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儿科学 >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Clinical Pediatrics 실용아과림상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5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28X
  • 国内刊号: 10-1070/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6-102
  • 曾用名: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郭学鹏
  • 类 别: 儿科学
期刊荣誉:
  • 儿童急性胰腺炎的病因与诊治近况

    作者:施诚仁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以往被认为在儿科领域中甚为少见,随着对该病认识的深入,近年来在临床上时而所见,Lopez[1]调查报告在美国每个儿童医疗单位每年均可收治2~9例AP患儿,上海新华医院小儿外科自2001年3月~2003年9月共收治26例,几乎每年有10例以上患儿需要治疗.本文就有关病因及诊治中的有关热点问题作一简要介绍.

  •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诊断和治疗进展

    作者:许春娣;邓朝辉

    小儿胃炎的临床诊断标准较模糊,这是因为在诊断胃炎时应用不精确术语及过去由于对其病因不十分了解造成的.Marshall和Warren于1983年在胃炎患者中发现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引发了胃炎病因学上的一场革命.目前人们已知道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常见的原因,Macarhur等发现凡有Hp感染者,其产生慢性胃炎的比例明显高于无Hp感染者.瑞金医院儿科胃镜室检查发现,在小儿慢性活动性胃炎中,Hp感染率高达96.97%,而非活动性慢性胃炎仅为43.56%,Hp根除后胃黏膜组织炎症明显改善[1].

  • 小儿周期性呕吐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董梅

    周期性呕吐综合征(cyclic vomiting syndrome,CVS)又称再发性呕吐综合征(recurrent vomiting syndrome,RVS),是功能性胃肠道疾病.CVS早于1882年由Samuel Gee明确阐述.目前公认的定义为3次或更多次的发作性顽固的恶心和呕吐,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至数日,2次发作间有长达数周至数月的完全无症状间歇期.患者不存在任何代谢、神经、消化等各系统的异常[1].

  • 家庭早期干预防治脑性瘫痪

    作者:何素玉;王淑艳

    目的探讨家庭早期干预对早产和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400例早产儿和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出院后即指导家长进行运动、视、听、感知觉等方面的干预训练,对照组仅作常规指导,以Gesell婴幼儿发育检查方法监测两组患儿3、6、12个月的发育商(DQ).结果干预组在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和社会交往5个能区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家庭早期干预对早产和HIE患儿发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且经济、方便、行之有效.

  • 桡侧加压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

    作者:孙习勇;井新中;王长江;郭新明

    目的探讨降低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发生率的方法.方法采用肘关节外侧切口入路,以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桡侧加压内固定治疗小儿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20例,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经6个月~7年随访,功能恢复良好,肘内翻发生率为5%.结论桡侧加压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是治疗小儿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满意方法之一.

  • 母体免疫球蛋白G对N-甲基-D-天冬氨酸诱导婴儿痉挛大鼠模型的作用及其对脑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炜华;邹丽萍;曾敏;王红梅;姬曼

    目的探讨母体免疫球蛋白G(IgG)对N-甲基-D-天冬氨酸(NMDA)诱导婴儿痉挛大鼠模型的临床作用及其对脑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表达影响.方法幼鼠36只,出生后即行母子分离,随机分为对照组、NMDA组、母体IgG干预组.根据发作程度,对NMDA致癎症状进行评分,并对NMDA诱导抱团发作潜伏期分布情况进行比较,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实验动物脑神经细胞ACTH表达变化.结果 1.母体IgG干预组症状评分(3.53)低于NMDA组(5.67),差异具有显著性(t=2.695 P=0.012).2.母体IgG干预组抱团发作潜伏期≥40 min的比率(80%)明显高于NMDA组(33%)(P=0.022).3.在顶区和颞区皮质3组ACTH免疫阳性细胞数目间分别存在着显著性差异,阳性细胞计数由多到少依次为母体IgG干预组>NMDA组>对照组.在丘脑,只有对照组和母体IgG干预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1.母体IgG对于婴儿痉挛大鼠模型具有控制痉挛作用.2.ACTH对中枢神经系统存在直接作用,母体IgG预处理后,脑内ACTH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增加,推测母体IgG可能部分通过ACTH发挥神经系统保护作用.

  •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临床评价

    作者:李运泉;陈国桢;覃有振;周福军;李格丽;朱延力

    目的采用Amplatzer堵闭器(ADO)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评价其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31例患儿,男12例,女19例,年龄1~19岁,平均7.5岁,体质量4.6~50.0 kg,平均20.5 kg.超声心动图(UCG)测PDA直径2.0~10.6 mm,平均5.8 mm.采用直径4~12 mm、平均7.6 mm,较PDA直径大0.8~5.5 mm、平均2.9 mm的ADO进行封堵.术后48 h、1、3、6个月、1年行UCG复查.结果 1例PDA造影直径0.67 mm,因无合适ADO而放弃.失败2例,成功植入ADO 28例(93.3%).术后造影即刻完全封堵22例(78.6%),4例(14.3%)有微量分流,2例(7.1%)有少量分流.48 h UCG复查均无残余分流.随访1年全组未出现心脏感染、溶血、封堵器脱落,ADO突入降主动脉(DAO)引起DAO轻度狭窄3例,ADO突入左肺动脉(LPA)引起LPA轻度狭窄1例.结论应用ADO治疗PDA安全可靠,但要注意封堵器对DAO和LPA的影响,以避免造成大血管狭窄.

  • 内镜夹子结扎术与高频电切术治疗结肠大息肉的比较

    作者:刘海峰;李春娣;许敬;张荣

    目的探讨比较内镜夹子结扎术与高频电切术治疗儿童结肠大息肉应用价值及其影响治疗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内镜治疗儿童结肠大息肉68例临床资料,其中应用Olympus金属夹闭器,选用MH-858钛合金夹子,内镜下夹子结扎术治疗35例;运用Olympus PSD-10型高频电发生器,内镜下圈套高频电切术治疗33例.结果内镜夹子结扎术治疗结肠息肉35例,术后内镜复诊均临床治愈,仅3例术后少量便血,无术后大出血或肠穿孔.内镜下圈套高频电切术治疗患儿33例,内镜下圈套高频电切术失败中转剖腹手术治疗1例,术后大出血10例,术后并息肉切除后综合征8例.结论内镜夹子结扎术治疗儿童结肠大肉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内镜下圈套高频电切术,内镜夹子结扎术为治疗小儿结肠大息肉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和简便的新途径.

  •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1例

    作者:王妍琦

    患儿,男,3岁4个月,以反复肉眼血尿半年余为主诉来诊.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肉眼血尿,感冒后症状加重,无其他伴随表现.在当地医院治疗,仍反复出现肉眼血尿.查体:一般情况可,血压正常,全身及眼睑无水肿,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肝脾不大,无压痛及反跳痛,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尿红细胞(+++),蛋白微量.左肾静脉彩超示:腹主动脉前方的左肾静脉内径/腹主动脉左侧的肾静脉内径>3.诊断为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嘱其定期来医院复查,随访至今,患儿病情较稳定.

  • 食道破裂并颈纵隔脓肿1例

    作者:吴海兰;陈晖;钱素云

    患儿,男,2岁,因食道异物取出术后15 h、颈胸肿胀、发热8 h入院.胸片见纵隔、颈及胸壁软组织积气.初步诊断:皮下气肿,纵隔气肿,食道破裂?住院后予禁食、美洛培南、万古霉素、氟康唑、甲硝唑联合抗感染.入院5 d,胸部CT示纵隔炎见图1.入院20 d,胸部MRI示鼻咽至第2胸椎水平脓肿见图2,行经颈脓肿切开引流,引流液培养为铜绿假单胞菌.d42 MRI示颈纵隔脓肿明显好转.术后2个月进流食.

  • 乙型肝炎疫苗致剥脱性皮炎1例

    作者:刘华君

    患儿,男,3岁,因皮疹2 d,全身浅表淋巴结大1 d入院.患儿4 d前接种第一针基因工程乙型肝炎疫苗,2 d后右耳后出现皮疹,为散在白色水疱疹,约0.6 cm大小,瘙痒,搔抓后破溃结痂.

  • 以十二指肠多发性溃疡为首发表现的过敏性紫癜1例

    作者:吴薇;施虹;唐锦辉;吴衡生;张柳清;罗小平

    患儿,男,9岁,因腹痛、呕吐5 d入院.腹痛以间断剑突下疼痛为主伴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不伴发热、皮疹、腹泻、黑便及关节疼痛.既往史无特殊.入院体检无异常.血WBC 30.51×109/L,N 0.87,Hb 131 g/L,PLT 499×109/L;尿隐血(+),尿蛋白(+);尿沉渣镜检:RBC 1个/HP,WBC 1~3个/HP,尿蛋白(+);大便隐血强阳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16 IU/L,总蛋白74.1 g/L,清蛋白42.6 g/L,总胆固醇3.78 mmol/L;CRP 57.40 mg/L;幽门螺杆菌(Hp)抗体芯片示CagA(-)、UreC(+)、Hsp60(+).

  • 肛门狭窄并肛管脐尿管瘘1例

    作者:蒋志涛;李昭铸;于有;韩福友

    患儿,男,8个月,生后排便困难,粪便细,3个月前开始出现从脐部排便,经肛门排便较少,患儿无呕吐、发热,未经过任何治疗.入院查体:一般状态好,无发热,心肺无异常,腹部略膨隆,无压痛,未触及包块,脐部发红,有少量渗出物.肛诊肛门狭窄,距肛缘0.5 cm处可触及一瘘口,经肛门泛影葡胺造影,可见造影剂向前通往脐部,向上通结肠,并见直肠及乙状结肠扩张.

  • 服用激素引起牙齿松动1例

    作者:张玉苹

    患儿,男,16岁,身高143 cm,体质量46 kg.5年前因间断鼻衄7 d、黑便1 d入院.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入院后采用输血、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泼尼松)等治疗.近5年间病情时缓时重,住院治疗并给予病危通知多次,其间始终应用激素治疗.3年后出现双侧下颌牙齿先后自发性疼痛伴夜间痛,双侧下颌第二前磨牙(45,35),松动2度,X片示牙槽骨疏松吸收至根尖1/2~1/3,诊断为侵袭性牙周炎(局限型)并急性逆行性牙髓炎.

  • 先天性右侧睾丸炎伴左侧睾丸鞘膜积液1例

    作者:周荣向

    患儿,男,胎龄40周,剖宫产,查体发现双侧阴囊肿大,阴囊皮肤无充血及瘀斑,皮温不高,右侧质地硬实,左侧囊性感,余查体未见异常,新生儿精神状态良好,无异常哭闹.行B超检查示:右侧睾丸增大,约1.6 cm×1.2 cm×1.3 cm,形态尚正常,回声增强,内部回声欠均匀,左侧睾丸约0.8 cm×0.9 cm×1.2 cm,边界清,回声均匀,B超诊断:1.右侧睾丸增大,炎症可能性大;2.左侧睾丸鞘膜积液.

  • 发育型肠神经分布异常

    作者:曾甜;王红

    发育型肠神经分布异常即先天性巨结肠(HD)类缘病,其临床表现和HD相似,但病理特征不同,用诊治HD的方法来诊治发育型肠神经分布异常临床效果并不理想.对其诊断和治疗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本文对其新诊断标准和治疗进行综述.

  • 增食素与单纯性肥胖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强

    增食素(Orexin)是继瘦素(leptin)之后发现的又一神经肽类物质,在刺激机体摄食、调控能量代谢、维持睡眠-觉醒循环及影响内分泌与心血管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对单纯性肥胖病理生理机制的不断阐明,Orexin在其中的作用渐成为该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简述Orexin及受体分布,其刺激摄食、调控能量代谢的作用,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单纯性肥胖病理生理变化的了解,且对预防和控制单纯性肥胖有重大意义.

  • 药物性肝病30例

    作者:郝理华;何祖蕙

    目的对儿童药物性肝病进行分析,以提高儿科医师对该病认识.方法询问药物性肝病患儿既往有无肝病史,分析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肝功能、各种肝炎病毒标志物、TORCH标志物、肝胆超声、角膜K-F环检查结果,了解治疗用药及转归情况.结果 30例均有肝损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高达到1000 U/L以上,其中8例肝大,3例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引起药物性肝病药物分别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18例(60.0%),对乙酰氨基酚4例(13.33%),红霉素、抗癫癎药物各3例(10.0%),更昔洛韦2例(6.67%).结论药物引起儿童肝脏损害并不少见.应重视对儿童药物性肝病预防和处理.

    关键词: 肝病 药物性 儿童
  • 乌体林斯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前后血清T细胞亚群的变化

    作者:刘玉霞;李建敏;郭呈芳

    目的探讨乌体林斯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儿前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对RRI患儿40例予乌体林斯肌肉注射1.72 μg/次,1次/周,共用10次.分别于RRI发作期、缓解期、治疗后对患儿血清CD8、CD3、CD4、CD4/CD8进行动态监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后血清CD8下降,CD3、CD4、CD4/CD8增高,与发作期和缓解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乌体林斯是治疗RRI的安全有效的调节剂.

  • 生大黄在预防窒息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作者:薛前进;张玉奇;毛华;李中亮

    目的探讨生大黄对重度窒息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预防作用.方法重度窒息新生儿82例,随机分为预防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预防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生大黄粉0.2 g/(kg*次),1次/8 h,鼻饲.观察两组胃肠功能障碍症状出现、缓解及消失情况.结果预防组出血、肠鸣音减弱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而有效止血、肠鸣音恢复方面优于对照组,预防组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生大黄对预防重症窒息新生儿并胃肠功能障碍有良好的效果.

  • 肝细胞生长因子治疗肝脏损害116例疗效观察

    作者:杨延玲;王台

    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治疗肝脏损害患儿的效果.方法将肝脏损害患儿204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在治疗原发病同时,选用能量合剂保肝;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选用HGF保肝、降酶治疗,观察治疗过程中肝脏回缩及降酶效果.结果疗程结束后HGF治疗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 3项指标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5%,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χ2=5.27 P<0.05).结论选用HGF治疗肝脏损害,可明显缩短病程,提高临床治愈率.

  • 基层医院新生儿听力筛查模式探讨

    作者:杨如兰;范卫平;王蕾;韩文丽;彭士春;黄丽辉;恩晖;蔡正华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方法.方法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于生后42 d左右进行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于出生3个月左右进行听性脑干诱发反应(ABR)等诊断性听力检查,并跟踪随访.结果初筛覆盖率为86.10%,初筛未通过率34.20%,复筛未通过率6.5%,不同程度听力损失婴幼儿占筛查总人数4.69‰.结论基层医院开展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很有必要.

  • 青少年儿童炎症性肠病诊断指南(波尔图标准)

    作者:江米足

    20岁以下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患儿占炎症性肠病(IBD)总数25%~30%.有关发病率的报道依文献而有差异.研究儿童IBD需要多国、多中心的合作,但首先要统一检查和诊断标准.波尔图标准就提供了这样一个指南,其是欧洲儿童胃肠、肝病和营养学会(ESPGHAN)IBD协作组达成的共识.UC、CD、不确定结肠炎(IC)的诊断基于临床表现和体征、内镜、组织学和放射学检查结果.每例疑似IBD患儿必须经过完整的诊断程序,如结肠镜(包括回盲部的检查)、胃镜(确诊UC者除外)、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对胃肠道各个部位要进行多点活检,以便获得完整的组织学评价.IC的诊断必须在所有的诊断程序完成后才能确定.

  • 上海和昆明地区儿童上消化道疾病胃镜检查及临床资料比较

    作者:李凌媛;蒋丽蓉;黄永坤;杜增庆;杨建;李波

    目的对比上海和昆明儿童上消化道疾病种类、发生率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探讨儿童Hp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方法对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和昆明市儿童医院近5年来的上消化道疾病胃镜检查与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归类对比.结果上海儿童上消化道疾病的胃镜总检出率为98.6%,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占12.3%,Hp阳性共165例;昆明儿童的胃镜总检出率为99.0%,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占5.9%,Hp阳性共209例.结论小儿慢性胃炎是上海和昆明地区腹痛常见病因,而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以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上海地区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远较昆明高.

  • 儿童胃电图与胃镜对照观察136例

    作者:郝静;闫慧敏

    目的比较分析胃电图和胃镜对于儿童胃病诊断的一致性,探讨胃电图在儿童胃病检查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136例因消化道症状住院或就诊的人同时经胃镜及胃电图检查的患儿进行比较,按胃镜诊断结果,观察胃电图与胃镜诊断的符合率,对比分析胃电图的主频、振幅和节律变化,探讨变化规律.结果与胃镜诊断相比,胃电图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诊断符合率高达95.8%,对器质性胃部疾病的诊断符合率不到40%.结论虽然胃镜仍为一种不可替代的检查手段,但胃电图对于儿童胃部功能性疾病的诊断却有着重要意义,可作为初筛的一种重要手段.

    关键词: 胃镜 胃电图 诊断 儿童
  • 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转归

    作者:韩丽萍;姜毅;陶源;乔彦霞

    目的研究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住院婴幼儿的临床发病特点及疾病转归.方法对符合CMV感染的87例婴幼儿从感染CMV后的发病时间,CMV侵袭器官所致器官相应损害的临床发病类型,实验室及相关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颅B超,胸部X线及脑干视、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及疾病转归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87例CMV感染婴幼儿中先天性CMV感染占27.6%,围生期CMV感染占62.0%,生后CMV感染占16.6%;CMV肝炎是常见的临床类型,发生率为41.3%,其中脾大发生率10.3%,多数患儿预后好,好转率80.5%;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发生仅见于先天性和围生期感染患儿,本组神经系统异常发生率20.4% ;先天性CMV感染中全身性感染占16.7%,围生期全身性感染占1.8%,生后感染者无全身性感染发生;先天性CMV感染的死亡率12.5%,围生期感染的死亡率1.85%.结论 CMV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肝炎综合征的重要原因,是造成婴幼儿神经系统后遗症不可忽视的因素;先天性CMV感染中全身性感染病死率高,预后差.

  • 星状病毒感染性腹泻32例

    作者:宋华;徐琦新;张书红

    目的研究儿童星状病毒(AstV)感染性腹泻的特点.方法对350例住院腹泻患儿入院后24 h内粪便标本行大便常规检查,应用酶免疫法(EIA)分别检测AstV及轮状病毒(RV)抗原,并行电解质、血气分析、肝功能检查,并对其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资料AstV感染率为8.3%,1岁内婴幼儿是AstV主要易感人群.AstV感染的主要症状为腹泻,大便为水样便,伴发热、呕吐、腹痛、食欲减退等,较RV等症状轻微.结论对于婴幼儿腹泻患儿应注意检测AstV,有助于明确诊断及治疗.

  • 反复腹痛患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变迁

    作者:刘智屏;项立

    目的探讨反复腹痛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变迁规律.方法对1998年1月~2004年12月收集反复腹痛1676例患儿病例资料,男808例,女868例进行13C尿素呼吸试验(13C-UBT)检测Hp感染状况,探讨反复腹痛患儿Hp感染规律变迁.结果 Hp感染儿童438例,感染率26.13%,其中2~5岁、5~10岁、10~14岁3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23.66%(84/355)、26.31%(286/1087)、29.06%(68/234).1998~2004年每年平均感染率分别为29.33%(83/283)、28.90%(76/263)、25.76%(51/198)、26.01%(56/215)、25.81%(48/186)、24.45%(67/274)、22.18%(57/257).结论 1.反复腹痛儿童Hp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2.反复腹痛儿童Hp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 克罗恩病误诊分析及防范措施

    作者:徐樨巍;申芳娥;王惠玲;高萍芝;董丽娟

    目的分析克罗恩病(CD)误诊原因,探讨对本病误诊的防止对策.方法总结28例误诊病例临床表现,行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血清蛋白测定等实验室检查,并进行消化道造影、结肠镜、B超、胃镜检查,分析CD误诊原因及后果.结果误诊的原因为:1.CD涉及胃肠道多部位及全身多系统,致使临床表现多样化,且临床表现又缺乏特异性;2.对本病认识不足,警惕性不高;3.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不够细致.结论提高对CD的认识,综合分析是减少CD误诊率的关键.

    关键词: 克罗恩病 误诊 儿童
  • 小儿反复发作性腹痛病因分析

    作者:麦隽;许春娣;刘伟;邓朝辉

    目的探讨反复发作性腹痛(RAP)小儿胃镜表现,并分析RAP胃肠病因.方法对313例RAP患儿,男145例,女168例行胃镜检查,并取胃窦黏膜活组织行病理检查及快速尿素酶检测.根据镜检结果判断上消化道疾病,胃黏膜炎症程度与Hp关系.结果胃镜下病变检出率99.68%,其中单纯慢性浅表性胃炎(CGS)118例,CGS伴胆汁返流56例,CGS伴十二指肠球炎44例,CGS伴十二指肠溃疡33例,Hp感染率分别为31.36%、25%、38.64%、60.61%.活动性胃炎与非活动性胃炎Hp感染率分别为92%、23.19%,两组比较有较显著性差异(P<0.0001);中度胃炎与轻度胃炎Hp感染率分别为76.47%、25.96%,两组比较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01).结论上消化道疾病是小儿RAP的主要病因,Hp感染是引起RAP的重要原因.Hp感染者胃黏膜病理变化较非Hp感染者严重,Hp感染阴性而组织学改变为中度炎症活动性者,需随访排除Hp检查的假阴性.

  • 胃黏膜活检401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作者:唐英姿;武海燕;刘向前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胃炎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对401例临床有明显消化道症状但诊断未明者,男249例,女152例,行胃镜检查,均于胃窦部取1~2块黏膜组织行病理活检,随机抽取100例标本行Giemsa染色行Hp定性检测.结果儿童慢性胃炎主要以慢性轻-中度浅表性炎为主;儿童胃黏膜Hp感染以慢性炎症为主,其中慢性中-重度浅表性胃炎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慢性轻度浅表性胃炎(χ2=7.61 P<0.01).结论儿童上消化道的疾病以炎症病变为主,Hp感染与胃溃疡及胃癌等疾病关系密切.

    关键词: 胃炎 螺杆菌 幽门 儿童
  • 慢性结节状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

    作者:胡志红;苗芸;肖咏梅;沈鸣

    目的观察儿童慢性结节状胃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及病理组织学改变.方法对经胃镜检查有结节状改变的慢性胃炎患儿41例,男17例,女24例,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进行血清Hp抗体检测.所有患儿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除菌治疗,3个月后行胃镜随访.结果结节状胃炎41例患儿中Hp感染39例,感染率95%;胃黏膜活检病理显示所有病例均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且黏膜固有层内淋巴细胞增多,淋巴滤泡形成.所有患儿经成功除菌治疗3个月后36例胃镜随访胃窦部结节状隆起消失,病理证实淋巴滤泡消失,炎性细胞明显减少.结论儿童慢性结节状胃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炎,为儿童Hp感染后的典型表现,Hp根除治疗是儿童结节性胃炎有效的治疗方法.

  • 小儿纤维结肠镜检查243例

    作者:徐彰;朱欢;徐辉;黄开宇;黄爱芬

    目的探讨小儿纤维结肠镜应用的临床特点.方法患儿经肠道准备及麻醉后,应用Olympus PCF-20、Olympus PSD-20高频电灼装置进行诊断和治疗性镜检.观察病变,照像,取活检标本,对息肉进行高频电凝电切术.结果 243例患儿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男177例,女66例,年龄1~18岁,平均6.74岁.232例顺利进镜至回盲部,检出病变者116例(47.74%),其中常见的病变为大肠息肉,共87例(35.80%).87例息肉均行电切术,共切除息肉157枚.结论小儿结肠镜检查安全、结果可靠,具有诊断及治疗的双重作用.

    关键词: 结肠镜 息肉 诊断 儿童
  •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患儿胃肠激素的变化

    作者:靳蓉;朱莉;庞勤辉;王彦德;李惠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患儿血促胃液素(GAS)、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分泌的变化.方法观察组50例慢性胃炎患儿,其中Hp阳性21例,Hp阴性29例;对照组30例为体检健康患儿.检查两组儿童空腹血GAS、MTL、SS水平,均采用放射免疫法进行测定,并对50例观察组患儿行胃镜检查,取胃窦黏膜2块及十二指肠球部黏膜1块作病理组织Giemsa染色.结果 1.Hp阳性组血GAS含量(173±46) ng/L,明显高于Hp阴性组(110±20) ng/L,t=3.274 P<0.01,有显著性差异.2.Hp阳性组血MTL含量(187±53) ng/L,Hp阴性组(212±69) ng/L,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t=2.494 P>0.05).3.Hp阳性组血SS含量(144.5±11.0) ng/L,明显低于 Hp阴性组(187.4±26.0) ng/L(t=3.897 P<0.01).结论 Hp阳性患儿血中存在GAS、SS的异常分泌,其分泌水平的异常为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肿瘤坏死因子-α和干扰素-γ多态性与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关系

    作者:王晓红;郭红梅;朱启镕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238位点和+308位点G/A及干扰素-γ(TFN-γ)+874位点A/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的关系.方法对CMV肝炎患儿87例和同期入院非CMV肝炎患儿89例,应用ABI Prism7700高通量荧光PCR系统进行测定TNF-α基因+238 和+308及TFN-γ+87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婴儿CMV肝炎患儿TNF-α基因+238和+308位点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IFN-γ+874位点在婴儿CMV肝炎患儿中AA型64例,AT型20例,TT型3例;对照组AA型45例,AT型26例,TT型18例,两组基因型和A/T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01,P<0.001).结论 IFN-γ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婴儿CMV肝炎的易感性有一定的相关性;TNF-α+238和+308单核苷酸多态性与CMV肝炎易感性可能无关.

  • 儿童便秘的基础治疗

    作者:王茂贵;王宝西

    儿童便秘诊治已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有关诊断检查已有较详细论述[1~7].但患儿家长及临床医师更关注治疗方案的选择与确定,特别是一般治疗在既往的论述中较为笼统,且偏重于"原则",不便实施.2003年国内成人消化科召开全国便秘专题讨论会,并发表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8,9](以下简称诊治指南),诊治指南的背景、思路和依据及诊治分流均有详细论述.强调慢性便秘患者需接受综合治疗,恢复排便生理,重视一般治疗,加强对排便生理和肠道管理的教育,采取合理的饮食习惯,如增加膳食纤维含量、增加饮水量以加强对结肠刺激,并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用力排便,同时应增加活动,治疗时应注意清除远端直肠内过多积粪;需积极调整心态,这些对获得有效治疗均极为重要.鉴于国内关于儿童便秘诊治研究仍未普遍开展,制定适合我国儿童便秘诊治指南尚需时日,有关我国儿童便秘的流行病学、病因、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评估等诸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本文仅就儿童便秘基础治疗进行探讨.

    关键词: 便秘 治疗 儿童
  • 单纯性肥胖儿童血脂类、内皮素、糖耐量变化的意义

    作者:黄丽君;冯国富;陈正跃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内皮素(ET)及糖耐量变化.方法选择单纯性肥胖儿童436例,其中轻度单纯肥胖242例、中度单纯肥胖138例、重度单纯肥胖56例.对照组儿童80例.检测各组儿童血TC、TG、LDL、ET、糖耐量.结果单纯肥胖患儿血TC、TG、LDL、ET明显高于对照组,各项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且增高程度与体质量呈正相关;重度单纯肥胖患儿中4例糖耐量异常,对照组无异常.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血脂类和ET表达水平均有增高,个别重度肥胖患儿有糖耐量下降情况,应对单纯性肥胖儿童进行早期干预.

  • 油酸诱导SW872前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

    作者:叶承志;张龙江;王宏伟;林汉华

    目的探讨油酸对SW872前脂肪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为体外研究脂肪细胞功能及其相关疾病建立细胞模型.方法体外培养,0.6 mmol/L油酸诱导SW872前脂肪细胞分化,光学显微镜观察SW872前脂肪细胞形态的变化,油红O染色观察胞浆中脂滴的聚集,化学比色法测定细胞中三酰甘油(TG)总量,RT-PCR方法检测不同分化时间点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 (PPAR-γ2)与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 mRNA的时序性表达.结果 1.油酸诱导分化24 h时SW872前脂肪细胞胞体由小变大,形态由梭形变为圆形,胞浆中出现细小脂滴;诱导48 h时细胞体积进一步变大,几乎所有细胞形态变圆,胞浆中脂滴明显增多;诱导分化72 h时细胞呈戒环状,胞浆脂滴含量更多,油红O染色胞浆中可见丰富的脂肪染色.2.油酸诱导分化24 h时,细胞中TG总量增多;诱导分化48 h时TG总量是分化前8.5倍;诱导分化72 h时TG总量是分化前14倍(P<0.01).3.油酸诱导分化24 h时PPAR-γ2与C/EBP-α mRNA表达轻度升高;诱导分化48 h时PPAR-γ2与C/EBP-α mRNA表达明显升高,分别是诱导分化前的10.23倍和12.91倍;诱导分化72 h时PPAR-γ2与C/EBP-α mRNA表达进一步升高,分别是诱导分化前的14.15倍和14.82倍(P均<0.01).结论油酸刺激72 h能促进SW872前脂肪细胞中TG的合成与积聚,可诱导SW872前脂肪细胞中转录因子PPAR-γ2与C/EBP-α mRNA时序性表达,成功诱导SW872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

  • 单纯性肥胖儿童临床与血脂成分分析

    作者:阿依古丽;陈永红;杜军保

    目的对单纯性肥胖儿童临床与血脂成分进行分析,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血脂代谢紊乱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2.5~16.0岁单纯性肥胖儿童与40例正常同年龄儿童的临床及血脂成分进行分析,应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包括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应用超声诊断仪进行肝脏检查.结果 1.单纯性肥胖与对照组儿童年龄与身高无显著差异,而体质量与体质量指数(BMI)、血压(BP)两组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均<0.001).2.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TC、TG、LDL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01),HDL浓度两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单纯性肥胖18例(36%)儿童肝脏B超示存在脂肪肝.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存在血脂代谢紊乱,血清TC、TG、LDL浓度均明显升高,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必须从儿童时期开始.

    关键词: 肥胖症 血脂 儿童
  •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基因在3T3-L1细胞诱导分化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肿瘤坏死因子-α对其调节的作用

    作者:金子林;朱从龙;郭锡熔;倪毓辉;王玢;潘晓琴;周炯英;陈荣华

    目的观察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MAPK8)基因在3T3-L1脂肪前体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TNF-α,对成熟脂肪细胞中MAPK8基因表达水平的调节作用,分析MAPK8基因与脂肪细胞分化、脂质形成及肥胖间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3T3-L1脂肪前体细胞,在诱导其分化成熟的基础上,采用RT-PCR技术检测诱导分化不同时段(0~10 d)脂肪细胞中MAPK8基因的表达水平;应用重组TNF-α(0.1,1.0,10.0 μg/L)干预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采用RT-PCR技术检测TNF-α干预后不同时间(0.5,2,6,12,24 h)脂肪细胞中MAPK8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1.3T3-L1前体脂肪细胞中,MAPK8基因表达水平较高.应用地塞米松(DEX)、1-甲基-3-异丁基黄嘌呤(MIX)、胰岛素后脂肪细胞逐渐分化成熟,MAPK8基因mRNA表达水平逐渐减低.MAPK8 基因表达水平除在诱导分化前至d4、d2~5、d6~10时段内无显著性差异外(P均>0.05),余各时段间表达水平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2.不同浓度重组TNF-α干预成熟脂肪细胞,均能显著上调MAPK8基因的表达,并呈现随TNF-α浓度增加、刺激时间延长,表达调控作用逐渐增强的总体趋势.TNF-α浓度为0.1 μg/L时,MAPK8基因的表达水平于干预12 h时间点开始出现明显上调;浓度增加至1.0 μg/L时,MAPK8基因表达水平开始显著上调的时间点提前至干预2 h时,但24 h时间点的表达水平未见继续上调;TNF-α浓度为10.0 μg/L时,除2 h时间点MAPK8基因表达开始显著上调外,12~24 h 时段的表达也呈上调趋势.结论 1.MAPK8基因在3T3-L1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达逐渐下调,其机制可能有利于脂肪细胞的分化成熟和脂质积聚,与肥胖发生有关;2.TNF-α能够上调成熟脂肪细胞中MAPK8基因的表达,其效应总体趋势上呈现剂量及时间反应性特征.

  • 运动、医务监督综合处方对单纯性肥胖青少年女学生血瘦素、血脂、血糖、胰岛素的影响

    作者:王小引;陈艳霞;郭学鹏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医务监督综合减肥处方对单纯性肥胖青少年女学生血瘦素、血脂、血糖、胰岛素的影响.方法对单纯性肥胖青少年女学生采取有氧运动、合理饮食、心理矫正和医务监督等疗法,进行为期10个月减肥活动,测定试验前、中、后血瘦素及相关激素变化.结果单纯性肥胖青少年女学生血瘦素、胰岛素、血脂、血糖和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且瘦素水平与肥胖程度和胰岛素呈正相关,减肥后瘦素及相关激素水平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综合减肥处方能有效降低体质量,改善肥胖青少年女学生体内胰岛素和瘦素抵抗作用,从而起到调节异常内分泌代谢的作用.

  • 综合康复治疗单纯性肥胖儿童阴茎短小30例

    作者:李洪玲;陈世林;李琳琳;罗小平;王慕逖

    目的探索单纯性肥胖儿童阴茎短小的治疗方法.方法单纯性儿童阴茎短小6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予综合方法减肥和用阴茎短小康复仪治疗,对照组给予行为、饮食、运动指导和阴茎短小康复仪治疗.结果试验组治疗后体质量均有下降,下降幅度(7.75±3.50) kg,体质量指数(BMI)由治疗前(31.10±3.88)下降至(27.82±3.49),两者有显著差异(t=12.68 P<0.01),对照组1个月后BMI(30.89±2.60)明显高于试验组(P<0.01);治疗后试验组阴茎长度由治疗前(1.81±0.76) cm增加至(3.45±1.20) cm,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16.35 P<0.01),其中16例治疗后阴茎长度已达到同龄阴茎的正常范围;对照组阴茎长度由治疗前(1.79±0.70) cm增加至(2.73±1.50) cm,其中3例治疗后阴茎长度已达到同年龄阴茎的正常范围,试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t=11.34 P<0.01).结论在减肥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阴茎短小治疗仪对阴茎进行局部康复治疗是治疗肥胖儿童阴茎短小的较好治疗方法.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