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骨髓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移植治疗杜氏型肌营养不良

    作者:杨晓风;许忆峰;张轶斌;王红梅;吕乃武;吴雁翔;吕欣;崔激萍;单鸿;周金旭;Yang Xiao-feng;Xu Yi-feng;Zhang Yi-bin;Wang Hong-mei;Lü Nai-wu;Wu Yan-xiang;Lü Xin;Cui Ji-ping;Shan Hong;Zhou Jin-xu

    背景:杜氏型肌营养不良的肌细胞损伤并非单一细胞受损,而是多因素缺陷导致肌细胞进行性萎缩的严重后果,患儿一经确诊即被告之无法医治.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把目光转向具有修复和再生功能的干细胞,研究发现干细胞技术可以改善肌营养不良的运动功能.目的:首次采用骨髓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移植方法,首次采用静脉注射和局部2种治疗途径,观察治疗杜氏型肌营养不良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设计:自身前后对照.对象:2007-06/2008-09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细胞治疗中心应用骨髓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移植方案治疗杜氏型肌营养不良患者31例,男29例,女2例(双胞胎),平均年龄9.7岁,平均病程5.1年,阳性家族史11例,均经临床症状、酶学、肌电图、基因分析、肌肉活检、肌肉核磁共振检查确诊.方法:经双侧髂后上棘抽取患者自体骨髓80~150 mL,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并诱导分化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整细胞悬液浓度为1×1010L-1,采用多点注射法移植于患者四肢肌肉内,移植细胞数为(1.5-6.0)x10.个.选择健康足月产妇脐带血80-145 mL,同法制备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经静脉植入(1.0~4.8)×107个细胞,1次/周,共3次.主要观察指标:干细胞移植前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临床分级评价,以及酶学、肌电图、肌肉MRI变化.结果:31例患者均完成15个月随访,中途无脱落.与移植前比较,干细胞移植后3,6,9,12,15个月,26例(84.7%)动作灵活度增强,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升高(P<0.05);干细胞移植后6个月,血清肌酸肌酶、乳酸脱氢酶水平降低11例,升高8例;5例复查肌电图,波幅改善2例;5例复查MRI,肌肉轮廓较前清晰2例.临床分级评定显效12例(38.7%),有效14例(45.2%),无效5例(16.1%),总有效率为83.9%,未发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骨髓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移植治疗杜氏型肌营养不良可使83.9%患者获得临床症状改善,运动功能及肌力提高,6个月后部分患者血清酶学、肌电图及肌肉MRI轻度改善,安全性好,无排斥反应,是一种治疗杜氏型肌营养不良的新手段.

  • 骨髓与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比较

    作者:邹叶青;贺文凤;石庆之;刘川

    目的:为寻找佳的间充质干细胞来源,比较脐带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在生长、细胞表型及多项分化功能方面的差别.方法:实验于2006-06/2007-03在南昌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分子实验室、江西省医学分子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完成.[1]实验材料:脐带血30份及正常骨髓30份均取自正常自愿捐献者,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实验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脐血及骨髓,分离单个核细胞.将脐血及骨髓单个核细胞以1×109L-1接种于培养瓶中,加入含体积分数0.20自体血清,1mmol/L氢化可的松的IMDM培养液,7d后换液,去除悬浮细胞,以后每三四天换液1次,待细胞90%融合后,经胰蛋白酶+乙二胺四乙酸混合消化,传代培养,取第3代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脐带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表面分子,并比较两种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特点及向脂肪细胞分化能力的差别.结果:[1]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在较早阶段形态即成长梭形,第3代后与脐带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别.[2]培养至第3代的间充质干细胞表面分子检测与脐血单个核细胞比较结果显示,CD166、CD29、CD54表达增高,CD13、CD34、CD45表达降低.[3]脐带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成功率低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在较早阶段脐带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快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但后期培养过程中脐带血来源问充质干细胞增殖慢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两种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均能分化为脂肪细胞,且分化能力无明显差别.结论:脐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作为一种新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生长速度、培养成功率上虽然低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但在细胞表型及分化功能方面无明显差别.

  • 来源于骨髓、外周血与脐带血的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比较

    作者:黄友章;沈建良;宫立众;尹文杰;刘毅;成海;郑培浩;岑坚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存在于人体多种组织,目前研究报道所用细胞来源单一,培养方法差异大,得出的结果不一致,不能证明分离、培养出的细胞是相同的细胞,难以比较.目的:课题提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对同一个体来源的骨髓、外周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及不同个体脐带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的理论假设.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照观察,于2007-06/2008-12在解放军海军总医院血液科完成.材料:解放军海军总医院血液科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10例,取同一供者的骨髓、外周血细胞,细胞体积分别为20 mL与2 mL.解放军海军总医院产科10例健康仞产妇脐带血细胞,细胞体积为30 mL.方法: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贴壁法分离骨髓、外周血、脐带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加入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当细胞生长汇合至80%~90%时胰蛋白酶-EOTA消化,制成5×10~8 L-1细胞悬液,计为P_0.重复上述操作,即为P_1,依此类推P_2~P_5.主要观察指标:细胞生长形态观察,细胞瑞氏-吉姆萨染色结果,细胞化学染色结果,细胞增殖数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结果: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壁时间、汇合至50%时间、汇合至80%时间均早于外周血、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5~7 d时呈漩涡状生长,而外周血、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无此生长特性.②初始培养和传代培养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为成纤维样细胞,仅有少量内皮样细胞;而传至第5代的外周血、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除有成纤维样细胞外,还有较多的内皮样细胞和单核-巨噬样细胞.③P1~P5骨髓、外周血及脐带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PAS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苏丹黑B染色均里阴性.④与P_0细胞比较,传代培养至P_5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数量明显多于外周血、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P<0.05).⑤CD29,CD44,CD90,CD71,CD105,CD166和HLA-ABC阳性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后≤6%,P_0~P_5为55.9%~92.8%;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接种后≤10%,P_0~P_5为19.7%~33.4%;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接种后≤20%,P_0~P_5为35.4%~93.2%.CD34,CD45和HLA-DR阳性率,3种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均极低.CD14,CD31阳性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极低,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为12.1%~28.3%,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为8.1%~21.3%.结论:结果显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骨髓、外周血和脐带血均能较好地形成间充质干细胞,以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含量高,成分单一,而脐带血和外周血含量次之,细胞成分多.

  • 采集贮存应用脐血的护理

    作者:张桂婷;魏玉萍;杨静花;李德霞

    "脐血"是婴儿出生在断脐后立即采集脐带(胎盘)血管内全血.因其比成人全血富含有大量的干细胞及高度活性;不易衰老的血液细胞,而对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在应用脐血的过程中,对脐血严格的采集、合格的贮存及恰当地应用是关键.现将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如下.

  • 新生儿脐带血凝血因子活性水平影响因素的研究

    作者:赖冬波;林慧玲;叶铁真;朱欢欢;李彦媚;江利宜;雷玉娇

    目的 探讨孕母妊娠期情况及新生儿出生时的生理及病理状况对脐带血凝血因子活性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检测新生儿脐带血中凝血因子水平活性水平,按影响因素分组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脐带血凝血因子活性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1)新生儿因素:正常男、女新生儿脐带血凝血因子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凝血因子FⅡ、FⅤ、FⅨ和FⅨ/Ⅺ活性水平较足月儿低(P=0.031、0.037、0.000、0.002);巨大儿FⅡ和FⅦ较出生体重正常组高(P =0.043、0.043);剖宫分娩组的FⅧ较自然阴道分娩组低(P =0.004);双胎妊娠组的FⅧ、FⅨ和FⅪ较单胎妊娠组低(P =0.002、0.000、0.028);宫内缺氧组的FⅡ和FⅧ较无宫内缺氧组低(P =0.032、0.012).(2)孕母因素:高龄初产组的FⅡ和FⅨ活性水平均较适龄初产组高(P =0.009、0.028);围生期感染组的FⅪ较围生期非感染组低(P =0.042);妊娠合并糖尿病组与非妊娠合并糖尿病组比较,两组各凝血因子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合并妇科疾病组的FⅧ较妊娠无合并妇科疾病组低(P =0.043),其FⅡ、Ⅶ、和FⅩ较高(P =0.032、0.024、0.022).结论 早产、剖宫产、双胎、宫内缺氧、围生期感染等因素对脐带血FⅡ、FⅧ、FⅨ和FⅫ活性水平影响较大,为预防新生儿出血性疾病应避免上述因素.

  • 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黄惠娟;陈玮琪;郑铠军;杨秀芳;陈敬国;叶春华

    目的 探讨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关系及脐血ADMA对预测NRDS的意义.方法 以胎龄<35周、体质量<2 500 g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18例NRDS为实验组,其中分2级以上RDS组14例,1级RDS组4例;17例同期住院的早产儿为对照组.分别抽取脐带血,生后7、14 d桡动脉血各2mL,用ELISA法进行ADMA检测.结果 (1)ADMA变化:早产儿胎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母亲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脐血ADMA无明显相关关系;(2) ADMA与NRDS的关系:2级以上RDS组脐血中ADMA明显高于1级RDS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7d和14d的ADMA水平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级以上RDS组脐血ADMA与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呈直线正相关关系(r=0.532,0.663,P<0.05).结论 脐血ADMA是独立于胎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及母亲是否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指标;脐血ADMA可能是2级以上NRDS的预测因子,脐血ADMA越高,机械通气和吸氧时间越长.

  • 脐带血储存的相关法律问题浅析

    作者:石美君;郝静

    脐带血在医学临床实践方面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利用的脐带血绝大多数来源于脐带血库,后者是储存捐献和自体脐带血的专门机构.我国关于脐带血储存中的法律问题理论研究较为匮乏,现有的法律规制和监管亦存在缺失.就此方面作一分析和探讨,以期对我国脐带血储存的立法和监管的完善等有所裨益.

  • 孕妇及育龄妇女对脐带血储存认知度调查与分析——以湘潭市区孕妇及育龄妇女为例

    作者:吴听潮;石君;朱晶莹;袁红;朱亮

    目的:了解湘潭市区孕妇及育龄妇女对脐带血的认知度与是否会保存脐带血以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300例湘潭市孕妇及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并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调查对象认识到"为新生儿保留脐带血是一个好备份"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湘潭市区孕妇及育龄妇女对脐带血认知程度普遍偏低,普及"脐带血"的相关知识,提高孕妇及育龄妇女在此方面的认知度,尤其是在脐带血的疾病治疗以及"脐带血"能给自己及其家人的生命一个很好的备份方面,提高我国脐带血的应用和加强脐血库的发展.

  • 排空脐带血缩短第三产程减少出血200例临床观察

    作者:杨承东;王桂香;宛素娟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死亡率居于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1],产后出血的预后随失血量,失血速度及产妇的体质不同而异,若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可迅速发生失血性休克,严重者可危及产妇的生命.

  • 乙型肝炎孕妇脐带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作者:董春玉;崔晋玲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孕妇新生儿脐带血T淋巴细胞亚群、HBV标志物和孕妇肝功能的变化,探讨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新生儿脐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38例HBV携带者产妇为观察组,15例HBsAg阴性健康产妇作为对照组,收集产妇静脉血和脐带血.检测脐血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CD4+,CD8+,CD19+,CD16+CD56+,CD4 +/CD8+)的百分比、孕妇HBV标志物、脐血的HBV标志物.分析比较脐血不同HBV标志物模型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及T淋巴细胞亚群与肝功能的相关性.结果:①感染组和对照组脐血HBV标志物各模式对其脐血T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感染组和对照组肝功能对脐血的细胞免疫无明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HBsAg阴性健康产妇组与HBeAg阳性HBsAg携带者、HBeAg阴性HBsAg携带者分娩的新生儿细胞免疫状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HBV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脐血T淋巴细胞亚群无比例失衡.②脐血T淋巴细胞之间有内在的协助与互相制约的动态平衡关系.

  • 新生儿甲低筛查脐足血对比分析

    作者:孟献亚;文海;任惠民;唐艳萍;蔡生花

    目的:分析新生儿筛查样品不同采集部位、保存方法和保存时间对促甲状腺激素(TSH)结果的影响.方法:配对采集165例新生儿出生后30 min脐带血和72 h足跟血,在不同存放条件和存放时间下用同一批号ELISA试剂进行检测.结果:脐带血与足跟血TSH水平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无相关性(r=0.094);脐带血和足跟血在室温下TSH结果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脐带血在-20℃和4℃下存放1~3个月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足跟血在-20℃和4℃存放1~3个月后TSH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脐带血与足跟血TSH水平无相关性,都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但在高海拔及边远地区仍可用脐带血进行TSH筛查.

  • 665例脐带血染色体分析

    作者:李杰;庞泓;张戬;王艳华;宋奉霞

    探讨应用新生儿脐带血染色体分析法,研究新生儿脐带血中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并对脐带血染色体数目与结构异常及染色体多态进行了综合分析.

  • 脐带血溶血检查在早期诊断新生儿溶血病中的价值

    作者:陈洁;詹瑛;于莎

    目的 比较新生儿脐血溶血和静脉血3项检测结果,分析脐带血在诊断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6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黄岛分院产科分娩的245例足月健康新生儿的脐带血(出生后立即抽取)和静脉血(出生后3d内抽取)采用直接抗人血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和抗体释放试验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新生儿脐带血ABO-HDN的确诊率显著高于静脉血(P<0.01);男婴和女婴脐带血ABO-HDN的确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A型新生儿脐带血ABO-HDN的确诊率显著高于O/B型新生儿(P<0.01).结论 ABO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抽取脐血进行溶血3项检测有助于ABO-HDN的早期诊断,对于提高ABO-HDN检出率具有重要意义.

  • 经皮胆红素测定仪在妊娠期合并贫血新生儿方面的研究

    作者:郑军廷;李红梅;魏月婷;崔艳敏;闫晓娟

    为了加强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预防胆红素脑病(核黄疸).临床上对新生儿黄疸进行动态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及早治疗,为了避免新生儿采血较困难而且反复采血给新生儿带来较大痛苦,同时家长不易接受.我科对妊娠期合并贫血的新生儿出生后采取脐带血检测血清胆红素值均高于正常,特别是妊娠期合并中、重度贫血的新生儿.出生后每天用JH20-1B经皮胆红素测定仪检测黄疸数值,对黄疸出现早的新生儿尽早给予口服葡萄糖和吗咪爱进行干预,避免黄疸加重及持续时间延长,对干预后黄疸持续不退的及时转入儿科治疗,以防并发症的发生.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 新生儿母传麻疹抗体水平与相关因素调查

    作者:刘方;王珊;王晨;李书明;张国辉;黄平

    目的:了解新生儿及其母亲麻疹抗体水平,探讨新生儿与母体抗体水平关系以及影响新生儿抗体水平的可能因素,为控制小月龄儿童麻疹发病提供有效建议.方法:采集孕妇产前静脉血和新生儿脐带血共156对,使用ELLSA方法进行麻疹IgG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母亲麻疹抗体几何平均浓度为546.48 mIU/ml,新生儿为746.64 mIU/ml,是母亲的1.37倍;母亲麻疹抗体对数浓度与新生儿的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83(P=0.000);母亲麻疹抗体水平与母亲年龄、户籍和出生地等因素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30岁及以上组母亲的麻疹抗体几何平均浓度高于30岁以下组(t=-2.078,P=0.039),外省户籍母亲的麻疹抗体儿何平均浓度高于北京市户籍组(t=-2.073,P=0.040),两两比较发现农村地区出生母亲的麻疹抗体几何平均浓度高于城市组(LSD法:P=0.005);胎传抗体能力与胎龄、母亲年龄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发现胎龄38 ~40周的新生儿其胎传抗体能力高于胎龄小于38周的新生儿(LSD法:P=0.014),母亲年龄在30岁以下组的新生儿胎传抗体能力高于30岁及以上组(t =2.636,P=0.009).结论:母亲麻疹抗体水平和胎传抗体能力是影响新生儿抗体水平的重要因素,育龄妇女加强免疫麻疹成分疫苗是现阶段控制小月龄麻疹发病的重要手段,早产儿和生育年龄过大母亲所生新生儿受到麻疹威胁时应考虑提前到6月龄接种麻疹疫苗.

  • 新生儿脐带血sIgA检测诊断宫内感染临床意义的探讨

    作者:林春荣;车玉梅;张春;周丽;柏艳红

    为了解新生儿血清sIgA水平及其值的高低与宫内感染的关系,我们对222例新生儿脐带血进行了血清型sIgA的检测,现报告如下.

  • 新生儿脐带血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进展研究

    作者:吴慧捷;贾晶星;李丽

    新生儿脐带血血气分析是目前国内外产科较常用的评估新生儿出生状态的检测方法,而脐带血的抽取分为羊膜腔内穿刺取和产后直视下穿刺取脐带血.由于胎儿在未娩出之前取脐带血操作困难、风险大,由于孕妇宫缩使操作难度加大,故常取新生儿脐带血进行血气分析检测,新生儿窒息指的是胎儿娩出后不能建立规则有效的自主呼吸[1].在产前、产程中、产后的缺氧所造成的血氧浓度降低和酸中毒均可引起新生儿窒息,不仅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新生儿后续脑瘫与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

  • 胎儿脐带血17α-羟孕酮生理特征

    作者:谢莉;杨金玲;陈大宇;黄丽华;杨芳华;蔡稔

    目的 研究不同胎龄胎儿脐带血17α-羟孕酮(17α-OHP)浓度分布状况,了解胎儿17α-OHP浓度生理变化特征.方法 利用Wallac1420 VICTOR分析仪,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检测胎儿脐带血及新生儿足跟血制成的滤纸干血片中17α-OHP的浓度,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妊娠17~30+6周胎儿脐带血17α-OHP浓度与性别无关,男、女胎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55,P>0.05).妊娠17~ 18+6周、19~20+6周、21~ 22+6周、23 ~24+6周、25~26+6周、27 ~ 28+6周、29~30+6周17α-OHP参考值范围分别为0.0~58.3 nmol/L、6.3~75.6 nmol/L、3.7 ~ 43.7 nmol/L、3.5~37.6 nmol/L、5.5~ 31.4 nmol/L、7.1~35.3 nmol/L和3.5 ~31.0 nmol/L,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3.08,P<0.01).孕17 ~ 30+6周17α-OHP浓度分布特征为随胎龄增加而增高至高值,然后呈波动下降,在分娩前又逐渐升高.高值在妊娠19周,为31.6 nmol/L.同一胎龄的胎儿期与新生儿期比较结果显示,胎儿期的17α-OHP低于新生儿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6,P<0.05).结论 胎儿脐带血17α-OHP生理变化规律是依赖于胎儿肾上腺发育成熟过程中酶的调节作用、胎盘功能及分娩前胎儿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发动,了解胎儿17α-OHP浓度生理变化特征具有临床意义.

  • 脐带血中全氟有机化合物及其典型异构体的分布研究

    作者:王雨昕;谢丹;柳鑫;李敬光;赵云峰;吴永宁

    目的 分析胎儿脐带血中全氟有机化合物(PFASs)及其典型异构体的浓度水平和地区差异.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测定天津和广州地区胎儿脐带血中全氟有机化合物及其典型异构体的污染水平,分析不同地区间脐带血中PFASs的浓度水平差异以及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异构体所占比例差异.结果 天津和广州地区污染水平高的PFASs分别是total-PFOA和PFHxS,其中位数浓度分别为4.318和3.455 ng/ml.天津和广州地区分别检出了3种PFOA异构体和1种PFOA异构体,均检出5种PFOS异构体.天津地区(99.47%) n-PFOA占total-PFOA的比例显著高于广州地区(94.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天津和广州地区脐带血中PFASs的污染水平和分布有较大差异;两地区间n-PFOS所占total-PFOS的比例相似.

  • 新生儿脐血淋巴细胞PLCγ1的表达和意义

    作者:何振娟;陈同辛;吴圣楣;应大明;周昕;朱亚忠

    目的:探讨新生儿出生时淋巴细胞功能障碍的可能环节.方法:给予新生儿脐血和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抗CD3单克隆抗体、PMA 和IM刺激后, 应用3H-TdR掺入法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Western blot法检测淋巴细胞PLCγ1 的表达.结果:抗CD3单克隆抗体刺激,脐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明显低于成人;PMA协同IM刺激后,脐血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明显高于应用抗CD3单抗刺激后的;脐血淋巴细胞PLCγ1 的表达明显弱于成人.结论:脐血淋巴细胞功能障碍可能与细胞活化的上游信号转导缺陷有关.

530 条记录 8/27 页 « 12...567891011...262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