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苄星青霉素治疗妊娠期梅毒的效果评价

    作者:李化荣

    目的:评价苄星青霉素在妊娠期梅毒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中心2012~2014年确诊的妊娠期梅毒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妊娠期应用苄星青霉素进行抗梅毒治疗,治疗2个疗程的孕产妇作为治疗组,未进行规范治疗或未治疗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与先天性梅毒儿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治疗组患者的妊娠结局更好,分娩正常新生儿例数更多,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概率较低,死胎与流产的发生率也更低(p<0.05),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苄星青霉素对妊娠期梅毒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与新生儿的死亡率,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对妊娠期梅毒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及干预对阻断梅毒母婴传播的影响

    作者:赵艳;严翠芳;易江燕

    目的:探讨妊娠期梅毒孕产妇在妊娠期和围生期通过心理疏导和干预措施对阻断梅毒母婴传播及控制梅毒传播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8月-2013年9月确诊的10例双阳性(RPR阳性和TP检测均为阳性)孕产妇采取心理疏导使其配合完成调查问卷。对确诊的双阳性孕妇采取有效干预治疗,新生儿预防性治疗。结果:①通过适宜的心理疏导使其本人及爱人消除顾虑,完成调查问卷,落实传播途经。②通过孕期的干预及新生儿预防性治疗,2例6个月的婴儿已排除先天梅毒,2例孕妇早期终止妊娠,6例婴儿在随访中。③孕期干预治疗后所分娩的新生儿RPR滴度均在1:2以下,孕期没有干预治疗所分娩的新生儿RPR滴度1:16。结论:通过适宜的心理疏导和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阻断母婴传播、控制先天梅毒的发生。

  • 妊娠期梅毒临床结局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临床诊治

    作者:郑义辉

    目的 分析妊娠期梅毒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探讨合理的诊断治疗方式.方法 对2010年1月-2013年10月接诊的126例妊娠期梅毒患者进行分析,对照组63例在检出妊娠合并梅毒但不予治疗;试验组63例检出梅毒后进行治疗,比较研究妊娠期梅毒临床结局的相关因素和诊治策略.结果 对照组新生儿梅毒34例,发生率53.9%;试验组新生儿梅毒19例,发生率30.1%;妊娠期梅毒结局与分娩方式、接受治疗的时间关系较为密切.结论 妊娠期梅毒对新生儿结局不良的影响较大,相关因素较多,需要把握分娩方式、治疗时间等因素进行合理的治疗,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出生.

  • 妊娠期梅毒临床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作者:王琴

    目的 研究妊娠期梅毒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过血清学检查确诊的55例妊娠期梅毒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55例梅毒感染孕产妇中,除3例早期发现感染梅毒终止妊娠外,其余患者均按不同程度的临床治疗干预,随机分为规范治疗组(G组,36例)和非规范治疗组(N组,16例).观察妊娠期梅毒的临床治疗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N组(2例死胎及其产妇未检测TRUST)与G组产妇TRUST滴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TRUST滴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早产、死胎、死产发生率明显低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产时母亲TRUST阴性所生新生儿皆为阴性,G组新生儿滴度较低者随访3个月-6个月很快转阴,N组滴度较高者转阴较慢.49例活产儿,除4例仍在随访,目前未发现先天梅毒患儿.结论 开展婚前、孕前、孕早期梅毒血清学筛查,及时规范治疗,是改善妊娠期梅毒妊娠结局,降低先天梅毒发生的关键.

  • 临床干预对妊娠期梅毒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朱俊芹;于海伦

    目的:探讨对妊娠期梅毒患者采取临床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妊娠期梅毒孕妇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妊娠期梅毒孕妇,根据其临床干预的时间,首次筛查时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的滴度及孕期梅毒治疗情况进行分组,并对其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妊娠期梅毒患者孕20周前(65例)和孕20周后(15例)进行临床干预,不良妊娠结局(流产、早产、死胎死产、先天梅毒等)发生率分别是3.08%和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21、P =0.012)。90例梅毒孕妇根据孕期治疗情况,分为规范治疗组(60例)、不规范治疗组(20例)和未治疗组(10例),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1.67%(1/60)、20%(4/20)和60%(6/10),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863、P =0.001);80例采取临床干预的妊娠期梅毒孕妇根据首次筛查时RPR滴度分为≤1︰4(66例)和≥1︰8(14例)两组,RPR滴度≤1︰4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52%(1/66),显著低于RPR滴度≥1︰8组的孕妇不良结局发生率28.57%(4/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102、P =0.011)。结论对妊娠期梅毒患者的早期诊断、规范性治疗,可显著改善妊娠结局,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 梅毒孕妇抗梅毒治疗时机对新生儿梅毒感染的影响研究

    作者:徐美凤;魏青;何婷;朱杰;骆文龙;陈静

    目的 探讨梅毒孕妇抗梅毒治疗时机对新生儿梅毒感染的影响,为先天性梅毒预防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诊治的妊娠期梅毒孕妇100例,根据治疗时机分为早期组(孕周≤20周,63例)与晚期组(孕周>20周,37例),均给予苄星青霉素治疗,观察妊娠结局、新生儿预后.结果早期组2例流产、2例早产,早期组预后不良率为6.35%、足月分娩率为93.65%,晚期组流产2例、早产7例,晚期组预后不良率为24.32%、足月分娩率为85.6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分娩新生儿发生新生儿窒息4例、低体重4例、梅毒感染2例,发生率分别为6.35%、6.35%、3.17%,晚期组分娩新生儿发生新生儿窒息8例、低体重9例、梅毒感染8例,发生率分别为21.62%、24.32%、21.6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RPR滴度<1:8、≥1:8的孕妇分娩新生儿分别有0例、2例为梅毒感染,梅毒感染率为0、3.17%,早期组RPR滴度<1:8、≥1:8的孕妇分娩新生儿分别有1例、7例为梅毒感染,梅毒感染率为2.70%、18.92%,两组RPR滴度<1:8孕妇分娩新生儿梅毒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PR滴度≥1:8孕妇分娩新生儿梅毒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孕妇抗梅毒治疗时机越早新生儿梅毒感染率越低,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越好.

  • 性病门诊孕妇梅毒的感染分析

    作者:王颖;魏虹娟;李素英;赵秀英

    现今,由于婚前性行为的增多及对婚前检查不重视,而且梅毒多数无临床症状,这些原因造成妊娠期合并梅毒发病率逐年上升,许多女性患者在孕期检查时才发现自己患有梅毒,进而寻求治疗.

  • 妊娠期梅毒患者围产结局的临床分析妊娠期梅毒患者围产结局的临床分析

    作者:曹志君;王伟民;黄慧娟;蔡惠菊;徐菊英;丁荣芬

    妊娠期梅毒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的关注[1]。梅毒在我国本已基本消灭,但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的流行,梅毒又有蔓延的趋势。国内散在的妊娠期梅毒病例在各地均有报道,为进一步了解妊娠期梅毒在上海地区的流行情况以及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我们从1998年9月开始,开展了有关妊娠期梅毒的产前筛查工作,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及方法:选取1998年9月至2000年1月在我院行产科检查并分娩的孕妇共2 052例,首次检查时抽取其静脉血作快速血浆反应试验(RPR)的血清学筛选,并对RPR阳性病例进行梅毒螺旋体红细胞凝集试验(TPHA),两项均为阳性者即为妊娠期梅毒病例(梅毒组)。同时抽取同一天分娩的第2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死胎和中期妊娠引产不设对照)(对照组)。另外,对梅毒组中的2例双胎妊娠,再抽取距双胎妊娠期梅毒分娩时刻近的两例正常双胎妊娠孕妇作为对照,以此进行两组孕妇围产结局的病例对照分析。

  • 妊娠期梅毒30例临床分析

    作者:韦桂碧;陈和吉;黄淑黎;林爱花

    妊娠期有梅毒感染称为妊娠期梅毒.患梅毒的孕妇,梅毒螺旋体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称为胎传梅毒或先天梅毒.梅毒患者妊娠易发生流产、早产、死胎以及胎儿畸形、产后出血.我院自1995年1月至1999年1月共诊治妊娠期梅毒30例,现报道如下.

  • 扬州市2013-2015年梅毒母婴传播阻断工作临床干预情况

    作者:戴艳;王红;王静;陈剑;杨春华;万金

    目的 了解近3年扬州市预防梅毒母婴传播工作的实施情况,探讨临床干预的时机、药物对妊娠结局和先天梅毒的影响,为今后梅毒母婴阻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整理2013-2015年扬州市预防梅毒母婴传播的网络数据,对妊娠梅毒及新生儿梅毒案例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5年,孕产妇总数114 136人,梅毒阳性人数317人,阳性率0.28%.梅毒孕产妇生产先天梅毒新生儿3人.317名妊娠梅毒患者按孕早期和孕中晚期治疗时间分组,不良妊娠结局分别为1.6%和7.6%(x2=7.08,P<0.01);按青霉素类及非青霉素类治疗药物分组,不良妊娠结局分别为2.0%和46.7%(x2=72.61,P<0.01);按是否规范治疗分组,不良妊娠结局分别为1.1%和22.2%(x2=38.59,P<0.01);三组不良妊娠结局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妊娠期梅毒患者的早期诊断、青霉素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妊娠结局,减少先天梅毒的发生;妊娠期及新生儿的定期监测随访以及高危儿预防性治疗不可忽视.

  • 妊娠期梅毒患者发生围产儿死亡20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艳;岳欣;丁祎;唐娟;李倩睿;沈晓亚

    目的:研究20例感染梅毒的孕妇发生围产儿死亡的临床特点及探讨防治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在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发生围产儿死亡的20例梅毒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围产儿死亡的梅毒孕产妇20例,12例(60%)孕产妇孕期未建卡,8例建卡的孕妇中仅5例(20%)正常产检,且均行驱梅治疗.20例孕妇中16例(80%)无业,仅2例为大专以上学历.分娩前梅毒血清学高滴度(RPR≥1∶8)的孕妇有15例,其中11例(73.3%)死婴为梅毒儿;低滴度(<1∶8)的孕妇有5例,仅有1例(20%)为梅毒儿.20例中有14例为死胎,其中有9例(64.3%)考虑胎传梅毒;6例新生儿死亡中3例(33.3%)具有梅毒儿的特征.结论:开展围产期产检非常重要,应加强人群健康教育和孕前孕期梅毒血清筛检管理,及时行驱梅治疗,努力将梅毒对妊娠的危害降至低限度.

  • 不同妊娠期梅毒治疗对妊娠不良结局以及婴儿先天性梅毒的影响

    作者:王燕;陆秋娟

    目的:研究不同妊娠期梅毒治疗对妊娠不良结局以及婴儿先天性梅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的93例妊娠期梅毒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干预的时机不同,将其分成了三组:<12周(A组),12 ~28周(B组),>28周(C组),比较各组治疗后的妊娠不良结局、婴儿先天性梅毒发生率、RPR滴度以及1min、5min Apgar评分.结果:C组妊娠期梅毒病人的不良结局的发生率以及婴儿先天性梅毒发生率显著的高于A组和B组;C组中儿RPR滴度≥1:8母体和婴比例均显著的高于A组和B组;A组中1 min、5 min Apgar评分≥7分的婴儿比例明显高于B组和C组,并且B组显著的高于C组;A组中1 min、5min Apgar评分<4分的婴儿比例明显低于B组和C组,并且B组显著的低于C组;上述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妊娠期梅毒病人的早期干预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不良妊娠结局,降低婴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

  • 产前抗梅毒治疗对妊娠期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晓;李瑞琼;杜晓琴;韩敏

    目的:分析妊娠期梅毒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并探讨产前抗梅毒治疗对妊娠期梅毒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自2010年6月至2014年12月入我院治疗的确诊感染梅毒的孕妇确诊了妊娠结局的资料,对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资料等,以正常分娩患者为对照组,以不良妊娠结局及先天性梅毒的梅毒孕妇为病例组,用统计学分析,评价影响妊娠期梅毒患者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及其关联性.结果:共纳入患者26例,首次治疗孕周(OR =2.67;95% CI:1.99-3.59)、孕期首次治疗结束到分娩的间隔时间<4周(OR=16.89;95% CI:8.46-33.70)、孕期没有完成治疗(OR=11.00;95% CI:6.46-18.72)、RPR滴度上1:8(OR=10.62;95%CI:6.69-16.85)、早期梅毒(OR=65.90;95% CI:38.29-113.44)、非青霉素治疗(OR=3.24;95% CI:1.50-6.97)是CS的危险因素;首次治疗孕周(OR=1.34;95% CI:1.22-1.48)、孕期首次治疗结束到分娩的间隔时间<4周(OR=3.68;95% CI:2.96-4.58)、孕期没有完成治疗(OR=1.46;95% CI:1.38-1.56)、RPR滴度上1:8(OR =3.11;95%CI:2.50-3.85)、早期梅毒(OR=35.83;95%CI:23.60-54.40)、非青霉素治疗(OR=2.71;95% CI:1.74-4.24)是是APOs的危险因素.结论:孕期治疗延后或孕期未完成治疗或孕期首次治疗结束到分娩小于4周、RPR滴度越高、早期梅毒感染、非青霉素治疗是CS和APOs的危险因素.且随着孕期首次治疗延迟、孕期首次治疗结束到分娩的间隔时间<4周的缩短、TRUST滴度增加妊娠梅毒CS和APOs发生的风险也增加.

  • 妊娠期梅毒临床结局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临床诊治

    作者:祝朝萍

    目的:分析影响梅毒患者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探讨妊娠期梅毒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大限度地提高新生儿结局.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131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其中82例孕产妇在产前经血清学筛查确诊后给予驱梅治疗,49例孕产妇于临产经输血前四项指标筛查确诊,未进行驱梅治疗,对两组产妇与新生儿结局进行分析,同时探讨妊娠期梅毒患者的诊治方法.结果:治疗组共发生新生儿先天性梅毒17例,发生率为20.73%;未治疗组共发生先天性梅毒29例,发生率为59.18%.治疗组死胎、早产发生率均低于未治疗组,流产发生率高于未治疗组,早孕组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生率、死胎率、不良妊娠发生率明显低于晚孕组,流产、早产发生率高于晚孕组与中孕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剖宫产组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感染40例,感染率为33.33%;阴道分娩组感染6例,感染率为54.55%,阴道分娩感染率明显高于剖宫产,两种分娩方式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妊娠期梅毒是导致新生儿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分娩方式、治疗时间及科学规范的驱梅治疗可提高新生儿结局.

  • 不同孕期治疗妊娠期梅毒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梅毒感染情况的影响

    作者:陈琦瑛;史骁梁

    目的:探讨不同孕期治疗妊娠期梅毒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梅毒感染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诊治的妊娠期梅毒患者80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时间分为A组(孕期≤12周)、B组(孕期12~27周)、C组(孕期≥28周),三组患者均给予规范、足量的抗梅毒治疗.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妊娠结局、新生儿Apgar评分、母婴梅毒RPR滴度情况.结果:A组梅毒孕产妇的足月分娩率88.5%显著高于B组的55.6%及C组的55.6% (P <0.05);A组梅毒孕产妇的早产率是11.5%显著低于B组33.3%及C组的37.0% (P <0.05);三组孕产妇的流产、死胎、低体重儿发生率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高于B组、C组新生儿(P<0.05);A组母婴梅毒RPR滴度均显著低于B组、C组母婴梅毒RPR滴度(P<0.05).结论:妊娠期梅毒孕产妇及早给予抗梅毒治疗,可以显著的提高患者的足月分娩率、降低早产率、改善妊娠结局,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降低先天性梅毒的发生几率.

  • 不同治疗时机对妊娠期梅毒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秦琴;宁花兰;张艳珍;陈少英;陈小燕;陈大江

    目的:分析妊娠期梅毒危险因素及不同治疗时机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就诊的妊娠合并梅毒病例62例进行观察,回顾本组患者病例资料,其中38例在妊娠≤12周予以青霉素抗梅毒治疗(A组)、24例在妊娠>12周行抗梅毒治疗(B组).分析两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并分析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A组孕妇足月分娩率为89.47%,高于B组(66.67%),组间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较B组低(10.53% vs 33.3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86.84%)正常新生儿率高于B组(57.89%);且A组(2.63%)先天梅毒儿发生率明显较B组(21.05%)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文化程度低、抗梅毒治疗时间晚和高RPR滴度均是导致妊娠期梅毒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论:妊娠期梅毒不良妊娠结局危险因素主要有文化程度低、抗梅毒治疗时间晚和高RPR滴度等.早期足量规则的抗梅毒治疗能有效避免不良妊娠结局,提高新生儿存活率,避免先天梅毒儿.

  • 苄星青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妊娠期梅毒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新生儿影响的对比分析

    作者:赵孝琴;沈颖

    目的:探究与分析阿奇霉素治疗妊娠期梅毒预防先天性梅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80例妊娠期梅毒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苄星青霉素 G 组与阿奇霉素组,每组各40例,观察两组患者于不同用药方式下的临床效果。结果:苄星青霉素 G 组与阿奇霉素组在妊娠期治疗后快速血清反应素试验滴度下降2个稀释度及以上、下降1个稀释度、稀释度不变与上升1个稀释度的患者数相比无明显差异(χ2=1.37,P >0.05;χ2=1.56,P >0.05;χ2=1.25,P >0.05;χ2=1.19,P >0.05)。苄星青霉素 G 组与阿奇霉素组生产正常婴儿的有效率与无效率相比无明显差异(χ2=1.22,P >0.05;χ2=1.07,P >0.05)。结论:采用阿奇霉素对妊娠期梅毒预防先天性梅毒的临床疗效与苄星青霉素 G无明显差异,提示二者在治疗妊娠期梅毒及在预防先天性梅毒方面具有相同的功效,对于青霉素皮试阳性的患者可采取阿奇霉素进行替代治疗。

  • 妊娠期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作者:王利英;冯琳;黄密芬;顾海娜

    目的:研究观察妊娠期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35例妊娠期梅毒患者为观察组,并以同期的35例健康孕产妇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进行统计及比较,同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治疗时间及TRUST滴度者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足月分娩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早产率、死胎率和流产率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情况也明显差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中治疗时间较晚及未接受治疗者TRUST滴度≥1∶8,患者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明显差于早期接受治疗及TRUST滴度<1∶8者,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妊娠期梅毒患者妊娠结局相对较差,且治疗时间及TRUST滴度对其终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均影响较大,应重视对妊娠期梅毒患者的早期治疗。

  • 产前抗梅毒治疗对妊娠期梅毒患者围产结局及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王晓娟;李冰琳;王聪

    目的:探讨分析产前抗梅毒治疗对妊娠期梅毒患者国产结局和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西安市中心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妊娠期梅毒患者52例,依据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28例患者进行产前抗梅毒治疗,对照组24例患者未进行产前抗梅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产结局以及对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治疗完成后,研究组患者正常生产率为85.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4.1%,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现早产、死产和流产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结局中研究组患者正常新生儿出生率为64.2%,对照组患者正常新生儿出生率为41.6%,研究组患者的正常新生儿出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新生儿窒息和低体重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患者,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妊娠结束对患者的性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在第3、5、7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性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妊娠期梅毒患者及早进行治疗,可以提高妊娠成功率,减少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还可以提高性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 苄星青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妊娠期梅毒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新生儿影响

    作者:杨小静;梁爱芳;张艳丽

    目的:比较苄星青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妊娠期梅毒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妊娠期梅毒患者62例,随机分为苄星青霉素组和阿奇霉素组,各31例,对比2组疗效及其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治疗后,苄星青霉素组有效26例(83.87%),无效5例(16.13%);阿奇霉素组有效27例(87.10%)、无效4例(12.90%),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2组产妇的焦虑情绪等进行比较,观察组的SAS评分为(14.5±2.7)分,对照组为(23.5±4.7)分,观察组产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为(11.31±1.34)分,对照组为(22.43±3.06),观察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苄星青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妊娠期梅毒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新生儿的影响相当,均可作为治疗妊娠期梅毒行之有效的方法。

67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