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治疗近况

    作者:刘贵生;范有金;高卫军;田增良

    低位直肠是指距肛缘<7cm的直肠恶性肿瘤.Miles术曾是低位直肠癌"标准的治疗术式"[1],但随着人们对直肠癌生物学特性、浸润转移规律研究的深入,对病人术后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治疗技术水平不断发展,这种情况已渐渐改变.

  • 直肠癌根治术的化疗方法

    作者:董德寿

    直肠癌根治术后盆腔复发率高达26%~30%[1,2],且治疗困难,疗效差,预后不佳.预防直肠癌根治术后盆腔复发,除提高手术质量外,化疗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根据给药途径不同,直肠癌的化疗方法主要有静脉化疗、肠腔化疗、动脉化疗.

  • 直肠癌的药物干预

    作者:王艳梅;郑国萍

    直肠癌是直肠上皮细胞发生一系列组织病理改变的结果,腺瘤、息肉是这一疾病的中间阶段.息肉的发生多具有家族遗传性,属染色体显性遗传,占直肠癌的1%[1].腺瘤息肉在50岁人群中约占33%,而在70岁人群中约占50%[2].目前有关直肠癌发病机制的遗传模型研究表明,癌变不是单基因事件,而是一系列基因改变的积累.化学预防可通过改变和影响这些分子事件,阻止腺瘤恶变成直肠癌.许多学者认为可以适当考虑对普通人群采取相似的预防措施.

  • 中低位直肠癌术式的评价及选择

    作者:高淳

    在我国直肠癌病例中,中低位直肠癌(肿瘤下边距肛缘≤11cm)约占87%,其中中位癌和低位癌(距肛缘≤7cm)约各占一半[1].Miles术式目前仍为外科界公认的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经典术式.现代外科手术技能的提高,手术器械的改进及辅助治疗手段的完善,在Miles术基础上又产生了若干新术式,但它们各具有适应范围和优缺点,现介绍如下.

  • N-乙酰基转移酶多态与直结肠癌易感性

    作者:孙自勤;王要军

    现在已认识到大肠癌是多种肿瘤相关基因、多阶段、多途径协同作用的结果.有关大肠癌的发病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和遗传两个方面.根据遗传学观点,目前将大肠癌分为遗传性和非遗传性两大类.而多数学者认为,所有大肠癌都有基因变异的因素,只是一些属于先天性的,另一些属于后天获得性的,后者是由于环境和诱发因素引起的基因改变.大肠癌的发病与基因和环境因素均有关系.而环境因素致癌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个体的易感性,人群中乙酰化酶的多态性可能是大肠癌遗传易感性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 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

    作者:周毅;陈硕;王涛;华扬

    直肠肿瘤切除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病死率高一直是外科临床治疗的难题,自20世纪初就不断有学者提出新的手术方式.直肠肿瘤局部切除术因兼有手术创伤小、风险低、能保肛且术后无性功能障碍和泌尿功能障碍等多项优点而受到患者和医师的欢迎.常用的直肠肿瘤局部切除术式有经骶部的直肠肿瘤切除术(Kraske手术)、经肛门括约肌的直肠肿瘤切除术(Mason手术)及经肛门的直肠肿瘤切除术等.

  • 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若干问题

    作者:邱辉忠

    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技术及器械的发展,尤其是术中TME原则的普遍实施,使直肠癌手术的整体保肛率明显提高.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如Parks术及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的研究和开展,又将中下段直肠癌手术的保肛率推向历史的新高[1,2].处理好肿瘤的长期疗效和器官功能保全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 高龄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毛文婷;荆云丽;宋苗苗

    直肠癌治疗是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而老年人由于各种脏器的生理功能减退,机体代谢和适应机制改变,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都比较特殊,手术治疗则比一般成年人更具危险性.2000年3 月至2003年12月我科共收治70岁以上直肠癌患者22例,其中14例低位直肠癌接受Miles术均获成功. 14例中男12例,女2例;年龄70~82岁;合并糖尿病2例,冠心病1例,高血压5例.14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造口色泽红润,元回缩.现对其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 中下段直肠良性肿瘤的经括约肌途径切除

    作者:赵广法;石英;李全业;师英强

    目的探讨经括约肌途径手术切除中下段直肠良性肿瘤的适应证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经括约肌途径手术切除16例中下段直肠病变,其中包括15例直肠绒毛状腺瘤和1例直肠平滑肌瘤,术中根据病变切除的需要,对肛管括约肌进行了部分至完全的切断.结果 16例病人均成功地保留了肛门和大便控制功能.5例病人发生了术后并发症:骶前间隙感染3例;吻合口瘘2例.随访中有2例病人出现吻合口复发,4例病人诉坐位时会阴部疼痛.结论切断肛管括约肌的经括约肌途径直肠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只要术毕立即予以细致的括约肌重建即可.经括约肌途径手术是治疗多种良性直肠病变的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手术方式,尤其适用于切除中下段直肠绒毛状腺瘤.

  • 唾液酸化Lewis X和选择素P对支架治疗晚期直肠癌的预后意义

    作者:尚培中;谷化平;孙印臣;卢育奇;刘景章;王佩玲

    目的研究金属支架治疗晚期直肠癌组织中细胞粘附分子唾液酸化Lewis X和选择素P的表达与肿瘤转移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催化信号放大法(CSA),对30例支架治疗的晚期直肠癌患者活检组织标本中唾液酸化Lewis X和选择素P表达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30例支架治疗的晚期直肠癌组织中唾液酸化Lewis X和选择素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和86.7%,并且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联合检测唾液酸化Lewis X和选择素P,可以作为预测支架治疗后晚期直肠癌肿瘤转移及患者预后的一种有用指标.

  • 乳腺、子宫内膜、结肠、直肠四重癌一例

    作者:李斯文;朱丽文;许鉴;李象辉;杨晓红

    患者女,72岁,未婚.1990年7月发现右腋下包块约2.5cm×3.5cm.经取材活检诊断为右乳腺导管癌浸润右腋下淋巴结,9月行右乳腺根治术,术后行根治性放疗.1991年9月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子宫内膜取材活检诊断:子宫内膜癌.11月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术后行根治性放疗.1994年3月发现大便带血,经纤维肠镜检查及大便培养均未发现异常.1995年4月到澳大利亚探亲,后因便血不止于1996年2月回国到北京医科大学再次行纤维结肠镜检查.

  • 低位直肠癌术中应用双吻合器31例临床分析

    作者:蔡文德;王小松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术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 1996年4月~2002年4月间对31例低位直肠癌行Dixon's手术中应用双吻合器作结肠-直肠的端端吻合.结果 31例中,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3.23%),吻合口狭窄2例(6.45%),经保守治疗治愈,31例均痊愈.结论双吻合器的应用可以扩大Dixon's手术适应证的范围,安全可靠,简便快速,并发症少,但必须严格把握其适应证.

  • 经骶尾部入路直肠肿瘤切除术

    作者:魏鸿;罗东林

    目的探讨经骶尾部入路的直肠手术(Kraske手术)在直肠疾病中的应用.方法以本术式对11例良性或低恶性直肠肿瘤行局部切除术.结果术后无伤口感染,无肛门失禁、直肠瘘及复发.结论Kraske手术对于距肛缘10cm以下的直肠低恶性或良性肿瘤是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手术
  • 循证护理在TEM直肠肿瘤切除手术巡回护士配合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严雨华

    目的 探究循证护理在TEM直肠肿瘤切除手术巡回护士配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近期在我院接受TEM直肠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上相比明显观察组更优,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能够显著提高TEM直肠肿瘤切除手术的临床效果以及患者的康复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CT诊断

    作者:冯秋伟;郭恩忠;徐荣天

    目的:探讨CT在直肠癌行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早期诊断及其术后肉芽肿、纤维化的鉴别.资料与方法:选择20例经随访、手术或穿刺证实直肠癌局部复发的CT表现进行分析.并与10例术后正常改变作比较.结果:20例局部复发病例表现:骶前或会阴部均见结节或肿块,除2例外,15例骶前肿块呈不对称分布,增强后大部肿块有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肿块累及邻近肌肉、器官有10例,其他表现有骶骨侵犯,盆壁淋巴结肿大或有远处转移.10例术后无复发病例CT表现:8例见骶前斑片、索条状阴影、2例见软组织块影,左右对称或呈均匀分布,无邻近组织器官侵犯.结论:CT可以对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作出早期诊断,以及与术后肉芽肿及纤维化作鉴别.

  • 乳胶型和螺纹型肛管引流管在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作用及其比较

    作者:朱海;何新阳;陈志强;金荣

    目的 探究直肠癌保肛手术留置肛管引流管的作用并比较乳胶型和螺纹型两种肛管引流管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11年1月2016年6月行直肠癌保肛手术的840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留置肛管引流管及肛管引流管类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536例)及对照组(304例),试验组又分为两个亚组,即乳胶型肛管组(261例)和螺纹型肛管组(275例),对照组不放置引流管,就预防吻合口瘘、促进患者排气排液排便2个方面,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以及两个亚试验组间在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作用.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及亚试验组患者之间在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BMI、术前白蛋白水平、肿瘤分期、吻合口距肛门位置等方面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36例(6.7%)远低于对照组33例(10.9%),试验亚组之间,螺纹管组吻合口瘘发生12例(4.4%)远低于乳胶管组24例(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首次排液、排气、排便平均时间分别为5.49±4.61 h、67.89±11.77 h,88.47 h对照组术后术后首次排液、排气、排便平均时间分别39.18±8.35 h、88.90±7.52 h、112.52±10.08 h,经T检验发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胶管组术后首次排液、排气、排便平均时间分别为5.34±2.71 h、69.23±11.92 h、90.46±9.86 h,螺纹管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平均时间为5.72±5.68 h、66.76±11.62 h、87.58±10.21 h,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直肠癌保肛手术留置肛管可有效预防术后吻合口瘘,促进患者排液排气排便,减少患者术后腹胀率,螺纹型肛管较乳胶型肛管在预防术后吻合口瘘上效果更好,在促进术后首次排气排液排液两组效果无明显差异.

  • 双套管冲洗引流治疗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护理

    作者:侯晓群

    目的:比较采用两种不同引流方式对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后治疗效果及护理体会,寻找适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方法:2008年8月-2011年8月我院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病人3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管引流19例,双套管组引流16例,比较两组病人治疗护理效果.结果:双套管组在治疗护理时间,花费上均明显低于单管组.(p<0.05).但护理技术要求更全面细致.

  • 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与护理分析

    作者:毕言萍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其治疗与护理.方法:回顾性研究3年间收治的16例病人的相关资料.结果: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占同期直肠癌手术的3.3%(16/480).左侧10例,右侧6例.结论: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是多因素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强调预防的重要性.

  • 电子直肠镜检查在直肠肿瘤普查中的应用

    作者:曾洁琼

    目的:对电子直肠镜检查在直肠肿瘤普查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及判定.方法:对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在本院检查的腹痛、腹胀、便血或大便形状改变的2329例胃肠道症状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并采取电子直肠镜检查其病灶部位情况.结果:本文研究中,检出直肠肿瘤80例,直肠息肉248例,湿疹240例,肛裂324例,痔疮1437例,电子结直肠镜检测部位与发病情况诊断符合率为100.00%(80/80),与终诊断结果具有一致性.结论:电子直肠镜检查在直肠肿瘤普查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对直肠肿瘤的部位、程度、范围及进展过程进行辅助性判断,以此提高直肠肿瘤的诊断检出率,为临床中制定医疗方案提供有力基础.

  • 直肠癌腹腔镜辅助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对照研究

    作者:肖虹;何志明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安全性、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间136例行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辅助全直肠系膜切除71例(腔镜组),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65例(开腹组);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疼痛、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淋巴结清扫数量及疗效.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腔镜组无中转开腹.2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疼痛均优于开腹组(P<0.05);术后2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安全可行,且微创,2年生存率亦无差别,但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4133 条记录 206/207 页 « 12...19920020120220320420520620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