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上颌后牙区78例牙种植的临床观察

    作者:路涛

    目的:对上颌后牙区接受牙种植的78例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7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接受上颌后牙区牙种植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闭式上颌窦提升术33例(1组),采用开窗式上颌窦提升术45例(2组)。术后随访6~24个月。经拍摄数码曲面断层片,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种植体骨的结合,以及测量术后牙槽骨高度的变化。结果随访中无种植体松动脱落和无上颌窦炎症等不良事件。随访第24个月,X线片结果显示全部到访患者的种植体骨结合均100%良好。结论患者经上颌窦提升术行上颌后牙区牙种植后均收到良好的疗效,且安全可行。

  • 上颌后牙区倾斜种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丁广耀

    目的 观察患者植体周围骨质在与不同角度基台连接时所表现出的应变状况.方法 以基台角度为变量构筑三维模型,纳入不同加载力量指标,对植体安全性、周围骨质应变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 基台角度与周围骨质应变之间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基台角度与植体安全性之间呈负相关.结论 若种植牙位置选择在上颌后牙区,则应避免进行斜种植.

  • 脂肪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洪亮;宋应亮

    在口腔种植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骨量不足的问题.骨量不足严重影响种植手术和后期修复方案的制订.对于骨量不足的患者,一般仅能选用较细或较短的种植体,而且往往需要骨增量技术来加以弥补骨缺损.例如上颌后牙区骨质吸收后窦嵴距不足,往往需要进行上颌窦提升术.而前牙区骨量不足的患者在进行种植修复时美学风险较高,通常也需要植骨.

  • 上颌窦底提升术相关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者:施赟杰;纪荣明;黄会龙;赵欣南;杨能瑞;冯文颢;王少海;刘芳

    目的:为临床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实施提供解剖学依据及数据参考.方法:在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和上颌骨标本上,对上颌后区牙根、牙龈缘(牙槽嵴未吸收)至上颌窦底距离和吸收牙槽嵴至上颌窦底距离进行观测(其中固定标本均为粘膜厚度计入测量).结果:固定标本上颌窦底至吸收牙槽嵴黏膜前、中、后距离分别为(13.13±0.74)mm、(8.80±3.58)mm、(12.67±2.38)mm,上颌窦底长为(22.70±3.80)mm.牙槽嵴未吸收固定标本第三磨牙、第二磨牙、第一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前磨牙牙龈缘至窦底的距离分别为(14.50±3.50)mm、(12.58±3.31)mm、(13.05±2.85)mm、(16.40±3.73)mm、(18.95±4.05)mm.上颌骨标本上颌窦至吸收牙槽嵴前、中、后距离分别为(10.33±1.40)mm、(7.89±1.50)mm、(9.89±1.42)mm.牙槽嵴未吸收上颌骨标本第三磨牙、第二磨牙、第一磨牙、第二前磨牙牙根距上颌窦底高度分别为(2.55±1.65)mm、(3.40±0.50)mm、(2.45±0.15)mm(m、(3.05±0.55)mm.牙槽嵴未吸收上颌骨标本第三磨牙、第二磨牙、第一磨牙、第二前磨牙牙槽嵴距上颌窦底高度分别为(9.23±2.02)mm、(10.83±2.00)mm、(10.93±2.02)mm、(14.20±1.40)mm.结论:通过对口腔上颌窦解剖学数据的观测,能够为上颌窦底提升术提供形态学数据参考.

  • 国际上崭露头角的一项新技术

    作者:章魁华

    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种植修复一直是国际口腔种植学界的难题和研究热点.

  • 应用颌面专用CT显示上颌窦与上颌后牙区关系

    作者:石校伟;王照五;李岩峰;何义杰;柳春明

    目的:探讨应用颌面专用CT(QR-DVT 9000NEWTOM)成像技术,显示上颌窦与上颌后牙区关系的意义.方法:对上颌牙齿拔除、种植牙、肿瘤等需要显示上颌窦与上颌后牙区关系的患者,进行颌面专用CT扫描和重建成像.结果:颌面专用CT成像技术能够分别以水平位、矢状位、冠状位、曲面以及3D影像,清楚地显示出上颌窦与上颌后牙区的解剖关系等信息.结论:应用颌面专用CT显示上颌窦与上颌后牙区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更能有效地指导临床手术.

  • 作者:

    关键词:
  • 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的效果研究

    作者:童庆春

    目的:探讨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1例运用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内提升术行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1~3年,植入的160颗Straumann种植体中,157颗存留,存留率为98.13%。结论: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效果显著。

  • 不植骨上颌窦提升术72例临床随访

    作者:王俭;王立军;刘克礼;王晓玲;原海见;顾晓明

    上颌后牙区多由于骨量不足、骨质较为疏松等解剖条件上的限制为种植钉的成功植入增加了技术难度.针对上颌后牙区窦嵴距为5~8 mm的患者,临床上常采用上颌窦内、外提升术[1]等骨增量手术为种植钉的植入创造条件,但是由于手术操作较为复杂,需要植骨,费用较高,患者不易接受.针对拒绝采用任何植骨类手术的患者,本中心自2002年11月起应用系列钻方式经牙槽嵴顶入路,且术中不植入任何骨替代材料的上颌窦提升术,在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部位植入种植钉.现随访这组患者种植钉的预后情况,为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条件下开展不植骨的种植钉植入提供临床依据.

  • 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临床随访研究

    作者:王俭;王立军;顾晓明

    [目的]随访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条件下,采用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的临床预后.[方法]2005年12月-2012年1月期间,将需要行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的259例患者共339颗种植体分别纳入上颌窦提升植入组(A组)和常规植入组(B组),其中A组140颗,B组199颗,种植负重后平均随访(1.7±1.7)年,长达6.5年,分别计算两组种植体的成功率.[结果]本研究中采用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并没有造成并发症,A、B两组种植体的成功率分别为98.57%、9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埋人式不植骨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适用于上颌窦底垂直高度≥5 mm的病例,可作为操作简便、创伤较小、费用低、疗程短、患者易于接受的临床治疗方法.

  • 颧骨种植义齿的研究进展

    作者:储顺礼;周延民

    上颌后牙区骨量和质量不理想的牙缺失修复一直是口腔医生面临的难题.随着功能性外科和功能性整复的开展,以及种植技术及相关生物材料学的发展,颧骨种植义齿是临床上解决上颌骨切除术后修复重建或重度萎缩上颌骨修复的良好办法.

  • 常规种植术与骨挤压种植术对上颌后牙区Ⅲ类骨种植5年成功率及边缘骨吸收量的影响比较研究

    作者:谢艳婷;葛鑫;顾舒扬;张燕婷;江鹭鹭;何晶;尚德浩;邓春富;赵宝红

    目的 比较常规种植术与骨挤压种植术对上颌后牙区Ⅲ类骨种植5年成功率及边缘骨吸收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中心行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并且骨质分类为Ⅲ类骨的患者82例 (共使用111颗种植体).以种植体为研究单位, 根据是否行骨挤压术, 将纳入的病例分为常规种植术组 (53颗种植体) 和骨挤压种植术组 (58颗种植体).术后随访5年, 计算两组种植体5年成功率, 并测量种植体植入后半年和1、2、3年时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比较上颌后牙区Ⅲ类骨行常规种植术与骨挤压种植术对种植体5年成功率及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的影响.结果 常规种植术组和骨挤压种植术组种植体5年成功率分别为96.23%和98.28%,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种植体植入后半年时, 骨挤压种植术组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明显小于常规种植术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植入后1、2、3年时两组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常规种植术和骨挤压种植术对种植体的5年成功率及远期边缘骨吸收量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因此, 临床中对于上颌后牙区Ⅲ类骨种植病例, 术者可根据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需要决定是否行骨挤压术.

  • 上颌后牙区不同术式种植修复10年累计存留率及患者相关因素对其成功率的影响分析

    作者:张燕婷;李悦;何晶;江鹭鹭;邓春富;张翀;尚德浩;王丹宁;赵宝红

    目的 分析不同术式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的10年累计存留率及患者相关因素对上颌后牙区不同术式种植修复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中心行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的患者256例(共561颗种植体).根据上颌后牙区剩余骨高度(residual bone height,RBH)的不同,分别采用常规种植术(native bone implant,NB)、经牙槽嵴顸上颌窦底提升术(internal sinus floor elevation,ISFE)及经上颌窦外侧壁开窗术(lateral sinus floor elevation,LSFE),术后随访3~10年,比较3组的累计存留率.并分析患者相关因素(年龄、性别、糖尿病、吸烟习惯、缺牙原因、种植部位、骨密度)对3组种植体成功率的影响.结果 上颌后牙区种植时,采用NB、ISFE、LSFE的种植体累计存留率分别为94.38%、90.13%、95.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作为3组的共同影响因素(P<0.05),降低3组种植体的成功率.骨密度是NB成功率的影响因素(P=0.038),种植体的成功率随骨密度的降低而降低.年龄是ISFE成功率的影响因素(P=0.047),高龄者的种植体成功率较低.结论 上颌后牙区种植时,采用不同术式(NB、ISFE及LSFE)的种植体累计存留率无明显差异.糖尿病作为影响上颌后牙区种植的重要预后因素,在术前、术后均应严格控制以提高种植体的长期存留率.在常规种植术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中,高龄者和骨密度低者的种植体成功率相对较低.

  • 不同方式植入上颌后牙区种植体的共振频率分析比较

    作者:马岚;曲哲;张翔

    目的 应用共振频率分析(resonance frequency analysis,RFA)定量比较上颌后牙区常规种植和采用3种不同的上颌窦提升术(穿牙槽嵴技术、同期侧壁开窗技术和分期侧壁开窗技术)位点种植体的稳定性.方法 选取2013-2014年于大连市口腔医院种植科行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患者103例(植入单颗或多颗Straumann种植体,共139颗种植体),根据缺牙区剩余牙槽嵴高度分为A、B、C、D组,分别采用常规种植和3种不同的上颌窦提升术(穿牙槽嵴技术、同期侧壁开窗技术和分期侧壁开窗技术)植入种植体.使用RFA,测量种植体植入时和植入后6个月的种植体稳定系数(implant stability quotient,ISQ).比较各组之间以及同组不同时段之间的ISQ差异.结果 所有种植体均获得较好的骨结合,无失败病例.各组种植体植入时与植入后6个月的ISQ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A~D组在种植体植入后6个月的ISQ值比种植体植入时分别增加了4.96±2.41、5.39±2.09、4.47±1.48和5.16±1.99.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在种植体植入时还是在植入后6个月,4组的ISQ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在剩余牙槽嵴萎缩的上颌后牙区,可根据剩余骨量合理选择治疗方案.3种方法提升上颌窦(穿牙槽嵴技术、同期和分期侧壁开窗技术)后,植入种植体的稳定性没有明显差异,种植体均能获得良好的骨结合.使用RFA测量ISQ值,可以定量比较不同方法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

  • 经牙槽嵴顶入路微创上颌窦内提升植骨同期种植技术

    作者:周贤;胡秀莲

    因龋病、牙周病等原因导致的上颌后牙缺失通常伴有牙槽骨的缺失,而牙齿缺失后上颌窦腔的气化、扩大加重了牙槽骨的吸收,导致剩余骨量不足是上颌后牙区行种植修复遇到的主要难题.临床上可通过上颌窦底提升植骨增加骨量为提高种植修复成功率创造有利条件.简单、快速、有效的上颌窦提升植骨种植技术一直是临床上研究的热点.与经上颌窦外侧壁开窗入路植骨种植技术相比,经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提升植骨种植技术具有创伤更小、手术时间缩短、并发症更少等优点,但存在着术中微小黏膜穿孔不易被发现的缺点,故寻找更安全可靠的技术也是临床上研究的重点之一.文章结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临床病例研究对临床上3种经牙槽嵴顶入路微创上颌窦底提升植骨种植技术的方法、技术要点、并发症及处理措施进行报告,为上颌后牙缺失患者的种植修复治疗提供参考.

  • 上颌窦底冲压提升技术在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李春茹;李鹤佳;韩梅;邵伟然;朱杨;李德超;刘继光;赵艳宇

    目的:在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中应用上颌窦底冲压提升技术,分析其效果.方法: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2015-08~2016-08于本院治疗的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患者70例,这些患者共植入94枚种植体.经过随访,对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患者进行X 线片检查和临床检查,分析其修复效果.结果:70例行上颌窦底冲压提升技术的患者中,有6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上颌窦黏骨膜穿破的状况,观察期另有1例患者出现种植体移位状况,此外,没有患者出现出血、感染、鼻窦炎等并发症.经过对症处理,全部植入的94枚种植体与骨的结合均为良好,随访后,患者未出现异常状况.结论:将上颌窦底冲压提升技术应用在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中,效果显著,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应用.

  • Bicon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骨量不足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吴强;饶小浪;曾月华

    目的:探讨Bicon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骨量不足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30例上颌后牙缺失区骨量不足患者,共计患牙72颗,采用Bicon短种植体进行治疗,术后恢复期完成冠修复,评估短种植体的存留率,检测并记录边缘骨水平变化、牙冠种植体比(C/I)、并发症等指标。结果:短植体的存留率为100%,近、远中边缘骨高度变化分别为(-0.22±0.86)、(-0.15±0.67)mm,C/I=(1.47±0.13),治疗后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3.3%。结论:Bicon短种植体短期存留率与常规种植体无显著差异,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倾斜种植体在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吴轶群;黄伟;张志勇;王旭东;王凤;王申

    目的:探讨倾斜种植体作为一种避免上颌窦植骨的方法,应用于上领骨后牙区骨量不足患者种植修复的可靠性.方法:2005年1月-2007年12月间,21例患者共27个固定桥修复上颌后牙缺失,分别使用ITI和Br(a)nemark 2种种植系统共植入78颗种植体,其中34颗种植体采用倾斜植入,44颗轴向植入.所有患者均为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无法直接接受常规种植体植入.种植体植入后常规愈合3个月,除1颗种植体失败外,其余种植体均功能性负载支持固定义齿修复,修复方式为黏结固位和螺丝固位.每例患者均于负载后12、24和36个月接受临床和放射学随访检查.采用SPSS 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上颌有1颗轴向种植体在术后2个月时失败,倾斜种植体无失败.随访时间为36个月.上领轴向种植体的累积存活率为97.72%,倾斜种植体的累积存活率为100%,修复成功率为100%.随访期间,种植体周围软组织保持稳定,平均探诊深度和附着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倾斜种植体作为一种上颌骨后牙区骨量不足患者的治疗方法是可靠的,能有效避免植骨手术,并节约治疗时间.

  • 上颌窦开窗植骨种植修复术治疗上颌后牙区牙列缺损的远期疗效

    作者:赖煌扬

    2011年6月~2012年2月期间17例上颌后牙区牙列缺损病例纳入研究对象,均接受上颌窦开窗植骨种植修复术处理,术后随访3年,评估不同观察时点的骨吸收情况,记录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术后手术部位均存在肿胀现象,采取冰敷处理后逐步消退;术后1、2、3年随访发现骨吸收量持续增加,分别为(0.57±0.14)mm、(0.61±0.13)mm、(0.64±0.21) 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上颌后牙区牙列缺损临床治疗方案中,上颌窦开窗植骨种植修复术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且远期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临床应用

    作者:魏洪武;郭水根;温国胜;郑希军

    目的:通过测量种植体骨结合稳定系数(ISQ)、X 线测量和咀嚼效率测定评估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临床应用。方法20例上颌第一磨牙缺失患者,术前通过X线测量垂直骨量小于5mm的患者接受上颌窦内提升术并植人工骨粉,同期植入20枚Osstem短种植体(5x7mm),术后6个月进行种植义齿修复,修复后3个月到2年进行临床,X 线检查随访,吸光度法咀嚼效率测定,及行测量种植体骨结合稳定系数(ISQ)。结果种植体术后2年成功率为100%, X 线片显示所有种植体底部及周围均有硬组织包绕,且牙槽嵴顶水平稳定,垂直骨吸收量<1 mm,Osstem短种植体(5x7mm)术后6个月种植体骨结合ISQ为:68.56±0.78,咀嚼效率良好。结论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时应用短种植体能减少术后反应,近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扩大了后牙区因骨量不足的种植适应证范围。

3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