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黄芪建中汤联合良附丸对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疗效及IL-17水平的影响

    作者:龚昌银

    目的 观察黄芪建中汤联合良附丸降低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白细胞介素(IL-17)水平的效果.方法 将95例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黄芪建中汤治疗,观察组增加良附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综合疗效和IL-17降低幅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74.47%;且治疗后观察组IL-17水平(43.15±8.52)pg/mL,低于对照组(59.31±8.55)pg/mL.结论 黄芪建中汤联合良附丸降低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IL-17水平的效果确切.

  • 中药外敷热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疗效观察

    作者:邵香;高中丽;李芳;李婷;鱼涛

    目的 观察中药外敷热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48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外敷热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半年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8%,远高于对照组的37.5%(P<0.01).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中药外敷热疗法可温中活血、化湿健脾、疏通经络,显著提高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背俞温针灸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小艳;石珍

    目的 分析脾胃虚寒型胃脘痛应用背俞温针灸法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治疗的128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行普通针刺治疗,观察组行背俞温针灸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症状评分及胃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背俞温针灸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可有效缓解胃痛,改善症状、体征,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 小建中汤合良附丸联合西药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

    作者:林胜华;李硕

    目的:探讨小建中汤合良附丸联合西药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接诊的76例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给予患者常规西医治疗,设为对照组,并抽取同期我院收治的76例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建中汤合良附丸治疗,设为观察组.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小建中汤合良附丸联合西药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分析

    作者:吴清安

    目的:探讨运用中医中药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6例,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分别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和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4%(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30%(P<0.05).结论:选用黄芪建中汤加味的方式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

  • 中医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储琳

    目的 分析中医治疗对于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该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确诊并收治的8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取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成药进行治疗,加以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中药辨证用药,辅以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7.50%)高于对照组(65.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9,P<0.05).结论 中医治疗可有效提高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研究并推广应用.

  • 中药内服并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60例临床分析

    作者:梁金凤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并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60例,采用针灸及自拟胃愈汤进行治疗。结果:本组60例患者治愈44例,治愈率73.3%,好转14例,好转率23.3%,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结论:中药内服并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治愈率高,总有效率高。

  • 曲美布汀联合健胃愈疡片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0例观察

    作者:甘伟平;黄志勇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40例,其中男17例,女23例.年龄22~58岁,平均32.8岁.平均病程2.6年.入选标准:40例均按罗马Ⅲ标准[1]选入.即反复发作腹痛或腹部不适,在近3个月每月至少3天发作,且伴有以下2条或2条以上:①排便后缓解;②发作时伴排便次数改变;③发作时伴排便性状改变.入选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且近3个月的症状符合诊断标准,排除器质性疾病.根据排便情况分为:便秘型、腹泻型、混合型、不定型.中医症候分型: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为肝郁脾虚型、肝胃不合型、脾胃虚寒型.

  • 健脾消萎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省玉

    目的 探讨健脾消萎汤在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7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健脾消萎汤治疗,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结果 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p根除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健脾消萎汤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Hp根除率.

  • 穴位敷贴联合艾灸治疗消化不良治疗的价值

    作者:汪洁;胡乃毅

    目的 探讨穴位敷贴联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7年2月收治的76例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敷贴及艾灸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胃动力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明显较对照组73.68%高(P<0.05);治疗前,2组患者胃泌素、胃收缩频率、收缩幅度、胃排空率等胃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胃动力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穴位敷贴联合艾灸用于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效果满意,可有效提高胃动力,值得临床推广.

  • 吴茱萸热熨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临床观察与护理

    作者:吕淑华

    目的 探讨吴莱萸热熨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120例确诊脾胃虚寒型胃痛的病人,观察组服用复方田七胶囊基础上加用吴茱萸热熨疗法治疗,对照组口服复方田七胶囊口服.结果 总有效率为91.67%,取得满意疗效.结论 此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热敏灸联合三伏贴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鸿燕

    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三伏贴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30例(热敏灸联合三伏贴),对照组30例(三伏贴),观察及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热敏灸联合三伏贴能提高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且能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

  • 当归四逆汤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尚福林

    目的 评价当归四逆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摸球法的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当归四逆汤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学疗效积分变化.结果 对比2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显著低于治疗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2组胃脘胀痛、胃脘痞满、食少纳呆等中医症状学疗效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组间给予比较发现,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脾胃虚寒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当归四逆汤治疗,有利于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采纳和借鉴价值.

  • 小建中汤联合西药治疗脾胃虚寒型 PU 的效果及对血清、胃液 EGF 与胃黏膜 EGFR的影响研究

    作者:史振国;王学武

    目的:探讨小建中汤联合西药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 PU)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胃液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消化内科接诊治疗的脾胃虚寒型 PU 患者13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建中汤治疗,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血清、胃液EGF 和胃黏膜 EGFR 的变化情况,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胃幽门螺旋杆菌(Hp)根除率及溃疡面积、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42%(61/66)和75.76%(50/6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血清 EGF、胃液 EGF、胃黏膜 EGFR 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溃疡面积减小、Hp 根除率高、疾病复发率低(P <0.05)。结论小建中汤联合西药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型 PU 患者,Hp 根除率高,复发率低,通过血清、胃液 EGF 的分泌,增强胃黏膜防御修复能力,调节胃黏膜 EGFR 的表达,加速溃疡黏膜再生和黏膜下组织结构的重建,提高了临床的治疗效果,是临床上治疗该证候疾病的有效手段,值得临床上适用。

  • 穴位贴敷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史金花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经纤维内镜和病理确诊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并经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寒型患者108例,随机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54例(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周或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1周)和治疗组54例(穴位贴敷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1)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有助于减轻患者胃脘疼痛,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有助于机体清除幽门螺旋杆菌(Hp)的感染,但治疗组患者治疗Hp感染方面差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患者90.74%,对照组75.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9.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贴敷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瑶医膏药治疗脾胃虚寒型门脉高压性胃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韦刚;贝光明;李海强

    目的:观察瑶医膏药脐疗治疗脾胃虚寒型门脉高压性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胃虚寒型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2组均采用常规抑制胃酸分泌、控制心室率、补充维生素、保肝降酶、支持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瑶医膏药脐疗.观察临床症状积分、内镜下表现、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内镜下表现、PCⅢ、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方面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瑶医膏药脐疗能显著改善脾胃虚寒型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的症状、胃黏膜病变、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疗效较对照组明显.

  • 不同施灸时间对脾胃虚寒型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的观察

    作者:谢华;刘密;常小荣;严洁;易展;易受乡;岳增辉;林亚平;宋炯

    目的:观察不同艾灸时间温和灸治疗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寒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脾胃虚寒型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温和灸20 min组、温和灸40 min组和药物组,每组28例,温和灸组选择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温和灸20、40 min,对各组治疗前后、随访的临床症状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3组均有疗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温和灸20 min、40 min组与药物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后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3组浅表性胃炎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与药物组比较,温和灸40 min组上腹部胀满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和灸20 min组纳呆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与药物组比较,温和灸20 min组胃脘疼痛、纳呆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温和灸40 min组上腹部胀满、纳呆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在远期疗效上,灸法组明显优于雷尼替丁组;改善患者症状方面,灸法组在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方面都明显高于雷尼替丁组.

  • 益胃康胶囊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敏;胡陵静;胡小梅;谢惠民;任玮;陈古荣

    益胃康(胶囊)为纯中药制剂,具有温中健脾、行气止痛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胃溃疡所引起胃脘胀痛或胀满不适、大便稀溏、饮食减少、气短、乏力等临床症状,取得较好临床疗效.本研究根据其主要的功能主治,从胃肠运动,镇痛等方面对该药进行实验药理学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 “温通针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王利军;李广琦

    目的:通过与常规针刺法治疗进行比较,观察中脘穴采用“温通针法”操作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通针法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31例。两组均穴取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气海、脾俞、胃俞,温通针法组在中脘穴采用“温通针法”操作,常规针刺组在中脘穴操作施捻转补法,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5 d 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症状评分,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温通针法组总有效率为93.5%(29/31),优于常规针刺组的87.0%(27/31,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症状评分均有改善(P<0.01,P<0.05),温通针法治疗后上述评分较常规针刺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P<0.05)。结论:中脘穴操作温通针法为主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胃肠不适等症状,其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优于中脘穴捻转补法。

  • 温针灸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34例

    作者:由丽娜;赵静;热依汗古丽·乌修尔;黄伍奎;宋国宏

    目的 观察温针灸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温针灸法,疗程10日,两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94.1%,对照组76.5%;第一疗程痊愈率治疗组88%,对照组47.1%,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温针灸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有更好的疗效.

210 条记录 1/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