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钙拮抗剂对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氏不动杆菌体外联合药敏的影响

    作者:黄晓梅;赵子文;魏树全;赵祝香;叶慧芬

    目的 探讨钙拮抗剂对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以及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体外联合用药抑菌效应的影响.方法 按CLSI(2009年版)标准,筛选出19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6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25株泛耐药菌株,采用琼脂稀释法以及棋盘法进行联合药敏试验,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不同药物组合分别配成低浓度组(1 MIC)和高浓度组(2 MIC),阿奇霉素浓度0.4 mg/ml为低浓度组,3.9 mg/m1为高浓度组.结果 头孢他啶分别与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联用,发生协同的比率环丙沙星组为36.8%、阿米卡星组为84.2%,琼脂稀释法中高浓度组头孢他啶与阿米卡星及头孢他啶与阿米卡星联合阿奇霉素、多西环素和环丙沙星,其有效率分别为0、8.0%、0、12.0%;加入钙通道阻滞剂氨氯地平(3.0 ng/ml)干预后,其有效率分别为0、20.0%、0、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低浓度组两组差异元统计学意义;25株泛耐药菌株中,15株为金属酶阴性的菌株,10株金属酶阳性,各药物组合中环丙沙星和多西环素组对部分金属酶阴性的菌株有效,而对金属酶阳性菌株来说,所有的药物组合都无效.结论 加人氨氯地平干预后,高浓度组合的多西环素组和环丙沙星组对部分金属酶阴性菌株有显著抑菌效果.

  • 多黏菌素B与美罗培南对110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联合药敏研究

    作者:罗燕萍;王雪英;沈定霞;刘续春;曹敬荣;魏星

    目的 评价多黏菌素B与美罗培南联合用药,对110株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的鲍氏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效应.方法 采用棋盘法设计,琼脂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对110株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FIC指数,判定联合效应;FIC≤0.5μg/ml为协同作用,0.5μg/ml<FIC≤1为相加作用,1<FIC≤2μg/ml为无关作用,MIC>2为拮抗作用.结果 美罗培南与多黏菌素B联用后,其MIC50显著降低;部分抑菌指数(FIC)分布:FIC≤0.5μg/ml具有协同作用占92%;0.5 μg/ml<FIC≤1相加作用占8%;1<FIC≤2μg/ml和MIC>2 μg/ml无关作用和拮抗作用为0.结论 结果表明两药联用,对多药耐药的鲍氏不动杆菌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并以协同作用为主,无无关和拮抗作用.

  • 磷霉素与替考拉宁对90株革兰阳性球菌的联合药敏研究

    作者:裴斐;王睿

    目的评价磷霉素与替考拉宁对90株革兰阳性(G+)球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 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对90株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的联合药敏,计算FIC指数并判定联合效应;FIC≤0.5为协同作用,0.52为拮抗作用. 结果磷霉素与替考拉宁联合应用后,其MIC50显著降低;FIC指数分布:FIC≤0.5占60.00%~93.30%;0.52为0. 结论磷霉素与替考拉宁联合用药后,对革兰阳性球菌基本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并以协同作用为主,无关作用较少,无拮抗作用.

  • 头孢硫脒与奈替米星对革兰阳性球菌协同药物敏感性研究

    作者:孙艳;傅宏义;裴斐;王睿;王辰允;王春

    目的评价头孢硫脒与奈替米星对90株G+球菌体外联合抗菌效应. 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采取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3组抗菌药物对90株临床分离的G+球菌的低抑菌浓度,并计算FIC指数. 结果头孢硫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的MIC50分别为16mg/L、1mg/L、2mg/L,与奈替米星联合应用后,其MIC50分别显著的降低至0.5mg/L、0.125mg/L、0.25mg/L,FIC指数结果表明头孢硫脒与奈替米星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多数呈协同和相加作用,并以协同作用为主( 66.7%~90% ),无关作用较少(0 ~6.6% ),无拮抗作用. 结论头孢硫脒与奈替米星联合应用对G+球菌呈基本协同或相加作用.

  • 黏菌素联用不同药物对老年患者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体外联合药敏研究

    作者:周玉;曲芬;龚美亮;徐雅萍;李晓霞;丛玉隆

    目的:对老年患者多耐药和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进行体外联合药敏试验,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114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进行体外联合药敏试验,联合方案共3种:头孢哌酮/舒巴坦(SCF)+多黏菌素 E(PE)、多黏菌素 E +美罗培南(MEM )、米诺环素(M H)+多黏菌素 E ,计算抑菌浓度(FIC)指数判断联用效果。结果 SCF 和 PE 联合,94.7%表现为协同或相加,以相加为主;PE 和 MEM 联合,99.1%表现为协同或相加,其中约40.0%为协同;PE 和 MH联合,99.1%表现为协同或相加,以协同作用为主,所有组合均无拮抗作用。结论 PE 与 SCF 、MEM 、MH体外联合应用效果显著,联用能有效降低单药低抑菌浓度(MIC)值。

  • 舒巴坦联用不同抗菌药物对呼吸道感染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作者:周光;佘丹阳;管希周;罗燕萍;陈刚;褚佳琪;李丰田;张樱

    目的 评价舒巴坦/亚胺培南、舒巴坦/美罗培南、舒巴坦/米诺环素、舒巴坦/利福平对临床分离自呼吸道感染的105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体外抗菌效应,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治疗依据.方法 采用棋盘法设计,琼脂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对105株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判定联合效应.结果 舒巴坦/亚胺培南、舒巴坦/美罗培南、舒巴坦/米诺环素、舒巴坦/利福平联用后,其MIC50和MIC90降低,联合效应主要表现为相加作用,无拮抗作用,与亚胺培南联用后,相加作用高86.41%,其次是与美罗培南联用76.19%;部分菌株显示协同作用,其中与米诺环素联用协同作用高20.19%,其次是与美罗培南联用17.14%.结论 舒巴坦与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或米诺环素或利福平联用后主要表现为协同和相加作用,对于严重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可采用高剂量的舒巴坦联合治疗方案.

  • 磷霉素与万古霉素对90株革兰阳性球菌的联合药敏研究

    作者:王瑾;王昆;裴斐;王睿

    目的评价磷霉素与万古霉素对90株革兰阳性球菌:30株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Ef)、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30株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SE)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对90株临床分离革兰阳性球菌的低抑菌浓度,并计算FIC指数判定联合效应.FIC≤0.5为协同作用,0.5<FIC≤1为相加作用,1<FIC≤2为无关作用,FIC>2为拮抗作用.结果磷霉素与万古霉素联合应用后,其MIC50显著降低.FIC指数分布:FIC≤0.5占60%~93.3%;0.5<FIC≤1占6.7%~40%;1<FIC≤2占0;FIC>2为0.结论磷霉素与万古霉素联合用药后,对革兰阳性球菌基本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并以协同作用为主,无关作用较少,无拮抗作用.

  • 哌拉西林与加替沙星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联合药敏研究

    作者:任浩洋;周筱青;裴斐;王睿;柴栋;方翼

    目的评价哌拉西林与加替沙星联合用药,对30株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对30株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低抑菌浓度,并计算FIC指数判定联合效应.FIC≤0.5为协同作用,0.52为拮抗作用.结果哌拉西林与加替沙星联用后,其MIC50显著降低.FIC指数分布:FIC≤0.5占40%;0.52为0.结论结果表明两药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并以协同作用为主,无关作用较少,更无拮抗作用.

  • 头孢硫脒与三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合用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抑制作用

    作者:王辰允;裴斐;王睿;柴栋;王春

    目的评价头孢硫脒分别与环丙沙星、左氧沙星和加替沙星3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对于临床分离的90株革兰阳性球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3组抗菌药物对90株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SE)和粪肠球菌(Enterococcusfaecalis,Ef)的抑菌浓度,并计算FIC指数.结果头孢硫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50为16mg·L-1,与环丙沙星、左氧沙星、加替沙星联合应用后,其MIC50分别显著的降低至2、0.5和1mg·L-1;头孢硫脒对表皮葡萄球菌的MIC50为1mg·L-1,与环丙沙星、左氧沙星、加替沙星等3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后,其MIC50降低至0.125、0.25和0.125mg·L-1;头孢硫脒对粪肠球菌的MIC50为4mg·L-1,与环丙沙星、左氧沙星、加替沙星联合应用后,其MIC50降低至0.25、0.25和0.25mg·L-1.FIC指数分布:FIC≤0.5占60%~90%;0.5<FIC≤1占10%~33.3%;1<FIC≤2占0%~13.3%;FIC>2为0.结论头孢硫脒与氟喹诺酮类3种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后,对革兰阳性球菌基本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并以协同作用为主,无关作用较少,无拮抗作用.

  • 头孢硫脒与阿米卡星对90株革兰阳性球菌的联合药敏研究

    作者:杨亚青;裴斐;魏宇宁;刘爱萍;宦定才;王睿

    目的评价头孢硫脒与阿米卡星联合对于临床分离的90株革兰阳性球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 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对90株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的低抑菌浓度,并计算FIC指数判定联合效应.结果表明二者联合用药后,头孢硫脒和 阿米卡星对于90株革兰阳性球菌的MIC显著降低,抗菌作用显著增强.基本表现为协同作用 或相加作用,占96.6%,并以协同作用为主,占76.6%,无关作用较少,占6.6%,无拮抗作用 .结论头孢硫脒与阿米卡星联合应用后,对于90革兰阳性球菌抗菌作用显著增强,并基本呈协同和相加作用.

  • 黄藤素与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体外联合抗菌作用研究

    作者:李耘;吕媛;刘健;薛峰;杨维维;张佳;单爱莲

    目的 评价黄藤素与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对我国近3年临床分离主要致病菌的体外联合抗菌作用.方法 对118株临床分离菌及2株标准菌株进行联合药敏和低抑菌浓度(MIC)测定.联合药敏测定采用棋盘法,MIC测定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结果 黄藤素单药对葡萄球菌有一定抗菌作用,与左氧氟沙星联合,对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均可出现协同作用,协同比例≤20%.与利奈唑胺基本无协同作用.但黄藤素与两药联合具有较高的相加作用比例.结论 体外联合抗菌活性研究在不同菌种、不同研究中存在一定差异,可能与研究方法不同、菌株耐药背景不同有关.因此,未来的研究一方面需要更深入开展中药作用机制研究,另一方面引入临床数据,考察体外与临床相关性,将对临床合并用药的选择更有指导意义.

  • 磷霉素氨丁三醇与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体外联合抗菌作用研究

    作者:李耘;薛峰;刘健;杨维维;张佳;郑波

    目的 评价磷霉素氨丁三醇与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对我国近3年临床分离尿路感染重要病原菌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体外联合抗菌效果.方法 联合药敏测定采用棋盘法,低抑菌浓度(MIC)测定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对来自全国18家医院近3年临床分离的217株菌进行了联合药敏测定.结果 磷霉素氨丁三醇与米诺环素联合对万古霉素敏感粪肠球菌、与氨曲南联合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大肠埃希菌表现出较好协同作用,协同事>40%.结论 磷霉素与多种其他类抗菌药物体外可产生协同作用,但在不同菌种、不同研究中存在一定差异,可能与研究方法不同、菌株耐药背景不同有关.未来引入临床数据,考察体外与临床相关性,将对临床合并用药的选择更有指导意义.

  • 磷霉素与替考拉宁对90株革兰阳性球菌的联合药敏研究

    作者:裴斐;王睿

    目的:评价磷霉素与替考拉宁对90株革兰阳性球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对90株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的联合药敏,计算FIC指数并判定联合效应.FIC≤0.5为协同作用,0.5<FIC≤1为相加作用,1<FIC≤2为无关作用,FIC>2为拮抗作用.结果:磷霉素与替考拉宁联合应用后,其MIC50显著降低.FIC指数分布:FIC≤0.5占43.33%~56.67%;0.5<FIC≤1占43.33%~50%;1<FIC≤2占0~6.67%;FIC>2为0.结论:磷霉素与替考拉宁联合用药后,对革兰阳性球菌基本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并以协同作用为主,无关作用较少,无拮抗作用.

  • 头孢美唑与加替沙星联合应用对33株产ESBL细菌的作用

    作者:贺密会;裴斐;周筱青;王睿;柴栋;方翼;常红霞

    目的:评价头孢美唑与加替沙星对33株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细菌的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两种抗菌药物对33株ESBL菌(其中20株大肠埃希菌,13株肺炎克雷伯菌)的低抑菌浓度,并计算FIC指数.结果:头孢美唑与加替沙星联合应用后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浓度累积抑菌百分率曲线均比单独应用明显左移.FIC指数结果表明:头孢美唑与加替沙星联合应用后对大肠埃希菌65%为协同作用,25%为相加作用,10%为无关作用,无拮抗作用;对肺炎克雷伯菌38.46%为协同作用,61.54%为相加作用,无相关作用,无拮抗作用.结论: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ESBL菌对加替沙星耐药率较高,对头孢美唑较稳定.两种抗菌药联合应用后MIC明显降低,抗菌作用明显加强.

  • 磷霉素与万古霉素对90株革兰阳性球菌的联合药敏研究

    作者:王瑾;王昆;裴斐;王睿

    目的:评价磷霉素与万古霉素对90株革兰阳性球菌:30株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Ef)、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30株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SE)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对90株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的低抑菌浓度,并计算FIC指数判定联合效应.FIC≤0.5为协同作用,0.5<FIC≤1为相加作用,1<FIC≤2为无关作用,FIC>2为拮抗作用.结果:磷霉素与万古霉素联合应用后,其MIC50显著降低.FIC指数分布:FIC≤0.5占60%~93.3%;0.5<FIC≤1占6.7%~40%;1<FIC≤2占0;FIC>2为0.结论:磷霉素与万古霉素联合用药后,对革兰阳性球菌基本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并以协同作用为主,无关作用较少,无拮抗作用.

  • 哌拉西林与加替沙星联合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联合药敏研究

    作者:任浩洋;周筱青;裴斐;王睿;柴栋;方翼

    评价哌拉西林与加替沙星联合用药,对30株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对30株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低抑菌浓度,并计算FIC指数判定联合效应.FIC≤0.5为协同作用,0.5<FIC≤1为相加作用,1<FIC≤2为无关作用,FIC>2为拮抗作用.哌拉西林与加替沙星联合应用后,其MIC50显著降低.FIC指数分布:FIC≤0.5占40%;0.5<FIIC≤1占50%;1<FIC≤2占10%;FIC>2为0.结果表明加替沙星与哌拉西林联合用药后,对铜绿假单胞菌基本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并以协同作用为主,无关作用较少,无拮抗作用.

  • 头孢美唑与环丙沙星对33株产ESBL菌的联合药敏研究

    作者:常红霞;裴斐;王睿

    目的:评价头孢美唑与环丙沙星对33株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细菌的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两种抗菌药物对33株ESBL菌(其中20株大肠埃希菌,13株肺炎克雷伯菌)的低抑菌浓度,并计算FIC指数.结果:头孢美唑与环丙沙星联合应用后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浓度累积抑菌百分率曲线均比单独应用明显左移.FIC指数结果表明:头孢美唑与环丙沙星联合应用后对大肠埃希菌70%为协同作用,30%为相加作用,无无关作用,无拮抗作用;对肺炎克雷伯菌38%为协同作用,62%为相加作用,无无关作用,无拮抗作用.结论: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ESBL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对头孢美唑较稳定.两种抗菌药联合应用后MIC明显降低,抗菌作用明显加强.

  • 头孢硫脒与奈替米星对90株革兰阳性球菌联合药敏研究

    作者:孙艳;傅宏义;裴斐;王睿;王辰允;王春

    目的:评价头孢硫脒与奈替米星对90株G+球菌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三组抗菌药物对90株临床分离的G+球菌的低抑菌浓度,并计算FIC指数.结果:头孢硫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的MIC50分别为16mg/L、1mg/L、2mg/L,与奈替米星联合应用后,其MIC50分别显著的降低至0.5mg/L、0.125mg/L、0.25mg/L.FIC指数结果表明头孢硫脒与奈替米星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多数呈协同和相加作用,并以协同作用为主(66.7%~90%),无关作用较少(0~6.6%),无拮抗作用.结论:头孢硫脒与奈替米星联合应用对90株G+球菌呈基本协同或相加作用.

  • 肝病患者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体外联合药物敏感性研究

    作者:于艳华;娄金丽

    目的 评价9组抗菌药物组合对临床分离的肝病患者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效应,为临床治疗肝病患者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提供更多可能的选择.方法 采用棋盘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联合用药的小抑菌浓度(MIC),计算部分抑菌指数(FIC),判断药物组合的效应.结果 9组抗菌药物组合中,多黏菌素E+利福平、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协同作用比例大,分别为13/20,10/20;美罗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替加环素+氨苄西林/舒巴坦、替加环素+阿米卡星相加作用比例大,分别为13/20、12/20、10/20;美罗培南+利福平,多黏菌素E+美罗培南联合应用后使其中一药MIC降入敏感范围内(美罗培南10株、利福平10株).结论 对于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非常规用药组合中,多黏菌素E+利福平联用表现较大比例的体外协同作用;常用药物中,美罗培南+阿米卡星表现较大比例的体外协同作用.

  • 氯氰碘柳胺与环丙沙星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联合药敏试验分析

    作者:顾丽芳;吕火祥;魏取好

    目的 评价氯氰碘柳胺与环丙沙星联用对60株环丙沙星均为耐药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外抗菌效应.方法 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对60株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低抑菌浓度,并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判定联合效应.结果 氯氰碘柳胺与环丙沙星联合用药后,其FICI分布:FIC≤0.5为20.0%,0.5 <FIC≤1为66.7%,1<FIC≤2为13.3%,FIC>2为0.结论 体外氯氰碘柳胺与环丙沙星联用对60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主要为相加和协同作用.

4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