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非重度晚发型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差异蛋白质与血管内皮损伤的关系

    作者:房丽秀;蔡雁

    目的 探索并寻找晚发型子痫前期特异性蛋白质,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为该疾病的筛查及预防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进行规律产前检查中非重度晚发型子痫前期孕妇30例(研究组),妊娠34周后血压≥18.6/12.0 kPa(140/90 mmHg),妊娠37~ 40+6周.同时,随机选择无任何并发症及合并症的正常妊娠孕妇30例(对照组),妊娠37~ 40+6周.动态观察孕妇直至妊娠足月住院分娩.在此阶段内采集孕妇血清.利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2DE),分别检测两组血清蛋白质,利用ImageMaster 2D platinum 5.0软件分析所得图像结果,寻找到特异性蛋白质标志物,并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鉴定差异蛋白质,利用Mascot软件搜索NCBInr数据库寻找匹配的蛋白质.同时将改变差异蛋白质浓度的血清传代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体外模拟晚发型子痫前期状态,建立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用噻唑蓝(MTT)法测其增殖活性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活性,并测其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清蛋白质比较,共发现19种蛋白质存在差异表达,其中15种蛋白质表达下降,4种蛋白质表达升高.其中差异倍数大的蛋白质为人α--胰蛋白酶重链H4(ITIH4),其表达含量下降为明显.体外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实验,过氧化氢处理过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加入不同浓度的ITIH4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其增殖活性,且当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其增殖活性升高为明显(P<0.01).以t-PA及PAI间接反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经过氧化氢诱导过的血管内皮细胞的PAI活性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且t-PA活性明显降低(P<0.01).当加入质量浓度为100 mg/L ITIH4后,t-PA活性增加明显,PAI活性降低明显(P<0.01).结论 血清中ITIH4表达量的下降,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存在一定关系,故此改变可能参与了晚发型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将为临床上筛查、预防子痫前期,奠定一定的实验基础.

  • 血栓弹力图在监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凝血机制中的应用

    作者:许志平;崔玉静;吴铁军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多发生于妊娠20周以后,以高血压、蛋白尿为主要特征,可伴全身多器官功能损害或衰竭,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甚至死亡。该病严重威胁母婴健康,是导致妊娠期和围生期高病死率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为9.4%~10.4%,国外为7%~12%[1]。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对凝血机制的影响主要为广泛的血管内皮损伤,激活外源性和内源性凝血途径,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缺乏或变异导致高凝状态,甚至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 热射病的发病学特点及流行病学进展

    作者:王洪萍;莎宁;秦秀菊;娄云鹏;李海玲

    热射病是一种重症致命性中暑,以核心体温>40℃、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谵妄、惊厥、昏迷等)为主要临床表现[1]。从病理生理学角度来看,热射病可定义为高体温诱导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2],其过程类似于严重脓毒症,血管内皮损伤可能是其主要的致病机制[3]。根据发病原因不同,可分为非劳力性热射病和劳力性热射病。热射病发生率波动在17.6/10万人~250/10万人,有明显的季节性与地域差异[3-4],而中暑患者中热射病发生率可增至35%~40%[6-7]。热射病病死率为6.9%~9.7%[6-7],热浪期间可高达62.6%[8]。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热射病的预防胜于治疗[9]。为加强对热射病的认识和预防,现就热射病的发病学特点及流行病学特点进行综述。

  • 白藜芦醇干预内毒素休克的作用与机制

    作者:王旭青;赵自刚;牛春雨;张明柱

    严重感染引起的内毒素休克、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理过程,在其发展进程中,由于失控的炎症反应及血管内皮损伤引起的微循环障碍,成为肺、肝、心、肾等器官功能障碍或结构损伤的重要因素,进一步成为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2]。虽然,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人们对内毒素休克、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发生机制的认识有了长足进步,但并没有很好改善患者的预后,也没有明显降低患者病死率[3-4]。因此,深入揭示内毒素休克致器官损伤的机制,并寻找防治内毒素休克的干预措施,已成为当前危重病医学研究的热点。

  • 泻火解毒法对竹叶青蛇伤致炎相关趋化因子及黏附分子的影响

    作者:何卫东;文丹;陈腾飞;吴晖;王华新;邵丹;翁淑琴;高芳琳;王一

    目的 观察泻火解毒法对竹叶青蛇毒导致血管内皮炎症损伤相关趋化因子及黏附分子的影响.方法 ①动物实验: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50只,按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以及蛇伤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经兔右后腿皮下注射0.75 mL/kg竹叶青蛇毒液的方法复制竹叶青蛇伤动物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制模后6h,蛇伤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蛇伤胶囊溶液174、348、522 mg· kg-1·d-1(用生理盐水稀释为17.4、34.8和52.2 g/L的药液,灌胃量均为10 mL· kg-1·d-1);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均每日灌胃1次,连续灌胃1周.于末次灌胃后24 h经耳缘静脉采血,离心取血清备用.同时取兔腹主动脉全段,保存于液氮中备用.②细胞实验:以改进的Eagle培养液(MEM)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24h,按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蛇伤胶囊药物血清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孔.于细胞培养液中加入5 mg/L竹叶青蛇毒液复制竹叶青蛇毒中毒细胞模型.培养6h后,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给予10%正常兔血清,药物组给予5%、10%和15%含药血清.培养72 h后,收集细胞提取总RNA.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兔腹主动脉及HUVEC白细胞介素-8(IL-8)、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mRNA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兔血清E-选择素(CD62E)含量.结果 模型组腹主动脉和细胞IL-8、MCP-1、ICAM-1和VCAM-1的mRNA表达水平及CD62E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以正常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IL-8、MCP-1、ICAM-1和VCAM-1的mRNA表达水平均为1,动物模型组上述指标的mRNA表达水平(2-△△Ct)分别为3.96±0.39、3.07±0.27、3.71±0.26、3.94±0.26,细胞模型组上述指标的mRNA表达水平(2-△△Ct)分别为3.53±0.70、2.24±0.48、3.13±0.44、2.80±0.13,均P<0.01],模型组血清CD62E含量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μg/L:1.31±0.22比0.82±0.13,P<0.01),蛇伤胶囊低、中、高剂量组腹主动脉和细胞IL-8、MCP-1、ICAM-1和VCAM-1的mRNA表达水平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腹主动脉:IL-8 mRNA(2-△△Ct)为1.13±0.19、1.26±0.16、1.27±0.17比3.96±0.39,MCP-1 mRNA(2-△△Ct)为1.79±0.24、2.22±0.38、1.76±0.19比3.07±0.27,ICAM-1 mRNA (2-△ △Ct)为2.05±0.11、1.68±0.09、2.37±0.48比3.71±0.26,VCAM-1 mRNA (2-△△Ct)为1.59±0.08、1.40±0.11、1.84±0.11比3.94±0.26;细胞:IL-8 mRNA(2-△△Ct)为2.33±0.59、2.82±0.82、2.51±0.77比3.53±0.70,MCP-1 mRNA (2-△ △Ct)为1.59±0.35、1.48±0.36、1.54±0.29比2.24±0.48,ICAM-1 mRNA (2-△ △Ct)为1.46±0.38、1.77±0.65、1.73±0.50比3.13±0.44,VCAM-1mRNA (2-△△Ct)为2.49±0.24、2.18±0.19、2.45±0.24比2.80±0.13,均P<0.05],蛇伤胶囊中、高剂量组血清CD62E含量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μg/L:1.01±0.14、1.04±0.13比1.31±0.22,均P<0.01),但3个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泻火解毒法能通过抑制竹叶青蛇伤引起的炎症反应治疗竹叶青蛇伤血管内皮损伤.

  • 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药物对小鼠血管内皮作用的研究

    作者:曾令宇;闫志凌;贾路;丁爽;许世娟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治疗难治性血液系统及一些非血液系统疾病的有效手段.移植并发症是影响移植成功和预后的重要因素.血管内皮损伤是引起HSCT并发症的重要冈素,并且影响造血干细胞的归巢.我们采用环磷酰胺(cy)和白消安(Bu)为预处理方案,观察在清髓时药物对小鼠组织器官血管内皮的影响,从而探索发生HSCT并发症的又一可能机制.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的检测及其意义

    作者:林丰;卢兴国;黄连生

    凝血酶调节蛋白 (Thrombomodulin , TM)是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近年来已认识到它在反映血管内皮损伤和疾病严重程度上的意义比其促进凝血酶对蛋白C活化的作用有更广泛的临床参考价值[1].多发性骨髓瘤(MM)是广泛溶骨性恶性肿瘤,可能存在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等病理状态.近年来,我们对MM作了血浆TM(PTM)的检测及其意义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胸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中诱发急性心肌梗死2例

    作者:张宁;孙芳毅;刘宇;姚铁柱

    病例1,患者男,59岁,主因吞咽困难半年于2012年2月13日入院。既往无高血压、冠心病病史,无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家族中无同类疾病患者。胃镜及病理活检示:食管中段鳞状细胞癌,遂行食管中段癌切除术,术后诊断为食管中段癌(T3N1M0),给予放射治疗(简称放疗), DT 50 Gy,三野等中心照射,每周5次,每次DT 2 Gy,共治疗5周,当放疗第20次(总剂量达到40 Gy,心脏的总体受量达到18 Gy)结束后2小时,患者突然出现持续性胸闷,胸痛发作,伴左肩背部放射疼痛,恶心,大汗,立即行心电图检查,示ST段ⅡⅢAVF弓背向上抬高0.2~0.4 MV,ST段V1~5水平压低0.1~0.2 MV,心电图较前有明显动态改变,急查心肌酶及肌钙蛋白I明显升高,考虑诊断为冠心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的同时,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冠脉造影可见:右冠脉第一转折处完全闭塞,前降支开口可见60%偏心性狭窄,回旋支未见明显异常。遂于右冠脉第一转折处植入雷帕霉素支架一枚,术后患者胸闷,胸痛症状消失。

  • 血一氧化氮和内皮素与糖尿病足的关系

    作者:吴军;刘群;柳亢宗;胡继军

    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1)是近年来发现的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因子。两者均由内皮细胞产生并释放,在调节血管张力,血液流速和自身增殖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生理状态下,两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在病理状态下,平衡失调可导致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病变之一,血管内皮损伤是其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通过测定1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血浆ET-1和血清NO浓度,以了解ET-1和NO在糖尿病足中的变化,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M、AT-Ⅲ、GMP-140测定分析

    作者:鹿群先;王开;黄一虹;徐开林;刘翠英;张峰;任光祥

    出血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常见的症状,其出血机制是多因性的,血小板减少是引起再障出血的主要原因,但血小板减少机制除了生成减少外,有无破坏和消耗增加之机制参与不清楚。此外,抗凝活性异常在再障出血机制中的作用仅有少数报道[1~4]。为了进一步探讨血管因素、血小板和抗凝机制在再障出血中的作用,我们检测了血管内皮损伤的标志物血栓调节蛋白(TM)、血小板激活分子标志物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抗凝血酶Ⅲ(AT-Ⅲ)之血浆含量,并结合DIC实验检测做再障出血机制的进一步分析。现将检测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对象再障患者45例,其中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慢再)36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急再)9例。男25例,女20例,中位年龄29(10~58)岁。所有患者均根据临床症状、血象、骨髓象和有关实验确诊,诊断符合1987年宝鸡再障会议制订的标准[5]。正常对照30例,男18例,女12例,中位年龄31(12~60)岁。为本院健康职工和医学院学生,检测前均体格检查并1周内未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抗凝剂。

  • 急性高血糖对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的抑制作用

    作者:金修才;方平;谭跃萍;王小涛;高文武

    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的发生率较高,有学者认为慢性高血糖可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而造成动脉硬化,但许多Ⅱ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在正常范围,仅发生餐后高血糖,其发生动脉硬化的机制尚有争议。本研究通过口服葡萄糖造成急性高血糖,以探讨急性高血糖是否造成血管内皮损伤。资料与方法 一、受试对象 50位疑有糖尿病的患者,男20例,女30例,平均年龄(54.0±7.8)岁,所有患者无高血压、冠心病和心肌梗死,无明显高血脂。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结果显示:20例患有Ⅱ型糖尿病(DM),15例糖耐量异常(IGT),15例糖耐量正常(NGT),故分为DM、IGT和NGT 三组。 二、仪器与方法 应用HDI-5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和7.0 MHz线阵探头无创性检测血管内皮功能,同步记录心电图。选肘关节上 2~15 cm范围内的肱动脉为靶动脉,取纵切面,调节增益至能满意识别管腔分界面,再放大图像,在血管舒张末期(即同步心电图显示R波时)测量肱动脉前后内膜间距离,每次测3个心动周期,取平均值。分别测量每位患者休息时、反应性充血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测量前每位患者肘关节下缚一血压计,先测定静息状态下肱动脉内径基础值,然后血压计加压至 40 kPa,维持4.5 min,放气后 60~90 s内测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后的内径,休息 15 min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400 μg,3~4 min后进行后一次测量。整个测量过程中超声探头始终处于固定位置,血管内径测量取同一部位。反应性充血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血管内径的变化以第一次测量基础值的百分数表示。每个患者均在空腹、服糖后 1 h 和 2 h进行检查。

  • OSAHS患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基因表达与疾病严重程度和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章敬玉;施静;邓桂胜;吴刚;罗勇

    目的 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表达与疾病严重程度和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呼吸科首次行多导睡眠图(PSG)检查的OSAHS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PSG检测结果,分为轻度OSAHS组(20例)、中度OSAHS组(21例)和重度OSAHS组(21例),另选取正常志愿者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采取空腹外周静脉血,PCR法检测MIF基因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血浆中MIF、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M-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ET)等因子水平;比较分析MIF与IL-6、TNF-α、sVCM-1、vWF、ET等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轻、中、重度OSAHS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浆中MIF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4.55±0.82)、(5.23±0.75)、(8.14±1.21)、(3.78±0.6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0.581,P=0.000),其中重度OSAHS患者血浆中MIF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 =5.31,P<0.05);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轻、中、重度OSAHS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血浆中MIF水平分别为(22.2±3.6)、(25.8±3.2)、(32.5±4.7)、(21.6±3.1) ng/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226,P=0.000),其中重度OSAHS患者血浆MIF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ELISA法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趋势一致.AHI、氧减指数在健康对照组及轻度、中度、重度OSAHS组中表达依次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血氧饱和度依次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TNF-α、CRP、sVCM-1、vWF、ET在健康对照组及轻度、中度、重度OSAHS组中表达分别依次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OSAHS患者严重程度与MIF表达呈正相关;MIF表达与AHI、氧减指数、sVCM-1、vWF、ET呈正相关(r=0.612、0.526、0.568、0.711、0.688,P<0.05),与低血氧饱和度呈负相关(r=-0.663,P<0.05).结论 MIF在OSAHS患者血浆中高表达,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可能参与了OSAHS疾病的炎性反应过程,在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 血管内皮损伤与不稳定型心绞痛

    作者:王明君;崔众芹;李延伟;崔众英

    近年研究发现,血管内皮损伤是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过程中重要的病理环节.内皮细胞受损,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环节,内皮损伤的持续存在促使不稳定斑块形成、破裂以及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和血管痉挛,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出现心肌缺血[1].组织缺血缺氧进一步加重了内皮的损伤,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充分认识血管内皮损伤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的关系,采取有效药物保护血管内皮,以改善心肌供血供氧,是防治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重要措施.

  • 血管内皮损伤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探讨

    作者:王新生;任君旭

    内皮细胞作为一种多功能细胞,为功能不同的各段血管提供共同的连接衬里.内皮细胞具有细胞通透性、选择性屏障、止血、抗凝、纤溶、血流传输和血管活性物质代谢、以及调节血管运动张力、产生生长因子、纤维基质增生等作用.这些特征可引起或参与微循环或微-体循环相关的疾病过程,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存在重要关系.

  • 赛莱乐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范林林;董晓华

    赛莱乐通过降低周围血管阻力来提高末梢血管流量,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1赛莱乐治疗糖尿病人下肢血管病变[1]由于糖尿病病人下肢血管病变多见于病程长、年龄大的糖尿病患者,表现为患肢麻木、疼痛跛行,严重的出现坏疽,称为糖尿病足,其病理基础是由于糖尿病的糖类和脂类的代谢异常所致血管内皮损伤,中小动脉硬化,管腔狭窄,局部缺血、缺氧、坏死以及高凝所致的微循环障碍.赛莱乐是一种具有多种药学特性作用于血管的药物.它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凝度、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改变血流的特性.由于赛莱乐具有改变血液流变学的特性,从而降低了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遏制末梢神经的病变,有利于患者肢端功能恢复.

  • 子痫前期患者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及血管内皮损伤的临床研究

    作者:史丹丹;王勇;郭君君;王娜;白玉来;王学珍;史亚玲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的主要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7年6月沧州市中心医院产科诊断的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各40例,并选择同期正常妊娠孕妇4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4组相关血清因子水平.结果 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中血清对氧磷酶1和脂联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逐渐降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逐渐升高(P<0.05).结论 氧化应激、炎性反应以及血管内皮损伤均可能为子痫前期的发生及进展的相关机制,除控制血压外,合理适当的抗感染及保护血管等也为治疗子痫前期的关键措施.

  • 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康丽

    动脉粥样硬化(AS)是血管内皮损伤后的一种缓慢而复杂的炎症性增生性疾病[1].与血管内皮受损、脂质浸润、血小板粘附聚集、炎症细胞浸润、免疫性因子的表达、氧自由基损伤、血管平滑肌增殖过移、局部血栓形成、钙离子内流增加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内钙超负荷等多个作用环节有关[2].凡能抑制或延缓上述环节的均有抗AS的作用.

  • 妊高征患者几种细胞因子产前及产后变化的意义

    作者:刘晓梅;李冬雪;张芳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对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与异常的免疫激活及内皮细胞损伤之间的关系愈来愈受到重视.笔者对妊高征患者血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内皮素(ET)进行了产前、产后的测定,以探讨三种细胞因子与血管内皮损伤之间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 常时间的消极情绪伤心

    作者:

    近日,卫生部门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对200名46~55岁的中年人进行了长达一年的研究表明,消极的心理情绪如抑郁、焦虑和愤恨等,均会对心脏造成损害,这些因素每上升1分,发生心绞痛的危险就增加5个百分点.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讲,消极情绪会带来一种可致病的化学物质——炎症蛋白.炎症蛋白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诱导黏附分子和炎症因子的合成与释放,加重血管炎症反应,诱导内皮细胞凋亡.而血管内皮损伤既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始动环节,也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恶化的基础.医学专家分析,在那些带有消极情绪的人身上,可发现较高的炎症蛋白含量,这种连续的、涉及整个心脏系统的炎症状况对诱发冠心病、心绞痛有重要影响.

  • 代谢综合征与血管内皮损伤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作者:余婉蓉;郭宏敏

    代谢综合症(MS)是一组以中心性肥胖、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高血压、血脂异常等为主的多种代谢性疾病合并出现的临床症候群.这些特征性因素彼此紧密联系,互为因果,恶性循环,极大地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认为,血管内皮损伤与其密切相关.诸多研究表明,中医中药在调节血管内皮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笔者对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与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相作用的中西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317 条记录 6/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