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体外培养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影响因素

    作者:王正辉;周林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是-类从脐带血中分离和培养的成体干细胞,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这些特性,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学者的目光,目前,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临床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就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采集分离、纯化及生物学特性及研究前景作一简要综述.

  • 脐带间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作者:沈华;沈尊理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初是特指骨髓基质细胞,后来研究发现在胎儿肝脏、肺脏、心脏等实质脏器及脐带血中均提取到了与骨髓基质细胞生物学特性相似、免疫表型相同的干细胞,因此将间质组织来源的与骨髓MSCs生物学性状相似,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统称为间充质干细胞[1-2].

  • TIPS联合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近期疗效分析

    作者:杨彦林;王树平;王丽华;刘艳茹;付广印;韩东亮;李华;吴国良;杨占辉

    目的:探讨和评价TIPS联合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近期疗效.方法:1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于TIPS术后1周经肝动脉灌注人脐带血干细胞悬液10-15ml,术前1周、术后1月及术后3月观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水平变化,同时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1周纳差、乏力、腹水等临床症状开始不同程度改善,术后3月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患者ALT、ALB术后1月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术后3个月时较术前明显好转(P<0.05),但ALB均值仍低于正常下限.TBIL术后1月及术后3月时较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并发肝性脑病1例,术后3月肝胆CT检查分流道通畅,未见占位病变.结论:TIPS联合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安全可靠,近期疗效显著,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 释放脐带血促进胎盘剥离减少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作者:冯娜;尚娜;李曼

    目的:探讨第三产程中释放宫内胎盘中脐带血促进胎盘剥离娩出,缩短第三产程,降低胎盘粘连率,减少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方法:研究组胎儿前肩娩出后常规肌注缩宫素20U[1]并采取断脐后释放宫内胎盘中脐血.对照组胎儿前肩娩出后常规肌注缩宫素20U等待胎盘自然剥离娩出.分别观察2组10分钟内,10-20分钟,20-30分钟,30分钟以后胎盘剥离情况和产后出血情况.结果:研究组10分钟以内胎盘剥离娩出例数高于对照组.胎盘粘连及产后出血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采取断脐后释放宫内胎盘中脐血能促进胎盘剥离,减少胎盘粘连及产后出血,值得推广.

  • 脐带血与法及伦理

    作者:马秀峰;杨敏;杨治国;刘媛

    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克隆技术的突破,使科学和社会、伦理与法律问题交织在一起.脐带血干细胞移植以及基于脐带血的生命科学包括基因研究等,已经涉及一系列引起争论的法与伦理问题.就此,本文分别阐述了脐带血的归属权、处分权和隐私权等法律问题和与其有关的伦理问题.

    关键词: 脐带血 法律 伦理
  • 造血干细胞研究进展

    作者:白海;达万明;欧英贤

    造血系统是体内高度活跃和高度新陈代谢系统,造血干细胞的基本特征是具有自我维持和自我更新,即干细胞通过不对称性的有丝分裂,在不断产生大量祖细胞的同时,使自己不增殖也不分化,而造血祖细胞进一步的增殖与分化是补充和维持人体外周血细胞的基础.由造血干细胞到祖细胞再到外周血细胞的这种分化调节过程相当复杂,依赖于各种造血生长因子、造血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并涉及细胞的增殖分化、发育成熟、迁移定居、衰老凋亡和癌变等生命科学中的许多基本问题,这也是基础研究的主要热点.

  • 新生儿脐足血TSH检测分析

    作者:孟献亚;文海;唐艳萍;曹慧萍;蔡生花;张秀丽;吴海坤

    探讨新生儿TSH筛查中脐足血的相关性.脐带血与足跟血TSH不能相互替代,需建立各自N的切点值.

  •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血及脐血中一氧化氮水平与胎儿脐血流的关系

    作者:丁杰;陈沿东;应小燕

    目的了解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时,孕妇血及脐血中一氧化氮(NO)水平与胎儿脐动脉血流的关系,以进一步探讨ICP时胎盘循环阻力增高的原因.方法对35例ICP孕妇(ICP)组)及32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用镉还原显色法测定母血及脐血NO水平;超声多普勒测定胎儿脐血流S/D值.结果 ICP组母血、脐血NO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1);两组母血、脐血NO水平均有相关关系(r=0.5481,r=0.8206,P<0.01,P<0.01),ICP组脐动脉血流S/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母血、脐血NO水平与S/D值呈负相关(r=-0.3415,r=-0.4261,P<0.05,P<0.01.结论 ICP时母血、脐血NO水平降低对胎儿-胎盘循坏阻力增加有重要的作用.

  • 101例维族与汉族产妇静脉血与脐带血微量元素水平的比较分析

    作者:马晶;阿尔孜古丽·木塔力甫;王昌敏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地区部分产妇与脐带血全血微量元素水平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子吸收法收集101例不同民族的产妇与脐带血全血标本进行微量元素水平测定.结果:产妇静脉血的铅、钙、铜、锌水平高于脐带血,镁、铁则低于脐带血;产妇的铁缺乏率高(52.4%),其次为钙(42.5%);而脐带血的锌缺乏率高(100%),其次为铜(98.0%).不同民族间产妇微量元素缺乏率差异显著(P<0.05),其中维吾尔族产妇缺乏率高于汉族;不同民族间脐带血微量元素缺乏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产妇静脉血与脐带血微量元素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

  • 7例早期先天梅毒患儿的护理体会

    作者:小平;马秉成;侯燕

    先天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指梅毒螺旋体经过母体胎盘绒毛的渗透与弥散作用,沿脐带血进人胎儿体内,孕妇感染梅毒后,可导致流产、早产或死胎[1].Risser等[2]报道德克萨斯州Harris地区1990年、1991年及1992年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分别为3.2‰、4.6‰及4.2‰活产.

  • 应用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小鼠皮肤缺损创面

    作者:程文广;黄正根;贺伟峰;袁顺宗;陈希炜;罗高兴;吴军

    目的 探讨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hUCB MSCs)在体分化为皮肤细胞、修复皮肤缺损创面的可能性. 方法 分离hUCB MSCs,体外培养、扩增并用BrdU标记后,种植于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治疗组),并设同体PBS对照组.于术后7,14 d观察并比较愈合率;于术后7,14,28 d创面活检,行常规病理组织切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rdU及人角蛋白19的表达. 结果 术后7,14 d治疗组创面愈合率为(56.06±3.04)%和(94.75±1.89)%,对照组为(36.99 ±2.17)%和(84.63 ±2.28)%,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HE染色显示治疗组活检组织表皮层明显增厚,细胞及表皮嵴数目显著增多;在再生表皮的毛囊内层以及表皮基底层、棘层可见BrdU阳性标记细胞连续分布,且有部分细胞表达人角蛋白19;并在治疗组活检组织中发现有皮肤附属器形成. 结论 hUCB MSCs可在体分化为皮肤细胞与组织,可应用于皮肤创面的修复.

  •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促进大鼠颅脑创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陈镭;惠国桢;张赛;苗宗宁;孙洪涛;胡群亮;刘振林

    目的 将人脐带血(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HUCB)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注射到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顶叶皮层及海马区,观察神经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方法 HUCB-MSCs用双苯酰亚胺(bis-benzimide)标记24 h,通过立体定向将细胞注射到损伤脑组织内.全部大鼠分为假损伤组、损伤组(TBI)、对照组(TBI+PBS)和治疗组(TBI+MSCs).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标记的方法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迁移和分化情况,用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SS)对神经功能恢复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在接受移植的脑创伤大鼠局部有大量的MSCs存活,一些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并表达NSE和GFAP等神经细胞的标志物,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较其他组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HUCB-MSCs可明显改善脑创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并能很好替代骨髓MSCs而用于干细胞移植.

  • 新生儿脐带血25-羟维生素D水平调查

    作者:谢莉;韦海春;蒋丽华;蔡稔;廖滔;郑敏

    目的 了解新生儿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为新生儿维生素D的合理补充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出生的新生儿脐带血25-羟维生素D[25-(OH)D]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5-(OH)D浓度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检测,<50.0 nmol/L为维生素D缺乏.分析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出生季节与脐带血25-(OH)D的相关性.结果 共检测6420例新生儿,其中5358例(占83.5℅)脐带血25-(OH)D浓度<50.0 nmol/L;早期早产儿、中期早产儿、晚期早产儿、足月儿及过期产儿脐带血25-(OH)D浓度[M(Q1,Q3)]依次增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0(22.5,38.9),33.4(26.3,41.6),35.1(26.9,43.3),35.7(28.1,45.0),43.3(33.5,52.8)nmol/L,P<0.001];极低出生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正常出生体重儿、巨大儿的25-(OH)D浓度[M(Q1,Q3)]依次增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0(22.4,38.8),34.6(27.5,44.2),35.1(28.1,44.7),35.7(28.0,47.5),P<0.001].新生儿脐带血25-(OH)D浓度与出生胎龄、体重成正相关(r=0.619、0.180,P均<0.05).新生儿脐带血25-(OH)D浓度存在季节差异(P<0.001),春季低[30.4(24.1,38.3)],秋季高[39.3(31.6,50.9)].结论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维生素D缺乏率偏高,应注重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早期维生素D营养的补充,同时,应加强对孕妇和新生儿维生素D营养增补宣传,鼓励多晒太阳.

  • PMA和IM诱导的新生儿脐带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作者:何振娟;陈同辛;吴圣楣;周昕;朱亚忠

    为比较新生儿脐带血和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对抗CD3单克隆抗体、PMA(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和IM(Ionomycin)刺激的增殖反应,了解新生儿出生时淋巴细胞功能障碍是否与信号传导缺陷有关.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脐带血和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的比率;3H-TdR掺入法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结果显示应用抗CD3单克隆抗体或PMA协同IM刺激,新生儿脐带血中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明显增强,但脐带血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仍低于成人.因此,PMA协同IM刺激可改善新生儿脐带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缺陷,这可能与细胞信号传导的上游缺陷有关,提示细胞信号传导的障碍可能为新生儿出生时淋巴细胞功能低下的原因之一.

  • 脐带血红细胞压积筛查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评估

    作者:张巍;黄醒华;吉彤珍;王汝琪;刘桂荣;刘桂荃;高晓秋

    为寻找一种方便可行的筛查方法,提高我国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NP)的诊断率,对53例计划性剖宫产新生儿脐带血红细胞压积(UHCT)早期诊断NP的临床价值进行了观察与评估.结果:UHCT与出生2小时股静脉血红细胞压积(FHCT)相关良好,r=0.624,p<0.001;脐带血微量红细胞压积(UMHCT)与出生后FHCT相关不良.以UHCT≥0.58作为复查标准,111例新生儿中5例诊断为NP.5例中4例UHCT≥0.62.认为UHCT可作为筛查NP的首选方法,当UHCT≥0.62时高度怀疑NP,应复查FHCT.

  • 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早期诊断及跟踪调查

    作者:李锡福;杨晓光;王志平;吴又明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是广东等部分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病因之一.为了早期诊断新生儿G-6-PD缺乏并了解其高胆红素血症发病情况,我们对1216例新生儿脐带血进行了G-6-PD定量测定,对G-6-PD缺乏的新生儿进行跟踪调查,现报告如下:

  • 妊高症母亲的新生儿脐血NO水平的研究

    作者:翟娟;曹慧;于淑华;于丽娜

    妊高征是人类妊娠期主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婴儿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一氧化氮的减少在妊高征的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测定健康孕妇及妊高征孕妇所生新生儿脐带血NO水平,以了解妊高征母亲与其婴儿血NO相关因素.

  • 剖宫产术中异丙酚的血药浓度测定及胎盘转移初探

    作者:赵轶;朱春仙;虞和永

    目的:建立测定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及胎儿体内异丙酚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检测胎儿娩出时母体血(MV)、脐静脉血(UV)及脐动脉血(UA)的异丙酚血药浓度,明确异丙酚作为剖宫产术全身麻醉的诱导药物时通过胎盘的情况.方法:色谱柱为Zorbax extend C18(5μm,4.6 mm×250 mm);流动相:乙腈-水(4∶1,磷酸调pH=4.0),流速1.0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20 nm,进样量20 μL,样品处理采用蛋白沉淀法.选择20例正常剖宫产产妇,ASA Ⅰ-Ⅱ级,静脉给予异丙酚1.5 mg·kg-1的诱导剂量,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MV、UV及UA中异丙酚浓度.结果:本方法线性范围:0.125~5 μg·mL-1,r=0.9999,低检测浓度为0.05μg·mL-1;方法回收率99.5%~104.2%(n=5),日内RSD为1.4%~3.3%(n=5),日间RSD为5.3%~7.6%(n=5).20例胎儿均在6~12 min娩出,Apgar评分均较高.胎儿娩出时MV、UV及UA的异丙酚平均血药浓度分别为(0.71±0.32)μh·mL-1、(0.35±0.21)μg·mL-1和(0.28±0.14)μg·mL-1,UV与MV中异丙酚浓度比值为0.53±0.19,UA与UV中异丙酚浓度比值为0.97±0.36.胎儿娩出时MV中异丙酚浓度始终高于UV中的浓度(t=3.843,P<0.01),MV与UV中异丙酚浓度之间呈中等度的线性相关(r=0.451).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适用于临床上快速测定异丙酚血药浓度.1.5 mg·kg-1的异丙酚诱导剂量对胎儿没有明显影响.

  • 剖宫产术中左旋布比卡因的血药浓度测定及胎盘转移初探

    作者:赵轶;朱春仙;虞和永

    目的:建立测定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及胎儿体内左旋布比卡因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检测胎儿娩出时母体血(MV)、脐静脉血(UV)的左旋布比卡因血药浓度,明确左旋布比卡因作为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药物时通过胎盘的情况.方法:色谱柱为Zorbax extend C18(5 μm,4.6 mm×250 mm);流动相:磷酸盐缓冲液(磷酸氢二钠与磷酸二氢钠摩尔浓度1:1)-乙腈(35:65,pH=6.8),流速1.0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63 am,进样量100μL,样品处理采用蛋白沉淀法.选择30例正常剖宫产产妇,ASA Ⅰ-Ⅱ级,硬膜外给予0.5%左旋布比卡因25.2±1.1 mL,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MV、UV中左旋布比卡因浓度.结果:本方法线性范围:0.025~1.0 μg·mL-1,r=0.9998,低检测浓度为0.01μg·mL-1;方法回收率96.1%~102.8%(n=5),日内RSD为1.3%~3.2%(n=5),日间RSD为3.1%~5.6%(n=5).30例胎儿娩出时Apgar评分正常,母体血与脐静脉血的左旋布比卡因浓度分别为0.35±0.24 μg·mL-1、0.24±0.21μg·mL-1,平均UV/MV比值为0.72±0.34.胎儿娩出时MV中左旋布比卡因浓度始终高于UV中的浓度(P<0.01).结论:0.5%左旋布比卡因很快通过胎盘,对胎儿没有明显影响,用于剖宫产硬膜外麻醉是安全有效的.

  • FL联合TPO体外培养AC133+细胞表面标记的变化

    作者:陈亮;仇志根;范华骅;袁纪军

    目的:探讨脐血造血干/祖细胞的体外扩增.方法: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脐血AC133+细胞,在细胞因子FLT3配体、血小板生成素作用下,体外扩增,检测有核细胞扩增的倍数.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面标志的变化.结果:FLT3联合血小板生成素体外培养2周.有核细胞扩增(18±8)倍.CD34细胞扩增2.8倍,AC133+未获扩增,CD34细胞纯度由(56±23)%下降到(8±1)%,AC133+细胞由85%下降到(0.1±0.1)%.随着体外培养时间延长至4周,有核细胞,CD34+进一步扩增.分别扩增475倍和17倍.但细胞随之发生分化,CD34+细胞占有核细胞中的比例下降至2%,AC133+细胞消失.CD45细胞上升到1.3%.结论:FL联合TPO长期培养AC133+细胞能使CD34细胞扩增.

530 条记录 26/27 页 « 12...19202122232425262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