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我国首例成人胰岛细胞移植获得成功\我国纳米人工骨进入临床使用阶段

    作者:

  • 以纳米人工骨块充当间隔物在颈椎植骨后的融合

    作者:刘午阳;莫建文;高辉;刘海丽;王茂源;何春耒;唐文;叶勇军

    背景:近年来椎板开门后多使用异体骨块和珊瑚人工骨等充当间隔物,结果易出现排异反应、不融合等情况.目的:验证纳米人工骨块在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成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6 例行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的患者使用纳米人工骨块充当间隔物.随访3 个月以上,比较纳米人工骨块置入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X 射线和CT 检测颈椎植骨融合状况.结果与结论:随访病例于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由置入前(7.9±1.9)分提高至(12.1±2.8),未见颈椎失稳和人工骨块松脱移位情况,纳米人工骨块和棘突融合良好.

  • 球囊撑开纳米人工骨注入微创平足矫正增高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江宁;崔福斋;童致虹;张立彬;王娜

    目的:探讨球囊撑开纳米人工骨注入微创跟骨增高的技术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2005-02/2009-03大连大学修复重建外科研究所与全国多家医院合作完成该项目.入选平足患者62例124足,全部为女性,年龄18~52岁,平均28.5岁.身高145~165 cm,平均身高154.1 cm.所宵患者足跟无创伤、破溃感染和皮肤疾病,长时间负重行走有疼痛等不适感.采用纳米磷酸钙胶原基人工骨材料,行球囊撑开纳米人工骨注入微创跟骨增高术.术后定期随访,X射线摄片,观察纳米人工骨成骨的进展情况,纳米骨是否有移位、变形,患者在负重行走情况下是否有疼痛感,以及切口足否有红肿渗出等感染症状.结果:所有患者创口均完全愈合,无明显瘢痕,无感染破溃等并发症.术后当天复查X射线片,人工骨材料降解不明显.随着时间的延长,人工骨材料逐渐降解.3个月后X射线片显示自体跟骨组织与人工材料融合,显影清晰,3年后X射线片显影清晰,自体跟骨组织与人工材料完全融合,无移位及压扁.增高幅度为2.0~4.2 cm,平均增高3.0 cm,所有病例平足不适感消失,长时间负重行走无疼痛感.结论:球囊撑开纳米人工骨注入微创跟骨增岛的技术定位准确、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是安全有效的跟骨微创增高技术,同时能够有效地改善平足畸形.

  • 纳米人工骨植入颈椎前路植骨融合60例

    作者:张元和;卢伟;宝东艳;张明超

    目的:评估颈前路植骨融合中应用纳米人工骨后临床症状的改善和影像学变化.方法:2005-06/2006-06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脊髓型颈椎病26例,混合型颈椎病5例,颈椎创伤脱位29例,均采用纳米人工骨替代自体髂骨进行60例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植入前根据临床症状行神经功能JOA评分,并予颈椎X射线、CT、MRI等检查.植入后1周、3个月、6个月、1年、1年半随访情况定期复查,行神经功能JOA评分,X射线检查分析椎体高度,颈椎生理曲度等,并将植入前后情况比较分析.结果:60例患者随访≥3个月,植入后均未见过敏及毒性反应,切口愈合均良好.植入后定期拍片复查,可见颈椎骨折者伤椎高度恢复,颈椎病患者未发现伤椎高度丢失,颈椎椎问角和颈前屈基本正常,内固定位置良好,未发现内固定松动、移位等现象.植入前X射线片及磁共振可见C4-5椎体脱位,脊髓受压;植入后3个月X射线可见骨折复位良好,内固定可靠.植入后神经功能JOA评分有明显提高,随访3个月者JOA评分由植入前(9.78±3.15)分增加到(15.25±2.79)分.结论:纳米人工骨在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中效果良好,可以替代自体骨应用于颈椎前路植骨融合.

  • 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骨在成人特发性脊柱畸形矫正融合中的应用

    作者:胡文;黄旗凯;苏佳灿;李明

    背景: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 纳米人工骨具有独特的生物特性,模仿天然骨的成分及结构特征,可为细胞提供与天然骨相类似的微环境.目的:观察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 纳米人工骨与同种异体骨植骨在成人特发性脊柱畸形矫正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9 例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资料,分别采用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 纳米人工骨移植36 例,同种异体骨移植33 例,植骨后第3,6 个月拍摄脊柱全长正侧位片,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与结论:69 例患者畸形明显矫正,3,6 个月的影像学观测两组均可见骨小梁生长.植骨后6 个月,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 纳米人工骨组明显融合33 例,同种异体骨组26 例.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 纳米人工骨组早期融合率高于同种异体骨组(P < 0.05).提示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手术中,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 纳米人工骨是比较理想的骨移植材料,在融合效果方面优于同种异体骨.

  • 纳米人工骨在颈前路植骨融合中的应用

    作者:刘星;田利军;邓志刚;郭宇松

    背景: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较强的组织结合力,在恢复神经功能方面具有显著作用。目的:探讨颈前路植骨融合中应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人工骨代替自体髂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颈椎病和颈椎创伤脱位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颈前路植骨融合治疗,观察组植入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人工骨,对照组植入自体髂骨。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植入后不同时间随访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脊髓功能评分、椎体高度丢失及植骨融合率。结果与结论: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随访3,6个月及末次随访的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 <0.05),但两组间不同时间点JOA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两组随访6个月及末次随访的椎体高度丢失程度、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两组均未发生与植骨材料相关的不良反应。表明颈前路植骨融合中应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人工骨具有与自体髂骨相当的临床效果。

  • VEGF、BMP复合纳米人工骨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

    作者:植伟宏;范建文;吴斌;周卓鹏

    目的:评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复合纳米人工骨材料在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 )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2-01~2013-12间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例96例按入院时间分组。前48例纳入对照组,常规行PVP手术,术中注入纳米磷酸钙人工骨;后48例纳入研究组,常规PVP手术中注入VEGF、BMP和纳米磷酸钙人工骨复合材料,比例25 mg∶25 mg∶1000 mg。结果两组术前疼痛评分、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研究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组患者疼痛减轻和功能恢复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患者在人工骨注入前、注入过程中及结束手术各时间点的血压和SP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椎体前缘复位率与后凸矫正率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BMP复合纳米磷酸钙人工骨应用于PV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可提高疗效和预后,且具有安全性,其作用机制与VEGF和BMP促血管生长和骨形成密切相关。

  • 纳米人工骨与自体髂骨植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C型骨折的疗效对比

    作者:张中伟;年申生;曹烈虎;吴永发;马玉海;苏佳灿

    桡骨远端骨折是全身常见的骨折之一,其发生率约占急诊骨折患者的17%[1].桡骨远端骨折后经常发生移位、畸形愈合,对腕关节功能产生影响,并出现疼痛、旋转受限、握力降低等并发症,影响生活质量.目前,国内外锁定加压钢板广泛运用于桡骨远端关节内与不稳定性骨折治疗,并取得满意的疗效[2-4];对于不稳定性C型骨折,桡骨远端干骺区在其解剖复位后,常遗留较大的松质骨缺损,如不进行有效的植骨填塞和固定,日后手腕运动必将导致再塌陷移位.我们自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采用纳米人工骨和自体髂骨结合支持钢板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C型共65例,比较两者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 纳米人工骨与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肱骨近端Ⅲ、Ⅳ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

    作者:江红卫;曹烈虎;宋绍军;禹宝庆;李海航;翁蔚宗;苏佳灿

    目的 比较应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联合纳米人工骨与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肱骨近端Ⅲ、Ⅳ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45例肱骨近端Ⅲ、Ⅳ型骨折患者,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复位后于骨缺损处分别进行纳米人工骨(纳米人工骨组,25例)及同种异体骨(同种异体骨组,20例)植骨,然后均放置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愈合及并发症情况,检测患者的血清钙及血清磷水平,并根据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对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7.0±3.6)个月.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术后1周和术后1、3、6个月的血清钙及血清磷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同种异体骨组有5例患者发生排异反应,因引流量增多而延迟拔管,术后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为(14.0±2.7) μg/L,显著高于术前的(3.0±2.5) μg/L(P<0.05).根据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纳米人工骨组肩关节功能恢复的疗效为优11例、良7例、一般6例、差1例,优良率为72%;同种异体骨组肩关节功能恢复的疗效为优10例、良6例、一般2例、差2例,优良率为80%.两组间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米人工骨是一种满意的植骨填充材料,安全性较同种异体骨好,疗效满意,值得推广运用.

  • 纳米人工骨间隔物在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钦亮;云才;李士春

    目的 探讨纳米人工骨间隔物在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行该手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JOA评分法、颈椎管平均矢状径评价临床疗效,X线、CT判定植骨融合状况.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症状体征得到改善,JOA评分由术前平均10.5分增加至术后1年时平均15.4分,改善率为70.8%.术后下颈椎的各节段椎管扩大明显,椎管矢状径差异有显著性.术后6个月、1年及2年的植骨块融合率分别为57.5%、80%及93.1%.结论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应用纳米人工骨间隔物的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关节镜下治疗胫骨平台塌陷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陈宗文;陈治标;徐磊;张智勇;马煊

    目的 总结和探讨膝关节镜治疗胫骨平台塌陷骨折28例.方法 本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22~58岁.均为胫骨平台塌陷骨折,手术时间为伤后2h~10d.SchaterzkerⅡ型骨折20例,Ⅲ型骨折8例.根据HSS评分系统分析骨折愈合情况、功能恢复情况判断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6 ~12个月,除1例Ⅲ型骨折高度再次丢失外,其余27例均达到骨性愈合,未发生明显关节面下沉的现象,关节功能恢复总优良率82.1%.结论 关节镜下采用空心螺钉与锁定钢板联合应用,结合自体骨及纳米人工骨植骨术治疗Schater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能有效避免复位后的再丢失,纳米人工骨作为骨移植替代材料,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纳米人工骨在股骨头坏死缺损模型修复的影像学观谗

    作者:孙伟;李子荣;史振才;张念非;李艳;崔福斋

    目的:用影像学方法观察纳米人工骨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股骨头坏死缺损动物模型修复的效果.方法:建立双侧股骨头内骨缺损模型,并分为3组,A组为制作缺损而不填充任何材料作为对照,B组为单纯填充纳米人工骨,C组填充纳米人工骨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复合材料.对植入后4、8、12周的股骨头行普通X线片和高分辨聚焦CT检查.结果:影像学上观察到B组和C组在股骨头缺损修复成骨方面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C组差异性更大.结论:纳米胶原基骨有较强的传导成骨及诱导成骨作用,是修复股骨头骨缺损的良好移植材料,加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促进骨缺损的修复,对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有较大价值.

  • 纳米人工骨已进入临床使用

    作者:徐林;俞兴;郑大滨

    由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生物组开发的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是将纳米级羟基磷灰石晶体通过自组装技术与Ⅰ型胶原结合合成的骨修复材料.通过历时6年的研究开发、动物实验证明该材料具有易于被吞噬利用、成骨效率高,降解快等特点.于2003年1月15日在北京中国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科首例植入人体以来,在该院已完成35例(腰椎横突间植骨20例,颈椎前路椎间植骨融合10例,其它部位植骨5例)病人采自不同型号纳米人工骨植入,随访1~6个月.所有病例术后均无临床排斥反应.术后5个月颈椎前路椎间植骨融合率达90%;腰椎横突间植骨融合率95%.研究人员确认该纳米人工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植骨材料,与人体的生物相容性好,植骨融合速度快可满足临床要求.

  • 纳米技术在口腔种植领域中的应用及前景

    作者:王程越;艾红军

    纳米技术在口腔种植领域的应用体现在表面纳米技术、纳米陶瓷材料、纳米人工骨材料以及纳米传感器、纳米抑菌微晶和纳米控释系统等诸多方面.纳米技术向口腔种植领域的进一步渗透将会给口腔种植学带来一场新的革命,必将推动口腔种植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高峰.本文就纳米技术在口腔种植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作一综述.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