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抑癌基因ARHI研究进展

    作者:唐海灵

    ARHI(aplasia ras homologue member I)/NOEY2是1999年新发现的一个母源性抑癌印迹基因,位于人染色体1p31,编码一个相对分子量为26kD的小GTP结合蛋白.ARHI属ras/rap超家族成员,与该家族成员有50%~60%的同源性并且两者具有相似的GTP/GDP结合域,但与该家族其它成员不同,ARHI发挥抑癌基因作用,是该家族第一个被报道的肿瘤抑制基因.ARHI基因编码的蛋白在人类多种组织表达,而该基因在人卵巢癌、乳腺癌、胰腺癌、肝癌等多种肿瘤中表达下调或缺失,提示其与上述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ARHI可能通过作用于cyclin D1,使其不能与CDK结合形成活性激酶,从而使细胞停止于G1期来参与细胞周期调控;可能通过依赖caspase和calpain两条途径参与信号通路传导诱发细胞凋亡;另外,该基因可通过抑制STAT3的激活而发挥抑癌基因功能,也可以调节自体吞噬和肿瘤细胞休眠.目前研究显示,ARHI基因的表达缺失主要通过遗传事件和表观遗传学机制发生,包括DNA甲基化异常、杂合性丢失,乙酰化组蛋白的低水平表达及基因突变有关,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可以预见,ARHI基因的深入研究必将为早期肿瘤的基因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 葡萄胎印迹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施佳艳;陈雄;梁小妍

    葡萄胎,是一组来源于胎盘滋养细胞的疾病,属于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 GTD)中的一种,为妊娠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增生、间质水肿,而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泡,水泡间借蒂相连成串,形如葡萄,也称水泡状胎块( hydatidiform mole, HM),是一种病理性妊娠现象[1]。根据其组织病理学表现及遗传来源的不同,分为完全性葡萄胎和部分性葡萄胎。

    关键词: 葡萄胎 印迹基因
  • 自然流产绒毛组织中H19启动子区域DNA甲基化差异分析

    作者:颜耀华;韩健;钟小林;郑英如;郭建新;李力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自然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H19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与正常早孕绒毛的差异,并分析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收集不明原因自然流产及正常早孕的绒毛组织各30例,对组织中H19基因启动区域甲基化水平进行检测及对照分析,并对两组绒毛组织中的三种甲基转移酶的表达水平进行对照分析。结果H19上游DMR中甲基化水平检测结果提示两组间绒毛组织中H19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存在差异,自然流产组中甲基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自然流产组绒毛组织DNMT1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与正常早孕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自然流产组绒毛组织DNMT3a及DNMT3b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早孕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自然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H19DNA甲基化水平的明显下降,下调DNA甲基转移酶中DNMT3a与DNMT3b的表达可能是甲基化水平差异的重要机制之一。

  • Prader-Willi综合征的分子遗传学诊断与机制研究

    作者:朱丽娜;何玺玉;王春枝;杨晓;刘欣;王蔚;马宁;刘海洪;王艳;封志纯

    目的 探讨Prader-Willi综合征(PWS)高效、特异的检测方法 ,分析其遗传学发生机制. 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CR)及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对疑似20例Prader-Willi综合征患儿的DNA样本进行基因分析. 结果 MSPCR结果 提示2例阳性患儿均存在父源15q11-13区域的缺失,母源15q11-13区域存在.MLPA结果 提示病例1的发病原因为父源15q11-13区域的缺失,病例2为母源同源二倍体. 结论 Prader-Willi综合征与父源15q11-13印迹基因功能异常相关,MSPCR可以作为一种高效特异的方法 检测PWS患儿,应用MLPA技术可以判别阳性病例是由于基因缺陷或单亲二体所致,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 印迹基因PEG10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作者:王凯;丁大勇;马冲;朴云峰

    目的 探讨印迹基因PEG1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0例胃癌、癌旁组织中印迹基因PEG10的mRNA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及Warthin-Starry银染法检测42例胃癌、癌旁组织及6例正常胃组织中PEG10蛋白的表达及Hp感染情况.结果 RT-PCR结果显示20例胃癌组织中9例(45.0%)PEG10 mRNA表达,对应的癌旁组织仅有2例(10%)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42例胃癌组织中22例(52.38%)PEG10蛋白表达阳性,对应的癌旁组织仅有5例(11.90%)PEG10蛋白表达阳性,正常胃组织无PEG10蛋白表达;Hp银染法结果显示42例胃癌组织中25例(59.52%)为Hp感染阳性,癌旁组织20例(47.62%)Hp感染阳性;22例PEG10阳性表达胃癌组织中20例Hp感染阳性.结论 PT-PCR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具有一致性,即PEG10 mRNA及蛋白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EG1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Hp感染呈正相关(P<0.05).

  • 消化道肿瘤基因组印迹的研究现状

    作者:王凯;朴云峰;丁大勇;舒振波

    基因组印迹(genomic imprinting),又称为遗传印迹(genetic imprinting)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不遵从孟德尔定律的依靠单亲传递某些遗传学性状的现象,是指一对同源染色体或等位基因之间存在着功能上的差异,或者活性的差别.

  • 正常与异常核型人类胚胎干细胞体外分化不同时期基因表达的异同

    作者:刘维强;孙筱放;银益飞;骆玉梅;蒋永华;李少英;郑育红;孔舒

    目的:研究正常核型和异常核型人胚胎干细胞(hESC)基因的表达异同.方法:实时荧光相对定量PCR检测两株正常核型(46,XX)及一株平衡易位13三体核型和一株三倍体核型hESC在体外自体分化不同时期X连锁基因PGK1、抑癌基因RBBP7及癌症基因GPC4的表达情况,并比较分化后不同时期、不同核型对父系印迹基因H19、IGF2R,母系印迹基因SNRPN及多能性调控基因OCT4、NANOG的影响.结果:随着分化时间的增加:①正常和异常核型hESC的PGK1均上调表达;②异常核型hESC抑癌基因RBBP7及癌症基因GPC4相对正常核型hESC呈现明显上调表达;③正常和异常核型hESC中印迹基因表达基本一致:H19、IGF2R上调而SNRPN表达变化不明显或下调;④多能性调控基因OCT4、NANOG在正常核型hESC中较在异常核型hESC中表达明显下降.结论:X连锁基因PGK1、印迹基因在hESC的发育过程中能维持正常调节而不受核型的影响.异常核型hESC抑癌基因、癌症基因在发育过程中的表达上调表明此种细胞具有更危险的发育前景,同时多能性基因在分化后仍能检出表明此种细胞分化能力较正常细胞弱.

  • 印迹基因Igf2对胎盘发育和胎儿生长的影响

    作者:祝宝钦;黄燕芳;杨晓煜

    基因组印迹是哺乳动物正常生长发育和行为的基础.印迹基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Ⅱ,Igf2)对胎盘及胎儿的营养供应起着不可或缺的影响.它影响胎盘的大小、形态和营养转运功能,进而影响胎儿生长的营养供应.因此Igf2表达的变化对发育编程具有重要意义,对胎盘发育和胎儿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 miR-134在无功能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增殖侵袭能力的关系

    作者:蔡锋;姚勇;焦永辉;代从新;刘小海;王任直

    目的 检测miR-134在正常垂体组织和各垂体腺瘤亚型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无功能垂体腺瘤(NFPA)增殖侵袭能力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垂体腺瘤标本52例(NFPA33例,PRL腺瘤5例,GH腺瘤9例,ACTH腺瘤5例)和尸检正常腺垂体4例及临床相关病例资料,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等实验技术检测miR-134、MEG3和Ki-67等在各标本中的表达量,并结合病例资料分析数据.结果 miR-134在NFPA中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他类型垂体腺瘤和正常腺垂体(P<0.01);并且miR-134的表达水平与NFPA患者发病年龄、肿瘤细胞Ki-67阳性率及肿瘤侵袭性呈负相关(P<0.01).结论 miR-134表达下调可能是NFPA肿瘤发生及肿瘤呈侵袭样生长的重要原因之一;miR-134有望成为用于NFPA诊疗的新靶点.

  • 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谢新宝;许丹;刘仁超;董晨彬;安宇;俞蕙;张婷

    目的 提高对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BWS)的临床和基因特征的认识,并对BWS患儿的治疗和管理进行探讨.方法 总结分析1例BWS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随访和基因检测结果,综合文献复习.结果 女,5月龄.有典型巨舌,火焰状红斑,双耳折痕,腹壁缺陷,内脏增大,新生儿期暂时性低血糖等表现,伴有妊娠期羊水过多、早产、母亲习惯性流产史、妊娠期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增高和先兆子(癎)等.应用甲基化特异性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S-MLPA)检测显示11p15.5区域印迹中心2区(IC2) KCNQ10T1甲基化位点丢失,确诊为BWS.于12月龄行舌减容整形术+脐疝修补术,舌体明显缩小,脐部形状如正常儿童.随访13月龄已能发单音节音,17月龄已可发双音节音,血AFP正常,腹部CT未见肿瘤性病变.结论 具有巨大出生体重、巨舌、新生儿期暂时性低血糖、腹壁缺陷的患儿应考虑BWS可能,通过MS-MLPA可明确BWS诊断.BWS患儿应长期规则随访,监测肿瘤的发生,并提供遗传咨询指导.

  • 印迹基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在胎儿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作者:戴毅敏;胡娅莉

    基因组印迹是哺乳动物正常生长发育和行为的基础,一些遗传性疾病和肿瘤的形成与其异常表达相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是具有促进胎儿生长发育作用的印迹基因,通过调节胎盘营养转运控制胎儿生长.IGF-2过度表达与新生儿低血糖、巨舌内脏肥大、脐膨出综合征(BWS)相关,父系单亲二倍体、部分三体、印迹丢失是引起IGF-2过度表达的分子机制.辅助生育相关技术可能会引起表遗传改变,影响胎儿发育及未来的成长.

  • 不孕相关疾病以及辅助生育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荷凤;刘爱霞

    影响妇女生育健康的疾病是导致妇女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对与不孕相关疾病进行基础和临床系列的研究,将有助于探索、优化对这些疾病的处理方案.辅助生育技术是目前治疗不孕症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也为人类生殖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带来了新的挑战.其中,卵巢低反应的发生机理、辅助生育技术对子代遗传物质的影响、胚胎活检的结局和安全性评估、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效率以及人类胚胎干细胞建系等,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

  • 家族性反复性葡萄胎的研究进展

    作者:邓顺生;钱建华

    葡萄胎(hydatidiform mole,HM)是一种良性滋养细胞肿瘤,其特征是绒毛间质水肿伴不同程度滋养细胞增生.1895年病理学家:Marchand[1]就将其来源定为滋养细胞.HM的发生率随地域和种族的不同而不同,我国HM的发生率为1/700,美国发生率为1/2000~1/1000,东南亚为1/125[2].HM的发病原因一直不明,通常认为与遗传、月经初潮年龄、产次、第1次怀孕年龄、营养不良、感染、社会经济地位和亚洲后裔等因素有关[3].家族性反复性葡萄胎(familialrecurrent mole,FRM)是HM中一种极为罕见的类型,是指一个家族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员反复发生2次或2次以上HM.本文对FRM近年来研究进展从印迹基因和基因突变两方面阐述如下.

  • KCNQ1、p57KIP2蛋白在水泡状胎块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厉霞玲;钱建华;周彩云;吕卫国;谢幸

    目的 观察母系印迹基因KCNQ1和p57KIP2在正常绒毛及水泡状胎块组织中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检测KCNQ1、p57KIP2蛋白对鉴别不同类型水泡状胎块组织的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CNQ1、p57KIP2蛋白在30例正常早孕绒毛组织、56例完全性水泡状胎块和26例部分性水泡状胎块中的表达情况,然后用多组秩和检验计算其与临床分型的关系.结果 KCNQ1、p57KIP2蛋白在完全性水泡状胎块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早孕绒毛和部分性水泡状胎块.而在部分性水泡状胎块和正常早孕绒毛间,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KCNQ1、p57KIP2蛋白在水泡状胎块组织中的表达与其临床分型显著相关,联合检测p57KIP2、KCNQ1对鉴别不同类型的水泡状胎块有临床意义.

  • 印迹基因PEG3 mRNA在出生体重异常儿胎盘中表达的研究

    作者:

    目的:研究出生体重异常儿胎盘中印迹基因父系表达基因3(PEG3)mRNA的表达,探讨印迹基因PEG3对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收集无妊娠并发症足月正常出生体重儿、足月巨大胎儿及足月小样儿24例、22例及14例新鲜胎盘组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3组PEG3 mRNA的变化.结果:足月巨大胎儿胎盘中PEG3 mRNA水平为16.45±10.13,与足月正常出生体重儿的1.11±0.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出生体重儿与足月小样儿胎盘的PEG3 mRNA水平(1.47±2.1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印迹基因PEG3 mRNA水平在足月巨大胎儿胎盘中明显增高,可能与出生体重的影响机制相关.

  • 基因组印迹与Wilms瘤

    作者:朱贝贝;王维林

    基因组印迹(genomic imprinting)是指亲代来源依赖性基因表达.除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外,子代从亲代获得全部双拷贝基因.但是不是所有的基因都表达,有些基因仅来源于父系或母系一方的单等位基因表达,而来源于另一方的等位基因失活.这种亲代来源依赖性单等位基因表达现象称为基因组印迹.印迹基因是否表达取决于其在上一代是位于雄性还是雌性细胞染色体上.基因组印迹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是一种非遗传性基因调控方式.这一现象的发现揭示了非孟德尔遗传现象的机制,使我们进一步地认识嵌合、非随机失活、母系遗传等现象,有助于我们了解遗传病,为基因治疗开辟一条崭新的途径.

  • 印迹基因与胚胎性恶性肿瘤

    作者:张可仞;李心元

    肿瘤发生的机制一直为众多学者所关注,随着印迹基因的发现和不断深入的认识,有关印迹基因与肿瘤发生关系的研究日趋活跃,特别是在胚胎性恶性肿瘤中印迹基因的改变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现就此方面综述如下.

  • 葡萄胎组织中印迹基因H19mRNA表达及意义

    作者:赵勇;吴雪琴;郭端英;刘巍;闫郡琴;刘青;林文松

    目的:探讨葡萄胎(HM)组织中印迹基因H19 mRNA表达情况,了解其与HM的关系.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6例完全性葡萄胎、25例部分性葡萄胎、21例早孕绒毛组织中H19 mRNA表达.结果:完全性葡萄胎和部分性葡萄胎组织中H19 mRNA表达水平[(0.16±0.14)和(0.19±0.18)]均明显低于早孕绒毛中H19 mR-NA表达水平(1.28±95)(P=0.017,P=0.021).结论:印迹基因H19与葡萄胎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印迹基因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10在人类卵子及种植前胚胎的表达

    作者:沈文洁;孔令红;陈士岭;李红;邢福祺

    目的检测Silver-Russell syndrome(SRS)候选印迹基因-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10(Grb10)在人类卵子和种植前胚胎的正常表达,探讨Grb 10与胚胎发育以及辅助生殖的关系.方法应用巢式RT-PCR技术检测印迹基因Grb10在人类卵子及种植前胚胎的表达.结果4细胞、8细胞胚胎、囊胚及卵子中均可测到Grb10基因的表达,2细胞胚胎中未见表达.结论印迹基因Grb10表达于种植前胚胎,与胚胎发育密切相关.

  • 印迹基因CDKN1C对滋养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作者:勾晨雨;刘向臻;石晓梅;柴涵婧;方群

    目的 研究印迹基因CDKN1C对人滋养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利用小干扰RNA沉默CDKN1C基因的表达,将人绒毛外滋养细胞(TEV-1细胞株)分为3组,空白组细胞未经转染处理,对照组细胞由不合siRNA的空白脂粒体进行转染,siRNA组细胞由包裹siRNA的脂粒体进行转染.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TEV-1细胞CDKN1C基因的表达水平,CCK-8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 CDKN1C基因沉默后48 hTEV-1细胞早期和晚期凋亡率均降低,细胞增殖率升高;细胞周期G0/G1期比例下降、S期和G2/M期比例增高;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P<0.05).结论 印迹基因CDKN1C对人滋养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迁移、侵袭等生物学功能有调控作用.

49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