-10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医论坛》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方家选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中药汤剂配合中药热奄包治疗乳腺增生症31例临床观察

    作者:宋艳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配合中药热奄包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中药汤剂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汤剂配合中药热奄包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1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月后复发率对照组为22.58%,治疗组为9.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汤剂配合中药热奄包治疗乳腺增生能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发率.

  • 开窍解郁治神针刺法治疗中风后抑郁25例疗效观察

    作者:丁达

    目的:观察开窍解郁治神针刺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开窍解郁治神针刺法治疗(内关、人中、三阴交、上星、印堂、太阳、太溪、太冲),对照组采用西药氟西汀口服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汉密尔顿(HAMD)抑郁量表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为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窍解郁治神针刺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疗效显著.

  • 自拟挫愈汤加减分期治疗外伤性前房出血50例疗效观察

    作者:白建民

    目的:观察挫愈汤加减治疗外伤性前房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挫愈汤加减分期治疗外伤性前房出血50例.结果:50例中痊愈34例,显效12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00%.结论:挫愈汤加减分期治疗外伤性前房出血疗效显著.

  • 川芎茶调散加味治疗肌收缩性头痛42例临床观察

    作者:伍其敏

    目的:观察川芎茶调散加味治疗肌收缩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2015年所收治的符合西医和中医诊断标准的42例肌收缩性头痛患者采用川芎茶调散加味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统计疗效.结果:痊愈20例,显效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71%.结论:川芎茶调散加味治疗肌收缩性头痛疗效显著.

  • 杨学信“萎胃灵方”治疗气虚血瘀型胃癌前病变38例临床观察

    作者:徐娟;朱思敏;张骞

    目的:观察杨学信老师“萎胃灵方”治疗气虚血瘀型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胃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给予杨学信“萎胃灵方”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胃镜下黏膜表现、胃黏膜病理学组织改变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杨学信“萎胃灵方”治疗气虚血瘀型胃癌前病变,可逆转病变胃黏膜,疗效确切.

  • 止嗽散加减治疗感染后咳嗽41例疗效观察

    作者:杨秀青

    目的:探讨止嗽散加减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肺病科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2例感染后咳嗽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氢溴酸右美沙芬治疗,实验组给予止嗽散加减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等.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2.68%,优于对照组的7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44%,低于对照组的1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嗽散加减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 健脾消瘀中药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43例疗效观察

    作者:王影利

    目的:探讨分析健脾消瘀中药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放化疗毒副反应.方法:将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86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运用健脾消瘀中药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同步放化疗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及出现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胃肠道反应等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9%,优于对照组的79.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体重、Karnofsky评分及睡眠方面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的Karnofsky评分改善率和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及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消瘀中药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效果显著,说明健脾消瘀中药对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有较强的协同作用,毒副反应小,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益木脑液灌肠佐治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32例疗效观察

    作者:孟唤男;刘永刚;杨璇;席奇;李京涛;常占杰

    目的:观察益木脑液灌肠对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治疗肝性脑病的西医综合疗法,包括限制蛋白饮食、保肝、抗肝性脑病、维持电解质平衡、防止感染等,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木脑液灌肠,每天2次,连用7天;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乳果糖灌肠,每天2次,连用7天.经过1周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患者的意识状况、血氨、内毒素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意识状况的改善、血氨及内毒素的下降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木脑液灌肠对治疗肝性脑病有着显著的效果,在肝性脑病患者临床治疗中,是一种安全有效措施.

  •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辨治管窥

    作者:梁永忠

    目的:探讨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辨治方法.方法:通过多年临床观察,从中医对本病的认识、辨病辨证、分型论治、诊疗中需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加以总结.结果:中医辨证施治疗效确切,即使重症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综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且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中医药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具有优势.

  • 《神农本草经》抗肿瘤中药统计分析

    作者:张朝玉;应小平

    目的:对《神农本草经》抗肿瘤中药进行挖掘整理.方法:首先对《神农本草经》中所记载的抗肿瘤中药进行整理统计,然后将其与《中医肿瘤治疗学》《抗肿瘤中药临床应用手册》《抗肿瘤中药集锦》等著作中录入的抗肿瘤中药进行比较,再结合抗肿瘤中药的现代实验研究性文献,对《神农本草经》抗肿瘤中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麻黄、假苏、荛花、狼毒、乌头、卷柏、葶苈、蒺藜子、乌贼鱼骨等中药在《神农本草经》中明确记载了其抗肿瘤作用,却未得到现代临床与实验工作者足够的重视.结论:本研究可为抗肿瘤中药的进一步研发提供参考.

  • 重庆近代经方名家邹趾痕生平及著作简考

    作者:邓森涛;赵建南

    目的:搜集整理重庆近代经方名家邹趾痕生平、学术传人、著作等资料.方法:查阅《巴县卫生志》《津门医萃》《四川名医传》等文献资料.结果:邹趾痕(公元1851-1938年)名代权,字子衡,幼习诗书,屡试不第,遂弃儒学医,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之一,其医疗活动在民国十七年之前主要在今重庆市,之后在北京.其学术传人主要有张方舆、周禹锡,其著述颇丰,但是流传甚少,以《圣方治验录》为代表.结论:有关邹氏的资料公开发表的很少,本文弥补了相关研究的空缺,对了解邹氏的学术思想有一定帮助.

  • 《黄帝内经》中的教育观

    作者:王世勋

    目的:探讨《黄帝内经》中的教育观.方法:阅读文献,就《内经》对受教育者的素质标准、医学态度、经典学习、授业方法、学习方式、道德规范等方面做了系统地总结.结果:《黄帝内经》中的教育理念为当代医学教育模式奠定了基础.结论:我国的医学教育思想始于《内经》,经历代医家的传承与发展,已形成了丰富完善的教育理念.

  • 解读《内经》之“经隧”

    作者:何林熹;魏琴;杨翠花;乔玲;成词松

    目的:解读《内经》对“经隧”的认识.方法:查阅文献,总结《内经》所有篇章关于“经隧”的论述,探求其内涵.结果:“守经隧”是《内经》学术观点之一,但对“经隧”却无明确的内涵和外延界定,总体上“经隧”应属于经络系统,主要包含有广义经络概念、泛指28条经脉、循行于深层的经脉、五脏精气透散敷布于体表的通路等含义.结论:将“经隧”理解为“循行于深层的、主司五脏精气流注输布的经脉”可能更接近《内经》的“守经隧”本义,也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内经》 经脉 经隧
  • 酒精性肝病的中成药应用进展

    作者:罗莹;赵文霞

    目的:探讨中成药对酒精性肝病的应用进展.方法:查阅近10年的文献,归纳总结出治疗酒精性肝病的常用中成药.结果: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主要中成药有强肝胶囊、肝苏颗粒、利肝隆胶囊、双虎清肝颗粒、当飞利肝宁胶囊等,均临床效果明显.结论: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一种中毒性肝损伤,用中成药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

  • 老年高血压病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夏敏;田颖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生理病理特殊,临证需辨证准确,中西医对该病的治疗均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中医治疗更安全可靠.结论:中医药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具有一定优势,降压作用缓和、稳定,西药降压迅速、效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佳方法.

  •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顽固性皮肤病3例

    作者:郭雪枫;徐俊涛

    目的:观察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皮肤病的疗效,并探讨其机理.方法:总结历代医家对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的理论研究,结合临床辨证,观察符合胆热脾寒证型皮肤病患者运用该方治疗的疗效,并对本方的临床辨证要点和加减化裁变化进行总结.结果:皮肤病患者辨证属太阴虚寒又有上热证,症见口干、口苦、便溏等症状时,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结论:柴胡桂枝干姜汤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不仅可以用于治疗各种内科疾病,还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皮肤病,如银屑病、皮炎、湿疹、荨麻疹、黄褐斑等,只要辨证准确,随证加减治之均可取得良好疗效.

  • 茯苓杏仁甘草汤加味治疗胸痹的体会

    作者:张克清

    目的:探讨茯苓杏仁甘草汤化裁治疗胸痹的临床疗效.方法:以3例临床医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3案均取得了较好疗效.结论:茯苓杏仁甘草汤化裁治疗胸痹之属于饮停气阻者,疗效确切.

  • 从湿阻论治10年自汗病1则

    作者:段传皓;崔桐华

    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不固引起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昼日汗出溱溱,动则益甚为自汗;寐中汗出津津,醒后自止者为盗汗[1].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对汗的生理和病理论述.《素问·宣明五气》篇载:“心为汗.”《素问·阴阳别论》云:“阳加于阴,谓之汗.”《素问·评热病论》曰:“阴虚者,阳必凑之,故少气时热而汗出也.”这些论述为后世认识和治疗汗证奠定了基础.《张氏医通·杂门》云:“自汗虽由卫气不固,胃中津液外泄,而实关乎藏府蒸发使然,心之阳不能卫外而为固,则自汗出.”在《景岳全书·汗证》中明确指出了“自汗者,濈濈然无时,而动作则益甚”.

  • 针刺为主治疗顽固性呃逆验案2则

    作者:王翠平;马涛;刘健;张晓彤

    顽固性呃逆又称难治性呃逆[1],为呃逆持续时间为48 h以上者,多由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引发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的一种病症.中医病因多为饮食不节、体质虚弱引起.西医为膈肌痉挛,其病因多由神经性、器质性病变引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学习.笔者随师学习,以针刺为主治疗难治性呃逆2则,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温病条辨》辨病论治思想探讨

    作者:张永;胡勇;张树森;欧阳孙孟

    目的:探讨《温病条辨》辨病论治思想.方法:通过研读《温病条辨》原著,查阅《温病条辨》辨病论治思想的相关文献资料,对其辨病论治思想进行分析整理.结果:《温病条辨》的辨病论治思想内涵主要是首先辨病名,然后分辨病期,后以脏腑定位为线索,进行审证辨证,其临床意义在于首倡辨病,利于把握温病本质;辨病分期,利于温病异病同治;审证论治,利于温病选方用药.结论:《温病条辨》辨病论治思想体系对当今中医学病证结合思想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化气成形”理论对乳腺癌辨证论治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欣萌;郝云;吴红彦;窦建卫

    目的:探究“化气成形”对乳腺癌辨证论治的指导意义,提高乳腺癌辨证论治精准度.方法: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化气,阴成形”经典论述为依据,突出“阳化气”在生命活动中的主导地位,解析肾气相火“化气”功用与乳腺组织“成形”机能的生理病理关系.结果:明确“化气”与“成形”均衡,则肾气充足,冲任和调,气血流畅,经、带、胎、产、乳等女性生理机能健康;若“化气”与“成形”失衡,阴盛而阳衰,则伤气与伤形、先肿而后痛、本虚而标实,是乳腺癌基本病理机制.结论:乳腺癌病发阳不化气,冲任失调,经脉瘀阻,当以温阳助运、消痰散瘀为主要治疗方法.

  • “心开窍于耳”探析

    作者:张帆

    目的:对“心开窍于耳”理论进行探讨.方法:通过探究古今文献资料,从心与耳窍的生理、病理联系以及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心开窍于耳”的理论是切合临床实际的,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结论:发掘古籍中那些容易被我们忽视的理论并对其进行临床验证,有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拓宽临床思路.

    关键词: 耳窍 学术探讨
  • 运用“五经配伍调气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探讨

    作者:潘诗敏;李金香;李翠英;李莹;张曦;陈魏

    目的:探讨运用“五经配伍调气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针刺选穴规律.方法:查阅古代相关文献,结合中医理论,分析探讨湖湘针推学术流派“五经配伍调气法”的应用.结果:“五经配伍调气法”来源于湖湘针推学术流派,按照五行生克助制规律,选穴配伍立足于本经本脏(腑),以五经腧穴为核心,突出基本病机及主病经脏(腑)的调治,有针五经、和五行、调治五脏气机之效;文献研究表明胃食管反流病病机关键是脏腑气机失调,故可用“五经配伍调气法”以治本病,实证者,疏肝理气以抑木调气,虚证者,健脾补气以培土调气.结论:“五经配伍调气法”为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此法亦可尝试用于其他因气机失调所致的消化系统疾病.

  • 仲景历法医学的当代价值

    作者:李珊珊;刘世恩

    目的:探求张仲景历法医学理论基础,诠释仲景历法医学体系的应用规律,进而以仲景历法医学理论为指导,为当代相关内科杂病和突发性疫情的防治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并深入南阳汉画馆、仲景博物馆等查阅、收集与《伤寒杂病论》历法医学相关文献资料,认真阅读分析后,归纳、整理、总结相关的论点和依据.结果:整理出了《伤寒杂病论》相关历法医学内容,提出出《伤寒杂病论》历法医学新观点,诠释了仲景历法医学理论基础和应用规律.结论:仲景历法医学体系不仅是中医理论的基础,而且对当代相关内科杂病和突发性疫情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 仲景经方命名演变规律解析

    作者:陈萌;张冬梅;刘敏;李丽娜

    目的:探讨仲景经方的命名形式及其演变规律.方法:参考《伤寒论》《金匮要略》《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的文献资料,比较相关经方的联系,厘清不同命名方法出现的先后.结果:仲景经方的命名方式虽不外乎根据药物组成、功效、主治而命名,但为了应用与传播的便利,发生了由全部药味到少数主药、由药味构成到功效主治、由不分大小到区分大小、由名实相副到名实不副的演变过程.结论:这一探讨不仅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而且也从方名演变角度揭示了整个仲景经方家族逐步发展成熟的过程.文中所涉承气类方、四逆类方、真武类方、柴胡类方、麻黄类方、泻心类方等临床常用经方,可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 从气的圆运动解白虎汤之“表有热,里有寒”

    作者:罗拟睿;赵莺

    目的:探析仲景《伤寒论》第176条文字的深层含义.方法:通过研读历代医家对此条文的理解,并结合气的圆运动理论,对条文内涵进行深层解读.结果:此条文中的“表有热,里有寒”并非误笔和误传.结论:《伤寒》第176条的“表有热,里有寒”为气的圆运动所致,在使用辛凉剂的过程中要注重顾护阳气.

    关键词:
  • 试论《伤寒杂病论》对体质学说的贡献

    作者:陈蓉

    目的:探讨《伤寒杂病论》关于体质理论的学术思想以及对后世体质学说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方法:研读《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相关条文,并参考有关教材及历代医家的注释进行分析论述.结果:在《伤寒杂病论》辨证论治体系中,张仲景从临床医学的角度将体质与发病、体质与病位病性、体质与病证转归及预后、体质与治法方药等方面理论与临床实践充分结合起来,丰富和发展了中医体质学说.结论:《伤寒杂病论》建立了以体质差异性为基础的病因病机学和辨证治疗学思想,开创了体质与病证结合进行辨治之先河,为后世体质学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南征教授基于“络病”理论治疗消渴肾病的经验

    作者:米佳;朴春丽;王秀阁;南征

    目的:总结南征教授基于“络病”理论治疗消渴肾病的经验.方法:查阅文献,结合临床案例,对南征教授“毒损肾络”理论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南征教授创立“毒损肾络”的病机理论学说,应用“络病”理论辨治消渴肾病,拟定解毒通络保肾法为消渴肾病的治疗大法,临床上以解毒通络保肾汤为主随证加减,获得良好疗效.结论: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的经验值得推广.

  • 何复东主任医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用药规律分析

    作者:何茁;杨宇玲;严兴海;何复东

    目的:探讨何复东主任医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遣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何复东2013年-2014年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内服方剂,运用方剂计量学方法,对其用药范围、性味、归经和功能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其用药特色和规律.结果:何复东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常用药以使用频次前20味药依次为葛根、巴戟天、紫河车、淫羊藿、补骨脂、知母、钩藤、天麻、仙茅、石决明、黄连、菟丝子、黄芩、甘草、何首乌、鹿茸、黄柏、栀子、桂枝、锁阳等;其中使用多的是补虚药,补虚药中又以补阳药使用频次多,其次是清热药;归入脾、胃经的药物多,占25.49%,其次是肝胆经,占24.37%;药味多为甘、苦,药性以寒、温为主.结论:何老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以补肾健脾为主,佐以疏泄肝气、调畅气机,用药寒温并用、补泻同施,辨病辨证相结合,使精血俱旺,气机调畅,气血调和.

  • 谢晶日教授治疗难治性疣状胃炎的经验

    作者:周羚;李明

    目的:总结谢晶日教授治疗难治性疣状胃炎的经验.方法:跟师学习,分析验案,探讨谢师治疗该病的理、法、方、药.结果:谢师认为,疣状胃炎的发病机制为湿热内蕴,酿生湿毒;治疗核心为调整内环境,防止复发;立方之大法为疏肝健脾,燥湿解毒;取效之玄机为药对精妙,配伍合宜.结论:谢晶日教授治疗难治性疣状胃炎的经验值得推广.

  • 崔应珉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的经验

    作者:王富莉;张连庄;崔应珉

    目的:总结崔应珉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IM)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总结崔师对CAG伴IM的认识及治疗思路,对相关理论进行整理总结.结果:崔应珉教授认为,CAG伴IM的基本病机为脾胃虚弱,兼夹瘀血、痰浊、湿邪、气滞等标实之证,在治疗时从以下四方面着手:辨证施治,重在调理脾胃;消瘕瘕,平增生;消除病因,治病求本;调畅情志,节制饮食.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加用针对性药物,临床疗效确切.结论:崔师治疗CAG伴IM的经验值得临床推广.

  • 通络养脑膏方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影响

    作者:张蔚蓉;赵松伟;张仪

    目的:观察通络养脑膏方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影响.方法:将2011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112例老年TIA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西药组和膏方组各56例,两组急性期均给予静脉药物治疗21天,同时,西药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长期维持口服,膏方组联合通络养脑膏方治疗,21天后对比两组近期疗效,随访1年对比远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膏方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94.64%,优于西药组的80.36%(P<0.05);治疗21天后,膏方组脑血流平均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量高于西药组,脑血管阻力低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1年,膏方组复发次数、复发例数、缺血性脑卒中例数均少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养脑膏方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可提高老年TIA患者脑部血液供应,稳定急性期病情,降低远期卒中风险,安全性高.

  • 腹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肌疲劳患者肺功能影响的研究

    作者:尚芳;关炜;王洋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腹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呼吸肌疲劳的临床试验,评价腹针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为该诊疗方法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就诊于本院的AE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使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腹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结果:临床研究过程中治疗组脱落1例,即治疗组33例,对照组34例,结果显示:治疗组第1秒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 1.0%)、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肺活量百分比(FEV 1.0/FVC)、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VV%)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VC%)升高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常规治疗加用腹针可明显改善AE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其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 固本活血方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及高凝状态的影响

    作者:袁怀彬

    目的:观察固本活血方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疗效及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08例RN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联合固本活血方治疗,6个月后对比两组疗效及血液高凝状态.结果:观察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98.1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3%,血栓栓塞(TE)发生率、库欣综合征、感染发生率及24 h尿蛋白定量、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低于对照组,血浆白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聚集率(MPA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D-D、PLT、MPAR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应用固本活血方可降低RNS患者尿蛋白及血脂水平,改善低蛋白血症及高凝状态,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疗效.

  • 脾胃培源散穴位外敷治疗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及对血清MTL的影响

    作者:李学军;江应露;刘礼梅;陈亮亮;金月萍;吴婧

    目的:观察脾胃培源散穴位外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胃动素(MTL)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西医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及中医脾胃虚寒型的受试者82例,随机分为培源组29例、西药组28例和热敷组25例,分别予脾胃培源散穴位外敷、口服多潘立酮片和热敷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治疗前后3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尼平消化不良指数评分和血清MTL水平的变化.结果:培源组和西药组总显效率为44.83%、35.71%,均优于热敷组的12.0%(P均<0.05);中医证候积分培源组各方面改善较为明显(P<0.05,P<0.01),西药组只在若干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热敷组只在喜温喜按方面有所好转;在尼平消化不良指数方面,培源组的改善程度优于西药组且均优于热敷组,但培源组与西药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MTL水平变化上,培源组与西药组均优于热敷组(P<0.05),但培源组与西药组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脾胃培源散穴位外敷可通过促进血清MTL的分泌,改善FD患者的中医证候表现,缓解或消除FD的临床症状,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山茱萸多糖对AD模型大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作者:李旻;未小明;王爱梅;李弋;陈亚奇;朱羽君

    目的:探讨山茱萸多糖对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诱导的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脑组织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山茱萸多糖低、高剂量组,每组12只.海马CA区注射Aβ1-40构建AD模型大鼠,同时每天给予低剂量(0.14g/kg)或高剂量(0.28 g/kg)的山茱萸多糖灌胃4周.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以Y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测定脑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单胺氧化酶(MAO)活性.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反应次数、训练时间明显增多,记忆正确次数减少(P<0.01);山茱萸多糖低、高剂量组较模型组错误反应次数、训练时间减少,记忆正确次数明显增多(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脑组织GSH-Px、CAT活性明显下降,MAO活性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山茱萸多糖低、高剂量组大鼠脑组织GSH-Px、CAT活性明显升高,MAO活性明显下降(P<0.01).结论:山茱萸多糖能够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对抗机体氧化应激,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国医论坛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