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后腹膜乳糜囊肿误诊为胰腺囊肿一例

    作者:张斌;季林华;赵刚;吴志勇

    患者男,20岁.3年前体检时发现胰尾囊性占位,大小约30 mm ×20 mm.无明显腹痛、腹胀、发热等不适,且进行性增大.入院前1个月复查B超,囊性占位增大为77 mm×43 mm.发现肿块进行性增大,腹部CT见"胰尾下缘葫芦形囊样病灶,边界光整且无强化,主胰管无明显扩张".2011年5月行剖腹探查,见"后腹膜囊性肿块,约80 mm×60 mm ×40 mm大小,位于胰腺下方、屈氏韧带左侧,呈分叶状,包膜完整,与胰腺疏松粘连,与小肠系膜粘连致密,囊液乳白色,可见一管道在胰后上行,通向乳糜池方向,估计与乳糜池相通".将囊肿完整切除,高位结扎管道.病理为"不规则淋巴管和静脉性血管,符合脉管瘤",囊液乳糜试验阳性.患者恢复顺利,术后10d出院.

  • 外伤性乳糜池损伤一例

    作者:侯学增

    患者,男,35岁,早晨饱餐牛奶后上班,在工作中被桦圆击中上腹部,当时自觉上腹部疼痛,呈持续.性,伴恶心,未呕吐,无大便、发热、心慌气短.查体:一般状况尚好,体温:36.8℃,呼吸:16次/min,脉搏:82次/min,血压:120/75 mmHg,神志清,痛苦面容,自动体位,头颅未见异常,颈软,心肺未闻及异常,上腹中部可见皮肤红斑,有挫伤痕迹,腹部稍膨隆,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式呼吸减弱,全腹压痛,但以上腹中部挫伤处明显,腹肌稍紧,反跳痛不明显,未叩出移动性浊音,脐周呈鼓音,上腹部、胃区呈鼓音,肠鸣音稍弱.

  • 乳糜性腹膜炎1例报告

    作者:倪永增;王淑卿;兰圣滨

    患者,男性,49岁,入院前2d出现右下腹疼痛,24h后疼痛加重,漫及全腹,伴有腹胀,尿少,既往腰背部摔伤史1个月,查:KT:37.0℃,P:84次/min,BP:20/12KPa,全腹稍膨隆,全腹肌稍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以上腹部明显,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血常规:WBC19.0×109/L,S:70%,腹穿:抽出约2ml乳白色牛奶样液体,诊断为乳糜性腹膜炎,于次日行剖腹探查术,发现腹腔内积有牛奶样乳糜液约1500ml,腹膜后,肠系膜根部及胰腺被膜下广泛乳糜液浸润,胰腺肿大,被膜张力大,首先切开胰腺被膜,于腹腔内未发现乳糜液瘘口处,故于胰腺下缘切开后腹膜,寻找汇入乳糜池之肠干及左右腰支分别予以结扎,冲洗腹腔,置引流管2枚后关腹,术后静滴西米替丁,痊愈出院,3个月后随访,无复发.

  • 双干型胸导管一例

    作者:汪永峰;高秉琴

    该例为男性童尸,身高1.16 m,全身其他结构未见异常.在第1腰椎的高度可见5 mm×8 mm大小的、不规则网状形的乳糜池,接纳了左右腰干和肠干.在乳糜池的上方发出了2 mm粗的两条胸导管,在降主动脉的两侧上行,至主动脉弓下方8mm处时,右侧的胸导管从主动脉的后方渐渐移向左侧,两管并行向上各自汇入左侧静脉角.

  • 35例乳糜胸治疗分析

    作者:陆允平;倪一鸣

    乳糜胸指胸腔内乳糜样积液,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胸腔积液类型.乳糜胸的发生与胸导管损伤或闭塞有关.胸导管起始于第1或第2腰椎前方的乳糜池,是将乳糜从腹腔转运至中心静脉系统的主要的淋巴管.胸导管从主动脉裂孔进入胸腔后,在食管后脊柱前行走于主动脉与奇静脉之间,在第4或第5胸椎水平转至椎体左侧再向上汇入左颈内或左锁骨下静脉.

  • 3.0 T MRCP检测乳糜池病变的探讨

    作者:于德新;李传福;张晓明;修建军;王茜;冯德朝

    目的利用3.0 T MR重T2加权技术对乳糜池进行成像,并探讨病变对其形态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对142例患者进行胸腹部三维MR胰胆管成像(MR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选取达到测量要求的113例.观察乳糜池的形态、位置以及汇入的淋巴干和小淋巴管等情况,并对其上下径、左右径和前后径等进行测量.探讨以上测量数据在正常对照组、门静脉高压组、胆管扩张组和恶性肿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乳糜池的形态变异较大,61.95%(70/113)为管状和梭形,54.87%(62/113)位于第1腰椎水平,74.34%(84/113)位于椎体中央的前方.所有乳糜池平均的上下径、左右径和前后径分别为(26.34±10.40)mm、(5.20±2.18)mm和(5.25±2.16)mm.在正常对照组和各病变组内,构成乳糜池的所有淋巴管的数目存在统计学差异(F=3.272,P=0.024),其他数值在4组之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用重T2加权MR技术可以对乳糜池进行有效地显示和测量,各种病变影响汇入乳糜池的淋巴管的显示.

  • 食管癌胸导管结扎术后乳糜腹5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邓志刚;魏蜀亮;赖应龙;王武军;蔡开灿;王振康

    目的 探讨食管癌胸导管结扎术后乳糜腹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该院及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胸心血管外科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食管癌胸导管结扎术后并发的5例乳糜腹病例.所有病例均再次手术治疗.治疗方法包括胸导管膈上低位多平面再次结扎、膈下漏液创面缝扎、应用止血纱布填塞压迫渗液区以及生物胶封闭创面.结果 除1例再次手术后引流液持续不减自动出院外,其余4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食管癌胸导管结扎术后乳糜腹与胸导管结扎位置高、胸导管变异以及贲门部清扫创面过度应用电刀有关;对食管癌胸导管结扎术后乳糜腹的患者,应先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无效后应积极手术治疗.

  • MR淋巴显像技术显示乳糜池和胸导管的研究

    作者:吴苾;宋彬;杨洋;李昌宪;李真林

    目的 探讨非造影性MR淋巴显像技术对正常乳糜池和胸导管的显示情况以及它们的形态特点.方法 对112例接受胸部和上腹部MR检查的病例加作MR水成像序列即呼吸门控快速自旋回波(TSE)3D T2W序列以显示乳糜池和胸导管,扫描序列包括: ①呼吸门控半傅立叶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HASTE)T2W序列; ②屏气快速小角度激发(FLASH)T1W序列; ③呼吸门控TSE 3D T2W(MR水成像)冠状位扫描.将其中满足纳入标准的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乳糜池和胸导管的显示情况、位置和形态.结果 在TSE 3D T2W图像上: ①乳糜池显示率为71.0%(71/100),其中单管型占43.7%(31/71),分支型(2~3支淋巴管汇合)占23.9%(17/71),网状型占32.4%(23/71); 乳糜池平均长度4.5 cm.②胸导管下段显示率为57.0%(57/100),平均直径0.23 cm.③胸导管上段显示率为31.0%(31/100).结论 作为一种无创性方法, TSE 3D T2W序列能较好地显示乳糜池和胸导管下段,结合横断面HASTE和FLASH序列,可以确定这些较大淋巴管结构的位置和解剖形态.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