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乳磨牙牙槽骨高度的分析研究

    作者:李红梅;石四箴

    目的研究分析儿童正常乳磨牙牙槽骨的高度,探讨影响儿童牙槽骨高度的各种因素及其测量方法,确定儿童牙槽骨丧失的诊断标准.方法以Digora数字式X线摄影系统和改良的咬合翼片固位装置,拍摄209名3~9岁儿童正常乳磨牙的标准咬合翼片后,用Digora系统的距离测量功能,获得X线片乳磨牙邻面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的距离,作为乳磨牙牙槽骨的相对高度,研究其生理变化范围,并进一步分析其与年龄、性别、颌位、牙位等的关系.结果正常乳磨牙邻面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距离的平均值为(1.14±0.30)mm,存在个体差异.牙位不同,距离不同(P<0.01).下颌牙的距离大于上颌同名牙的距离(P<0.01).性别不同牙的距离在上颌无显著性差异,而下颌男性大于女性(P<0.01).距离与年龄有一定的相关性,随年龄的增长呈增加趋势(r=0.4196,P=0.0001).结论正常乳磨牙牙槽骨的高度受个体差异、年龄、性别、颌位和牙位的影响,在一定生理范围内变化(<2 mm),如>2 mm,则提示有牙槽骨吸收.Digora数字式X线摄影系统和改良的固位装置适用于此项检查.

  • 可摘式铸造牵引装置应用于牙根牵引术的设计和制作

    作者:吴伟恂;蔡展文;季洁;沈庆平

    对于断面位于龈下或牙槽嵴顶下的残根,只要适应症选择得当,牙根牵引术是一种十分有效的保存治疗方法.它能使断面位于龈下的牙根上升到一定的位置,从而为以后的修复创造良好的牙周条件.这一治疗方法的推广应用将提高残根的保存率.

  • 上颌中切牙畸形阻生1例报告

    作者:陈远

    患者,女,9岁,学生.Ⅰ脱落1年,1未萌出,于1998年2月18日就诊.检查:磨牙中性关系,2 1反牙合,2近中旋转,无牙合接触,3唇向低位萌出,上唇系带附于牙槽嵴顶,系带左侧粘膜下有一椭圆形隆突.

  • 改良闭口式与开口二次印模在下颌全义齿修复中的比较

    作者:何水永

    固位与稳定一直是下颌总义齿修复的难点。这类患者下颌剩余牙槽嵴常呈低平状、刀刃状、低凹状、或为纤维牙嵴,黏膜附着点接近牙槽嵴顶或与之水平,牙槽黏膜厚薄不一,易产生压痛。临床上,良好的印模在修复牙槽嵴低平的下无牙颌患者修复过程中非常重要。本文对47例牙槽嵴低平的下无牙颌患者分成两组,采用改良闭口式印模法和传统开口二次印模法,比较患者的满意度及临床调改情况。

  • 46例糖尿病患者牙周脓肿治疗分析

    作者:徐洁;黄丽玉;杨美容

    糖尿病患者牙周组织对感染的抵抗力降低,易形成牙周脓肿[1]。我们于1997年10月~2000年9月对46例糖尿病患者牙周脓肿进行综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 病例选择标准 Ⅱ型糖尿病诊断按WHO 1980年标准。牙周脓肿诊断标准:患牙无牙体疾病而有附着丧失,龈肿胀呈椭圆或半球状,红肿光亮,压痛明显;X线片示患牙牙槽嵴顶吸收。

  • 舌系带过短修整术

    作者:陈书志

    舌腹与口底之间中线处的纵行粘膜皱襞称舌系带,其上端附着过于靠近舌尖,或下端过于靠近下颌舌侧牙槽嵴顶即形成舌系带过短,从而限制舌尖的正常运动.当第一乳前牙萌出时,可形成慢性创伤性溃疡,笔者就其处理浅谈体会如下.

  • 牙骨质-骨化纤维瘤切除术同期行改良All-on-four种植修复1例

    作者:吴卉;徐普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8岁.2009年11月因"要求种植修复在CT检查时发现左上颌骨肿物2d"入院.临床检查:面颈部基本对称,未见皮肤红肿或破溃,未扪及肿大淋巴结.全口牙列缺失,活动义齿修复;口腔黏膜未见明显红肿、破溃;牙槽嵴无骨性膨隆,无压痛.CT显示:1)全牙列缺失;2)上颌窦底下垂,右侧牙槽嵴顶至上颌窦底距离不足8 mm,左侧不足3mm,下颌牙槽嵴顶距下颌神经管不足10 mm,前牙区牙槽骨不同程度吸收;3)左上颌骨前牙区有0.8 mm×0.8 mm低密度影;4)上颌前牙区牙槽骨仅余留少量骨皮质,骨松质影像不明显,上颌后牙区骨皮质较薄,骨松质较稀疏;下颌牙槽骨骨皮质较厚,骨松质较稀疏;5)右侧上颌窦黏膜增厚,窦腔密度增高,左侧上颌窦较大,其底部见黏膜少许增厚,鼻巾隔稍左偏.

  • 成人上颌窦底壁至上颌牙槽嵴间距的观测

    作者:胡勇;孔祥槐;田忠文

    我们对上颌窦底壁至上颌牙槽嵴顶的距离进行形态学方面的观察和测量,为临床口腔科义齿修复术提供参考数据.

  • 环形骨块内嵌式窦底提升与常规上颌窦外提升术式的比较研究

    作者:赵继刚;梁景章;黄艳阳;张磊涛;潘文仪;钟小强

    目的:探讨牙槽嵴顶入路环形骨块内嵌式窦底提升与常规上颌窦外提升术式的优缺点。方法将骨量严重缺失(窦嵴距离≤4 mm)患者80例共120个上颌窦,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个上颌窦。分别通过牙槽嵴顶入路(牙槽嵴顶入路组)和上颌侧壁开窗入路(上颌侧壁开窗入路组)2种不同入路途径进行上颌窦底提升植骨。半年后植入种植体,植入种植体半年后行永久修复。比较2组上颌窦窦膜穿孔情况、手术时间、患者痛苦指数、上颌窦底提升高度。结果牙槽嵴顶入路组术后无一例出现鼻孔流血现象,窦膜穿孔率为0,上颌侧壁开窗入路组有2例术后鼻孔少量流血,窦膜穿孔率为3.33%;牙槽嵴顶入路组手术时间为(42.82±3.46) min,明显少于上颌侧壁开窗入路组的(88.38±4.37)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5.237,P=0.001);牙槽嵴顶入路组痛苦指数4.20±0.68,低于上颌侧壁开窗入路组6.34±0.45,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56,P=0.003);牙槽嵴顶入路组平均提升高度为(12.44±2.48)mm,上颌侧壁开窗入路组平均提升高度为(12.28±2.87)mm,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08,P=0.390);牙槽嵴顶入路组种植牙成功率为100%,上颌侧壁开窗入路组为99.03%(102/103)。结论牙槽嵴顶入路环形骨块内嵌式窦底提升术式相比常规上颌窦外提升术式手术时间明显缩小,患者痛苦指数明显减少,并发症少;而在上颌窦底提升高度、种植牙成功率及窦膜穿孔率方面2组无明显差异。

  • 左上颌第二磨牙区上颌窦提升同期牙种植1例

    作者:董伟;陈洪伟;廖囡囡;戚孟春

    患者男,59岁.左上颌第二磨牙因龋缺失5年.患者要求行种植修复.临床检查:27缺牙区牙槽嵴较为丰满,牙龈情况良好,曲面断层显示27部位牙槽嵴顶至上颌窦底距离经过测量校准为4.8 mm(图1),CT片显示27种植区牙槽嵴宽度约为11 mm,27种植处上颌窦外侧壁约2.5 mm,左侧上颌窦无分隔(图2).手术拟行27上颌窦提升同期牙种植术.

  • 评价上颌中切牙龈乳头缺陷的初步报告

    作者:林萍;叶平;涂慧娟

    目的 龈乳头缺失形成的"黑三角"常常造成口腔美观的不足.本研究利用X线根尖片探讨上颌中切牙牙间龈乳头存在与年龄、性别、邻间接触点到牙槽嵴顶的距离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982名成人患者接受检查,对龈乳头的评价以视诊判断;接触点与牙槽嵴顶间的距离由X线根尖片测得.结果 当2个上颌中切牙接触点至牙槽嵴顶的距离小于5 mm时, "黑三角"出现的机率只有2.3%;距离在5~6 mm之间和6~7 mm之间时,"黑三角"出现的机率分别为43.3%和57.7%;距离升至7 mm以上时达到78.9%."黑三角"的出现与接触点到牙槽嵴顶间的距离、年龄有关,与性别无关.结论 接触点到牙槽嵴顶间的距离与龈乳头存在密切关系.

  • 锥形束CT用于评价离体牙槽骨高度准确性的研究

    作者:方冬;江寰;林志勇

    目的 评价锥形束CT (CBCT)图像测量离体牙槽骨高度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为其应用于牙周病的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使用CBCT对8具干燥下颌骨进行扫描,在图像上重复测量236个人工选择标志点处牙槽嵴顶至釉牙骨质界的距离;同时使用游标卡尺直接测量以上标志点处牙槽嵴项至釉牙骨质界的距离.应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BCT图像对牙槽嵴顶至釉牙骨质界距离的重复测量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BCT图像与游标卡尺对牙槽嵴顶至釉牙骨质界距离的测量结果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CT图像可清晰显示牙与牙槽骨之间的空间解剖关系,其对牙槽骨高度体外测量的结果具有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 高度严重不足时经牙槽嵴顶行上颌窦底骨块内嵌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研究

    作者:郭滨;方学奇;马江敏

    目的:观察高度严重不足时经牙槽嵴顶行上颌窦底骨块内嵌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的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128例(188颗)上颌后牙缺失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经牙槽嵴顶提升上颌窦底骨块外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治疗组(上颌窦外提升组,n=64,94颗)和经牙槽嵴顶提升上颌窦底骨块内嵌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治疗组(上颌窦内提升组,n=64,94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种植位点骨高度、 骨宽度、 剩余牙槽骨高度(RBH)、 种植体稳定系数(ISQ)、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颌窦内提升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93.75%(60/64)显著高于上颌窦外提升组71.88%(46/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窦内提升组患者的种植位点骨高度、 骨宽度、 剩余牙槽骨高度(RBH)、 种植体稳定系数(ISQ)均显著高于上颌窦外提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窦内提升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25%(4/64)显著低于上颌窦外提升组15.63%(1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度严重不足时经牙槽嵴顶提升上颌窦底骨块内嵌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较上颌窦外提升好,更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成功率、 种植位点骨高度、 骨宽度、 剩余牙槽骨高度、 种植体稳定性,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

  • 菲薄型牙周组织结构特点即刻种植风险及应对策略

    作者:邱立新

    众所周知,影响种植美学修复效果的因素较多,但种植区具备良好的软硬组织解剖结构是种植美学修复的基础,牙槽嵴顶位置及种植体颈周边缘骨高度的稳定是影响种植长期功能和美观效果的关键因素,随着有关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现拔牙同期即刻种植技术并不能阻止唇侧骨板的吸收,尤其是菲薄高耸型牙周生物组织类型,更容易发生唇侧骨板的吸收,终种植修复体的唇侧牙龈缘有退缩,与邻牙牙龈缘不协调,且色泽有差异,美学效果并不理想(图1-15).而肥厚低平型牙周组织类型,唇侧骨板吸收的风险小些,种植美学修复效果容易获得.

  • Branemark System种植牙应用疗效初探

    作者:郭之伟;李晓红;郭文莉;张西文

    4年来我们应用Branemark System种植体于临床共35个。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  4年中应用Branemark System种植体43个,患者28人,已修复35个,尚未修复8个。年龄24~56岁。男20人,女8人。1.1 材料  Branemark System 种植体  规格:直径:3.75 mm,4 mm     长度:10 mm,13 mm。1.2 方法  麻醉:10 g/L或20 g/L利多卡因加适量肾上腺素浸润麻醉。  种植:翻粘骨膜瓣,备骨孔,植入种植体,35~40 N扭力锁定,戴愈合帽。操作中持续用水降温。缝合伤口,1周后拆线。3~6月后,二次手术切开粘骨膜,去愈合帽,连接愈合基台。约两周后换永久基台。  修复:均为烤瓷修复,必要时用过渡性塑料牙暂时修复。2 结 果  已修复的35个其牙位及成功数见表1。3 讨 论3.1 由于上颌牙受伤,骨质较疏松,易早缺失,故要求种植的患者占65.7%,远高于下颌的34.3%。3.2 上前牙种植更是患者的突出要求,约占57%。这是由于患者对美观及功能要求的迫切所致。上前牙的牙槽骨相对较薄弱,骨质更疏松,病例选择及准备过程更应严格要求。对牙槽嵴较窄,牙槽骨吸收较多者不予考虑作种植。表1 种植体修复的牙位及成功数3.3 上颌磨牙由于缺失后,牙槽嵴顶与上颌窦底较近,操作时应注意种植体与上颌窦底的关系,以防穿透窦底。3.4 在修复后失败的2例中,一例为左上中切牙,种植后骨愈合良好,而在修复过程中,因缺牙间隙较窄,在基台安装时扭力使种植体被迫旋转,造成骨愈合破坏。修复后3个月,骨吸收,松动,去掉种植体。另一侧为右下第一磨牙,X片示种植体距下牙槽神经管很近,种植时疼痛明显。半年后自行脱落。此两例均为开展种植工作的初期,与经验不足有很大关系。在此之后尚无失败。3.5 由于本系统应用时间较短,长的修复后观察仅3年零5个月,仍需进一步追踪观察其成功率。目前成功率为94.3%。4 结 论4.1 Branemark System种植体作为国际公认的成功的系统,我中心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优点为:生物相容性好;效果可靠;设计经典合理;器械操作方法准确;修复基台可选择性广,有标准、美观、成角基台,利于修复。4.2 不足之处在于价格昂贵,种植复杂,需二次手术,复诊次数多,修复制做要求高。4.3 适应证的选择应严格,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 38牙瘤1例

    作者:卢凤君;黄平

    患者男,28岁。因左侧下颌后牙反复疼痛1年余,于1996-10-05就诊。检查:左侧下颌角区触及一乒乓球大小硬质隆起,不活动,无压痛,界限不清。38未萌。37远中及磨牙后垫区有3个窦道。挤压有少许脓液溢出。沿窦道可探及光滑骨性表面,凹凸不平。X线片示:37远中区及下颌角升支为类梯形高密度团块影。边缘光滑,周界清晰,与38牙冠完全融合。38Ⅲ类低位近中埋伏阻生。诊断:38混合型牙瘤,38Ⅲ类低位近中埋伏阻生。局麻下由38牙槽嵴顶及后垫区作近远中向切口,完整摘除38及瘤体,碘仿纱条填塞缝合。离体观察:瘤体大小约3cm×2.5cm×2cm,表面光滑,有光泽,形似釉质,但凹凸不平,有大量的沟、回和裂纹。瘤体翻卷包裹38冠1/3,并与牙融为一体。病理诊断:38混合型牙瘤。

  • 12例牙周病患者的正畸治疗

    作者:徐霞娟

    对12例牙周病患者采用方丝弓正畸治疗。男1例,女11例,年龄30~45岁。 X线片显示牙槽嵴顶向根尖方向水平吸收。12例患者均 有不同程度牙龈炎,牙周袋深>3mm,伴龈下结石,牙周袋溢脓,牙松动Ⅱ度,有口臭 ,咀嚼功能下降,牙周组织轻度萎缩,牙齿稀疏、牙体呈扇形改变。  在正畸治疗前,首先用超声波去除龈上和龈下结石,用30ml/L过 氧化氢液和生理盐水交替冲洗牙周袋,龈周和牙周袋内置碘甘油。口服红霉素和甲硝唑片 ,六味地黄丸等,7d为1疗程。常规粘结磨牙 带环和方丝弓托槽,用钛镍弓丝嵌入所有托槽并结扎固定。首先排齐整平牙列,1月后用橡 皮圈和链状橡皮圈做颌内牵引。对于前牙间隙过大者,在侧切牙与尖牙之间弯制垂直张力曲 或带圈闭合曲来关闭前牙间隙。当牙齿排齐,间隙关闭,使牙周病症状得到缓解后,适当 调牙 合,待牙周组织修复后去除托槽,用活动保持 器长期保持,或用结扎丝固定,光固化树脂覆盖永久保持。  显效:患者牙龈炎消失,牙周袋溢脓停止,口臭消除,牙周袋深<3mm,X线片示牙槽骨无 再吸收,牙松动小于Ⅱ度,牙间隙变小,咀嚼功能有所改善。  失败:牙周炎仍反复发作,脓肿形成,牙周袋溢脓,口臭,牙松动大于 Ⅱ度,X线片示牙槽骨继续向根尖吸收。  结果:显效11例,失败1例,失败者经检查确认为糖尿病患者。

  • 乳牙早萌1例报告

    作者:冼珊红

    1临床资料新生儿谢毛毛,女,出生后6小时,妇产科以"口腔内疑似牙"请本科会诊.询问病史:曾有类似家族史.检查:足月顺产儿,新生儿下颌牙槽嵴顶部正中偏右可见一萌出的乳中切牙牙冠的边缘,高约0.5mm,形态与正常下颌乳中切牙一致,牙冠釉质发育尚可,轻触松动不明显.舌尖及舌系带处粘膜颜色正常,吮乳时不哭闹.诊断为诞生牙.

  • 上颌前牙区冠延长术:一项6个月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作者:David E.Deas;Scott A.Mackey;Ruben S.Sagun Jr;Raymond H.Hancock;Scott F.Gruwell;Casey M.Campbell;王茂夏;王林霞

    本研究旨在评估上颔前牙冠延长术后骨组织的各项指标及稳定情况.研究纳入36名患者,涉及行唇(颊)面冠延长术的上颌前牙及前磨牙277颗.在术前、术中以及术后1、3、6个月分别记录牙齿唇(颊)面正中、近中和远中线角处的各项临床指标.研究表明:上颌前牙冠延长术中预期龈缘与牙槽嵴顶间的距离常不能满足生物学宽度的要求.此外,术后可能会发生明显的组织反弹,组织反弹在术后6个月内逐渐稳定.组织反弹与缝合时组织瓣与牙槽嵴顶的位置关系有美.以上发现表明:临床医生应合理运用骨切除术建立合适的前牙临床牙冠长度.

  • 前牙间隙关闭后龈乳头及牙间牙槽骨垂直定位的变化

    作者:Yi-Kyeong Kim;Eun-Young Kwon;Yun-Jung Cho;Ju-Youn Lee;Sung-Jo Kim;Jeomil Choi;邓洋

    医生将正畸间隙关闭作为一种恢复丧失的龈乳头的方法.我们进行了一次前瞻性分析来对正畸间隙关闭后龈乳头及牙槽嵴顶的水平进行评估.间隙关闭后龈乳头及牙槽嵴顶的水平得以提高.然而,牙根间距并不会影响龈乳头高度及龈乳头评分.有意思的是,牙齿的外形对龈乳头评分具有显著影响.结论:正畸间隙关闭可以显著提高龈乳头及牙槽嵴顶高度,提升美学效果.

43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