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型(口恶)唑烷酮类化合物的全合成及抗菌活性研究

    作者:郝金恒;翟鑫;袁立;黄亮;王志谦;刘亚婧;宫平

    目的设计合成(口恶)唑烷酮类化合物,初步评价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以间氟苯胺为起始原料,设计合成了10个目标化合物;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检测目标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抑制和杀灭作用.结果与结论所有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其结构经1H-NMR、MS确认.体外试验表明:化合物Ⅱa的体外抗菌活性与利奈唑酮相当,化合物Ⅱb、Ⅱc和Ⅱd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性.

  • 怀牛膝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作者:祈乃喜;贾淑萍;郝志芳;李建新

    目的进一步研究怀牛膝(AchyranthesbidentataBl.)的化学成分.方法反复利用正相和反相硅胶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及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正丁醇可溶部分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3-O-β-D-葡萄糖醛酸苷(oleanolicacid3-O-β-D-glucuronopyranoside,1)、竹节参苷Ⅳa(chikusetsusaponinⅣa,2)、竹节参苷Ⅳa甲酯(chikusetsusaponinⅣamethylester,3)、竹节参苷Ⅳa丁酯(chikusetsusaponinⅣabutylester,4)、28-去葡萄糖牛膝皂苷D甲酯(28-deglucosylachyranthosideDmethylester,5)和牛膝甾酮(inokosterone,6).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一氧化氮供体型氟罗布芬衍生物的合成及抗炎活性

    作者:王未东;张奕华;季晖;邓钢;冯晓春;许晓乐;彭司勋

    目的获得抗炎活性强、胃肠道不良反应小的新型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方法将具有不同释放机制的一氧化氮(NO)供体,包括NO合酶(NOS)底物类似物、硝酸酯和呋咱氮氧化物通过酯键与正在Ⅲ期临床研究的NSAID氟罗布芬(1)相偶联,测定偶联物的抗炎活性,考察其胃肠道毒副作用,研究其释放NO的作用.结果合成19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结构经MS、IR、1H-NMR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药理筛选结果表明:10个目标物(Ⅰ1、Ⅰ3~5、Ⅰ8、Ⅰ12、Ⅱ2,3、Ⅱ6,7)显示了较高的抗炎活性,其中5个(Ⅰ1、Ⅰ3,4、Ⅱ3、Ⅱ6)活性与氟罗布芬相当(P>0.05);所有活性化合物均表现出较小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其中Ⅰ1、Ⅰ3、Ⅰ5、Ⅱ7的不良反应显著小于氟罗布芬(P<0.05).结论Ⅰ1和Ⅰ3的综合指标优于氟罗布芬,值得深入研究.

  • 甲磺酸达氟沙星的合成工艺改进

    作者:吴春丽;张秋荣;单丽红;刘艳凯;刘宏民

    目的研究甲磺酸达氟沙星的合成工艺.方法以反-4-羟基-L-脯氨酸为起始原料,经N-保护、还原、酰化、环合、脱保护、缩合、成盐7步反应得到甲磺酸达氟沙星.结果与结论该法操作简便,更有利于工业化生产,甲磺酸达氟沙星总收率达50%(以脯氨酸计).

  • 2-氨基噻唑类化合物的合成

    作者:胡艾希;贺丽敏;夏林;徐娟娟

    目的 合成2-氨基噻唑类化合物.方法 溴化铜在乙酸乙酯/氯仿中分别溴化芳基烷基酮及脂肪酮,得到的α-溴化产物,不经分离直接与硫脲环合制得相应的2-氨基噻唑类化合物.结果 合成收率为87.4%~98.9%.目标物2-氨基噻唑类化合物的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确证.结论 该合成路线可行,收率高,得到的10个化合物中有4个是未见报道的新化合物.

  • 盐酸阿齐利特的合成

    作者:张翌;任戎;刘登科;王平保;陈立功

    目的 研究抗心律失常药盐酸阿齐利特(azimilide dihydrochloride)的合成.方法 以尿素和水合肼为原料,经胺化、缩合、环合和水解反应合成1-氨基海因盐酸盐(Ⅲ);以对氯苯胺为原料,经重氮化、置换反应合成5-对氯苯基-2-糠醛(Ⅳ);Ⅲ和Ⅳ经缩合反应得到关键中间体1-[5-(对氯苯基)糠叉氨基]海因(Ⅴ);Ⅴ与1-溴-4-氯丁烷、1-甲基哌嗪反应,再经成盐得到盐酸阿齐利特(Ⅰ).结果与结论 合成的盐酸阿齐利特经元素分析、1H-NMR、13C-NMR、MS确证结构,总收率为62.9%(以对氯苯胺计).该合成工艺原料价廉易得、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适合工业化生产.

  • 金钱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王宇杰;孙启时

    目的研究金钱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色谱手段分离化学成分,用理化常数和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山萘酚(1)、山萘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2)、山萘酚3-O-α-L-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3)、山萘酚3-O-α-L-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4)、槲皮素(5)、β-谷甾醇(6)、胡萝卜苷(7).结论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 丙二胺的拆分及右雷佐生的合成

    作者:王玉玲;宋宏锐;宋爱华

    目的通过对一系列合成方法的研究,合成得到右雷佐生.方法以1,2-丙二胺为原料,通过拆分、烷基化、环合等反应,完善了合成工艺.结果与结论以左旋酒石酸为拆分剂,对消旋1,2-丙二胺进行拆分,得到其右旋异构体,在将1,2-丙二胺双酒石酸盐转变成盐酸盐的过程中,对文献方法进行了改进,简化了操作,合成路线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 4-(4-氟苯基)-6-异丙基-2-(N-甲基-N-甲磺酰胺基)嘧啶-5-羧酸甲酯的合成

    作者:王道林;李春芳;牛之猛;辛菲

    目的 合成罗苏伐他汀的关键中间体4-(4-氟苯基)-6-异丙基-2-(N-甲基-N-甲磺酰胺基)嘧啶-5-羧酸甲酯。方法 以异丁酰乙酸甲酯为起始原料,经与对氟苯甲醛缩合、S-甲基异硫脲硫酸盐环合、高锰酸钾氧化,再经甲胺基、甲磺酰基取代全盛的目标化合物。结果 5步反应总收率为25.0%。结论 改进了合成路线,有助于罗苏伐他汀的合成。

  • 苯并吡喃-4-酮衍生物的合成及其趋骨性探讨

    作者:黄文才;林钢;翁玲玲

    目的根据具有趋骨性的化合物的共同特征,设计并合成苯并吡喃-4-酮类化合物,检测它们的趋骨性.方法以苯并吡喃-4-酮为核心,设计并合成了6个在其3位、5位、6位有酚羟基、甲氧基、羧基、酯基、甲氧羰甲氧基等基团的衍生物,用羟基磷灰石吸附实验检测其趋骨性.结果所有合成的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过IR,1H-NMR和MS确认.结论部分设计的苯并吡喃-4-酮衍生物具有比四环素更好的趋骨性.

  • 桑白皮黄酮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张国刚;黎琼红;叶英子博;张洪霞;东雅杰

    目的分离并鉴定桑白皮Morus alba L.丙酮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5-三羟基-3-(y,y,γ-羟基-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吡喃-5″,6″:6,7-黄酮(1,morusignin L)、6,4'-二甲氧基-5,7,3'-三羟基异黄酮(2)、7-甲氧基-5,4'-二羟基二氢黄酮醇(3)、6-甲氧基-5,7,4'-三羟基异黄酮(4).结论化合物2、3、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依普利酮中间体坎利酮的合成工艺改进

    作者:张映华;熊志刚;邱国福;梁淑彩;李宗桃;胡先明

    目的改进依普利酮中间体坎利酮的合成工艺.方法以去氢表雄酮为起始原料,经过氧化、烯醇醚化、环氧化、环缩合、脱羧和脱氢等6步反应合成坎利酮.结果合成了目标化合物坎利酮,其结构经IR、1H-NMR、13C-NMR和FAB-MS等方法确证.总收率为57.9%.结论与文献报道的工艺相比,改进后的工艺更为安全简便、步骤较少且收率较高.

  • 呱氨托美丁的合成及活性研究

    作者:熊远珍;周南进

    目的合成呱氨托美丁,并验证其活性.方法以托美丁为起始原料,在强缩水剂N,N-羰基二咪唑的作用下,先生成酰胺中间产物,再成酯合成呱氨托美丁;经药理学试验,对其抗炎活性、镇痛作用及解热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合成了目标化合物,药理实验结果表明:呱氨托美丁作用与托美丁类似,比吲哚美辛的解热镇痛作用强.结论所采用的合成路线可行,呱氨托美丁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

  • 基于FKBP52结构的药物发现:2-氮-双环[2.2.1]庚-5-烯-3-羧酸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神经营养活性

    作者:聂爱华;肖军海;廖国超;王莉莉;刘洪英;李松

    目的 设计并合成具有神经营养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方法 同源模建FKBP52的N-端3D结构,基于模建的3D结构设计并合成2-氮-双环[2.2.1]庚-5-烯-3-羧酸衍生物.结果与结论 合成了21个目标化合物.结果显示化合物10k具有明显的促神经生长作用.

  • 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p.的二肽类代谢产物的研究

    作者:黄永富;孟娜;田黎;裴月湖

    目的对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p.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利用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对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p.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与结论从该真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二肽类化合物,经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3-苯甲基-6-异丙基哌嗪-2,5-二酮(1)、3-苯甲基-6-异丁基哌嗪-2,5-二酮(2)、3-苯甲基-6-另丁基哌嗪-2,5-二酮(3)、3,6-二苯甲基哌嗪-2,5-二酮(4)、3-异丁基-6-异丙基哌嗪-2,5-二酮(5)、3-另丁基-6-异丁基哌嗪-2,5-二酮(6)、3-另丁基-6-异丙基哌嗪-2,5-二酮(7)、3-异丁基-吡咯并哌嗪-1,4-二酮(8).这些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真菌代谢物中分离得到.

  • 那格列奈类似物的合成与活性测定

    作者:张建新;董俊军;韩寒;宫泽辉;黄世杰;刘克良

    目的合成新型那格列奈类似物,评价其对小鼠血糖的影响.方法以N-异丙基哌嗪、N-异丙基哌啶-4-羧酸、反式-4-二甲氨基环己烷-1-甲酸及各种取代苯丙氨酸为原料合成目标化合物,并通过小鼠禁食后给药、口服葡萄糖、采尾血测血糖,来确定新化合物对血糖值的影响.结果共合成43个新化合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旋光、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确定结构;其中化合物1对小鼠血糖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所合成的那格列奈类似物(1)有明显降糖活性,且手性中心为S构型,与对照药构型相反.

  • (R)-(-)-1-(2-萘基)-2-N-甲基氨基乙醇的合成

    作者:柳文敏;宋瑞娟;张生勇

    目的研究拟β-肾上腺素(R)-(-)-1-(2-萘基)-2-N-甲基氨基乙醇(1)的合成方法.方法以β-萘乙烯(2)为原料,通过烯烃的Sharpless不对称双羟化、环化、选择性开环、催化氢化、甲酰化、还原等6步反应制备目标产物.结果与结论设计的合成路线以β-萘乙烯计,6步反应总收率为39.3%,ee值高达97%~99%,合成路线易行.目标产物的结构经质谱、红外光谱、1H-NMR和13C-NMR确证.

  • 7-氨基-3-乙烯基头孢烷酸的合成

    作者:杜丙松;盛春光;孙铁民

    目的研究7-氨基-3-乙烯基头孢烷酸的合成方法.方法以7-苯乙酰氨基-3-氯甲基头孢烷酸对甲氧苄酯为起始原料,采用化学法和酶解法制得目标化合物,总收率分别达到55.6%和58.5%.结果与结论该工艺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收率有所提高,具有工业生产价值.

  • 桔梗中三萜皂苷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作者:付文卫;窦德强;侯文彬;程保辉;刘菲;陈英杰;裴月湖;竹田忠紘

    目的分离、鉴定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Jacq.)A.DC.]根中的皂苷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乙醇提取、乙酸乙酯萃取、大孔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得到5个化学成分,通过IR、MS、1H-NMR、13C-NMR等光谱法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5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它们分别为:deapio platycodin D(Ⅰ)、deapio platycodin D3(Ⅱ)、platycoside A (Ⅲ) 、platycoside F(Ⅳ)以及3-O-β-D-glucopyranosyl platycodigenin(Ⅴ).结论化合物Ⅰ~Ⅴ均为已知化合物,化合物Ⅴ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的天然产物,也是首次从桔梗中分离得到的单糖链糖苷.

  • 光叶桑中酚类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

    作者:戴胜军;于德泉;吕子明;陈若芸

    目的对光叶桑(Morus macroura Miq.)中的酚类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方法以硅胶、Sephadex LH-20、Rp C18、Rp C8色谱柱进行分离纯化,经理化性质、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7个酚类化合物,分别为moracin M(1)、2-(3,5-dihydroxyphenyl)-5,6-dihydroxybenzofuran(2)、mulberroside C(3)、oxyresveratrol(氧化白藜芦醇,4)、3',5',2,4-tetrahydroxy-4'-(3-methyl-1-butenyl)stilbene(5)、mulberrofuran G (6)、mulberrofuran K(7).结论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为首次从桑属植物中发现.

732 条记录 9/37 页 « 12...6789101112...363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