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Biotherapy 중국종류생물치료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协会
  • 影响因子: 0.6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385X
  • 国内刊号: 31-172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57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曹雪涛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金纳米星负载二氢卟吩e6对肺癌A549细胞的光动力效应

    作者:李晨露;夏芳芳;章阿敏;崔大祥

    目的:制备负载光敏剂二氢卟吩e6(chlorin e6,Ce6)的金纳米星(gold nanostars,GNS),研究其对肺癌A549细胞的光动力作用效果.方法:GNS经巯基聚乙二醇(SH-PEG-NH2)修饰后与光敏剂Ce6振荡过夜,制备出具有光动力治疗效应的探针GNS-PEG@Ce6,检测其表征、形态和包封率,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比较A549细胞对探针GNS-PEG@Ce6与Ce6的吞噬作用.应用MTT法检测探针GNS-PEG@Ce6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探针GNS-PEG@Ce6与Ce6对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探针GNS-PEG@Ce6的粒径为100 nm左右,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Ce6的包封率为50%左右.探针GNS-PEG@Ce6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主要分布于细胞质内,且较Ce6能更有效地进入细胞.探针GNS-PEG@Ce6对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强于Ce6(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证明了探针对细胞有极为明显的致凋亡效果.结论:以GNS作为载体能有效地增加肺癌A549细胞对Ce6的摄取,从而进一步增强Ce6对肺癌A549细胞的杀伤效果.

  •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CD19-CAR-T的体外构建、扩增及初步功能鉴定

    作者:李剑;田芳;姜鹏君;孔祥图;吴坚;殷婷婷;邢芸;金亮;郝瑞栋;刘根桃;朱学军

    目的:探索一种特异性靶向CD19分子的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CD19-CAR-T的构建方法,并明确其体外杀伤靶细胞的效果.方法:运用分子克隆技术,将PCR获得的CD19-CAR片段构建到pCDH-GFP慢病毒载体上,利用包装的慢病毒颗粒转染供者CD3+T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及PCR鉴定转染效率,并通过7-AAD染色鉴定扩增得到的CD19-CAR-T细胞体外杀伤CD19+ Ramos靶细胞的效果.结果:经慢病毒转染T细胞在体外培养10 d后,CD3+T扩增达(78.8±23.2)倍,(58.3±5.4)%的CD3+T细胞表达GFP,CD19-CAR-T体外杀伤CD19+ Ramos靶细胞在效靶比5∶1时效率为(57.4±9.3)%.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一种有效的体外构建及扩增CD19-CAR-T的方法,且具有明显靶向性,为CD19+B细胞肿瘤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 间充质干细胞在肿瘤微环境形成中的作用

    作者:常晶晶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广泛存在于成体结缔组织和器官中,可向损伤组织和包括肿瘤的炎症部位迁移,并参与肿瘤微环境的构成,在肿瘤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研究不断深入,间充质干细胞对肿瘤影响逐步得到认识并成为当今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主要从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对肿瘤的影响、对肿瘤微环境和免疫细胞的作用、参与血管生成以及相关临床试验等方面来进行综述.

  • CAR-T在实体瘤治疗中的抗原选择及其相关临床研究现状

    作者:何海霞;石华山

    CAR-T是一种基因改造后的细胞免疫治疗手段,T细胞输入体内后可持续活化增殖,非限制性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嵌合CD19受体的CAR-T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平均有效率接近80%,但在实体肿瘤中却未观察到明显疗效.肿瘤抗原识别不佳及肿瘤微环境抑制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原因,提升抗原的特异性既能增加疗效也能避免脱靶效应的发生.本文主要综述肿瘤抗原的特点及其在CAR-T治疗实体瘤中的应用现状,重点分析神经节苷酯(disialoganglioside,GD2)、EGFRvⅢ、CEA抗原特点及应用情况,探讨如何对抗原进行精准选择,其中基因突变后产生的新抗原有成为特异性抗原的潜力.

  •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基因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靶向治疗进展

    作者:黄麒霖;顾昊煜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基因重排是发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重要致癌驱动因素之一,ALK阳性的NSCLC患者易发生脑转移,而ALK靶向抑制剂相对于一线化疗对脑转移有更好的疗效.但经第一代ALK抑制剂治疗后患者易耐药,进而出现颅内进展,第二代和第三代ALK抑制剂可增强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渗透性、提高其到达靶点后的结合力,对脑转移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回顾靶向治疗在ALK阳性NSCLC脑转移患者治疗方面取得的进展,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PD-1/PD-L1单抗治疗临床转化现状

    作者:张盼

    随着对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通过阻断程序性死亡因子1 (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及其配体1(PD-1 ligand,PD-L1)构成的PD-1/PD-L1通路,证实了PD-1/PD-L1抑制剂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生存的相关性,以及PD-L1作为疗效预测标志物的价值.在NSCLC的局部晚期维持治疗、二线治疗及部分一线治疗的临床试验中,PD-1/PD-L1抑制剂治疗均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PD-1/PD-L1抑制剂联合放化疗、联合细胞因子与其他免疫抑制剂及联合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 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通路靶向治疗也有一定获益.本文就PD-1/PD-L1抑制剂用于NSCLC治疗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 DC-CIK免疫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宋东;杨晓玲;杨雪晶;冯慧晶;张俊萍

    目的:分析和比较DC-CIK治疗联合姑息或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山西大医院肿瘤内科进行治疗的晚期胰腺癌患者5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姑息治疗组、姑息治疗+DC-CIK治疗组、化疗组和化疗+DC-CIK治疗组,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及生存期等,并观察DC-CIK细胞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DC-CIK联合组治疗后患者CD8-、NKT细胞较治疗前细胞百分比有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CD3+、CD8-、NK、NKT细胞百分比均有提高(P<0.05);患者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mPFS及mOS无明显延长(P>0.05).结论:与单纯姑息治疗和化疗相比,联合DC-CIK免疫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晚期胰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对患者总生存期无明显延长.

  • GADD45g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中的低表达及其抑癌特性

    作者:李容容;赵杨杨;郭丹;王楠;尹静;任倩;马小彤

    目的:检测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导蛋白45g (growth arrest and DNA damage inducible protein 45g,GADD45g)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骨髓标本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及其表达水平与AML患者预后的关系,探究过表达GADD45g对AML细胞增殖、凋亡、衰老、周期、分化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初次诊断为AML患者的骨髓标本共27例,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AML患者、正常对照骨髓单个核细胞以及AML细胞系中GADD45g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在两个相互独立的数据集GSE10358和GSE425-GPL317中分析GADD45g表达与AML患者的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无事件生存率(event-free survival,EFS)的相关性.构建GADD45g过表达慢病毒并感染AML细胞系U937、THP-1和Molm-13,通过生长曲线、集落形成、β-半乳糖苷酶染色、流式细胞术分析Annexin V/7AAD染色和PI染色等方法分析GADD45g过表达对AML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衰老、凋亡、周期、分化和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结果:GADD45g在AML患者和AML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均P<0.01).低表达GADD45g的AML患者的OS (P<0.05)和EFS较高表达患者显著缩短(均P<0.05).在AML细胞系中过表达GADD45g能显著抑制细胞增殖、集落形成,显著促进细胞的凋亡、衰老、周期阻滞和分化,增强了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P<0.05或P<0.01).结论:GADD45g基因在AML患者骨髓组织和AML细胞系中低表达,对AML细胞系有显著的全方位的抑制作用,其表达水平对AML具有预后判断价值.

  • 人源性CD3抗体诱导食蟹猴T淋巴细胞培养方法的建立

    作者:缪怡;董坚;角德灵;宋倩;高嫦娥;赵恒;孟小琴

    目的:在初步分析人、食蟹猴和猪CD3蛋白同源性的基础上,建立利用人源性CD3抗体诱导食蟹猴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技术.方法:从NCBI查询获取人类、食蟹猴和猪CD3蛋白各自的氨基酸序列,并用DNAMAN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同源性分析和构建系统进化树.Western blotting检测三种T细胞膜上CD3蛋白的表达水平.分离健康食蟹猴PBMC,分为3组,A组加入抗人CD3抗体单刺激、B组加入IL-2单刺激、C组加入抗人CD3抗体和IL-2共刺激.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并计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锥虫蓝染色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表面标志物CD3、CD4、CD8的表达.结果:食蟹猴、猪的CD3蛋白氨基酸序列与人类的同源性分别为86.9%、65.6%,T细胞膜上CD3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人的79%、17%.A组细胞不增殖;C组细胞增殖能力、细胞活性及CD3表达率[(93.8±3.6)%vs (70.3±4.7)%,P<0.01]均显著高于B组,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C组T细胞高表达CD3,T细胞纯度较高,且CD8+T细胞占比较多.结论:食蟹猴外周血T淋巴细胞膜表面能表达和人同源性很高的CD3蛋白,在人源性CD3抗体、IL-2和1%PHA共刺激下能诱导食蟹猴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获得生长状态良好、增殖能力强、纯度较高的T淋巴细胞.

  • EGFRvⅢ/CAR-T对EGFRvⅢ+U87胶质瘤细胞和裸鼠移植瘤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作者:郑岩;谢甲贝;曹名波;张炳勇;李修岭;韩双印

    目的:制备靶向EGFRvⅢ的第三代CAR-T(EGFRvⅢ/3CAR-T),检测其在体外和体内对EGFRvI+ U87胶质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效应.方法:用磷酸钙沉淀法将三质粒共转染HEK293T细胞包装EGFRvⅢ/3CAR慢病毒(LV-EGFRvⅢ/3CAR),感染健康人CD3+T细胞,Western blotting和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中EGFRvⅢ/3CAR的表达水平,51Cr释放法检测EGFRvⅢ/3CAR-T对EGFRvⅢ+ U87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ELISA法检测EGFRvⅢ/3CAR+T的IFN-γ分泌水平.构建裸鼠异种胶质瘤移植模型,检测EGFRvⅢ/3CAR-T对移植瘤的体内杀伤活性.结果:EGFRvⅢ/3CAR慢病毒包装成功,滴度值为5×106 TU/ml.Western blotting在相对分子质量58 000处检测到EGFRvⅢ/3CAR表达,未转导组无相同分子量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EGFRvⅢ/3CAR转导效率平均为52.3%,51Cr释放法检测EGFRvⅢ/3CAR-T特异性杀伤作用与E∶T值(E∶T为4∶1、为8∶1、16∶1、32∶1)呈正比关系.ELISA法检测到细胞因子IFN-γ分泌量为(1 836±148.2) pg/ml,与NTT和GFP+T细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GFRvⅢ/3CAR+T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活性及IFN-γ分泌均依赖于EGFRvⅢ在U87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体内肿瘤生长检测结果显示,注射后3周EGFRvⅢ/3CAR+T组肿瘤体积较GFP+T细胞和PB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GFRvⅢ/3CAR-T在体外和体内均能发挥靶向杀伤EGFRvⅢ+脑胶质瘤细胞的作用,为后续临床试验提供依据.

  • TGF-β2通过基质金属蛋白酶通路影响胶质瘤干细胞的侵袭能力

    作者:张东勇;王一维;张路阳;王维;刘强;李振航;王运杰;仇波

    目的:研究TGF-β2对胶质瘤干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切除的8例人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组织标本,通过胰蛋白酶消化法进行胶质瘤细胞原代培养,部分胶质瘤细胞加入含有EGF、bFGF、B27的DEME/F 12培养基中进行无血清培养获得悬浮生长的肿瘤细胞球,免疫荧光染色及分化实验验证肿瘤球是否为胶质瘤干细胞.ELISA方法检测胶质瘤干细胞分泌TGF-β2的水平,转染TGF-β2 siRNA后应用Transwell方法检测TGF-β2对胶质瘤侵袭能力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TGF-β2对胶质瘤干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表达影响.结果: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及分化实验证明原代培养的悬浮生长肿瘤细胞球为胶质瘤干细胞,肿瘤细胞球表达CD133,在含血清培养基中可以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胶质瘤干细胞比原代培养的胶质瘤TGF-β2分泌水平明显升高[(74.13±3.63) vs (46.13±2.61) pg/ml,P<0.05].沉默TGF-β2可以降低胶质瘤干细胞侵袭细胞数[(105.71±8.69) vs(63.67±5.93)个,P<0.05],并抑制MMP-2和MMP-9表达(均P<0.05).结论:TGF-β2通过MMP-2和MMP-9通路增强胶质瘤干细胞的侵袭能力.

  • 成胶质细胞瘤CAR-T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石璐璐;韩双印

    成胶质细胞瘤是发病率高、侵袭性强、预后差的中枢神经系恶性肿瘤.自2005年FDA批准的替莫唑胺后,再无明显改善疗效的新策略.随着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分子生物学、肿瘤免疫学与免疫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分子靶点的发现、中枢免疫“豁免”理论的突破和基因转导与细胞技术的进步,GBM治疗迎来了免疫治疗的新跨越.以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modifiedT cell,CAR-T)为代表的细胞免疫治疗,在靶向EGFRvⅢ、IL-13Rα2、HER2、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A2 (erythropoietin-producing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2,EphA2)的GBM体外实验、动物模型及临床试验中都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GBM的分子异质性、免疫抑制微环境、血脑屏障等为CAR-T进入一线治疗提出了挑战.研究者们正在探索肿瘤恶性表型所必需的新靶点、防止免疫逃逸的优靶抗原组合,致力于提高CAR-T血脑屏障穿越和肿瘤组织侵润的能力,寻找佳注射途径和治疗方案,同时逐步完善中枢神经肿瘤免疫治疗评估体系.相信CAR-T免疫治疗的突破终将为GBM患者向往美好生活圆梦.

  • FOXD1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作者:姜泽宇;陆威成;郭宗泽;程鹏

    目的:检测转录因子叉头框(forkhead box,FOX)基因家族成员FOXD1在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OXD1表达高低与胶质瘤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40例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行手术治疗的胶质瘤患者肿瘤组织标本,7例颅脑外伤患者内减压切除组织作为对照.通过qRT-PCR以及免疫组化方法分析FOXD1在胶质瘤与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并行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FOXD1表达与胶质瘤患者生存期之间的关系,通过检索GEO(GSE4290、GSE2223)及Rembrandt等基因数据库验证FOXD1在胶质瘤组织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qRT-PCR结果显示WHO Ⅳ级胶质瘤FOXD1的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脑组织以及Ⅱ级胶质瘤组织(均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胶质瘤组织中FOXD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WHO病理级别(x2=11.73,P<0.01)关联;FOXD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生存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多个基因数据库检索资料验证结果证实,FOXD1 mRNA在胶质瘤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脑组织,FOXD1 mRNA表达的升高与胶质瘤患者术后生存期呈负相关.结论:FOXD1在胶质瘤组织中高表达,并且随肿瘤级别升高表达增高,FOXD1的高表达与胶质瘤患者预后呈负相关.

  • miR-10b对脑胶质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调控及其机制

    作者:茹琴

    脑胶质瘤(胶质瘤)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及低治愈率的特点,胶质瘤细胞的无限增殖能力和高侵袭迁移能力是胶质瘤治疗的难点,近年来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的出现为研究胶质瘤的发生及侵袭迁移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miRNA是一类内生的、长约20~24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RNA,可通过与其靶基因mRNA的3'UTR区域互补结合,从而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多项研究证实,miR-10b在胶质瘤组织和胶质瘤患者血清中高表达,并影响患者预后情况.miR-10b可能通过影响其靶基因如PTEN、CDKN、P53、HOXD10等的表达,参与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等过程.深入研究miR-10b对胶质瘤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对该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 锌转运体1基因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U87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作者:王维;张路阳;张东勇;仇波;王运杰;包义君

    目的:检测锌转运体1 (zinc transporter 1,ZnT1)基因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索ZnT1对U87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术前未接受过放化疗的Ⅱ~ Ⅲ期胶质瘤患者20例,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胶质瘤组织与瘤旁组织中ZnT1 mRNA和蛋白的含量.向胶质瘤细胞系U87中分别转染ZnT1和si-ZnT1质粒,构建ZnT1过表达和低表达细胞系,MTT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ZnT1对U87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结果:ZnT1 mRNA和蛋白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瘤旁组织(均P<0.05).成功构建ZnT1过表达和低表达U87细胞系.与空白和空质粒对照组相比,转染12h后,ZnT1过表达U87细胞的增殖(0.54±0.01 vs 0.45±0.04、0.43±0.03,P<0.01)、侵袭和迁移能力(均P<0.05)显著升高;而转染12h后ZnT1低表达U87细胞的增殖(0.37±0.03 vs0.45±0.01、0.44±0.03,P<0.01)、侵袭和迁移能力(均P<0.05)显著降低.结论:ZnT1在胶质瘤组织中呈高表达,ZnT1可以促进胶质瘤U87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 积雪草酸通过抑制耐药相关蛋白表达增强U87MG胶质瘤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

    作者:张磊;陈磊;陈杰;杨晶晶

    目的:探索积雪草酸(asiatic acid,AA)对紫杉醇(paclitaxel,PTX)耐药性胶质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CCK-8实验、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AA对成胶质细胞瘤U87MG细胞的增殖、凋亡的影响.浓度递增法构建PTX耐药性细胞株PR-U87MG,以U87MG细胞为对照,CCK-8实验验证PR-U87MG细胞对PTX的耐药性,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PR-U87MG细胞中MDR1、LRP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AA和PTX单独或联合处理PR-U87MG细胞,CCK-8实验、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力及凋亡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PTX耐药性细胞株PR-U87MG.AA可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U87MG细胞和PR-U87MG细胞的增殖活力(P<0.01),并明显促进其凋亡(P<0.01).与AA或PTX单独处理组相比,联合处理组中PARP1的蛋白水平显著减少(P<0.01),caspase 3的裂解量显著增加(P<0.01),耐药相关蛋白P-糖蛋白1(P-dycoprotein 1,Pgp-1)和LRP表达水平显著减少(P<0.01).结论:AA可有效增强U87MG胶质瘤细胞株对PTX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AA抑制具有药物排出功能的耐药蛋白Pgp-1和LRP表达有关.

  • 上皮-间质转化和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的侵袭性

    作者:仇波;王运杰

    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传统的治疗手段如手术、放疗和化疗等虽然不断进步,但依然预后不佳.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interstitial transformation,EMT)是上皮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获得侵袭和迁移能力的重要病理过程,与GBM的侵袭、迁移及放化疗耐受性等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本文将聚焦EMT相关病理生理过程及其与GBM侵袭和转移行为相关的新进展,阐述EMT在GBM中的基因调控与分子信号通路,如金属基质蛋白酶、TGF-β和转录因子Snail、Twist等,从而为GBM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lncRNA ANRIL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费帆;何永生;王友于;李梦妮;何森

    目的:探讨lncRNA ANRIL在胶质瘤患者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0日于四川省人民医院就诊的临床资料完整的129例胶质瘤患者肿瘤组织及25例对照正常脑组织标本,应用Real-time PCR检测lncRNA ANRIL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患者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及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脑组织标本比较,lncRNA ANRIL在129例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8.730±0.336) vs(1.090±0.137),t=9.957、P<0.01],在WHO分级Ⅰ~Ⅱ级患者中的表达明显低于Ⅲ~Ⅳ级[(4.198±0.260) vs(10.550±0.291),t=13.03、P<0.01],lncRNA ANRIL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KPS评分、肿瘤直径无关(均P>0.05),与肿瘤WHO分级、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及生存状态明显相关(均P<0.05).低表达lncRNA ANRIL患者的总生存时间较高表达者明显延长[(29.17±0.64) vs (13.54±0.74)个月,P<0.01],低表达lncRNA ANRIL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时间较高表达者明显延长[(15.88±0.83) vs (9.08±0.56)个月,P<0.01].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提示,ln-cRNA ANRIL的表达、WHO分级及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是胶质瘤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胶质瘤患者的肿瘤病理级别越高,lncRNA ANRIL的表达越高,患者生存时间越短.lncRNA ANRIL参与调节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可作为胶质瘤诊断和预后评估潜在的分子标志物.

  • PFKFB3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H4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陈向荣;杜菊梅;吴宗涛

    目的:探讨恶性胶质瘤组织中糖酵解限速酶6-磷酸果糖激酶-2/果糖双磷酸酶-2同工酶3(6-phosphofructo-2-kinase/ fructose-2,6-biphosphatase 3,PFKFB3)的表达水平及PFKFB3抑制剂PFK15对胶质瘤H4细胞增殖、迁移、克隆形成和体内成瘤的影响.方法:采集2015年2月1日至2016年1月31日安康市中医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切除的31例恶性脑胶质瘤及相应瘤旁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胶质瘤和瘤旁组织中PFKFB3的表达水平.用不同浓度的(1.25、2.5、5.0 μmol/L)PFK15抑制胶质瘤H4细胞的PFKFB3表达,通过MTT法、EdU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和裸鼠体内成瘤实验分别观察PFK15对H4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克隆形成和体内成瘤的影响.结果:PFKFB3在胶质瘤组织中阳性率显著高于瘤旁组织[(80.60±8.98)% vs (41.57±10.16)%,P<0.05].MTT和EdU实验结果显示,PFK15可明显抑制H4的增殖活性(P<0.05),且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PFK15处理后的H4细胞迁移、侵袭和克隆形成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注射PFK15的裸鼠H4细胞移植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裸鼠[(254.15±154.25) vs (801.52±224.25)mm3,P<0.01].结论:PFKFB3在恶性胶质瘤组织中高表达,下调PFKB3可显著抑制胶质瘤H4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和体内成瘤,PFKFB3可作为恶性胶质瘤生物治疗潜在的分子靶点.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