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硬膜外阻滞后诱发癔病发作一例

    作者:王桂芬;王秀;贾晓东

    患女,56岁.体重65kg,体温36.6℃,一般状态好.心电图、实验室检查正常.拟行左股骨骨折梅花针内固定术后取内固定物.术前未用镇静药.入室时常规监测血压140/78mmHg,心率78次/min,SPO295%;取L2~3硬膜外穿刺头向置管3cm,注入2%利多卡因3ml试验量后,测试麻醉平面时,发现病人特别敏感,针刺皮肤时躲闪,并大声喊"疼".麻醉平面测不出.随即诉说"胸闷、难受",精神烦躁,但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及血氧饱和度均在正常范围.给予面罩吸氧并嘱其深呼吸,此时病人呼吸次数越来越快,在5min内可增加至50~60次/min,持续监测血压从140/78mmHg逐渐上升到190/110mmHg;脉搏监测上升至150次/min,SPO298%;立即静注安定10mg并给予暗示性语言后,病人上述监测指标大约10min后恢复正常.而后硬膜外给予1.5%利多卡因7ml后开始手术,手术历时30min顺利完成.术中输入平衡液500ml.术后追问病史,1年前在做左股骨干骨折梅花针内固定术时,曾有类似发作病史.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骨折体会

    作者:王学群;冯克亮;李德刚;范世革

    股骨髁间粉碎骨折为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复位固定困难,治疗方法及内固定物多样,处理不当,常致畸形创伤性关节炎,甚至关节僵硬.我院自2000年以来应用动力髁钢板及髁支撑钢板等治疗股骨髁间粉碎骨折14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 骨片钉内固定治疗踝部骨折临床观察

    作者:柳国海

    踝部骨折是常见的关节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92%.由于该骨折与踝穴的关系密切,因此在治疗上要求解剖复位,否则将引起关节不稳定等一系列并发症.近年来,我院应用骨片钉作为内固定物对踝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不同状态下股骨的应力分布及临床应用

    作者:方国芳;林荔军;于博;敖俊

    背景:对股骨骨折的类型作出新的力学分类,突破以往单纯从肌肉的牵拉来解释股骨骨折的分类,同时也为进一步进行内固定物的力学提供进一步研究方向.目的:探讨股骨在不同状态下的应力分布.方法:利用有限元的方法进行股骨三维重建,然后对股骨的不同部位进行约束、应力分布,以模拟不同状态下的应力集中的部分,从而为临床股骨骨折内固定提供建议.结果与结论:股骨在直立行走时,应力主要集中在股骨的中段,在中下段有一螺旋形的应力集中区.在跪立位时,股骨下段的应力明显增加,而且在股骨髁间出现应力集中.在向后摔倒位时,应力主要集中在股骨颈的部位.说明股骨在不同状态的应力集中的部位不尽相同,因此出现不同类型的骨折类型,进而为内固定后如何减少内固定物的应力、避免内固定失败提供科学依据.

  • 肱骨远段内固定物及假体设计与其解剖学参数的关系

    作者:王友华;马江川;吴菊;赵剑;刘璠

    背景:制约肱骨远段骨折治疗及内固定物、假体设计和改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该部位的解剖学形态,肱骨远段解剖学参数的测定对肱骨远段畸形矫正、内固定物固定和假体置换时有较大的应用意义.目的:测量肱骨远端相关角度及肱骨远端相关结构宽度或深度相关17项解剖学指标,验证其与内固定物及假体置入和骨的适配性,验证其特点与内固定物及假体力学性能的关系.设计:重复测量,对比观察.单位: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材料:实验于2005-10/2006-02在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创伤研究室完成,随机抽取成人54对防腐尸体肱骨标本(由南通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提供),肘关节畸形、退行性病变者给予排除,其中男30对、女24对.方法:剔除所有肱骨标本附着的软组织,利用游标卡尺(精度0.01 mm,上海量具刃具厂生产)、分规、量角器对肱骨远端数项解剖学指标进行测量.①肱骨远端相关角度的测量:测量的项目包括肱骨远端前倾角、肱骨滑车外旋角、肱骨小头前倾角、肱骨滑车前倾角、肱骨髁体角、肱骨内外髁中心连线内旋角.②肱骨远端相关结构宽度或深度测量:测量项目包括肱骨滑车前端横径、肱骨滑车下端横径、肱骨滑车矢状径、内上髁至外上髁大宽度、滑车内侧缘至小头外侧缘宽度、鹰嘴窝宽度、鹰嘴窝深度、内上髁宽度、尺神经沟深度、肱骨小头宽度、肱骨小头矢径等.主要观察指标:肱骨远端相关角度及肱骨远端相关结构宽度或深度测量结果.结果:①肱骨远端相关角度:男、女性肱骨远端前倾角分别是(35.62±5.21)°,(36.22±5.29)°,肱骨滑车外旋角分别是(5.22±1.15)°,(5.46±1.33)°,肱骨小头前倾角分别为(48.35±8.78)°,(49.65±9.12)°,肱骨滑车前倾角分别为(33.08±7.15)°,(34.45±7.52)°,肱骨髁体角分别为(80.12±5.22)°,(80.17±5.45)°,肱骨内外髁中心连线内旋角分别为(3.14±0.62)o,(3.32±0.68)°,男女之间的测量数据无显著差别(P>0.05).②肱骨远端相关结构宽度或深度:本组标本中,男、女性肱骨滑车前端横径分别为(21.40±4.21),(21.12±4.34)mm,肱骨滑车下端横径分别为(23.54±4.52),(23.31±4.43)mm,肱骨滑车矢径分别是(23.91±4.85),(23.55±4.63)mm,内上髁至外上髁大宽度分别是(58.23±6.44),(55.32±6.55)mm,滑车内侧缘至小头外侧缘宽度分别是(45.36±5.21),(42.15±5.03)mm,鹰嘴窝宽度分别是(24.56±4.25),(25.34±4.42)mm,鹰嘴窝深度分别是(13.43±2.52),(12.95±2.13)mm,内上髁宽度分别是(14.35±3.32),(13.02±2.96)mm,尺神经沟深度分别是(8.53±2.96),(7.90±2.54)mm,肱骨小头宽度分别是(18.05±2.87),(16.51±2.75)mm,肱骨小头矢径分别是(19.59±3.84),(19.12±3.55)mm.男女之间肱骨远端相关结构宽度或深度的测量数据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进行肱骨远段内固定物置入和假体置换以及畸形矫正时,要适合肱骨远端各项解剖参数,以期肘关节功能有良好恢复.

  • 髋部骨折内固定植入物的断裂及松动:22例原因分析

    作者:明江华;贾芝和;周建林;方海滨;马永刚

    目的:分析髋部骨折后应用内固定术后内固定物断裂及松动的原因.方法:对1998-06/2006-09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外科手术245例和外院手术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120例髋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2例患者出现内固定物断裂或松动:其中9例螺钉松动,5例螺钉断裂,8例钢板断裂.术后随访情况为:①患者从内固定术后到发现内固定断裂的时间为3~38个月,平均为15.5个月,大多数患者在内固定物断裂被发现之前出现髋部疼痛不适、跛行、患肢畸形等临床表现.②X射线片示内固定断裂或松动:其中钢板断裂的部位均为钉板相接部位和钢板成角处;4例螺钉断于螺纹起始部,1例螺钉断于螺纹部;松动的螺钉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向后脱出.③术后除1例排异反应外,无切口感染、局部炎症反应、排异反应.结果: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后内固定物断裂及松动的原因有:①内固定器材选用不合理.②内固定物本身设计缺陷.③骨缺损严重或骨质量不佳,同时未行一期植骨或植骨未达到标准.④骨折复位不良.⑤轻视术后疗法.结论: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内固定材料,必要时植骨以及术后适当的配合外固定材料,以有效的防止髋部内固定物的断裂及松动.

  • 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内固定物去留与股骨头坏死关系的Meta分析

    作者:周新;杨彦飞;牛文杰;卫小春;段王平

    背景:目前临床上对于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主要采取闭合复位空心钉治疗,骨折愈合后关于空心钉的处理尚存在争议.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术后内固定物的取出和保留与股骨头坏死的关系,为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内固定物的处理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检索EMBASE、Cochrane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并辅助手工检索、文献追溯相关文献,收集2000年1月至2018年1月国内外刊物上公开发表的有关股骨颈骨折术后内固定物是否取出对股骨头坏死影响的中英文文献,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及提取相关资料,运用RevMan 5.3软件统计分析相关数据.对相关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用Meta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评估其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CI).结果与结论:①通过检索词共检索出中英文文献418篇,终共纳入满足条件的文献20篇,共6271例患者;②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内固定保留组相比,股骨颈骨折术后内固定取出组股骨头坏死率更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OR=2.49,95%CI(1.47,4.22),P=0.0007];③共3篇文献提及股骨颈骨折术后内固定物是否取出对股骨头血运的影响.其中1篇文献认为股骨颈骨折术后骨愈合后取钉会破坏股骨头的血运,不利于股骨头的重建修复;另外2篇文献认为骨折术后间断取钉能改善股骨头血运;④有文献认为股骨颈骨折术后骨愈合后是否取钉对股骨头大压应力无明显变化,但内固定物长期存留在体内会增加患者局部滑囊炎的发生,影响患肢功能;⑤结果提示,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术后骨愈合后,与内固定物保留相比,内固定物取出更容易破坏股骨头血运,导致股骨头坏死,临床上应积极探索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内固定的取出方式及防治股骨头坏死的相关措施.

  • 锁定加压重建钢板不同途径内固定置入治疗髋臼横行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

    作者:钟晓;贾叙锋;黄光平;周庆忠

    背景:将锁定重建钢板应用于髋臼骨折的内固定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固定方式均有一定的优点,但目前关于不同内固定方式生物力学研究的报道不多见.目的:对比锁定加压重建钢板不同内固定置入方式治疗髋臼横行骨折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取40具成人半骨盆标本,制作髋臼横行骨折模型,随机分4组.单纯前柱固定组进行髂骨前柱锁定加压重建钢板内固定;单纯后柱固定组进行髂骨后柱锁定加压重建钢板内固定;前柱联合固定组进行髂骨前柱锁定加压重建钢板内固定,同时在髂骨后柱置入1枚拉力螺钉;后柱联合固定组进行髂骨后柱锁定加压重建钢板内固定,同时在髂骨前柱置入1枚拉力螺钉.检测4组骨盆标本分别在600,1400,1800 N载荷下的骨折端水平位移与纵向位移,计算轴向刚度.结果与结论:①骨折端水平位移:在600,1400,1800 N载荷下,前柱联合固定组、后柱联合固定组骨折端水平位移小于单纯前柱固定组及单纯后柱固定组(P<0.05),前柱联合固定组与后柱联合固定组骨折端水平位移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纯前柱固定组骨折端水平位移小于单纯后柱固定组(P<0.05);②骨折端纵向位移:在600,1400,1800 N载荷下,前柱联合固定组、后柱联合固定组骨折端纵向位移小于单纯前柱固定组及单纯后柱固定组(P<0.05),前柱联合固定组与后柱联合固定组骨折端纵向位移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纯前柱固定组骨折端纵向位移小于单纯后柱固定组(P<0.05);③轴向刚度:在600,1400,1800 N载荷下,前柱联合固定组、后柱联合固定组轴向刚度大于单纯前柱固定组及单纯后柱固定组(P<0.05),前柱联合固定组与后柱联合固定组轴向刚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纯前柱固定组轴向刚度大于单纯后柱固定组(P<0.05);④提示对于髋臼横行骨折,采用锁定加压重建钢板联合拉力螺钉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强于单纯锁定加压重建钢板内固定,并且行髂骨前柱锁定加压重建钢板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强于髂骨后柱内固定.

  • 股四头肌成形术治疗股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直

    作者:岑海洋

    1995年3月~2000年3月我们采用股四头肌成形术结合术后早期合理功能锻炼治疗股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直2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本组男16例,女4例,年龄16~55岁,平均38.2岁;股骨骨折部位:上段4例,中段6例,下段6例,髁部4例.僵直时间7个月~2年,平均11.4个月,术前患膝屈曲24°~60°平均45.2°.1.2方法(1)手术在股骨骨折愈合后进行,同时行股骨内固定物拆除术.取大腿下段前方正中纵行切口,切口延伸到髌骨远端,把股内、外侧肌从股直肌两旁分离出来,将股直肌与股中间肌分开,再将与股骨粘连且已纤维化挛缩之股中间肌分离出来并切除之,切除纤维化之髌上囊,切开髌骨两侧挛缩之支持带.彻底去除阻碍膝屈曲的膝关节内外一切粘连因素后,稳妥缓慢地屈曲膝关节,直至能屈膝达110°左右为止,然后将内固定物拆除.冲洗术口止血,于术口皮下切取脂肪片垫于股直肌与股骨之间,术口常规放置负压引流管,将股内、外侧肌缝于股直肌两边,缝合切口.(2)术后处理:术后置患肢屈膝60°位,并留置硬外管镇痛48h,术后第1天起即应用下肢关节康复器行被动屈膝功能锻炼,活动次数与幅度逐日递增,同时鼓励患者主动进行屈伸膝功能锻炼.伤口负压流管在24h引流量少于10ml时拔除,2周后术口拆线,开始下地练习屈膝下蹲.

  • 重建钢板与克氏针置入内固定修复锁骨骨折的Meta分析

    作者:张谢卓;刘利国;哈斯鲁;徐超;伊力哈木?托合提

    背景: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实,重建钢板相较于克氏针修复锁骨骨折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其具体优越性目前尚无确切报道,且临床上随机对照研究较少,缺乏系统性评价。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重建钢板和克氏针修复锁骨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2008至2015年MEDLINE、Embase、PubMed、Cochrane图书馆、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搜集有关重建钢板与克氏针修复锁骨骨折的对照研究,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选择疗效优良率、切口延期愈合、畸形愈合、术后感染、内固定物松动、术后骨折移位、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作为Meta分析的评价指标,利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2软件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终纳入12篇文献,共911例患者,发表时间为2008至2014年,全部为中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克氏针相比,重建钢板修复锁骨骨折在提高疗效优良率、缩短切口延期愈合、减少畸形愈合、降低术后感染、防止内固定物松动、避免术后骨折移位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两种方法修复锁骨骨折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与克氏针相比,重建钢板修复锁骨骨折具有较好的效果,在患者自身经济以及医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优先选择重建钢板修复锁骨骨折。由于文章纳入病例有限,缺乏设计更为严格的多中心、大样本、长期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来进一步证实结论可信度。

  •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护理

    作者:徐珺;胡静波;朱燕琴;陈泓;张锦敏

    我科2006年2月采用AO/ASIF新设计的PFNA内固定物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2例,经过3~12个月的术后随访,均获得骨性愈合,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微波促进钛合金内固定骨折术后骨愈合的实验研究

    作者:叶冬梅;陈琛;白跃宏;沈梅

    目的 探讨钛合金内固定骨折术后微波治疗的安全性及其对骨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31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兔股骨干骨折钛合金植入模型.动物建模术后3d,取15只模型动物,根据微波照射功率不同分为:20W组、40 W组及60 W组,每组5只.采用实时温度测量方法测定不同剂量各组微波照射时钛合金,钛合金周围肌肉组织及对照侧肌肉组织温度变化,确定动物模型的治疗剂量.将另16只模型动物随机分成实验组(连续波型照射),对照组(模拟治疗),每组8只.对兔股骨骨折钛合金植入模型给予30 d治疗剂量的微波照射.采用X线平片射线相对密度定期评价骨折愈合.治疗结束处死动物,观察HE染色及电镜下组织形态,检测组织中caspase-3,caspase-9 mRNA及蛋白表达,评价钛合金周围组织热损伤.结果 动物模型的治疗剂量为25 W 10 min.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植入物毗邻肌肉、神经组织及骨组织无明显的形态学变化,两组骨骼肌caspase-3,caspase-9 mRNA及蛋白表达差异不显著(均P>0.05).X线平片结果表明照射第10天两纽骨折愈合差异明显(P=0.03), 而第30天两组差异不显著(P=0.12).骨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表明微波治疗可促进骨折愈合.结论 小剂量微波治疗不会对钛合金植入物周围组织造成不可逆热损伤且可有效促进钛合金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

  • 不同内固定物对拇外翻矫形效果的分析

    作者:黄涛;冯殿鹏;杨茂伟

    探讨不同术式及内固定物对不同症状的拇外翻患者矫形效果。

  • 局麻药中毒中枢神经特殊表现2例报告

    作者:孙戈

    1病历摘要
      例1男,35岁。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胫骨内固定物取出术。术前检查正常,无神经精神病史。术前用药为安定10mg,肌注。入室后血压130/80mmHg,脉膊84次/分,呼吸20次/分。取腰2~3棘突间隙穿刺置管顺利,回抽无误后注入2%利多卡因5 mL。5分钟后测试平面时发现患者意识消失,急呼唤患者,数秒后患者突然清醒,诉睡了一觉。重新测试平面,不清,但无腰麻征象,血压、脉搏正常,又注入2%利多卡因10 mL。数秒后患者突现烦躁不安,四肢抽搐。急接麻醉机用面罩辅助呼吸,并静注安定10mg,5分钟后抽搐停止。再回抽硬膜外导管见鲜血涌出,改全麻手术。

  • 采用简易负压引流装置治疗骨折术后感染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铁翔;夏光麒;袁绍斌;吕海峰

    本文作者借鉴负压封闭引流(vaccum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采用注射器、输液接管设计了简易负压引流装置,共治疗20例骨折术后感染患者,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8-2011年本科收治20例骨折术后感染患者,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20~62岁.患者中胫骨近端骨折术后8例,胫骨结节移位术后1例,胫骨中段骨折术后1例,胫骨远端骨折术后5例,胫骨全长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皮瓣转移及外固定架固定术后、尺桡骨骨折术后、肱骨内髁骨折术后、跟骨骨折术后和腰椎骨折术后各1例.出现感染距手术时间为3 d~1年,发现感染2周内手术者14例.分泌物培养17例有细菌生长.除1例患者有外固定架固定外,其余患者切口内均有内固定物存留.

  • 骨折内固定物断裂原因分析

    作者:崔海东;吕书军

    目的 对骨折内固定物断裂原因分析.方法 对2002年9月~2007年8月23例骨折内固定物断裂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骨折未达到解剖复位,内固定物选择及安放位置不当,未及时治疗骨不连,内固定物放置时间过长及术后不适当的功能锻炼、过早负重,是造成内固定物断裂的主要原因.结论 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及时治疗骨不连、及时取出内固定物及术后合理功能锻炼是预防内固定物断裂的根本措施.

    关键词: 骨折 内固定物 断裂
  • 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探讨

    作者:陈洪海;张跃;谭宇顺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物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2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4种内固定物内固定,并进行临床随访分析.结果:125例骨折全部愈合.据黄公怡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分别为:闭合复位中空加压螺钉58.3%、麦氏鹅头钉60.9%、130°角钢板75%、DHS86.4%.结论:闭合复位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手术创伤少,适应于年老体弱病人,滑动加压鹅头钉130°角钢板适宜于粗隆间横形骨折稳定型.固定性能好,可以在骨折之间产生持续加压作用,是转子间骨折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 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宋艳萍

    骨折是临床常见的疾病,患者术后常并发如:内固定物折断、骨不连等.在工作中护士应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急救能力,做到观察病情仔细,护理措施到位.通过精心治疗与护理,31例骨折手术患者,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现将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骨折手术后的治疗与护理

    作者:王洛学

    骨折手术后处理,包括术后抗感染治疗、功能锻炼、外固定配合使用与去除、内固定物的取出等.近几年,对于这些问题的理解与处理也不断演进,今报告如下.

  • 股骨干髓内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体会

    作者:甄万燚;熊煜

    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至今还没有找出一种佳的方法.如果对假体周围骨折采取的治疗措施不当常会出现骨折不愈合、假体松动、内固定物折断、松动、骨折成角畸形愈合等并发症,造成肢体功能障碍[1].

324 条记录 7/17 页 « 12...45678910...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