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MRI STIR序列对非神经根源性腰痛患者的诊断价值

    作者:韩奕;申勇;赵建;王林峰

    目的:观察MRI检查中短T1反转回复(short T1 inversion-recovery,STIR)成像技术对于非神经根源性腰痛患者腰椎退变性病变的显示能力,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9月~2011年6月对在我院就诊的有腰痛症状但无神经根放射痛症状的患者进行腰椎MRI扫描,共纳入130例患者,其中男89例,女41例,年龄17~81岁,平均48.3±16.0岁.病史均超过1年.MRI扫描序列包括:矢状面TSE-T1WI、TSE-T2WI、STIR序列,横断面TSE-T2WI序列.对STIR图像及TSE-T2WI图像上腰椎退变性病变进行观察,观察内容包括:L1~S1椎间盘退变情况、椎间盘突出/膨出的节段及程度、腰椎小关节骨质增生情况、棘间韧带水肿情况和腰背部皮下软组织水肿情况.分别对STIR序列与TSE-T2WI序列发现腰椎间盘退变、椎间盘突出/膨出、椎小关节病变、腰部软组织病变的能力进行比较.结果:130例非神经根源性腰痛患者中,STIR序列对于腰椎间盘退变、棘间韧带水肿及腰背部皮下软组织水肿的检出数分别为482个、118节和25例,TSE-T2WI序列检出311个、42节和8例,两序列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STIR与TSE-T2WI序列对于腰椎间盘突出/膨出和椎小关节骨质增生的检出数均为182个和71个,无差异.两序列均发现5例腰椎滑脱,19例腰椎管狭窄.结论:MRISTIR序列对非神经根源性腰痛患者腰椎间盘退变、棘间韧带水肿及腰背部皮下软组织水肿显示能力优于MRIT2WI.

  • STIR序列在腰骶部浅筋膜炎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蒋伟;俞冬叶;黄丙仓;刘放;张宁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短T1反转回复序列(short T1 inversion-recovey, STIR)在诊断腰骶部浅筋膜炎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00例腰腿痛患者腰椎MRI检查图像,其中男43例,女57例,年龄21~87岁,平均年龄56岁。除了进行T1WI、T2WI腰椎常规序列外,均采用STIR序列扫描。结果100例腰腿痛患者腰椎MRI检查图像中,31例在MRI STIR序列显示腰椎棘突后方浅筋膜深层片状、条带状高信号,并伴异常的长T1、长T2信号,但STIR序列更明显、更直观地显示腰骶部浅筋膜炎,而T1WI、T2WI序列常常被掩盖。结论腰骶部疼痛患者浅筋膜水肿发生率较高,MRI STIR序列成像对显示浅筋膜炎敏感,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和随访确诊。

  • 低场强MRI七种不同序列对脊柱转移瘤诊断的对比研究

    作者:朱文勇;张振华

    目的 探讨低场强MRI七种不同脉冲序列对脊柱转移瘤诊断敏感性的比较,从而选出各序列的优化组合,为低场MR检查脊柱转移瘤扫描提供参考标准.材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或活检证实脊柱转移瘤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为30~80岁,平均年龄55.6岁.采用低场强MRI分别行SE_T1WI、SE~T2WI,增强T1WI、FLASH_T1WI、FLASH_T2WI、TSE_T2WI、STIR扫描.着重对以下4个方面观察①椎体信号异常;②附件受累;③椎管受累;④椎旁软组织胂块.不同扫描序列对椎体病变检出事进行两样本事的X2检验.结果 SE_T1WI检出率高于增强T1WI(P<0.05),与FLASH_T1WI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SE_T2WI与TSE_T2WI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STIR检出率明显高于SE_T2WI(P<0.05).FLASH_T2WI检出率高于FLASH_T1WI和STIR(P<0.05).SE_T2WI显示椎管受累好(100%),其次为TSE_T2WI(92.9%)、FLASH_T2WI、增强T1WI(85.7%),SE_T1WI(42.9%)显示差.本组发现椎旁软组织肿块36例,FLASH_T2WI(100%)和SE_T2WI(94.4%)可清晰显示软组织肿块与周围神经和椎管的情况.其次为FLASH_T1WI(88.1%)和增强T1WI(83 2%).结论 1、FLASH_T2WI对脊柱转移性肿瘤检出率敏感性高,是低场强MRI诊断脊拄转移瘤必不可少的扫描序列.2、低场强MR诊断脊拄转移瘤佳扫描组合是SE_T1WI和FLASH_T2WI序列,必要时STIR序列作补充.3、SE_T2WI对显示脊柱转移瘤中脊髓的压迫及受侵是其它序列无法比拟的.TSE_T2WI可以代替SE_T2WI序列,缩短扫描时间.4、T1WI增强扫描有利于显示脊髓受侵情况.

  • 小儿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两例

    作者:叶信健;严志汉;白光辉;何家维;陈伟

    患儿女,8岁,发热4 d入院.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CT示胰尾一直径约2.6 cm类圆形团块,CT值约40HU,边界清,增强后病灶呈渐进性强化(图1A,1B).MRI示胰尾部一类圆形团块,大小约2.6 cm×2.4cm,在T_1 WI呈低信号,在T_2 WI及STIR序列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中度强化(图1C,1D).术中见胰尾部肿块与胰腺粘连紧密,易出血,大小约3.0 cm×2.5cm,切除肿块和胰腺尾部,术程顺利.镜下见肿瘤细胞呈实性及假乳头状排列,部分肿瘤细胞围绕纤细的血管轴心排列,细胞无异型性,灶区偶见核分裂.免疫组化: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波形蛋白Vim(+),孕激素受体PR(+),肌酸激酶CK(-).

  • 快速STIR序列与全身MR检查

    作者:霍福涛;李瑞生;宋焱;吴胜勇

    概述了快速STIR序列的基本技术及临床应用,讨论了全身MR检查对肿瘤和非肿瘤性病变的作用,展望了该技术对儿童病变的评价以及与PET等不同影像学方法进行图像融合的前景.

  • 先天性子宫畸形的磁共振检查序列的比较

    作者:黄劲柏;徐海波;孔祥泉;刘定西;王伟;李志勇

    目的 探讨各种磁共振检查序列对先天性子宫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8例经临床或手术证实的先天性子宫畸形的MRI表现,比较不同的MRI序列对子宫畸形的诊断能力.结果 8例先天性子宫畸形中,T2WI诊断8例,STIR诊断8例,T1WI诊断3例,T2WI组与STIR组间无差异,T2WI组、STIR组与T1WI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磁共振T2WI与STIR序列对先天性子宫畸形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首选方案,而T1WI序列只能作为补充手段.

  • STIR序列在脊柱MRI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郭冬玲;高阳;张颖

    目的 探讨短T1反转恢复(Short TI Inversion-Recovery,STIR)成像技术在脊柱MRI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3例脊柱病变患者(其中,转移瘤50例,血管瘤10例,脂肪瘤8例,急性外伤5例)进行常规MRI平扫、STIR扫描,分析病变的检出情况、病变形态及信号的显示效果.结果 在病变的检出,病变形态及信号的显示方面,STIR扫描明显优于平扫各图像.结论 脊柱MRI平扫中STIR成像的应用对病变的检出,病变形态、信号的显示具有明显优势,能提高MRI对疾病诊断准确性.

  • MRCP结合薄层T2WI-STIR序列对胆总管泥沙样结石的诊断准确性

    作者:董志坚;马宁强;巩宁;师颖;李斐

    目的:比较上腹部常规磁共振成像(MRI)结合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与薄层T2WI-STIR序列结合MRCP对胆总管泥沙样结石的诊断准确性.方法58例经临床手术或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证实的胆总管泥沙样结石患者均经上腹部常规MRI、MRCP及薄层T2WI-STIR序列扫描.随后,对常规MRI+MRCP与薄层T2WI-STIR序列+MRCP探测胆总管泥沙样结石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与手术或ERCP所见相对照,常规MRI+MRCP在58例胆总管泥沙样结石患者中检出33例,符合率为56.9%;而薄层T2WI-STIR序列+MRCP检出胆总管泥沙样结石44例,符合率为75.9%.两种方法对胆总管泥沙样结石的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MRI+MRCP比较,薄层T2WI-STIR序列+MRCP对胆总管泥沙样结石有更高的诊断准确性.

  • 子宫肌瘤的MRI表现及其临床价值的分析

    作者:邱书珺;詹松华;谭文莉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的MRI表现特点,评价MRI对该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平滑肌瘤患者的MRI资料,仔细观察壁间型、黏膜下型与浆膜下型肌瘤在TiWI,T2WI,STIR及增强后T1WI上的表现,并分别统计各型的例数,作行X列表的卡方检验.结果MRI对该病诊断的敏感性为100%,诊断符合率为90%;所有病灶T1WI均为等低信号,临近结合带无明显变化;子宫形态变化、病灶周边及内膜的改变与肌瘤的生长部位有关,经检验,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各型在T2WI上信号的差别无统计意义(P>0.05);T2WI及STIR图像对病灶的显示清晰.结论选择合适的MRI检查序列与方法可以准确地将肌瘤的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的关系显示清楚,并能对病灶内部发生的病理改变作出一定的判断,对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随访观察肿瘤的变化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子宫肌瘤 MRI STIR序列
  • 不同脉冲序列在3.0T MRI腰骶丛神经成像技术上的应用

    作者:顾美芳;包雪平

    目的 探讨比较3 D-SPGR T1、3 D-FRFSE(重T2)、STIR脉冲序列冠状位显示腰骶神经的优劣.方法 采用GE3.0T SIGNA-EXCITE成像扫描仪,对30例腰腿痛患者的腰椎行MRI检查,每例都行腰椎3D-SPGR T1、3D-FRFSE(重T2)、STIR冠状位序列扫描,采用体部多通道阵列线圈或脊柱体表线圈,其扫描参数:1)STIR(短TI反转回复)脉冲序列冠状扫描,扫描条件:TR 3500ms,TE 40 ms,Inv Tim 170 ms,FOV 30 cm,层厚2.0 mm,层间距0,矩阵384×256,Next:2;(2) 3D-SPGR T1加SPIR冠状位扫描,扫描条件:TR:156,TE:48,matrix:384×256,Next:2,Fov:30,层厚2.0mm,层间距:0.再采用体部多通道阵列线圈行.(3)3D-FRFSE(重T2)冠状位加脂肪抑制,扫描条件:TR:4960,TE:590,matrix:384×256,Next:2,Fov:30,层厚2.0 mm,层间距:0.扫描的图像利用GE ADW4.2后处理进行大强度3DMIP重建,图像可任意层厚,得到多角度、多平面的脊髓神经图像并观察其解剖形态,并进行图像质量分析评分,评分标准为脊神经的显示情况采用三等级评分包括:1级,腰骶丛神经各部分完全清晰可见(神经根、神经节)且边缘锐利;2级,腰骶丛神经各部分(神经根、神经节)边缘模糊,但其各部分结构可辨认;3级,腰骶丛神经显示不良,难以辨认.对所得的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若P<0.05,则视为有明显区别.结果 对3DSPGR、STIR、3D-FRFSE(重T2)、冠状位的成像图像显示,由两名放射诊断医生进行腰骶丛神经等级评价,对其所得评价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3 DSPGR优于STIR序列,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SPGR优于3D-FRFSE(重T2)序列,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IR序列优于3D-FRFSE(重T2)序列,但其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示腰骶神经的图像质量3D-F SPRG序列优于D-FRFSE(重T2)、STIR序列它更好地显示腰骶神经全貌,并可以通过增强扫描对临床有神经根病可靠指征而平扫未发现异常者,使其受损的腰骶脊神经根强化.对手术治疗的术前指导和术后疗效评估均有意义.

  • 低场强MRI骨髓挫伤的诊断

    作者:许正纪;范泛;康银平

    目的 提高低场强MRI骨髓挫伤的诊断.方法 分析62例X线平片或CT扫描未见异常表现的骨髓挫伤患者低场强MRI征象.结果 62例共有74处骨髓挫伤的病灶,T1WI发现52处病灶(70.2%),T2WI发现36处病灶(48.6%),STIR序列全部病灶显示(100%).结论 低场强MRI选择SE序列与STIR序列组合检查技术,对外伤性骨髓挫伤的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腰背部浅筋膜炎的MRI表现

    作者:蒋伟;唐震;黄炳仓

    目的:全面分析腰背部浅筋膜炎的MRI表现,提高对腰背部浅筋膜炎的认识。方法分析了从426例腰痛和腰部不适进行MRI检查的患者中发现的58例腰背部浅筋膜炎的MRI表现。结果腰背部浅筋膜炎的MRI表现为浅筋膜内出现异常信号及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STIR高信号,58例可为四型:片状型,11例(28.9%),条状型40例(68.29%),积液型2例(3.4%),混合型5例(8.6%)。结论 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力,是目前诊断腰背部浅筋膜炎敏感、特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1.5T磁共振STIR序列在外伤性视神经员伤应用

    作者:关计添;耿义群;程英;郭岳霖;张海都;吴仁华

    目的 评价1.5T磁共振STIR序列对外伤性视神经损伤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2年3月至2 011年12月对69例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行1.5T磁共振检查(MRI),磁共振检查序列包括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TIWI.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T2WI、脂肪抑制序列短T1反转恢复成像(Short T1Inversion-Recovery,STIR)等,回顾性分析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MRI表现.结果 MRI检查在常规(FSE) T1WI序列中显示病灶31例(44.9%),(FSE)T2WI序列中能显示5 6例(81.2%)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病灶,STIR序列能检出病灶69例(100.0%),病变以STIR序列上表现明显.结论 MRI能有效显示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病变部位及范围,其STIR序列可以准确诊断外伤性视神经损伤.

  • 低场磁共振成像在骨挫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岑裕铭

    目的 总结骨挫伤的MRI影像表现,探讨MRI在骨挫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X线及CT检查为阴性的骨挫伤患者83例,在低场磁共振常规进行SE序列T1WI、TSE序列T2WI和脂肪抑制(STIR)序列检查,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 83例膝关节骨挫伤患者X线平片及CT未发现病灶,而MRI能有效显示不同部位骨挫伤的病变部位、范围及形态(地图状、斑片状或不规则),T1WI低信号,T2WI等或高信号改变,STIR序列病变呈高信号.结论 MRI对骨髓变化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尤其是STIR序列的应用对提高骨髓细微病变的检出率有很大帮助,目前MR是诊断骨挫伤的唯一检查方法 ,可以减少对骨损伤的误诊或漏诊.

  • 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

    作者:闫卫强;雷学斌

    患者男,23岁.1月前无明显诱因右膝后方肿胀,右膝关节活动轻度受限,无疼痛、发热,未诊治.1周前自感肿胀加重,伴局部疼痛、发热来院就诊.查体:右膝关节后方肿胀,可触及包块,质硬,推之不动,轻压痛,局部皮温正常,未见静脉怒张,右膝活动轻度受限.CT:病变呈等、低密度,密度不均匀,钙化少见(图1,2).MR:T1WI均显示为等、低信号,T2WI和STIR序列中,病灶呈不均匀的高信号(图3).

  • 磁共振STIR序列在膝关节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

    目的:探讨STIR序列在膝关节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6例病人行常规TSE序列扫描,其中20例加用STIR序列扫描.结果.13例半月板损伤,9例骨折,11例半月板退变,2例骨膜炎.结论:STIR序列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具有特殊价值.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