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膜粘连的发生及预防

    作者:刘国辉;李有柱;朱彦君

    本文就腹膜粘连的发生机制、预防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作一综述.

    关键词: 腹膜粘连 预防
  • 透明质酸钠结合中药预防术后腹膜粘连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莉;刘国辉;赵军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结合中药对术后腹膜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将40只家兔随机分成A、B、C、D4组,均制作肠粘连模型,取A组为对照组,B组、D组在腹腔内损伤部位注入透明质酸钠20ml,C组、D组术后胃内灌注中药(自拟方).结果 4组粘连差异显著.其中A组粘连广泛、致密,D组粘连轻微.结论透明质酸钠结合中药对术后腹膜粘连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 阑尾切除术后出血再手术2例分析

    作者:孙庆波

    1 临床资料例1,男,24岁,因右下腹痛2天入院.查体:体温38.0℃,血压16.0/10.7kPa.右下腹压痛(+),反跳痛(+),腰大肌试验(+).以急性阑尾炎之诊断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取麦氏切口,术中见阑尾化脓,位于盲肠后位,粘连较重,钝性分离粘连后,常规切除阑尾.术毕8小时,患者诉头晕、心慌.查:患者面色苍白,四肢凉,血压10.7/5.3kPa.考虑阑尾术后急性腹腔内出血,立即剖腹控查,术中见与后腹膜粘连的残余阑尾系膜活跃出血,腹腔积血约1500mL.清除积血后,结扎活跃出血点,腹腔置引流管一根,术终.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 Stark式剖宫产行再次剖宫产的临床观察

    作者:潘秀芹;王永红

    目的 探讨初次不同剖宫产手术方式对术后腹壁、腹腔粘连情况及术中注意的情况.方法 对2008年~2009年间笔者所在医院426例再次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初次手术为传统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00例(对照组),新式剖宫术(Stark式剖宫产)326例(观察组),比较两组腹壁、腹腔粘连程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初次手术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再次剖宫产所见腹壁粘连程度明显严重,膀胱粘连无明显差异,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方面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时间较长.结论 无论是新式剖宫产或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发现盆腔粘连、再次剖宫产出血、开腹时间无显著性差异,腹直肌粘连观察组粘连较严重,对于传统的子宫下段剖腹产关腹时间及切口愈合较新式剖宫产术有少许差异.

  • 胰腺体、尾部断裂超声诊断一例

    作者:李玉丹;吴长君;杨海彦

    患者男,23岁,因进行性腹痛伴呕吐5 h、加重2 h人院.患者入院当日下午中腹部曾遭外力撞击,当时即感腹痛.非喷射性呕吐胃容物和胆汁1次,量少,3 h后腹痛加剧.行保守治疗后腹痛缓解,6 d后腹痛又加剧.体检:一般状态尚可,神清,生命体征平稳;腹平,上腹部略偏左侧有压痛和反跳痛,无明显肌紧张,无移动性浊音,肠呜音4~6次/min;双下肢无浮肿.B超示:胰腺体、尾部回声中断,局部被5.2 crn×3.1 cm低回声分隔;脾周见窄带样液性暗区;下腹腔可见深6.7 cm无回声区.超声诊断:胰腺体、尾部断裂,并血肿形成(图1),腹腔积液.遂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胃幽门部及十二指肠前壁完整,Winslow孔处有灰白色液体积聚.充分吸引出局部渗液后,又有同质液体溢出,约120 ml,脾胃韧带表面可见皂化斑,胃后壁与横结肠上部粘连,钝性分离脾胃韧带与壁层腹膜粘连处,见有黄白色脓液流出,约50 ml.胰腺断裂,有暗红色血性液体存留.术中诊断:胰腺外伤,假性胰腺囊肿形成并破裂,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 大鼠腹膜粘连的病理学特征及血清中IL-6、TNF-α的变化

    作者:杨小进;毛勤生;周新泽

    目的:探讨大鼠腹膜粘连的病理学特征及血清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n=8)和创伤粘连组(n=32).对照组抽取其静脉血并取其回盲部组织;创伤粘连组分4组,每组8只,分别于术后1、3、5、7天抽取其静脉血和回盲部粘连组织;检测其TNF-α、IL-6,并观察其回盲部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创伤粘连组1周内有明显的炎症反应,局部以纤维组织增生为主,血清中IL-6和TNF-α明显升高(P<0.05).结论:腹膜粘连以纤维组织增生为其病理学特征,细胞因子可能在腹膜粘连形成中发挥一定作用.

  • 乌司他丁和白细胞介素-1β抗体预防术后腹膜粘连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雁灵;徐小平;李开宗;窦科峰;岳树强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抗体预防小鼠术后腹膜粘连的能力. 方法:以BALB/c小鼠为动物模型,12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四组:等渗盐水对照组、乌司他丁治疗组、IL-1β抗体治疗组和乌司他丁联合IL-1β抗体治疗组,经同一标准的腹膜损伤手术后,分别在关腹前腹膜内灌注等渗盐水及乌司他丁和相应抗体.术后20天将小鼠处死,观察腹膜内粘连的情况,通过对粘连的程度、位置以及粘连类型的综合评价得出粘连分数. 结果:乌司他丁联合IL-1β抗体治疗组的平均粘连分数和2~3级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四组小鼠均未出现腹壁切口疝. 结论:乌司他丁和IL-1β抗体能够预防术后腹膜粘连.

  • 凝胶化改性壳聚糖膜预防腹膜粘连的效果研究

    作者:章志量;周卸来;倪有娣;江素君;茹金泉;杜红英;胡巧玲

    目的对比研究凝胶化改性壳聚糖膜和透明质酸钠对腹膜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 SD大鼠80只,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对照组(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凝胶化改性壳聚糖膜组(C组),透明质酸钠组(D组).利用大鼠蚓突盲端制作创伤性腹膜粘连模型,然后每组分别用相应的方法处理创面,处理后第2周和第4周打开腹腔,以Bhatia分级法评定蚓突盲端的粘连程度,并对盲端组织行羟脯胺酸(OHP)水平测定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术后第2周和第4周,C,D组的粘连程度均显著轻于B组(P=0.001~0.013),OHP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37~P<0.001);C组和D组比较,粘连程度分级的差异两组间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OHP含量C组显著低于D组(P=0.005,0.002).病理学检查:A组所有大鼠蚓突组织无明显的病理改变,B组术后第2周时处理侧浆膜面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术后第4周局部主要以纤维组织增生为主; 相应的病理改变C, D组较B组明显减轻, C组的病理改变又明显轻于D组. 结论凝胶化改性壳聚糖膜具有明显的抗腹膜粘连作用,且此作用较透明质酸钠具有优势.

  • 透明质酸钠对缺血性腹膜粘连的预防作用

    作者:王晓红;周卸来;章志量

    目的 研究透明质酸对缺血性腹膜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 16只SD大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和透明质酸钠组(B组).应用结扎蚓突动脉主干的方法制造缺血性腹膜粘连模型,再分别用生理盐水和透明质酸钠处理A、B组结扎处远侧蚓突的浆膜面.手术后14 d处死动物,肉眼评定蚓突盲端同其周围组织的粘连程度,并行粘连处组织的病理学检查.结果 应用透明质酸钠组的粘连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8),急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 透明质酸钠对缺血性肠粘连具预防作用.

  • 缺血性大鼠腹膜粘连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学特征

    作者:茹金泉;周卸来;章志量;倪有娣;江素君;杜红英;郑婷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缺血性大鼠腹膜粘连模型并探讨其病理学特征;方法将144只SD大鼠随机分成手术对照组(A组)、创伤致粘连组(B组)和部分结扎蚓突动脉致粘连组(C组).C组大鼠在距盲端3cm处部分结扎蚓突动脉主干,造成血管狭窄,使结扎远侧蚓突组织发生缺血,A组和B组分别作相应的对照处理.手术后1、2、4、8周分别评定蚓突盲端组织粘连程度和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C组术后8周内粘连总发生率为85.4%,而A组的总发生率为18.8%;B、C两组间的粘连程度在术后各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显著重于A组(P<0.05);C组术后8周的粘连程度显著轻于术后2周和4周(P<0.05),而其05它各时间点两两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各时间点未见明显的炎症反应;B组术后1周浆膜层尚存轻度炎性充血,术后4周开始主要以纤维组织增生为主;C组的病理改变同B组相仿,但病变发生在肠壁全层;结论本研究制作的大鼠蚓突缺血性腹膜粘连模型,性质稳定、可靠,病理组织学特点明确,为进一步对缺血性腹膜粘连的防治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 壳聚糖/明胶共混膜对大鼠腹膜粘连形成的作用

    作者:周卸来;章志量;江素君;倪有娣;茹金泉;杜红英;郑婷;胡巧玲

    目的研究壳聚糖/明胶共混膜的生物降解特性及其对大鼠腹膜粘连形成的作用.方法SD大鼠96只,随机分成A、B、C、D四组.对所有大鼠的蚓突盲端行创伤致粘连处理后,在B、C、D组大鼠的创面分别用纯壳聚糖膜、含10%明胶的共混膜、含50%明胶的共混膜进行覆盖;A组为对照组,不用膜.术后2周及4周,每组分别随机取12只大鼠,麻醉下再次打开腹腔,观察膜降解情况,评定粘连发生情况,并切取粘连处的蚓突组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和羟脯氨酸(HP)测定.结果①膜降解速度由快到慢依次为D组、C组和B组;②术后2周和4周,A组的粘连程度均轻于其它各膜植入组(P<0.05);术后2周,B组的粘连程度明显轻于C、D两组(P<0.05);术后4周,B、C、D组间粘连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术后2周和4周,各膜植入组的H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膜植入组中,C、D组的HP水平又明显高于B组(P<0.05);④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局部以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为主,且B、C、D组较A组为重,B、C、D组中见有少量异物巨细胞反应.结论壳聚糖膜可加重腹膜粘连,而明胶的掺入可进一步促进粘连的形成.

  • 细胞因子与术后腹膜粘连

    作者:王梦炎;贺夫林;石汉平

    尽管现代外科技术有了很大进步和发展,腹部术后腹膜粘连仍是尚未解决的一个难题.术后腹膜粘连是引起机械性肠梗阻、女性不育和盆腔慢性疼痛的主要原因[1,2].多年来,不少学者对此课题作了大量研究,但其形成机理仍不完全清楚,因而缺乏有效的预防手段.近来,分子水平上的细胞因子在术后腹膜粘连形成中的作用正逐渐被认识并受到重视,现就两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膀胱黄色肉芽肿1例报告

    作者:涂仁泉

    患者,男,24岁,因尿频、尿急、脓尿半年拟诊为膀胱肿瘤收治.体查:消瘦体型,贫血外观,未触及下腹包块.B超示膀胱顶部强回声光团.CT检查示膀胱顶部肿块,大小约6.5× 8.0cm,CT值40~48Hu,局部膀胱壁增厚.膀胱镜示肿块向腔内明显隆起,表面粘膜充血,中央浅表性糜烂,活检示炎性组织.尿常规示WBC++,脓球++,RBC+/Hp.经下腹正中切口探查膀胱,肿块位于右侧膀胱顶部,与膀胱前间隙、腹膜粘连,打开腹腔见肿块向腹内突出,外被大网膜包囊,阑尾末端附着在肿块上,阑尾无充血、水肿,打开膀胱见肿块表面多处糜烂,遂行肿块及粘连组织切除,包括部分膀胱壁、网膜.术后10d出院,随访2a未见复发.

  • 低观测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50例

    作者:姜万里;李群

    50例中男16例,女34例,12~78岁,平均33岁.慢性单纯性阑尾炎6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31例,化脓性阑尾炎8例,穿孔型阑尾炎3例,阑尾周围脓肿2例.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取平仰卧位或头低30度,术者立于患者左侧,先在脐上或脐下作一10mm切口,制造气腹至1.87kPa后置入10mm Trocar,用腹腔镜行初步探测后,分别在左右下腹部腹股沟内环内上方作横行的0.5cm切口,由于下腹部腹壁较薄有透光性,选择切口应在腹腔镜光照下避开下腹部血管.将5mm腹腔镜从左下腹Trocar探入腹腔,用无损伤抓钳或血管钳从右下腹Trocar插入辅助提拉阑尾,或提拉上推回盲部辅助游离阑尾,抓住阑尾末端使阑尾及其系膜有一定张力,从阑尾根部开始用电凝钩紧贴阑尾向阑尾头部方向渐进切断阑尾系膜,距阑尾根部0.3~0.5cm处连夹2枚钛夹后切除阑尾,清理腹腔后直接从脐部Trocar取出阑尾.本组50例中42例较容易地从盲肠下、回肠前后寻找到阑尾;其余8例中6例同后腹膜粘连,2例形成阑尾周围脓肿,均用吸引器边分离边冲洗吸引完成阑尾游离,本组无1例中转手术.从完成Trocar置入到取出阑尾,操作时间短者不到10min,长者不超过45min.50例全部治愈出院,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

  • 卵巢平滑肌肉瘤1例

    作者:程凤凤;邹威中;孙晓荣;王芳;乔云渡

    患者,女,58岁,绝经9年,扪及下腹部包括2+个月,偶感腹坠胀痛,尿稍频伴尿急,来就诊.入院查体示一般情况可,心肺未见异常,腹软,无压痛,左下腹扪及-9cm×8cm包块,质硬,无压痛.妇科检查示子宫左上方可触及-9cm×8cm×8cm大的包块,质中,边界清,活动好,无压痛.右附件区未及异常.B超示左附件区90mm × 83mm实性低同声,有边界,壁不规则,回声尚均匀.AFP 3.41ng/ml,CEA 2.32μg/L,CA125 12.12U/ml,均在正常范围.入院诊断为左卵巢肿瘤.在硬腰联合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后位,正常大,左附件区有9cm×8cm×8cm大实性包块,表面结节状,包膜完整,与肠管、大网膜及后腹膜粘连,面积大,较致密,其底部见卵巢组织1cm×1cm×0.5cm与其相连.包块来源于卵巢,右附件未见异常.

  • 剖腹术后粘连性肠梗阻107例治疗体会

    作者:沈孝利

    我院自 1990 年 3 月-2001 年 10 月共收治粘连性肠梗阻 107 例,既往均有腹部手术史.其中以阑尾切除术后为多(41 例,占 38.3%),其次为肠切除术后(16例,占 15%).第一次手术至发病间隔长短不等,长者 11 年,短 8 d.107 例中行手术治疗38例(35.5%),非手术治疗 69 例(64.5%).本文结合文献对剖腹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原因、手术指征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 改良子宫切口方式在二次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作者:范海燕;李艳春;刘爱荣;万瑞霞;郭婧

    剖宫产术是处理高危妊娠和异常分娩,挽救孕产妇及围产儿的有效手段[1].随着剖宫产手术操作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优生学、各方面社会因素的影响,剖宫产率呈每年递增趋势,我国剖宫产率从20世纪50年代的1% ~2%上升到90年代的30%~40%[2],有些城市高达70%,二次剖宫产的数量也随之增加.疤痕子宫二次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多,子宫膀胱反折腹膜粘连及切口撕裂易损伤输尿管、膀胱及子宫血管,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高.

  • 腹腔镜松解术治疗回盲部粘连所致慢性腹痛28例

    作者:高成

    盲肠或升结肠起始部与壁层腹膜粘连,可影响肠管的规律蠕动,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候群,如进食后不久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多以右下腹为主)、恶心、呕吐、排便改变(便秘或便稀),长期反复发作,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及身心健康.2003~2010年,我们采用腹腔镜松解术治疗回盲部粘连所致慢性腹痛28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 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2例报告

    作者:李登宝;吉春玲;谷江;陈方敏;赵高贤

    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SRCC)临床罕见,我们曾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例1:男,47岁.因下腹疼痛3个月,血尿1个月,于2004年3月8日入院.入院查体未发现异常.CT检查示膀胱上部前壁占位性病变,胃肠道未见占位性病变;腹部X线平片+静脉尿路造影(KUB+IVU)检查,上尿路未见占位性病变.胃肠道钡餐造影检查未见异常.膀胱镜检查见膀胱顶部有一约5 cm×5 cm肿物,表面糜烂,边缘不规则,易出血,活检病理诊断为膀胱顶部SRCC.术中探查前列腺未见异常,肿瘤位于膀胱顶部与前壁交界处,呈乳头状、广基,大小约5 cm×5 cm,暗红色胶冻状,表面有多处坏死,与腹膜粘连,将膀胱肿瘤与粘连腹膜一并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膀胱SRCC,侵及膀胱壁全层.术后随访9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 腹腔内联合注射曲安奈德、尿激酶、脂肪乳预防家兔腹部损伤后肠和腹膜粘连效果观察

    作者:周剑;金耀华;赵际起;李博

    将50只家兔(体质量1 500~2 500 g)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只,两组分别采用肠段切除+吻合、肠壁钳夹伤+刀背刮伤、阑尾切除、腹膜部分切除、放置纱布异物造成腹部损伤,每种方法各处理5只动物;观察组关腹前腹腔内注射20%脂肪乳1 ml/kg+曲安奈德1 mg/kg+尿激酶1 000 U/kg,对照组不作处理.结果 观察组腹膜粘连和肠粘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腹腔内注射曲安奈德、尿激酶、脂肪乳能预防腹膜粘连和肠粘连.

94 条记录 3/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