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儿科学 >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Clinical Pediatrics 실용아과림상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5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28X
  • 国内刊号: 10-1070/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6-102
  • 曾用名: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郭学鹏
  • 类 别: 儿科学
期刊荣誉:
  • 脓毒症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作者:李熙鸿

    脓毒症,特别是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是ICU中的主要死因之一,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是改善其预后,提高其生存率的关键.现主要介绍近年来脓毒症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关键词: 脓毒症 诊断 治疗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新进展

    作者:王莹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重症监护室危重症之一,目前病死率仍较高.其诊断和治疗存在颇多争议.基本的治疗策略是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当基本治疗策略无法维持机体足够氧合时则应采取挽救性治疗措施,包括肺复张、高呼气末正压通气、俯卧位通气、高频振荡通气、吸入一氧化氮、GC或体外生命支持技术.

  •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介导的内质网应激参与癫(痫)脑损伤的机制

    作者:郭虎;陈静;郑帼;石中南

    目的 在建立戊四氮癫痫持续状态(SE)模型的基础上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凋亡,内质网分子伴侣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内质网应激(ERS)特异性促凋亡因子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HOP)在癫(痫)脑损伤(EBD)大鼠中的表达,探讨GRP78及CHOP在EBD中的作用,以及2-脱氧葡萄糖(2-DG)通过激活一定程度的ERS发挥脑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12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E组和SE+ DG组,每组40只.采用腹腔注射戊四氮诱导大鼠SE.应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检测凋亡细胞,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方法检测SE发作后3、6、12、24、48 h大鼠海马内GRP78及CHOP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SE发作后12、24、48 h神经细胞凋亡增多,SE+ DG组凋亡细胞数在同一时间点较SE组明显减少;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发现GRP78蛋白和mRNA的表达在SE发作后3、6、12 h均高于正常对照组,6h达峰值;SE+ DG组GRP78 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早期(3 h)较SE组明显增高,6h和12h明显减少;在SE发作后6h开始增多,12、24、48 h CHOP蛋白和mRNA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24 h达高峰;SE+ DG组在同一时间点均较SE明显减少.正常对照组各个时间点GRP78和CHOP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均无差异.结论 SE发作后早期可能通过GRP78表达升高启动ERS以保护细胞功能;后期CHOP被激活,参与EBD发生过程;2-DG通过激活一定程度的ERS,保护脑细胞.内质网CHOP凋亡通路可能是EBD的又一机制.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Emery-Dreifuss肌营养不良一家系研究并文献复习

    作者:谈丹丹;焦辉;杨海坡;常杏芝;齐建光;刘洁玉;熊晖

    目的 分析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Emery-Dreifuss肌营养不良(AD-EDMD)家系的临床、肌活检组织病理特征,探讨其致病基因突变.方法 收集AD-EDMD家系先证者及其父母的临床资料,对先证者进行腓肠肌活检;提取先证者及其父母外周血基因组DNA,PCR扩增LMNA基因的12个外显子,以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PCR产物,PCR产物纯化后DNA直接测序,确定基因突变的类型,并综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先证者,女,现4岁5个月,自幼四肢无力,以近端为著,轻度漏斗胸,肌酶水平升高,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腓肠肌活检病理学检查提示肌肉病样改变.其父亲具有相同症状,随病程进展表现为早期出现肘关节挛缩,颈部僵硬,脊柱侧弯,跟腱紧,四肢缓慢进行性肌无力,窦性心动过缓等.LMNA基因突变分析发现先证者及其父亲LMNA基因第9外显子发生杂合错义突变c.1580G> C(p.Arg527Pro),此为已报道致病突变.结论 对早期出现肘关节挛缩、屈颈受限、脊柱强直、双上肢近端和双下肢远端肌无力明显、心律失常的患者应分析LMNA基因,有助于早期诊断EDMD,判断预后;及时有效监测心律失常的变化,适时干预,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基因分析是确诊EDMD可靠的方法.

  • 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继发脑积水的高危因素

    作者:马兴娜;李秋平;刘敬;韩同英;陈颖;黄婕婷;封志纯

    目的 探讨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继发脑积水的高危因素,为早产儿PVH-IVH继发脑积水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入住NICU、出生3~7d床旁头颅B超检查结果提示存在PVH-IVH的早产儿214例,根据预后不同分为单纯PVH-IVH组(n=161)和PVH-IVH继发脑积水组(n=53),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PVH-IVH后继发性脑积水的高危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男童、胎龄<28周、出生体质量<1000 g、重度窒息、PVH-IVH Ⅲ级或Ⅳ级、代谢性酸中毒、低钠血症、低血糖症或高血糖症等8个因素与早产儿PVH-IVH继发脑积水的发生相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童(OR =3.317)、重度窒息(OR=13.838)、PVH-IVHⅢ级或Ⅳ级(OR=43.281)、低钠血症(OR =2.731)是早产儿PVH-IVH继发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男童、重度窒息、PVH-IVHⅢ级或Ⅳ级、低钠血症与早产儿PVH-IVH继发脑积水的发生密切相关,早产儿出现PVH-IVH后,应高度重视这些因素,以预防脑积水的发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再灌注脑损伤

    作者:何志旭;严虎;刘俊峰;舒丽萍;汪浩文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治疗效果及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缺血再灌注脑损伤SD大鼠模型.96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MSC移植组、PBS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24只.取体外培养至第6代的骨髓MSC,经烟酸己可碱33342标记后,于造模24 h后经阴茎静脉进行移植,对照组注射等量PBS.分别于实验第2、3、4、8、15、22天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损伤严重程度(NSS)评分,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MSC在脑组织内的定植情况,并对脑组织进行2,3,5-氯化三苯四唑(TTC)染色及神经干细胞、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MSC移植后2d在受损的脑组织局部便可见蓝色荧光分布,并于15 d时达到高峰.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模型组和对照组相比,MSC移植组大鼠受损脑组织局部Nestin、NSE、GFAP阳性细胞的数量均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SC移植组自第8天受损部位脑梗死的范围即出现显著缩小,NSS评分也明显下降,且与模型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骨髓MSC移植可有效增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局部神经干细胞、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对神经损伤的修复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 影响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术病死率的危险因素

    作者:徐红亮;范顺阳;王峰峰;杨玉齐;范太兵

    目的 分析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纠治术的手术结果,探讨影响其病死率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比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小儿先心病诊疗中心2001年9月至2011年9月收集的TAPVC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20例;年龄15 d~6.5岁[(4.27±8.63)个月];体质量4.0 ~21.0(6.33 ±2.70) kg.收集患儿住院病历、超声心动图和手术记录等资料.应用x2检验和Logistic多变量回归分析对患者的手术年龄、体质量、TAPVC分型、术前急症、主动脉钳夹时间、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监护时间、住院时间等因素进行分析,分析影响病死率的危险因素.结果 57例TAPVC患儿纠治术中,围手术期死亡7例(12.2%).单变量分析结果表明,与TAPVC纠治术病死率相关的因素有体质量(P =0.035)、TAPVC分型(P=0.037)、术前急症(P=0.021)、主动脉钳夹时间(P =0.046).Logistic多变量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前急症是影响TAPVC纠治术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03).结论 TAPVC患儿术前急症会增加患儿术后的病死率.

  • 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作者:吕瑛;李小兵;张会军;闫芳;孙丽颖;李志杰;申红;黄建成;李红英

    目的 评估婴幼儿VSD并肺动脉高压(PH)的纠治方法及效果.方法 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外科VSD并PH婴幼儿215例.男109例,女106例;月龄1~36个月;体质量1.5~10.0 kg.膜周型VSD 156例,嵴内型18例,干下型41例.VSD直径0.8 ~2.1 cm.并继发性ASD 16例,卵圆孔未闭8例,PDA15例,并PDA、ASD 14例,并PDA和主动脉瓣下隔膜3例,肺动脉瓣狭窄14例,右心室流出道狭窄33例,二尖瓣关闭不全22例,三尖瓣关闭不全42例,永存左上腔静脉12例.肺动脉压力4.66~11.31 kPa.患儿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一期根治术.结果 全组手术顺利.术后死亡3例.术后并发症:15例出现短暂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其中死亡2例;10例右束支传导阻滞;6例室上性心动过速;5例短暂Ⅲ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术后发生PH危象,其中死亡1例;3例气胸;2例肺不张.随访期均行X线胸片、ECG、心脏彩超检查,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婴幼儿VSD并PH病情发展快,易发生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和低氧血症,早期手术效果良好,治疗的关键在于加强心肌保护,提高手术操作技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加强监护,及时处理各种术后并发症.

  • Santulli肠造瘘术在小儿早期高位小肠瘘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董淳强;董昆;罗意革;刘强;陈超;杨体泉

    目的 探讨Santulli肠造瘘术在小儿早期高位小肠瘘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6例早期高位小肠瘘患儿行Santulli肠造瘘术.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15 d~5岁.结果 手术距离肠瘘确诊时间为(52.33±19.03)h,瘘口与Treize韧带距离为(17.33±4.68) cm,造口引流量为(760.00±107.56) mL/d.手术探查6例均出现肠管黏连,未出现黏连致密无法分离和分离时肠管破损;5例腹腔内大量粪水、脓液重度污染,1例中度污染.术前并发症:术前手术切口感染6例,完全裂开l例;弥散性腹膜炎6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脓毒血症各3例,肾功能损害2例,肝功能损害1例.术后并发症:术后切口感染1例.术后3d、7d小儿危重评分和血清清蛋白与术前比较显著升高(P均<0.05);所有病例吻合口愈合无泄漏;术后随访8个月~2年,营养、发育均正常.结论 Santulli肠造瘘术是治疗小儿高位小肠瘘的良好术式,早期实施有利于肠瘘恢复.

  • 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Ⅳ期结核性脑膜炎并脑积水

    作者:陈晨;彭镜;何芳;刘景平;尹飞

    目的 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VPS)在Ⅳ期结核性脑膜炎并脑积水(TBMH)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儿科住院并行VPS手术的Ⅳ期TBMH患儿9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治疗经过、手术方式、预后及并发症等.患儿在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均接受VPS手术,2例内环境紊乱或脑干功能紊乱难以耐受VPS手术的患儿先行脑室外引流术.预后分为4类:痊愈、轻微后遗症、严重后遗症及死亡或植物状态.结果 本组患儿平均随访时间为15个月.其中,2例痊愈,3例遗留轻微后遗症,2例遗留严重后遗症,2例死亡.4例发生手术并发症,其中引流装置堵塞1例,感染2例,硬膜下积液及脑室内出血1例.结论 VPS手术可作为Ⅳ期TBMH患儿的有效选择,对EVD的反应不能用于判断患儿是否可从VPS手术中获益.

  • microRNA在脓毒症患儿线粒体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作者:车頔;宋远斌;王阳;陈志江;梁漂红;曾其毅

    脓毒症是各种病原微生物及免疫原性物质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和宿主自身免疫性损伤,进一步发展可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线粒体是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通过氧化磷酸化反应为机体提供ATP,对机体生长、代谢、疾病的发生发展等多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关于脓毒症的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取得了巨大进展.大量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程度与脓毒症的预后密切相关.micro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在基因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和生物蛋白表达,进而调节线粒体的生物功能和氧化应激作用,对脓毒症的进程和预后有重要影响.现对microRNA在脓毒症线粒体功能障碍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 Rett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何雯洁;代英;钟敏

    Rett综合征(RTT)是一组以语言倒退、手部失用及刻板样动作,伴有严重精神运动发育迟滞及倒退的疾病,出生6~18个月起病,大多数累及女性.MECP2基因突变与RTT发病密切相关.2010年新的RTT诊断标准为全球范围内RTT的诊治及临床研究提供更新的统一基础.其临床治疗尚无重大突破,但部分极有价值的治疗基础研究正在进行中.现综述RTT的遗传学研究、临床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促进大家对RTT新诊断标准及基础研究的认识.

  • 丙戊酸钠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柳英丽;魏翠洁;王爽;刘雪芹;常杏芝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单药治疗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措施.方法 通过对1例丙戊酸钠致SJS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治疗效果进行归纳总结,结合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患儿为3.5岁女童,初次诊断癫(痫),口服丙戊酸钠单药治疗14 d后,面部开始出现红色斑丘疹,逐渐蔓延至躯干、四肢,瘙痒明显.皮疹迅速加重,融合成片,出现疱疹,伴口唇黏膜肿胀和破溃.皮疹出现2d后体温开始升高,高达39.5 ℃.体检发现淋巴结大、肝右肋下2 cm.辅助检查示ALT 139 IU/L,血氨108 μmol/L.立即停用丙戊酸钠,予甲泼尼龙15 mg/(kg·d)冲击治疗.2d后体温下降至正常,7d后皮疹逐渐消退,肝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保持对丙戊酸钠致SJS的高度警惕性是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关键.早期停用致敏药物并予足量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 microRNA-646在脂多糖处理后的A549细胞中的表达及功能分析

    作者:王斌;程东良;王淋立;杜江;周细中

    目的 检测microRNA-646(miR-646)在不同浓度脂多糖处理后的A549细胞中表达量的变化,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以RPMI-1640培养液处理A549细胞24 h,实验组分别以5、10、15 mg/L的脂多糖处理A549细胞24 h.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的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肺表面活性蛋白C(SP-C)的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miR-646的表达量.结果 实验组不同浓度脂多糖处理细胞的SP-A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SP-A的下降呈药物浓度依赖性;实验组不同浓度脂多糖处理细胞的SP-C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10 mg/L脂多糖处理组的SP-C表达量低.miR-646在对照组的相对表达量为0.9597±0.0200,5 mg/L脂多糖处理组的相对表达量为1.6319±0.1325,10 mg/L脂多糖处理组的相对表达量为2.4762±0.1380,15 mg/L脂多糖处理组的相对表达量为1.6642±0.0938,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miR-646可能通过抑制SP-C的翻译,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过程中发挥生物学功能.

  • 2011年美国婴幼儿和儿童脑死亡判定指南

    作者:缪红军

    美国儿科学会于2011年8月28日在儿科学会网上发表了新的美国婴幼儿和儿童脑死亡判定指南,对1987年制定的指南进行了更新,并提供了1987年以来循证医学方面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可能影响神经检查和呼吸暂停试验结果的低血压、低体温、代谢紊乱和药物等因素必须预先纠正.2.包括呼吸暂停试验在内的检查须进行2次,至少有2名不同的主治医师参与诊断脑死亡的检查,2次呼吸暂停试验好由同一名主治医师来完成.2次检查之间应间隔一段观察期,足月新生儿至出生后30 d、>30 d ~18岁儿童的观察期分别为24 h和12 h;第1次检查确定患儿的神经功能满足脑死亡的标准,第2次检查是基于神经功能无变化及不可逆转的情况下确认脑死亡.如果在检查中有疑问或意见不一致,心肺复苏术或其他严重的急性脑损伤后神经功能评估应推迟24 h或更长时间.3.支持脑死亡诊断的呼吸暂停试验结果为:pa(CO2)≥60 mm Hg[或者pa(CO2)超过正常基线20 mm Hg](1 mm Hg =0.133 kPa)的呼吸暂停试验,患者完全没有呼吸努力的记录.如果呼吸暂停试验不安全,须进行辅助检查.4.辅助检查不是诊断脑死亡的必备项目,也不应该被视为神经检查的一种替代.当临床检查不安全、神经检查结果不确定、检查结果受药物影响或为缩短2次检查的间隔观察期时可用辅助检查协助临床诊断脑死亡.即使有辅助检查,第2次临床检查和呼吸暂停试验仍需完成且必须满足脑死亡的诊断条件,但可以缩短间隔时间.5.足月新生儿、婴幼儿和儿童的脑死亡判定,是基于伴病因明确的不可逆性昏迷所致神经功能丧失而做出的临床诊断,但由于缺乏充足的文献数据,不适用于胎龄<37周的早产儿.

    关键词: 脑死亡 婴幼儿 儿童
  • 美国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程序简介

    作者:唐彬秩;黄勇;李茂军;陈昌辉

    危重先天性心脏病(CCHD)是严重威胁患儿健康的先天畸形之一.2011年美国公开发表了《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实施战略》.2011年9月21日,美国健康与人类服务部(HHS)部长凯瑟琳·西贝柳斯签署文件,推荐将CCHD筛查添加到国家统一的筛查清单.美国儿科学会在2012年第1期Pediatrics上发表了新的政策声明,全力支持HHS部长的决定,主张新生儿接受脉搏血氧仪早期筛查CCHD,将成熟、无创、无痛的脉搏血氧仪筛查纳入新生儿的常规监护,以提高CCHD的检出率.

  • 生长分化因子-15在心肌损伤危重病患儿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郭迎春;徐美玉

    目的 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在心肌损伤危重病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入住南通大学附属常州儿童医院PICU的无原发性心脏病患儿立即进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标准按太原会议方案,以PCIS≤80分或出现单器官危重者为危重标准,入选病例50例.同期体检健康儿童20例为健康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清GDF-15水平,并记录肌钙蛋白I(cTnI)、CK-MB及CK等生化指标,统计心肌损伤发生率;以cTnI>0.2μg/L作为判断心肌损伤的标准,将50例患儿分为心肌损伤组(n=23)和无心肌损伤组(n=27).观察GDF-15与危重病患儿心肌损伤的关系,并行GDF-15与cTnI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1.危重病患儿心肌损伤发生率为46%(23/50例);2.心肌损伤组患儿GDF-15阳性率[60.87%(14/23例)]显著高于无心肌损伤组[25.93%(7/27例)]及健康对照组[5.00%(1/20例)](P =0.027,0.000),无心肌损伤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3.心肌损伤组GDF-15水平高于无心肌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4.GDF-15水平与cTnI水平呈正相关(r=0.9704,P<0.05).结论 危重症患儿心肌损伤的血清GDF-15水平高于非心肌损伤患儿,联合检测GDF-15与cTnI对危重症患儿心肌损伤程度的判断有重要价值.

  • 超声心排出量检测仪预测脓毒性休克患儿容量反应性的价值

    作者:武宇辉;何颜霞;杨卫国;刘晓红;杨燕澜;夏宇;马伟科;曾细秋

    目的 研究超声心排出量检测仪(USCOM)预测脓毒性休克患儿容量反应性的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设计方法,选择21例需机械通气的脓毒性休克患儿进行容量负荷试验.在每个试验前后采用USCOM测定每搏输出量(SV)、每搏输出量指数(SVI)、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每搏变异度(SVV)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根据容量负荷试验前后SV的变化(以容量负荷试验后SV增加≥10%为有反应)将患儿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采用t检验或x2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容量负荷试验前SVV、中心静脉压(CVP)预测容量反应性的价值.结果 21例患儿共行容量负荷试验23例次,有反应组13例次,无反应组10例次.容量负荷试验前,有反应组SVV高于无反应组(P=0.003);而2组C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VV预测容量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92.4% (95% CI:0.821 ~ 1.000,P=0.001),SVV> 17.5%时预测容量反应性的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81.8%.CVP预测容量反应性的AUC为45.8% (95% CI:0.206 ~0.710,P=0.742),CVP <5.5 cm H2O(1 cm H2O =0.098 kPa)预测容量反应性的敏感度为41.7%,特异度为60.0%.结论 用USCOM测定SVV可反映脓毒性休克机械通气患儿液体治疗时的容量反应性,明显优于CVP等传统指标,可用以指导患儿的液体治疗.

  • 新生儿危重型肺动脉瓣狭窄及肺动脉瓣膜性闭锁的镶嵌治疗

    作者:刘宇航;洪小杨;王辉;付松;李伟;周更须

    目的 总结新生儿危重型肺动脉瓣狭窄(PS)及肺动脉瓣膜性闭锁的镶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膜性闭锁及2例危重型PS患儿镶嵌治疗手术资料和术后监护数据.患儿右心室发育尚可,三尖瓣Z值>-2,均采用常规正中开胸术非体外循环下右心室前壁穿刺球囊扩张肺动脉瓣.结果 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患儿的平均血氧饱和度上升,无球囊扩张相关并发症.随访3~6个月,3例患儿仍伴轻度肺动脉狭窄,但均无需治疗.结论 应用镶嵌治疗方法行肺动脉瓣球囊扩张可有效治疗新生儿危重型PS及肺动脉瓣膜性闭锁,并消除常规外科手术体外循环对心肺和全身脏器的创伤,避免导管产生并发症,提高操作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 不同液体复苏对脓毒性休克早期大鼠血清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

    作者:钱程;韦丹;李眉

    目的 探讨脓毒性休克大鼠早期经不同液体复苏后的细胞因子水平.方法 将114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对照组),脓毒性休克组(休克组),假手术组(假手术组),9 g/L盐水复苏组(9 g/L盐水组),低分子右旋糖酐复苏组(低右组),人血清蛋白复苏组(清蛋白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法制作脓毒性休克大鼠模型,分别于术后6h、12h、24h采血送检,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IL-6、IL-1β、IL-10、IL-4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休克组大鼠血清TNF-α、IL-6、IL-1β、IL-10水平各时间点均升高(P均<0.05).与休克组比较,9g/L盐水组、低右组、清蛋白组大鼠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在12 h、24 h时均降低(P均<0.05);与休克组比较,低右组大鼠血清IL-10水平在不同时间点均升高(P均<0.05),清蛋白组IL-10水平在6h升高(P<0.05),9g/L盐水组在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休克组比较,各液体复苏组血清IL-4水平仅24h高于休克组大鼠(P<0.05).3个液体复苏组间比较,血清TNF-α、IL-6、IL-1β、IL-4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休克组比较,各液体复苏组7d生存率明显升高.结论 液体复苏可通过下调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及上调IL-10及IL-4水平,抑制脓毒性休克早期炎性因子的爆发,降低死亡率.

  •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小儿不同类型快速型心律失常1000例

    作者:李小梅;张宴;刘海菊;李延辉;包敏

    目的 探讨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小儿不同类型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成功率、复发因素、安全性及年龄对消融效果的影响.方法 接受心内电生理学检查及RFCA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儿1000例,年龄0.33 ~16.50岁[(7.6±3.8)岁].分析不同心动过速类型RFCA方法及效果、心动过速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不同年龄组RFCA效果.结果 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患儿1000例,经心内电生理学检查证实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 560例(56%),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 210例(21%),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VT/PVC) 159例(15.9%),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rAT) 49例(4.9%),心房扑动/切口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AF/IRAT) 22例(2.2%).958例患儿接受RFCA,首次消融成功率96.2%,复发率8.1%,其中经心电生理检查证实为原旁路/消融点复发5.3%,新的旁路/起源部位/心律失常类型2.8%.AVRT接受RFCA 533例,消融成功率98.0%,复发率8.4%,其中原旁路复发4.0%,新的旁路/心动过速类型4.4%.右前/中间隔旁路消融成功率较低(85.3%),原旁路复发率较高(31.0%).AVNRT接受RFCA 205例,消融成功率100%,复发率5.9%,其中原消融点复发4.9%.AF/IRAT接受RFCA 22例,消融成功率95.5%,随访无复发.FAT接受RFCA 46例,消融成功率84.8%.其中采用二维标测,消融成功率62.5%;采用三维标测指导冷盐水灌注消融成功率96.7%;2种方法消融成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10例(25.6%),其中7例起源于左/右心耳,均经外科心耳切除术后房性心动过速得以根治.VT/PVC接受RFCA 152例,消融成功率89.5%,复发率6.6%,其中原消融点复发5.9%.不同年龄组消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展RFCA早期与晚期总体消融成功率及不同类型心动过速消融消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展消融早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及左前侧壁房室旁路复发率显著高于晚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FCA并发症8例(0.84%),其中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2例、麻醉意外1例均发生于射频消融早期阶段,血管并发症5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RFCA手术可安全而有效地用于治疗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成功率高,复发率低,是根治某些类型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法;低龄儿RFCA成功率、复发率及并发症与其他年龄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手术难度有所增加,需谨慎选择;采用三维标测指导射频导管消融可明显提高难治性心律失常的消融成功率;丰富的经验及熟练的操作是避免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 远距离院际转运507例危重症患儿回顾性分析

    作者:孙跃玉;昌艳军;郭予雄;钟敏泉;何少茹

    目的 提高危重症患儿的远距离院际转运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广东省人民医院PICU通过远距离院际转运收治的507例危重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诊断和转归.结果 507例危重症患儿中,男336例,女171例;年龄29 d ~15岁(中位数11个月);体质量2.5 ~80.0 kg(中位数8.0 kg);转运花费时间为90 ~ 990 min(中位数为264 min),其中121例(23.9%)花费121~240 min,288例(56.8%)花费241 ~480 min,72例(14.2%)花费超过480 min;转运距离为74~ 620 km(中位数266 km),其中249例(49.1%)患儿转运距离101 ~ 200 km,133例(26.2%)患儿转运距离≤100 km.前3类疾病是心血管系统疾病(169例,33.3%)、呼吸系统疾病(128例,25.2%)和神经系统疾病(85例,16.8%);转运过程中无一例死亡,均入住广东省人民医院PICU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其中治愈出院486例(95.9%),放弃治疗13例,死亡8例.结论 在院际远距离转运时,配备专业的转运队伍,做好转运前充分的准备,密切监护患儿在转运途中的病情变化能有效提高转运质量.

  • 机械通气方式对新生猪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炎性因子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的影响

    作者:赵有为;傅万海;覃晓菲;游楚明;梁剑;林云恩

    目的 观察常频机械通气(CMV)、高频振荡通气(HFOV)、部分液体通气(PLV)3种机械通气方式对急性肺损伤(ALI)新生猪BALF炎性因子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水平的影响.方法 出生1~3 d健康新生猪24只,用9 g/L盐水(38 ℃,35 mL/kg)灌洗制备ALI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6只,模型制备成功后不予通气,直接处死)、CMV组(6只)、HFOV组(6只)、PLV组(6只),行机械通气24 h后处死动物,用ELISA法检测BALF中TNF-α、IL-8、IL-1及SP-A水平.结果 3种方式机械通气24 h后,BALF中3种炎性因子及SP-A总体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PLV组、HFOV组SP-A水平较CMV组高(P均<0.05),PLV组IL-8、IL-1、TNF-α水平较CMV组低(P均<0.05),PLV组IL-8、TNF-α水平较HFOV组低(P均<0.05),HFOV组IL-8、TNF-α水平较CMV组低(P均<0.05).结论 不同机械通气方式致肺部炎性反应不同,PLV致肺部炎性反应轻.PLV较CMV、HFOV更能增加SP-A表达,降低SP-A的降解.

  • 应用同步鼻塞间歇正压通气进行序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

    作者:崔蕴璞;童笑梅;汤亚南;韩彤妍;常艳美

    目的 评价同步鼻塞间歇正压通气(SNIPPV)作为气管插管呼吸机撤离后的过渡通气模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 采用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将胎龄<35周、需应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早产儿67例,在符合拔管指征时,随机分为SNIPPV组(33例)及鼻塞持续正压通气(NCPAP)组(34例).比较2组患儿的血气分析、拔管失败率及并发症的患病率.结果 无创通气3h及12 h血气分析显示,SNIPPV组pa(O2)高于NCPAP组,pa(CO2)低于NCPAP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拔管后,SNIPPV组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的发生率及拔管失败率均低于NCPAP组(P均<0.05),呼吸暂停发作频率低于NCPAP组(P=0.000);与NCPAP组比较,SNIPPV组机械通气时间较短,氧疗时间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SNIPPV作为拔管后的过渡通气模式,治疗早产儿RDS比NCPAP模式更有优势,可作为气管插管呼吸机撤除后的优先选择.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