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精神病学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s 중국신경정신질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山大学
  • 影响因子: 1.3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0152
  • 国内刊号: 44-121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4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曾进胜
  • 类 别: 精神病学
期刊荣誉:
  • 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变化的动态观察

    作者:郭富强;孙祥荣;杨友松;徐玉川;陈隆益;董凌琳;韦永胜;黄雨兰;李晓佳;孙红斌;杨红

    背景 五年来,人们已经在动物脑内对脑出血血肿周围的病理改变进行了一些研究,然而很少人对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的病理和超微结构进行评估.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普通病理及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方法 对30例脑出血患者采取非功能区漏斗式入颅,在入颅路径过程必须切除的脑组织中,把远离血肿的脑组织作为对照组(发病12 h以内),靠近血肿旁1 cm脑组织作为实验组.按发病到手术的时间将实验组分为6 h以内组6例,6~12 h组7例,12~24 h组5例,24~48 h组3例,48~72 h组3例,3~4 d组3例,5 d组2例,8 d组1例.应用光镜和电镜观察脑组织普通病理及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 对照组脑组织形态和结构基本正常.实验组6 h以内脑组织有轻微损伤.6 h以后脑组织损伤逐渐加重.24~48 h损伤达高峰,光镜显示脑细胞和纤维水肿明显,细胞形态不完整,核固缩,炎性细胞浸润明显;电镜显示神经元细胞核变空染色质聚集,线粒体肿胀,嵴变短或消失,核糖体减少,次级溶酶体增加,细胞变空,细胞膜不完整,胶质细胞核固缩.72 h以后损伤逐渐好转,5 d时损伤与6~12 h组相似,8 d时基本好转,与6 h以内组基本接近.结论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继发性损伤早期就有病理改变,损伤高峰在24~72 h,与一般脑出血临床神经功能损害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可能与血肿周围组织的继续发性损伤有关.

  • 以精神症状为主要首发表现的病毒性脑炎95例临床分析

    作者:韦玉华;潘润德

    目的 探讨以精神症状为主要首发表现的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95例以精神症状为主要首发表现的病毒性脑炎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住院的无精神症状的病毒性脑炎101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以精神症状为主要首发表现的病毒性脑炎其精神症状以混合型多见(60.0%),伴随的躯体症状体征出现率低(35.8%~66.3%),与对照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误诊率高于对照组(41.1%vs 25.7%,P<0 05);实验室检查中脑电图较脑脊液、CT、MR阳性率高.95例患者经抗病毒等及抗精神病药治疗后,除4例死亡、3例自动出院外,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对以精神症状为主要首发表现的患者,如病前有感染、腹泻、口唇疱疹等病史,应动态观察病人有无意识障碍、智能下降、癫(癎)发作、神经系统体征变化及脑脊液、脑电图是否有异常变化等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诊断.以治疗脑炎为主的同时辅以少量短期的抗精神病药综合治疗,预后良好.

  • 发展中国家三城市非精神科门诊医务人员掌握抑郁症知识情况的初步调查

    作者:梁红;费立鹏;张艳平;薛德旺;魏立和;崔玉红;徐东;及惠玉;王翠玲;王安文;王志青

    目的 针对三个发展中国家各1个城市初级医疗机构非精神科医务人员进行预实验调查,了解其掌握抑郁症知识的情况.方法采用自编"医生有关抑郁症知识量表"对三城市的167名门诊非精神科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三城市医务人员大部分项目的检测结果相似,其中有关抑郁原因项目中3项波哥达市的准确度显著高于另2个城市;有关诊断和药物治疗项日三城市医务人员回答的正确率低;抑郁症知识的掌握与年龄和工龄有相关性.结论提高初级医疗机构非精神科医务人员正确识别、合理治疗抑郁症的知识水平和对就诊者的心理问题的关注度是十分必要的.

  • 吡贝地尔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脑多巴胺D2受体的影响

    作者:陈玲;叶锦辉;黎锦如;刘长征;吴琪;高锦辉;杨敏;刘焯霖

    目的 研究常用抗帕金森药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吡贝地尔对脑多巴胺D2受体的影响.方法立体定位右侧纹状体注射6-羟多巴胺制备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模型成功后予吡贝地尔灌胃治疗[30 mg/(kg·d)]5周.分4组(正常组、术后4周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组、术后9周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经吡贝地尔治疗组、术后9周帕金森病模型大鼠未治疗组)行125I-依匹必利(125I-epidepride)大鼠脑多巴胺D2受体放射自显影.图像分析得到纹状体与小脑的平均光密度值,计算并比较各组左、右两侧脑多巴胺D2受体的特异性放射性摄取比值(纹状体/小脑-1)的变化.结果正常大鼠脑多巴胺D2受体对依匹必利的特异性放射性摄取比值左、右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成为帕金森病模型后,右侧(损毁侧)比值较正常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治疗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双侧比值较刚成模型时均明显降低,右侧(损毁侧)比值仍较左侧高;经吡贝地尔治疗后,双侧比值较未治疗组进一步降低,右侧(损毁侧)降低甚,比值较左侧低.结论长期吡贝地尔治疗可能会使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双侧脑多巴胺D2受体的数量减少,损毁侧减少为甚.

  • 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内支架成形术前后脑灌注CT成像的变化以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作者:周丽红;王嗣欣;赵亮;房铭辉;高燕军;米艳娟;陈启东;王清河

    目的 探讨颅内外动脉狭窄内支架成形术前后脑灌注CT成像的变化以及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纳入12例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患者,其中表现为前、后循环TIA9例,颈内动脉系统有梗死病灶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狭窄动脉行内支架成形术,并于支架术前、术后48 h以及6~12个月的随访期内行头CT灌注成像检查.结果 支架术前9例前、后循环TIA患者,灌注成像表现为7例rCBF下降,2例rCBF正常;3例rCBV增高、6例rCBV正常;8例TFP、MTT延长,1例TTP、MTT正常.术后6~12个月,7例rCBF正常,2例rCBF下降;6例rCBV正常,2例增高,1例轻度增高;5例TTP、MTT正常,4例TTP、MTF轻度延长.在6~12个月随访期内,有2例出现TIA,均出现支架后的再狭窄,灌注CT表现为rCBF下降、rCBV增高,TTP、MTT延长.3例行颈内动脉支架的脑梗死患者,支架术前3例rCBF下降;1例rCBV轻度增高,1例rCBV下降,另1例rCBV正常.术后6~12个月,2例rCBF正常,1例rCBF轻度下降;1例rCBV正常,2例rCBV轻度增高;3例TTP、MTT仍延长.3例术前NIHSS评分分别为7、5、6,术后随访期间转为3、3、2.其中1例显示支架后再狭窄,灌注CT表现为rCBF轻度下降,rCBV轻度增高.结论 灌注CT成像各指标的转归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灌注CT成像可作为评价临床症状转归的一个客观指标.

  • 头孢曲松钠对谷氨酸神经毒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刘春华;王维治

    目的 研究头孢曲松钠对谷氨酸神经毒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培养大鼠脑皮层神经细胞,加入谷氨酸损伤和头孢曲松钠保护作用,光镜及电镜观察细胞损伤程度,短暂谷氨酸诱导细胞内钙超载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实时观测细胞内Ca2+荧光强度变化,免疫组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胶质细胞性谷氨酸转运体1(GLT1)蛋白及GLT1 mRNA表达变化.结果 头孢曲松钠预处理组较谷氨酸组神经细胞光镜形态更接近正常,电镜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减轻,短暂细胞内钙超载后细胞内Ca2+相对荧光强度上升缓慢但恢复迅速,GLT1蛋白及GLT1 mRNA表达增加(P<0.01).结论 头孢曲松钠通过上调GLT1 mRNA表达,能减轻谷氨酸引起的细胞损伤和细胞内钙超载作用,对神经细胞产生保护作用.

  • 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三种不同治疗方案预后分析

    作者:杨前进;张仁波;胡淑芳;付跃高

    目的 通过对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不同治疗方案预后分析,探讨微创术治疗本病的佳治疗方案.方法 收集119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住院患者的出血量和GCS评分等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案分为保守、开颅、微创3组,以第30天SSS评分为预后指标.采用SPSS 10.0软件,分析不同出血量、GCS评分水平的患者预后与3种治疗方案的关系.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出血量、GCS评分和保守治疗为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出血量25.0~39.9 mL各组患者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血量40.0 mL~90.0 mL微创组和开颅组患者预后优于保守组.出血量25.0~90.0 mL、GCS评分≤7分开颅组患者预后优于保守组,微创组与保守组患者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CS评分≥8分者微创组患者预后优于保守组,开颅组和保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出血量40.0~90.0 mL、GCS评分≥8分的患者适合于行微创术,GCS评分≤7分患者适合开颅手术.

  • 中华成人智力量表与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中国修订版的相关研究

    作者:汪达山;陈建华;杜亚利;蒋莉;李荣富

    目的 考察及评估中华成人智力量表(Intelligence Scalefor Chinese Adult,ISCA)和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中国修订版(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Adut-Chinese Revised,WAIS-RC)的一致性.方法 对120名智能正常成人(年龄16~79岁),随机分为两组,以抗衡顺序前后检测ISCA和WAIS-RC.结果 ①ISCA结构效度分析12个测试项目的累计解释方差为71.72%,两量表的一致性测定Kappa值为O.694.②ISCA与WAIS-RC量表总分及各分量表之间显著相关(总粗分之间r=0.935;言语分量表之间r=0.910;操作分量表之间r=0.917;ISCA的流体智力与WAIS-RC的操作测验之间r=0.831;ISCA的晶体智力与WAIS-RC的言语测验之间r=0.904;ISCA的注意/记忆与WAIS-RC的操作测验之间r=0.888,P值均小于0.01).结论 ISCA与WAIS-RC量表具有很高的一致性.

  • 颈动脉病变与前循环梗死亚型关系

    作者:刘昊;邓丽影;张明

    目的 研究颈动脉病变与前循环梗死亚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16例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双侧颈总及颈内动脉进行探查,观察颈动脉病变特点,分析不同类型粥样斑块与脑梗死亚型的相关性.结果 ①68.2%的脑梗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病变,69.8%的患者颈动脉轻度狭窄;②左侧半球梗死的患者其同侧颈动脉粥样斑块数量远大于对侧,右侧半球梗死的患者其同侧斑块数量也大于对侧(P<0.005),同时随着颈部病变血管和斑块数量增加,颅内病变范围及程度也增加(P<0.005);③皮质支及动脉主干型脑梗死患者中不稳定性斑块35例,稳定性斑块9例;中央支梗死、分水岭区梗死及白质损害患者中不稳定性斑块分别为5例、4例、9例,稳定性斑块为17例、7例、20例.结论 ①颈内动脉系统病变与前循环梗死相关,同时颈动脉狭窄程度并不是前循环梗死唯一相关因素,颈动脉粥样斑块性质可能与其密切相关;②颈动脉病变与颅内病灶存在对应关系,同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和范围与脑梗死的程度相关,而且Willis环不仅对脑血流供应起调节和代偿作用,同时也促使微血栓向对侧及其他血管转移;③不稳定性斑块与皮质支脑梗死及动脉主干型脑梗死相关而稳定性斑块则与中央支脑梗死、分水岭区梗死及弥漫白质损害相关.

  • 褪黑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

    作者:杨祖铭;冯星;朱国际;孙斌;王莹;朱海娟;丁欣;季正华;王兴东

    目的 研究褪黑素(melatonin,MT)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神经保护作用以及MT的用药时间窗.方法 选用7日龄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HIBD组)、MT治疗组(按给药时间分为HIBD前组、0 h组、1 h组和2 h组),即治疗组在各不同时间给予腹腔注射1次MT 10 mg/kg,各组动物分别在术后6 h、12 h、24 h、48 h、72 h处死.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NSE的表达变化.结果 HIBD模型组血清NSE水平显著高于MT各治疗组(P<0.01),HIBD模型组皮质NSE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MT各治疗组(P<0.01或P<0.05);MT治疗组各组间比较,HIBD前组、0 h组、1 h组血清NSE和皮质NSE阳性细胞数的变化差异性不明显(P>0.05),但它们与后2 h组在血清NSE和皮质NSE阳性细胞数的变化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组织中NSE的变化与血清中NSE的变化显著负相关(r=-0.92).结论 褪黑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有预防和治疗作用,能有效地保护NSE的活性.褪黑素在HIBD的治疗上存在时间窗,预防用药和HIBD后2 h内给药效果明显,而且HIBD后1 h内给药优于HIBD后2 h给药.

  • 颅咽管瘤骨桥蛋白免疫组化及免疫电镜研究

    作者:黄广龙;方陆雄;漆松涛;李佳;刘保国;张晓峰

    目的 通过研究颅咽管瘤的超微结构及其与钙化的关系,探讨颅咽管瘤钙化形成的分子基础进一步明确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其钙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免疫组化SP法检测OPN在54例颅咽管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分析钙化程度与OPN表达强度的关系.对颅咽管瘤组织超微结构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并从超微定位水平检测OPN在颅咽管瘤中的表达.结果 透射电镜明确颅咽管瘤的超微结构.经Spearman相关分析,在成釉细胞型中随着钙化程度的增加,OPN表达程度显著增强(rs=0.533,P<0.01).经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OPN表达程度在成釉细胞型与鳞状细胞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813,P<0.001),成釉细胞型颅咽管瘤的表达显著高于鳞状细胞型颅咽管瘤.OPN免疫电镜显示OPN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胞浆的内质网上.结论 OPN可能是颅咽管瘤的钙化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

  • 重庆地区抑郁症患者博尔纳病病毒感染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作者:赵立波;谢鹏;牟君;李亚军;邹德智;刘庆军;周锡国;杨建

    背景 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是一种高度嗜神经的RNA病毒,是人畜共患病博尔纳病(Borna disease,BD)的病原体,可引起从鸟到灵长类的多种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表现为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特征的BD.近年研究发现BDV感染与一些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有关,尤其是精神疾病.但有关BDV感染与抑郁症(depressive disorder,DD)发病之间的关系,目前国内外研究尚有争议.本研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进一步探讨BDV与DD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巢式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nRT-PCR)结合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了60例DD患者和120名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BDV p24基因片段,对FQ-PCR阳性产物进行克隆和基因序列测定,测序结果与人和动物来源的BDV分离株以及标准株Strain V和He/80进行序列比较.对两组阳性率进行Fisher精确概率检验.结果 DD组BDV p 24基因片段阳性率为5%(3/60);健康组阳性率为0%(0/120).DD组阳性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测序结果为5'-CCCTCCAAGTGGAAACCATCCAGACAGCTCAGCGGTGCGACCACTCCGACAGCATCAGGATTCTTGGCGAGAACATCAAGATACTG-3'.登陆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证实所获得目的基因片段确系BDV p 24基因片断,与人类基因组片段和其他病毒基因组片段无同源性.其与马源的BDV病毒株H1766序列比较亲缘关系近,同源性为97.68%,在2个位点出现突变(nt 1675 T→C,nt 1678 C→T).与其他国际公认的标准病毒株Strain V和He/80比较,同源性分别为96.51%和95.35%,碱基互换中局限于T-C、和A→G两种.结论 中国的DD患者中存在BDV感染,重庆地区DD的发病可能与BDV感染有关.

  • 胰岛素水平预测利培酮致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增加的初步研究

    作者:曾彦英;喻东山;戴志萍;隋毓秀;方群

    研究表明,利培酮在使用头12周内体重增加明显[1].而体重增加又与胰岛素(INS)水平关系密切[2].因此我们拟探讨利培酮对体重的影响程度及体重增加和INS水平之间的关系.

  •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23例报告

    作者:于伟东;赵丛海;张鸿琪;支兴龙;凌峰;张民;潘辉

    颅内巨大动脉瘤是指大直径大于25 mm的动脉瘤,治疗仍十分困难,我们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23例颅内巨大动脉瘤病人,并取得良好效果,现结合有关文献分析报告如下.

  • 低血糖性脑损害研究进展

    作者:苏净;常高峰

    低血糖性脑损害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血葡萄糖浓度过低(血糖低于2.8 mmol/L),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严重者可致昏迷.本文将就低血糖性脑损害的临床表现、影像及电生理检查、生化及病理改变做一综述.

    关键词: 脑损害 低血糖
  • 帕金森病丘脑底核深部电刺激术后注意事项和并发症

    作者:干静;谢晶;Thobois Stéphane;刘振国

    帕金森病(PD)是以黑质多巴胺神经元渐进性减少为病理特征的神经变性疾病,随着病程进展,早期有效的多巴胺能药物会引起运动并发症.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十几年来国外多个PD研究中心运用双侧丘脑底核深部电刺激术(STN-DBS)治疗重症PD,研究结果表明STN-DBS是目前公认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1~3],这项技术可以明显地改善PD症状,改善程度分别为:震颤68%~84%、强直36%~63%、少动46%~52%、步态48%~64%,每日强直/震颤持续时间减少了72%[4,5].

  • 儿童焦虑障碍与抑郁障碍的关系

    作者:苏林雁

    按照儿童精神障碍两维度划分法,儿童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同属于内化性(internalizing)障碍,或称情绪障碍.儿童焦虑障碍是一组以过分焦虑、担心、害怕为主要体验的心理障碍,包括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特定恐怖症、社交恐怖症、惊恐障碍,有些文献将选择性缄默症、适应性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强迫症也包括在内.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包括重性抑郁障碍及心境恶劣障碍.

  • 髓母细胞瘤误诊为小脑脑膜炎1例

    作者:张小冬;王慧聪;王燕宏

    髓母细胞瘤是一种较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其典型MR表现为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增强后呈均匀强化,同时种植病灶也被显著增强.但临床上髓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颇多差异,常常给诊断带来困难,易导致误诊、漏诊.我院于2005年发现被误诊的1例,现报道如下.

  • [12]行走困难,双手震颤,智能下降1年(上)

    作者:王向波

    患者,女,17岁,1年来患者走路不稳,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活,逐渐说话吐字不清,双手震颤,以后逐渐又出现有时"迷路",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反应迟钝.2006年4月在北京某军队医院查体:神清,反应慢,计算力差(100减7至86后再减不能),右中枢性面、舌瘫,右上下肢体肌力Ⅳ级,双侧肌张力高,肢体可见舞蹈样动作,双Babinski sign(+).

  • 卒中后的疾病否认和病觉缺失

    作者:Julien Bogousslavsky;马玉苹;刘新峰

    简介病觉缺失(anosognosia)是脑损伤后一种复杂而令人困惑的病症,在发生偏瘫、偏盲等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后,即使有明显的依据及临床表现证明其存在功能缺损患者可能无法意识到并否认自身残疾.病觉缺失常出现在脑损伤急性期,是急性期明显的表现,而且对患者及临床治疗有重要影响,却鲜有研究(可能部分归因于其表现短暂).对其缺乏认识确实会延误急性卒中处理,并将在此后影响患者的康复及日常生活.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