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脱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其预构建桥接物修复坐骨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韩克军;王者生;高景恒;周广东;崔磊;刘伟;曹谊林

    目的比较脱细胞细胞外基质(acellular extracellular matris,AECM)同周围神经并行端侧吻合预构建桥接物修复坐骨神经缺损并与自体神经移植后神经再生的效果比较,探讨其修复长段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组织工程化技术制备的AECM 10mm、15mm、20mm预构建,形成一种新的神经桥接物并对其进行了观察和动物移植试验.预构建即:将AECM与坐骨神经并行端侧吻合2周.结果发现组织工程化技术制备的AECM虽然细胞被完全消蚀,但还具备原有三维结构及生物活性,经预构建后用其修复SD大鼠15mm坐骨神经缺损时,取得了接近自体神经移植的结果,并且没有缺血或炎性表现,无瘢痕形成.结论这种新的AECM预构建桥接物有可能成为自体神经移植的替代材料.

  • 三磷酸腺苷促进周围神经端侧吻合侧芽生长的实验研究

    作者:高峰;郑仰林;智润林

    周围神经缺损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1992年Viterbo等[1]学者对神经端侧吻合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通过神经端侧吻合,损伤神经可获得再生.通过药物来提高端侧吻合神经再生质量是治疗周围神经缺损的一个新思路.

  • 神经端侧吻合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

    作者:王岱君;王金平;高培福;鞠学红

    近年来,神经端侧吻合已逐渐成为周围神经外科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就国内外在此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 端侧吻合移植神经重建皮瓣感觉的形态观察

    作者:陈辉;陈绍宗;李跃军;李学拥

    目的:探讨感觉神经端侧吻合重建皮瓣感觉的可能性.方法:用新西兰兔25只,将兔的一条耳大神经作为供神经,在另侧耳取耳大神经移植体(受神经),与供神经作端侧吻合后埋入失神经皮瓣,按神经移植体埋入皮瓣后时间分为1、2、4个月3个实验组,另设正常皮肤组和未植神经对照组,每组动物5只.用抗神经丝抗体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神经再生形态和分布;用电镜观察再生神经的超微结构.结果:(1)感觉神经端侧吻合后1个月,供神经的轴突即可长入神经移植体(受神经),随时间延长,再生轴突数量逐渐增多.(2)再生神经纤维的超微结构基本正常.结论:兔耳大神经端侧吻合植入失神经皮瓣后,供神经的轴突能长入神经移植体,并终形成具有功能的感觉未梢.

  • 荧光素双标记和电镜观察神经端侧吻合修复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明锁;田英军;战英;李青;李忠祥;窦建;张孝三

    目的观察兔耳大神经端侧吻合后轴突再生情况.方法采用兔耳大神经端侧吻合模型,右侧耳大神经作为供神经,在适当部位的外膜上纵行切开2.0 mm(开窗),左侧耳大神经在近端切断,其远侧段作为受神经,随机分为1月组、2月组、4月组和正常对照组.结果荧光素组:右侧C2~3背根节内可见3种不同结构的标记细胞,即FB(胞浆)单标记细胞、NY(胞核)单标记细胞和FB/NY(胞浆/胞核)双标记细胞.每组标记细胞数量不同,以2~4月间再生较多.FB标记细胞分布广泛,大、中、小型细胞均有,NY单标记细胞分布区域相对集中.双标记细胞多分布于背根节的中央区.电镜观察组:受神经术后1个月,距吻合口0.5 cm之神经,有无髓纤维溃变,结构紊乱,轴突和髓鞘蹦解,在溃变有髓纤维髓鞘外偶见再生的较细的无髓纤维,2个月时,有大量的无髓纤维再生,雪旺氏细胞增殖活跃,并可见新生的直径细小的有髓纤维,髓鞘较薄,内部线粒体结构清晰.术后4个月,新生的有、无髓纤维较2个月时增多,以无髓纤维增多显著.结论神经端侧吻合后轴突可以再生.

  • 母体神经移植桥接健侧患臂丛治疗小儿难治性产瘫的实验研究

    作者:朱清远;王国君;王玉发;许则民

    目的:为臂丛根性撕脱伤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将实验动物按手术方式分组如下,A组:母鼠提供的的神经移植体一端与子鼠健侧臂丛上干行端侧吻合,另一端与患侧已切断的锁骨下肌皮神经远端行端端吻合.B组:母鼠提供的神经移植体一端与子鼠健侧臂丛上干行端侧吻合,另一端与患侧已切断的锁骨上颈6远端行端端吻合.C组:母鼠提供的神经移植体桥接于子鼠患侧膈神经与锁骨下肌皮神经之间.D组:子鼠患侧膈神经直接与锁骨上颈6远端行端端吻合.术后采用电生理学、组织学及肌肉功能检测等指标定期进行各组疗效评价.结果:A组和D组术后肱二头肌的恢复无明显差异,但明显优于B组和C组.结论:A组,即该实验设计的手术方法与D组,即目前被公认为好的膈神经移位的疗效相当.

  • 腓浅神经与腓肠神经端侧吻合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振兵;王发斌;洪光祥;黄启顺;翁雨雄

    临床上常取腓肠神经移植来修复神经较长距离的缺损.王仁润等[1]发现切取腓肠神经后1年11个月至2年时,供区足部感觉恢复正常者仅24.1%,其余患者足部感觉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或障碍.Lundborg等[2]、Viterbo等[3]的实验研究表明,将大鼠的腓总神经与完整的胫神经行端侧吻合术后,腓总神经所支配的肌肉肌力,可达到正常肌力的60%.1995年6月我科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行腓肠神经与腓浅神经端侧吻合3例,术后随访9~10个月,疗效满意.

  • 神经移植合并双端侧神经吻合修复双侧指固有神经陈旧性损伤

    作者:江起庭;冯明生;江志伟;刘进竹

    目的 介绍一种修复双侧指固有神经陈旧性损伤的方法.方法 自2000年11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40例陈旧性双侧指固有神经损伤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15例,行双侧神经桥接端侧缝合;B组13例,行单侧神经桥接端侧缝合;C组12例,行神经桥接断端缝合.结果 术后随访6~8个月,A组患者伤指麻木、疼痛完全消失,指腹饱满、弹性佳,感觉测定为S4~S4+级,两点分辨觉为5.0~6.0 mm;B组患者伤指感觉恢复不同步,且缝合侧感觉明显,感觉测定为S1~S3级,两点分辨觉为7.0~7.6 mm;C组患者伤指感觉测定为S3~S3+级,指腹为SI级甚至盲区,两点分辨觉为7.5~8.5 mm.结论 移植神经、双端侧神经缝合对于二期修复双侧指固有神经损伤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 神经端侧吻合对失神经肌肉的营养作用

    作者:林金德;谭晓燕;荣国华;田枫;金岚

    目的 通过对神经端侧吻合的实验研究,了解其对失神经支配的肌肉营养作用. 方法 12只成年雌性S-D大鼠分成三组.实验组:切断左侧腓总神经,把腓总神经远断端吻合到胫神经的侧方,胫神经外膜开窗,腓总神经近断端结扎反转固定于肌肉上12例.未吻合组:于左侧相应部位切断右侧腓总神经,远、近断端结扎反转固定于附近肌肉上6例.正常组:腓总神经不予切断6例.术后7个月行肌肉组织学检查和神经电生理测试. 结果 实验侧胫前肌体积和正常组近似,而未吻合组胫前肌萎缩明显.组织学发现实验组胫前肌形态良好,而未吻合组肌肉细胞核明显增多,肌纤维截面积缩小.实验组胫前肌均可引出不同比例的"M"波,波幅接近正常组,而未吻合组却始终未引出诱发电位.结论 神经端侧吻合法可以对失神经肌肉提供神经营养作用.

  • 周围神经端侧吻合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明锁;李跃军

    周围神经损伤造成的长距离缺损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一直沿用自体神经移植的方法进行修复。但是自体神经移植存在来源受限、供神经支配区功能障碍等缺点,也不适合近侧神经干严重受损失或缺失的情况,例如臂丛根性撕脱伤等。为了治疗此类损伤,可将损伤神经的远侧端以端侧方式吻合于邻近健康的神经,以期获得感觉和运动功能的重建。尽管该种方法百年前临床初步应用证明有效但未能继续研究,直到1992年Viterbo〔2〕等的实验研究获得令人鼓舞的结果后,才重新引起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的兴趣。有关神经端侧吻合的效果及其神经再生机制成为周围神经外科的研究热点。

  • 端侧吻合与神经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疗效的形态学比较

    作者:杨家辉;郑晓明;洪光祥;王发斌;陈振兵

    目的:比较神经端侧吻合与神经移植修复神经缺损的疗效.方法:Wistar大白鼠20只,分两组,每组10只.右侧手术,切除腓总神经8mm.端侧吻合组近端反转结扎,远端与胫神经外膜开窗处行端侧吻合.神经移植组切取腓肠神经10mm,移植于腓总神经缺损处.两组动物左侧作正常对照.术后3个月.行双侧腓总神经、胫前肌组织学检查、胫前肌肌湿重测定及运动终板检查.结果:两组再生神经纤维数目、肌湿重、肌纤维截面积、运动终板的面积及着色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神经端侧吻合与神经移植修复神经缺损在形态学方面具有同等形态学疗效.

  • 足背皮瓣在修复手掌部皮肤缺损中的感觉功能重建

    作者:苏利国;刘勇;张晓军;刘晓军;段家波;樊利军;张会勇

    自2006年4月-2008年7月在足背动脉皮瓣游离修复手掌部大面积皮肤缺损时采用神经端侧吻合重建感觉7例,效果良好.

  • 神经吻合促进大鼠膀胱功能恢复的研究

    作者:王利辉;李云龙;张一帆;乔保平;文建国

    目的 探讨神经端侧吻合对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膀胱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4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240~28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神经端侧吻合组(ETS,n=15),未吻合组(NC,n=15)和空白对照组(BC,n=10).ETS组大鼠先离断左侧腰6(L6)和骶1(S1)脊神经前后根,然后将左侧L6前根端侧吻合到左侧L4前根;NC组大鼠只离断左侧L6和S1脊神经前后根,不进行神经吻合;BC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作为空白对照组.术后4个月,3组大鼠行尿动力学测定和神经根电刺激膀胱压力测定,比较不同组大鼠的膀胱功能.结果 电刺激ETS和BC组大鼠神经根膀胱压力升高分别为(18.3±2.1)mmHg(1 mmHg =0.133 kPa)和(34.9±3.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17,P<0.01).ETS组大鼠的充盈期大膀胱测压容积[(2.09±0.26) ml]、残余尿量[(1.12±0.21) ml]和膀胱顺应性[(0.249±0.101) ml/mmHg]较NC组大鼠[充盈期大膀胱测压容积(3.13±0.44) ml、残余尿量(2.69±0.33) ml和膀胱顺应性(0.348±0.127) ml/mmHg]小(=7.184,P<0.01;t=14.130,P<0.01;t=2.128,P<0.05),但较BC组大鼠[充盈期大膀胱测压容积(0.33±0.07) ml、残余尿量(0.06±0.02) ml和膀胱顺应性(0.022±0.012) ml/mmHg]大(t=20.733,P<0.01;t=15.821,P<0.01;t=7.031,P<0.01).ETS和BC组大鼠排尿期大逼尿肌压[(28.2±2.9) mmHg和(30.3±2.8)mmHg]大于NC组大鼠[(18.8±1.7) mmHg] (t=9.446,P<0.01;t=11.504,P<0.01),ETS和BC组大鼠排尿期大逼尿肌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47,P>0.05).结论 神经端侧吻合可以部分恢复大鼠膀胱的神经支配以及受损的膀胱功能.

  • 内脏神经-体神经端侧吻合对供体神经及其功能的影响

    作者:董传江;谢宗兰;张路生;范哲奇;吴朝;董自强

    目的 利用神经形态学、肌电图技术检测内脏神经-体神经端侧吻合对供体神经及其功能影响.方法 选用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230~250 g)随机分成两组:A组:正常对照组(n=12);B组:端侧吻合组(n=12).A组仅行L3~L6椎板切除术,B组行左侧腰6前根(L6VR)与腰4前根(L4VR)行端侧吻合.术后4、12、24周检测所有大鼠左侧胫骨前肌肌电图.术后24周处死大鼠取端侧吻合组L4神经吻合口后神经段及正常组大鼠L4神经甲苯胺蓝染色计数神经纤维.测量L4神经支配肌肉胫骨前肌肌肉湿重及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肌肉形态.结果 术后4、12周B组都有不同程度的失神经肌电图改变,24周时已经恢复正常.24周时端侧吻合组左侧吻合口远端L4VR、正常大鼠左侧L4VR神经有髓神经纤维数量分别为(1 043 ±212)、(1 039±205)个,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肌肉形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肌肉湿重分别为(0.666 ±0.043)g和(0,670±0.050)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神经-内脏神经端侧吻合对供体神经无不良影响,对体神经支配肌肉功能无不良影响.

  • 吻合口间距对神经双端侧吻合神经再生的影响

    作者:张志新;路来金;刘志刚

    神经端侧吻合是近十年来成为研究热点的神经修复技术[1].传统的端侧吻合方法是将断裂神经远侧断端与正常神经干侧方作吻合,对近侧断端不予处置.已有学者对神经近侧断端同时与正常神经作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模式进行了探讨[2],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双端侧吻合口间距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 MMP-2和TIMP-2神经端侧吻合修复神经损伤实验研究

    作者:吴松;刘正清;李明波;张朝跃

    目的观察MMP-2和TIMP-2在神经端侧吻合部位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神经再生中的作用. 方法取36只新西兰兔,将右侧腓总神经切断并将其远侧端吻合至切断部位下方的正常胫神经,左侧做自身假手术对照.术后3,5,7,14,21,28 d灌注处死,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端侧吻合部位MMP-2及TIMP-2的表达. 结果试验组MMP-2在损伤后5 d即出现表达升高,14 d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28 d降至正常水平.TIMP-2的表达则于第3 d出现升高,21 d后出现下降,28 d降至正常;TIMP-2上升幅度与MMP-2相比较小.而自身假手术对照侧胫神经MMP-2、TIMP-2表达无明显变化. 结论神经损伤行端侧吻合术后,MMP-2和TIMP-2对轴突再生可能起重要作用.

  • 利用端侧神经吻合方法建立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瑜;陈小刚;李兵;肖传国

    目的 探讨利用端侧神经吻合方法建立人工反射弧来重建膀胱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取SPF级雄性SD大鼠20只,分为2组:①端端吻合组:在椎管内分别离断左侧L4(LL4)前根和L6(LL6)前根,将LL4前根中枢段断端与LL6前根外周段断端行端端吻合,共10只;②端侧吻合组:在椎管内离断左侧L6前根,将LL6前根外周段断端与LL4前根行端侧吻合,共10只;手术6个月后电刺激吻合口近端测定各组大鼠的大膀胱收缩压力,并对再生有髓神经纤维计数进行比较.结果 端侧吻合组大鼠的膀胱大收缩压力与再生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均明显低于端端吻合组(P<0.01).结论 利用端侧神经吻合方法建立人工反射弧来重建膀胱功能效果不佳,不能替代原手术方法.

  • 指固有神经转位端侧吻合修复指端感觉

    作者:田培文;朱明祥;王文玲;马洪光

    手掌掌侧损伤所致指端感觉丧失临床较多见.作者受手背皮神经转位修复指端感觉及神经损伤端侧吻合后侧支发芽的启发.自1998年以来,对12例38指掌侧损伤所致指端感觉丧失,采用患指指固有神经转位与手背皮神经端侧吻合修复指端感觉,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 桡神经-正中神经端侧吻合在桡神经长段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郭伟韬;曾荣;孙欣;郑鸿;林颢;王辉;刘思景

    交通、工矿事故等严重创伤和神经源性肿瘤切除等造成的桡神经缺损,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多造成患肢功能障碍.令人可喜的是,相关基础研究表明,神经端侧吻合后正常的神经可发出侧支长入到损伤神经断端,并沿髓鞘生长重新恢复其传导功能,从而促进受损神经的功能恢复.此结果为端侧吻合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提供了理论支持.近年来的相关临床应用报道亦逐渐增多.自1999年1月至2007年12月之间,我们采用正中神经-桡神经端侧吻合修复桡神经长段缺损19例,现就疗效进行评价和分析.

  • 咬肌神经-面神经吻合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马赛;单小峰;李仕骏;李梓萌;蔡志刚

    目的 通过对咬肌神经-面神经吻合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分析,初步探讨影响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6例行面神经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咬肌神经-面神经吻合的手术方法.术后每3个月复查,观察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应用House-Brackmann (H-B)评分方法对患者术前、术后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6例均随访,随访时间6~23个月,平均16个月.有效5例,无效1例,其中面神经干功能恢复至H-B Ⅱ级3例,H-B Ⅲ级2例.口轮匝肌的功能改善为显著,其次是眼轮匝肌,而额肌改善差.结论 咬肌神经-面神经吻合是治疗面瘫的一种有效方法,能够改善多数患者的面神经功能.

2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