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中华放射肿瘤学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중화방사종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放射肿瘤学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3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3030/R
  • 国内刊号: 张红志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zhfszlxzz.yiigle.com
  • 曾用名: 中国放射肿瘤学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X射线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粘着斑激酶的影响

    作者:李平;申文江;朱丽红

    目的探讨X射线对血管平滑肌细胞抑制作用的信号传导机制.方法建立体外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模型,给予2~20Gy(分别为2、5、10、15、20Gy)单次X射线照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在mRNA水平观察X射线对VSMC粘着斑激酶(FAK)的影响.结果 2~20Gy 单次X射线照射下调FAK mRNA表达.照射后48h,2、5、10、15、20Gy各照射组FAK 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除20Gy与15Gy剂量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各组FAK mRNA表达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F=364.21,P<0.01).同一剂量15Gy照射后6、24、48、72h照射组FAK mRNA表达均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t=4.07,P=0.01;t=7.48,P=0.02;t=9.10,P=0.00;t=12.93,P=0.00),照射后45min、12h两组FAK 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分别为t=2.18,P=0.10;t=1.46,P=0.22).结论放射可能通过在转录水平下调FAK的基因表达,使VSMC增殖受到抑制,诱导VSMC凋亡.其下调作用呈剂量相关性和时间相关性.

  • 乳腺癌术后腋窝淋巴结数对放射治疗的指导意义

    作者:惠周光;李晔雄;吴君心;余子豪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或改良根治术后腋窝淋巴结清扫和检测的彻底程度对预后的影响和对放射治疗的指导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11例乳腺癌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合并或不合并化疗+放射治疗的病例.根据腋窝淋巴结清扫和检测个数分为2个组,A组81例(腋窝淋巴结个数 <10个),B组130例(腋窝淋巴结个数≥10个).观察2个组的局部区域复发率和生存率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 A组和B组淋巴结转移数≥4个的病例分别占21.0%和35.4% (P=0.026).A组和B组局部区域复发率分别为33.3%和20.8% (P=0.042).淋巴结阴性和转移数为1~3个的局部区域复发率A组为29.7%,B组为15.5% ,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37).A组腋窝淋巴结阴性及淋巴结阳性患者的远地转移率分别为16.7%和31.6%(P=0.169),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2.5%和45.6%(P=0.25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8%和57.9% (P=0.253) ,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B组淋巴结阴性及淋巴结阳性患者的远地转移率分别为5.9%和38.0%(P=0.000),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2.4%和50.6%(P=0.000),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2.2%和63.3%(P=0.000),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腋窝淋巴结清扫和检测不彻底低估了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程度,腋窝淋巴结个数<10的局部区域复发率明显高于腋窝淋巴结个数≥10者.当腋窝淋巴结清扫和检测<10个时,建议对淋巴结转移数为1~3个者做术后放射治疗.

  •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残存/复发行立体定向照射后鼻咽部出血

    作者:崔书祥;王迎选;北京

    目的评价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鼻咽部出血的发生率,正确施行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SRS).方法 18例鼻咽癌常规放射治疗DT65~74Gy后,5例(T4期)因肿瘤未控行FSRS加量照射24~40Gy,6~8次完成;13例(T2~T3期)因肿瘤复发行第二程放射治疗:A组8例,常规放射治疗DT30~40Gy+FSRS 24~30Gy,6~9次完成,B组5例,单纯FSRS 40~42Gy,6~8次完成.结果 T4期肿瘤侵及颅底者出血发生率为3/5;T2~T3期肿瘤复发第二程放射治疗,A组出血发生率为1/8,B组为1/5.结论 T4期颅底明显破坏者FSRS加量治疗后出血发生率高;复发病例宜选择常规放射治疗+FSRS的综合方法,减少FSRS的总剂量和分次量.

  • 食管癌术前放射治疗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作者:汪楣;谷铣之;黄国俊;杨宗贻;汪良骏;陈东福

    目的为进一步估价术前放射治疗和外科手术综合治疗食管癌的近远期疗效, 再次分析随诊满5年以上的418例食管癌随机分组临床研究结果.方法 1977年6月至1989年4月, 对胸中段食管癌(按1978年UICC分段标准)、长度8cm以下 (1984年起为5~8cm)、年龄<65岁, 能进半流、无外科手术禁忌证的病例进行信封法随机分组:术前放射治疗组[(R+S)195例], 和单纯手术组[(S)223例]. 放射治疗使用8MV X射线, 前后2个野包括全纵隔及胃左动脉旁淋巴结引流区, 剂量DT40Gy 20次4周. 双锁骨上区未做预防照射,间隔2~4周后进行手术.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 Logrank检验两组的差异性.结果 R+S组和S组手术切除率分别为90.3%和85.7%(P=0.08), 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2.2%和40.8%(P<0.01),T4N0M0+T4N1M0期分别占29.2%和57.4%(P<0.005); 手术死亡率分别为2.2%和4.2%; 胸内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2.2%和3.7%, 食管残端残存癌发生率分别为0%和2.1%, 局部和区域复发率分别为22.7%和41.4%(P<0.01). R+S组生存率优于S组(P=0.024).结论术前放射治疗能降低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率和缩小肿瘤及明显降期作用; 能降低局部和区域复发率及明显提高长期生存率; 能提高手术切除率, 并不增加手术后并发症.

  • 不均等剂量放射治疗食管癌远期疗效

    作者:王冬果;刘建军;李鸣鹤;赵一电;刘金安

    目的探讨不均等剂量放射治疗食管癌的可行性.方法 160例食管鳞癌患者,信封法随机分为不均等剂量组80例,常规剂量组80例.入组者需无明显食管龛影及穿孔征象.两组均采用模拟机定位,体外3个野照射.不均等剂量组4Gy/次,5d/周,第2周开始2Gy/次,5d/周,共70Gy 6周.常规剂量组2Gy/次,5d/周,共70Gy 7周.结果全部病例随访5年以上.局部控制率不均等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分别为46.3%、27.5%(χ2=6.150,P=0.022).1、3、5年生存率不均等剂量组分别为72.5%、38.8%、31.3%,常规剂量组分别为57.5%、23.8%、16.3%(χ2=4.187,P=0.043;χ2=5.141,P=0.037;χ2=5.452,P=0.032).晚期放射损伤(肺纤维化、食管狭窄、食管溃疡)发生率低,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前程加大放射治疗剂量,短时间内大量杀灭肿瘤敏感细胞,提高了局部控制率和远期生存率,并且不增加副反应.不均等剂量放射治疗食管癌优于常规剂量,是目前可行的一种新的放射治疗方法.

  • 30例原发颅内生殖细胞瘤治疗的远期疗效

    作者:王德昌;刘原昭;田丽红;马建光;李雪南;肖素华

    目的报告30例原发颅内生殖细胞瘤治疗的远期疗效和探讨其治疗方法. 方法 30例先经不同程度肿瘤切除手术后给予放射治疗,放射治疗采用常规分割外照射方法.28例全脑预防照射后缩小照射野到肿瘤区追加放射至肿瘤足量;2例仅做肿瘤区放射治疗.19例做了全脊髓预防照射.未做全脑预防和低剂量脑预防照射的2例出现脑转移(1例合并脊髓转移)做再程放射治疗.结果全部病例5、10、15、19年生存率分别为93.1% 、87.6%、 87.6% 、68.2%.临床症状缓解率为95%.再程放射治疗的2例中1例生存超过17年,1例现也已超过10年.结论颅内生殖细胞瘤争取手术治疗的贡献在于减小肿瘤体积并获得病理诊断和分流脑积水,放射治疗是治愈的有效方法.全脑预防照射作为必要治疗措施,脑预防剂量在26~30Gy和肿瘤灶治疗量在50~55Gy为宜.脊髓预防照射可因病情需要选择采用,不可作为常规方法.14岁以下幼年在脑预防照射时要保护垂体,不做脊髓预防照射为好,对原发蝶鞍区肿瘤的放射治疗总量降低到45Gy.

  •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作者:张南;潘力;戴嘉中;王滨江;王恩敏;蔡佩武

    目的评估立体定向放射(γ刀)治疗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效果,探讨治疗的适应证和制定治疗计划的注意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至1995年间,γ刀治疗的57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边缘剂量平均为20.6Gy(9.0~25.2Gy).30%~80%的等剂量曲线包绕病灶.运用质子磁共振波谱进行脑坏死的鉴别.结果 53例随访(4.38+1.40)年,4例失访,1例死亡.影像随访中19例见病灶缩小.5例治疗后4~39个月再次出血.21例(60%)治疗后癫痫发作频度和程度减轻,6例主诉癫痫未改善.4例额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停药后未再出现癫痫.17例病灶位于额顶叶及颞叶内侧功能区的患者治疗后4~25个月出现肢体肌力减退、失语等症状.33例病灶周围出现中到重度水肿,经脱水、激素及尼莫通扩血管治疗,4~14个月后影像随访,脑水肿明显减轻好转.5例出现明显的肢体活动障碍.2例治疗后14、16个月行手术切除病灶.3例出现明显视力下降.结论边缘剂量>16Gy时治疗后再出血比率明显减低.从治疗后再手术切除的病理标本中未找到血管瘤内机化闭塞的确切证据.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γ刀治疗必须慎重.

  • 己酮可可碱对(E)-(2')-脱氧-氟亚甲基胞苷的放射增敏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作者:李晔雄;Philippe A.Coucke

    目的观察己酮可可碱(PTX)在体外对(E)-(2')-脱氧-氟亚甲基胞苷(FMdC)的放射增敏作用和放射引起细胞周期再分布的影响.方法在人结肠癌细胞系WiDr进行克隆形成分析检测放射增敏效应.常规照射剂量2Gy时的放射增敏比(SERSF2)定义为2Gy时对照组存活分数(SF)和药物处理组SF之比.流式细胞仪应用于分析照射、FMdC和PTX对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结果照射前用30nmol/L FMdC处理WiDr细胞48h或照射后立即单用0.5~1.0mmol/L PTX 14d均能观察到各自的放射增敏作用.30nmol/L FMdC和0.25~1.0mmol/L PTX的SERSF2分别为1.09和1.02~1.24.30nmol/L FMdC和0.5mmol/L 或1.0mmol/L PTX联合应用时,SERSF2分别增加至1.50和1.66.PTX增强FMdC的放射敏感性.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在非同步化WiDr细胞,放射引起G2期阻滞和剂量有关.G2+M期阻滞在照射后6h可检测到,12h达高峰.照射前应用30nmol/L FMdC能够使放射引起的G2+M期阻滞增多,但PTX能显著去除G2期阻滞.结论己酮可可碱增强FMdC放射增敏作用和G2期阻滞去除有关.

  • 131 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结果

    作者:郑容;唐谨;贾莹莹;曹秀华;刘琳;陈盛祖;北京

    目的分析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的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接受131I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患者,其中14例骨转移灶在131I治疗前接受手术治疗.结果全组5年和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1%和79%,骨转移后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71%和53%.24例骨转移伴有疼痛,131I治疗止痛有效率(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为88%,其中完全缓解率为50%,部分缓解率为38%.18例接受单纯131I治疗者,无1例骨病灶完全消除,而手术加131I治疗的14例中,9例骨病灶完全消除者均为单发骨转移灶.结论 131I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的有效治疗手段,能缓解骨疼痛,并对部分骨转移灶有消除作用.手术合并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局限的骨转移灶可以有效地消除病灶,建议对局限性骨转移灶行手术加131I综合治疗.

  • 电子束照射野面积对中心轴剂量和输出因子的影响

    作者:何京学;胡斌;张清文;朱庙生

    目的探讨电子束照射野挡块对中心轴剂量和输出因子的影响. 方法用瑞典Scaditronix公司生产的RFA-300型三维水箱及P型硅半导体探头对瓦里安2100C和2300C/D直线加速器的多种能量电子束进行了中心轴百分深度剂量(PDD)扫描,并测量了照射野输出因子.结果测得的PDD数据表明,电子束深度剂量对照射野铅挡大小有某种程度的依赖性,一般倾向是当照射野减小时表面剂量增大,治疗深度减小,大剂量深度(R100)向表面移.这些变化在高能时为明显.输出因子的测量结果说明,对不同能量电子束在不同限光筒条件下,输出因子随照射野铅挡大小改变的情况不尽相同.结论临床治疗时使用的限光筒大小要尽量与实际照射野面积接近,在使用铅挡构成很小的照射野(如<6cm×6cm)时,应实际测量输出因子,以减少剂量误差.

  • 聚合白蛋白和32P胶体内照射治疗肝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崇美;刘吉勇;叶远红

    目的探讨聚合白蛋白(MAA)和32P胶体内照射治疗肝癌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26例肝癌患者接受B超引导下瘤内注射MAA和32P胶体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表现、肿物大小、甲胎球蛋白(AFP)水平、组织病理学以及肝肾功能、血常规和免疫指标.结果治疗后临床症状减轻,AFP水平下降;组织学示治疗区肿瘤组织完全或部分坏死、纤维化. 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3例,好转(MR)2例,稳定(SD)7例,进展(PD)2例,总有效率为57.7%.5例治疗后行二期手术.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8.5%、 76.9%、 38.5%,中位生存期16个月.局部无并发症,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和免疫指标无变化.结论 MAA和胶体32P内照射治疗肝癌是一种简单、安全和有效的新方法,副作用小、适应证广.

  • 鼻咽癌腔内近距离超分割推量照射的研究

    作者:吴君心;潘建基;陈梅;陈传本;林少俊;林祥松;福州

    目的分析鼻咽癌腔内近距离超分割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的选择.方法体外照射+腔内后装超分割推量放射治疗鼻咽癌128例,体外常规放射治疗50~66Gy后进行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1996年6月以后由于经颌下鼻咽旁区插植术的开展,腔内后装的适应证的选择严格按肿瘤侵犯深度在鼻咽部粘膜下≤10mm.施源管技术采用个体化模块将施源管固定在鼻咽腔内,并将软腭推开,剂量分割采用超分割法2.5~3.0Gy/次,2次/d,间隔6h,总剂量12~24Gy,中位剂量18Gy.体外照射剂量分为3个组,即:56Gy组44例(其中37例为56Gy),60Gy组54例,66Gy组30例.结果全组3、4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4.2%、74.9%,3、4年局部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7.1%、92.7%.体外照射56、60和66Gy组的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3.6%、88.4%和84.6%(χ2=0.92,P=0.63),3年局部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100%、90.9%、93.3%(χ2=0.25,P=0.8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腔内近距离治疗前应该进行CT或MRI影像评价并进行严格的适应证选择及后装技术的选择,腔内近距离治疗的适应证为病变厚度≤10mm的病例为好.在此基础上T1、T2期鼻咽癌计划性外照射的剂量可以降低至56Gy.腔内近距离治疗超分割方法的晚期放射性反应少,患者可以耐受,具有可行性.

  • 肺类癌的治疗与预后

    作者:高远红;肖泽芬;王绿化;刘新帆;李晔雄;徐国镇

    目的总结肺类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评价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肺类癌的临床资料.其中典型类癌(TC)16例,非典型类癌(AC)9例.根据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分期,Ⅰ期15例(TC 14例,AC 1例), Ⅱ期4例(TC 1例, AC 3例),Ⅲ期6例(TC1例, AC 5例).25例患者均手术治疗, 其中18例行单纯手术治疗,5例行术后放射治疗,2例行术后化疗. 结果全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7%和72%,单纯手术治疗患者5年生存率为93%,术后辅助治疗的患者无1例生存超过5年.典型类癌的5年生存率为100%,而非典型类癌为38%. Ⅰ期5年生存率为100%、Ⅱ+Ⅲ期为53%.单因素分析示病理类型和分期均为有显著性意义的预后因素. 结论肺类癌以手术治疗为主,对于Ⅲ期肺非典型类癌,推荐术后行辅助性化疗和(或)放射治疗.多数肺类癌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为病理类型和分期.

  • 乳腺癌根治术后内乳淋巴结首先复发的特点

    作者:张玉晶;高远红;刘新帆;李晔雄;余子豪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经根治术及辅助治疗后以内乳淋巴结为首先复发的临床表现和特点,总结其误诊的有关因素.方法对31例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多项分析,包括患者原发乳腺癌的发病和治疗情况、内乳复发病灶的特点、确诊手段、误诊以及对挽救治疗的影响等.本组患者占同期收治乳腺癌女患者的0.6%,手术时年龄29~60岁(中位44岁).根治术后16例未做正规辅助治疗,11例仅做辅助化疗或内分泌治疗,4例做了内乳放射结合化疗或内分泌治疗. 结果术后到确诊内乳复发的时间为8~132个月(中位34个月).复发病灶均表现为胸骨旁隆起或肿块(直径2~10cm,中位5cm),伴胸痛、皮肤受累和胸骨破坏,其百分比例分别为61.3%、35.5%和64.5%;45.2%的病变跨多个肋间隙,病变中心位于上3个肋间的比例为90.0%.误诊包括胸骨转移(22例)、胸壁复发(10例)、肋软骨炎症(5例)等.挽救治疗均包括放射治疗、综合局部切除或全身治疗.内乳淋巴结转移确诊治疗后的3、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60.0%、 26.1%和12.9%.复发病灶直径≥6cm的患者较病灶直径<6cm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缩短(P < 0.05),推测可能与治疗延误有关. 结论乳腺癌多数的内乳淋巴结复发位于上3个肋间.内乳淋巴结复发常被误诊为胸骨转移、胸壁复发、肋软骨炎症等.误诊导致的治疗延误和不当有可能影响预后.

  • 膀胱癌保存膀胱术后综合治疗预防复发的疗效

    作者:孙晓南;胡建斌;杨起初;杭州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化疗预防肌层侵犯的浸润性膀胱癌保存膀胱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23例肌层侵犯的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保存膀胱术后在丝裂霉素规则膀胱灌注化疗的基础上行放射治疗(研究组),照射平均剂量为52.5Gy.以29例同期同样病变行保存膀胱术后单纯丝裂霉素规则膀胱灌注化疗的为对照(对照组).结果研究组除2例因放射性膀胱炎分别中断3d和1周后继续治疗外,其余均按计划完成治疗.所有病例随访3年以上,平均随访41.6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3年盆腔复发率为18.8%和44.8% ( P=0.026);3年远地转移率分别为18.2%和24.1% (P=0.437);3年生存率分别为81.8%和86.2% (P=0.670).结论保存膀胱术后放射+化疗治疗能有效降低肌层侵犯浸润性膀胱癌盆腔复发率,是膀胱癌保存膀胱术后理想的辅助治疗.

  • 前列腺癌的放射治疗

    作者:李云海;潘自强;冯炎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肿瘤,以欧美地区多见.虽然国内发病率相对较低,但近年也呈上升趋势,每10万男性人口发病率从60 年代0.48上升至90年代2.40.由于前列腺癌患者多为老年人,常因各种合并症或确诊时病情进展而不适宜手术,放射治疗成为主要的局部手段.笔者对放射治疗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 中枢神经系统对2次照射的耐受性

    作者:于金明;于甬华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因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或继发性肿瘤放射治疗后复发或未控的病例,这些患者2次放射治疗就成为不可避免.由于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功能,使放射治疗医生对其2次放射治疗时心存疑虑.中枢神经系统对2次放射治疗的耐受性如何对放射损伤的修复如何成为众多放射治疗医生关注的重要问题.笔者就一些动物实验和临床资料,对该问题做一综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鼻咽癌预后的关系

    作者:张弓;曾俊;龚玲玲;伍钢;周云峰

    鼻咽癌(NPC)治疗后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复发及远地转移,近年研究表明,肿瘤的生长及远地转移与肿瘤诱导血管生成密切相关.检测75例NP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以探讨NPC中VEGF的表达与其复发、转移及生存期的关系.

  • 外照射结合高剂量率192Ir腔内治疗食管癌研究

    作者:郑安平;刘金安;刘建军;窦运喜;张庆富;张光彬

    食管癌高剂量率后装腔内治疗应用较为广泛,但方法各异,本文旨在寻求一种较为适当的内外照射结合模式.

  • 应用带膜金属支架治疗食管-气管(支气管)瘘

    作者:尹化斌;李安琪;杨玉凤;吕守敬;郝立群

    食管-气管(支气管)瘘是食管癌放射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62.2%~65.0%的患者在两月内死亡.以往曾用食管搭桥手术或食管置管术治疗,但并发症发生率高且效果差.1993年Do等首先报道了应用带膜金属支架治疗食管-气管瘘的经验,此后国内外相继有所报道.从1995年4月至2000年8月,笔者应用带膜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25例食管癌患者局部放射治疗未控所致的食管-气管(支气管)瘘,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后程加速超分割治疗局部晚期贲门癌

    作者:张建军;石家庄

    局部晚期贲门癌预后较差.近几年后程加速超分割治疗恶性肿瘤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疗效,为治疗局部晚期贲门癌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笔者对47例失去手术指征的局部晚期贲门癌患者进行了后程加速超分割、常规根治性放射治疗的前瞻性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8例男性乳腺癌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付光忠;田曼霖

    乳腺癌发生于男性少见,约占全部乳腺癌的0.5%~1.5%.男性乳腺癌发病年龄较晚,在临床上易被忽视,其预后较差.本科于1991年3月至1995年10月共收治8例男性乳腺癌,现报道如下.

  • 自制头部肿瘤三维坐标化定位器的应用

    作者:王健;狄小云;马胜林;徐敏;陈国付;杭州

    颅内肿瘤在定位时由于缺乏明显的影像解剖标志,医生通常是根据CT、MRI照片或手术留置在脑中的标志,在模拟机下设定一个照射野范围.如果定位时与做CT扫描时头位有差异(扫描条件如龙门架倾斜角都会对肿瘤的大小尺寸、位置带来失真),使医生很难精确确定靶区中心.为此笔者设计了一个用于颅内肿瘤三维定位用的坐标仪来解决这个问题,现介绍如下.

  • 镍钛合金支架对食管癌放射治疗的影响

    作者:程惠华;原锦;林贵山;陈建英;徐利亚;翁振乾

    镍钛合金支架对食管等部位的恶性狭窄和食管-气管瘘及食管穿孔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不但重建食管的通畅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为其它治疗创造条件.食管癌患者支架治疗后往往联合放射治疗.但金属支架对放射治疗剂量的影响,报道较少,未见利用仿真体模研究其剂量变化的报道.本实验采用直线加速器作为放射源,利用仿真体模对镍钛合金支架置入食管前后的吸收剂量进行测量,探讨其对放射治疗可能产生的影响.

  • 用于放射治疗的发泡塑料体模的研制及应用

    作者:陈文湛;张宜勤;朱军;朱向帜;黄克伟;南京

    放射治疗全过程应包括放射治疗计划的设计和执行.正确执行治疗计划除治疗机物理条件保证外,治疗摆位和治疗时体位固定也必须保证,这对控制和保证放射治疗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笔者介绍一种价格便宜、方便耐用的体位固定发泡塑料材料及其使用方法.

  • 加速器电子限光筒到位后复位钮不能复位的处置方法

    作者:蒋泽;唐志全;刘仁云;成都

    一、材料与方法1.故障现象:美国瓦里安产电子直线加速器(WARAIN-2300C/D)进入电子治疗模式后装入电子限光筒(ELECTRON APPLICATOR)并自动转换照射野后约30s,小机头上复位钮(RESET SW)的复位信号跳掉,红灯不能清除,手控板一切操作指令均无.

  • 鼻硬结病一例

    作者:陈娜;刘秀英;林培成;福州

    患者男性,60岁.因鼻塞5年,呼吸困难1个月于2000年9月就诊本院.入院前在当地医院行咽部及右鼻前庭活检,病理报告为“wegner肉芽肿”.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好,颈部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鼻尖鼻翼变形、增厚、发硬,双鼻腔闭锁,软腭挛缩向上并与咽后壁粘连.鼻咽纤维镜下见双侧声带正常,会厌软骨以上咽侧壁、后壁增厚、狭窄,表面粘膜苍白呈结节状.入院后行左鼻咽、口咽及下咽活检,病理报告为鼻硬结病.鼻腔CT示:双侧鼻前庭见软组织肿物影,与鼻中隔相连;双侧鼻翼牵拉变形,邻近骨质未见明显破坏;双侧中鼻道及鼻后孔未见明显肿物;确诊为“鼻硬结病”.2000年10月13日针对鼻腔、口咽、喉咽设双面颈+鼻前3个野,采用60Co γ射线同中心常规分割照射,DT50Gy,25分次,36d;并配合链霉素0.5g/次,2次/d肌肉注射,共60d.放射治疗期间出现Ⅱ~Ⅲ度口腔粘膜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放射治疗后鼻塞、呼吸困难症状减轻.查体:鼻腔通气较前通畅,外鼻仍变形,咽部充血,见有白膜附着.

  • 窝骨化性纤维粘液样瘤一例

    作者:胡挺;徐焕龙

    患者男性,39岁.因右窝部肿块进行性增大1年,行肿块切除术后20 d就治本科.术前体检:右窝部肿块17cm×6cm,质地较硬,无压痛,未触及全身浅表淋巴结.术前MRI提示右窝内偏外侧有17.9cm×6.9cm×9.0cm软组织肿块,考虑可能为滑膜肉瘤.经切取活检病理诊断为骨化性纤维粘液样瘤(ossifying fibromyxoid tumor, OFT).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为Vim(++)、S-100(-)、GFAP(-)、Actin(-),认为是低度恶性骨化性纤维粘液样瘤.于2000年3月29日行肿瘤切除术.术中见窝肿瘤无包膜,边界不清.肿瘤上极侵至皮下脂肪内,达大腿中下段部位,下极位于胫骨上端后缘;大小18cm×10cm×6cm;前部与关节囊相连,腓总神经横穿肿瘤中心,胫神经及动脉、静脉位于肿瘤内侧缘与瘤体粘连.术中小心剥离胫神经、动脉和静脉,分离瘤体前、内、上和下缘,切除腓神经6cm,瘤体分段切除.术后3周行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期间患肢回流不畅导致肿胀疼痛,给予消肿止痛治疗疗效不显著,患者中途(DT30Gy)放弃放射治疗.

中华放射肿瘤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z1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