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效果分析

    作者:张瑞宗

    目的 分析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43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过回顾分析,对患者使用64层多层螺旋CT扫描仪进行扫描,分析患者影像学表现.结果 43例患者中位于右侧肾上腺者37例,左侧肾上腺者6例,病变位置境界清楚.其中可见斑点状钙化者11例,病变位置呈现卵圆形者32例.43例肾上腺患者中包饶下腔静脉1/4周长者5例;24例患者和下腔静脉相邻,在界面平直处相交;14例和下腔静脉具有一定的脂肪嫌隙.讨论 对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使用多层螺旋CT诊断可以更好的显示影像学特点,有利于增强对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诊断效果.

  • 糖化血红蛋白与果糖胺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价值研究

    作者:马晓云

    目的 观察糖化血红蛋白与果糖胺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价值.方法 取2015年4月—2016年8月医院收治妊娠糖尿病患者60例,设为观察组,取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6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两组糖化血红蛋白,采用硝基四氮唑蓝法检测两组果糖胺水平,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果糖胺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价值.结果 观察组静脉1、2、3 h静脉血糖水平,高于对照(P<0.05);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及果糖胺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妊娠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加强糖化血红蛋白及果糖胺检测效果理想,能预测和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 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庞玉军;李新娜;高颖

    目的 分析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该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观察组,且对患者进行病理诊断,同期选取另外10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观察两组血糖监测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尿糖水平、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86.57%,特异度为87.88%.结论 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应用在早期糖尿病患者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灵敏度和特异性较好,患者的尿糖水平和尿微量白蛋白均明显升高,其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2型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研究

    作者:张巍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2型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7年1-6月收治的31例2型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均行双下肢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MSCTA检查后12h内行DSA检查,扫描从肾动脉水平位的主动脉到足底,获取相关数据.所有检查数据均选择该院放射科两位医师对数据、狭窄程度(分三级)、吻合度进行评价与综合评估.结果 采用MSCTA诊断的31例患者图像质量较佳,采集的图像清晰、分辨率高,且各分支血管狭窄、闭塞经造影创建后较清楚,检出狭窄动脉血管节段411个,经DSA检查共检出399个,两种诊断方法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MSCTA诊断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较高.结论 MSCTA诊断结果清晰与DSA具有相当效用,也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糖尿病ASO的评价手段,可在临床广推应用.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研究

    作者:贾学明

    目的 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诊断效果,分析彩色多普勒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诊断,统计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检出率,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旨在提高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率,促进患者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结果 55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诊断出48例,检出率为87.3%;经诊断有斑块的有18例患者,占37.5%,狭窄的有20例患者,占41.7%,闭塞的有10例患者,占20.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诊断发现48例确诊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血管内径明显变宽,血流量明显减少,频谱宽度变窄.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用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 无痛胃镜和常规方法在糖尿病合并消化性疾病临床诊断效果对比观察

    作者:张美华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在糖尿病合并消化性疾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对该院收治的80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诊断方法不同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诊断,实验组采用无痛胃镜诊断,比较两组诊断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均得到确诊,患者中13例十二指肠,占42.5%,20例食道疾病,占50%;7例胃部疾病,占17.5%,均高于对照组(检出率为75%)(P<0.05);实验组检查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消化性疾病患者中采用无痛胃镜诊断效果理想,临床确诊率较高,能够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 CT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作者:林金山

    目的:通过CT影像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并对其诊断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自2012年9月—2014年9月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共计50例,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对其进行调查与研究,具体方法则是由相关工作人员对患者的CT影像进行详细分析并进行探讨。结果经过CT影像显示表明,50例患者中共计有96个肺段出现了病变,起哄,肺结核的常见部位站到了总病变肺段的68.9%,少见的部位则占到了31.1%。结论通过CT影像可以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做出十分准确的临床诊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误诊、漏诊现象的出现,提高对患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保障程度,及时对患者进行诊断与医治,并且,该类疾病患者所回馈的满意程度较之于以往也有着明显的升高,因此,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进行临床CT影像诊断有着巨大的诊断价值与诊断效果,值得对其进行大力推广与应用。

  • 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诊断糖尿病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雪春

    目的 探究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诊断糖尿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该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进行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的并确诊为糖尿病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体检中心健康患者60名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的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以及餐后2 h血糖进行检测,观察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诊断糖尿病的临床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HbA1c、FBG和餐后2 h血糖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C肽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肽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其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同时也能够反映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情况,指导患者有效控制血糖,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X线在压缩性骨折诊断中的临床探讨

    作者:王少娴

    目的 探究X线在压缩性骨折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将44例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X线诊断组(n=23)和CT诊断组(n=21),进而对两组患者经过诊断后的结果 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X线诊断组经过诊断后的诊断准确率95.65%明显高于CT诊断组经过诊断后的诊断准确率66.67%(P<0.05).结论 为了帮助患者在进行压缩性骨折的诊断工作之中诊断质量的提升,进而根据患者的诊断结果促进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身体健康状况的更快改善,检测人员需要将X线诊断措施运用到相应的工作之中.

  • DR和螺旋CT在急诊胸腹部创伤中的临床诊断效果及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郑东明;黄训;陈文瑞;林振东

    目的 观察DR、螺旋CT在急诊胸腹部创伤中的临床诊断效果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02例急诊胸腹部创伤患者,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n=51)、对照组(n=51).观察组采用螺旋CT检查,对照组采用DR检查,比较两组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两组诊断结果中,除胸腔积液、肺挫伤诊断符合率外,其他各项指标的诊断符合率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DR、螺旋CT均为常用诊断胸腹部创伤的方法,但后者的诊断符合率更高,能保证诊断结果的可信度.

  • 心电图检查在诊断冠心病方面的临床价值探讨

    作者:吴振丽

    目的 探析在冠心病诊断时给予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接收的86例冠心病患者的基本资料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行心脏彩超检查与心电图检查,对其检查结果准确率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经心脏超声检查后,52例显示为阳性,34例显示为阴性;经心电图检查后,67例显示为阳性,19例显示为阴性.心脏彩超和心电图检查的特异性及灵敏度情况相比,组间数据有统计差异(P<0.05);两种检查方法的漏诊率、误诊率情况相比,组间数据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 相比心脏彩超,对冠心病患者行心电图检查,能有效提高灵敏度,然而特异性情况却相对较差,但由于二者均存在一定的误漏诊率,所以,行检查诊断时尽可能结合冠脉造影技术.

  • 颈动脉超声应用在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黄秀琼;黄建雄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应用在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进行斑块病理类型分析,比较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IMT、斑块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扁平斑、软斑、硬斑、溃疡斑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诊断能够有效观察到患者冠心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种类,对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 应用MRI诊断老年脊柱压缩性骨折良恶性的效果

    作者:乔金良;冯东

    目的 研究应用MRI诊断老年良恶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老年良恶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90例,对其进行MRI影像法诊断,良性组和恶性组的例数分别是58例和32例,对两组患者的MRI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定对其ADC值进行分析.结果 良性组患者中极大部分的患者出现椎体楔形、椎体后缘角、外伤性压缩骨折累及椎间隙和椎间盘、DW1信号较低,T1WI信号低、ADC值增加.恶性组患者中极大部分患者出现椎体倒楔形、椎体后缘膨隆、椎弓根被破坏,其椎旁软组织出现肿块,不仅有高信号,ADC值降低.结论 对老年良恶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应用MRI进行诊断,表现出的影像具有多种特性,对疾病进行诊断具有良好的效果.

  • 对比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应用于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诊断效果

    作者:郭峰

    目的 总结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应用于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中诊断效果.方法 该研究以冠心病患者60例设一组对比试验,分别展开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测诊断,并统计处理检测结果.结果 由动态心电图检测房性、室性、房室传导阻滞、短阵室上速等心率失常发生率与心肌缺血阳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冠心病的诊断中,由动态心电图获得的诊断结果,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可为临床后续治疗工作开展提供重要依据,具有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 脑CT在脑器质性精神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顾振军;李自祥;臧同

    目的 在脑器质性精神病临床诊断中应用脑CT,观察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器质性精神病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诊断,研究组患者接受脑CT诊断,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治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诊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患者的诊治有效率为79.06%,相应数据对比,组间差异十分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器质性精神病临床诊断过程中,应用脑CT,可以为后续治疗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普及.

  • 高血压性心脏病B超诊断的效果观察

    作者:苏艳芝

    目的: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应用B超进行诊断,并观察其临床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6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心电图的诊断方法,观察组患者应用B超的诊断方法,对两组患者临床的诊断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在左心室肥厚的诊断方面,观察组患者诊断224例(76.3%),对照组患者诊断200例(62.5%),有200例患者做出了诊断,观察组患者在临床诊断效果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进行诊断时应用B超诊断的方法具有着十分理想的效果,其特异性与敏感性较高,诊断无创且十分安全,临床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对其进行应用并推广。

  • 探讨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效果

    作者:谭芳芝

    目的 研究分析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儿120例,根据不同的感染情况分为细菌性感染组(细菌组)和病毒性感染组(病毒组),各60例,对上述患儿均进行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联合血常规检验,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C反应蛋白检测阳性率为66.67%;血常规检测阳性率为50.00%;经C反应蛋白检测联合血常规检测检测阳性率为93.33%.二者联用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全血C反应蛋白检测阳性率、血常规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水平为(76.52±1.31)mg/L,病毒组患儿为(7.13±1.21)mg/L,细菌组高于病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血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联合检验效果非常的显著,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较高.

  • 重视磁共振成像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林芳;吴屹;彭小菊;何娟;龚志强

    心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具有较高患病率、致残率与死亡率,即使采用当前先进、完善的治疗方案,仍存在超过50%的幸存者生活无法自理.磁共振成像(MRI)通过对患者体外高频磁场作用,经体内物质向周围环境辐射能量产生信号,实现诊断疾病的效果,不仅有助于检查患者脑血流情况,同时可对患者脑结构改变等清晰呈现,故MRI心血管疾病诊断中意义重大.本次研究就以MRI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表现予以阐述,提升临床与患者对MRI诊断作用的重视度.

  • 血脂检验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效果研究

    作者:苑金赫

    目的 对血脂检验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 将我院2012年2~8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检验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采血检验,并对两组的血脂检验水平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 观察组在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胆固醇(TC)和载脂蛋白(APO B)等方面的水平都要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载脂蛋白AI(APO AI)水平上却要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前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脂检验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有着十分准确的借鉴价值,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使用.

  • CysC、RBP、NEFA在T2DN中的表达及价值研究

    作者:杨永章;孙晓玲;王宝琛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游离脂肪酸(NEFA)在2型糖尿病肾病(T2DN)患者中诊断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17年6月科室收治的T2DN患者69例,设为T2DN组.选择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41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酶法测定各组NEFA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各组CysC、RBP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清胱抑素C(1.55±0.41)mg/L、视黄醇结合蛋白(79.84±12.16)mg/L和游离脂肪酸(456.84±38.5)uEq/L,高于对照组(血清胱抑素C(0.83±0.13)mg/L、视黄醇结合蛋白(37.41±8.42)mg/L和游离脂肪酸(264.26±21.36)uEq/L)(P<0.05).结论 将Cys C、RBP、NEFA联合诊断用于T2DN患者中效果理想,能评估糖尿病肾病的损害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782 条记录 8/40 页 « 12...567891011...394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