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全口义齿树脂牙三维模型数据库的建立

    作者:陈建治;徐圣瑞;孙桂兰

    目的采用三维层析测量技术建立人工树脂牙三维模型数据库.方法利用CMS-400三维层析测量数字化仪对贺利三层色合成树脂牙模型进行逐层扫描,获得各树脂牙的表面三维数据点,并通过CAD软件的处理,建立各牙冠的三维图形.结果三维层析测量技术能够获取人工树脂牙的表面三维数据,获得的树脂牙三维模型图像形态逼真,轮廓清楚.结论三维层析测量技术可以准确测量复杂牙齿模型,避免了测量盲区的问题,为进一步开发全口义齿打下基础.

  •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下颌牙弓与基骨形态的三维测量研究

    作者:邹薇;吴佳琪;许天民;江久汇

    目的 对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下颌模型进行三维扫描并测量,评估其牙弓形态与基骨形态的相关性及个体差异,以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选取29例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下颌模型进行激光扫描,建立三维模型.对下颌右侧第一磨牙至下颌左侧第一磨牙的FA点(临床冠中心点)、WALA点(膜龈联合(牙合)方的软组织带处凸点)进行标定,并分析FA曲线和WALA曲线所对应的牙弓形态与基骨形态.结果 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下颌FA曲线与WALA曲线显著正相关(r尖牙区=0.616;r磨牙区=0.818).前牙区WALA曲线的曲率半径(23.07)大于FA曲线的曲率半径(19.22).左右侧尖牙区和左右侧第一磨牙区FA点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0.00%、13.97%和5.99%、6.36%)均大于相应区域WALA点的变异系数(分别为7.57%、8.60%和3.78%、5.07%).FA点和WALA点尖牙区变异系数均大于第一磨牙区变异系数.结论 骨性Ⅲ类错(牙合)下颌牙弓形态与对应的基骨形态显著相关,且尖牙区的个体差异较磨牙区的个体差异大,因此正畸治疗时不能仅考虑牙弓形态,还应多考虑基骨形态对治疗的影响.

  • 锥形束CT测量牙齿长度与牙体实际长度的比较

    作者:杨艺强;米振林;葛振林

    目的 比较锥形束CT牙齿影像长度和牙体实际长度的差异,为口腔临床应用锥形束CT进行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160颗因正畸拔除的单根或融合单根前磨牙,数显游标卡尺测量离体牙实际长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10次,每次16颗牙,排列于人颅骨标本上下颌磨牙区、前磨牙区、尖牙区和前牙区共8个分区,拍摄锥形束CT,测量锥形束CT冠状位、矢状位上牙齿的影像长度,并与牙齿实际长度进行比较.结果 锥形束CT冠状位结果显示,除上下颌前磨牙区牙齿影像长度与实际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6个分区牙齿影像长度均显著小于实际长度(P<0.05);矢状位结果显示,上下颌磨牙区、下颌前磨牙区、下颌尖牙区、下颌前牙区牙齿影像长度[分别为(20.41 ±1.71)、(18.78 ±2.67)、(18.90±1.99)、(20.30±1.50)、(20.01 ±1.98) mm]均显著小于实际长度[分别为(21.77±1.60)、(21.37 ±1.53)、(21.70±1.38)、(21.41±1.72)、(21.42±1.90) mm] (P <0.05).牙齿颊舌向转矩角与锥形束CT冠状位上的牙齿影像长度存在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为7.00,P<0.001);牙齿近远中轴倾角与锥形束CT矢状位上的牙齿影像长度存在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为0.624,P<0.001).结论 应用锥形束CT测得的牙齿影像长度小于牙齿实际长度.牙齿轴倾角和转矩角可影响锥形束CT牙齿影像长度的准确性.

  • 国产口腔修复CAD-CAM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作者:吕培军;李彦生;王勇;邹波;赵建江;张震康

    目的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口腔修复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系统.方法利用自行研制的3轴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全牙列28颗标准牙冠的形态数据.利用Matlab 5.3作为数据处理和程序开发平台,对数据进行处理,同时在牙冠表面定义特征区和特征点并进行各种变换和调整.用Surfacer 10.5作为开发平台,进行修复体设计程序的研究与开发.用国产3.5轴的数控加工设备进行修复体加工.结果建立了国人28颗标准牙冠的三维图形数据库.开发了咬合形态调整和修改程序.初步实现了冠修复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全过程并完成了其计算机辅助制作的全过程.结论本项实验系统的研制成功表明,我国学者已掌握了口腔修复CAD-CAM的基本理论、数学描述、技术和制造工艺.为进一步的产业化开发奠定了基础.

  • 基于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测量牙龈厚度

    作者:曹洁;胡文杰;张豪;柳登高;乐迪

    目的:探索一种应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牙龈稳定显影的方法,并应用CBCT测量分析牙龈厚度与其覆盖骨厚度间的关系,进一步验证牙周探诊法判断牙龈生物型的可行性.方法:对受试者的上前牙区进行CBCT拍摄前准备:硅橡胶取初印,藻酸盐与造影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取终印;拍摄CBCT后应用配套软件对影像资料进行三维重建处理,获得清晰牙龈图像,并测量目标位置的牙龈厚度,应用以上方法对15名研究对象的60颗上前牙进行CBCT拍摄,CBCT测量釉牙骨质界处的牙龈厚度,牙齿中央骨嵴顶下方2 mm处唇侧牙龈厚度及骨厚度,综合临床判断牙龈生物型,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应用CBCT显示牙龈外形并可结合软件测量目标位置的牙龈厚度,薄型、中间型与厚型3组间的牙龈平均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06,P=0.002);牙龈生物型与釉牙骨质界处牙龈厚度相关(r=0.449,P<0.05);上前牙唇侧中央骨嵴顶下2 mm处的牙龈厚度与骨厚度负相关(r=-0.31).结论:通过印模技术结合造影使牙龈表面间接显影的方式,应用CBCT拍摄获得了清晰的上前牙区牙龈三维图像;CBCT测量牙龈厚度的结果与牙周探诊法判断牙龈生物型的结果较为一致,牙龈生物型与釉牙骨质界处牙龈厚度呈正相关,上前牙唇侧中央骨嵴顶下2 mm处的牙龈厚度与骨厚度呈轻度负相关.

  • NeosonoTM Co-polit测量仪在根管治疗中的可靠性研究

    作者:闫永发

    根管治疗是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组织疾病的首选方法,准确地测定牙齿的工作长度对根管的消毒、预备、成形、充填及愈后至关重要.长期以来,临床医师进行根管治疗时多根据手感、患者的疼痛感并结合X线照片来确定根管长度.近30年来,随着根管长度电测仪的发明和推广应用,为根管治疗增加了一种测量根管长度的新方法.本研究旨在观察根管测量仪测量根管长度的准确性,为临床操作提供参考及依据.

  • 哈尔滨市正常人牙齿基本特征的研究

    作者:张苗苗;李虹;于志明;邵?;高光明

    目的探讨白种人与黄种人标准正常6项特征的差异. 方法选择50副标准正常模型,测量各牙齿的牙冠角度、牙冠倾斜角度、牙冠突距、磨牙外展度、Spee曲线曲度、临床牙冠高度及宽度. 结果测量结果与Andrews测量结果有明显区别,特别是牙冠角度、牙冠倾斜角度、牙冠突距差别更显著. 结论本文的测量值不仅为直丝弓技术提供数据依据,而且对方丝弓技术和细丝弓技术有指导意义.

  • 上海汉族青年牙龈生物型的CBCT检测

    作者:龚寅;谢玉峰;束蓉

    目的·采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检测上海地区汉族青年前牙区的牙龈厚度,初步评价临床应用可行性及牙龈生物型特点.方法·在同一位点(5名受试者,30个位点)分别采用牙龈穿刺法和CBCT检测牙龈厚度,对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对30名受试者进行全颌CBCT扫描,测量、计算并分析前牙区(330个位点)牙龈厚度数据,对相应位点间的牙龈厚度进行比较;根据临床牙龈生物型的分型,获得不同生物型的牙龈厚度范围及比例.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牙龈穿刺法与CBCT测得的牙龈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海地区汉族青年人群牙龈生物型以薄型和中间型为主;其中上颌尖牙牙龈厚度平均为(1.08±0.18)mm,上颌侧切牙牙龈厚度平均为(1.07±0.16)mm,上颌中切牙牙龈厚度平均为(1.32±0.15)mm.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上颌中切牙牙龈厚度大于侧切牙和尖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结论·CBCT可作为检测牙龈厚度的可靠方法.上颌中切牙牙龈厚度大于侧切牙和尖牙.上海地区汉族青年人群牙龈生物型以中间型为主,厚型少.

  • 不同骨面型对青少年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疗效影响的初步分析

    作者:林斌;梁甲兴;林立;张玉华;李多

    目的:评价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青少年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治疗疗效差异。方法收集青少年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42例,根据不同骨面型分为3组,通过头影测量分析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骨骼与软组织改变,探讨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错牙合畸形面部改善疗效的差异。结果3组患者凹陷的软组织侧貌均得到改善。高角患者主要通过下颌骨顺时针旋转、牙合平面逆时针旋转及上前牙唇倾、下前牙舌倾代偿来实现前牙反牙合的解除,而低角患者更多依赖上前牙唇倾及上颌骨的发育来实现。均角患者其面部比例及颌骨关系相对正常,矫治后主要变化为牙齿的相对移动。结论不同垂直骨面型青少年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疗效不尽相同;高角型患者在选择采取单纯正畸治疗时需更加谨慎。

  • 上颌第一磨牙根分叉形态测量及意义

    作者:王慧明;闫福华;李艳芬

    上颌第一磨牙常因重度牙周炎而拔除,当牙周炎的病变波及多根牙的根分叉区时,就可发生根分叉病变.根分叉病变的治疗一直是牙周病学界面临的难题,研究表明,根分叉开口宽度不足,釉突的存在及根柱长度均会影响磨牙根分叉病变的发生及治疗效果[1].Novaes等研究发现,在引导性组织再生术中根柱凹陷的存在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2].了解根分叉区的解剖特点,有助于牙周炎治疗计划的拟定.笔者对离体上颌第一磨牙的根分叉解剖进行测量和分析,探讨其对牙周炎治疗的影响.

  • 福建地区正常(牙合)成年人的牙颌面X线头影测量研究

    作者:钟萍萍;张端强;胡志坚

    目的 研究福建省正常牙合汉族成年人的头颅侧位片,确立福建省正常牙合人群的X线头影测量数据. 方法 应用Winceph软件对138名[(男性60例,女性78例,年龄(19.71±1.83)岁)]正常牙合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使用Steiner及Tweed分析法,采用了SP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建立Steiner及Tweed分析法的均值与标准差.SND,U1-NAmm,Pg-NBmm,OP-SN,MP-SN,SL,SE,FMA值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结论 同为汉族成年人群,不同地区正常牙合的牙颌、颅面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有必要建立福建省正常牙合数据,为本地区人群错颌畸形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帮助.

  • 福建省北部地区儿童牙弓周长发育的测量

    作者:叶晓昂;姚军;高升辉;卢兆杰;闫福华

    目的 获取福建省北部地区政和县儿童牙弓周长的测量数据,研究当地儿奄牙弓周长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方法 选取福建省建瓯市政和县3~9岁儿童321名,采用电子数显游标卡尺及分规对其上下颌模型的牙弓周长进行测量,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牙弓周长表现出一定的性别差异.除F颌第一恒磨牙间牙弓周长之外,其他各段牙弓周长均在7~9岁组出现显著增长.结论 7~9岁是牙弓周长显著增长的年龄段,其原因可能与恒切牙的萌出有关.

  • 根管测量仪在桩核冠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李斌;任艳云;范文霞;石兰

    目的:通过根管测量仪在桩核修复预备根管中的使用,提高根管预备的适中率.方法:门诊随机测量32个患者71个根管,通过传统预备方法与根管测量仪辅助方法的比较,观察两种方法发现根管预备发生偏差的灵敏度变化.结果:使用根管测量仪的方法发现根管预备偏差的灵敏度高.结论:根管测量仪在桩核修复中能够减少预备偏离.

  • 下颌第二恒磨牙错畸形的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马海清;杨茜;陈杰

    目的 探讨下颌第二恒磨牙错畸形的类型及相关因素,为正畸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105例符合条件的正畸病人为研究对象,对其记存模型及全口曲面断层片进行测量、记录和分析.结果 下颌第二恒磨牙错发生率为40.95%,其中舌向错位占66.67%;下颌第二恒磨牙错与安氏Ⅱ类错、下颌第二恒磨牙处的牙槽弓宽度和后段牙弓拥挤度存在显著相关性(OR=4.621、0.745、0.914,P<0.01、0.05),而与下颌第一恒磨牙处的牙槽弓宽度、第三磨牙的存在情况、安氏Ⅲ类错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临床上矫治下颌第二恒磨牙的错要考虑下颌后段牙弓的拥挤度及下颌第二恒磨牙区牙槽弓宽度.

  • 上颌牙腭侧牙龈厚度及其随牙位变化的规律

    作者:吴陈炫;李阳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CBCT)检测上颌腭侧牙龈的厚度,并探讨其随牙位变化的规律.方法 选择慢性牙周炎维护期患者156例,采用CBCT测量上颌腭侧不同牙位的牙龈厚度,并比较左右同名牙及不同牙位牙龈厚度.结果 左右侧同名牙的牙龈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同名牙的牙龈厚度不全相同,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尖牙腭侧牙龈厚(P均<0.05),第二磨牙腭侧牙龈薄(P均<0.05).结论 生理状态下牙龈厚度左右对称,牙龈厚度主要与牙齿的排列位置有关,尖牙到第二前磨牙的腭侧牙龈较厚.

  • 第一磨牙牙釉质及牙本质厚度测量研究

    作者:刘蔚;王美青

    目的:了解上下颌第一磨牙牙釉质及牙本质的厚度.方法:用电子测量尺测量23颗上颌第一磨牙和18颗下颌第一磨牙(牙合)面不同部位牙釉质、牙本质的厚度.结果:(牙合)面突起结构组织厚度(牙釉质:上颌(1.36±0.27) mm,下颌(1.61±0.27) mm;牙本质:上颌(4.13±0.40) mm,下颌(4.2±0.47) mm大于各自(牙合)面凹形结构上颌(0.92±0.42) mm,下颌(1.12±0.38) mm;牙本质:上颌(3.15±0.42) mm,下颌(3.32±0.30) mm,P<0.05),下颌牙釉质厚度多大于上颌(P<0.01),但牙本质厚度无此差异(P>0.05).结论:上下颌第一磨牙硬组织厚度在合面不同结构之间以及上下牙同名部位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 两种根管长度测量法应用对比分析

    作者:张杨;谢玉江

    目的对两种根管长度测量法--传统法和电测法的临床应用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其准确性、优越性.方法将187位患者,221颗患牙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传统法、电测法测量根管长度,超声波制备根管,侧压法充填根管,术后照片,观测充填程度、超填量及术后反应情况.结果传统法和电测法的适填率分别为 64.73%、70.28%(P>0.05),术后急性炎症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6.52%、8.49%(P>0.05);大量超填的发生率分别为 33.33%、15.79%,差异有显著性(P<0.025).结论传统法和电测法在临床上均有较高的准确性及较强的实用性.在减少根充术后超填量方面,电测法优于传统法.

  • 20例错牙合正畸治疗和保持后的模型分析研究

    作者:程正清;华先明;张漫;赵英莉

    目的 评估错牙合畸形经治疗和保持后牙弓的变化情况,为临床治疗同类错牙合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拔除4颗第一双尖牙的患者20例,采用方丝弓技术治疗.对治疗前后和保持器停戴1年后的模型进行测量.结果 治疗前后除上下牙弓尖牙宽度增加外,其余指标均不同程度减少.去除保持器1年后,上下尖牙宽度和前牙覆牙合,覆盖出现复发,而上下牙弓中,后段宽度和上下牙弓长度继续减少.结论 治疗后上颌尖牙宽度净增加量较下颌稳定;经治疗和保持后,上下牙弓宽度和长度并非一定会复发.

  • 正常青壮年前牙牙体组织厚度的测量

    作者:林映荷;李惠玲;王小蓉;高疆;邓辉

    目的 了解正常青壮年前牙牙体的厚度.方法 用游标卡尺对25~35岁和36~45岁两组前牙的近远中向以及唇舌向两个剖面不同部位牙体组织的厚度进行测量.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厚度有所增加;前牙的近中髓角略低于远中髓角;下前牙唇侧的牙体厚度少于2mm.结论 不同的年龄组段,其牙体厚度有所不同.

    关键词: 前牙 牙测量学
  • 前牙形态大小与正畸治疗后拥挤复发的关系

    作者:王增全;张春元;黄春活;汤兰萍

    [目的] 了解前牙形态大小及接触点对正畸治疗后前牙拥挤复发的影响.[方法] 以正常牙合作对照,测量分析104例矫治前前牙拥挤、矫治后以及维持后2.4年牙模,测量其前牙不整齐指数(IRID)、尖牙间宽度及计算其下切牙牙冠近远中径/唇舌径(MD/FL)比值,观察前牙区相邻牙之间接触形式.[结果] 临床排列整齐(IRID≤1.5 mm)者,切牙MD/FL比值正常或偏小,临床排列不整齐(IRID>3.5 mm)者,切牙MD/FL比值偏大;旋转牙矫治后邻牙间以点接触形式居多,排列整齐的正常牙合及矫治后未复发的患者上下前牙邻接区为面接触.[结论] MD/FL比值偏大,前牙间点接触是导致矫治后不稳定因素之一.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