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生儿梅毒的诊断与防治

    作者:池婧涵;郑杨;孔祥永

    在我国近年来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 -2020)》的统计数据显示,1997年报告先天性梅毒109例,报告率为0.53/10万活产数;2009年报告例数为10757例,报告率为64.41/10万活产数,发病率年均增长49.2%[1].梅毒是一种性传播疾病,由于感染梅毒螺旋体(TP)引起,先天性梅毒的发生与母亲妊娠期梅毒密切相关,多为垂直传播.先天性梅毒即胎传梅毒,是TP由母体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的宫内获得性感染.在妊娠早、中、晚各期TP均可穿越胎盘进入脐带血感染胎儿[2].新生儿梅毒表现有多种类型,累及全身,引起多器官损害,发病可出现于新生儿期、婴儿期、儿童期,特点是不发生Ⅰ期梅毒损害.2岁以内称为早期先天性梅毒,此期有传染性,类似于成人Ⅱ期梅毒的表现,有全身症状,如低热、食欲减退、皮肤黏膜梅毒疹、脱发等;2岁以上为晚期先天性梅毒[3].

  • 关于开展脐带血应用研究的展望

    作者:师晓东

    所谓脐带血,是指胎儿娩出断脐后,残留在脐带和胎盘绒毛血管内的血液.1914年已开始采集、应用脐血,1934年开始正式提出脐血输注.1938年英国、加拿大和美国等地陆续采集应用脐血.我国于1953年出现收集和使用脐血的经验报告.近年来,应用脐血代替骨髓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引起人们对脐血临床应用的广泛兴趣.

  • 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

    作者:徐谷根;杨茵;尹卓娜;李萍;肖毅;赵红莉;翁育;傅晓英

    目的 观察脐带血干细胞治疗2 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2 型糖尿病患者18 例,按病程的长短分为A、B 两组,均给予经皮胰背动脉输入脐带血干细胞.观察输注前后患者血糖、胰岛素及C 肽释放试验、HbA1C、体重指数及用药的变化等.结果 移植后两组的血糖水平及胰岛功能明显改善.A 组10 例中有4 例移植3 个月内停用口服药物,4 例患者在不增加药物的情况下血糖由高控制到理想水平,2 例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需加用另一种口服药物治疗.B 组患者8 例中有6 例在不增加药物的情况下血糖控制到良好水平,仅2 例需加大药物量治疗.结论 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对2 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的恢复及血糖的控制有一定的疗效.但需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的评估该方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 早产儿脐带血维生素D水平与1周岁时婴儿生长发育关系的研究

    作者:田先雨;陈朝红;翟庆娜;何芬;马丽亚;蒋滔滔;招悦

    目的 研究早产儿脐带血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婴儿期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 临床纳入200例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出生的早产儿作为研究组,根据胎龄情况分组,胎龄≤32周的5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1组,胎龄>32周的15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2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出生的100例正常足月儿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胎儿脐带血25-(OH)D水平.对早产儿及足月儿均进行补充维生素D治疗,不同组补充剂量不同.观察三组胎儿治疗后生长发育情况.结果 三组胎儿治疗前25-(OH)D水平有明显差异,治疗组高于研究2组,高于研究1组(均P<0.05).按照不同组和维生素D3缺乏情况进行维生素D3补充治疗,治疗后发现三组胎儿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胎儿体重、身长以及头围均有差异,治疗组明显大于研究2组,大于研究1组(P<0.05).治疗后随访1年,三组胎儿体重、身长以及头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相对于足月儿来说生长发育相对较快,针对性对患儿进行维生素D补充,可有效解决早产儿生长发育过快导致的维生素D不足问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慢性乙型肝炎产妇脐带血HBV-DNA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何小珊;朱辉超;朱文标

    目的:分析脐带血乙肝病毒DNA(HBV-DNA)定量检测在对慢性乙型肝炎产妇自发性早产及胎儿垂直感染的影响。方法69例围产期慢性乙型肝炎产妇接受血液学及病毒学评估后,将56例患者纳入研究,分析其脐带血HBV-DNA与SPB发生的关系,并分析脐带血HBV-DNA与产妇HBV-DNA水平的相关关系,分析12个月后接种完疫苗的56例婴儿HBV感染与脐带血及母亲HBV-DN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56例产妇中,共有13例产妇发生SPB,SPB的发生与脐带血中HBV-DNA水平呈明显相关性(r=0.679,P<0.01)。脐带血中HBV-DNA水平与产妇HBV-DNA水平呈明显相关性(r=0.498,P<0.01)。而脐带血及产妇HBV-DNA水平并不增加婴儿乙型肝炎感染的风险。结论脐带血中HBV-DNA的表达与慢性乙型肝炎产妇SPB发生明显相关,但脐带血及产妇HBV-DNA水平并不增加婴儿乙型肝炎感染的风险。

  • 帆状胎盘临床分析

    作者:任红娟

    帆状胎盘又称脐带帆状附着,是指脐带附着在胎膜上,脐带血管通过羊膜与绒毛膜之间进入胎盘.当胎盘血管越过子宫下段或胎膜跨过宫颈内口时,则成为前置血管,当胎膜破裂时更易造成血管破裂出血,前置的血管被胎先露部压迫时,可致循环受阻而发生胎儿窘迫,甚至胎儿死亡.帆状胎盘在临床上较少见,发生率为1.0%~13.6%,但若发现处理不及时则引起胎死宫内.现报告3例,并就其诊疗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总结如下.

  • 新生儿脐血心肌酶及肌钙蛋白检测的意义

    作者:张岱;王秀艳;杨慧霞;孙晓梅;王晓莉

    目的 探讨新生儿脐血心肌酶及肌钙蛋白检测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心肌损伤诊断的意义.方法 选择2003年9月至2004年2月间在我院分娩的234例新生儿,于分娩后即刻留取脐血行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心型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的测定及分析.结果 新生儿脐血CK、CK-MB、cTnI较成人正常值的范围有明显升高,其分布均呈现偏态分布,中位值CK为256 U/L、CK-MB为6.45 ng/ml、cTnI为0.02 ng/ml,95%正常参考值范围CK为120~552 U/L、CK-MB为2~19.5 ng/ml、cTnI为0.00~0.60 ng/ml.胎儿窘迫及母体合并症对各项心肌酶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产钳组CK(中位值265 U/L)明显高于顺产组(220 U/L)及剖宫产(204U/L)组,但分娩方式对CK-MB、cTnI无影响.早产组CK、CK-MB显著低于足月分娩组(P<0.01),但早产对cTnI无影响.234例中共有7例发生新生儿缺血缺氧性心肌损伤,其脐血心肌酶值均在我们得到的正常范围内.结论 新生儿脐血心肌酶应采用与成人不同的标准,需进行大样本的研究来建立新生儿的脐血心肌酶正常值范围;另一方面,不能单纯根据脐血心肌酶升高判断是否存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心肌损伤.

  • 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节选一)

    作者: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

    [前言]妊娠期甲状腺疾病是近十年来内分泌学界和围产医学界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其起因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荷兰学者Vulsma等首次发现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和无甲状腺新生儿的脐带血中存在甲状腺激素,从而推翻了母体甲状腺激素不能通过胎盘的传统观点.

  • 骨髓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改善肌营养不良患者肌力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晓凤;许忆峰;张轶斌;王红梅;吕乃武;吴雁翔;吕欣;崔激萍;单鸿;阎杨;周金旭

    目的 观察骨髓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双移植方案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MD)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对经血清酶学、肌电图、基因分析、肌肉活检、肌肉磁共振成像(MRI)确诊的82例PMD患者采用干细胞双移植方案进行治疗.采用自身治疗前后对照方法进行研究,随访3~12个月.治疗方法: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经双侧髂后上脊穿刺采集骨髓80~150 ml,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单个核细胞并诱导分化为BMSC.②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CB-MSC):采集脐带血80~160 ml,CB-MSC制备过程同BMSC.③干细胞移植术:收集BMSC和CB-MSC,制备成1×108/ml BMSC细胞悬液和1×107/ml CB-MSC细胞悬液,分次移植于患者的四肢肌肉内和静脉内.移植后3、6、9、12个月观察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ADL)、临床分级疗效评定、酶学、肌电图、肌肉MRI变化.结果 82例患者干细胞移植后3、6、9、12个月进行临床分级疗效评定,显效31例(37.8%),有效37例(45.1%),无效14例(17.1%),总有效率为82.9%.70例患者(85.4%)肌力提高,肢端温暖、食欲改善、动作灵活、体重增加.72例患者ADL评分增加(87.8%),治疗前后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细胞移植后LDH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5±223)u/L比(410±216)u/L,P<0.05,t=6.650],肌酸激酶[(2952±2259)u/L比(2841±2092)u/L,P=0.223,t=1.094]、肌酐[(26±12)μmol/L比(25±11)μmol/L,P=0.306,t=1.029]轻度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细胞双移植方案实施中儿童患者依从性好,未发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 干细胞双移植方案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可使82.9%的患者获得临床症状改善,运动功能及肌力提高,安全性好,无排斥反应,是一种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新手段.

  • 剖宫产手术中采集脐带血对母婴的影响

    作者:刘颖;郑郑

    目的:探讨脐带血采集对剖宫产分娩孕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剖宫产术中采集脐带血组(150例)和对照组(193例)产妇的母儿资料.结果:在脐带血组中手术指征为社会因素和选择单间病房的比例高于对照组,脐带血组术中出血量增多,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144.85±112.66ml VS l29.84±65.14ml.P<0.05).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变化数、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病率和住院日,以及新生儿性别、体重、羊水情况、胎盘重量情况,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剖宫产手术中采集脐带血可能会增加术中出血,对于手术时问、孕妇产后出血、产后病率、住院时间以及新生儿的影响不大.

  • 脐带血预防婴幼儿期缺铁性贫血

    作者:殷虹

    目的 婴幼儿期缺铁性贫血较为常见,脐带血可预防婴幼儿期缺铁性贫血.方法 在足月婴儿保持于阴道口同一水平以及脐带在出生3分钟后进行钳夹的情况下,胎盘输血量约合出生体重的35m l/k g.结果 将新生儿放置在母亲腹部上面以及出生后在脐带动脉博动未停止时立即钳夹脐带的效果比较,发现婴儿出生后放置母亲腹部上面的婴儿比出生后立即钳夹脐带的婴儿血容量要高32%.结论 脐带的钳夹时间晚的对增加婴幼儿铁储存量预防缺铁性贫血是有效的.

  • 沈阳市碘缺乏病流行及防治状况

    作者:陈新秋;刘丽杰;白瑞华

    碘缺乏病是由于环境缺碘,人体碘摄入不足而引起的一种营养不良性地方病.沈阳市属于环境缺碘地区,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碘缺乏病的发生,而且分布比较广泛.从70年代起,沈阳市开展了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使人群的碘营养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碘缺乏病大幅度下降.为进一步阐明碘缺乏给人体带来的危害及防治措施所取得的效果,现将沈阳市人群碘缺乏病流行及防治现状报告如下.按照<国家碘缺乏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对病区人群开展碘缺乏病监测.人群腺肿率的监测:用触诊法检查甲状腺.人群碘营养水平的监测:采集尿样5 ml,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碘含量,100 μg/L以上为正常.新生儿促甲状腺素(TSH)的测定:采取新生儿足跟血或脐带血,用放免法测定TSH,5MU/L以下为正常.

  • 母婴多环芳烃负荷水平及其毒性贡献率评价

    作者:李永红;王欣心;程义斌;丁昌明;顾珩;辛鹏举;路凤;金银龙

    目的 了解A市母婴多环芳烃的负荷水平及各种多环芳烃(PAHs)的致癌毒性贡献率.方法 于2010年3月至7月收集某城市某医院孕产妇外周静脉血(n=378)和新生儿脐带血(n=402),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检测血清中7种PAHs浓度,并比较母、脐血清PAHs水平,分析各种PAHs的致癌毒性贡献率.结果 母血和脐带血中Pyr的检出率高,分别为97.62%和96.77%,其余6种PAHs的检出率均在70%以上.脐带血中芘(Pyr)、苯并(a)蒽(BaA)、苯并(a)芘(BaP)和二苯并(a,h)蒽(DBahA)的浓度均高于母血浓度(P<0.05),而苯并(b)荧蒽(BbF)的浓度低于母血浓度(P<0.05).在母血和脐血中,BaP、BbF和DBahA的致癌毒性贡献率较大,分别为36.6%和38.6%,28.0%和19.0%,21.1%和25.9%.结论 该市母、脐血清中均可检出多种致癌性PAHs,其中BaP、BbF和DBahA值得重点关注.

  • 脐带血采集中微生物污染原因分析

    作者:李金全;韩峻领;李新

    目的 探讨脐带血污染的检测周期并分析采分过程中脐带血微生物污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3D240全自动细菌培养系统对1000份脐带血进行采集后和分离后28 d的培养并对阳性瓶镜检.结果 1000份脐带血中,31份培养阳性全部在10 d内报警,阳性率为3.1%,其中30份采集污染,1份分离污染;自然分娩和脐血量50 g以下阳性率明显高于总体阳性率.结论 培养周期不应小于10 d,采集过程是导致污染的重要原因,污染率与生产方式、采集量等相关.

  •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作者:迟作华;张洹

    脐带血中存在着丰富的造血干细胞,在移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脐血中是否还存在间充质干细胞却有争议,有的学者认为其中有间充质干细胞,且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mal stem cells,MSC)的形态、表面标志及分化潜能非常相似,有的学者认为含量较低,难以传代培养扩增,总结了近5年来国内外关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情况,为脐血的充分利用提供更多的资料.

  • 科学家发现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效率新方法

    作者:

    据Mantel CR 2015年6月18日[Cell,2015,161(17):1553-1565.]报道,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暴露在环境空气中会降低从骨髓和脐带血中获得造血干细胞的效率,在空气中收集造血干细胞会使造血干细胞数目被大大低估;由活性氧(ROS)介导的造血干细胞数目下降与cypd-p53-mptp轴、miR210和hif-1a有关;在环胞素A中收集造血干细胞可以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效率。

  • 华北地区1026例脐带血细胞各参数结果分析

    作者:林莹;邱辉;赵英新;武文杰;孟恒星;韩俊领

    目的 确定华北地区脐带血血细胞和造血祖细胞参数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集1 026例符合标准的脐带血标本,分别用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计数仪进行脐带血细胞分类计数,流式细胞术和半固体培养进行造血干/祖细胞特性检测.结果 脐带血中RBC(4.06±0.47)×1012/L,HGB(149.0±18.2)g/L,Plt(241.2±53.7)×109/L,WBC(13.6±4.6)×109/L,NEUT(5.16±3.2)×109/L,LYMP(4.53±1.97)×109/L,MONO(0.78±0.36)×109/L,NRBC(0.45±0.45)×109/L,RET(0.14±0.04)×1012/L.CD34阳性率0.36%±0.22%,CFU-GM和BFU-E产率(/5×104)分别为23.2±11.4和31.1±17.2.结论 脐带血由独特的细胞组成,其血细胞各项参数多高于成人静脉血,其造血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潜力.

  •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分离和冷冻保存研究

    作者:韩俊领;赵英新;武文杰;伍盛举;杨俊晔;邱录贵

    目的探讨为临床移植有效地分离和冷冻保存无关供者脐带血中的造血干细胞的方法.方法将由普通或改进的两种不同采集袋采集的脐带血,用两步离心法分离、浓缩脐带血中的有核细胞,用BioArchive System(生物档案系统)或常规的程控降温系统将之冷冻,保存在-196℃液氮中.用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培养法检测脐带血中的CD34+细胞和造血祖细胞含量.结果脐带血用改进的采集袋分离后,有核细胞和红细胞的回收率分别为86.4%±4.6%和44.2%±9.6%,而普通采集袋的回收率为78.4%±7.9%和49.8%±11.7%;将富含有核细胞悬液的体积浓缩到20 ml时,有核细胞和红细胞的回收率分别为74.62±9.3%和34.9%±19.1%,浓缩体积为32 ml回收率为86.4%±4.6%和45.1%±7.8%,但两者的CD34+细胞和造血祖细胞的回收率无统计学意义;冷冻脐带血融化后有核细胞、CD34+细胞和CFU-C回收率分别为84.2%±10.1%、96.0%±21.8%和115.1%±23.3%.苔盼蓝拒染率93.8%±4.4%.结论改进的采集袋能够明显提高有核细胞回收率.采用两步离心法和两种冻存方法能够有效地富集和冻存脐带血中的造血干细胞.

  • 乙醛脱氢酶在检测脐带血造血干/祖细胞中的应用

    作者:李莉;赵英新;孟恒星;刘兰婷;何祎;李茜;韩俊领

    目的 通过比较乙醛脱氢酶(ALDH)与CD34、CD133及粒单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在脐带血中含量的差异,探讨ALDH作为脐带血造血干/祖细胞(HSPC)检测指标的有用性.方法 采集新鲜脐带血标本28份,用荧光底物法标记ALDH,流式细胞仪检测脐带血中低侧向角高表达ALDH活性(SSCloALDHbr)细胞、CD34+和CD133+含量,并进行CFU-GM的培养.结果 脐带血SSCloALDHbr细胞表达率在ALDH反应后直接上机检测组(ALDH组)及在ALDH反应后进一步标记抗体再检测组(ALDH+抗体组)分别为(0.32±0.16)%和(0.30±0.17)%,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带血CD34+表达率在抗体组和ALDH+抗体组分别为(0.40±0.26)%和(0.36±0.1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带血CD133+表达率在抗体组和ALDH+抗体组分别为(0.18±0.16)%和(0.17±0.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带血SSCloALDHbr细胞表达率和CD34+表达率、CD133+表达率及CFU-GM产率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87、0.69和0.54,P均<0.01).结论 ALDH反应后进一步标记抗体不影响脐带血SSCloALDHbr细胞的检测结果,ALDH反应亦不影响进一步标记抗体的检测结果;脐带血SSCloALDHLbr细胞表达率和CD34+表达率、CD133+表达率及CFU-GM产率均呈正相关;ALDH活性检测可以作为检测脐带血HSPC的一个有用指标.

  • 不同培养体系对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扩增的影响

    作者:郝牧;邱录贵;吴瞳;李斯丹;孟恒星

    目的 探讨不同培养体系对造血十细胞的体外扩增及其表型的改变.方法 新鲜分离人脐带血单个核细胞(MNC),免疫磁珠法分选CD34+造血干细胞(HSC),计数富集得到的CD34+细胞,平均分为3组,每组含CD34+细胞2.2×105:A组(HSC+CK)CD34+细胞接种于StemlineTMⅡ无血清培养基中,加入早期作用因子FST组合(SCF、FL和TPO,质量浓度50 ng/ml的SCF、质量浓度100 ng/ml的TPO和FL),并于接种0 d添加质量浓度20 ng/ml IL-3;B组(HSC+MSC)CD34+细胞接种于含MSC feeder的培养瓶.加入StemlineTMⅡ无血清培养基;C组(HSC+MSC+CK)CD34+细胞接种于含MSC feeder的培养瓶,加人Stemline TM Ⅱ无血清培养基,加入早期作用因子FST组合首剂添加IL-3(剂量同A组).在培养后4、7、10、14d计数有核细胞总数,流式细胞术检测扩增细胞免疫表型的改变.结果 0~14 d培养后MNC细胞扩增数C组(HSC+MSC+CK)>A组(HSC+CK)>B组(HSC+MSC),P<0.01.3组间CD34+细胞比例B组(HSC+MSC)>C组(HSC+MSC+CK)>A组(HSC+CK),P<0.01.CD34+细胞绝对数也出现了明显增加,其中C组(HSC+MSC+CK)增加为明显,其次是A组(HSC+CK).其中A组(HSC+CK)培养4 d较0 d(14.68%)CD34+CD38-细胞有明显增加(62.71%,P<0.05),C组(HSC+MSC+CK)CD34+CD38-细胞也略有增加(23.99%);培养7 d时,A组(HSC+CK)、C组(HSC+MSC+CK)CD34+CD38-细胞数明显下降,分别为4.44%和1.38%,而B组(HSC+MSC)CD34+CD38-细胞上升为18.92%,与0 d时比较P<0.05,与A组(HSC+CK)、C组(HSC+MSC+CK)比较P<0.05.结论 MSC和细胞因子的联合应用,一方面使得总MNC细胞得到大量扩增,同时还使扩增后细胞保持CD34+免疫表型,培养体系中加入MSC能更有效/特异地扩增CD34+造血干细胞群.

530 条记录 5/27 页 « 12345678...262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