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妊娠中期补充锌钙与产时脐血铅、镉水平的关系分析

    作者:王丽;韩蓁

    目的 研究妊娠中期补充锌钙与脐带血锌、钙、铅、镉含量的相关关系.方法 研究组150例孕妇于妊振20-27(+6)周口服葡萄糖酸锌钙口服液(锌钙特)15d,与对照组150例孕妇比较脐带血锌、钙、铅、镉含量,并分析其与孕中期血锌、钙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 口服葡萄糖酸锌钙口服液后,妊娠中期孕妇血锌、钙含量明显高于口服前和对照组,孕妇口服锌钙特前后血铅、镉含量无明显变化.研究组分娩后脐血锌[(9.87±3.22)wnol/L vs (6.95±2.78)μmol/L,t=8.41,P<0.05]、钙含量[(1.59±0.41)miml/L vs(1.43±0.38)mmol/L,t=3.51,P<0.05)]均值高于对照组;铅[(0.15±0.13)μmol/L vs (0.19±0.12)μmol/L,t=2.77,P<0.05)],镉[(1.43±0.68)μg/L vs (1.68±0.64)μg/L,t=3.28,P<0.05)]含量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孕中期母体补充锌、钙可以增加脐血锌、钙含量,降低脐血铅、镉水平.

  •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金仙玉;张新宇;刘善芬;袁宏;门新华;杨静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中的作用及在早期诊断宫内感染的价值.方法120例经ELISA法确定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妇为研究组,其中60例为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双阳性,定为双阳组;60例仅为HBsAg阳性,定为单阳组.30例非HBV携带的孕妇为对照组.应用PCR法检测母婴血清及PBMC中HBV-DNA.结果双阳组中,血清HBV-DNA检出率为25.0%(15/60),脐血PBMC中HBV-DNA检出率为50.0%(30/60).母婴PBMC的HBV-DNA阳性显著相关(P<0.05);脐血血清HBV-DNA检出率与脐血PBMC中HBV-DNA检出率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母婴血清HBV-DNA阳性无相关性(P>0.05).结论被HBV感染的PBMC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可能是HBV宫内传播的一种机制,脐血PBMC 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脐血清,对早期诊断HBV宫内感染有一定价值;母亲传染性强是宫内感染的重要因素.

  • 子痫前期维生素C和SVCT的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徐金霞;吴兆晴

    目的 探究子痫前期维生素C和吸收依赖钠离子维生素C转运蛋白(sodium-dependent vitamin C transporter,SVCT)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江苏省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子痫前期孕妇72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参加孕检的健康孕妇72例作为对照组.采集研究对象的尿液、外周血、脐带血和胎儿附属物进行维生素C、SVCT1和SVCT2的检查,并分析SLC23a1的基因多态性.结果 终止妊娠时两组尿液维生素C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外周血维生素C含量高于对照组,脐带血维生素C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附属物中SVCT1和SVCT2表达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LC23al基因在rs35817838、33972313、6886922和34521685位点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儿附属器官内SVCT1和SVCT2的表达受抑制可显著影响胎儿与母体之间的维生素C转运,造成脐带血内维生素C含量下降,可能为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

  • 不同胎龄早产儿脐带血中内皮祖细胞水平及迁移能力研究

    作者:倪美艳;白小红;陈娟;陈大鹏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早产儿脐带血中内皮祖细胞(EPC )水平及迁移能力的差异。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7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收集的47份新生儿的脐带血为研究对象。根据收集脐带血的新生儿胎龄,将其分为极早产儿组(胎龄为28~32孕周,n=12),早产儿组(胎龄为32~36孕周,n=20),以及足月儿组(胎龄>37孕周,n=15)。将3组新生儿脐带血于诱导分化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脐带血中EPC水平;于诱导分化后,采用荧光探针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l‐Ac‐LDL )与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荆豆凝集素(FITC‐UEA‐1)对单个核细胞进行孵育、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3组单个核细胞染色情况,判断EPC是否诱导分化成功。采用T ransw ell迁移实验,检测3组新生儿脐带血EPC迁移能力。统计学比较3组新生儿脐带血诱导分化前EPC水平,诱导分化后 EPC迁移数量。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收集脐带血的上述3家医院伦理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批准,脐带血获取前,均征得产妇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书知情同意书。3组收集脐带血的新生儿性别构成比、分娩方式及出生时Apgar评分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①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脐带血诱导分化前,3组新生儿脐带血中,EP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02,P=0.654)。②Dil‐Ac‐LDL、FITC‐UEA‐1双荧光染色结果显示,3组新生儿脐带血中EPC均诱导分化成功,并且随着胎龄增加,单个核细胞诱导分化为 EPC 的数量逐渐增多。③T ransw ell迁移实验结果显示,极早产儿组、早产儿与足月儿组新生儿脐带血中EPC迁移数量分别为(13.8±21.7)个/视野、(18.8±12.4)个/视野与(39.9±23.8)个/视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26,P=0.027)。其中,极早产儿组与早产儿组EPC迁移数量,均显著低于足月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0.035);极早产儿组EPC迁移数量,亦显著低于早产儿组,二者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42)。结论随着胎龄增加,早产儿脐带血中EPC水平虽然无明显增高,但其迁移能力逐渐提高。

  • 母体血和脐带血视黄醇结合蛋白浓度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

    作者:朱新兴;郑红英

    人体血液中的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 RBP)由肝脏合成,是视黄醇(维生素A,VitA)的转运蛋白,它不但在肝脏和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是反映机体营养状况的灵敏指标.通过对新生儿脐带血和母体血中的RBP进行检测,观察其水平与新生儿体重之间的关系,以分析RBP在新生儿营养状况评价中的意义.

  • 妊娠期母体、胎儿及新生儿甲状腺功能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新利

    20世纪80年代末,荷兰学者Vulsma等[1]发现,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和无甲状腺新生儿的脐带血中存在甲状腺激素。这一发现推翻了母体甲状腺激素不能通过胎盘的传统观点。随后,西班牙研究小组对孕母甲状腺激素水平在子代脑发育中的作用进行了系列研究[2-3],进一步引发了多个学科对相关领域研究的强烈兴趣。特别是1999年,美国学者Haddow等[4]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具有开拓性的“母体亚临床甲状腺激素缺乏与后代神经智力发育临床研究”,使妊娠期甲状腺疾病迅速成为近十年内分泌学界和围产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 幼年粒单细胞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初探

    作者:吴南海;栾佐;唐湘凤;徐世侠;龚小军;王凯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幼年粒单细胞白血病(JMML)的疗效.方法 5例JMML患儿接受无关供者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预处理均采用Bu/Cy+Mel+ATG方案:马利兰(0.8~1.0)mg/kg,每6小时1次共用16次(-8 d~-5 d);环磷酰胺60 mg/(kg·d)用2 d(-4~-3 d);马法兰140 mg/m2用1次(-2 d):抗胸腺细胞球蛋白2.5 mg/(kg·d)连用4 d(-4~-1 d).GVHD预防采用CsA+MP±MMF.结果 5例成功植入,3例复发,1例复发后死于卡氏肺囊虫肺炎,1例死于CMV感染相关间质性肺炎,1例长期无病存活.结论 5例JMML移植初步治疗结果不满意,移植失败主要原因为白血病复发.为减少复发,今后需进一步改进移植方法,包括选择其他供体、改进GVHD预防方案.

  • 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2004例瑶、汉族新生儿α-地中海贫血调查

    作者:黄寿星;韦喜娟;吴达莉;江顺建;覃从军;梁波;罗象龙;贺灵

    目的 采用新生儿脐血血红蛋白Bart含量测定,分析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瑶族和汉族新生儿α地中海贫血的发生率.方法 采用常规血红蛋白电泳Bart定量测定2004例新生儿脐血,根据国内现行诊断标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瑶族、汉族新生儿地中海贫血检出率分别为9.71%和7.72%,两者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瑶族与汉族男、女性新生儿α地中海贫血检出率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瑶族男、女新生儿α地中海贫血检出率分别高于同期检测的汉族男、女性新生儿(P<0.05).在检出四个类型的α地中海贫血中,以α1地中海贫血检出率高,占6.69%,且瑶族新生儿α1地中海贫血检出率高于汉族新生儿(分别为7.39%和4.97%,P<0.05).结论 瑶族新生儿α地中海贫血发生率高于汉族新生儿;瑶族男、女新生儿α地中海贫血发生率均分别高于汉族男、女新生儿;在检出的α地中海贫血四个类型中,以α1地中海贫血发生率高,且瑶族新生儿α1地中海贫血发生率高于汉族新生儿.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过程免疫特性的研究

    作者:李伟中;邱晓燕;邱学荣;王鸿武;林丽敏;蒋学武;唐秋灵;林晓波;马廉

    目的 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向胰岛素分泌细胞(IPCs)分化过程中的免疫学特性,为huMSCs作为胰岛细胞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的细胞来源提供依据.方法 以流式细胞术检测huMSCs及huMSCs源性IPCs的免疫表型;RT-PCR法检测huMSCs及huMSCs源性IPCs的HLA-A、HLA-DR基因的表达;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率,观察huMSCs及huMSCs源性IPCs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huMSCs在体外培养条件诱导下,具有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的潜能;huMSCs及huMSCs源性IPCs均不表达CD80、CD86、CD40、CD40L、HLA-DR,均表达HLA-A;huMSCs能够抑制PHA刺激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增殖,但huMSCs源性IPCs未见该作用.结论 huMSCs及huMSCs源性IPCs均具有低免疫原性,可作为胰岛细胞移植的细胞来源,huMSCs对免疫反应具有负调节作用,但huMSCs源性IPCs不具有该作用.

  • 明胶-Ficoll法分离脐带血单个核细胞的方法学研究

    作者:陈滢;何新荣;何映谊;叶铁真

    目的 比较直接利用Ficoll一步法和明胶-Ficoll两步法分离脐带血MNCs的效果.方法 同一份脐带血分为两份,一份采用Ficoll直接分离MNCs,另一份先采用明胶沉淀红细胞后,再用Ficoll分离MNCs,比较两者的分离效率、细胞活力、细胞联苯胺染色阳性率、CD36和CD235a表达规律,以及CFU-E、BFU-E集落数.结果 一步法和二步法的分离效率及细胞活力无统计学差异;一步法收集的细胞联苯胺染色阳性率高于二步法;一步法和二步法分离所得的MNCs表达CD36+/CD235a-和CD36+/CD235a+的细胞数无显著差异,但前者表达CD36-/CD235a+的细胞数比后者多;培养7天时CFU-E集落数,二步法稍低于一步法,14天时BFU-E集落数,二步法显著多于一步法.结论 采用明胶-Ficoll二步法分离脐带血既不会增加MNCs的损失,还可更好地保留脐带血中比较早期的红系祖细胞.

  •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β地中海贫血

    作者:黄绍良;周敦华

    自1982年美国Thomas等首例报道用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成功治愈一例14月龄的重型β地中海贫血(简称β地贫)患儿以来,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1500例重型β地贫患者接受各种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供体造血干细胞的来源包括骨髓、动员后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mPBSC)和脐带血(UCB).近20年的临床研究经验表明HSCT是目前能根治重型β地贫血的方法,本文将就如何选择合适的患者/供体和预处理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及移植效果等作一介绍.

  •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β地中海贫血

    作者:徐宏贵;方建培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通过预处理克服受者免疫屏障,然后输注正常供体的造血干细胞(HSC),替代重型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受者体内基因缺陷的HSC,从而重建受者正常红系造血,是目前临床唯一可根治重型β-地贫的治疗方法.1982年Thomas等报道同胞骨髓移植(BMT)治疗一例重型β-地贫首获成功,迄今为止全世界已有超过3000例重型β-地贫患者接受各种HSCT[1].供体HSC的来源由初单一骨髓发展到动员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和脐带血.随着预处理方案的改进、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及支持治疗等HSCT相关技术的进步与完善,移植方式也由早的同胞移植发展到非血缘供体移植和单倍型移植,移植成功率逐步提高,大大丰富了地贫移植选择,使其进入多元化、个体化移植时代.

  • 无关供者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一例

    作者:林愈灯;沈亦逵;李永康;张健

    患儿女,12岁,30 kg.因面色苍白、腹胀2周诊断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慢性期.先后予以羟基脲5个月及甲黄酸伊马替尼(STI571)3个月治疗.

  • 脐血CIK细胞的体外扩增特性研究

    作者:朱秋娟;乔振华;姜波

    目的动态观察脐血CIK细胞体外扩增特性及其表面抗原变化,并对其细胞毒活性进行检测.方法提取健康足月产妇的胎儿脐带血单个核细胞,第0天加入rh-IFN-γ,第1天加入rhIL-2、抗CD3单克隆抗体来诱导培养CIK细胞,以后每3 d更换培养液1次,并补加rhIL-2及抗CD3McAb.用流式细胞仪动态检测培养物的免疫表型变化,同时进行细胞计数,并使用MTT法检测各阶段脐血CI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脐血CIK细胞在培养2~3周后大量增生,扩增约(64.4±16)倍,其中CD+3 CD+56 细胞扩增约900倍,是CIK的主要效应细胞,且CD+3 CD+8的T细胞达(74.7±10.42)%,CD+25细胞比例也明显增加,而CD+34细胞比例却减少.另外CD+3 CD+16 CD+56细胞比例升高显著;脐血CI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HL-60及原代白血病细胞有较高的杀伤活性.结论脐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可以被培养为CIK细胞,且扩增潜能极大,扩增倍数极高,细胞毒活性强,脐血CIK细胞有望应用于恶性肿瘤的生物免疫治疗.

  • 来源于骨髓与脐带血的基质细胞基本特性比较研究

    作者:黄友章;杨平地;沈建良;兰雨;向丹;岑坚;马骢;郭启煜;唐亚辉;刘晓鹏

    目的比较骨髓与脐带血细胞体外培养基质细胞的基本特性,为基质细胞的选择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用Dexter长期培养体系培养骨髓和脐带血基质细胞,以细胞增殖、细胞形态、细胞化学染色、细胞表面抗原及基质细胞支持另一骨髓细胞形成的鹅卵石造血区、长期培养起始细胞为指标,比较两者的生长特性、成分及功能.结果生长特性:出现贴壁细胞时间,骨髓细胞为培养3 d,脐带血细胞为培养5~6 d;细胞融合成片时间,骨髓细胞为培养10~14 d,脐带血细胞为培养12~18 d;第21天细胞增殖数,骨髓比脐带血细胞增殖少.细胞成分:21 d培养后细胞成分,骨髓来源者以成纤维细胞为主,其次是巨噬细胞与内皮细胞,脂肪细胞少;而脐带血细胞来源者,以巨噬细胞为主,其次是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偶见脂肪细胞;细胞化学与上述结果基本一致;细胞表面抗原检测,CD14、CD45的表达骨髓细胞明显低于脐带血细胞.细胞功能:骨髓来源的基质细胞较脐带血细胞的基质细胞支持另一骨髓细胞形成的鹅卵石造血区和长期培养起始细胞明显多.结论①生长特性:形成贴壁细胞时间骨髓较脐带血短,骨髓细胞比脐带血细胞有核细胞数增殖快、持续时间相对短.②细胞成分特性:骨髓来源形成的基质细胞以成纤维细胞为主,脐带血来源者以巨噬细胞为主.③细胞功能特性:骨髓细胞形成的贴壁细胞较脐带血细胞形成的贴壁细胞更利于鹅卵石造血区、长期培养起始细胞生长.

  • 以人胎肝基质细胞为饲养层有效扩增脐带血CD34+细胞

    作者:何丽娟;习佳飞;郭小丽;王若永;杨超;李艳华;裴雪涛

    目的 以人胎肝基质细胞(fetal liver stromal cell,FLSC)作为饲养层,进行脐带血CD34+细胞的扩增培养,寻找更加有效的体外扩增方法.方法 比较脐带血CD34+细胞在无饲养层和人FLSC饲养层条件下,培养7,13,15 d的细胞增殖状况;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时间点CD34+细胞的比例.结果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脐带血CD34+细胞的扩增呈现时间依赖性改变;在FLSC饲养层条件下,CD34+细胞培养7,13,15 d的扩增数量分别为(11.83±0.76)×105,(14.37±0.32)×105和(18.73±0.25)×105,而在无饲养层条件下的扩增数量分别为(2.90±0.10)×105,(8.87±0.15)×105和(11.97±0.15)×105,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此外,流式细胞仪检测各时间点CD34+细胞的比例,在培养第13天,FLSC饲养层条件下CD34+细胞的比例为10.21%,而在无饲养层为1.01%,两者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以人FLSC作为饲养层可以有效扩增脐带血造血干/祖细胞,为今后临床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充足的细胞来源.

  • 广州大学城大学生对脐带血治疗肿瘤疾病的认知程度调研

    作者:贺会兴;于满;王云鹏;彭永光;刘德风;邱敏

    目的 脐带血已成为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来源,特别是无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的来源,为了解人们对脐带血治疗肿瘤疾病的认知程度,本研究对广州大学城的大学生进行关于脐带血认知程度调研.方法 于2011年6月间在针对广州大学城大学生在问卷星网站进行在线问卷调查,问卷包括11个问题.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到有效问卷193份,大部分人对于脐带血不了解,高达34.2%的被调查者完全没听过脐带血,"十分熟悉,且对脐带血有一定认识"的人只占8.29%;而对于"脐带血的医学价值主要在于能够治疗疾病",50.26%被调查者表示"不了解".90.67%被被调查者表示"目前大量的脐带血作为废物被处理掉觉得很浪费",但仅23.83%的人会为孩子保留脐带血.大多数人对脐带血的了解来自电视(34.72%),网络(26.42%)、报刊杂志(21.24%),而他们希望得到医学知识的途径则是电视(63.21%)、网络(70.06%)、报刊杂志(52.85%),同时也有54.92%被调查者表示"人际交流"也是他们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结论 人们对脐带血的认知度较低,不了解其医学价值的重要性,还需进一步加强相关的科普宣传和教育.

    关键词: 脐带血 肿瘤 认知
  • 苍耳子对正常脐带血细胞的影响

    作者:李涓;高天;王子淑

    目的:观察苍耳子水提物及醇提物对正常脐带血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及细胞染色体标本制作技术,观察淋巴细胞转化率、细胞分裂指数、细胞微核率及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CE)频率.结果:水提物对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随着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低浓度对细胞分裂指数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微核的形成无明显作用,对SCE频率影响不明显.醇提物对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随着浓度增加促进作用增强,对细胞分裂指数有一定促进作用,对微核的形成无明显作用,能显著降低SCE频率.结论:苍耳子水提物中含有毒性成份.

  • 川芎嗪对脐带血细胞内柔红霉素浓度影响的初步研究

    作者:王昕;陈信义;牛福玲;崔巍

    目的观察川芎嗪或/和异博定与柔红霉素伍用后脐带血细胞内抗癌药物浓度,了解在用抗癌药物处理时川芎嗪或/和异博定的干预后抗癌症药物对正常细胞的保护或损伤作用.方法利用柔红霉素自发荧光特点,以流式细胞仪测定川芎嗪或/和异博定与柔红霉素伍用体外孵育后6例脐带血细胞内柔红霉素浓度.结果单独使用川芎嗪能够显著降低脐带血细胞内柔红霉素浓度;而单独用异博定处理或异博定与川芎嗪合用时,对脐带血细胞内柔红霉素浓度均无显著影响.结论川芎嗪通过降低细胞内抗癌药物浓度而发挥对正常细胞的保护作用,但是降低正常细胞内抗癌药物浓度机制有待研究.

  • 人脐带血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实验研究

    作者:季凤清;孙海梅;曾晓蓓;李宝红;张华;王秀琴;杨慧;鲁玲玲;赵春礼

    为探讨人脐带血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可行性,无菌条件下采集正常人脐血50~100 mL置于加有抗凝剂的采血袋中,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进行培养,并加入细胞因子加以诱导分化,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脐血单个核细胞能在体外培养中增生分化和表达干细胞特异性抗原神经巢蛋白(nestin),并终分化为神经元样和神经胶质样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可见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胶质原性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原表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协同作用对脐血细胞的分化有促进作用.提示:脐血单个核细胞具有增生和分化潜能,可分化为神经元样及神经胶质细胞样细胞,可以作为神经细胞的种子细胞.

530 条记录 3/27 页 « 12345678...262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