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验方式对肝硬化疾病患者诊断的效果分析

    作者:李松岩

    目的:分析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验方式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7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甲组,67例体检正常健康者作为乙组,均进行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验,观察两组检测差异。结果甲组血小板计数(67.84±15.01)×109/L与大血小板压积(0.17±0.04)%低于乙组,血小板分布宽度(20.78±2.15)fl与凝血酶原时间(21.38±2.45)s高于乙组(P<0.05)。结论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验的特异性表现可作为诊断肝硬化患者的重要指标,为早期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借鉴采用。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胰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庆波;王璇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胰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疑似胰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DWI诊断,分别采用b为0、500及1000 s/mm2和b为50、200、400及600 s/mm2进行DWI扫描.结果经常规MRI检查6例未见异常,其余39例均观察到异常;39例患者中,13例胰腺局限性或弥漫性肿大,16例炎症与胰周渗出,7例胰管变粗,3例胸腔部位存在积液;恶性病变组患者b值差为1000及500 s/mm2时ADC值均明显高于胰腺正常组及胰腺良性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胰腺良性病变者b值差为1000及500 s/mm2时ADC值均明显高于胰腺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b值差下,胰腺正常与胰腺良性病变患者均表现为中等信号,与肝脏信号相似,但是信号强度低于脾脏信号(P<0.05);恶性病变患者中,8例表现为弥漫性均匀高信号,5例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2例表现为中等信号.结论 胰腺疾病患者采用DWI检测能清晰的显示病灶部位及范围,与测量ADC相互结合能提高临床确诊率.

  • X射线在医学影像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郭艳莉

    本文论述X射线产生、成像原理、应用于医学影像诊断及对电离辐射的防护,并探讨应用X射线诊断设备的常见问题。在临床中不断深入了解X射线诊断设备的应用及发展前景,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加强对X射线的防护,也有利于X射线诊断设备的广泛应用。

  • 探讨胰腺炎彩超诊断应用价值

    作者:李卫星;张凡

    目的:研究分析应用彩超诊断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行彩超诊断确诊为胰腺炎患者共5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例,观察组运用彩超诊断的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诊断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结果经临床不同方法诊断后,观察组的26例患者全部确诊为胰腺炎并给予相应的治疗,诊断正确率为100%,误诊率为0%;对照组的26例患者中,21例确诊并给予相应治疗,5例误诊,诊断正确率为80.8%,误诊率为19.2%,观察组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炎的临床诊断中,应用彩超诊断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降低临床误诊率,加快患者病情恢复。

  • 心电图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覃兆玲

    目的:分析心电图在临床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心电图诊断,同时给予冠状动脉造影诊断,诊断后对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记录并对比。结果经过诊断后,心电图诊断的准确率为95.00%,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准确率为93.75%,两种诊断方式的准确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具有诊断的准确率,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一样,都可作为冠心病诊断的有效方式。

  • 经会阴超声诊断女性前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应用价值

    作者:邢彩云

    目的 总结经会阴超声诊断女性前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40例(已被确诊)前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实验组,并选择同期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前盆腔功能正常者)40例设为对照组,均执行经会阴超声检查,比较两组临床影像学资料.结果 实验组膀胱颈下降度(BND)、膀胱颈旋转角度、尿道旋转角度低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安静状态膀胱尿道后角、大Valsalva动作膀胱尿道后角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组内合并膀胱脱垂患者BND、尿道旋转角度、膀胱颈旋转角度、安静状态膀胱尿道后角、大Valsalva动作膀胱尿道后角均明显高于非合并膀胱脱垂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女性前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中,经会阴超声检查具有快捷、无创、准确等优势,利于临床明确患者前盆腔解剖位置、功能改变等情况,为女性前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后续治疗、预后效果评价提供重要证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床旁颅脑超声诊断效果观察

    作者:熊艳

    目的 分析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床旁颅脑超声诊断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0例本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高危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经核磁检查实施确诊,并于核磁检查前,所有患儿均实施床旁颅脑超声检查,以核磁诊断作为金标准,分析对比床旁颅脑超声诊断效果,同时分析对比早产儿与足月新生儿床旁颅脑超声诊断情况.结果 核磁检查颅内出血新生儿112例,床旁颅脑超声检出颅内出血新生儿108例,诊断符合率96.4%(108/112);床旁颅脑超声诊断符合率与金标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颅内出血发生率(P<0.05);出血类型对比早产儿与足月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诊断中,应用床旁颅脑超声诊断,可准确的诊断出新生儿颅内出血部位及出血程度,为临床医生的诊治判断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彩超和核磁共振诊断完全性前置胎盘伴植入的对比观察

    作者:臧桐

    目的 观察彩超、核磁共振MRI诊断完全性前置胎盘伴植入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4例完全性前置胎盘伴植入患者,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MRI诊断,对照组采用彩超诊断,对比两组患者诊断的效果.结果 通过彩超诊断,阳性率为43.75%、阴性率为56.25%;漏诊率为12.5%、误诊率为6.25%.采用MRI诊断,阳性率为46.87%、阴性率为53.13;误诊率为3.12%、漏诊率为3.12%.两组胎盘植入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3.75%、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完全性前置胎盘伴植入患者,经MRI诊断结果可信度较高,值得在临床方面予以应用和推广.

  • 经腹部B超诊断与阴道B超诊断对于异位妊娠的诊断效果

    作者:陈娟

    目的 分析经腹部B超诊断与阴道B超诊断对于异位妊娠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择80例异位妊娠患者分别采取腹部B超诊断与阴道B超诊断,将病理学诊断结果 作为本次研究金标准,分析对比不同诊断法的诊断情况.结果 腹部B超诊断符合率为73.75%,误诊率为20.00%,漏诊率为6.25%;阴道B超诊断符合率为97.50%,误诊率为2.50%,未出现漏诊.通过软件的比较分析,阴道B超诊断符合率明显比腹部B超诊断率高(P<0.05).结论 在异位妊娠的临床中采取阴道B超诊断,所获结果 准确性高,误诊率和漏诊率均比较少,有应用价值.

  • 动态心电图用于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临床诊断的价值分析

    作者:吴巧云;欧建英

    目的 探析动态心电图用于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60例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根据Coho法将其分为2组,其中Ⅱ型为甲组,Ⅲ型为乙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24小时的连续监听,并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相关检测结果 .结果检测后,甲组患者的无症状ST段下移时心率为(76.47±12.64)次/min、有症状ST段下移时心率为(75.64±13.24)次/min、24小时平均心率为(74.52±13.56)次/min,相较于乙组,明显更低(P<0.05);6:00~11:00时间段,甲组患者的发作率为76.67%,乙组患者的发作率为83.33%,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检出250次心肌缺血,甲组心肌缺血的总阵次为100次,其中有症状占比86.00%,无症状占比14.00%;乙组心肌缺血的总阵次为150次,其中有症状占比80.00%,无症状占比20.00%.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动态心电图属于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主要诊断手段,应用于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的临床诊断效果理想,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 诊断效果分析

    作者:孙雪莲;马仁子

    目的 探讨对剖宫产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5年9月~2017年11月收治的96例剖宫产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通过病理诊断均有效确诊;针对所有患者于临床施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针对检查结果加以观察分析.结果 对于病理检查确诊的96例剖宫产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完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后,终确诊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6例,诊断准确率为(89.58%);终误诊患者10例,误诊率为(10.42%);其中误诊为腹壁炎性肿块的患者4例,误诊为腹壁纤维瘤的患者2例,误诊为腹壁皮下脂肪瘤的患者4例.结论 对于剖宫产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施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终获得的诊断效果显著,对于剖宫产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可以提供参考依据.

  • CT及MRI在膀胱癌患者中的临床诊断效果及诊断效能研究

    作者:吕建成;庄碧梅

    目的 探究CT及MRI在膀胱癌患者中的临床诊断效果及诊断效能.方法 于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方便选择前往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膀胱癌患者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为所有患者进行CT、MRI及病理检查,记录CT、MRI诊断结果,并将其与病理诊断结果做对比;比较CT与MRI两者的诊断效能;总结CT、MRI影像学特征.结果 根据病理诊断可知,有肌层浸润型20例,占比40.00%;无肌层浸润型30例,占比60.00%,CT诊断肌层浸润型28例,占比56.00%;无肌层浸润型22例,占比44.00%,MRI诊断肌层浸润型21例,占比42.00%;无肌层浸润型29例,占比58.00%,MRI诊断更为准确;MRI检查在灵敏度、 准确度、 特异度方面均优于CT检查,两者在灵敏度(64.00%<94.00%)、特异度(56.67%<93.33%)上差别更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准确度上,两者差距不够明显(75.00%<95.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检查相对CT检查而言,诊断效果更优,诊断效能更显著,结果更接近病理检查结果.

  • 病毒性肝病患者生化检验指标的诊断效果研究

    作者:李彬兵

    目的 分析研究病毒性肝病患者生化检验指标的诊断效果.方法 以2015年3月—2017年1月为时间段,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病毒性肝病患者,设置为研究组,选取到该院参与体检的100名健康者,设置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生化指标,并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在淋巴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以及中性粒细胞检查方面,研究组分别是(36.7±10.39)%、(5.1±1.75)×109/L、(114.5±68.42)×109/L以及(53.9±11.27)%,对照组分别是(28.4±6.47)%、(6.9±1.32)×109/L、(175.3±73.41)×109/L以及(62.8±8.69)%,研究组淋巴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白细胞、血小板以及中性粒细胞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ALT、TBIL、ALB以及A/G指标方面,研究组分别是(84.2±34.81)U/L、(25.3±13.28)mmol/L、(37.5±5.87)g/L以及(1.1±0.19),对照组分别是(29.4±19.74)U/L、(14.5±8.64)mmol/L、(46.9±6.03)g/L以及(1.6±0.32),研究组ALT、TBIL显著高于对照组,而ALB、A/G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HE、PA、ADA以及AFU指标方面,对照组分别是(2.8±0.31)kU/L、(0.4±0.53)mmol/L、(35.2±13.28)U/L以及(35.7±4.75)U/L,研究组分别是(6.5±2.53)kU/L、(0.2±0.06)mmol/L、(23.6±6.39)U/L以及(40.3±5.97)U/L,两组对象的CHE、PA、ADA、AFU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化检验指标对病毒性肝病患者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 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MRI与CT技术的应用价值

    作者:梁金瑞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与CT技术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该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7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MRI进行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CT技术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阳性率和预后、患者头部特殊部位(灰白质交界区、胼胝体、延髓、脑桥、中后颅窝等)病变的检出率。结果检查后观察组患者的阳性率为88.57%,对照组患者的阳性率为74.29%,观察组患者头部特殊部位病变检出率为80%,明显大于对照组的检出率54.3%,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RI技术检查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效果明显优于CT技术,但两者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优点,在临床中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优先选择效果较好的成像检查技术。

  • 磁共振在心脏瓣膜性疾病中的诊断效果探究

    作者:徐化静;冯均庆;牛红星;杨殿滨;吉占全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性疾病采取磁共振(MRI)诊断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0月该院接诊的心脏瓣膜性疾病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影像学资料,皆采取超声心动图(UCG)定性评价瓣膜疾病,对比分析MRI与UCG诊断结果。结果MRI与UCG诊断出4例二尖瓣狭窄(MS)、46例二尖瓣关闭不全(MI)、14例主动脉瓣狭窄(AS)、26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4例三尖瓣关闭不全(TI)、18例复合或联合瓣膜病;异常血液湍流信号属于受累瓣膜直接征象,两种定量分析一致性良好。结论磁共振在心脏瓣膜性疾病中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可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值得借鉴。

  • 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用于盆腔肿块诊断的效果

    作者:王妍

    目的 探讨在盆腔肿块诊断中使用经腹部超声检查和经阴道超声检查的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7年4月—2018年2月在该院接受盆腔肿块诊断与治疗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上述患者依次使用经腹部、 经阴道超声检查,经腹部超声检查探头频率设定为3.5 MHz,经阴道超时探头频率设定为5 MHz,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在盆腔肿块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该组患者中,使用经腹部超声检查查出与临床病理相符者98例(81.7%),查出146个各类肿块;使用经阴道超声检查查出与临床病理相符者112例(93.3%),共查出各类肿块167个,两种检查方式所检查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381,P<0.05).结论 与经腹部超声检查盆腔肿块相比,经阴道超声检查能够获得更加准确的检查结果,从而提高盆腔肿块的检出率和诊断率,提高盆腔肿块患者的治疗效率.

  • 常规CT、MRI检查诊断子宫恶性肿瘤的效果评价

    作者:娄立志;刘红玲;任锦程

    目的 探讨常规CT、MRI对子宫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方便收集该院2016年1—10月收治的60例可疑子宫恶性肿瘤患者,双盲情况下均接受常规CT和MRI检查,以手术和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观察2种影像检查手段诊断对子宫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和分期准确率效果.结果 手术及病理确诊45例子宫恶性肿瘤患者,MRI、CT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RI诊断特异度93.3%(14/15)高于CT诊断60.0%(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病理分期结果为Ib期9例,II期17例,III期14例,IVa期5例,MRI、CT分期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4.4%(38/45)、75.6%(35/45),二者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CT均是临床诊断子宫恶性肿瘤的重要影像手段,准确度、灵敏度高,能进行准确的病理分期,但MRI诊断特异度优于CT,不易被误诊,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首选方法.

  • 子宫内膜活检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断效果

    作者:邢志艳

    目的:探讨在诊断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应用子宫内膜活检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妇科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子宫内膜活检,探讨其诊断效果。结果120例患者接受子宫内膜活检后发现19.2%为子宫器质性疾病,其中21.7%流产,17.4%为慢性子宫内膜炎,8.7%为宫体腺癌,52.2%为子宫内膜息肉;40.8%为激素水平失调后导致的子宫内膜功能性改变,其中59.2%为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10.2%为子宫内膜分泌欠佳,14.3%为复杂性增生,6.1%为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同步,10.2%为子宫内膜呈不规则脱卸样改变。40.0%为正常月经周期各期子宫内膜,其中31.3%为分泌期内膜,56.3%为增生期,12.5%为月经期。结论在异常子宫出血中应用子宫内膜活检诊断临床效果明显,可显著提升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率,便于及时诊治,临床价值高,值得推广。

  • CT与磁共振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比较研究

    作者:张伟

    目的 探讨比较CT与磁共振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1月的4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CT与磁共振进行检查诊断.结果 磁共振在多种损伤的总诊断率均较CT要高,且对血肿厚度较大的诊断率明显高于CT,经比较,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磁共振在急性烦脑损伤中的诊断效果要明显优于CT,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探讨.

  • 胃肠造影与CT扫描联合应用诊断急腹症效果分析

    作者:蔡杰

    目的:探讨胃肠造影与CT扫描联合诊断急腹症的临床价值。方法该研究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50例急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利用胃肠造影与CT扫描联合检查观察组患者,利用胃肠造影检查对照组患者。检查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的病因诊断符合率(92.0%)明显大于对照组(7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胃肠造影与CT扫描联合检查方法诊断急腹症,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率,准确判断病因,从而为后期治疗提供准确参考。因此,该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范围推广应用。

782 条记录 10/40 页 « 12...78910111213...394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