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015年我国17省市5岁以下腹泻患儿星状病毒感染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张会芳;孔翔羽;靳淼;章青;刘娜;李静欣;李宇宁;段招军

    目的 了解2015年我国17省市5岁以下腹泻患儿星状病毒的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2015年我国17省市4 672份5岁以下腹泻患儿的腹泻粪便样本和相应病例临床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星状病毒感染的分布特征.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反应进行星状病毒检测,对其中部分星状阳性PCR产物测序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星状病毒检出的阳性率约为3.40%(159/4 672).星状病毒感染阳性的患儿年龄主要集中在0~2岁,占85.53%(136/159);季节高峰在1月;流行地区主要位于西部及北部地区.选取52份星状病毒阳性标本进行测序,获得32株序列,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31株为经典HAstV-1型星状病毒,同时检测到1株HAstV-5型星状病毒.结论 星状病毒是我国17省市5岁以下腹泻患儿的重要病原体之一,经典的HAstV-1型是我国星状病毒流行优势株.

  • 2013-2015年深圳市福田区人星状病毒感染流行病学及分子特征分析

    作者:张海龙;叶郁辉;杨洪;吴延杰;姚相杰;张振;陈龙;何雅青

    目的 研究深圳市福田区腹泻患者人星状病毒(human astrovirus,HAstV)感染的流行病学及分子特征.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深圳市福田区1 625例疑似腹泻患者粪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方法检测粪便中的HAstV核酸,RT-qPCR阳性样品使用Mon269/Mon270引物对,用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HAstV的开放阅读框ORF2区域,将RT-PCR扩增产物纯化、测序后进行序列分析,并分析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结果 2013-2015年福田区HAstV的检出率为2.03%(33/1 625),其中2013年的检出率为1.84%(12/653),2014年的检出率为1.31%(7/535),2015年的检出率为3.20%(14/437);男性检出率为2.27%(21/925),女性检出率为1.71%(12/700),男女患者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2,P=0.431).HAstV在各年龄组人群均有检出,但在1岁以下年龄组患者的检出率低,为1.69%(11/650).HAstV在1月份的检出率高(5.59%,8/143),7月份的检出率低(未检出).将33份RT-qPCR检测为HAstV阳性的样品用开放阅读框ORF2区进行分型,结果有27份可进一步分型,其中HAstV-1检出15株,是福田区HAstV的主要流行株,此外分别检出7株HAstV-4、4株HAstV-5和1株HAstV-2.结论 HAstV是导致福田区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体,HAstV-1是福田区HAstV的主要流行株,同时也存在其他型别的感染.

  • 北京成人腹泻患者星状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作者:王金金;孔翔羽;靳淼;章青;李慧莹;王飞;王永杰;段招军

    目的 了解北京市成人腹泻患者星状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519份14岁以上腹泻患者的腹泻粪便样本和相关病例临床信息,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进行星状病毒检测,对星状病毒阳性PCR产物测序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星状病毒检出的阳性率为6.7%(35/519),其中男性为15例,阳性率为5.6% (15/270);女性为20例,阳性率为8.0%(20/2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6,P=0.261);季节高峰出现在10月(17.5%,14/80);在≥60岁的年龄组中检出率高(8.9%,7/79).对35份星状病毒阳性标本进行测序,获得24株序列,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17株(70.8%,17/24)为经典的HAstV-1型星状病毒,同时检测到4株HAstV-2型星状病毒,1株HAstV-4型星状病毒,1株HAstV-5型星状病毒,1株HAstV-8型星状病毒.结论 星状病毒是北京市成人腹泻的重要病原体之一,HAstV-1型是流行优势株.

  • 2013年北京地区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病原学研究

    作者:王森;王永全;苗元;高志勇;崔京辉;胡晓芬;靳博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病毒性腹泻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全年随机采集北京市2家三级甲等医院的5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轮状病毒(HRV)、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杯状病毒(HuCV)、肠道腺病毒(AdV)及星状病毒(AstV).结果 研究期间共收集病毒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243份,标本总阳性检出率52.7%(128/243),4种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HRV(26.3%,64/243)、HuCV(16.9%,41/243)、AdV (4.9%,12/243)和AstV(4.5%,11/243),分别占总阳性检出的49.9%、32.1%、9.3%和8.5%(其中包括混合感染10例,占总阳性检出的7.8%).患者以≤2岁儿童为主,不同年龄组之间病毒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397,P =0.009),不同病毒发病高峰期不同,男女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20,P>0.05).结论 HRV和HuCV是引起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4种病毒总检出率以12 ~ 18月龄组高;全年中以12月的病毒检出率高;存在一定比例的混合感染.

  • 2010年广东省深圳市病毒性腹泻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张海龙;李苑;张克春;杨洪;阳帆;罗敏;冼慧霞;姚相杰;何雅青

    目的 了解广东省深圳市病毒性腹泻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2010年1 -12月深圳市925例疑似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同时进行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4种常见腹泻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25.30%、20.11%、1.51%和2.27%.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全年各月均维持较高的检出率;轮状病毒感染有明显的季节特征,秋冬季为发病高峰;诺如病毒感染则无特殊的季节特征.0~2岁年龄组患者的感染率显著高于3岁以上年龄组患者.结论 2010年深圳市病毒性腹泻呈高发状态,其中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是主要的病原之一,星状病毒与肠道腺病毒的检出率较低.应加强对病毒性腹泻,尤其是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监测.

  • 2010年乌鲁木齐市住院儿童病毒性腹泻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沙比热木·托合塔木;阿依古丽·伊尔哈力;刘红斌;毋跃文;李新兰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住院儿童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现状.方法 2010年1-12月采集乌鲁木齐市379例腹泻住院患儿粪便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5种常见腹泻病毒.结果 229份(60.4%)粪便标本检出至少1种病毒.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肠道腺病毒和札如病毒检出率分别为45.6%、14.2%、4.2%、3.2%和1.1%.混合感染共26例,以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组合占首位(50.0%,13/26).1-3月和10-12月是轮状病毒流行高峰期;诺如病毒流行主要发生在10月.轮状病毒感染平均年龄小于诺如病毒感染平均年龄(P =0.002),肠道腺病毒和札如病毒感染全部发生于<2岁儿童.结论 轮状病毒仍是2010年乌鲁木齐市儿童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的病原体,其次是诺如病毒;混合感染占一定比例,在以后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研究中应该更加关注混合感染的出现.

  • 应用双重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同时检测A组轮状病毒和星状病毒

    作者:徐德顺;陈莉萍;朱晓娟

    目的 建立能同时检测轮状病毒A群和星状病毒双重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RT-PCR)方法.方法 根据上述2种病毒基因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并分析多重rRT-PCR的重复性、特异性、敏感性;以所建立方法对128例病毒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检测,同时以基因测序进行验证.结果 所建立的双重rRT-PCR检测方法对轮状病毒A群和星状病毒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轮状病毒A群灵敏度达到每个反应101拷贝,星状病毒灵敏度达到每个反应102拷贝.128例粪便标本中,轮状病毒A群和星状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18.0%和3.1%.通过基因测序比对结果相符.结论 构建可用于轮状病毒A群及星状病毒的双重rRT-PCR方法快速、特异且灵敏,可用于临床病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 昆明市腹泻婴幼儿星状病毒感染检测分析

    作者:张倩;黎曼侬;王喆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腹泻患儿星状病毒感染的临床与流行病学特点.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腹泻患儿粪便中星状病毒抗原以及轮状病毒抗原.结果:2009~2010年收治腹泻患儿275例,星状病毒抗原检出率3.65%(10/274),同时合并轮状病毒感染12.77%(35/275),发病年龄集中于1个月~2岁.感染多发生于秋冬季,临床症状与轮状病毒感染相似,预后良好.结论:星状病毒感染可能不是昆明地区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因之一,但有一定的发病率,在高发季节开展病原学检测有助于避免滥用抗生素及预防暴发流行.

    关键词: 腹泻 星状病毒
  • 中国七个地区1998-2005年急性腹泻住院患儿中星状病毒感染研究

    作者:方肇寅;孙亚萍;叶新华;王慧;章青;段招军;Xi Jiang;Duncan Steele;Roger Glass

    目的 研究中国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中星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确定流行毒株血清型.方法 选择国内7个地区收集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粪便标本,应用酶联免疫或PCR方法检测星状病毒,对星状病毒阳性标本应用RT-PCR方法分型并经测序确证.结果 1998-2005年在7个地区的调查点共收集1668份急性腹泻粪便标本,检测出星状病毒阳性标本91份,平均检出率为5 5%;病例全年均有发生,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10月份到次年1月份;95%患儿年龄在2岁以下,其中以9~11月龄儿童发病多,检出率为7.4%,12~17月龄、6~8月龄、0~6月龄儿童的检出率依次为6 1%、5.6%、5.6%.确定型别的49份标本中45份为HAstV-1型,1例为HAstV-3型,2例为HAstV-5型,1例为HAstV-8型.结论 星状病毒是中国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流行毒株以1型为主,同时存在多个型别的散在流行.

  • 河北省卢龙县婴幼儿腹泻的病毒病原构成及流行病学特点

    作者:李丹地;于秋丽;齐顺祥;谢赟;段招军

    腹泻病是世界范围内婴幼儿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研究表明全球每年约有150万~250万5岁以下婴幼儿死于腹泻有关的疾病或并发症,其中85%的患儿来自发展中国家~([1]).在腹泻病的多种病原体中,现已证实轮状病毒(HRV)、杯状病毒(HuCV)、星状病毒(AStV)和腺病毒(ADV)是婴幼儿腹泻病的主要病原.

  • 宁夏地区2011年病毒性腹泻病例病原学研究

    作者:詹军;马江涛;陈慧;袁芳;马学旻;刘翔;郝琼

    目的:了解2011年宁夏地区腹泻病例中轮状病毒(HRV)、杯状病毒(HuCV)、星状病毒(HAstV)及肠道腺病毒(HAdV)感染情况。方法2011年收集宁夏不同地区腹泻病例的粪便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A组HRV,阳性标本采用RT-PCR法进行分型鉴定;采用RT-PCR或PCR法检测HuCV、HAstV和HAdV。结果共收集腹泻病例粪便标本690份,其中HRV占2.17%(15/690)、HuCV占21.74%(150/690)、HAstV占3.19%(22/690)、HAdv占6.52%(45/690)、混合感染占4.20%(29/690)。15份HRV G血清型与P基因型以G1、G3、P[4]型为优势株。结论2011年宁夏地区病毒性腹泻主要以<2岁婴幼儿为主,HuCV是主要病原体。

  • 昆明市某医院2013~2014年住院婴幼儿感染星状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杨思达;任禹衡;邓丽丽;杨景晖;熊永英;井申荣;李利

    探讨昆明市某医院2013~2014年住院婴幼儿星状病毒(human astrovirus,HAstV)腹泻的感染情况,分析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通过逆转录RT-PCR法,对63份婴幼儿腹泻样品和42份非腹泻样品进行星状病毒分型鉴定;并扩增1株HAstY全基因组序列.结果在63份样品中,HAstV检出率为41.27%(26/63),以HAstV1型为主要流行株;42份对照组中,HAstV感染率为2.38%(1/42);扩增获得1株HAstV全基因组序列,进化树分析为HAstV1型.本研究获得了昆明地区婴幼儿星状病毒腹泻流行病学数据,为昆明地区星状病毒腹泻的感染、控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 环境污水中诺如、轮状、星状病毒的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王培;陶泽新;王素婷;周楠;林小娟;王海岩;宋立志;徐爱强

    为分析城市污水中诺如病毒(Norovirus,NoV)、轮状病毒(Rotavirus,RV)、人类星状病毒(Human Astrovirus,HAstV)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探索环境监测技术在病毒性胃肠炎疾病防控中的作用,本研究在山东省3个城市建立环境污水监测点,从7份分别采自2009~2015年的污水标本中提取RNA,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其中的NoV、RV、HAstV的核酸片段,扩增产物通过TA克隆后转化大肠杆菌JM109并进行序列测定,根据获得的序列分析其型别构成和系统发生特征.共检测出特异性序列210条,分属于6个NoV Ⅰ基因型、4个NoV Ⅱ、3个RV G基因型、3个RV P基因型和4个HAstY血清型.GⅠ.2、GⅡ.4、G9、P[8]和HAstV-1是各病毒检测中常见的基因型.系统发生分析显示GⅠ.3、GⅠ.6、GⅡ.4、G9、P[8]、HAstV-1和HAstV-4基因型内又分为多个传播链.研究结果表明生活污水中含有多种多样的胃肠炎病毒信息,环境监测是监测病毒区域性流行的重要途径之一.

  • 我国河南与北京腹泻患儿中的星状病毒感染

    作者:方肇寅;章菁;赵章华;马莉;李永华;杨辉;S.Monroe;R.Glass

    人星状病毒(HAstV)是RNA病毒的新家族,从我国河南和北京两地区的急性腹泻患儿便样中鉴定了7株星状病毒,经电镜观察病毒颗粒直径约为28nm,表面呈五角或六角星状形态,用RT-PCR检定为阳性,比较PCR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构建的序列同源性树表明,1990年在河南流行的星状病毒主要为HAstV-1,另有一株HAstV-5,1996年北京流行株为HAstV-5.对HAstV患儿的临床症状进行了讨论.以上结果为我国病毒性胃肠炎流行的预防提供科学根据.

  • 人星状病毒非结构蛋白C末端nsP1a/4蛋白6种删除突变体的构建与表达分析

    作者:赵微;牛科;赵健;金一鸣;隋婷婷;王文

    星状病毒(Human astrovirus,HAstV)是通过引起小肠上皮细胞凋亡从而导致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体.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HAstV非结构蛋白nsP1a C末端蛋白nsP1a/4是诱导凋亡的主要功能性蛋白,可能含有与凋亡相关的重要结构域.为了探索nsP1a/4蛋白中的凋亡结构域,本研究采用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根据nsP1a/4蛋白功能性结构域的位置,选择不同的删除位点,构建nsP1a/4蛋白及不同结构域删除的nsP1a/4蛋白突变体,并将其转染BHK21细胞,在转染的24~72h检测重组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并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显示,24h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融合nsP1a/4蛋白和其突变体的绿色荧光.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7种融合蛋白均能在体外细胞中高效表达,72h表达量明显高于48h.这些结果表明我们构建的nsP1a/4蛋白及其删除突变体可在BHK21细胞中表达,可用于HAstV非结构蛋白nsP1a/4的凋亡结构域研究,从而为进一步研究HAstY分子致病机制提供研究平台.

  • 星状病毒ORF2基因的克隆及进化树分析

    作者:钟家禹;朱冰;周荣;王长兵;肖密丝;龚四堂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儿童感染的星状病毒ORF2基因特点和基因类型.方法参考GenBank上的星状病毒1型ORF2基因设计了两对特异性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出目标片段,克隆于T载体上,测定序列,用phylip3.65软件、NJ法构建进化树.结果星状病毒ORF2基因为2316bp,编码771个氨基酸,ClustalW同源性比较发现,Hastv-gz克隆与4型星状病毒氨基酸同源性为高(93%),与其它基因型的同源性为61%~70%.结论广州地区儿童腹泻感染的星状病毒Hastv-gz克隆ORF2基因序列为2316bp,Hastv-gz克隆与4型星状病毒同源性为93%,以phylip3.65软件、NJ法构建ORF2基因进化树中,Hastv-gz与4型星状病毒密切相关,确认Hastv-gz是4型星状病毒.

  • 青岛地区腹泻患儿星状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作者:弋英;汪照国;张洪花

    目的 研究青岛地区婴幼儿腹泻患者星状病毒流行病学特点和基因型别.方法 收集青岛地区散发儿童病毒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48份,经胶体金法、RT-PCR法分别检测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后,应用RT-PCR进行星状病毒检测,并对阳性标本进行测序,鉴定型别.结果 48份粪便标本中,4份检出星状病毒(8.3%),经序列分析鉴定为HastV-1型.结论 青岛地区散发病毒性腹泻患儿存在星状病毒感染,型别为HastV-1.

  • 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粪便携带腹泻相关病毒的调查分析

    作者:罗雪莲;郑雅匀;戴晓懿;金东;孙晖;熊衍文

    目的:调查我国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粪便中腹泻相关病毒的携带情况,并对检出病毒进行序列分析。方法根据腹泻相关病毒基因组保守区设计兼并引物,采用直接PCR或一步法RT-PCR方法对96份喜马拉雅旱獭粪便标本核酸进行检测;阳性PCR产物测序后与参考毒株进行序列比对;利用PhyML 3.0软件对喜马拉雅旱獭粪便中病毒序列进行进化分析。结果96份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粪便中共检出星状病毒32份、小双节RNA病毒42份和嵴病毒5份,阳性率分别为35.4%、43.8%和5.2%;星状病毒、小双节RNA病毒和嵴病毒与参考毒株核苷酸一致性分别为78%、77%和93%,氨基酸一致性分别为77%、84%和91%。兼并引物未检测到腺病毒、札如病毒和诺如病毒。结论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粪便中存在星状病毒、小双节RNA病毒和嵴病毒,为后续喜马拉雅旱獭携带病毒谱系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 广州检出星状病毒4型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析

    作者:朱冰;钟家禹;李潇;陈翊;林涛;吴灶和;周荣;龚四堂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儿童感染的星状病毒基因组分子结构特点和基因型.方法 参考GenBank上的星状病毒基因组设计分段扩增引物,进行RT-PCR分段扩增星状病毒基因组,克隆于T载体上,序列测定,用Clustal W和DNAStar软件分析基因组序列.结果 星状病毒HASTVgz01全基因组为6721 bp,提交到GenBank上的序列号为DQ344027,其中5'端非编码区(5'UTR)长82bp,3'端非编码区末端长81 bp,病毒基因组编码区全长6558个核苷酸,分别编码ORF1a、ORF1b、ORF2,ORF1a基因长2763 bp(83~2845 nt),ORF1b基因长1557bp(2785~4332 nt),其中ORF1a、ORF1b两基因有71个核苷酸的重叠区;ORF2全长2316 nt,位于基因组中4325~6640 nt.ASTVgz01与GenBank中8种基因型星状病毒的ORF2基因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发现,HASTVgz01与4型的同源性为93%,其他的同源性在61%~70%之间.结论 广州地区儿童腹泻感染的星状病毒HASTVgz01全基因组为6721bp,GenBank序列号为DQ344027,HASTVgz01与4型星状病毒的ORF2基因氨基酸序列比较同源性为高,确认HASTVgz01是4型星状病毒.

  • 深圳市腹泻患者星状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作者:张海龙;李苑;杨洪;罗敏;唐屹君;姚相杰;冼慧霞;张克春;阳帆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感染性腹泻中星状病毒的感染情况,并研究其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采集深圳市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2083例疑似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同时采集30例健康人粪便标本作为对照,采用荧光RT-PCR检测星状病毒核酸;然后使用特异性引物,对星状病毒核酸阳性标本进一步采用RT-PCR方法扩增星状病毒的ORF2区域,对PCR扩增产物经纯化、测序后进行序列分析,同时对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星状病毒检出率为1.39% (29/2083);其中6月龄以下、6~11月龄、12 ~ 35月龄和36月龄以上患者检出率分别为2.96% (5/169)、1.48% (8/707)、2.48%(3/121)和1.20%(13/1086);星状病毒在冬季检出率较高,春季次之,夏季和秋季则较少发生.对ORF2区域进行基因测序和分析显示,深圳地区星状病毒以HAstV-1为主要流行株,HAstV-2、HAstV-5亦有检出,其他型别则未检出.其中HAstV-1又可分为3个亚组,分别与GenBank上的德国株(AY720892)、印度株(AB551380)和巴西株(AY846638)有较高的亲缘关系,其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8.3% ~99.1%、96.0% ~ 100%和98.0% ~ 100%.结论 星状病毒是深圳地区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HAstV-1是深圳地区星状病毒的主要流行株,应加强对星状病毒腹泻的监测.

91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