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3D打印技术在复杂髋臼骨折术前设计中的应用

    作者:王鹏飞;庄岩;李忠;雷金来;卢代刚;从雨轩;付亚辉;魏星;魏巍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复杂髋臼骨折术前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笔者自2014-04-2015-04采用3D打印技术对43例复杂髋臼骨折进行术前设计、预手术.所有患者行CT平扫(层厚1.0 mm)及三维重建,获得数据,将数据发送给3D打印机,打印出髋臼骨折的三维模型.术前对于模型进行复位,模拟手术进行复位固定.结果 43例均获12~24(14.3±0.8)个月随访.手术时间(165.0±25.0)min,术中出血量(450.0±125.0)ml,术中透视时间(24.0±2.3)s.术后髋臼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标准进行评估:优23例,良13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3.7%;末次随访疗效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标准评定:优25例,良13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8.4%.1例出现死亡冠破裂,予以结扎.结论 3D打印技术在复杂髋臼骨折术前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术中可获得良好的复位及固定,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减少术中透视时间.术后患肢功能恢复良好.对于骨科医师来说可缩短髋臼骨折手术学习曲线,值得进一步推广.

  • 计算机术前设计在Maxmore椎间孔镜穿刺技术中的应用

    作者:谢清华;陈忠羡;刘一涛;付兆宗;薛忠林

    目的 :评价计算机术前设计穿刺通道在椎间孔镜穿刺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科2015年3月~2016年7月采用计算机术前设计穿刺通道辅助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2例,术前利用CT三维图像确定进针点并测量穿刺针与人体正中矢状面的夹角、与人体横断面的夹角及进针深度.记录通道建立时间、镜下操作手术时间、X线透视次数,术前、术后1天、术后6个月进行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观察手术并发症.结果 :72例手术过程顺利,均未发生神经损伤、硬膜囊撕裂、血肿及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建立通道时间15~30分钟,镜下手术操作时间25~40分钟,平均30.2±3.7分钟,X线透视次数15~30次,平均20.3±3.7次.1例术后出现腰部酸痛不适,对症治疗3个月缓解;1例残存臀部疼痛不适;1例术后3个月复发,行开放手术.术后随访9~16个月,平均13.5±1.2个月.VAS评分术前7.3±0.6分、术后1天2.7±0.5分(P<0.05),术后6个月1.5±0.4分;JOA评分术前、术后1天和术后6个月分别为15.5±2.33分、20.1±2.63分、25.32±2.11分,术前与术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按MacNab评分系统,优57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5.8%.结论 :计算机术前设计穿刺通道应用于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提高椎间孔镜穿刺操作精准性,缓解疼痛,获得满意的疗效.

  • Photoshop软件在外翻术式选择及方案优化中的应用

    作者:李昕宇;祁印泽;陈兆军

    背景:外翻矫形是临床常见的足踝矫形手术,手术方法繁多而矫形效果差异较大,如何选择佳术式以及术前模拟调整手术方案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目的:探讨采用Photoshop软件辅助外翻手术的术前设计,选择佳术式及优化手术方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采用术前Photoshop软件辅助外翻手术的术前设计、方案选择,并行模拟截骨固定治外翻患者89例157足,男14例18足,女75例139足;年龄28~70岁,平均(56.3±10.8)岁.术前根据患者畸形情况制定手术方案,截骨部位、角度、截骨量均术前通过Photoshop软件测量确定,并通过软件行模拟截骨手术,从而优化手术方案.比较术前、术后及术后6个月随访时X线片的角度测量值,结合AOFAS评分观察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HVA、IMA、DMAA均矫形彻底,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患者症状改善满意,术后并发症减少.结论:采用术前Photoshop软件辅助外翻手术的术式选择及优化手术方案,可明显减少术式选择及方案设计失误,从而提高手术效果,可广泛用 翻手术治疗,复杂畸形及翻修患者更推荐使用.

  • 横行腹直肌肌皮瓣血流动力学的超声多普勒研究

    作者:周东辉;陈述政;黄岩花;陈方红;纪建松

    横行腹直肌肌皮瓣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乳房重建及其他部位的移植修复[1-2],而良好的腹壁下动脉血供是横行腹直肌肌皮瓣存活的关键,因此,术前了解该皮瓣主要供血动脉(腹壁下动脉)的位置及其走行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检测100名正常人的200条腹壁下动脉,以了解其走行和血流动力学参数,为横行腹直肌肌皮瓣的术前设计提供依据.

  • 腋皱襞切口皮下修剪术治疗腋臭

    作者:周翔;刘庆丰;韦强

    腋臭症是常见病,治疗方法较多,各有优缺点。1996~1999年以来我科采用腋皱襞切口皮下修剪术治疗腋臭症,取得良好效果。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本组36例腋臭症患者,男11例,女25。年龄12~45岁,以年轻人为主,均在门诊一次手术,同时行双侧腋部的治疗。 2. 手术方法 ⑴手术体位:备皮后,两上肢外展固定或两上臂上举外展、曲肘掌心向上置于枕后,使腋部充分暴露。 ⑵术前设计:用龙胆紫沿腋毛边缘画线作为腋部皮下剥离范围,在画线范围内沿腋窝皱壁设计两条切口线长4~5 cm,使皮下剥离范围近似成3等分,以便于手术剥离操作。 ⑶方法:用含1/10万肾上腺素的0.5 %利多卡因60~80 ml 溶液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后,按设计切囗线切开皮肤达皮下脂肪层,并于此层锐性分离达到设计皮下剥离范围。用止血钳或单钩提起切口一侧皮缘,并用手指顶住将皮瓣翻起,剪除皮下脂肪、毛囊和大汗腺腺体,至皮瓣成似全厚皮片厚度,彻底止血,间断缝合切口,注意与基底缝合固定数针。然后在剥离范围周边缝合6~8针,打包法轻加压包扎4~6 d,肩关节限制活动1周,术后7~10 d拆线。 二、结果 Ⅰ期愈合34例,因皮下血肿延期愈合2例。术后并发症,皮下血肿2例,愈合后腋窝部皮下剥离范围皮肤出现少许皱折2例。28例术后随访半年~3年,无异味,腋部瘢痕细小,腋毛生长稀疏,效果良好,患者满意。

  • 间断埋线重睑术的改进

    作者:乔先明;程金龙

    作者自1996年2月~2000年8月对168例间断埋线重睑术加以改进,采用"睑板上穹窿结膜进针贯穿褥式间断埋线法"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168例,男17例,33只眼,女151例,291只眼,年龄18~30岁,平均26岁。均选择上睑较薄,无松弛的单睑者施术。二、手术方法1.术前设计重睑线,定重睑线在由内向外c、d、a、b、e、f 6点,分别相距3 mm。

  • 简易巨乳缩小术设计仪

    作者:程国梁;王兵

    我们设计了一种简易的巨乳缩小术术前设计仪,8年来应用该仪器设计画线行巨乳缩小整形术近10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观察镜在面部美容手术中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蒋红;王琳琳

    由于审美观的不同,每人有每人的审美见解,所以与美容就医者在术前设计及手术操作过程中充分的交流沟通十分重要,医者往往在面部美容手术前后需要用镜子向美容就医者显示手术设计和效果,我们为此设计一款面部美容手术观察镜,以便相互沟通,使用效果良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医疗纠纷.

  • 乳房体积测量技术

    作者:单磊;高建华

    临床工作中,乳房体积测量的目的在于较准确估计现有的乳房体积以及需增减的体积,以指导术前设计,减少盲目性,增加科学性和准确性.乳房体积测量主要用于5个方面:⑴正常人群的乳房体积调查.⑵隆乳术需假体的容积确定,即术前测出乳房的体积,将要求达到的隆乳容积减去乳房体积,经过换算得出所需假体体积.⑶不对称乳房隆乳术的假体体积的确定,或者指导皮瓣设计.⑷乳房缩小术后对称性的评估.⑸隆乳术后复查,以及观察假体有无渗漏或破损.

  • 美容整形术前设计专用画线笔

    作者:

  • 关于部分教材中"乳房位置"描述的商榷

    作者:杨艳清;江昌艳;秦巍;龚黎明

    在不少整形美容教材中,关于正常乳房的内侧位置,均描述为"内侧达胸骨旁线"[1],笔者认为这种描述值得商榷.可能因为撰文作者对"胸骨旁线"和"胸骨线"这两个解剖标志线存在误解."胸骨线"为沿胸骨边缘与前正中线平行的垂直线,而"胸骨旁线"为通过胸骨线和锁骨中线中间的垂直线[2],显然胸骨旁线位于胸骨线的外侧.临床工作中我们认识到正常乳房内侧位置靠近胸骨边缘,即达胸骨线,而不是偏向外侧达胸骨旁线.也有部分教材认为隆乳术术前设计乳房"内缘至胸骨旁线'"[3],这可能是有着相同的误解.

  • 中老年切开法重睑术

    作者:李辉

    切开法重睑术成功与否与多种因素有关,尤其中、老年多合并有皮肤松弛、眶隔及眼轮匝肌退变,这给手术带来一定的困难.我科自1989年以来,对中老年行切开法重睑术300例,现将几点体会报告如下:1 术前设计受术者平卧于手术床,双眼略向下注视,用手轻轻展平上睑皮肤,并分别在中间距睑缘5~6mm,内眦侧5mm,外侧与中间同高或偏低,用龙胆紫画标志点,然后连接成线,形成第一条线,内侧要与内毗角自然连接,外侧长度同睑裂或略短.然后用削尖的棉棒放在画线的中间位置并轻向下压,同时嘱受术者略向上看,此时皮肤向下反折形成重睑,皮肤反折的低点用龙胆紫标志,形成第2条线,内侧与第1条线自然相接,外毗较第1条线略长3~5mm,第1条线与第2条线外侧端画连接线,形成第1条线延长线,两条画线间形成内侧窄、外侧宽的"刀”形,也是预切除之皮肤.

  • 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前设计

    作者:李承德;金舜熔;李莲花

    正确的术前设计是保证手术成功和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今天想和讨四个方面:

  • 体表设计模具在垂直双蒂法乳房缩小术术前设计中的应用

    作者:江燕;李佳;谢源

    [目的]探讨体表设计模具在垂直双蒂法乳房缩小术术前设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计并自制体表设计模具,对进行垂直双蒂法乳房缩小术的52例病人进行术前体表设计.[结果]本组52例中50例采用垂直双蒂法行乳房缩小术获得成功,总体满意率达到96.15%.[结论]体表设计模具准确合理、方便快捷,在垂直双蒂法乳房缩小术的术前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

  • 3D打印技术在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截骨矫形治疗中的辅助作用

    作者:杨阳;刘林;薛文;王增平;钱耀文;高学民;范立真;文杰

    背景:脊柱严重畸形,解剖不规则,截骨矫形手术风险极高,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患者需要术前制定个体化的、精准的置钉及截骨方案设计以降低手术风险.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应用在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截骨矫形手术中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32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纳入研究,其中16例在3D打印技术辅助下行截骨矫形手术的患者作为试验组,即术前利用3D打印技术重建脊柱模型,在此基础上精确设计合理的截骨方案.其余16例在X射线常规影像学检查指导下行截骨矫形的患者为对照组.记录所有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侧后凸畸形矫正效果、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相关指标.结果与结论: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侧凸及后凸Cobb角等7个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置钉准确率及侧凸和后凸矫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3D打印技术,为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截骨矫形术前制定了个体化的、更加精准的置钉及截骨矫形方案,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小手术创伤,临床效果满意.

  • 3D照相技术辅助精准美学设计在鼻整形术中的应用

    作者:安阳;李东;薛红宇;杨欣;潘柏林;甄永环;冯宁

    目的 探讨3D照相技术辅助精准美学设计在鼻整形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手术前与求美者有效沟通,应用3D照相技术采集求美者全面部形态的原始数据,应用3D模拟软件face sculptor进行三维立体成像及数据分析.与求美者一起确定理想的鼻背长度、高度、弧度、鼻尖突出度,鼻小柱-上唇角,鼻额角等鼻部美学亚单位形态,获得双方认可的、理想的鼻部三维立体效果.医师通过对设计后的效果进行测量,指导术中操作并完成手术.结果 本组共102例求美者.其中95例对术后效果满意;4例术后鼻尖突出度降低,鼻尖下旋,行Ⅱ期手术修复后效果满意;2例出现鼻背轻微偏斜,不影响美观;1例术后1个月出现不明原因感染,给予局部清创后好转;无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3D照相技术值得在整形美容领域推广.

  • 改良乳晕切口巨乳缩小垂乳上提术

    作者:刘玉生;杨光;袁星;袁钟岱

    1995年3月至今,应用改良环乳晕双环切口治疗乳房下垂和巨乳15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 手术方法 1.1 术前设计 患者端坐,双手自然下垂,检查乳房下垂的程度,首先以乳头正中为圆心,以2cm为半径画出乳晕切口内环;设计者手托乳房将乳头定位于锁骨中线第四肋间,并标出乳房皱襞的位置,经乳头垂线距乳房皱襞上方6~8cm为定点,再以乳头为圆心,以乳头至该点距离为半径画圆为外环,两环之间即为去表皮的区域,外环至乳房基底即为皮下潜行剥离区(图1)。

  • 脐旁岛状分叉皮瓣转移修复会阴部瘢痕挛缩畸形1例

    作者:刘晓军;陈林峰;张立宪;胡志奇

    脐旁皮瓣在临床上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游离移植可用于修复头面部的软组织缺损及畸形,也可制成脐旁岛状皮瓣进行阴道再造等,均取得良好效果。1999年12月我科应用脐旁岛状分叉皮瓣转移修复会阴部手术后形成的复杂性瘢痕挛缩畸形1例,获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某女,33岁。因1998年5月在外院行小阴唇近阴蒂处黑痣切除术,术后切片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2周后行扩大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外阴形态破坏并形成瘢痕挛缩,会阴部形成瘢痕环状挛缩畸形,尿道口被覆盖,排尿受阻,双腿外展功能受限,行走时痛苦异常,性生活丧失(图1)。经过充分术前准备,住院第5天在全麻下行会阴部瘢痕挛缩松解右侧腹部脐旁岛状分叉皮瓣修复术。术前设计:沿腹壁下动脉走行,经腹直肌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暴露并切开腹直肌前鞘,在腹直肌后方钝性分离出腹壁下的动静脉主干,沿血管主干上行,延长腹壁切口抵达皮瓣的下缘,约在脐下3.5cm处旁开2cm分离出腹壁下动脉脐旁皮瓣血管蒂,在分离至血管蒂部时,形成一约5cm长的腹直肌肌袖以避免血管分支受损。然后按皮瓣设计线自上而下掀起,形成以腹壁下动脉为蒂的脐旁岛状皮瓣(25cm×12cm),将皮瓣及其血管蒂通过皮下隧道转移至会阴部,彻底松解会阴部挛缩瘢痕,使尿道口、阴道口及肛门恢复到解剖位置,并使双腿外展达150°。再沿术前设计线纵形劈开岛状皮瓣的远端,形成脐旁岛状分叉皮瓣,与会阴部瘢痕松解后的创缘缝合,皮瓣下常规放置负压引流,术毕。术后常规补液,抗感染治疗,7天拆线,2周后病人痊愈出院(图1)。  脐旁皮瓣有恒定的血液供应,血管蒂长,转位角度灵活,抗感染能力强,临床上应用较为灵活,在会阴部缺损的修复及器官再造方面有着比其它皮瓣难以比拟的优势。本例会阴部术后复杂性瘢痕挛缩畸形,成功的应用了脐旁岛状分叉皮瓣来进行修复,术后外形功能改善明显,效果满意,值得借鉴。

  • 臀上动脉及腰动脉穿支皮瓣的3D血管造影术研究

    作者:Koonhei W.Lui;Siwang Hu;Naveed Ahmad;Maolin Tang;魏峰;高景恒;袁继龙;张晨

    背景与目的 3D血管造影术由Comelius首先提出,并由Voigt于1975年推进.至今,已有多种改良方法.临床上,利用3D技术评估穿支皮瓣已不再是新鲜事,而完全是一种必要手段.结合运用3D数字成像技术和血管造影术,我们发明了一种新的可视化血管的3D技术.这一方法可为腰动脉和臀上动脉肌皮穿支提供一种数字模型,以利于提高对腰动脉和臀上动脉跨界穿支皮瓣的安全提升.方法 对2具尸体行全身明胶-氧化铅动脉灌注.然后,对尸体标本行螺旋CT扫描及3D重建.对6具新鲜尸体注射乳胶.将尸体样本分层解剖,以证明每条穿支血管.结果 尸体样本中平均有5条直径0.6 mm的臀上动脉肌皮穿支.起自腰动脉的穿支血管,其平均直径和血供区域分别为0.7 mm和30 cm2.腰部区域的3D重建模型可以显示其形态、空间位置,以及腰动脉和臀上动脉的毗邻关系.结论 结合传统断层影像,腰动脉和臀上动脉穿支皮瓣的3D模型可以为穿支血管解剖提供更深入的理解.3D重建模型已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手段,将来,其还可在基础科学研究、临床培训、术前设计和模拟手术方面发挥更大价值.

  • 30例成人双侧股骨近端形态一致性的研究

    作者:姜浩;李忱;孙树东

    随着技术及现代生物材料的革新进步,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和巨大的成功.无论选取何种术式,术前设计在一台完美的髋关节置换术中显得尤为重要,人工假体植入方式在恢复髋关节生物力学结构和使用寿命中也占据不可估量的作用[1,2].而在某些特殊疾病,如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粗隆间骨折等髋关节周围骨形态异常的疾病中,我们通常是通过测量对侧髋关节来设计手术.

46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