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枸杞叶的活性成分及其功效

    作者:米江;刘敦华

    枸杞子之名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具有多种保健功效,是药食两用食物,枸杞叶是枸杞的嫩茎叶,称天精草,含有丰富的营养和活性物质,如多糖、黄酮、甜菜碱、萜类等。其药用价值历代文献均有记载。《本草纲目》中称枸杞叶“有除烦益志补五劳七伤,壮心气,除热毒,散疮肿,除风明目”的功效。本文综述了枸杞叶中的活性成分及其功效的研究进展,对加强其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 国外医药信息

    作者:高越(摘译);郗砚彬(校)

    从角骨海绵科植物海绵中分离得到新的混源萜类, Nakijiquinone S和Nakijinol C 作者从角骨海绵科植物海绵中分离得到2种新的混源萜类,Nakijiquinone S和Nakijinol C,同时评价了其抗菌活性。

  • UPLC-MS/MS同时测定雷公藤悬浮细胞中8种萜类成分

    作者:吴晓毅;张可一;张睿;贾怡;余慧芳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riple quadrupole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QQQ-MS/MS)同时测定雷公藤悬浮细胞中8种萜类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Waters HSS T3 C18色谱柱,以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柱温30℃.采用电离子喷雾源,选择正负离子交替扫描多反应离子检测模式.结果 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酮、去氢松香酸、雷酚内酯、去甲泽拉木醛、雷公藤褔啶、扁塑藤素和雷公藤红素8种萜类成分的检测限和定量限范围分别为0.0096~0.2480 ng和0.0192~0.4960 ng,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在0.9966~0.9993之间,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04%~105.20%,RSD为2.14%~6.31%.结论 该定量分析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度强、准确性高,可同时定量测定雷公藤悬浮细胞中8种萜类成分的含量,为雷公藤及其植物组织培养物的研究和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学依据.

  • 常用中药及其活性成分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

    作者:贾淑明;刘铜华

    糖尿病属于祖国医学"消渴病"的范畴.对中药单体成分抗糖尿病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碱、黄酮(尤其是槲皮素、熊果酸)、多糖、皂苷、萜类.

  • 凤尾蕨属植物中萜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管玉格;胡文忠;石玉生;徐永平;侯梦阳;管磬馨;张秀芙

    凤尾蕨(Pteris)属植物为传统药材,迄今为止已发现300余种该属植物,我国约有66种,有24种可入药.据《岭南采药录》记载,多数凤尾蕨属植物具有消肿、解毒、止痢等功效,民间常将该属植物用于治疗腹泻、肠炎、肺咳血、外伤出血、咽喉肿痛、痢疾、肾炎、风湿等疾病.凤尾蕨属植物化学成分多样,主要有黄酮、二萜、倍半萜、挥发油、多糖等类型的化合物.该属部分植物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抗病毒、抗肿瘤等生物活性,特别对萜类成分的体外抗肿瘤、抗菌、抗炎等作用研究较为透彻.进一步开发利用凤尾蕨属植物资源,特别是利用该属植物中具有高生物活性的萜类化合物,该文通过查阅1973年以来有关凤尾蕨属植物的研究文献,总结和阐述国内外凤尾蕨属植物中萜类成分的化学结构、生理活性以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对凤尾蕨属植物的开发利用及其在预防、治疗癌症等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凤尾蕨属植物中萜类成分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 地笋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作者:杨保成;彭涛;康文艺

    检索ScienceDirect,ACS,Wiley Online及CNKI等数据库中有关地笋属植物在化学成分的文献,对该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行整理分析.该属植物化学成分结构类型较多,主要为挥发油、萜类、黄酮、酚酸和甾体类化合物.其中,已经分离鉴定的黄酮类化合物31个,萜类化合物20个,酚酸类化合物20个和甾体类化合物3个.通过文献总结发现,该属植物在我国资源丰富,但仅有少数植物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提示该属植物值得深入研究.

  • 荆芥穗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张援虎;周岚;石任兵;郭亚健;董玉

    目的:研究荆芥穗Schizonepeta tenuifolia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相和反相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MS,NMR等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荆芥穗中分离鉴定9种成分,分别为5,7-二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1),5,7-二羟基-6,3′,4′-三甲氧基黄酮(2),熊果酸(3),3-羟基-4(8)-烯-p-薄荷烷-3(9)-内酯(4),5,7,4′-三羟基黄酮(5),5,4′-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6),橙皮苷(7),木犀草素(8)和胡萝卜苷(9).结论:化合物1,2,6为首次从荆芥穗中获得.

    关键词: 荆芥穗 黄酮 萜类
  • 蓖麻中的萜类和甾体及抗糖尿病活性研究

    作者:黎伸华;邓青;朱丽;赖春华;王恒山;谭钦刚

    运用多种色谱方法从蓖麻地上部分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萜类化合物和3个甾体化合物,经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ficusic acid (1),叶绿醇(2),callyspinol (3),羽扇豆醇(4),30-降羽扇豆-3β-醇-20-酮(5),羽扇豆-20(29)-烯-3β,15α-二醇(6),acetylaleuritolic acid(7),豆甾-4.烯-3-酮(8),豆甾-4-烯-6β-醇-3-酮(9),豆甾-4-烯-3,6-二酮(10),其中化合物1 ~ 3,5~10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体外抗糖尿病活性表明,化合物5,6对小鼠和人11β-HSD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和良好的选择性.

  • 狼毒大戟抗乙肝病毒活性成分的研究

    作者:俞媚华;侯爱君

    目的:研究狼毒大戟的抗乙肝病毒活性成分.方法:应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并将化合物进行抗乙肝病毒活性的筛选.结果: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5,24-甘遂二烯-3β-醇(tirucalla-5,24-dien-3-ol,1),24-亚甲基-5,24-甘遂二烯-3β-醇(24-methyltirucalla-5,24-dien-3-ol,2),大戟醇(euphol,3),丁酰鲸鱼醇(butyrospertool,4),24-亚甲基环阿屯醇(24-methylenecycloartenol,5),环阿屯醇(cycloartenol,6),大戟内酯E(jolkinolide E,7),泽漆内酯A(helioscopinolide A,8),异莨菪亭(isoscopoletin,9),西瑞香素(dephnoretin,10),3,3'-二甲氧基逆没食子酸4'-O-β-D-木糖苷(33'-di-O-methylellagic acid 4'-O-β-D-xylopyranoside,11).结论:化合物1,2,10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8,9,11对HBsAg和HBeAg有弱的抑制作用,化合物10对HBsAg有弱的抑制作用.

  • 壮药赪桐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张树琳;廖海兵;梁东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和制备型HPLC等色谱分离技术对赪桐Clerodendrum japonicum的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并运用理化性质结合现代波谱解析技术(ESI-MS,1 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共分离得到16个单体化合物及1对差向异构体,分别鉴定为7α-hydroxy syringaresinol(1),(-)-syringaresinol(2),(-)-medioresinol (3),2",3"-O-Acetylmartyonside(4),2"-O-Acetylmartyonside(5),martinoside(6),monoacetyl martinoside(7),cytochalasin O(8),9-epi-blumenol B(9),(6R,9S)和(6R,9R)-9-hydroxy-4-megastigmen-3-one (10a,10b),(6R,9S)-3-oxo-α-ionol(11),(-)-dehydro-vomifoliol (12),megastigm-5-en-3,9-diol(13),(3R,6E,10S)-2,6,10-trimethyl-3-hydroxydodeca-6,11-diene-2,10-diol(14),(2R)-butylitaconic acid(15),3-(3'-hydroxybutyl)-2,4,4-trimethylcyclohexa-2,5-dienone(16),(-)-loliolide(17).化合物类型涉及萜类、木脂素、苯乙醇苷和生物碱,其中化合物1,15为新的天然产物.除了化合物4,6,7外,其它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赪桐中分离得到.

  • 信宜润楠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程伟;朱承根;林生;杨永春;陈晓光;王文杰;石建功

    通过萃取、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闪式柱色谱以及反相HPLC柱色谱等多种分离方法相结合,从信宜润楠乙醇提物中首次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借助红外、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波谱学分析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包括8个丁内酯类(1~8),8个木脂素类(9 ~16)和5个萜类化合物(17 ~21),化合物16是降七碳木脂烷类新天然产物.经体外活性筛选发现化合物5对胃癌(BGC-823)和卵巢癌(A2780)人肿瘤细胞株有选择性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0.13×10 6,2.66×10-6mol·L-1;在1×10-5 mol·L-1时,化合物8和9具有明显抑制PAF刺激大鼠多形核白细胞β-葡萄糖苷酸酶释放作用,抑制率分别为60.0%,54.2%.

  • 小花异裂菊中的萜类成分及其活性

    作者:樊晓娜;林生;朱承根;胡金凤;刘洋;陈晓光;陈乃宏;王文杰;石建功

    目的:研究异裂菊属Heteroplexis植物小花异裂菊的化学成分及其活性.方法:用乙醇提取后通过醋酸乙酯萃取、反复硅胶柱色谱、Pharm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反相HPLC柱色谱分离纯化;运用光谱数据解析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人肿瘤细胞、MPP~+诱导PC12细胞损伤和多形核白细胞β葡萄糖苷酸酶释放药理模型筛选其活性.结果:从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鉴定了17个萜类化合物,其中2个单萜类:(-)-龙脑阿魏酸酯(1)和黑麦交酯(2).7个倍半萜类:1β羟基-α-莎草酮(3),α-莎草醇(4),10α-hydroxycadin4-en-15-al(5),1-epi-10β-hydroxycadin-4-en-15-al(6),10α-hydroxyisodauc-3-en-15-al(7),大根香叶烯B(8)和mandassidione(9).5个二萜类:12-epi-bacchotricuneatin A(10),1-hydroxy-12-epi-bacchotricuneatinA(11),cleroinermin(12),desoxyarticulin(13)和anhydroolearin(14).3个三萜类:木栓酮(15),熊果酸(16)和obtusalin(17).化合物1对人胃癌细胞(BGC-823)显示一定的生长抑制作用,IC_(50)值为8.00×10~(-5)mol·L~(-1),活性强度与阳性对照喜树碱接近;在1×10~(-5)mol·L~(-1)浓度下,化合物12对MPP~+致PC12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与模型组比较相对保护率为104.32%,有显著差异(P<0.001);在1×10~(-5)mol·L~(-1)浓度下,化合物2能抑制PAF刺激的多形核白细胞β葡萄糖苷酸酶释放,抑制率为52.7%(P<0.05).结论:化合物1~17均为首次从异裂菊属植物中分离鉴定;化合物1对人胃癌细胞具有选择性生长抑制活性,化合物12有神经细胞保护活性,化合物2具有潜在抗炎作用,其他化合物在测试浓度下在以上筛选模型中未显示明显活性.

  •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西藏红景天挥发油成分

    作者:黄荣清;吴德雨;骆传环;肖炳坤;赵焱;杨建云

    红景天为景天科Crassulaceae红景天属RhodiolaL.植物,为藏族用药.目前从各种红景天分离得到的主要化学成分有酚类、黄酮及二者的苷类,此外还有香豆精、有机酸、蒽醌、甾类、萜类、生物碱、内酯、鞣质、脂肪、蛋白质等.

  • 不同处理对叶下珠种子萌发的影响

    作者:常莉;薛建平;王兴

    叶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 L.为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全草入药,有清肝明目、利尿、降血糖、降压、解毒和消积等功效.其活性成分主要为酚类、萜类、黄酮、生物碱以及脂类化合物,其中短叶苏木酚酸甲酯等成分具明显的抗乙肝病毒的活性和护肝作用.另外有报道称叶下珠的水提物杠香藤酸A(repandusinic acid A)有抑制抗艾滋病毒逆转录酶活性的作用.

  • 羊蹄甲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尚小雅;刘威;赵聪伟

    根据近30年的文献报道,羊蹄甲属植物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类、甾体类、萜类等,有些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的全新化合物.此属中的多种植物作为传统中药广泛被用来治疗糖尿病、抗菌消炎、镇痛、止血和利尿等.作者综述了羊蹄甲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概况,并按化学结构类型进行分类,为进一步开发应用此属资源提供资料参考.

  • 抗肿瘤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研究概况

    作者:许旭东;胡晓茹;杨峻山

    从药用植物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化学结构、药理活性及其构效关系等方面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有关喹啉类生物碱,吲哚类生物碱,芪类化合物,二萜类化合物,五环三萜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内酯类化合物,醌类化合物,多糖类化合物,蛋白质类化合物以及一些具有抗癌活性的多炔类化合物等中草药活性成分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并探讨了当今抗肿瘤天然产物研究发展的新方向.

  • 厚朴MVA途径相关基因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作者:查良平;袁媛;黄璐琦;余淑琳

    甲羟戊酸(MVA)途径是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重要途径,该研究在厚朴转录组测序基础上,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MVA途径中相关基因MoACOT,MoHMGS,MoHMGR,MoMK进行全面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MoACOT和MoMK为稳定的亲水蛋白,而MoHMGS,MoHMGR为不稳定的亲水蛋白;二级结构均为混合型结构的蛋白质,α-螺旋是所有基因多肽链中大量的结构元件;利用同源建模法对三级空间结构进行了预测;跨膜域分析显示MoACOT,MoHMGS,MoMK无跨膜区,Mo-HMGR具有2个跨膜区,分别为39~61 aa和82~104 aa;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MoACOT,MoHMGS,MoHMGR,MoMK均与被子植物或双子叶植物遗传距离较近,符合遗传进化规律;基因表达水平显示MoACOT,MoHMGS,MoHMGR,MoMK表达水平在厚朴与凹叶厚朴间均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解析厚朴萜类生物合成MVA途径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雪晴;耿婷;黄文哲;王振中;萧伟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内源性磷脂类递质,具有血小板活化作用,在多种生命过程中发挥"信号传递"作用,但其体内浓度异常则会促进或加重心脑血管缺血损伤、多器官衰竭、哮喘和肝肾损伤等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近年来,随着医疗和科技的发展,PAF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动植物成分、微生物发酵成分及化学合成成分均彰显出这类活性.其中,银杏内酯B和海风藤酮是目前具代表性的中药成分.该文结合近年来PAF受体拮抗剂的研究现状,对PAF的生物学效应、拮抗PAF的药物成分等进行综述,以期为发掘高效、安全的PAF受体拮抗剂提供参考.

  • 甲羟戊酸途径代谢酶HMGL研究概述

    作者:王志标;王伟;程克棣;孔建强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 A 裂解酶(HMGL)是一种参与生物体内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 A(HMG-CoA)代谢的重要酶类,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具有多种功能。作为 HMGL 作用的前体物质,HMG-CoA 在生物体内主要有两方面作用。首先,HMG-CoA 可在 HMGL 作用下形成酮体,酮体能够提供能量;其次,作为甲羟戊酸途径中一个重要中间体,可用于合成甾体、辅酶 Q、萜类等生命活性物质[1-3]。

  • 作者:

    关键词:
122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